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创立了爱的教育理论和要素教育理论,是要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林哈德与葛马德》(1781-1787)、《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01)、《天鹅之歌》(1826)等。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裴斯泰洛齐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如果儿童掌握了这些最简单的要素,就能够认识他们的周围世界。
他强调说:"最复杂的感觉印象是建立在简单要素的基础上的。
你把简单的要素完全弄清楚了,那么,最复杂的感觉印象也就简单了。
"因此,儿童的教育与教学的工作必须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
裴斯泰洛齐分析了各方面教育的基本要素:体育的最简单的要素是各种关节运动。
它表现为最简单的搬、推、捡、摇等基本动作。
这些基本动作结合起来,可以构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这是自然赋予儿童的能力,是儿童体力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基础。
母亲对婴儿的爱以及满足其身体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婴儿得到母亲的照顾、关怀和帮助,爱和信任的情感就会在孩子的心中萌生和发展。
从对母亲的爱,很快扩展到那些与母亲亲近的人身上;在爱母亲和亲人的基础上,扩展到对周围邻居的爱,最后直至爱全人类和爱上帝。
随着这种爱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的道德力量逐步得到形成。
智育的最简单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
裴斯泰洛齐明确指出,"使一切通过感觉印象而获得的认识得以清晰的手段来自数、形和词。
"原因在于数、形和词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3个基本特征。
儿童若要获得清晰的概念,必须以这3个基本特征作为手段去认识事物。
裴斯泰洛齐教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裴斯泰洛齐教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一、论教育实践活动1767-1773年,裴斯泰洛齐创办了新庄农场,试图通过农场教给当地农民关于农业生产的技术手段,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变生活水平。
1774-1780年,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办了一个“孤儿院”,又称”贫儿之家”,收容流浪儿童。
除了教儿童纺纱织布、种地外,还教授学生简单的读、写、算等,让他们可以一边学知识,一边进行适当的劳作技能训练。
这也是教育史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初次实践。
1798年,裴斯泰洛齐在斯坦兹兴办了一所孤儿院,被称为斯坦兹孤儿院。
孤儿院主要收容流浪儿童。
依然一边在组织儿童进行劳动时,一边教授基本的知识。
他很注意教育与劳动的相互结合。
同时,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他在此开始了初等教育新方法的研究与实验。
1799年,裴斯泰洛齐来到布格多夫城,成功地进行了低年级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
他在布格多夫学校也被誉为近代欧洲初等学校诞生的标志。
1805年,裴斯泰洛齐将学校迁到伊佛东,创立了伊佛东学校,包含小学、中学和师范部。
1825年,裴斯泰洛齐写成总结一生教育工作经验的最后一本著作——《天鹅之歌》。
二、论教育目的他呼吁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在他看来,所谓平等的教育权利,不在于富人和穷人、平民和贵族受到相同的教育,而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获得符合他的本性和社会地位的教育。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硬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
其独特内涵如下:(1)每个人生来就有天赋的潜能,都要求和可能得到发展;(2)人的发展必须通过教育,裴斯泰洛齐认为,人是由三种相互依存的状态组成:一是动物性,他是大自然的产物,表现为自然人;二是社会性,它是社会的产物,表现为社会人;三是道德性,他是自我创造的产物,表现为道德人。
人的发展不仅是自然的,同时还具有社会的目的,因此教育的措施既要适合儿童的天性,又要符合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将人的性质纳入社会秩序的正轨;(3)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教育应该使人的德智体诸方面能力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4)通过教育完美的发展人的能力,提高人民素质,授予人民谋生的本领,培养每个人树立自立、自养、自尊、自强的意识,就可以使人成为人格得到发展的真正独立的人。
论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论裴斯泰洛齐和谐进步教育思想导言:裴斯泰洛齐(Esteve Ferrer,1944年诞生)是西班牙哲学家、教育学家、和谐进步教育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和谐进步教育思想,旨在推动全球教育体系的改革,培育有综合素养、关注个体与社会和谐进步的新一代人才。
本文将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和谐进步的内涵以及实施的策略等方面探讨裴斯泰洛齐和谐进步教育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一、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应以人的全面进步为中心,培育具备综合素养的个体。
他强调个体的身心健康、智力素养、情感阅历和社会责任的全面进步。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培育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育人的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和创设力。
裴斯泰洛齐提出的教育思想在于强调教育务必是全面进步的,要关注同砚的身心健康、智力素养和情感阅历。
他主张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培育同砚的创设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和谐进步的内涵裴斯泰洛齐提倡的和谐进步是指个体在身心健康、智力素养、情感阅历以及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
和谐进步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身心健康:和谐进步的首要条件是个体的身心健康。
裴斯泰洛齐认为,只有身心健康的个体才能更好地进步其智力素养和情感阅历。
2. 智力素养:和谐进步需要培育个体的智力素养,包括进修能力、思维能力、创设力等。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应该重视培育同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沉思和解决问题。
3. 情感阅历:和谐进步还需要培育个体的情感阅历,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干系以及价值观等。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应该重视培育同砚的情绪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能够乐观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
4. 社会责任:和谐进步的个体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并乐观参与解决。
裴斯泰洛齐强调教育应该培育同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成为具有使命感和社会贡献能力的公民。
三、实施策略1. 教育环境创设:为了实施和谐进步的教育,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总结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总结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瑞士教育家,他对于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对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创新。
下面是对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总结,来看一下。
首先,裴斯泰洛齐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和能力来进行教育,而不是简单地套用统一的教学方法。
他主张从学生自身出发,关注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潜力,通过培养他们的智力、感性、道德和实践能力,实现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其次,裴斯泰洛齐提出了“头、手、心”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整体性的,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
他主张通过头脑思维、手工操作和感性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再次,裴斯泰洛齐注重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索和发现知识,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他主张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和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此外,裴斯泰洛齐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和人本主义。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他主张教育应该以爱和关怀为基础,倡导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与需求,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最后,裴斯泰洛齐强调教师的角色和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作用,把个体发展放在首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他主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
总结来说,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实践教育和社会性教育,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总结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总结裴斯泰洛齐(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作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教育理念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自主,认为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和发展个体的本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本文旨在总结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并探讨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首先,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关注人的本性和自由。
他认为教育应该促使人们追求自由和真理,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他主张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的能力,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来获取知识,而非依赖外在的权威和规则。
其次,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强调个别差异和个体需求。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天赋和兴趣。
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来开展,而非一刀切的统一教育。
他主张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为其提供个别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也强调自然教育。
他认为自然是最好的教育环境,孩子在与自然接触中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
他主张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观察、感受和研究自然现象,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他反对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方式,主张通过亲身实践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也关注道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立德、修身、明理、治国的公民。
他主张通过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一个人不仅应该追求个人的幸福,还应该关心他人的福祉,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驱动能力,这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其次,裴斯泰洛齐的强调个别差异和个体需求的教育理念也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启示。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基石
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强调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他强调教育者首先必须具有一颗慈爱之心,以慈爱赢得学生们的爱和信赖。
因此,教师要精心照顾好儿童,注意儿童的需要,对儿童的进步和成长报以慈爱的微笑。
教师要用亲切的话语、情感、面部表情及眼神打动儿童。
当爱和信赖在儿童心中扎下根以后,教师要尽力激励它、增强它,使之不断升华。
裴斯泰洛齐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在裴斯泰洛齐看来,“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
裴斯泰洛齐的主要教育思想关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主要以单选题进行考查。
具体出题形式涉及他的地位或称号;思想观念;著作;名言等。
其中关于他的教育思想观念是重点考察知识点。
首先,关于地位或称号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第一个提出初等教育的概念,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理论,其教育思想在19世纪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形成了19世纪欧洲的裴斯泰洛齐运动。
他还是欧洲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近代教育理论和近代义务教育的奠基之父”。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被称为“慈爱的儿童之父”、“平民教育家”。
他的代表作,主要有《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是如何教育她的子女》、《母亲用书》、《隐士的黄昏》等。
其次,常见考查的教育思想如下:一、论教育目的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
因此,属于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中,他借毕立夫斯基伯爵之口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十四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三、论教育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 号的教育家。他确信存在一种人的基本心理规律, 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要求是: 1.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 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2.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 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据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程序和学生的 认识过程协调,循序渐进。 4.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即在适合的时机调动儿 童的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对19世纪“教育 心理学化”在欧洲一些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思潮,产生了 重大影响。
由此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特别 是人的能力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进一步指出,教育在发展人的天性的过 程中必须兼顾各种潜能的发展,使儿童的道德、智 慧和身体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平衡和谐的发展,否 则,儿童的发展就会出现偏差。基于此,裴斯泰洛 齐赋予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以重要的意 义。
第十四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主讲:谢志斌
第十四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一、生 平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 育家。他以其独特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育实践而著称。其 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德》。
他毕生有四次教育实验:在新庄开办了一所孤儿院(亦称 “贫儿之家”);创办了斯坦茨孤儿院;创办布格多夫小学; 建立伊佛东学校。 裴斯泰洛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虽历经磨难,但初衷不改。 他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试图通过教育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 况。他长期坚持教育实践,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幼儿教育思想家—裴斯泰洛齐
德智体劳,德为核心,道德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他说“如果不能爱孩子,我不懂得还能谈到有什么规 则、方法和技能”但爱的最高表现形式却是“宗教教育”。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第一阶段和最好形式,最能体现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教育途径,其他教育都应 向家庭教育学习。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
(3)论要素教育
要素教育理论是裴斯泰洛奇教学理论的核心,集中体现了裴斯泰洛奇教育民主化的要求。他认为教育过程 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向复杂的因素,从而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 体育:抛、搬、推、拉等基本动作 ➢ 劳动:关节活动 ➢ 德育:对母亲的爱,对家庭其他成员的爱,对社会其他成员的爱 ➢ 智育:数、形状、词
评价
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近代史上提倡和 实施爱的教育的杰出代表,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排在第一。
他重视教育,尤其是母亲的作用,他继承了卢梭的教育思想, 又比卢梭更为深刻。
他对后世的赫尔巴特、福禄贝尔等教育家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
Hale Waihona Puke 感谢聆听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奇(1746-1827年),是18世纪末、19 世纪初瑞士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一生致 力于贫民教育。自己开办过孤儿院,也曾担任资 产阶级政府开办的孤儿院管理者。教育代表作: 《林哈德和葛杜林》(又名《贤伉俪》)
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
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扬弃卢梭的自然教育论,在顺应的基础上约束天性中的恶)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教育心理学化
强调教育应基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通过了解儿童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制定适合 他们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提出"要素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步引导儿童理解和掌握 更复杂的概念和技能。
主张教育过程应注重儿童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通过培养他们的 智力、情感和意志,促进全面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目 录
• 裴斯泰洛齐简介 •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 •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影响 • 裴斯泰洛齐教育实践的反思与评价
01 裴斯泰洛齐简介
生平简介
1746年出生于瑞士的哈勒尔斯 登伯格,是瑞士著名的教育改革
家和教育理论家。
1798年,他创建了斯坦兹孤儿 院,致力于改善孤儿的教育状况。
孤儿院改革
01
02
03
建立孤儿院
为了照顾孤儿和流浪儿童, 裴斯泰洛齐在1804年建立 了孤儿院,为他们提供食 宿和教育。
实施全面教育
在孤儿院中,裴斯泰洛齐 不仅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 还注重他们的教育需求, 实施全面的教育。
强调家庭教育
他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 重要环境,因此强调在孤 儿院中创造家庭氛围。
农业学校改革
建立农业学校
为了培养农业人才,裴斯 泰洛齐在1808年建立了农 业学校,为学生提供农业 知识和技能培训。
实施职业教育
他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帮 助学生获得实用的技能和 知识。
促进农业发展
通过农业学校的改革,裴 斯泰洛齐促进了农业的发 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 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J.H. Pesstalozzi,1746-1827)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
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国家得到传播,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1.青少年时代:裴斯泰洛齐出生在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的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他和兄弟、姐姐从小在母亲和一女仆的照顾下生活。
“消除苦难的根源”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裴斯泰洛齐生活的时代正是瑞士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青年时代的裴斯泰洛齐受到法国的启蒙思想运动的影响。
2.教育试验期:1768年,他在苏黎士附近的“新庄”,建立了一个试验农场。
1774年,裴斯泰洛齐又在“新庄”办起了一所孤儿院。
从此。
裴斯泰洛齐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集中精力从事著述。
1781年,写了《林哈德与葛笃德》。
1789年,受瑞士政府的委托,裴斯泰洛齐在斯坦茨建立了一所孤儿院。
1799年,裴斯泰洛齐在布格多夫的幼儿学校任教,继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二年写了《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一书。
1827年,裴斯泰洛齐去世。
小结:从他的全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裴斯泰洛齐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人道的社会政治观点。
他怀着的善良心愿,希望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当时瑞士的社会矛盾,企图通过改良主义的途径,帮助贫苦农民摆脱悲惨处境。
二、《林哈德与葛笃德》与乡村教育思想1.概况《林哈德与葛笃德》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也是一部教育小说。
该书包括上下两卷4个部分。
在这部小说里,裴斯泰洛齐塑造了一个叫葛笃德的乡村妇女的形象。
2.主要教育思想——乡村教育思想在这本著作中,裴斯泰洛齐从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现实的考察出发,阐述了他的乡村教育的思想。
裴斯泰洛齐所思考的乡村教育问题主要是乡村广大贫民的教育问题。
3.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首先,他认为,乡村教育需要认识贫困问题。
其二,乡村教育应当每一个孩子受到合适的教育。
其三,乡村教育应当是一种实学教育。
在知识和道德的关系上,裴斯泰洛齐认为,要以德为先。
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及启示
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及启示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的状态,也是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党的十六大提出、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谐社会强调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的教育首先要和谐发展。
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积极主张教育和谐发展,其教育思想闪烁着和谐的智慧和光芒。
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的教育体系的核心就是和谐发展教育,他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对我国今天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的时代背景及理论依据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童年生活在农村。
当时的瑞士农村正处于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
他目睹了广大农民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榨下的悲惨的生活。
因而激起了他对贫苦大众的强烈同情,并使他萌发出长大以后一定要帮助穷人的愿望。
在求学期间,他曾受到一些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教授的思想影响。
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其中包括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此外康德、莱布尼兹的哲学观点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由此构成他和谐发展教育理论的主要依据。
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是一切少年儿童平等接受的公平的教育裴斯泰洛齐的和谐教育思想体现在教育对象的平等观上,他主张所有的人都应该受到教育,教育应成为所有人的财富。
“每个人,即便是最低下的人,都应获得这起码的、最朴素的人类的智慧,这便是普通教育的宗旨。
”他认为,通过规劝、启发和教育来激发人们的善良心愿,就可以很自然地改变社会的不平等的关系和贫富悬殊的现象,进而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
他还认为,贫苦人民的生活之所以贫困是愚昧无知的结果,因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对象都集中在贫苦大众身上。
1774年,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创办了“贫儿之家”,收容了50个孤儿和流浪儿,裴斯泰洛齐与他们相处并像慈父一样为他们提供基本衣食,让他们一边从事种地和纺织及养护动物等工作,一边学习读法、写法和算术。
评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述评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同情劳动人民,热爱穷苦儿童,期望通过教育使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虽然他没有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正确的途径,但是他无私的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裴斯泰洛齐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的思想是与他的人生与教育哲学密切联系的。
裴斯泰洛齐深信,对人民最好的帮助就是是他们获得自由与自立。
他指出:“人要有自由,万能独立地生活。
”因此,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一切天赋的力量和才能,使他们成为一个符合于他们社会地位的完善的新人。
“新人”是指有德行,有智慧,有优良好身体,能劳动的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还提出了一些措施。
首先,必须遵循自然的原则,按照自然发展的顺序来进行。
这一原则是他在学习过卢梭的《爱弥儿》之后所提出的,他接受了卢梭的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在培养完善的“新人”的教育实践中,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其次,教育必须具有民主性,使所有人都能受到教育。
“只有依赖于教育,人才能成为人。
”再者,教育应该是非宗教性的。
这里所说的教育是教育出一个“新人”,而宗教信仰是不包括在内的。
最后,教育需要政治,法律,风俗等方面的配合。
离开了社会、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教育是办不好的。
因为裴斯泰洛齐深受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影响,于是他首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概念,确认感官在认识事物获得知识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强调直观应成为教育教学的基础。
即按照人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实施教育的教学。
要求将教育目的、教育理论指导寄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规律,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制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观,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要素教育思想贯穿在裴斯泰洛齐的全部初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也可以说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重心。
他所说的要素教育,就是说初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从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循序渐进,使教育、教学方法简单化、容易化。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05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的 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推动教育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基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这一观点对后世的教育心理学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教育公平
裴斯泰洛齐强调教育机会均等,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 的权利,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普及教育和教育公平理念产生 了积极影响。
强调实践与劳动
03
他主张在孤儿学校中实施劳动教育,让孤儿通过劳动来培养独
立生活的能力和勤劳的品质。
女子教育实践
提倡女子教育
裴斯泰洛齐认为女子应该接受与男子同等的教育,以提升女性的 素质和能力。
强调家庭教育
他认为家庭是女子教育的最佳场所,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女性 的良好品德和家庭责任感。
主张女性职业教育
情感教育
裴斯泰洛齐强调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这一思想启示我们要关 注个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的心态和情感表达能力。
全面教育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道德、智慧和情感等方面,这一 思想启示我们要注重全面素质的提升,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教育评价中尊重学生个性、倡导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产生了影响。
03
教育内容与方法
裴斯泰洛齐强调直观教学和感性经验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操作和手脑并
用,这一思想对现代教育评价中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启
示意义。
对个人教育的启示
自我教育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个人教育中要培养自主 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基础学科
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真 正 的人 的权利 建立 在 比较 高级 的人 的天性 的基 础
之上 , 而不 是建立在人 的动物天性 的基础 之上的 。” ] [ 4 从 阿图尔 ・ 布律迈 尔对裴 氏教 育与道德思想 的研
2 1 年 01
不 活动状态变成充分 发展 的力量 的倾 向 , 教育 的 目的
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具备劳动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 能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来完 成 , 特别是资本 主义大工 业机 器生产 , 不仅要 求工 人数量 多 , 而且 专业 技能 的
收稿 日期 :00 0 一 3 2 1— 8 l
作者简 介: 贵宾( 7 - , 河北怀 来人 , 姚 1 4 )男, 9 南京政 治学院上 海分 院博士研 究生
论是 , 人类通过不加 制约地满足其动物性 欲望 的办法
来达 到 自我保存的 目的 , 恰恰是不 可能的 , 相反 , 人类 的 自我保存 必须 建立在遏 制其动 物性 欲望 的基 础 之 上 。人们还 须记住 , 氏是从根本 上对人 的较低天性 裴 ( 动物 的 ) 与人的较高级天性 ( 的 ) 以区别 的, 阐 人 加 并
第 2卷 7
第2 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I e lgc la d P l ia u ai n Re e r h d o o ia n o i c lEd c t s a c t o
V0 .7 1 No2 2 .
Ap . 01 r2 1
21年 4 01 月
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姚 贵 宾
( 南京政 治学院 上海分院, 上海 203 ) 043
摘
要: 在社会转型 时期 , 存在 许 多道德失 范现 象, 在诸 多道德 失范现象 中, 最主要 的有 两大道德教 育 困惑难题 : 一
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下道德教育的启示
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下道德教育的启示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下道德教育的启示永久软件下载摘要:裴斯泰洛奇在和谐教育的教育目标下提出了“要素教育”的主张,对儿童道德教育方面有许多先进的阐述。
反观我国当下道德教育的现状存在学校道德教育应试性强、教育性弱,家庭道德教育重要性被忽视以及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道德教育相脱节的困境,并提出我国德育应从家庭教育开始,改革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道德教育相衔接的改革措施力求解决这些困境。
关键词:裴斯泰洛奇;要素教育;道德教育;启示裴斯泰洛齐作为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改善瑞士平民的教育现状,在教育的革新实验和理论探索方面贡献巨大。
他重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也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完善的人’的重要方面。
”他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适应儿童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客观现象和人的心理过程探究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以此来组织课程与教学。
据此,裴斯泰洛齐提出了“要素教育”的理论。
一、裴斯泰洛奇的道德“要素教育”思想“要素教育”主张找到教育领域内最基本的要素,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循序渐进地接受更复杂的学习内容,促进儿童和谐发展。
裴斯泰洛奇认为德育中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爱的感情”。
母亲哺育和抚爱婴儿,使婴儿感到愉快和满足,爱的情感得以萌生。
儿童惊讶、恐惧和哭泣时,母亲给予保护和抚慰,信任的情感得以萌生。
服从和爱,感激和信任交织在一起,就萌发了良心。
从母亲开始,这种爱扩展到家人,进而扩展到邻里、社会和全人类,一个人的道德力量就由此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道德教育任务的实现方法上,裴斯泰洛齐认为,应首先重视家庭教育,然后是学校教育,但二者应密切联系。
他主张把学校的道德教育建立在类似家庭生活关系和亲子之情的基础上,家长和教师都要以母爱的精神去感化学生,对学生要给予充分的爱心。
重视道德说理和道德行为练习相结合,不能空谈也不能体罚,同时把德育与智育相结合才能帮助儿童的道德发展。
裴斯泰洛齐教育观对儿童教育启示
裴斯泰洛齐教育观对儿童教育启示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被认为是儿童教育改革的先驱之一,他的教育观念对当代儿童教育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裴斯泰洛齐教育观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对于儿童教育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裴斯泰洛齐教育观的核心理念出发,探讨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首先,裴斯泰洛齐提倡“按照孩子的本性来教育孩子”。
这一理念强调了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和重视,不应当将他们简单地视为成人的缩小版。
在儿童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和个性特点,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指导他们成长。
裴斯泰洛齐的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教育者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裴斯泰洛齐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品格和道德。
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儿童教育往往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和竞争力,而忽视了品格和道德的培养。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教育要注重儿童品格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裴斯泰洛齐倡导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而非单纯地依靠书本知识。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儿童往往面临着大量的书本知识和虚拟信息,缺乏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念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世界,体验生活,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裴斯泰洛齐强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儿童教育往往偏重于学业成绩,忽视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观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教育路径,那就是全面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智力和社会技能,助力他们成为健康快乐的个体。
裴斯泰洛齐的生平及启示
裴斯泰洛齐的生平及启示教育基础理论中,介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创立阶段时,提到了一个人——裴斯泰洛齐,他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位“慈爱的儿童之父”。
他在教育学上提出的主要观点有: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教育心理学化”(最早提出者)、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著有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在教育理论的内容中,裴斯泰洛齐出现的频率蛮高,如在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这一部分内容中也提到了形式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他。
相对而言,他在教资的笔试之中的考频并不高,但他的生平经历,对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人而言具有相当大的启发和学习意义,尤其是他的其中一个头衔: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就值得我们好奇—他做了什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在了解了这一点后,也可作为教资、教招和公考面试结构化答题的素材积累。
所以接下来重点谈谈他的实践工作。
裴斯泰洛齐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他的课程论效法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的计划,强调集体的而非个人的背诵,课程以学生喜欢的活动为主,如绘画、写作、唱歌、体操、模型制作、采集标本、绘制地图和郊游等等。
他主张教学要为学生的个别差异留有余地,学生分组要根据能力,而不要根据年龄,还倡导将正规的教师培训作为实现科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1799年7月,裴斯泰洛齐不顾身体虚弱,坚持在布格多夫小学任教。
在这期间,他认真研究,勇于探索,进行直观教学实验。
最初,他事先绘出实物的图片,然后以此为媒介教学生观察与记述。
有一天,当裴斯泰洛齐拿着“窗”的图片讲课时,一个学生询问他道:“从真正的窗子上不是能更好地学到窗的属性吗?”这一问使他恍然大悟,他自言自语地说;“正是如此,你说得很对……。
论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论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论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引言裴斯泰洛齐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的内涵、特点以及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内涵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强调“和谐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以培养人为中心,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群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其在全面发展中实现和谐。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素质,将人的全部潜力开发出来,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够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发展人的个性。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潜能,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其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使学生能够在发展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和谐。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他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应具有充分的主体性,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主张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探究、创造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二、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特点1. 人本主义特点。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差异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2. 全面发展特点。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道德、智力、体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他认为只有通过全面发展,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3. 实践导向特点。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他主张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裴斯泰洛齐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实践路径1. 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裴斯泰洛齐的生平及启示
裴斯泰洛齐的生平及启示教育基础理论中,介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创立阶段时,提到了一个人——裴斯泰洛齐,他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位“慈爱的儿童之父”。
他在教育学上提出的主要观点有: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教育心理学化”(最早提出者)、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著有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在教育理论的内容中,裴斯泰洛齐出现的频率蛮高,如在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这一部分内容中也提到了形式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他。
相对而言,他在教资的笔试之中的考频并不高,但他的生平经历,对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人而言具有相当大的启发和学习意义,尤其是他的其中一个头衔: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就值得我们好奇—他做了什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在了解了这一点后,也可作为教资、教招和公考面试结构化答题的素材积累。
所以接下来重点谈谈他的实践工作。
裴斯泰洛齐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他的课程论效法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的计划,强调集体的而非个人的背诵,课程以学生喜欢的活动为主,如绘画、写作、唱歌、体操、模型制作、采集标本、绘制地图和郊游等等。
他主张教学要为学生的个别差异留有余地,学生分组要根据能力,而不要根据年龄,还倡导将正规的教师培训作为实现科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1799年7月,裴斯泰洛齐不顾身体虚弱,坚持在布格多夫小学任教。
在这期间,他认真研究,勇于探索,进行直观教学实验。
最初,他事先绘出实物的图片,然后以此为媒介教学生观察与记述。
有一天,当裴斯泰洛齐拿着“窗”的图片讲课时,一个学生询问他道:“从真正的窗子上不是能更好地学到窗的属性吗?”这一问使他恍然大悟,他自言自语地说;“正是如此,你说得很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作者:姚贵宾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第02期
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存在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在诸多道德失范现象中,最主要的有两大道德教育困惑难题:一是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矛盾更加凸显,二是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的矛盾日益加深。
本文对这两大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社会转型;专业教育;道德教育;特殊教育;一般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2-0065-02
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纷至沓来,我国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
让教育家们感到忧虑的是,19世纪瑞士著名民主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提出的教育本身的矛盾,即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同人作为道德生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为使人类适合于特殊生活情况的教育和使其适合于人类一般情况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在教育实践中一直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裴斯泰洛齐所关注的教育本身的矛盾,同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所关注的问题是相同的。
他在博士论文《劳动分工论》里指出:“机器工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细致的劳动和职业分工,在这样的条件下,怎样才能使掉入专业化陷阱的人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保持协调和一致,进而使社会保持整合的状态呢?”[1]在大、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讲台上,道德教育的课程并没有消失,但对道德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却被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所淹没或扭曲,这是真正的精神危机。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忧心忡忡地表述了这种危机的后果:损害共同的信仰,降低道德的价值就必然会侵蚀社会的规范性结构,导致失范或一种无意义无规范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不知所措,在主观上产生那种令人痛苦的怀疑:生活终究是真正无目的或无意义的。
一、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矛盾更加凸显
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具备劳动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来完成,特别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机器生产,不仅要求工人数量多,而且专业技能的质量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
研究裴斯泰洛齐的专家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诚如《圣经》所言,人不能单靠面包活着……物质富裕对许多人来说意味着危险,他们的固有人品蒙受其害。
裴氏作为一个思想
家,清楚地看到,物质富裕必须伴以教育,使年轻人自觉地发展道德生活。
仅有富裕而没有人性品格,势必将人引至新形式的被奴役状态:人变成了他自身利已主义的奴隶。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人必须被教育去过一种道德生活(裴氏语),即在一切方面都感到自己对真理、对爱都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裴氏向人们昭示了基本准则,人们应该依此接受教育,藉此可培植自己的品德。
”[2]“在动物的自我保存与人的自我保存之间有什么区别?”裴氏得出的结论是,人类通过不加制约地满足其动物性欲望的办法来达到自我保存的目的,恰恰是不可能的,相反,人类的自我保存必须建立在遏制其动物性欲望的基础之上。
人们还须记住,裴氏是从根本上对人的较低天性(动物的)与人的较高级天性(人的)加以区别的,并阐明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人的较高级天性对较低天性占优势时,才可能以个人存在和集体存在的方式生存下去。
这实际上意味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即克服人的自私自利性(利己主义),人才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可能。
”[3]“裴氏不仅强调道德状况的独立性,同样十分强调高级人性中‘内在的、神圣的本质’,正是这种本质才能使道德状况的独立性成为可能,并说明其合理性。
如果说,社会状态应为个体的人带来满足的话,那么个体的人就必须超越自身无能的动物天性。
真正的人的权利建立在比较高级的人的天性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人的动物天性的基础之上的。
”[4]
从阿图尔·布律迈尔对裴氏教育与道德思想的研究中不难发现,专业教育的必要性仅仅是人作为一个求生者的较低天性的活动,用裴氏的话说就是“半人”教育,是片面发展、畸形教育。
裴氏认为“人必须被教育去过一种道德生活”,这是建立在较高级天性基础上的生活。
裴氏认为,“整个教育的中心问题在于形成人的道德,必须使人的动物性受到道德的支配。
”[5]这也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裴氏的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同人作为道德生物之间的矛盾,实质反映的是封建社会末期与资本主义初期现实的“半人教育”与理想的道德的“全人教育”的矛盾,即现实的“半人教育”是非理想的道德教育;理想的道德的“全人教育”又是非现实的。
这一道德教育困惑难题从裴氏开始至今还困绕着许多教育家、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
二、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的矛盾日益加深
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封建主、资本家的子女才有权接受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中产阶级也只能接受初等教育,至多中等教育。
至于广大贫苦农民和无产阶级的子女不仅无法接受中、高等教育,就连初等教育也无法接受。
实际上,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情况的教育”实质上是富人、贵族的教育,广大贫苦农民、工人子弟因迫于生计无钱入学接受教育。
裴斯泰洛齐从小接近贫苦农民大众,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提出“特殊生活情况的教育”,强烈主张让贫民也接受教育。
他提出:“要想使劳动民众从知识不足、道德沉沦中解放出来,获得较好的生活,唯一的出路就在于让他们自幼年起进学校受教育,使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能自己起来挽救自己”[6]。
“裴氏主张教育必须成为所有人的财富,使所有人都得到必要的教育”[7]。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本身能发展的力量,而且每
一种能力都具有从不活动状态变成充分发展的力量的倾向,教育的目的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
他认为,教育应该具有机会,做到智育、德育、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8]都得到发展,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人。
他十分强调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但认为教育应遵循自然,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
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主张“教育必须成为所有人的财富,使所有人都得到必要的教育”,即全民教育,而现实中只有富人才享有教育的条件、机会,广大贫苦农民、工人子弟得不到教育的条件和机会。
现实教育即一般情况的教育与理想教育即全民教育(当时特殊生活情况的教育)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
裴氏主张的全民教育的目的:一是过人的生活,即用德性支配动物性;二是全民发展,反对少数人发展;三是全面发展,反对片面发展;四是他认为资本主义时期谋生方法由“自然”方法被大工业“人为”方法取代,广大贫苦农民必须接受教育,使他们有更多的收入和更广泛的商品选择的机会。
他把全民教育与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化社会联系起来,把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
我国目前大、中、小城市的教育相对发展较好、较快,广大农村,特别是边、少、贫地区则相对滞后,“为使人类适合于特殊生活情况的教育和使其适合于人类一般情况的教育之间的矛盾”仍然尖锐突出,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3][4][瑞士]阿图尔·布律迈尔.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7]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6][8][瑞士]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庞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