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位线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包括中位线的定义、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中位线与三角形内角的关系等。
同时,让学生能够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教材的编写上,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中位线,让学生发现中位线的一些性质,然后通过几何证明,引导学生证明这些性质。
在学生掌握了中位线的性质之后,教材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讲授这一节内容时,我班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于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几何证明方面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对于一些复杂几何证明题还感到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起几何证明的思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能够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证明,以及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中位线,让学生发现中位线的一些性质。
2.新课讲解: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包括中位线的定义、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中位线与三角形内角的关系等。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这个定理解决有关直线平行和线段的相等和倍分等问题。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您。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3.难点的突破方法:(1)本教材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是由一道例题从而引出其概念和性质的,新教材与老教材在这个知识的讲解顺序安排上是不同的,它这种安排是要降低难度,但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添加辅助线的练习很少,因此无论讲解顺序怎么安排,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例1)时,题中辅助线的添加都是一大难点,因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分析辅助线的作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理解: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证明结论成立的思路与方法.(2)强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中位线:中点与中点的连线。
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3)要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特点、条件、结论及作用交代清楚:特点: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位置关系,另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
条件(题设):连接两边中点得到中位线。
结论:有两个,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另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的结论)。
作用:在已知两边中点的条件下,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及线段的倍分关系.(4)可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掌握其性质.三、课堂引入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5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5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5 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计算、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角的计算,线的性质等知识。
但学生对于三角形的中位线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够运用中位线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2.探索中位线性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3.证明中位线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推理、证明,得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
4.应用中位线性质: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和一些相关的性质。
通过板书,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进行。
三角形中位线说课稿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胶州十八中刘群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
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剖析这节课。
教材分析1、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本节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是课本150页到151页的内容。
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对有关内容采用了边探索边证明这种“合二为一”的处理方式,更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测-验证”的过程,三角形中位线是三角形中重要的线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重要性质定理,它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内容的应用和深化,对进一步学习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判定两直线平行和论证线段倍分关系时常常用到。
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中,处处渗透了化归思想,它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无论在今后的学习还是在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
2、分析学情学生前面应经学过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内容,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但是,从本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来讲,演绎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本节课应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注重“探索-猜测-验证”过程的完整。
3、分析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3、应用中位线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2、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发展演绎推理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严密细致的科学态度;2、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3、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经历“探索-猜测-验证”的过程,理解并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难点:合情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四边形》第一节。
是在学生学完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内容之后作为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
本节内容不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但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定理,在证明两直线平行和论证线段倍分关系时常常要用到.因此,本节教材对知识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和性质,并会简单运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的乐趣.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探索和证明.二、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学生的特征,我采用自启发式、点拨式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思考,猜想,尝试解决、组织讨论,渗透探究合作交流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程序(一)情景引入 问题:A 、B 两点被池塘隔开,如何测量A 、B 两点距离呢?设计意图:找准学生思维的基点,利用求池塘的宽设疑,面做铺垫。
(二)探索交流 1、做一做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硬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 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拼图能力,通过分小组完成,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
2、想一想结合学生动手操作的结果,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情景引入 F探索交流 例题讲解 回归生活 作业设计 课堂小结 思维拓展请画出△ABC 中所有的中位线及中线,说出中位线和中线的区别.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操作,观察、大胆猜想,比较。
教师适时引导和启发。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 的能力。
【说课稿】《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三角形中位线是继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后的第四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为证明直线的平行和线段的倍分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也是以后研究梯形中位线的基础。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所显示的特点既有线段的位置关系又有线段的数量关系,因此对实际问题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数学思考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让学生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情感态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我制订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平行线、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之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应用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有待加强。
三、教法学法分析根据学生特点,为了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师导生探,综合训练”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体现了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我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巩固拓展”的过程,多观察、多动脑、大胆猜、勤钻研的学习方法。
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第三环节:学以致用,巩固新知;第四环节:归纳小结、共同提升;第五环节:分层作业,拓展延伸。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王金蓉2011.10.11)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宜昌市八中王金蓉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九年级<<四边形>>第一节<<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内容.三角形中位线是三角形重要的线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定理,它是前面已学过的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等知识内容的应用和深化,对进一步学习非常有用,尤其是在论证线段倍分关系时常常用到,同时它也是学习梯形中位线的基础.2.教材处理(1).让学生经过实验.观察.引出概念,对于定理的推证采用学生自己证明得出结论, (2).让学生编题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3.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4.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3.初步学会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推理论证的能力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学习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分析的态度和积极的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实验观察.探究归纳.理论证明.巩固深化的四段教学法,在多媒体的辅助下,突破常规模式,让学生在活动.探索.和谐的教学中获取新知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教学目标。
2.学法让学生掌握实验与观察.分析与比较.讨论与释疑.概括与归纳.巩固与提高等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转换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程序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尝试探索,概念的形成3.性质导入与推导4.性质的巩固与反馈5.知识梳理小结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三角形的中线有何不同?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的两层含义: ⑴∵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 ∴DE 为△ABC 的中位线⑵∵ DE 为△ABC 的中位线 ∴ 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③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剪成一张三角形和一张梯形纸片. (1)剪痕的位置有什么要求?(2) 若剪得的两个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其中的三角形怎样图形变换?四边形DBCF 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答:四边形DBCF 是平行四边形。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三角形相关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包括中位线的长度等于它所对的边的一半,以及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这些性质在解三角形和相关几何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对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可能对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推理、实践等方法,学生能够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利用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中位线的性质,并思考如何运用到解题中。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主要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以及中位线对三角形性质的影响。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续学习中位线定理和三角形不等式定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对几何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推理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定理的证明过程感到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推理、证明等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引出中位线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引导学生观察和推理定理的证明过程。
3.实例讲解:通过几何模型和实际例子,解释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让学生加深理解。
4.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角形中位线说课稿
18.1.2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十八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完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内容之后作为三角形和四边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定理,在证明两直线平行和论证线段倍分关系时常常要用到,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经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会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探索方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经历抽象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操作、归纳、推理能力,但在数学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培养。
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多数学生主动性不够强,需要通过营造一定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1.说教法:●情境创设法●引导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学法指导:●情境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三、教学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我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素养为目的,采用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过程,并与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主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和发展能力。
四、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2、活动一学生动手画图在△ABC 中,中位线DE 和边BC 什么关系?(猜想并通过测量验证)活动二把一张三角形纸片沿中位线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你用这两张纸片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动手试试看。
2022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2022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苏课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节第1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旋转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探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绽开了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探讨。
这一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利用中心对对称变换,探讨三角形中位线和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并通过中心对称变换向学生展示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
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讨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讨、梯形中位线性质的探讨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讨。
本节内容虽然支配在本章的最终一节,但是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在今后的几何推理、证明中将时有出现,有些问题我们用构造中位线的方法可以轻松解决。
2、课时支配和说明“3.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这一节支配两课时,第一课时,探究得到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并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其次课时,在三角形中位线的基础上,探究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并用此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本次说课内容为第1课时。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教学难点:利用中心对称性质探讨得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认知分析:学生已驾驭了如何构造中心对称图形以及中心对称的性质,这将成为本课学生探讨和探究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基础学问。
实力分析:学生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已具备肯定的操作、归纳、推理和论证实力,但在数学意识与应用实力方面尚须要进一步培育。
情感分析: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肯定的爱好,能够主动参加动手操作与探讨,但在合作沟通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肯定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三、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探究并驾驭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验探究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操作、视察、归纳、推理实力;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逐步培育学生的应用实力和创新意识。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5《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5《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5《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入中位线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中位线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直观的图形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这为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提供了知识基础。
然而,学生对中位线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能够运用中位线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几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中位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中位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中位线的性质。
3.性质探究:引导学生猜想中位线的性质,分组讨论,并给出证明。
4.应用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位线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中位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6.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中位线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中位线的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2.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中位线上的点是中线的两倍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苏科版9.5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绘图技能。他们可能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关系,但对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和应用可能较为陌生。在学习障碍方面,学生可能对于中位线的性质证明和应用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填空题和选择题: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运用中位线的性质和定理进行解答,巩固基础知识。
2.绘图练习:让学生运用几何画板等工具,绘制给定条件的三角形中位线,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实际问题解决: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位线定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2.探索中位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实验和推理,发现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通过几何画板等多媒体工具,直观地展示中位线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讲解中位线定理:引导学生思考中位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讲解中位线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过程,让学生明白中位线在三角形中的重要作用。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分享与反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成果,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考。
4.练习与评价: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师生互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复习课本知识: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和定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湘教版八下数学2.4.1《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数学2.4.1《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数学2.4.1《三角形的中位线(一)》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及其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及其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进行几何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灵活运用中位线定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什么。
2.新课导入: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中位线的性质。
3.实例讲解:通过几何画板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位线的性质。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中位线定理进行几何证明。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性质和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
通过板书,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中位线的性质和定理,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第一课时。
本节课一方面是在学习过中心对称、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对三角形中的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是为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2)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了中心对称图形及其性质,这是探索、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及其性质的基础知识;(2)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操作、归纳、推理和论证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理解、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分析的过程,增强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程序设计(一)教学流程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的引出↓实验探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验证↓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引申⏹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启发探究,获得新知3、运用新知,体验成功4、课堂小结5、布置作业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怎样将一个三角形的纸片分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操作:(1)剪一个三角形,记为ABC;(2)分别取AB、AC的中点D、E;(3)沿DE将三角形ABC剪成两部分,并将三角形ADE绕点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因为,三角形CFD是由三角形ABC旋转180°得到的,所以,AE=CE,DE=EF,AD=CF因为,点D和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故AD=BD,AE=CE所以,DB=CF又因为,ADE= F,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AD//CF,即DB//CF;由DB=CF且DB//CF得,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发现DE是一条比较特殊的线段,它是由边AB、AC的中点连接得到的我们可以给这样的线段一个名字——三角形的中位线2、启发探究、获得新知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中位线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本课题选自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二十二章第三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中位线是三角形中重要的线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重要性质定理,它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内容的应用和深化,对进一步学习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判定两直线平行和论证线段倍分关系时常常用到。
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中,处处渗透了化归思想,它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无论在今后的学习还是在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
2、分析学情
学生前面应经学过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内容,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但是,从本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来讲,演绎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本节课应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注重“探索-猜测-验证”过程的完整。
在认知上学生已掌握了如何构造中心对称图形以及中心对称的性质,这将成为本节课学生研究和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基础知识。
在能力上学生通过前几章内容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操作、归纳、推理和验证能力,但在数学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情感方面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和探究,但在合作交流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感受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这是因为:
1、《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所显示的特点既有线段的位置关系又有线段的数量关系,因此对实际问题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3、学习定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相当广泛,它是几何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教学难点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推证,原因在于补充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法中,还利用了数学中的化归思想,这正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了实验观察、探究归纳、理论验证、巩固深化的四段教学法,在多媒体的辅助下突破常规模式,让学生在活动、探索、和谐的教学中获取新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验与观察、分析与比较、讨论与释疑、概括与归纳、巩固与提高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转换的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化归思想去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整个教学过程分五个步骤:
1:创设情境,兴趣导学
借助多媒体演示引例,创设悬念——如何测算被池塘隔开的A、B两地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课题。
2、尝试探索,获取新知。
(1)由情景教学,自然顺畅地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数学表达方式因为 D、 E分别为AB、 AC的中点所以 DE 为△ ABC的中位线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弄清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的两层含义:①∵D、E 分别为AB、AC的中点∴DE为△ABC的中位线②∵ DE为△ABC的中位线∴D、E分别为AB、AC的中点
(2)动手画画:画出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并感知它们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使学生熟悉图形特征,加强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感知,并通过与已学的三角形中线概念作比较,以及对定义的两层含义的分析加强对三角形中位线概念的理解。
(3)引导学生观测前面画出的三角形的中位线,并回答问题:1、一个三角形共有几条中位线?2、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线?3、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三角形的中线有何区别? 4、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何性质?请从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两方面进行探究。
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观测和猜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经过以上的探究和讨论学生会猜测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等于它的一半”这一结论。
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还得从理论上加以验证。
怎样验证呢?教师引领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示条件、结论的因果关系:因为DE是△ABC的中位线,所以DE //1/2BC,然后利用旋转、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对结论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为了拓宽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启发学生尝试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加以验证。
把新知识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转化为已学过的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来解决,教给学生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学生进行化归思想的教育,对所得结论,给出另外五种思路的验证。
小结:以上各种验证方法,都是将问题转化到平行四边形中去解决。
不同的转化思路引出了不同的验证方法,这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归纳的重要思想。
(4)得出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先实验,再验证,提出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这符合性质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
如果 DE是△ABC的中位线那么⑴ DE∥BC,⑵ DE=1/2BC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并强调性质的用途:①验证两线平行问题
②验证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2倍或1/2
(5)规范引路:
设计意图:利用课本例题,进行规范引路,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智海扬帆,巩固深化
(1)针对本课重点,设置一组有层次的习题,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熟练掌握。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
(2)知识延伸与拓展
学生观察并思考: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图形?为什么?在学生积极思考后,猜测结论。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路分析。
设计意图:只书写一种验证方法,其它方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做思路分析,扩展学生的思维。
小结:以上各种思路,关键在于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条件,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各种识别方法,形成不同的验证方法。
这里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运用了化归思想。
(3)变式训练是拓展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进行三种变式训练,并引导学生对每一种变式训练进行多种思路分析。
(4)通过中考题的练习,使学生感到中考题并不难,只要平时知识学得扎实,注重积累和运用,中考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梳理回放,加深认识
我是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己理清这节课的知识脉络。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在归纳中获取新知,巩固强化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
5、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反馈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效果,在课后可以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使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锻炼。
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阐述的“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节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为检测学生对本课目标达成情况,加强对定理的应用训练。
我设计了
一组有梯度的练习题其中1、2题是中位线定理的基础应用,比较简单有学生独立完成,并由同学说理由,巩固运用定理的同时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题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讨论、探究本题。
教师只解决学生讨论探究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达成共识,师生共同完成书写步骤。
应用定理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与能力。
4题生活连接,呼应悬念。
有机地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迁移到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之中,加强对定理的理解,突出重、难点。
教学时教师启发学生怎样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问题得以解决。
师生共同完成书写步骤。
给学生施展才智的机会。
学生通过分组评论得出结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豁然开朗,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意识。
4、归纳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并谈收获,培养归纳能力,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补充强调,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使知识成为体系。
5、布置作业
教材68页2题巩固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6、板书:
课题:22.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定理的证明:
线段叫三角形中位线。
2.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
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通过板书呈现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总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