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分析论文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2e71ae0029bd64793e2c0d.png)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分析【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术之后下肢出现静脉血栓进行防治方法的分析和探究。
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对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50例患者经过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溶栓、抗栓等一些比较积极的防治措施之后,患者临床的各项检查指标均已经正常,全部患者均已经健康出院,没有脑栓塞和下肢坏死的状况发生。
结论骨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比较常见。
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加紧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能够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医院的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宣讲,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比较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手术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54-02下肢的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存在不正常的凝结现象,阻塞了静脉腔而导致静脉回流发生障碍,一般比较常见于下肢,一旦发生很有可能会影响到组织器官发生各种功能的障碍,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引发脑栓塞、肺血栓等疾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
近年来,伴随着交通事故所引发的骨科手术的不断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所以开展早期的预防对于下肢神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了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
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
患者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48岁。
其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28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22例。
开展手术分别包含了股骨干骨折手术15例,股骨胫骨骨折手术21例,膝关节置换术4例,髋关节置换术1例,胫腓骨骨折手术9例。
40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体会
![40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a8dc33ff111f18583d05a38.png)
牌 , 中医于 不败 之 中 。通 过 专 科 实 习 , 宽 了 学 生 立 拓
第三 , 炼 了 病 历 书 写 能 力 。现 在 由于 种 种 原 的视野 , 中医药 的效 果 也有 了亲 身 体会 , 而 成 为 锻 对 从
因, 大多 医学 生没 有 机 会 写病 历 , 以至 于走 上 工 作 岗 铁 杆 中医 。 位之 后 , 竟然 连病程 记 录都不会 写 。我们 鼓 励学 生 自 第七 , 生 的专 科 水 平 明显 提 高 , 些 学 生 甚 至 学 有 己书写病 历 , 一开始 很难 , 有无 从 下手之 感 , 言不 规 提 前确立 了毕 业后 的专科 发展 方 向 。 语 范, 但是 , 只要 多练 , 就会 逐渐 进 步 。
・
1 ・ 8
泰 山卫 生
21 0 1年
第 3 6卷
得少 、 写得 少 、 得少 , 而得 不到锻 炼 。 说 从
第四, 学会 了沟通 的技 巧 。通过 观察 老 师接 待 不
方 熟 因人 而 为此 , 我们 制订 了相 关 规 定 , 病 区对 带 教 老 师 同病 人 的 行 为 、 式 , 悉 各 种病 人 的需 求 , 在 确立 分工 、 明确责任 , 求他们 认 真带领 学 生查 房 , 要 指 异 , 学会 沟通 的技 巧 , 而进入 艺术 型 医生角 色 , 断 从 不 导学 生做 检查 、 写病 历 、 医嘱 , 进教 学 。如 教学 秘 加 深对 医疗 临床 的认识 , 开 促 使学 生 自觉 、 主动 、 创造 性 地
治 疗方 案 以及病 历书 写 , 次分 明 , 丝 剥茧 , 励实 服务 精神 和严谨 的工 作 作 风 , 养 虚怀 若 谷 、 私 无 层 抽 鼓 培 无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护体会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护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8972a0fa58da0116d174988.png)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护体会标签: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手术后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甚至可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有降低轻患者的不适、最大程度的促进患者康复。
2008~2011年笔者所在科室对97例骨科手术后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97例患者,其中男54例,女43例,年龄58~9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23例,股骨颈骨折74例。
术后进行活血化瘀、预防感染治疗,血液高凝状态者积极进行抗凝治疗,并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本组患者,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因发现及时并给予溶栓治疗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严重脑栓塞或肺栓塞,效果满意。
2术前护理2.1术前DVT多因素分析:(1)国内外多篇文献报道,DVT形成史、女性、吸烟、肥胖、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高龄及严重外伤史的患者为术后发生DVT 的高危患者。
(2)术中患者:麻醉、卧床、下肢制动引起肌静脉回流减少、周围血管扩张。
(3)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术后患者因病情需要往往需继续禁食水;下肢包扎、制动及卧床是下肢DVT的重要因素;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临床应用,为预防术后出血而停止使用抗凝药,引起凝血功能增强;静脉曲张、肥胖、瘫痪、吸烟、使用雌激素等是引起获得性高凝状态的重要原因。
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同时结合术前化验结果,确定DVT的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2.2心理护理患者因疼痛较重、知识缺乏,及预后问题担忧,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谈,态度诚恳,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畏惧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
护士应详细讲解术后功能锻炼方法及其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术后保质保量地进行功能锻炼,使患者早日康复。
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d3a45e210661ed9ad51f3ed.png)
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发表时间:2016-06-08T11:04:03.5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作者:王坚[导读] 在骨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降低其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其预防效果良好。
双峰县人民医院湖南娄底 417700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以及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外科进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以及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降低其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其预防效果良好。
关键词:骨外科;下肢静脉血栓;原因;防治引言下肢静脉血栓史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出现不正常的凝结,形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1]。
下肢静脉血栓多见于骨科手术术后,可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可堵塞肾静脉,造成患者肾功能衰竭而威胁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将通过对骨科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骨外科手术治疗的126例患者,男性82例,女性44例,年龄为23-81岁,平均年龄为42.18±2.42岁。
其中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4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例,下肢髋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36例,石膏固定术患者22例,下肢骨折复位固定术患者28例。
采用随机等分的方式将12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相似,P>0.05,具有可对比性。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使用过抗凝治疗,经B型超声检查证实无血管栓塞性疾病。
1.2干预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应有常规抗凝和抗炎治疗,并口服阿司匹林用于防止血小板凝集。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6fe9ca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9.png)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疼痛和不便,严重者甚至会威胁生命。
因此,预防和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必须的措施之一。
1.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长时间保持不动,以及手术创伤及麻醉等因素引起的代谢和循环改变。
此外,静脉瓣膜不完整和静脉壁受损等因素也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 预防措施: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首先要避免术前、术中和术后患者长时间保持不动,特别是在床上休息时应经常改变体位,扭动双腿、用力伸展脚趾,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还应提高患者的活动量,尽可能早地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借助物理治疗手段,如电刺激、按摩、热敷等,以促进术后恢复。
另外,术中应避免输液过多,减少体内水分的潴留,同时加强手术出血量的控制,减少术后水肿的形成。
此外,在手术后24小时内,应使用抗凝剂,如肝素、倍他赛等药物,以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二、护理措施1. 早期恢复:骨科大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床上休息,但不能长时间保持不动,应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活动肢体、呼吸锻炼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身体的机能。
2. 突发状况的处理:如果患者突然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发热和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做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必要时采取静脉溶栓。
3. 水肿处理:术后下肢水肿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如使用加压袜、按压下腿肌肉、提升脚部、按摩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下肢水肿,防止血栓形成。
4. 饮食调理:手术后患者需要适当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限制盐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避免水分潴留和过度肥胖,增加下肢静脉压力。
5.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459063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d.png)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静脉内 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 风险。
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疾病和药物
某些疾病和药物可能导致血液高 凝状态,如恶性肿瘤、炎症性疾 病和激素类药物。
02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机械性预防护理
弹力袜
通过施加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 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 护理措施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 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 • 术后护理与观察 • 总结与展望
01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血流缓慢
01
02
03
长时间卧床休息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 休息,导致下肢肌肉松弛 ,血流速度减慢。
制动
骨科手术后,为了减轻疼 痛和防止骨折移位,患者 需要制动,这也会减慢下 肢血流速度。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麻醉和药物 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 统,导致血流缓慢。
静脉内皮损伤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和 操作可能会损伤静脉内皮 ,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注射
术后为了治疗和镇痛,患 者可能需要接受静脉注射 ,这可能会对静脉内皮造 成损伤。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能够减轻患者在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降低 治疗成本。
分析现有护理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缺乏个性化护理方案
01
现有的护理措施往往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
求,影响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
骨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骨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c11b1f0c8d376eeaeaa3134.png)
过对6 0 例 胆 囊 炎 患 者 将 循 证 护 理 应 用 于 老 年 胆 囊 炎 的 预 见 性 护 理干预中, 取得 了 良好 的疗 效 , 患 者 术 前 焦虑 、 抑郁 状 况 较 对 照 组 有明显好转( P < O . 0 5 ) , 且 观 察 组 术后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率 明 显 低 于 对
照组( 尸 < 0 . 0 5 ) 。
采用S P S S 1 6 . 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计数资料采用x z 检验 , 计量资料采用£ 检验 。 P < 0 . 0 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 . 2 由于老年患者 自身机体功能的下降 , 且多伴有基础疾病 , 因
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 改善患者的焦虑 、 抑郁状况 , 使整个医疗过程 能有序进行 。 郭月娥目 报道称 , 通过对1 0 0 例结合性胆囊炎患者进 行心理行为干预和知识宣传 , 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
认识 , 增 强 了信 心 , 减轻了焦虑反应 ,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
护理人员参与老年胆囊 炎患者整个医疗过程 ,密切关注各项 指 标, 了解治疗进程 , 制定合理 的护理对策 , 以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
健 康教 育、 心理护理 、 常规 护理 、 病情观察 、 用 药护理、 功能锻 炼。 认 为对 骨科手 术患者实施有 效的综合 护理 干预 能够取得 较好的临床
疗效 , 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 脉血栓的发生率, 提 高手术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术后 的恢复 , 改善 患者 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 骨科 ; 下肢静脉血栓 ; 预 防; 护理
广东省高州市 中医院
护理 , 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体会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563559301f69e3142329442.png)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体会深静脉血栓(DVT)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由于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脑栓塞及远期的深静脉功能不全,现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文章根据笔者多年在我院骨科的护理经验,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标签: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体会1 前言骨科大手术能有效地解除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和重建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脑栓塞及远期的深静脉功能不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异常重要。
2 原因分析2.1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多属高龄,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且患者常因关节病术前长期卧床等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大手术本身可以引起血液高凝,手术期间失血过多或过量输血、血小板粘附性增大等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2.2静脉血流滞缓术中患者制动、止血带的应用和麻醉可使周围静脉舒张,术后卧床,由于疼痛及为预防脱位的发生,使肢体处于被动体位,都能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流速度减慢后,可使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停滞于血管壁,最后形成血栓。
2.3静脉壁的损伤术中被动体位、肢体长时间被扭曲、反复脱位、复位等对肢体、血管的牵拉、组织缺氧、既往静脉血栓史、手术中暴露髋臼时直接造成的股静脉局部损伤、撕裂伤均可造成血管壁的损伤,促使血栓的形成。
3 预防护理措施3.1 术前护理3.1.1 术前准备除骨科大手术常规检查外,应着重检查凝血四项。
辅助检查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静脉造影,排除术前心脏、腹部、盆腔及其他部位的静脉血栓。
3.1.2术前宣教向患者详细讲明术后早期活动对术后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及其对手术效果的重要性。
对老年和接受能力差的患者耐心解释,反复讲解各种功能锻炼的方法、要点及重要性,使患者能够理解、掌握、积极配合,从而主动锻炼。
3.1.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骨科大手术患者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7fc96ca5f0e7cd1852536ce.png)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标签: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干预对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 i s,DVT)是骨科患者术后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有资料显示,外科手术后出现DVT的发生率为10%~80%。
DVT可并发致命的肺栓塞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1危险因素分析1.1与患者自身有关的因素1.1.1年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DVT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
原因包括:老年人活动减少、肌张力减低、慢性病增多、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常合并多系统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
1.1.2性别女性患者有发生DVT的特殊因素,因为凝血系统对雌激素非常敏感,可引起血液粘稠度、纤维蛋白原、VII因子和x因子、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等增加。
1.1.3生理解剖以左侧肢体多见。
左髂总静脉解剖上受右髂总动脉骑跨,其远侧血液回流相对较慢,部分人群左髂总静脉内还有粘连带状结构,造成左下肢DVT的发生率高于右下肢。
1.2与手术和麻醉有关的因素①血流异常:手术过程中的静卧和术后长期制动(>4d),易致下肢静脉通过下肢肌肉泵回流作用减弱,下肢丰富的静脉窦亦使血流停滞形成血栓。
②血管壁损伤:手术前、中、后,机体都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使胶原和基底膜暴露,致组织因子释放,促进血小板聚集,同时刺激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致血栓形成。
③血液成分异常:手术导致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循环,促使凝血因子活化,血液凝固度增高。
④全身麻醉下手术时间≥30min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1.3客观因素①机械性损伤:静脉内长时间留置塑料导管或反复穿刺静脉。
②化学性损伤:静脉输入大量的血液制品、有刺激性的液体及药物均不同程度地激惹静脉内膜。
③感染性损伤:细菌血行感染可诱发静脉血栓形成。
2干预对策2.1医护人员思想高度重视,术前做好预防性护理宣教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详细讲解术后易发生DVT的原因、后果及预防方法,使其配合治疗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讲解术后早期床上肢体活动的重要性,教患者及家属正确患肢功能锻炼。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e06686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79.png)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如今,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不断追求着更高质量的生活。
但是,也是因为这样,环境以及各种方面的变化,也让我们的身体更加脆弱。
比如,有的人在进行不正确的运动之后反而伤害到自己的身体,最常见的是骨头的问题。
而在接受骨科手术治疗以后总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让许多患者非常困惑,因此,今天我们就像大家介绍一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以及治疗。
1.什么是深静脉血栓以及症状深静脉血栓就是指流经人体的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
症状:突发的疼痛:由于血栓在静脉内激发炎症反应,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肢体突然产生局部持续性疼痛,在行走时症状更加严重。
突发的肿胀:由于静脉闭塞,导致静脉压升高、下肢会出现高度水肿,继而出现动脉痉挛,肢体供血不足,即形成淤血堆积。
还会出现浅静脉曲张,呼吸困难之类的症状。
1.为什么在骨科手术之后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进行骨科手术以后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主要是因为接受骨科下肢以及骨盆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中要使用制动、止血带,在手术以后被治疗的肢体要进行固定、长时间的卧床极易导致血流瘀滞;手术创伤、骨水泥的热损伤,在手术之后软组织肿胀引起了血管壁损伤;手术中出血、损伤,麻醉作用等等激活了外源性凝血系统,使得下肢深静脉血栓成为其手术以后常见的并发症。
1.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骨科手术的患者一般情况下会在进行手术前或者是手术之后实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主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三类:基本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
(一)基本预防1、体位1.在完成手术患者返回病房之后,可以将下肢太高20-30度左右,利用重力的原理,帮助静脉回流。
为了避免影响到深静脉回流,最好不要在膝盖下或者小腿下单独的放置垫枕。
2.可以多次的按摩下肢,不要太用力,由远的位置向近的位置挤压肌肉,这样也可以促进静脉回流。
3.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因为害怕疼痛不愿意活动,这对于恢复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家属及医护人员要尽早的鼓励患者主动的开始活动足趾,以及深呼吸和咳嗽。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体会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ddd4be3551810a6f52486d9.png)
筛 查 , 超 声 检 查 结 果 均 为 阳 性 即 可 对 本 病 进 行 明 确诊 断 。 如 临 床 预 防可 利 用 机 械 性 原 理 , 用 足 底 泵 或 对 足 底 被 动 使
一
下 肢 深静 脉 血 栓 在 骨 科 手 术 后 较 为 多 见 , 血 液 在 深 为 静 脉 内 发 生 异 常 凝 结 的 常 见 血 管 疾 病 , 发 于 下 肢 , 静 脉 好 因 回流 障 碍 引 起 , 未 采 取 任 何 预 防 措 施 的 情 况 下 , 研 究 称 在 有 本 病 在 骨科 手 术 后 的 发 生 率 为 4 ~ 6 , 而 导 致 肺 栓 O O 进
发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的 患 者 4 例 , 其 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结 果 本 组 4 5 对 5例 患 者 临 床 治 疗 后 , 命 体 征 及 各 项 指 标 均 恢 复 生 正 常 , 胀 、 痛 基 本 消 失 , 肤 颜 色 逐 渐 恢 复 , 下肢 坏死 、 烂 、 栓 塞 等 并 发 症 发 生 , 月 后 可 离 床 行 走 。结 论 肿 疼 皮 无 溃 脑 2个 骨 科 手
杨 拥 民
河 南平 顶 山 市 第 四 人 民 医 院骨 科 平顶 山 4 7 手 术 后 下 肢 深 静脉 血栓 的 预 防 和 治 疗 。方 法 选 择 我 院 2 0 —4 0 10 摘 0 90 —2 1-4收 治 的 骨 科 术 后 并
术 后 下 肢 静 脉 血 栓 对 患 者 生 命 造 成 严 重 威胁 , 病 发 原 因 为 骨折 患 者 术 后 卧 床 制 动 , 管 壁 损 伤 和 血 流 速 度 缓 慢 。 采 取 相 应 其 血
骨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
![骨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55787fd87c24028905fc39f.png)
骨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如预防治疗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严重者会引发肺栓塞造成患者死亡。
因此结合我院骨科近年来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些体会,找到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预防方法,减少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223-01我国学者吕厚山等[1]的调查显示,我国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0.0%~58.3%。
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最严重的后果之一,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是骨科患者术后致残可致死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干预一直备受关注和重视,美国医师协会先后发布和更新了《抗栓与溶栓治疗循证指南》,强烈推荐骨科大手术后常规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2-3]。
我国也于2009年起草发布了《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建议骨科大手术后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4]。
现就我院进行骨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1.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分析目前临床对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普遍认为有以下三方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凝血系统的变化和静脉血管损伤,骨科手术后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经上述三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因此具有更高的发生率。
在临床中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老年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率更高。
2.临床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血栓形成的部位和程度,可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腿部的肿胀、疼痛、压痛、皮肤褪色、皮温增高、表浅血管的可见度增加和腿部的疲劳等。
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无症状而难以早期发现,一旦影像学检查诊断后病情已较为严重,因而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3.预防措施因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轻者延缓患者病情恢复,增加治疗费用;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患者术后致残、致死。
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_
![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_](https://img.taocdn.com/s3/m/9462d0ca89eb172ded63b750.png)
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作者:蒋友仙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31-02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共收治脊柱骨折、腰椎退行性侧弯、腰椎滑脱、髋部骨折、股骨头坏死及骨关节炎并行相应的脊柱、髋、膝部手术患者693例,其中全髋置换术188例,半髋置换术156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204例,全膝置换术1例,脊柱手术144例。
根据ACCP指南评估手术的危险分级,本组全部病例均为DVT极高危险患者。
全组病例男371例,女322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45岁,平均70.8岁。
住院时间9~32 d,平均15.6 d。
住院期间全组患者中5例发生有典型症状的DVT(5例患者分别在7-10 d内出现患肢肿胀、疼痛及腓肠肌压痛等症状,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经及时治疗(给予抬高患肢制动、抗凝溶栓、气压泵等治疗),痊愈出院。
全组病例未发生术后肺栓塞。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组病人中多以老年人发病居多,由于老年人内科基础疾病多,心理承受能力差,易焦虑、抑郁、烦躁。
护理上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尊重并理解病人的感受,耐心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要向患者家属讲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讲清此病的严重性,请其家属配合医护人员,保持患者情绪稳定,解除患者焦虑、抑郁、烦躁的心理的反应,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及治疗。
2.2 预防2.2.1 基本预防护理措施:术后返回病房责任护士立即开始给予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术后抬高患肢时,严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术后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足踝关节的主动规律活动,增加股四头肌主动等长收缩,增加下吱静脉血流速度,促进静脉回心血流.从而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其增加静脉回心血流的机制为:①深呼吸时胸腔负压增加。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探讨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57bd86e27d3240c8447ef1f.png)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及措施。
方法回顾并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后50例患者临床资料,密切观察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结果 50例患者通过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溶栓、抗凝与抗血小板聚集等积极综合防治措施后,患者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
无下肢坏死、溃烂及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得以治愈并健康出院。
结论患者由于术后制动及麻醉术后卧床牵引等诸多原因,致使周围静脉舒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对于患者而言,如果进行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加紧功能锻炼、合理用药可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止并发症的作用;医护工作者对骨科手术患者开展健康宣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施行危险因素分析,采取合理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常见于下肢,一经发生可导致相应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起肺栓塞、脑栓塞及远期深静脉功能不全情形,继而危及患者生命[1],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呈一定上升趋势,因此进行早期预防,及早发现对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2]。
现将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50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骨科术后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9岁,平均(47.8±3.6)岁;其中左、右下肢患者分别为29例及21例;施行手术分别包括股骨颈骨折术20例;股骨干骨折术16例,胫腓骨骨折术10例,膝关节置换术3例,髋关节置换术1例;合并糖尿病9例,既往有脑血栓病史5年以上8例,心脑血管疾病10例;手术时间为1.5~4 h,平均时间2.5 h。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26151c0da38376baf1fae0b.png)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实施骨科手术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术后无预防处理)和观察组(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每组各60例,对两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同时,分析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1. 2. 1 对照组治疗方法术后进行常规抗凝、抗感染治疗,口服阿司匹林,预防血小板凝集,一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给予8千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 2次/d,治疗10 d。
1. 2. 2 观察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术前12 h,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减少时,再次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 2次/d,治疗10天。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同时,分析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并发下肢静脉血栓、软组织损伤发生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 2 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高龄(≥55岁)、糖尿病是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下肢静脉血栓以下肢水肿、皮肤颜色改变等临床症状为主,甚至出现下肢坏死,严重影响着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质量。
下肢静脉血栓主要是凝血机制被活化,造成机体循环系统处于高凝状态所致。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2e38834f90f76c661371af8.png)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54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270例患者。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后,参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抗凝处理,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并予以相应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2.96%,P<0.05。
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并配合相应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防治措施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为骨科手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在深静脉血管内血液非正常凝结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于下肢[1];为患者的术后康复带来一定影响,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就医费用。
本文为降低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析DVT发生原因,并对近半年的部分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分析此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540例。
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270例。
实验组中男性143例,女性127例;年龄在19--6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7.5±4.2)岁;手术类型: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60例,严重软组织清创术36例,下肢骨折复位固定术108例,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术66例。
参照组中男性150例,女性120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7.9±4.5)岁;手术类型: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66例,严重软组织清创术42例,下肢骨折复位固定术102例,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术60例。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及防治体会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及防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b768ec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1.png)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及防治体会
马艳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2(000)031
【摘要】目的总结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2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腘、股静脉血栓,软组织损伤和置换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总页数】2页(P4115-4116)
【作者】马艳
【作者单位】汝南县人民医院,河南汝南 463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导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J], 莫顶峰
2.导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J], 吴晨光;宗军;蒋臻欢
3.主动监测联合针对性护理在预防骨科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 [J], 刘喆
4.骨科创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程华斌
5.骨科创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程华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法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7ff253f941ea76e58fa04c8.png)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法很多骨科创伤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都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患者的病因,本文就针对骨科创伤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问题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的治疗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1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骨科创伤患者非常容易因静脉血管受到刺激而影响血管的收缩功能,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加之多数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都需要卧床休息,导致静脉血管在长期的压迫作用下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因此,对骨科创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十分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接受手术之后,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问题的概率。
调查研究显示,骨科创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和术后未出现深静脉血栓问题的患者相比,出现深静脉血栓问题的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多数具有血栓、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的疾病史,这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由于身体机能的特殊性,在正式接受手术之前,往往需要更长的制动时间,手术相比于普通患者来说,也需要更长的时间。
由此说明,骨科创伤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之所以会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问题,不仅和患者身体的机能存在关联,与患者的手术情况也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治疗手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机械药物治疗和手术这两种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医护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于临床症状不是很严重的患者来说,可以避免使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机械药物治疗方式能在达到治疗目标的基础上,减轻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痛苦[1]。
而对于临床症状相对严重的患者来说,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机械治疗药物治疗方式虽然能对患者的病情起到相应的缓解作用,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
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70e1ae0376baf1ffd4fad9e.png)
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摘要】本文通过统计分析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概率和危险程度,解析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制定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饮食观察、用药护理、康复期患者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操作方法。
探讨骨科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措施,分析各项措施利弊,正确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好发因素,好发部位以及正确的护理方法,达到预防和治愈的目的。
【关键词】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预防护理对策【前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发展为股青肿、血栓后综合征,甚至可引起致命性的肺栓塞(PE) 。
由于近年来创伤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呈现高发病率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血栓疾病为全球总死亡率的第一位常见原因。
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是致残致死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脑血管事件。
现在全人类正面临着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应用科学的指南来指导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栓栓塞性疾病涉及各学科领域,如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呼吸科、肿瘤科、肾内科、血管外科、骨科、妇产科、麻醉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
1.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统计骨科大手术后常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约80%的深静脉血栓是“沉默”的、发病前期常常无症状,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42-57%、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为41-85%、髋部骨折手术为46-60%;肺栓塞总发生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0.9-28.0%、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为1.5-10.0%、髋部骨折手术为3.0-11.0%;亚洲包括中国骨科大手术病人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西方国家相近,其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3.2%[1]。
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3f36093852458fb760b5600.png)
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发表时间:2020-08-07T15:26:00.75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2期作者:何浪锋[导读] 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何浪锋(达州市通川区中医院;四川达州635000)骨科创伤指的是因外力而引起的骨骼外伤疾病,手术是骨科创伤患者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在手术后,容易造成患者静脉损伤、血液滞流、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由于患者术后制动严重影响了下肢静脉回流,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否则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极大;即使已引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也要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否则将会造成下肢深静脉功能障碍,久而久之会影响患肢的康复,最终可能造成残疾。
因此,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避免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对于已经形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达到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的目的。
一、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基本预防、诊断预防以及药物预防。
1、基本预防。
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操作技巧,避免四肢及盆腔附近的静脉内膜受损;术后患肢抬高,保证静脉回流,注意避免患肢压迫影响回流;相关的医务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训练、足趾活动等,锻炼下肢肌肉功能恢复,促进肌肉收缩;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和咳嗽动作,通过使胸腔处产生负压,进而促进静脉回流。
基本预防措施主要可用于较小的手术,此时可对患者单独给予基本预防,若是其他较大的手术,则要在基本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联合其他预防措施加以预防。
2、诊断预防。
大多数的骨科创伤患者在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时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需要对其进行及时诊断,采取下肢彩超观察患者股、胫前、胫后处静脉,并测量血管内血流速度、流量、方向等,必要时可采取行螺旋 CT 静脉造影,观察腹部、盆腔处的静脉情况,通过诊断及早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发生,如此才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作者:乔明甫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21期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实施骨科手术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术后无预防处理)和观察组(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每组各60例,对两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同时,分析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静脉血栓;原因;防治
静脉血栓作为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指血液非正常性凝结在深静脉血管内,好发于下肢,多见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及髋部周围骨折等骨科大手术的术后[1]。
本研究中,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实施骨科手术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术后无预防处理)和观察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每组各60例。
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8.0~65.0岁,平均年龄(41.0±4.0)岁,其中髋关节、膝关节人工置换术12例、下肢骨折复位固定术37例、石膏固定术11例;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9.0~64.0岁,平均年龄(40.5±4.0)岁,其中髋关节、膝关节人工置换术14例、下肢骨折复位固定术35例、石膏固定术11例。
两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治疗方法术后进行常规抗凝、抗感染治疗,口服阿司匹林,预防血小板凝集,一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给予8千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 2次/d,治疗10 d。
1. 2. 2 观察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术前12 h,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减少时,再次皮下注射0.4 ml低分子肝素, 2次/d,治疗10天。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合并软组织损伤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同时,分析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并发下肢静脉血栓、软组织损伤发生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
2. 2 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高龄(≥55岁)、糖尿病是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以下肢水肿、皮肤颜色改变等临床症状为主,甚至出现下肢坏死,严重影响着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质量。
下肢静脉血栓主要是凝血机制被活化,造成机体循环系统处于高凝状态所致。
骨科大手术后,由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且患肢活动被限制,下肢静脉血流瘀滞,并且加上手术对静脉血管的损伤,术后容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据报道,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0%~63%[2]。
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损伤程度、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等因素有关[3]。
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好的抗凝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血栓治疗中,是术后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术后血栓的形成。
对于确诊或疑似骨科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尽早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治疗期间做好血凝等实验室检查的监测。
低分子肝素能够快速发挥抗栓功效,抑制血栓的再行成,有利于循环系统的再通,并且低分子肝素的生物利用度较高,每天用药剂量和次数相对较少,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4]。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
参考文献
[1] 张善能. 低分子肝素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 2012,5(8):54.
[2] 李建明.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防止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15)142.
[3] 夏仙,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浙江创伤外科, 2011, 16(3)316.
[4] 余苑.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现代医院, 2010, 1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