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L35-袁宏道的《徐文长传》
徐文长传(原文、译文及注释)

徐文长传(原文·题解·注释·译文)〔明〕袁宏道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
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袁宏道《徐文长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袁宏道《徐文长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袁宏道《徐文长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袁宏道《徐文长传》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
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徐文长传(袁宏道)(4)原文

徐文长传(袁宏道)(4)原文薛公蕙:薛蕙,字君采,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中为给事中。
曾任绍兴府乡试官,所以称校越。
(12)国士之目:对杰出人物的评价。
国士,国中才能出众的人。
数奇(jī鸡):命运坎坷,遭遇不顺。
辄蹶(ju 决):总是失败。
(15)中丞胡公宗宪: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今属安徽)人。
嘉靖进士,任浙江巡抚,总督军务,以平倭功,加右都御史、太子太保。
因投靠严嵩,严嵩倒台后,他也下狱死。
客诸幕:作为幕宾。
客用作动词,谓使做幕客。
(17)葛衣乌巾:身着布衣,头戴黑巾。
此为布衣装束。
督数边兵:胡宗宪总督南直隶、浙、闽军务。
介胄之士:披甲戴盔之士,指将官们。
膝语蛇行:跪着说话,爬着走路,形容极其恭敬惶恐。
刘真长:晋朝刘惔,字真长,著名清谈家,曾为简文帝幕中上宾。
杜少陵:,在蜀时曾作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
(22)会得白鹿:《徐文长自著畸谱》:三十八岁,孟春之三日,幕再招,时获白鹿二,令草两表以献。
表:一种臣下呈于君主的文体,一般用来陈述衷情,颂贺谢圣。
永陵:明世宗嘉靖皇帝的陵墓,此用来代指嘉靖皇帝本人。
疏记:两种文体。
疏,即臣下给皇帝的奏疏。
记,书牍、札子。
不偶:不遇。
(27)有司:主管部门的官员。
(28)曲蘖(ni 涅):酒母,代指酒。
(29)朔漠:北方沙漠地带。
嗔:生气。
羁人:旅客。
王者气:称雄文坛的气派。
巾帼事人:像妇人似的跟随顺从于人。
帼,妇女的头巾,用巾帼代指妇女。
韩曾: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曾巩。
流亚:匹配的人物。
雅:平素,向来。
时调:指当时盛行于文坛的拟古风气。
骚坛:文坛。
主盟者:指嘉靖时后七子的代表人物王世贞、李攀龙等。
欧阳公句: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有句云: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馀态。
妖韶,美艳。
间:有时。
馀:馀力。
卒以疑:最终由于疑心。
继室:续娶的妻子。
张太史元汴:张元汴,字子荩,山阴人。
隆庆五年(1571)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故称太史。
一代名士的冤屈——读袁宏道《徐文长传》

一代名士的冤屈——读袁宏道《徐文长传》袁宏道的《徐文长传》记录了徐渭充满坎坷的一生,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才能、落拓不羁的个性,很是令人感动。
徐渭是明代名士,在诗文、戏曲、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相当的成就。
《徐文长传》一开篇就生动地写出袁宏道本人与陶望龄阅读徐渭诗集《阙编》的惊喜欢跃情状: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最终知道,“意气豪达”的《四声猿》出自徐谓笔下,引发的是对他的书、画、诗、书的赞赏。
既有相见恨晚之憾,又有不甚喜悦之情。
这里极言徐渭的默默无闻,连见多识广的袁宏道都不了解,实在是个大奇人。
徐谓之“奇”,奇在多个方面。
《传》中记道: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土之目。
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土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
短短一段文字,就写了三“奇”,一是“数”奇,屡次应试屡次落第,即使是胡宗宪相帮,也阴差阳错,没被选中。
二是“才”奇,有国士之才,写奏表,深得皇帝喜爱。
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以至为胡宗宪倚重与喜爱,聘为幕宾。
三是言谈举止奇。
衣着粗陋,但言谈惊人,谈论天下大事,挥洒自如,了无顾忌。
好奇计,谈兵切中要害。
对胡宗宪,态度高傲,不像胡的部下将士,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
接下来,细写徐谓“行”奇。
他出入胡幕府,不在规定的上下班时间,可谓是极为自由。
诱捕汪直、徐海等海盗,他出计谋。
胡的兵吃霸王餐,他几句话派人急速送给胡宗宪,便将他们斩杀。
有和尚依仗有钱,行为肮脏,酒席间他对胡公说了几句,就借胡公之手将之处死。
袁宏道《徐文长传》赏析-中国古典名家散文鉴赏

笔底明珠无处卖,只把风骨换傲然---------《徐文长传》之浅见一、原文呈现1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余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
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第一、二两端讲述了作者袁宏道对“田水月”其人文采仰慕已久,机缘巧合之下在友人家中发现了徐文长的作品,终于得窥其貌,并与石篑“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在此之后,由于袁宏道为徐渭不遗余力的推广与宣传,几乎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徐渭及其作品终于又重新焕发光芒。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高中文言文阅读】《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徐文长传【明】袁宏道》阅读答案及翻译【高中文言文阅读】《徐文长传【明】袁宏道》阅读答案及翻译徐文昌的传记【明朝】袁宏道,徐渭,性格久远,为山阴的所有学生所熟知。
薛功辉上学时,对自己的才华充满好奇,并拥有全国学者的眼光。
然而,奇怪的反复尝试的次数往往会减少。
中央政府总理胡公宗听说了这件事,并参观了幕布。
文昌每次看到它,都会谈起徐文昌的传记【明】袁宏道徐渭是山阴的一名著名学生,性格开朗。
薛功辉上学时,对自己的才华充满好奇,并拥有全国学者的眼光。
然而,奇怪的反复尝试的次数往往会减少。
中央政府总理胡公宗听说了这件事,并参观了幕布。
文昌每次看到它,都会谈论世界大事。
胡公喜出望外。
当时,总督清点了在东南部势力强大的边境上的士兵。
装甲兵跪着说话,不敢抬起头来;首席作者为他的下属感到自豪,谈判代表是刘振昌和杜少陵。
你会得到白鹿,首席作家会做一张桌子。
值班,雍玲希。
公众认为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所有稀疏的计划都出自它之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文章的头条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没有意义,但意义并不均匀。
既然首席作家不再有兴趣拥有一家公司,他就成了一个方浪运河?,走在齐、鲁、燕、赵,你可以欣赏新沙漠。
他看到的是群山奔向大海,沙中雷鸣,风歌唱,树木凋零,大部分山谷,美人鱼,花鸟,所有这些都令人震惊,都用诗歌表达。
他胸中还有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英雄迷失了方向,托足无门之悲。
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文长既雅不与世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典当因怀疑而杀害了他的继任者,并被判处死刑。
张太世对元代扁势力的解决方案由此获得。
晚期愤怒加深,假装疯狂加深。
D3-L35-《徐文长传》的写作特色

教学素材库第35课《徐文长传》的写作特色吴明《福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徐渭是晚明的著名文士,字文长,号天池,绍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生平事迹颇有些传奇色彩。
他吞吐河山,指论天下的气概和胆识,多方涉猎,无施不可的艺术创作才能,以及清高傲岸,狂放不羁的性格,皆独立一时,卓越不群;因而颇受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景仰。
而他那坎坷不遇,潦倒终生,及至忧愤成疾,癫狂到用斧锥自裁以求快死的悲惨命运,在当时也可谓绝无仅有。
因此,也使许多知情者为之流涕痛惜。
袁宏道略小于徐渭,与徐渭素昧平生,但他对徐的为人处事和艺术创作成就由衷的钦佩,并对他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他将这种相痛相惜之意托诸笔端,写下了《徐文长传》这篇文章。
首先,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文中有我”,始终满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
开篇作者就极写与陶望龄共读徐渭诗集,“月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惊起”的狂喜情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徐渭的爱慕之情。
而后在行文中,又夹议夹叙,不时流露出作者对徐渭艺术创作才能的折服和赞赏。
例如,说徐渭的诗是“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而介绍徐渭文章时,则说:“有卓识,气沉而法严……韩、曾之流亚也”;当评述徐渭画时又说是:“笔意奔放”“超逸有致”等等。
即使是叙述徐渭遭际或事迹,作者也每每情不自禁,平添感叹。
以文中三个“竟”字为例:1、……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2、……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3、……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前两句中的“竟”字,表露出作者对徐渭怀抱利器,无以施展而终于埋没于世的深沉感唱;第三句中的“竟”字,则表现了作者对徐渭欲死不得,活受其罪的真心痛惜,至于篇末作者之议论,则更是直截明达,对徐渭的钦佩与同情溢于言表。
通篇无论是对传主的揄扬、评论,还是正面描述文长其人其事,都明显地传导出作者对传主之间思想感情的交融与共鸣,既可见惺惺相惜之情,亦可见自身胸襟之意。
袁宏道《徐文长传》注释和翻译

袁宏道《徐文长传》注释和翻译【博主按】近年,袁宏道《徐文长传》常被全国各地中学作为高考备考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料来使用。
但鄙人发现,部分备考资料对此文的解读有些许错误。
特此对此文作较详细注释,并直译一遍,以供备战高考的孩子们参考袁宏道《徐文长传》注释和翻译柳州高中韩建平徐文长传袁宏道①余一夕坐陶太史②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③,恶楮毛书④,烟煤败黑⑤,微有字形⑥。
稍⑦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邪,古邪⑧?”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盖⑨不佞⑩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
噫,是何相识之晚也⑾!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⑿,略为次第⒀,为徐文长传⒁。
【本段注释】①袁宏道(1568~1610):明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
荆州公安人。
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风,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具才名,称“公安三袁”。
(博主按:《徐文长传》有不同版本,当是清乾隆时编《四库全书》,纪晓岚等犬儒滥戗原作而导致的)②陶太史: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绍兴人。
万历十七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三,初授翰林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
明代史馆事多以翰林任之,故亦称翰林为太史。
③帙:用布帛制作的包书套,后称一套书为一帙。
④恶楮毛书:纸质低劣,书本制作粗糙。
恶,质量低劣,难看。
楮,即毂树,树皮可造纸,在此楮指代纸张。
毛,粗糙。
⑤烟煤败黑:像烟煤似的,又破又黑。
(博主按:对“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句的翻译常有错误。
“毛书”,有人译为“拙劣的书写”,不合理。
因为“恶楮毛书”说的应当是该书的印制质量,此书当是印本,故“书”不宜译为“书写”。
“烟煤败黑”,有人理解为“形容印书的墨质不好”,但须知原文是“黑”而不是“墨”,“败”在文言中通常的意思不是“质量差”,而是“破烂”。
在此,“烟煤”名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败黑”,合乎文言文表达习惯)⑥微有字形:字形模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素材库
第35课
袁宏道的《徐文长传》
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猛烈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反对他们否定文学的时代特点,反对他们“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及以模仿代替创造的腐朽文风。
袁宏道针对王世贞、李攀龙等人的复古主义文学主张,提出“清新轻俊”的为文标准,主张抒写“性灵”。
《徐文长传》具体地表现了他的这些主张,这也就是明朝公安派散文的创作特色。
袁宏道认为,作家首先要有思想修养,文章首先要有思想内容,而绝不是在形式语言上模秦仿汉。
该传以充实的内容记叙了一代文豪的音容笑貌和生平事迹,绝无传统古文的陈规定局。
他以简洁的笔墨写徐文长的才“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写徐文长的智“好奇计……皆密相仪”,写徐文长的文采“如嗔如笑,如水鸣峡……”,笔无虚言。
充实的内容为后人研究徐文长留下宝贵的资料。
全文语言极富个性,不事雕琢,流利洁净。
描述其人,异于众人;评论其诗,亦可感可闻。
同时袁造语极工、用字极传神,如赞其书法用“奔放”“苍劲中姿媚跃出”等,恰当评论了徐文长的字画。
袁宏道更从作家或文章的主观要求提出“性灵说”,特别强调自然天真、自然趣味。
如写与陶编修共读《阙编》时为“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行文明白如话,自然天真,绝无拟古主义的陈词滥调。
《徐文长传》是明代中叶著名散文家袁宏道所作的人物传记。
文章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徐渭的生平、遭遇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并注入敬慕、同情的笔墨。
将徐渭放荡不羁的性格、坎坷不幸的遭遇,写得绘声绘色、真切动人。
文章开篇以“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以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赞美徐文长卓越的艺术才华。
作者还记叙了与陶编修共读《阙编》的如痴如醉的情景。
在叙述徐文长坎坷不幸的遭遇的同时,作者极写徐文长的高超的艺术才华和
非凡的聪明才智以及放荡不羁的思想性格。
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的敬慕之情,当“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之时,文长则“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连皇上对文长亦“甚喜”。
而徐文长受聘当幕客,也以“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为条件。
当作者写到徐文长因“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之时,作者思想感情的潮水澎湃起伏,如钱塘大潮汹涌而来。
“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为了极写徐文长的聪颖和不凡,袁宏道又记写了“饮其乡大夫家”一事,并以“一座大惊”烘托。
文章不仅极力推崇徐文长的诗文,而且极其赞美徐文长的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恣媚跃出”“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最后,文章又以悲痛的笔调感叹徐文长的不遇和不幸,充满了对一代文豪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