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唯心论,还是绝对唯心论?——重释朱光潜与梁宗岱“象征论争”的新视角
2020年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的现代性视阈论文
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的现代性视阈论文关键词:梁宗岱象征主义现代性视闲摘要: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在中西诗学交流的广阔背景下,注重形式的美感力量。
梁宗岱就对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理论研究中的歪曲理解进行了纠偏,为象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掘了新境界与新可能。
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追求文学的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的思想文化资源是学者们主要借鉴或说参照的标的物。
学者们的文化价值取向是多维的,或是全盘西化,唯“西”是瞻,或是保守姿态,以传统自封。
与此不同,梁宗岱在中西诗学交流的背景下注重诗歌的形式美感意义。
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新诗界所遭遇的境况是非常窘迫的。
正如闻一多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谈到的:“在这新时代的文学动向中,最值得揣摩的,是新诗的前途。
如何在新的情景下使得新诗获得新生是众多学人所关注的首要问题。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象征主义潮流开始 __的知识界。
五四新文学时期,象征主义思潮和关于象征主义的评论更多的是通过《小说月报》、《诗》、《晨报副刊》、《少年中国》等报刊杂志被引进中国文坛的。
同时,一些学人开始加入到对象征主义探索的阵营中,有代表的引介人有周作人及以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为代表的象征派。
探讨象征主义诗学观念在中国生成的历程,首先要从“象征”是什么这一问题人手。
周作人对于象征派的接触是比较早的。
在《序》一文中,周作人认为象征是“外国的新潮流,同时也是中国的旧手法”,进而将中国新诗采用象征手法认为是产生“真正的中国新诗”的途径川‘“。
很显然,周作人看到了象征 __新诗草创阶段所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但是却忽视了西方象征主义思潮与中国传统的“兴”手法之间的本质差别在于内在的思想精神的不同,只是复活一种手法、技巧,却在理论的移植中丢掉了象征主义诗学的真元。
这种情况直至1926年3月《创造月刊》相继刊发了穆木天《谭诗》和王独清《再谭诗》才有大的改变。
他们开始对象征主义作整体的、系统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涉及象征诗学本体的范畴,如纯诗论、朦胧说、契合论等。
《先验唯心论体系》之解读
从原始直观到天才直观——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之解读关键词:谢林—先验唯心论直观意识同一性提要: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把全部哲学表述为意识的发展,涵盖了从原始自我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全过程,最后到达自然和精神的绝对同一性。
谢林开创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具有重要的范式作用,极大地推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本文通过解读这部著作,充分肯定了谢林同一哲学的历史意义。
谢林在1800年发表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它标志着谢林哲学体系的确立。
按照谢林自己所说,“这部作品应看成是作者有关自然哲学的著作的一部必要的姊妹篇”。
[1]这就是说,年轻的谢林在研究自然哲学的同时,也以极大的热情继续关注先验哲学的问题。
在他的视野里,虽然自然哲学与先验哲学研究对象不同,但它们却是相关的。
自然哲学的出发点是客观性,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人们如何获得关于客观东西的知识;先验哲学则把主观性看作第一位和绝对的,并且以此去解释,主体如何到达意识,并进而使知识具有客观性。
谢林的这个思想构成一种既对立又平衡的图示,如果说自然哲学考察的是自然的历史,那先验哲学就是探索自我意识的发展历史。
对谢林来说,对自我意识的探索只能以自我直观的提高过程为依据,所以,这本书“是从自我意识的最初级的、最简单的直观开始,而到最高级的,即美感的直观为止”。
[2]具体地讲,这个过程包括单纯的质料和有机体,再从有机体开始,经过理性和随意性,到达艺术里的自由与必然的最高统一,也就是说,艺术最终构成自然和精神的穹顶。
这样,这部著作实际上就是描述人类精神发展的“奥德赛”。
然而,从这部著作问世直到今天,围绕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先验唯心论体系》,结合现代哲学家的评价,指出它的基本内涵及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德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在这部著作一开始,谢林就说,“这部著作的目的正是要把先验唯心论扩展成它实际上应当是的东西,即扩展成一个关于全部知识的体系,因而不是仅仅一般地证明这个体系,而是用事实本身证明这个体系,就是说,真正将这些问题推广到关于主要知识对象的一切可能的问题上,无论这些问题是先前已经提出而没有解决的,还是通过这一体系本身才能构成和新出现的。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一、引言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谢林(Schelling)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哲学家。
他的先验观念论是对康德哲学的一种批判和发展,旨在解决康德哲学中存在的问题。
谢林认为,康德的先验论只局限于认识论领域,未能全面阐述人类精神的本质。
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先验观念论体系,以期为人类精神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论基础。
二、谢林先验观念论的核心观念1.观念:谢林认为,观念是客观存在于人类精神中的本质要素,是构成世界的基础。
观念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和同一性,是超越经验世界的形而上学实体。
2.绝对同一:谢林主张,绝对同一是指观念之间的无差别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各个观念达到内在的统一,彼此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绝对同一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精神不断追求和接近的目标。
3.自由:谢林将自由视为人类精神的本质和使命。
他认为,自由是观念在实践中实现的途径,是人类不断超越自身、实现与绝对同一融合的过程。
三、观念的内涵及其在谢林哲学中的地位在谢林哲学体系中,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观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石,还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质。
观念论的提出,旨在解决康德哲学中认识论与本体论相分离的问题。
谢林认为,观念论可以将认识论与本体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为人类精神提供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绝对同一的观念绝对同一的观念是谢林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石。
他认为,客观世界是观念的产物,而非独立于观念之外的存在。
绝对同一的观念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中,寻求各个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世界的全面理解。
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观念论,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自由的观念自由的观念在谢林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谢林认为,自由是人类精神的本质,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
自由的实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实现与绝对同一的融合。
自由的观念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精神寄托,使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始终怀有对美好未来的信念。
六、谢林先验观念论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及启示谢林的先验观念论对我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牟宗三对康德之误读举要之一《关于,先验的》
于 空的 、 假的 。骂谁呢? 骂的就是 先验的实在论 ( 在牟宗三那里等同于 超验的实在 论 )。所以在牟宗三看来 , 康德的 先验的观念论 指的就是 先验的实在论 , 只不过它是后者 的一个贬称 , 是揭示了后者不光彩的实质 (等于说它是 假实在论 ) 。 因此, #先验的观念论 ∃ 者 否决当作现象看的外物 ( 物质 ) 之 #超验的实在性 ∃ , 而宣称其 #超验的观念性 ∃ 之谓也。 / /先 验的观念论正否决这种超验的实在性 , 因此, 它是遮词 , 而非表词; 然而因为它肯定外物之经验的实 在性, 故经验地或内在地说 , 它函著经验的实在论 , 此是正表之所在。 在这里, 先验的观念论之 否决 先验的 ( 超验的 ) 实在性 , 不是通过逻辑上的纠正、 正表 , 而是通过骂倒、 遮词 。 当然, 先验的实在论一经被骂倒 , 被贬为虚假 , 剩下来的就是 经验的实在论 了 , 在这种意义上 先验的观念论 函著 经验的实在论 , 因为先验的观念论之所以要去揭穿先验的实在论 , 正是为了 保留经验的实在论。这就是牟宗三的别出心裁的解释。这种解释离开康德的原义, 何止十万八千里! 当然, 牟宗三也承认康德的 先验的 一词与 超验的 还是 有区别的 , 否则太不能自圆 其说了 ( 康德不可能用一个 贬称 来称呼自己的 先验唯心论 )。他列举了 先验的 一词的十几种用 法, 说 凡此诸词中之 #先验的 ∃ 皆是 #不离 ∃ 之内在义。此是 #先验 ∃ 一词之正义, 亦是康德哲 不离 于 ) 经验 学之特色之所在 , 所谓 #先验哲学 ∃ 。 先验的不等于脱离经验的, 而是内在于 l) 和
超验的
( transzendent)
! ! 牟氏对康德哲学的解读有一条最主要的思路 , 就是对康德的 先验的观念论 ( 按牟氏的译法为
朱光潜与梁宗岱“崇高”论的比较研究
朱光潜与梁宗岱“崇高”论的比较研究摘要:崇高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
我国现代学者朱光潜和诗人梁宗岱都曾提出自己的崇高理论,但值得注意的是,两人关于崇高的认识几乎是截然相反的,将两人关于崇高范畴的释义不同点放在宏观的视野中进行比较研究是有价值和必要的。
关键词:崇高;优美;雄伟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70-01自古罗马的郞吉弩斯在他的《论崇高》中第一次提出了“崇高”的概念后,一千七百多年来,学界从未中断对其的理论探索和研究。
博克、康德、黑格尔等人都各自从自己的理论体系出发,给予了“崇高”在美学上的理论的规定性。
朱光潜先生也对“崇高”范畴进行过理论的阐释。
与此同时,我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和诗人梁宗岱先生以批评者的角度,写成一篇《论崇高》来驳斥朱光潜关于崇高的观点,提出了许多与朱光潜先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
两人关于崇高范畴释义的不同主要集中在译名、研究对象、内涵这几点上。
一、崇高的译名sublime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的郞吉弩斯,如今我们都知道sublime译成中文既是美学上的重要范畴“崇高”,但是在美学开创时期,对它的译名却颇费周折。
朱光潜从中国传统文学寻找切入点,在姚姬关于“阳”与“刚”的界定中找到了理论支撑点,正式将sublime翻译为“雄伟”。
同时朱光潜还从康德的理论体系出发来进一步阐释其译名的合理性,康德认为sublime的特征是“绝对大”,这个“大”包括两方面,“数量的”大和“精力的”大,前者指体积,后者指精神气魄,而前者可以用“伟”概括,后者可以用“雄”概括。
梁宗岱在他的《论崇高》中,质疑了将sublime翻译为“雄伟”的合理性,他从字源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对一个词的翻译,不应该以某一家的释义为基准,应该从字源上进行考察,郞吉弩斯只是最早用“修辞学的眼光解释这词罢了”,而在他之前,这词是已经存在的。
而康德也无非“是第一个从心理底观点”来阐释了这词的涵义,而我们也“不能接受他底主张作为定论”。
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论
第31卷第1期2018年1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31No.1Jan.2018收稿日期:2017-12-20作者简介:程德香(1994-),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
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论程德香(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在带有政治斗争性质的美学大讨论背景下,学术视线开始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朱光潜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统一”说,他结合马列主义、苏联美学家的理论,对“物”“物的形象”“美”“美的条件”进行了阐释,从美感和美的关系、感觉阶段与美感活动阶段的关系、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等方面系统论证了主观性和客观性在美感活动中是如何统一的。
关键词:朱光潜;主客观统一;美学大讨论;美;唯心主义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61(2018)01-0012-04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美学学科的开拓者,他是第一个将西方美学整理、综合并运用到中国美学中的人。
朱光潜对美的探寻、求索逾六十年,他的美学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如他自己所说:“回顾自己美学思想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两个阶段。
解放前我对当时西方流行的美学论著涉猎过一些……立场基本是唯心主义的……解放后特别是美学批判和讨论之后,我才开始认真地专研马列主义,并且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讨论一些关键性的美学问题。
”[1](18-19)20世纪30—40年代主要受克罗齐直觉说的影响,提出了“形象直觉说”。
朱光潜认为,我们在产生美感经验时,欣赏对象占据了我们的全部意识,把欣赏对象以外的一切事物乃至我们自己都忘去,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
由于长期受直觉说的影响,对审美主体及心理活动重视过多,并过分夸大直觉在美感中的地位,其前期美学思想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后,朱光潜通过对直觉主义的批判,继承了正确的方面,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为条件,此外还须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唯心论体系《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创作的哲学著作,于1800年发表。
《先验唯心论体系》全书由“前言”、“导论”、正文六章和一个结束语组成。
在前言中,谢林说明了他写作这部著作的目的。
在“导论”中,探讨了“先验哲学”的概念、划分和官能,说明主观的东西是第一位的;提出美感直观是最高官能。
正文的前两章是对先验唯心论原理的说明。
第三章论述理论哲学。
第四章论述实践哲学。
第五章论述目的论。
第六章论述艺术哲学。
结束语是对整个体系的概述。
它系统地阐述了“绝对”由主观到客体的变化过程。
《先验唯心论体系》标志着谢林哲学体系的确立,是谢林阐述其“先验哲学”的代表作。
全书把全部哲学表述为意识的发展,涵盖了从原始自我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和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全过程,最后到达自然和精神的绝对同一性。
谢林开创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具有重要的范式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内容简介《先验唯心论体系》全书包括:1篇导论、6个章节。
该书阐述了先验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论,第二个阶段是实践,第三个阶段是艺术。
在理论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原始的感觉到创造性直观;第二个时期从创造性直观到反思;第三个时期是从反思到绝对意识活动。
在这三个时期中,谢林推演出空间。
时间与因果性的先验概念,然后转到实践阶段。
在实践阶段,谢林论述了道德、国家和历史。
谢林认为,人们所意愿的就是有理智的人所意愿的。
因此,要达到作为道德的自我决定,就要以法权和国家为条件。
国家是许多人协调地实现自由的必要条件。
国家可以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性而成为“第二个自然界”。
而历史则是绝对的不断启示。
这种启示逐渐显示绝对自身,因此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绝对是无限的,历史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历史就是逐渐走向建立第二个自然界的运动过程。
在艺术阶段,谢林指出,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的会合,无意识地创造着现实世界,有意识地创造着美感世界。
关于朱光潜“主客统一论”美学的再思考
谈 到 中 国现 代美 学 , 不 得不 提朱 光潜 ; 谈 到朱光
潜, 就 不得 不提 他 的 “ 主客统一论” 。“ 朱 光潜 的 美 学是 主客 统一论 美 学 ” 这 一 观 点 已经 成 为 了学 界 的 共识 。不 仅是 后人 将朱 光 潜 的美 学 作 为 “ 主 客 统 一 论” 的代表 , 而 且 朱 光 潜 自己也 宣 称 自己 的美 学 理 论为“ 主 客 统 一论 美 学 ” 。朱 光 潜 1 9 5 7年 在 《 哲 学
其说 , 而 不 应 看 他 自己 的美 学 主 张 是 怎 样 “ 标榜 ”
的。
朱 光潜在 2 0世 纪 5 0年代 发 表 的《 我 的文 艺 思
想 的反 动性 》 中认 为 自己 的美 学 思 想 “ 是 在 特 定 历
史条 件下 出现 的具 有 悲 剧 色彩 的 自我歪 曲” _ 2 j 。可 见朱 光潜 后期 一 而再 再 而 三地 强 调 自己美 学 的 “ 主 客观 统一 ” , 主 要 是 与 当 时美 学 大 讨 论 的 整 体 学 术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2 2 3 6 . 2 0 1 7 . O 1 . 0 2 5
关 于朱 光 潜 “ 主 客统 一论 " 美 学 的再 思 考
杨 宁
( 首 都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北 京 1 0 0 0 8 9 )
论( 尤其 是他 所建 构 的美 学 基 本 理论 体 系 ) 人手 , 看
他 的美 学理论 到 底是 如何 推演生 成并 且是 否 能 自圆
收 稿 日期 : 2 0 1 6—1 2一 O 1
偏差 , 也 进 一 步加 深 了对 朱 光 潜 美 学 思 想 的 认 识 。
《先验唯心论体系》[德]谢林著读后感
第五篇范文
在阅读《先验唯心论体系》这部作品时,我对其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谢林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其精湛的哲学素养和独特的表达能力,以下是我对这部作品结构和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评论。
首先,从结构的角度来看,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论述重点。整部作品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验唯心论的论述,使得读者能够逐渐理解并掌握谢林的哲学思想。谢林在书中首先批判了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然后阐述了先验观念的概念和作用,最后探讨了先验唯心论与道德、艺术、宗教等领域的联系。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整部作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谢林的哲学观点。
在本书中,谢林详细阐述了先验唯心论的基本原理。他认为,先验观念是主体内在的能力,是认识世界的基石。这些观念包括时间、空间、因果等,它们是思维的பைடு நூலகம்本形式。谢林指出,先验观念不仅构成了认识的基础,还决定了认识的界限。因此,要想真正了解世界,就必须深入探讨主体内部的先验观念。
谢林在本书中还探讨了先验唯心论与道德、艺术、宗教等领域的联系。他认为,先验唯心论不仅是一种认识论,还是一种人生观。通过了解主体内部的先验观念,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道德行为、审美体验和宗教信仰。这种观点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
首先,在写作风格方面,谢林的表现力令人印象深刻。他通过批判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提出先验唯心论的观点,并运用丰富的例证和严密的逻辑进行阐述。谢林的写作风格既具有学术性,又富有启发性,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哲学的魅力。然而,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本书的论证过程较为复杂,可能需要耐心和思考才能领略其中的精髓。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最新版)目录1.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概述2.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核心观点3.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组成部分4.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影响与评价正文一、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概述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先验观念论体系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先验观念论是一种关于人类知识的理论,主张人类知识来源于先天的智慧,而非经验。
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试图超越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以一种更为彻底的方式解释人类知识的本质与来源。
二、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核心观点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核心观点是:绝对理念。
绝对理念是一种超越自我与非自我、知识和物质的存在,它包含了宇宙的一切可能性和潜能。
谢林认为,人类精神的本质就是绝对理念,人类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绝对理念的自我显现过程。
三、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自我:自我是绝对理念的第一个方面,也是人类精神的基础。
自我是人类知识的起点,一切知识都源于自我。
2.非自我:非自我是绝对理念的第二个方面,与自我相对立。
非自我代表了人类精神的发展过程,是人类知识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动力。
3.绝对理念:绝对理念是自我和非自我的统一,是宇宙的根本原理。
绝对理念的不断自我显现,形成了人类知识的发展历程。
四、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的影响与评价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观点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谢林的先验观念论体系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批评者认为,谢林的体系过于抽象和神秘,难以理解和证实。
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这听起来好像挺高深的,简直像是哲学界的“天书”,让人一听就觉得脑袋大了。
不过,别担心,咱们不把这东西弄得像天文数字一样复杂,咱们就从平常人能听懂的角度来聊聊。
你要是能理解“先天的”和“后天的”是啥意思,那其实这个话题也没那么难。
说白了,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这东西呢,就告诉你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我们的认识,不是单纯从外面来的,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部分。
这就好比你每天看到的那些东西,并不一定是完全客观存在的,而是你通过你自己心里那套“滤镜”看过去的。
也就是说,外面世界的一切都跟你心里有很大的关系,甚至有点像是你在和世界做“梦”,把你心里的那些想法投射到外面去。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玄”?但其实也没那么神秘,像咱们平常吃饭、走路、睡觉那些事儿,也都离不开这种内心世界的“运作”。
你看,先验论这事儿,其实就是想说,有些知识是我们一出生就知道的,和你经验无关。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我出生的时候连走路都不会,怎么可能知道东西?”但是你想想看,咱们人类不就是那种啥都得从小积累经验吗?好像每个孩子从出生就知道,眼前是啥东西,摸到东西的感觉是啥,慢慢地才会学会区分这个是杯子那个是碗。
可是,等到你回头想一想,真正能从“外部世界”直接获得的知识,哪有那么多?不就是你自己带着一些“本能”的东西去理解世界吗?有个哲学家叫康德,他在这方面就是个大佬。
他的观点很简单:我们所谓的“世界”,其实并不是我们眼前的东西本身,而是我们的心灵给它涂上了一层“颜色”。
这种“颜色”可能就是你从小到大的经验、你身边的人给你的影响,还有你自己如何解读这些事情。
这就像你在看一个画展,有的人看画觉得“哇,好美”,而有的人却觉得“不懂,难看”,这就是因为每个人带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去理解同一件事。
所以,外面的世界,不管它有多客观、多实在,最终都得通过咱们的心灵来“过滤”和“再创造”。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有时候在睡梦中,梦到一些特别奇怪的场景,醒来后完全忘了那是从哪里来的。
先验唯心论体系pdf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唯心论体系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人类的认知和知识是通过内在的、先天的思维方式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经验或感官来获得。
这一观点与经验主义相对立,强调人类理性在认知中的作用。
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中,人类的思维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主动地、创造性地构建和解释信息。
这一观点认为,人类的思维具有一种内在的、先天的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人类如何理解和解释世界。
因此,先验唯心论体系认为,人类的认知和知识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
先验唯心论体系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现代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本质以及探究知识的基础和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更多关于先验唯心论体系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哲学著作或学术文献。
同时,也可以参考现代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哲学思想的应用和影响。
唯心主义先验论名词解释
唯心主义先验论名词解释
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一种哲学理论,认为人的思维、感觉和经验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而是由人的心灵或意识所构成的。
在唯心主义先验论中,物质世界被认为是一种虚幻的存在,是由人的意识和心灵所创造的。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英国哲学家培根和俄国哲学家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高尔基等。
他们认为,人的意识具有创造和推动事物发展的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因此,唯心主义先验论主张人类应该以自我超越为基础,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来发现和理解世界的本质。
除了对物质世界的否认外,唯心主义先验论还涉及到人的精神本质和自我意识的问题。
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精神是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是人类的本质所在。
同时,唯心主义先验论也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独立于他人的,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
唯心主义先验论对人类的认识和自我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它强调了人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哲学观点,如“意识是创造的根源”、“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基础”等。
但是,由于唯心主义先验论对物质世界的否认,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一种哲学理论,认为人的意识和心灵是创造世界的基础,对人类的认识和自我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但是,由于它对物质世界的否认,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试析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
试析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作者:熊凯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06期摘要: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美学思想可以划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
其前期的美学思想一般称为“心理美学”。
美学大讨论之后,朱光潜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与自己的美学理论相结合形成其后期美学思想,其后期的美学思想也被称之为“哲学美学”。
朱光潜之所以能完成美学思想的转型,主要原因在于其前期美学的主要观点“美在心物间的关系”,已经包含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此观点也是他能够对自己早期思想进行扬弃,并完成转型的基础。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朱光潜;心理美学;哲学美学朱光潜先生是推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一代宗师,目前对于朱光潜美学思想的研究,往往以20世纪的美学大讨论为分界,将其划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
朱光潜前期美学理论也被称为“心理美学”,《文艺心理学》是其前期美学理论的代表之作。
在美学大讨论之后,朱光潜先生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早期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进行批判,并运用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来分析美学问题,形成其后期以《谈美书简》为代表的“哲学美学”理论。
一、心理美学与哲学美学:朱光潜的学术转型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之所以被称之为“心理美学”,是因为其理论是以心理学为出发点进行论述的。
在《文艺心理学》中,他对自己早期美学的学术理论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它丢开一切哲学成见,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作心理的事实去研究,从事实中归纳得一些可适用于文艺批评的原理。
它的对象是文艺创造和欣赏,它的观点大致是心理学的……我们可以说,“文艺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观点研究出来的“美学”。
[1]3书中“美在心物间的关系”观点的提出,标志着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的成型。
朱光潜先生曾这样总结自己的美学研究之路:回顾自己美学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解放前和解放后两个阶段,解放前我对当时西方流行的美学论著(从最古的到最新的)涉猎过一些……来源当然是资产阶级的,立场基本是唯心主义的……解放后特别是美学批判和讨论以后,我才开始认真地钻研马列主义,并且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探讨一些关键性的美学问题。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梁启超在1922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创“新文体”,广泛介绍西方近代文化思潮,宣传思想启蒙。
郭沫若:“文学革命的滥觞应该追溯到满清末年资产阶级意识觉醒的时候。
这个滥觞期的代表,我们当推梁任公。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要新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需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真正以诗人面目畅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在1868年的《杂感》中,他就有“我手写我们”的诗句。
王国维:“艺术之美之所以优于自然之美,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关系”《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
提出了“境界”说。
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
“我手写我心”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艺术之美人之所以优于自然之美,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关系。
“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林纾“并世诗书,看严林”,林译小说。
翻译小说180多种,1200多万字,译作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被誉为”五虎将“的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改名《新青年》,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大力介绍自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思想武器,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
八事: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即:需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三大主义:1917年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三大主义“:”推翻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翻古典文学,建立写实文学;推翻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6㊀JournalofAestheticEducation㊀㊀Vol.9No.5Sep.2018美育学刊2018㊀年第5期㊀第9卷㊀总第48期收稿日期:2018-03-31作者简介:陈龙(1988 )ꎬ男ꎬ江苏盐城人ꎬ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美学理论㊁比较文学研究ꎻ萧湛(1975 )ꎬ男ꎬ湖南邵阳人ꎬ美学博士ꎬ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ꎬ主要从事中西美学史研究ꎮ①«文艺心理学»早在1932年便已写就ꎬ之后历经了多年修改ꎬ直到1936年方才出版ꎮ参见朱光潜:«文艺心理学»ꎬ«朱光潜全集 第一卷»ꎬ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ꎬ1987年ꎬ第197页ꎮ②朱梁二人情谊笃深ꎬ朱光潜在«诗的实质与形式»(1928)中曾记载ꎬ 有一年夏夜ꎬ在巴黎一个小餐馆里和几位朋友清辩ꎬ谈到新诗问题ꎬ袁梁和我都主张诗应有音乐ꎬ郑反对此说 ꎮ此中的 梁 即是梁宗岱ꎮ见«朱光潜全集 第八卷»ꎬ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ꎬ1993年ꎬ第277页ꎮ此外ꎬ梁宗岱归国后甚至与朱光潜同住在北京的一处院落中ꎬ并委托朱光潜帮助解决棘手的离婚官司ꎮ梁宗岱去世后ꎬ朱光潜随即送上挽联ꎮ先验唯心论ꎬ还是绝对唯心论?重释朱光潜与梁宗岱 象征论争 的新视角陈㊀龙1ꎬ萧㊀湛2(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ꎬ北京100872ꎻ厦门大学中文系ꎬ福建厦门361005)摘㊀要:对朱光潜不同时期的几个关键性文本进行比较分析ꎬ可见出朱光潜对其关于象征的原初立论做了隐微但重要的修正ꎬ这一改变很可能源于其与梁宗岱的 象征论争 ꎬ因此对该论争的谱系学考察就具有了溯本清源的意义ꎮ即使这场论争带有视域融合的效果历史ꎬ二者之间的理论差异仍然未能消弭融合ꎬ这正源于二者哲学根基的分殊ꎬ亦即康德之先验唯心论与谢林之绝对唯心论的对立ꎮ关键词:象征ꎻ先验唯心论ꎻ绝对唯心论ꎻ兴ꎻ移情中图分类号:I0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0012(2018)05-0106-08㊀㊀1932年朱光潜出版了«谈美»ꎬ1936年出版了«文艺心理学»①ꎬ1943年出版了一直是其 心中主题 的«诗论»ꎮ这几本书奠定了朱光潜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ꎮ«谈美»被朱光潜称作«文艺心理学»的 缩写本 [1]ꎬ其中的观点在«文艺心理学»被进一步确认和扩充ꎬ«诗论»的初稿在同一时期(1931年)也已写就ꎮ对上述文本间的差异ꎬ朱光潜除了表示«文艺心理学»较之«谈美»增订了部分章节外ꎬ只主动谈论了其对克罗齐美学的态度的变化ꎮ但通过文本细读ꎬ我们会发现朱光潜未提及的一些极其重大的改变ꎬ譬如对象征观的局部修正:«谈美»认为寓言(allegory)属于象征(symbol)ꎬ 最普通的托物是 寓言 拟人 和 托物 都属于象征 [2]64ꎻ«文艺心理学»却放弃寓言ꎬ承认寓言与象征的本质差异ꎬ 寓言 大半都不能算是纯粹的艺术ꎬ因为寓言之中概念没有完全溶解于意象ꎬ我们一方面见到意象ꎬ一方面也还见到概念 [3]390ꎬ«诗论»更未提及寓言ꎮ那么ꎬ在上述承袭几乎相同的思想立场㊁具有内在互文性(in ̄tertextuality)的著作之间ꎬ为何竟出现如此微妙却又鲜明的文本差异和思想分歧?朱光潜又为何要修正自己的象征观?«文艺心理学»乃至«诗论»中其他部分的变动与扩充是否又与这种修正相关?揆诸中国现代美学史ꎬ本文认为这应与朱光潜在20世纪30年代和梁宗岱的象征论争有关ꎮ朱梁二人在欧洲留学时相识ꎬ关系密切②ꎬ朱光潜早有将二人的私下辩论形诸笔墨的提议[4]ꎬ因此ꎬ这场论争不仅在公共领域正式开启了二人之间的思想论辩ꎬ成为日后的崇高之争㊁直觉与表现之争的滥觞ꎬ而且是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围绕 象征 这一美学核心概念而展开的论争ꎬ影响甚大ꎮ事实上ꎬ二者对象征论的不同理解ꎬ源于其哲学基础的根本差异ꎬ亦即康德之先验唯心论与谢林之绝对唯心论的对立ꎮ本文将从互文性视角出发ꎬ通过文本细107㊀陈㊀龙︐萧㊀湛先验唯心论︐还是绝对唯心论︖ 重释朱光潜与梁宗岱﹃象征论争﹄的新视角读ꎬ详细梳理象征论争ꎬ然后追溯至朱梁二人的哲学根基ꎬ对象征论争提出新解ꎮ一㊁谱系考察:互文性视野下的象征论争㊀㊀1926年周作人在«‹扬鞭集›序»中聚焦 象征 ꎬ提出象征与兴的关联性ꎬ但未进行系统论述ꎬ仅归为一种抒情的表现手法和含蓄的美学风格ꎮ[5]同时ꎬ他虽认为 兴 奠基于不同对象的共通性ꎬ却未能阐明 共通 的内涵ꎮ周作人对 象征 的泛论无法令朱梁二人满意ꎬ朱光潜认为周氏是专注小品文创作的 炉火纯青的趣味主义者[6]ꎬ梁宗岱则暗讽周氏忽视诗歌中的宇宙意识和 普遍的永久的基本原理 ꎬ是 谦避一切玄谈ꎬ以平淡为隽永的兴趣主义者 [7]ꎮ但周作人确也为朱梁二人之后对 象征 的阐释作了铺垫:朱光潜重新思考了象征与兴的关系ꎬ并探究了在周作人处语焉不详的 比 兴 之运作机制ꎻ梁宗岱系统论证了 象征即兴 ꎬ并着力挖掘被周作人忽视的形而上学维度ꎮ具体而言ꎬ朱梁二人的象征论述具有高度互文性ꎮ朱光潜在«谈美»中对象征展开讨论ꎬ包含了日后成为论争焦点的两个美学命题:第一ꎬ 比 兴 属于象征ꎻ第二ꎬ象征境界是 即景生情ꎬ因情生景 ꎮ梁宗岱通过«象征主义»③一文进行了回应ꎮ虽然朱光潜之后未曾公开具名回应梁宗岱的批评ꎬ但在«文艺心理学»乃至«诗论»中ꎬ相关论述不仅悄然发生了变化ꎬ而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ꎬ已然显露出他对梁宗岱的隐秘回应ꎮ因此ꎬ基于互文性ꎬ通过对二人观点的谱系学考察ꎬ象征论争中隐微曲折的实情或可得以澄清ꎮ(一)在«谈美»中ꎬ朱光潜指出类似联想将性质类似者 嵌和在一起 ꎬ包含 比 和 兴 ꎬ还产生了 拟人 与 托物 ꎮ拟人是将物变成人ꎬ 一切移情作用都起类似联想ꎬ都是 拟人 的实例 ꎬ托物是将人变成物ꎬ 最普通的托物是 寓言 ꎮ[2]64基于此ꎬ朱光潜提出其象征论的核心观点:拟人 和 托物 都属于象征ꎮ所谓 象征 ꎬ就是以甲为乙的符号ꎮ甲可以做乙的符号ꎬ大半起于类似联想ꎮ象征最大的用处就是以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概念ꎮ 象征就是免除抽象和空泛的无二法门ꎮ象征的定义可以说是: 寓理于象 ꎮ梅圣俞«续金针诗格»里有一段话很可以发挥这个定义: 诗有内外意ꎬ内意欲尽其理ꎬ外意欲尽其象ꎮ内外意含蓄ꎬ方入诗格ꎮ[2]64-65这意味着:第一ꎬ由于托物属于象征ꎬ因此寓言属于象征ꎻ由于象征起于类似联想ꎬ因此 比 兴 属于象征ꎮ第二ꎬ象征不是任意比附ꎬ象征物(symbol)与被象征物(thesymbolized)具有类似特征ꎮ第三ꎬ象征是 寓理于象 ꎬ抽象的 理 寓于具体的 象 中ꎮ但也存在几个问题:第一ꎬ如何理解 寓理于象 ?是具体意象 代替 抽象概念ꎬ还是具体意象 承载 抽象概念(文以载道)ꎬ抑或概念与意象融合?第二ꎬ象征与寓言是什么关系?寓言能否归属于象征?第三ꎬ象征和 比 兴 的关系如何?梁宗岱的批评正是直接针对这些问题:首先ꎬ象征的特征是 融洽或无间 与 含蓄或无限 ꎬ融洽是情与景㊁意与象融合ꎬ含蓄指意义的无穷ꎬ因此ꎬ象征 藉有形寓无形ꎬ藉有限表无限ꎬ藉刹那抓住永恒 它所赋形的ꎬ蕴藏的ꎬ不是兴味索然的抽象观念ꎬ而是丰富ꎬ复杂ꎬ深邃ꎬ真实的灵境 ꎮ[8]66-67其次ꎬ象征不是寓言ꎬ但优于寓言ꎬ二者泾渭分明ꎮ寓言 把抽象的意义附加在形体上面ꎬ意自意ꎬ象自象 [8]62ꎬ象征融合概念与形象ꎬ (意义)完全濡浸和溶解在形体里面 [8]68ꎻ寓言间接诉诸理解力ꎬ限制想象ꎬ象征直接作用于想象与感觉ꎬ激发想象ꎮ朱光潜混淆了象征与寓言ꎮ最后ꎬ 比 是寓言而非象征ꎬ因为它割裂了概念与形象ꎬ而且只是修辞学的局部事体ꎮ相反ꎬ象征与 兴 相似ꎬ 依微以拟义 ꎬ主观与客观㊁特殊与一般是同一关系ꎮ朱光潜虽将兴归入象征ꎬ但未能区分比与兴的本质差异ꎮ在此可见ꎬ梁宗岱对象征特性的概括ꎬ与朱光潜此时的看法并不完全对立ꎬ但在实现这些特性的方法论(象征还是寓言㊁兴还是比)上ꎬ二者存在严重分歧ꎬ这正是梁宗岱所谓 (朱光潜的象征观)骤看来很明了ꎻ其实并不尽然 [8]60的原③«象征主义»最初发表于1934年(«文学季刊»1934年第1卷第2期ꎬ第15-25页)ꎬ后收录于1935年出版的«诗与真»(上海ꎬ商务印书馆)ꎮ108㊀JournalofAestheticEducation㊀㊀Vol.9No.5Sep.2018美育学刊2018㊀年第5期㊀第9卷㊀总第48期因所在ꎮ在«文艺心理学»乃至«诗论»中ꎬ朱光潜隐秘地回应了梁宗岱的批评ꎬ既有明显的让步ꎬ又多借完善论述来维护个人立场ꎮ第一ꎬ朱光潜补充解释了受梁宗岱质疑的寓理于象 ꎬ指出它是 概念应完全溶解在意象里ꎬ使意象虽是象征概念却不流露概念的痕迹 [3]390ꎮ但由于朱光潜认为 寓理于象 可能被误解为用意象来表现概念ꎬ导向类型(type)说ꎬ而且他更重视情感与意象的融合ꎬ因此ꎬ«文艺心理学»提出 情见于词 ꎬ«诗论»更用 情趣 (feeling)替换 理 ꎬ用 寓情于象 取代 寓理于象 ꎮ[9]68这一观点就此确定为其美学的核心观念ꎬ日后被重申ꎬ如 文艺先须有要表现的情感ꎬ这情感必融会于一种完整的具体意象(刘彦和所谓 事 ) [10]ꎮ第二ꎬ在寓言与象征的关系上ꎬ一方面ꎬ朱光潜修改先前对寓言的论述ꎬ不再坚持寓言属于象征ꎬ反而表示寓言不同于象征ꎮ虽然他未像克罗齐那样将寓言完全排除于艺术之外ꎬ却承认寓言不是纯粹艺术ꎬ因为寓言中的概念与意象分立ꎮ这等于接受了梁宗岱的批评ꎮ另一方面ꎬ梁宗岱认为寓言与象征的差异还在于寓言的基础是想象ꎬ而想象作为一种心理联想ꎬ 最容易起幻觉或错觉 [8]72ꎮ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想象㊁幻想与联想之关系的澄清很可能是为了回应这一批评ꎮ从朱光潜的立场来看ꎬ梁宗岱混淆了 想象 (imagination)与 幻想 (fancy)ꎬ因为想象是 受全体生命支配的有一定方向和必然性的联想 ꎬ是 融化的 (fused)联想ꎬ象征与被象征物融合ꎬ有助于产生美感ꎬ幻想却是主观的㊁偶然的㊁ 不融化的 (non ̄fused)联想ꎬ阻碍美感ꎮ第三ꎬ朱光潜拒绝梁宗岱的比兴二元论ꎬ指出比兴之分只在意象与情趣的侧重点不同(比重意象ꎬ兴重情趣)ꎬ真正的契合是 兴兼比 ꎬ而非梁宗岱的 兴 ꎮ他更从谱系学角度批判梁宗岱的本质主义ꎬ指出比兴二元论是后世所建构的产物ꎬ归纳和分类缺乏谨严的逻辑ꎬ 后来论诗者把它看得太重ꎬ争来辩去ꎬ殊无意味 ꎮ[9]42半个世纪后的«谈美书简»更是通过强调 赋 中的形象思维ꎬ否定了比兴二元论ꎮ但正如下文将要论述的那样ꎬ朱光潜将意象作为主观情感构造的产物ꎬ实则否定了 比 的客观基础ꎬ使 兴兼比 等于主观移情ꎬ不得不面对梁宗岱的批评ꎮ(二)情景关系是象征论争的一大焦点ꎮ在«谈美»中ꎬ朱光潜提出基于移情(empathy)的 即景生情ꎬ因情生景 ꎬ[2]67其中ꎬ 即景生情 是审美欣赏ꎬ 因情生景 是审美创造ꎬ二者的区别在情趣与表象的不同结合方式ꎬ 在 即景生情 中ꎬ情趣只是简单地投注于直观表象上ꎬ而在 因情生景 中ꎬ情趣不直接和当下表象结合ꎬ而是有一个漫长而艰辛的酝酿或 寻思 的过程ꎬ目的是为了寻找到 最精妙的意象 ꎬ是情趣与之混化融合 [11]ꎮ然而ꎬ梁宗岱批评 即景生情ꎬ因情生景 等于是 景中有情ꎬ情中有景 ꎬ即 以我观物ꎬ物固着我底色彩ꎬ我亦受物底反应ꎮ可是物我之间ꎬ依然各存本来的面目 ꎬ不是真正的象征ꎮ融洽无间应是 景即是情ꎬ情即是景 ꎬ即物我两忘ꎬ审美主体超越主客对立ꎬ与审美对象统一ꎬ不再是理智的旁观者或冷静的欣赏者ꎮ梁宗岱的批评可以说是认定移情无法破除主客二元论ꎮ因为在朱光潜那里ꎬ 即景生情 与 因情生景 都是主观心灵的构造活动ꎬ依循克罗齐的 直觉=表现=创造=欣赏=艺术=美 的公式ꎮ移情由我及物ꎬ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ꎮ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 因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ꎬ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 ꎮ[2]25尽管朱光潜曾说审美意象一半是主体的贡献ꎬ一半是客体的贡献ꎬ然而ꎬ较之客观的物理ꎬ主观情感更为重要ꎮ不过ꎬ我们也应看到ꎬ朱光潜虽未否定移情说ꎬ更不曾推翻主体在艺术创造中的决定性地位ꎬ却一直在努力克服心物对立ꎮ在«谈美»中ꎬ他已强调心物统一论ꎬ承认心和物在审美创造中不可或缺的地位ꎬ 美不完全在外物ꎬ也不完全在人心ꎬ它是心物婚媾所产生的婴儿 [2]44ꎮ他由此提出美感经验的 往复回流 ꎬ 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ꎬ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ꎬ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ꎬ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ꎮ[2]22他在此将直觉说㊁内模仿与移情说相联结ꎬ进而提出情感在主体间的感通作用ꎬ 情感或出于己ꎬ或出于人ꎬ诗人对于己者须跳出来视察ꎬ对于出于人者须钻进去体验ꎮ情感最易感通ꎬ所以 诗可以群 [2]71ꎮ到了«文艺心理学»ꎬ朱光潜细分移情与外射ꎬ强化了移情的双向性ꎬ[3]235情景交融即指物我两忘ꎬ 不但忘去欣赏对象以外的世界ꎬ并且忘记我们自己的存在 [3]214ꎮ在«诗论»中ꎬ情景关系更发展为情景109㊀陈㊀龙︐萧㊀湛先验唯心论︐还是绝对唯心论︖ 重释朱光潜与梁宗岱﹃象征论争﹄的新视角的相生相契ꎬ 情恰能称景ꎬ景也恰能传情 [9]54ꎮ这等于回应了梁宗岱的 物我之间ꎬ依然各存本来的面目 (即未融洽无间)的批评ꎮ由此可见ꎬ朱梁之间的隐匿对话ꎬ迫使二者反思自身固有立场ꎬ并向对方立场敞开ꎬ在交流中修正㊁调节㊁丰富并精确化了彼此的观点与论述ꎬ从而产生了实质的 视域融合 之效果历史(effectivehistory) 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真正的视域融合ꎬ这种视域融合随着历史视域的筹划而同时取消了这视域ꎮ [12]397然而ꎬ这种效果历史并不意味着所有分歧的消失与意见的一致ꎮ事实上ꎬ面对梁宗岱的质疑ꎬ朱光潜并未完全让步ꎬ因为一方面ꎬ朱光潜由寓理于象转向寓情于象ꎬ否定了象征的形而上学色彩与真理维度ꎬ另一方面ꎬ在朱光潜那里ꎬ主客之间并非融洽无间ꎬ物我关系并不平等ꎬ«诗论»的 情景相生 并未肯定景的客观存在ꎬ它仍然是指景由情所创造ꎬ 景是各人性格和情趣的返照ꎮ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同而实不同 [9]55ꎮ也因此ꎬ朱光潜所说的诗之 客观性 指涉情趣的表达方式ꎬ而非情趣的来源ꎮ朱梁之间难以消弭的差异ꎬ实际上根源于二人哲学基础的分歧ꎮ二㊁究本溯源:康德与谢林之争欲系统研究朱梁之间难以消弭的分歧ꎬ就必须突破语义学的纠葛ꎬ直接追溯至其哲学基础的根本差异ꎮ若将其置于德国唯心论(GermanIdealism)的语境中ꎬ可以说ꎬ二人的哲学基础分属德国唯心论的两个发展阶段:朱光潜隶属康德所代表的先验唯心论(transcendentalidealism)ꎬ梁宗岱属于谢林所代表的绝对唯心论(absoluteidealism)ꎮ朱光潜美学的核心是 审美意象如何可能 ꎬ为此ꎬ他拒绝本体论与宇宙论ꎬ 不另找玄学或形而上学的基础 ꎬ[13]而是从认识论出发ꎬ诉诸心灵所普遍共有的主观能力(universallysharedsubjectivecapacityorfaculty)ꎬ即 直觉 ꎮ通过直觉ꎬ心灵赋予情感质料以感性直观形式ꎬ情趣和意象契合混化ꎮ意识构造对象的过程ꎬ体现出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constitutiveorform ̄ativepowerofmind)ꎬ这是朱光潜美学的基本立场ꎬ其美学因此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特征ꎬ在方法论上带有浓厚的 方法论唯我论 色彩ꎮ 没有从自我享受到自我观照ꎬ没有经过 心灵的综合作用 赋予以完整形象ꎬ就是没有成为 直觉 ꎬ没有成为 艺术 ꎮ [3]342朱光潜之后从克罗齐的极端唯心主义(即贝克莱式完全否认任何非经验之物的经验唯心论)审慎后退ꎬ承认世界和其他心灵的存在ꎬ即退回到经验实在论(empiricalre ̄alism)的立场ꎬ但总体而言ꎬ朱光潜美学并未脱离康德意识哲学或主体性哲学的范畴ꎬ其美学的支点ꎬ还是康德式的构造主体ꎬ即先验统觉(tran ̄scendentalapperception)的 我思 ꎮ相反ꎬ梁宗岱的美学体系建基于本体论与宇宙论ꎬ 宙底精神 是创生本体ꎬ是主客同一的 生机 ꎬ一方面ꎬ宇宙万物是创生本体的客观化ꎬ梁宗岱援引莱布尼茨的相异律ꎬ强调万物虽本质相同ꎬ但存在由主观与客观的不同比例与配合关系所产生的差异ꎮ另一方面ꎬ宇宙进化遵循目的论ꎬ是 永久追寻的灵魂底丰富生命 对 无上的真谛与无穷的诗趣 的追求ꎮ因此ꎬ宇宙是永恒不息的生命运动ꎬ摒除机械因果律ꎮ梁宗岱进而提出 纸花 瓶花 生花 的三阶段论ꎬ揭示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生命境界的进化过程ꎮ这令人联想起谢林哲学ꎮ尽管梁宗岱从未提及谢林ꎬ但如伽达默尔㊁托多罗夫所言ꎬ象征主义的根源之一正是谢林ꎮ而且ꎬ梁谢二人均受柏拉图㊁莱布尼茨㊁斯宾诺莎的影响ꎮ因此ꎬ梁宗岱的美学根源应从作为特定文学流派的 法国象征主义 追溯至德国绝对唯心论ꎬ梁宗岱的形而上学ꎬ用谢林的话来说ꎬ即本体是主观与客观㊁观念与实在的绝对同一(absoluteidentityoftheidealandthereal)ꎬ它既是起点又是终点ꎮ由本体所派生的有限存在之间的关系是质的同一㊁量的差异ꎬ其发展遵循因次阶序:从无机物㊁有机物到精神ꎬ是 自我意识的历史 [14]ꎮ上述哲学基础的差异ꎬ直接导致了朱梁两家美学基本属性即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对立ꎬ尤其体现在审美方法(将在第三部分论述)和艺术定义上ꎮ关于艺术定义ꎬ涉及艺术是主观情感的表现还是客观真理的感性显现㊁艺术是否具有认识功能㊁ 象征 是否与真理有关等问题ꎮ从先验唯心论出发ꎬ朱光潜指出ꎬ 凡是美都经过心灵的创造 [3]347ꎬ这意味着所有的美都是心灵所创造出的产物(allareproductsofmymind)ꎬ它将如列维纳斯所言ꎬ 可被还原为心理能力的展开ꎬ被还原为主体性ꎬ主体性因而成为一切可思索之物的子110㊀JournalofAestheticEducation㊀㊀Vol.9No.5Sep.2018美育学刊2018㊀年第5期㊀第9卷㊀总第48期宫(thematrixofallthethinkable) ꎮ[15]于是ꎬ情感只能是我的情感ꎬ进行赋形的只能是我的先验自我ꎬ意象总是第一人称的 我 的意象ꎬ因此ꎬ 艺术都是主观的ꎬ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2]19ꎬ以感性形象来表达主观的生命情调ꎮ这种情感主义使朱光潜难逃伽达默尔的 美学的基础必然导致了一种彻底的主观化 [16]的指责:主体性原则导致美学被圈定于主观经验范畴ꎬ不具备 任何认识的意义 ꎮ不仅导致朱光潜在象征论中放弃对真理的关注ꎬ也使其面临 (艺术)失去或被剥夺了诉说真理的能力 [17]的 美学异化 (aes ̄theticalienation)ꎮ相反ꎬ正如在谢林那里 内容㊁真理又重新成为主要的事情 [18]ꎬ艺术趋向超越感性美的真理ꎬ梁宗岱也主张艺术真理观ꎬ 真是诗底唯一深固的始基ꎬ诗是真底最高与最终的实现 [19]ꎬ也就是强调:第一ꎬ宇宙真理而非主观情感是艺术的唯一根基ꎻ第二ꎬ艺术是真理的具体化ꎬ借助审美意象ꎬ以有限表现无限ꎻ第三ꎬ艺术引导人们认识真理ꎬ达至最高境界ꎬ感受 宇宙之脉搏ꎬ万物之玄机ꎬ人类灵魂之隐秘 ꎮ因此ꎬ作为真理的感性显现ꎬ艺术具备了伽达默尔所说的认识功能(theepistemicfunctionofart): 艺术就是认识ꎬ并且艺术作品的经验就是分享这种认识ꎮ [12]126艺术家的根本任务不是客观模仿或主观抒情ꎬ而是创造象征宇宙精神的宇宙诗(cosmicpoetry)ꎮ三㊁重返现场:象征论争之新解从哲学基础的根本差异出发ꎬ重返朱梁象征论争现场ꎬ可以提出新的解释:(一)就 象征 概念的内涵而言ꎬ朱梁二人的不同理解可追溯至康德与谢林在象征理论上的分歧ꎮ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ꎬ将 图式 (schemata)与 象征 对立ꎬ 一切作为感性化的生动描绘都是双重的:要么是图型式的ꎬ这是知性所把握的一个概念被给予了相应的先天直观ꎻ要么是象征性的ꎬ这时一个只有理性才能想到而没有任何感性直观能与之相适合的概念就被配以这样一种直观 ꎬ因此ꎬ图式 包含对概念的直接演示 ꎬ象征 包含对概念的间接演示 ꎮ[20]换言之ꎬ 图式所指可以恰当地表达ꎬ因此他的指称是直接的ꎻ相反ꎬ象征所指就像审美观念一样ꎬ不包含恰当的指称ꎬ不包含适合它的 感性直观 ꎻ它只能间接地㊁通过同另一个图式的类比才能得出ꎮ可表达性同直接性一致ꎬ无法表达性则与间接性㊁即象征一致 [21]264ꎮ谢林则将康德的理论发展为图式 寓言 象征的三项式ꎬ归入 一般 与 特殊 的绝对唯心论范畴中ꎬ 绝对者以普遍者与特殊性之绝对不可区分映现于特殊者中ꎬ只有凭借象征方式才有可能 [22]ꎮ此中ꎬ象征是特殊与一般㊁概念与形象的和谐ꎬ寓言指特殊在其中成为一般的表征ꎬ或一般在其中通过特殊者而被直观ꎬ图式的意涵发生了改变ꎬ被定义为一般在其中成为特殊的表征ꎬ或者特殊在其中通过一般而被直观ꎬ因此ꎬ象征不再与图式对立ꎬ而成了寓言与图式的综合ꎬ 所要表达的不再是形象和意义之间的不相称性ꎬ而是它们两者的合一 [12]101ꎮ因此ꎬ对比朱梁二人的象征观ꎬ我们可以说梁宗岱的象征观呼应了谢林ꎬ可被表述为:借助艺术直观认识真理ꎬ 使我们只在梦中或出神底瞬间瞥见的遥遥的宇宙变成近在咫尺的现实世界 ꎬ依靠 复合的能力 ꎬ创造具体而意蕴悠远的审美意象ꎬ将图式与寓言统一ꎬ最抽象的观念与最具体的现实融合ꎬ表现无限的绝对ꎮ从谢林 梁宗岱的理论来观照朱光潜美学ꎬ会发现:第一ꎬ朱光潜没有接受作为象征之另一组成部分的图式ꎬ或更准确地说ꎬ他是在康德而非谢林的意义上理解 图式 的ꎬ将图式与象征对立ꎮ这正是朱光潜的«谈美»未能准确区分象征与寓言的重要原因ꎮ第二ꎬ在谢林之前ꎬ寓言是两个特殊者的相似关系ꎬ即特殊指称特殊ꎬ到了谢林时ꎬ寓言才是特殊指称一般ꎬ概念与意象不对称ꎬ因此ꎬ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对寓言的批评ꎬ正是接受了谢林 梁宗岱的解释ꎮ第三ꎬ象征不是建基于朱光潜在«谈美»与«文艺心理学»中所主张的心理学之类似联想上ꎬ即象征与被象征物不是简单的类似关系(这只是修辞学的比喻ꎬ甚至是谢林之前的寓言)ꎬ而是一般与特殊的绝对同一ꎮ第四ꎬ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指出概念应与意象完全溶解ꎬ而 以具体的意象象征抽象的概念 的说法不够准确ꎮ[3]390这种看法符合谢林 梁宗岱的象征观:谢林强调象征不仅意指概念ꎬ而且本身就是概念的意象ꎬ概念与意象统一ꎬ因此 象征 不是那种简单对立于概念㊁意义有限的意象ꎬ而是宛如具体意象又像抽象概念的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