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语文下册第课《小石潭记》教案讲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强调重点,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如“涟漪”、“峭壁”等;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小石潭的景色特点及其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品味文章精彩语句,如“潭影空人心”、“山色有无中”等;探讨作者以景抒情的写作特色;学写游记,培养观察自然、表达感受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1.加强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教学,采用更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自信心。
3.提高自己的引导和启发能力,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4.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强化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小石潭记》,使学生能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景观之美,学会以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13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记游,借景抒情散文。
课文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
从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
背诵课文。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3)美育目标:体会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4)情感目标:把握的感情变化。
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仔细观察,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
这一重点是根据本文的特点所定。
难点:体会思想感情的变化。
确定依据:学生年龄尚小,对生活的理解能力有限,很难体会由“乐”而“忧”的感情变化。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确定的教学方法如下:1、诵读法。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是对这种文质优美散文。
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主体。
2、讨论点拨法。
在讨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纠正认识的偏颇。
3、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的意境美,进而激发学生想象。
4、迁移练习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的写作中。
三、说学法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好习惯,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进一步自学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二)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5篇
《⼩⽯潭记》教学设计5篇《⼩⽯潭记》教学设计5篇 《⼩⽯潭记》是⼀篇语⾔精美、含义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记,其中的写景艺术值得我们借鉴。
下⾯是⼩编为⼤家准备的《⼩⽯潭记》教学设计,希望⼤家喜欢! 《⼩⽯潭记》教学设计篇1 ⼀、导⼊新课 唐代有⼀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组著名的⼭⽔游记,合称《永州⼋记》柳宗元。
今天我们⼀起来学习他的《永州⼋记》之⼀的《⼩⽯潭记》。
⼆、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发现⼩⽯潭的?请⽤译⽂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林,听到了⽔声,好像⾝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我的⼼情也欢乐起来。
2、⼩⽯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整块⽯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圈从潭底周围突出⽔⾯的⽯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约有⼀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到⽔底,鱼的影⼦散在⽯上,静⽌不动;忽然向远处游⾛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被⽵⼦和树⽊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家,使得⼼神凄凉,寒⽓透⾻,感到悲哀深沉。
5、课⽂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分清楚,请说说本⽂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潭——潭中景物——⼩潭源流——潭中⽓氛 (⼆)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潭的经过,⽤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声、⼩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潭位于⼈迹罕⾄的荒僻幽静之处。
为下⽂写环境的“寂寥⽆⼈”“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了什么写法? 明确:⽤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作者不是停留在⼀点上看,⽽是向前⾛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部⼭⽔风景影⽚。
发现⼩潭篁⽵—⼀⽔声——⼩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讨论下列问题: (1)第⼆⾃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游鱼,⽤的是特写镜头。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6课小石潭记教育意图1.堆集白话词语,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爱情。
教育重难点堆集“如”“若”“似”“以”“为”等白话词语,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教育时刻:2课时第1课时教育意图堆集白话词语,了解作者,了解课文粗心。
教育内容与进程情形激趣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超卓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其时文风的变革、散文的开展起过严重的推进效果。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身世于官宦家庭,罕见才名,早有宏愿,终身留下600多篇诗文著作,其著作言语朴素天然、风格浓艳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支持王叔文的变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落,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心里的愤激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经过对景象的详细描绘,抒情自己的不幸遭受,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行记,后称《永州八记》。
八篇行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接,构成一个全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经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情作者的爱情或见地,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探求生趣榜首步,泛读课文。
辅导学生阅览时,要求结合注释,整理辞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方位处。
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览感触,列出不明白之处。
在阅览进程中校对读音,堆集词语:从:自,由。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鸣,使……宣布声响。
乐:以……为乐,对……感到高兴(意动用法)。
冽,凉。
清冽,清凉。
以,把。
为,当作。
近,接近。
以,相当于“而”,表润饰,不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古文。
文章通过描绘小石潭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诗意。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感悟的情感体验还不够丰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3.朗读背诵: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记忆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之前学过哪些古文?它们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引入本课《小石潭记》。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课文描述,想象小石潭的美景。
同时,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5篇)《小石潭记》语文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掌握记叙的顺序〔二〕才能训练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才能,语文教案-小石潭记。
〔三〕德育浸透点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风光,培养安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展美育教育。
〔四〕美育浸透点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写作顺序入手。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络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小石潭记》。
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老师讲解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局部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解决方法:老师启发,学生答复。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络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老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展口头小作文训练。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进步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才能。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重,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进步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4教学过程1、导入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阅读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2、出示学习目的: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是一篇描写大自然风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小石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的意义。
下面是根据该文内容特点编写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石潭记》的作者、结构和主旨;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小石潭记》2.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3. 教学难点:文章的感情色彩和抒情描写。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观看一段自然风光的视频,调动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
2. 导入:简要介绍《小石潭记》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要求学生静心阅读全文,有感而发,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活动设计1. 分组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全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2. 背诵训练:选择文中优美的句子进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讨论分享:引导学生就散文的优美之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文后面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小石潭记》的教学,学生能够在感悟大自然的美丽的同时,也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文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人文素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1一. 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古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文章以记叙为主,描绘了小石潭的优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孤寂。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古文阅读方法,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有所了解。
但本课中的有些词语和句式较为复杂,学生理解和运用起来有一定难度。
此外,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把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孤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石潭的美景图片和相关音乐;2.教案:准备详细的教学方案,明确每个环节的目标和时间安排;3.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石潭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全文。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3)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景物描写分析人物心情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2. 理解文中生词和句子,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3.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难懂的句子和生词的理解。
2. 文章写作特色的把握,尤其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内容、生词解释、句子解析等。
2. 准备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小石潭记》的作者、背景及课文大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词和句子的问题。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4. 景物描写分析(1)学生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分析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的心情。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景物描写分析人物心情的方法。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文中景物的喜爱之情。
(2)教师引导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2)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的作文。
8. 板书设计《小石潭记》柳宗元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语文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所谓教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安排和决策。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2、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3、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重点: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创意:以反复诵读为手段,以抓关键词为方法,以情感变化为抓手,带动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对小石潭美丽景色的赏析,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悟。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心境的两个字。
没错,“孤〞和“独〞,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
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二、译读,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初读,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文意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读出文脉(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说明游踪变化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把握游记以游踪为序以及本文写景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石潭记》的基本概念、文言文的表达技巧以及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内容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5.情感体会:探讨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6.文化传承:了解和传承古代文人墨客的山水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7.练习与应用: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8.课后拓展:推荐相关阅读篇目,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游记,它以精练的语言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文言文如何通过精准的词汇和生动的句式来表现景物的美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
5.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6.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7.培养合作意识: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句式的掌握: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特殊句式,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docx
人教版语文八下《小石潭记》教学设计课题小石潭记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但、辞、涉猎”等文言词语。
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正确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叮……叮……”宁静的山谷里传出清脆的音响。
这是什么声咅?(展示图片)这是仙乐传入人间?让我们随柳宗元去一探究竟吧。
(展示图片)听。
用一段环境描写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听朗读,思考下而问题。
1、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治然/不动,俶尔/远逝。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四面/竹树坏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根据你听到的读咅,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听,并在文中找相关句子。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结合注解初步理解文意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蓝色)注上拼咅。
篁竹(huang) 卷石底(quan) 为土氐(chi )• • •为堪(kan) 参差披拂(cen ci)彳台然(yi)• • • •悄怆(qidochudng)清冽(lie)珮坏(pGi)• • • •俶尔(chfi)往来翕忽(xl)• •3、比较下面两组字的音、形、义。
「冽:凛冽。
天气寒冷。
1洌:清洌。
水清澈透明。
J珮:同“佩”,玉做的装饰品。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Z 一。
口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
《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小石潭记》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一、引言《小石潭记》是唐代名士王羲之所留下的一篇隶书,读了这篇文章,不仅能够感受到王羲之对小石潭的见闻和感慨,更能欣赏到他精湛的书法技艺。
当然,这篇文章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点课文之一,对于深入学习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结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文将介绍一套《小石潭记》的优质课程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应该能够达成以下目标:1.能够深入理解《小石潭记》的内容,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征。
2.能够了解唐代和王羲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提高文化素质。
3.能够欣赏王羲之的隶书艺术,提高审美素养和书法技能。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整体分析本部分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对《小石潭记》的整体认知,包括文章的结构、主题、情感倾向等方面。
2.文化背景介绍本部分介绍唐代和王羲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方面,以及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石潭记》的出处和意义,并提高文化素质。
3.隶书艺术欣赏本部分通过对王羲之的隶书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精髓和技巧,增强审美素养和书法技能。
4.课文细节分析本部分对《小石潭记》中的一些重要细节进行分析,包括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文字表述方式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5.课堂互动和展示本部分将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互动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增强学习成果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活动1.互动问答环节通过设置问题和答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同时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2.课外阅读推荐通过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唐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以及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3.书法教学通过教师讲解和模拟,让学生学习隶书的基本技巧和特点,同时提高审美素养和书法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小石潭记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小石潭记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文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小石潭记》。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小石潭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小石潭是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类似的自然景观吗?你觉得自然景观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小石潭的话题,例如:小石潭的生态环境、小石潭的保护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词义。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小石潭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理解内容学生分段落概述文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
4.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解释重点词义。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深入理解文章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探讨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3.学习景物描写方法从文章中选取典型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品味和分析。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景物描写。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拓展阅读提供与《小石潭记》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山水散文。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比较《小石潭记》与其他山水散文的异同。
讨论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3.作业布置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1.作业讲评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4.课堂小结结束本节课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
四、教学反思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以……为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等。
(3)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2)作者情感的把握和作品主旨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其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小石潭记》,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精讲点拨:(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分析作者情感,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主旨。
5. 课堂练习:(1)课后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2)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题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程度。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合作探讨和课堂练习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小石潭记》。
2. 相关背景资料:柳宗元简介。
3. 注释资料:生僻字词的解释。
4.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等。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课文《小石潭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石潭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石潭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小石潭记》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小石潭记》的写作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作者柳宗元的情感世界,形成对古代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柳宗元在文中表达出的独特审美和高尚情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教授学生准确理解《小石潭记》中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结构,深入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柳宗元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小石潭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产生对小石潭的好奇心和兴趣。
2.分析课文:通过讲解文章的修辞手法、写作特点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a.文言词汇和语法:重点讲解一些典型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结构,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b.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欣赏作者柳宗元的写作手法,如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c.表现手法:分析作者在文中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如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等。
3.深化拓展: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a.课堂练习:安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翻译句子、解释词语等,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b.作业与评价方式: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阅读柳宗元的其它作品,并写下读后感等,评价方式可采用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板书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a.多媒体设备:使用PPT等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b.板书:在黑板上列出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
5.课堂氛围:营造一个和谐、欢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互动环节:设置一些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
【教学立意】
《小石潭记》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一篇古代散文,它以移步易景的记游方式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变化。
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提示、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相结合的特点;启发学生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在此篇游记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生动描写了人迹罕至的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静谧之美,抒发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检验学生对重要字词及翻译的预习掌握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文章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检验课前预习
要求掌握重要字词,翻译句子,整体把握课文
以提问和教师指导的方式为主。
二、文本探究
1、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
明确: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
3、文章在写景中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动静结合
4、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
明确:水声、游鱼
5、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
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文章后部分的凄寒的感受与上文中的“乐”,对比鲜明,你是怎样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
明确:这种情感变化足以说明,作者被贬谪的悲凉是他心中的主调,寄情山水的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便显露出来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矛盾中发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领会文章感情所在。
7、借助《江雪》,深刻体会作者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被贬后的凄凉
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明原因?
明确: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的背景下,诗中的主人公在“钓寒江雪”,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怀,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总结拓展
王国维说“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极富作者的生活个性,是“柳”化了的山水他描绘小石潭的石、水、光影、游鱼、树木,着力渲染出了凄寒幽邃的神韵,抒发了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传神的描写,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人景情
被贬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