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绪论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 复书》之二)
8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 康、成都都是人口达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宋代 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 区)的界限,不禁夜市。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
代我 们 一 路 走 来 , 由 唐 朝 进 入 宋
1
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2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 四、宋代文学概说
3
绪论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1、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和人生态度:宋太祖曾鼓 励石守信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宋初文学绪论
(三)高度优惠的宋代文人 1、入仕道路畅通
一是规模扩大。每科所取的人数常超过唐代十 倍,朝廷并因此大量增设官职,科举比前代 更有效地成为国家笼络知识阶层的手段。
二是作为君权具有绝对权威的显示,进士及第 最后都要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选, 及第者不得对主考官自称门生。 三是仕途出身集中于科举一路。
第一节 一、白体
白体和王禹偁
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内容 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 雅,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二、王禹偁
1、王禹偁的生平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钜野(今山东 省巨野县)人。晚年曾知黄州,故后世称王 黄州。出生于一个兼管磨坊的农家。宋太宗 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历官左司谏、知 制诰、翰林学士。为人忠直敢言。三次受到 贬谪,作《三黜赋》以见志。他反对五代浮 靡的文风,提倡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学杜 甫、白居易,是初宋“白体诗”的代表诗人。 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20年
汉(409年)唐(289年)元(87年)明(276年)清(267年)
宋与辽、西夏、金、元并存过,宋为南朝, 其它政权为北朝。
宋代文学的地位
宋代文学承先启后,具有独特风貌。后人言及,多唐 宋并称,在清代更引起尊唐宗宋之争。 承上:即对诗、文、词作了一个光明的总结。 诗,是唐诗之又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 文,与唐散文构成了散文史上的第三个高潮。 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文体。 启下:揭开了元明清通俗文学的序幕。 话本:开明清小说之先声。 宋戏曲:开启以后戏曲的新纪元。
2、北宋中期:宋诗全盛期。宋诗已趋于成 熟并基本定型。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首唱于前,王安 石、苏轼等应和于后。 3、北宋后期:一方面以继承苏轼诗风相标 榜,另一方面在审美取向上又与苏轼趋向 分流。 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
宋代文学绪论讲稿
宋代文学绪论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散文方面,在继唐代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衰颓之后,到了宋代,得到了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将古文打造成了具有很强政治功能又符合实用效应的文体;第二,诗歌方面,形成了与唐诗主旨趣味均不同的宋诗风格,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也倾向于通俗化。
第三,词作为一种新诗体,到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
从数量上来说,仅据《全宋词》所载,词人有1300多家,词作有近两万首,比唐五代的词作多出近十倍。
第四,戏曲、说话等通俗文学在宋代也到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曲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明清时期的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绪论部分,我们主要对宋代的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经济、文学与文化以及文学发展的概况给大家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1.崇文抑武的国策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可以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我们知道中晚唐以来,藩镇割据严重,地方不服中央的管辖,于是赵匡胤乘机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
鉴于唐朝的历史教训,宋王朝确立了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主要表现为,注重科举制度,扩大科举名额,科举考试也更加的平等开放,更注重实用。
于此同时,文人的待遇比历朝历代都要优厚,他们能掌握国家实权,不但用读书人担任宰相,就连负责军事事物的枢密使也多由文人担任。
这就使文人和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学和现实的关系更为密切。
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理学,又称道学,在元明清时期是官方的意识形态,然而,在宋代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如程颐、朱熹等作为理学大家自认为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学论道。
这种论学论道的风气还会经常旁溢到诗歌中去。
3.文以载道学说的盛行;宋代的士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呈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宋代文学(1)
复习思考: 1、何为白体?有何代表作家及作品? 2、王禹偁的诗歌有何特点? 3、何为晚唐体?有何代表作家及作品? 4、西昆体是如何得名的?在题材范围和 艺术特征上有何特点?有何代表作家及作 品? 5、西昆体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背诵: 王禹偁《村行》 林逋《山园小梅》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四节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一、宋词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1、城市的繁荣; 2、士大夫优裕的生活(歌台舞榭,歌儿舞女 成了士大夫私生活的重要内容。官妓—营妓、 家妓)和人生态度,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 社会等严肃内容,用词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 活的幽约情愫。); 3、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
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
一、“西昆体”的得名:《西昆酬唱集》 杨
亿、刘筠、钱惟演等17位诗人,一个关系密 切的群体。 二、题材范围:狭窄:1、怀古咏史。2、咏 物。3、描写留恋光景的生活。 三、艺术特征:大多师法李商隐的雕润密丽, 音调铿锵。
四、西昆体的得失: 得: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 现工整、典雅的艺术特征。 失:1、缺乏李商隐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 沉感慨,徒得其华丽外表而无神韵;2、专 事模仿而缺乏创新,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五、西昆体的衰亡: 原因:1、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 息;2、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 神。 阅读杨亿 《泪》,与李商隐诗对照。
二、宋代文人有着怎样的审美情趣?
审美态度世俗化; 审美情趣以俗为雅,更贴近日常生活。
儒释道三教合一,合在“心性”上, 合在“修心”上
道:庄子追求超越有待的逍遥游,寻找 绝对自由的“无何有之乡”,只有通过无 名、无功、无用、无为、无己的修炼才能 在内心找到;-----后来的道教除了服食丹 药以求长生外,还重视修性养神的内养功 夫,如清静、寡欲、息虑、坐忘、守一、 抱朴、养性、存思等。
宋代文学绪论
(5)主要考儒学
二、宋代文人的概况 1、文人的黄金时代
(1)政治权利对平民文人广泛开放
(2)生活环境相当宽松 (3)生活待遇优渥舒适
2、宋代文人的思想、性格特点
(1)积极参政,关心国家社会
(2)随缘任运,追求个性自由 (3)重视人格修养,情趣以俗为雅
(4)重理智轻感情,性格内敛深沉
后期(哲宗、徽宗、钦宗)
南宋(1127—1279)
前期(高宗)
中期(孝宗、光宗、宁宗) 后期(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卫王)
宋代文学绪论
一、宋代的社会概况及对文学的影响
1、崇文抑武的国策和内忧外患的加剧(政治)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
(赵匡胤)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 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 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太
对文学的影响: 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参政意识、忧患意பைடு நூலகம்识浓重,诗文的现实感增强,忧国爱民主题 高扬,议论成分增加。
2、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印刷 业发达,海外贸易增加。(经济)
对文学的影响: (1)市民文学兴盛。 (如说话、杂剧、影戏、傀儡戏、诸宫调等)
(2)“以才学为诗”,好用冷僻典故。 “鲤鱼传书”、“鸿雁传书”、“黄耳狗传 书”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李商隐)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李商隐) “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苏轼)
3、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学地位上升。(文化)
禅宗吸收了儒、道思想,理学也吸 收了佛、道思想。
对文学的影响: 文人的思想受到束缚,诗文强调 “文以载道”,缺乏情感,说教味重, 议论成分增加。
96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宋人大多对荣辱利禄不再耿耿于怀,而是 善于排解人生的苦难,这种超脱的人生态度使 宋代文学呈现一种旷达的风格,给人以理性上 的启发。
9
四、宋代文学概说
▪ (一)宋词:被誉为“一代之文学” 1.宋词繁荣的情况:
13
▪ 清人王士祯的《花草蒙拾》进一步将“体” 发展为“派”: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 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 称首。
▪ 主张分三派的有清人顾咸三: 宋名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
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 各极其妙。而姜白石、张叔夏辈,以冲谗 秀洁,得词之中正。 (高佑钦《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16
▪ 另一位开创性的词人是苏轼,他突破了 “词为艳科” 的传统偏见,打破了诗词的 界限,城市乡村、怀古伤今等传统题材均 可入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他 打破了“词媚”的传统,在当时流行的婉 约词之外,创立了豪放词,词风清逸刚健, 感情真挚深沉。他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 最高成就。北宋后期的秦观和周邦彦也有 较高的成就,秦观善于用纤细优美的语言 委婉抒发愁情,成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周邦彦刻苦钻研词的音律和艺术技巧,成 为格律词派的开创者。
宋代文学-绪论
2.理学兴起不士人价值观的确立
存天理,灭人欲。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 三妻四妾,人欲也。(朱熹)
3.印刷业的发达不文化的普及
雕版印刷术的使用起源于晚唐时期,活字印刷的广泛 运用是出现在宋代。 活字印刷使得书籍的流通普遍开来,接受教育的机会 增加,精英文化得以延伸到下层社会。同时也提供了 人们表达自己的机会,著书立说以及将作品传世就丌 再是上层人物的与利。
王国维在《宋代之金石学》中说: 故天水一朝之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 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遗书》第五册)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考证>序》: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 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二编》)
三、宋代的文化特质的几个方面:
1.科举社会、文官体制不士大夫阶层。 四大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苏轼《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严羽《沧浪诗话》:“以文字为诗,以议 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钱钟书《谈艺录》:“唐诗多以丰神情韵 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长”。
缪钺《诗词散论.论宋诗》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 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 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 海棠,秾华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 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诸游山水, 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 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 涩枯淡。”
中 国
文 学
02第一讲绪论PPT课件
第一讲
宋 代
绪论: 宋代社会与文学概况
文 学 第 一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前后320年,君王9+9
太太真仁,英神哲徽钦
讲
高孝光宁,理度恭端昺
宋代文学属中古文学第二段
一、宋代的国情与思想
宋 代 文
1、国情: (文官政治) 国情一 崇文抑武的国策
宋室家训:优士、军权、失地 杯酒释兵权:将军闲置
学
不杀大臣:太祖有誓约,藏于太庙
第
状元及第,无上光荣:虽将军
一
逐寇凯旋,献捷太庙,不能相比
讲
官员退休后有劳保、恩荫
冗官冗吏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
宋
书中自有千钟粟;
代
安居不用架高楼,
文
书中自有黄金屋;
学
出门莫恨无人随,
第
书中车马多如簇;
一 讲
代
文
学
第
一
讲
钱钟书《宋诗选注•序言》:
宋 。
文 学
宋诗在唐诗之后,能够另辟蹊 径,从艺术构思、手法技巧、 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创
第 新。
一 讲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但超 过了元明清诗,与唐诗双峰并
学 唐诗多以热烈的感情去感受现实生
第
活,宋诗多以冷静态度去体察生活。
一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 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
讲
析透辟。
如苏轼《题西林壁》
二、宋代文学概观
1、宋代文学发达的原因
国策: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
宋
优待知识分子
代
文化:多元文化并存, 文化事业、文化学术全面繁荣
宋代文学绪论剖析
前代,还有不少是几十卷甚至上百卷的大部头著作。
宋代士人的总体学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大量学者型作家涌现。
2)学术的全面繁荣
史学 司马光《资治通鉴》 郑樵《通志》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欧阳修《新唐书》
文学批评
欧阳修《六一诗话》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陈师道《后山诗话》 王 直方《王直方诗话》
3、对文风的影响
严谨、平实
宋代思想控制严格,作诗讽世或抒怀时顾虑较多,文风 多朴实平易。
细密、深沉
由于国力脆弱、外战屡败,宋人忧患意识的影响,不自 觉地流露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奈与惆怅。多深沉悲慨之 气,多议论之风。
(二)经济文化的发展
1.经济发达
1)科技进步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马克思
宋诗的“平淡”: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
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4、唐宋诗美学范式的比较
美学风范:
唐诗以清水出芙蓉的语言表达情韵的风华。
宋诗以平整缜密的语言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化为平淡之美。 情感内蕴:宋诗温和、内敛;唐诗热烈、外扬。 艺术外貌:宋诗平淡瘦劲;唐诗色泽丰美。
(三)宋词——词的巅峰
表现:细谈政事,尤其是吏事和兵事,改革制度、
参与实施
“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 书》)
自觉:宋代士大夫的国家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 “
深刻的忧 患意识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外患: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宋王朝始终处于强
敌的威胁之下。
内忧:农民负担沉重,财政时有困难。
对文学直接产生的影响
(一)宋代散文—对唐文继承与发展
1、文体的多样化
【知识梳理】——绪论·宋代文学
【知识梳理】——绪论·宋代文学第五遍宋代文学绪论宋文学基本沿中唐的方向发展:一.古文运动。
道统与文统更紧密结合,形成具很强政治功能又实用宋代古文。
二.诗歌。
重反映现实,题材风格倾向通俗化。
三.词达到巅峰。
四.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
形成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改变了古代文学长于抒情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崇文抑武的国策,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二.理学在元明清是官方意识形态。
(一)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二)宋士大夫较自觉的卫道意识,积极著书弘己斥人。
北宋后期有王安石与司马光、二程等的新、旧学之争,旧学内部有以苏轼为首的蜀学与以二程为首的洛学之争,及朱熹与叶适、陈亮之争。
三.政治上和学术的使命感,重视政治教化功能。
(一)儒家重“文”“道”关系,“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文心·原道》。
(二)韩愈“文以贯道”思想,重视文学社会政治功能。
(三)宋代。
1.宋初柳开、穆修石介等观点矫激偏颇,欧阳修观点平正通达,总体认同“文以贯道”思想;2.理学家:周敦颐率先提出“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新命题,强调“道”的第一性,“文”仅被视为负载工具;朱熹反对“文以贯道”说,对“文以载道”说作更深入的理论阐述。
3.苏轼蜀学文道观与“文以载道”接近,但其“道”内容较宽泛。
4.“文以载道”说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
推向极端即是“作文害道”,从根本上否定文学;但宋作家强调“道”,未放松“文”。
四.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一)私人藏书丰富;《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宋首次出现。
(二)学校数量和种类增加:除官办学校外,私立学校兴盛。
如白鹿洞书院等。
(三)宋士人学术水平高度空前。
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是学者型作家,学养提高使作家更善于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也更善于细密周详地议论。
宋代文学绪论
宋代文学绪论参考书:《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中华书局1995《宋元文学史稿》吴祖缃等,北京大学1989《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宋代文学有何特色?原因何在?宋代文学的体裁?一、宋代的文化转型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将唐代后期与宋代称为近代早期阶段,因为“这时的文化直至20世纪初都是中国的典型文化。
”许多在以后的一千年中证明是中国最典型的东西,在唐代后期就已经开始萌芽,而在宋代开始繁荣。
宋是中唐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化的定型期与成熟期,类型的划分较之于单纯的朝代划分更具有文化史的意义。
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划分,唐中叶——宋为中古期第二段,与中唐以后文学和文化都有联系。
(一)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说。
内藤湖南(1866 -1934 ),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内藤史学”的创始人,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内藤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一经形成,就会有其文化中心,而这一中心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移动。
例如,从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文化,向周围其他民族地区扩散。
周围民族受此影响,文化上“自觉”后,再反过来向中原地区施加影响。
文化中心不仅可以在国内移动,还可能超出国界,向邻国(如朝鲜、日本)转移。
文化中心不仅有地域上的转移,也可能在社会阶层中转移。
例如,他认为,清代文化中心原在士大夫阶层,后来转移到下面的商人,将来也可能转移至工人、农民。
他按每个时代的文化创造力及时代特点把中国史划分为上古、中古(中世)、近世三个时期,以此建立起中国史的新体系,成为内藤对于中国史学领域的新贡献:第一时期:上古时期,由远古到后汉中叶。
上古时期的内容是继承上古发生的文化,完成了向四方扩展的过程。
此时期还可更进一步划分为前、后二期。
前期,中国文化在中国本土上形成并进行充实的时期。
后期,中国文化向边境各民族传播,并向东亚发展的时期(而实际上,此前、后二期往往是复杂交错的)。
中国文化向四方扩展的工作宣告完结时,即为上古时期的终结,即至二世纪的汉末时期。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
(二)宋诗 根据《全宋诗》,诗人不下九千人,诗篇 约20万,作家和作品数量远多于唐诗。 宋诗另辟蹊径,独具特色: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 诗。”(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 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 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 故瘦劲。”(缪钺《诗词散论》)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 骨思理见胜。”(钱钟书《谈艺录》一)
(三)宋代散文 宋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阶 段。明人宋濂说:“自秦以来,文莫盛于 宋。” 被明人奉为散文典范的“唐宋八大家” 宋代就占了六个:欧阳修、苏洵、曾巩、王 安石、苏轼、苏辙。 宋文的数量也超过唐文,《宋史· 艺文志》 根据不完全的资料所著录的藏书,共计 9819 部,119972卷,约为唐代国家藏书的2倍, 其中大部分是宋人的著作。 宋文平实流畅的文风,奠定了元明清三代 散文发展的基础。
清人王士祯的《花草蒙拾》进一步将“体” 发展为“派”: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 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 称首。 主张分三派的有清人顾咸三: 宋名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 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 各极其妙。而姜白石、张叔夏辈,以冲谗 秀洁,得词之中正。 (高佑钦《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
四、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词:被誉为“一代之文学” 1.宋词繁荣的情况: 宋朝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士人妇女,都爱 好词章,《宋史· 乐志》说:“太宗洞晓音 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 三百九十。”南宋太学生俞国宝将《风入 松》一词写在西湖边酒楼屏风上,宋高宗 见了,将其词“明日再携残酒”句改为 “明日重扶残醉”。(见周密《武林旧事》 卷三《西湖游幸》)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宋初文学分析
四、文人心态与审美情趣 1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 2 士大夫的文化性格、文人生活态度与审美 情趣转变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 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 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繰车,牛 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 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胜欧阳修《醉翁亭记》。 ”)
《三黜赋》 “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无亏”。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宋初诗歌“三体”: 白体(香山派) 西昆体 晚唐体 白居易体简称白体。白体的主要作家有李昉 、 徐铉等,稍后王禹偁成为盟主。白体诗人模 仿白居易、元稹的诗风,描写流连光景的闲 适生活。而王禹偁更重白居易的讽喻诗,用 诗反映现实,关心民瘼,艺术上则要求浅近 平易,通俗易懂。来自第三节 晚唐体诗人
与白体同时存在,因师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而得 名。这派诗人多为山林隐士和僧人,主要作家有林 逋、魏野及九位僧人。他们长于五言近体,多就眼 前景物抒写山林之趣,题材狭窄,但风格清新秀雅。 代表作家是林逋。 (1)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 “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 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代表是惠崇 “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又“照水千寻迥, 栖烟一点明。”保暹“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楼。”
杨亿(974-1020),大中祥符元年 (1008),翰林学士杨亿将他与钱惟演、刘 筠等人的唱酬之作编成《西昆酬唱集》,收 录17位诗人的247首诗。欧阳修说:“盖自 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 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由是唐贤诸诗集 几废而不行。”
第一章宋代文学绪论
二、士人心态和审美风尚
1、儒、释、道趋于统一
1)白居易对宋人的影响; 2)出仕与归隐之间矛盾的解决; 3)由外部事功到内心修养。
儒释道三教合一,合在“心性”上,合在“修心”上
道:庄子追求超越有待的逍遥游,寻找绝对自由的 “无何有之乡”,只有通过无名、无功、无用、无为、 无己的修炼才能在内心找到;-----后来的道教除了服 食丹药以求长生外,还重视修性养神的内养功夫,
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宋代文学(主要是诗词)的成就、特色 以及创作环境。
2)理解宋词发展的动因和宋诗的重理趣的转变。
3)掌握宋代文学的总体发展特征和宋初诗文承袭 晚唐之风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白体诗人和西昆体 的诗歌特色。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北宋
南宋
(960)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宋朝政治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文官治国
宋初模仿晚唐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 诗人,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 苦 ,属五代余风。代表诗人有魏野、林逋、 寇准等。分两个群体:九僧和隐逸之士。
1、林逋等隐逸诗人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种梅养
鹤,人称 “梅妻鹤子林处士”。
山园小梅 众苦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见性成佛,心心相印”。
儒教--理学(周敦颐)--“理与心一”,
“心”为宇宙本体,道德理性在每个人的内心。
朱熹有一套“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
“古之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宋代文学绪论
宋代士人在积极参政的同时,仍能保持较很强,结盟结党的做法得到普遍认同。
把个人的努力和贡献看成是整个传统或整个阶层中的一部 分,认为应当受到理性和道德的制约。其人生态度倾向于 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
音乐文学的发展
汉乐府诗《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菩萨蛮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 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宋代文学 ·绪论
高度繁荣的文化与文学
一、崇文抑武的国策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建国第二年,与赵普讨论唐亡原 因,赵普认为是“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太祖心领神会, 立即召见石守信等将领喝酒,要求他们放兵权。
南宋高宗建炎年间,高宗收回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 领的兵权,将兵权统一于皇帝之手。并对秦桧说,今“兵 权归朝廷,朕要易将帅,承命奉行,与差文臣无异也。”
综上所述,理性主义既是宋人的价值形态,也是他们的 审美态度,由唐进入宋代,理性精神的出现是中国古代 文化心理演化的必然。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禅宗在宋代非常流行。 儒释道三教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心修养转变,
因而更容易在思想的层面上有机地融合起来。
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有机整合
科技的发展与全社会普遍重视文化教育的的风尚。古代四大发明有 三项在此时期完成: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天文、医学、数学、 农学等科学亦有超越前代的进展。印刷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的昌明, 为宋儒进行学术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而宋儒的学 术研究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的发展,这是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
宋代文学绪论
宋代文学绪论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环境⒈重用文官•政策:重视儒士⒉学校及科考制度•①官办学校:国子学、太学•②私立学院:白鹿洞书院等•③身份限制、录取名额放宽⒊游乐风气二、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影响(性格):⒈整合传统处世方式,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互相排挤。
⒉采取新型生活态度:•⑴传统观念和集体意识强,结盟结党得到普遍认同。
•⑵认为个人努力和贡献是传统或阶层中的一部分,应受到理性和道德制约。
•⑶个体意识倾向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二)审美情趣的转变⒈佛教•⑴禅宗是中国化、世俗化的佛教宗派,将禅味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随缘任远的人生哲理。
•⑵以内心顿悟和超越为宗旨,轻视甚至否定行善、诵经等外部功德。
⒉儒学:弘扬韩愈把儒家思想与日用人伦结合的传统,更重视内心道德修养。
⒊认为俗雅之辨应注重大节而非小节,应体现在内心而非外表。
⒋审美态度世俗化:认为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辨关键在主体是否具有高雅的品质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高雅还是凡俗。
【审美情趣转变促成宋文学转向以俗为雅,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手段,也使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三、宋代文学样式(一)宋文⒈吸取唐古文经验教训,欧阳修等人既采取古文作为主要文体,又反对追求古奥而造成的险怪艰涩。
⒉散文文体的多样化趋势•⑴欧、苏等的古文注意吸收骈文在辞采、声调等的长处,构筑古文节奏韵律之美。
•⑵借鉴古文手法,对骈文改造,创造出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
•⑶出现独具一格的笔记文,长短不拘,轻松活泼,是文体解放的重要标志。
⒊风格丰富多彩⑴整体倾向平易畅达、简洁明快,在韩文之雄肆、柳文之峻切之外开辟出新境界。
⑵朝着更加自然、文从字顺、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向发展。
⑶宋代散文的特点•①宋代散文和政治斗争的联系比较密切,成了直接进行斗争的重要手段。
•北宋散文大多直接或间接地和改革变法有关;南宋散文大多表现抗击外敌入侵和光复中原的愿望和决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2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第三节 宋代文学精神 与宋代文化建构特征
▪ 就其最终表现为时代精神者而言,宋代文化建构总体上具有 哲学思辨与技艺探求共进的“技道两进〞精神,并且凸显出 中国艺文传统特有的“文人〞意态。
▪ 两宋文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亦即宋代文化建构的典型特征, 一言以蔽之曰:徜徉两端。
第二节 两宋文学的开展轨迹 与典型特征
▪ 关于两宋文学的主体风貌,可以分别用唐宋一体之古文传承 和唐宋异体之诗词变创来概括。
▪ “唐宋八大家〞正是唐宋一体之古文传承的经典描述。
▪ 在宋代古文运动完成其历史传承使命的同时,宋代诗歌开始 走向了一条与唐诗并行不悖、各放异彩的新路,同时也开启 了中国后世诗史的“唐宋诗之争〞。
第五编 宋 代 文 学 绪论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宋代社会形态与文化面貌 ▪ 第二节 两宋文学的开展轨迹与典型特征 ▪ 第三节 宋代文学精神与宋代文化建构特征
第一节 宋代社会形态与 文化面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宋代消灭了士族门阀,建立起文官政体。 ▪ 二、和文人政治相适应的是,宋王朝十分重视文治教化。 ▪ 三、多元并举的思想文化政策事实上孕育了宋明理学。 ▪ 四、北宋立国伊始便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 五、宋代城市经济极为繁荣,市民文化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前期: 北宋前期:燕云未复和契丹的侵凌导致 民族忧患意识的产生 北宋中期: 北宋中期:西夏的立国和侵扰加剧了宋 人的忧患感与生存焦虑感 北宋后期: 北宋后期:党争与社会腐败环境中民族 忧患意识的变异和发展 南宋: 南宋:爱国主题成为整个文坛的主导倾 向
12/22/2010 绪论 24
体恤民瘼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叶梦得《避暑漫录》 (叶梦得《避暑漫录》)
崇文抑武
此宋一代制禄之大略也,其待士大夫可谓厚矣!惟其给赐 此宋一代制禄之大略也,其待士大夫可谓厚矣! 优裕,故入仕者不复以身家为虑,各自勉其治行,观于真、 优裕,故入仕者不复以身家为虑,各自勉其治行,观于真、 英诸朝,名臣辈出,吏治循良,及有事之秋, 仁、英诸朝,名臣辈出,吏治循良,及有事之秋,犹多慷 慨报国,绍兴之支撑半壁,德裕之毕命疆场,历代以来, 慨报国,绍兴之支撑半壁,德裕之毕命疆场,历代以来, 捐躯徇国者,惟宋末独多,虽无救于败亡, 捐躯徇国者,惟宋末独多,虽无救于败亡,要不可谓非养 士之报也。然给赐过优,究于国计易耗。 士之报也。然给赐过优,究于国计易耗。恩逮于百官者惟 恐其不足, 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 恐其不足, 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可为 法者也。 法者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赵翼《廿二史札记》)
印刷业的发展
刻书 藏书 书院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 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 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 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 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 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 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 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 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书记》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唐初贼朱粲以人为粮,置䲽磨寨,谓啖醉人如食 磨寨, 唐初贼朱粲以人为粮, 糟豚。每览前史,为之伤叹。 糟豚。每览前史,为之伤叹。而自靖康丙午岁金 人之乱,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 人之乱,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 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盗贼、官兵, 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盗贼、官兵, 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价贱于犬豕。 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 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 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 之人,绍兴癸丑岁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 之人,绍兴癸丑岁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犹 食者。老痩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 食者。老痩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 者名为“不羡羊” 小儿呼为“和骨烂” 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 目为“两脚羊” 目为“两脚羊”。 庄绰《鸡肋编》 (庄绰《鸡肋编》)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寇愈强,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寇愈强,且増 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 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 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 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 未尝省察。(赵汝愚《宋名臣奏议》) 未尝省察。(赵汝愚 宋名臣奏议》 。(赵汝愚《 耕犂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耕犂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 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李纲 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 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 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 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 王安石《答曾子固书》 (王安石《答曾子固书》)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 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宋史· 。(《 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宋史·黄庭坚 传》)
宋朝收拾了残唐五代那种乱糟糟的割据局面, 宋朝收拾了残唐五代那种乱糟糟的割据局面,能够维持比较长时 期的统一和稳定,所以元代有汉唐宋为“后三代”的说法。不过, 期的统一和稳定,所以元代有汉唐宋为“后三代”的说法。不过, 宋的国势远没有汉唐的强大,我们只要看陆游的一个诗题“ 宋的国势远没有汉唐的强大,我们只要看陆游的一个诗题“:五 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 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宋太祖知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会把南唐吞并,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会把南唐吞并,而也只能在他那 张卧榻上做陆游的这场仲夏夜梦。到了南宋, 张卧榻上做陆游的这场仲夏夜梦。到了南宋,那张卧榻更从八尺 方床收缩而为行军帆布床。此外, 方床收缩而为行军帆布床。此外,又宽又滥的科举制度开放了做 官的门路,既繁且复的行政机构增添了做官的名额, 官的门路,既繁且复的行政机构增添了做官的名额,宋代的官僚 阶级就比汉唐的来得庞大,所谓“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官五 阶级就比汉唐的来得庞大,所谓“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官五 倍于旧” 北宋的“冗官冗费”已经“不可纪极” 倍于旧”,北宋的“冗官冗费”已经“不可纪极”。国内统治阶 级和人民群众的矛盾因国际的矛盾而抵触得愈加厉害; 级和人民群众的矛盾因国际的矛盾而抵触得愈加厉害;宋人跟辽 人和金人打仗老是输的,打仗要军费,打败仗要赔款买和, 人和金人打仗老是输的,打仗要军费,打败仗要赔款买和,朝廷 只有从人民身上去榨取这些开销。 ……北宋中叶以后 北宋中叶以后, 只有从人民身上去榨取这些开销。 ……北宋中叶以后,内忧外 水深火热的情况愈来愈甚,也反映在诗人的作品里。 患、水深火热的情况愈来愈甚,也反映在诗人的作品里。 钱钟书《宋书选注· 钱钟书《宋书选注·序》
文以载道
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 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 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 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 发之,以信后世。 发之,以信后世。其道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 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 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 是也。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 。(欧 是也。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欧 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 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 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欧阳修《 。(欧阳修 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欧阳修《答吴 充秀才书》 充秀才书》)
崇文抑武
《宋史·职官志》载俸禄之制:京朝官宰相、枢 宋史·职官志》载俸禄之制:京朝官宰相、 密使,月三百千,春冬服各绫二十匹, 密使,月三百千,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 绵百两。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月二百千、 匹,绵百两。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月二百千、 绫十匹、绢三十匹、棉五十两。 ……其禄粟则 绫十匹、绢三十匹、棉五十两。 ……其禄粟则 宰相、枢密使月一百石…… 宰相、枢密使月一百石…… 赵翼《廿二史札记》 (赵翼《廿二史札记》)
绪 论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与审美情趣 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起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崇文抑武的国策 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提高 诗人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崇文抑武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李焘《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李焘《续资 治通鉴 治通鉴長编》)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 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 也。帝主用心常须谨此。(李焘《续资治通 也。帝主用心常须谨此。(李焘《续资治通 鉴长编》 鉴长编》)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 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 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 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 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 奈何? 居士曰: 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 物之间。 物之间。”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唐人不寻出处,不夸字学,而犯此者百无 唐人不寻出处,不夸字学, 一二。宋人以博核见长,偏于此多误。 一二。宋人以博核见长,偏于此多误。 王夫之《姜斋诗话》 (王夫之《姜斋诗话》)
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加强
关念国防 体恤民瘼 针砭时弊 反思人生
版图:元(1372)、清(1216)、唐 1372)、 )、清 1216)、 )、唐 版图: 1076)、 )、汉 568、 492)、 )、明 (1076)、汉(西568、东492)、明 468)、 )、晋 416、 192)、 )、隋 (468)、晋(西416、东192)、隋 416)、 )、秦 340)、 )、宋 264、 (416)、秦(340)、宋(北264、 176)。 南176)。 西夏(44)、 )、辽 476)、 )、金 404)。 西夏(44)、辽(476)、金(。 殿试。 殿试。 制科、词科与三舍法( 制科、词科与三舍法(外、内、上)。
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 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周煇《清波杂志》 (周煇《清波杂志》)
今世之取人,诵文书、习程课, 今世之取人,诵文书、习程课,未有不 可为吏者也。其求之不难,而得之甚乐, 可为吏者也。其求之不难,而得之甚乐, 是以群起而趋之。凡今农工商贾之家, 是以群起而趋之。凡今农工商贾之家, 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苏辙《上皇帝书》 苏辙《上皇帝书》
崇文抑武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 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 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 守信等顿首曰: 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 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 出此言耶? 帝曰: 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 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 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守信等谢曰: 臣愚不及此, 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 矜之。 帝曰: 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 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 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宋史·石守信传》) 宋史·石守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