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
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正义的研究
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正义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城市规划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空间正义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社会空间正义是指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城市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而不受到种族、性别、经济地位等因素的歧视或限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正义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如何实现更加公平和包容的城市环境。
首先,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空间的分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城市存在着明显的社会空间不平等问题。
富裕社区往往享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多的绿地和公园以及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而贫困社区则面临着公共服务不足、环境污染和基础条件恶劣等问题。
这种不平等导致了社会阶层之间的隔离和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现象。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将社会空间正义作为核心原则,通过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和公共设施的均衡布局来消除这种不平等。
其次,城市规划也应该注重社区参与和民主决策。
传统上,城市规划往往是由政府或专家来制定和执行,而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较低。
这种做法容易忽略了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和利益。
因此,实现社会空间正义需要引入更加民主的规划决策机制,使广大居民能够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
这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委员会或居民代表来代表其利益,促使他们参与规划过程,提出建议和意见。
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增加公共参与度,从而实现社会空间正义的目标。
此外,城市规划还需要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和普及。
良好的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和社会空间正义的重要保证。
在很多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不便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空间正义的主要问题之一。
贫困社区往往缺乏便捷的公共交通,导致居民难以融入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将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为所有居民提供平等和便捷的交通工具,以促进社会平等和公正。
最后,城市规划要注重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
中国城市规划的空间问题与空间正义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的空间问题与空间正义问题作者:刘士林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第04期城市规划主要是关于城市空间资源的制度性安排,并作为一种基础设计和配置而深刻影响到人口集聚、经济增长、社会生活、文化消费等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领域。
这个基础性的制度性安排对不对、应该不应该、合理不合理,甚至是代表着进步的潮流或逆流、正义的力量或非正义力量,当然事关人类和个体的命运,不容忽视。
然而,在观念上容易讲清楚的,在实践中由于受到研究方法和视角、现实利益和立场、理性判断和非理性冲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正义及空间正义一直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东西。
对于中国而言,由于政治体制、社会形态、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价值判断的特殊性,这个问题就更为复杂。
今天,我们也只能谈一些基本的背景问题,目的是充分揭示整个问题的复杂性。
简单说来,就是要探讨中国城市的空间正义问题,须先了解中国城市规划的主要问题。
要研究中国城市规划的空间问题,则须先了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点。
由此出发,希望将这个问题不断在学理上引向深入和实质,并对更加复杂的实践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地广人多”的总体背景与中国式城市化的“巨型”特征空间和人口是城市化的两大基本问题。
一方面,城市的空间越大,就越有利于人口集聚。
但另一方面,城市在本质上又是有限的“容器”,一旦超过了城市可承载的极限,就会导致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公共资源短缺等“城市病”,并从根本上威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化的总体背景可以概括为“地广人多”。
首先,这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为面积大意味着“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内需大”,人口多则意味着“城市化的后劲足和可持续性强”。
改革开放以来,这两方面的优势一直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条件。
早在2002年,世界银行专家尤素福就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有10%是从城市化进程中获得的。
2012年,由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中国展望报告》同样指出:“到2030年,城市居民占总人数的比重将从1/2上升到2/3。
从城乡规划的视角谈城乡环境正义问题
从 城 乡 规 划 的 视 角 谈 城 乡 环 境 正 义 问 题
桂 昆 鹏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0 6 0)
摘
要: 综述 了国内外环境正义 的研究进展 , 指 出在城市规 划中乡村环 卫设施 的缺 乏、 城市污 染物和污 染源 向 乡村 扩散是 城 乡环
大部分地 区河 、 湖 等水体普 遍受 到污染 , 饮用 水水 到了全球 。 日本学 者饭 岛伸 子也 对渔 民和半 农半 渔 民群体 遭 受 处理直接 排放 , 质安全受 到严 重威胁 。 环境不平等现象进行 了实证研究 ; 印度学者 古哈对 贫穷 国家 和
弱势群体 的环境保 护予 以了积极 的探 索 , 指 出 了环境 正 义是 存 2 . 2 城 市 污染物 和 污染 源向 乡村地 区布局
城 市 规 划 中 的 城 乡 之 间 的 环 境 正 义 问 题 事实 。1 9 8 2年 , 美 国北卡 罗来 纳州 沃伦县 的 5 0 0多名居 民举 行 乡 环 境 正 义 。归 结 起 来 , 游行示威 , 试 图阻止 在阿夫顿社区附 近建造多 氯联苯废 物填埋 场 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形式 。
环境不 正义 的现象主要存在 于不同经济 地位 的利益 群体之 不成 比例 的环境 风险 ; 城 市规 划中常常讨 论 的绿 地 的均 等化布 局 中国 , 在 区域 尺度 上反 映为 城 乡之 间。作 为城 乡 空 间资 源 分 配手 属于前者 , 而邻避现象 ( N I MB Y, N o t i n m y b a c k y a r d , 不要在 我家的 间 ,
在 国家 、 地域 、 阶层以及 不 同群 体 的差别 的 , 强调 了 “ 穷 人环境 保 2 0 1 5年 , 中国人 民大学发布《 中国城 市生活垃圾 管 理状 况评
城乡规划中的社会公正问题
城乡规划中的社会公正问题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城乡规划过程中,社会公正问题常常被忽视。
本文将从城乡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分配不公、土地利用权益不平等等方面探讨城乡规划中的社会公正问题。
1.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城乡规划中常见的社会公正问题之一。
由于资源和投资的不均衡分配,城市地区的发展通常比农村地区更为迅速。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设施,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城乡规划中,应采取措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正。
2. 基础设施分配不公在城乡规划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分配也面临着社会公正问题。
通常情况下,城市地区更容易获得更好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而农村地区则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便利和福利。
因此,在城乡规划中,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公平分配。
3. 土地利用权益不平等另一个在城乡规划中常见的社会公正问题是土地利用权益不平等。
通常情况下,城市地区的土地利用更为高效,土地利用权益更为受到保护。
然而,在农村地区,农民往往面临着土地征用、转让和流转权益不明确的问题。
这导致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土地利益收益。
因此,在城乡规划中,应加强土地权益保护,确保土地利用权益的公平合理。
4. 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社会公正问题还体现在城乡规划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城市地区通常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而农村地区则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不足的情况。
这导致城市居民享受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差,而农村居民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对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因此,在城乡规划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城乡地区构建健康、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结论城乡规划中的社会公正问题涉及城乡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分配不公、土地利用权益不平等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等方面。
城市规划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城市规划如何实现公平正义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梦想和希望。
而城市规划,则是塑造城市未来的蓝图,它不仅关乎城市的外观和功能,更与每一个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权益息息相关。
在追求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公平正义,成为了城市规划者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公平正义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意味着资源的公平分配。
城市中的资源,包括土地、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等,应该能够惠及每一个居民,而不是仅仅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区域或群体。
例如,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不应该只存在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或者富裕社区,而应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有合理的布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每一个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其次,公平正义还体现在机会的平等上。
城市规划应该为居民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不论其出身、贫富、种族。
这就要求在规划产业布局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为各类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创业支持等措施,帮助他们提升自身能力,融入城市的发展进程。
再者,城市规划中的公平正义也包括环境的公平。
每一个居民都有权享受到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饮用水和宜人的居住环境。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工业污染严重的区域往往是低收入群体聚居的地方,他们承受着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
因此,城市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工业区和居民区,加强污染治理,确保所有居民都能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中。
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实现公平正义呢?其一,建立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不应是少数专家和政府官员的闭门决策,而应该充分听取广大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听证会、问卷调查、社区座谈会等形式,让居民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使规划方案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民意。
同时,要加强对公众参与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城市规划的参与者和决策者。
申论: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成为了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个良好的城市规划和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建议。
首先,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浪费,同时给予不同功能区域适当的发展空间。
例如,将商业区和住宅区相对分开,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提高交通效率和生活品质。
此外,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到人口的增长趋势和需求变化,合理规划未来的城市扩张方向和节奏,以确保城市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其次,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对于社会公平和城市活力的提升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良好的规划能够将城市资源合理分配,缩小城乡差距,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例如,合理规划住房区域,充分考虑到不同收入层次的人们的需求,可以实现住房的供需平衡,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权益。
此外,城市规划还需要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打造,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城市活力和文化氛围。
然而,要实现良好的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并不容易。
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政府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规划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加强对规划执行的监督和评估。
此外,政府还需要与市民建立起密切的沟通渠道,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共同参与城市规划决策。
另外,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采取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例如,规划中应该合理安排绿地和公园的布局,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是现代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和城市活力。
大卫·哈维空间正义理论
02
CATALOGUE
哈维的空间正义理论
空间生产的正义性
空间生产的正义性是指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每个人都能平等地 享受到空间资源,避免出现空间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
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注重城市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确保城市空间的公正分配。
城市空间的公正分配需要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权益,包括住房、就业、教 育、医疗等方面。
在经济发展中,应考虑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避免城乡差距的扩大。大卫·哈维的空间 正义理论强调城乡之间的平等和公正,以实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04
CATALOGUE
对哈维理论的评价
理论贡献
哈维的空间正义理论为空间权益的分配和再分配提供了独特的视 角,他强调了空间正义在社会不平等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空 间修复和空间权益再分配等重要概念。
哈维的理论概述
哈维的空间正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空间修复与替代:哈维主张通过改变 空间位置和资源分配来解决社会不平 等问题,提出了“空间修复”和“替 代性选择”的概念。
空间生产和再生产:哈维关注空间位 置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认为这些不 平等是由社会关系和权力机制所塑造 的。
空间公正与全球治理:哈维认为空间 公正需要全球层面的合作和治理,以 实现全球空间的公正分配。
经济发展中的空间正义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
大卫·哈维的空间正义理论关注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认为经济发展应该公平地分布在不 同的地理空间中。
空间资源的利用
在经济发展中,应合理利用空间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哈维的理论强调对空间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公正性。
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要点三
政策和法律制定
基于空间正义理论下的景中村更新改造研究——以武汉市东头村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104-05 收稿日期 2023-11-07摘 要 空间正义是在空间生产活动中追求并实现公平和公正的价值理念。
该价值理念的实现对当前存量时代下的城市发展非常重要。
基于空间正义理论,该文以武汉市东头村规划实践为例,从不同景中村更新改造中存在的空间非正义问题入手,剖析景中村在外生权威介入后产生的空间非正义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点景中村的空间正义改造策略,包括以“空间分离”为核心的空间整治策略和以“利益共享”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方式,以期满足不同利益主体对空间资源的合理诉求,实现对空间正义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 空间正义 景中村 更新改造Abstract Spatial justice is a value that aims to achieve fairness and equity in spati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whic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era of urban development with limited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spatial justice, taking the planning practice of Dongtou Village in Wuhan as an example, we examine the spatial injustice issues that arise in 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different old villages. Specifically, we analyze the spatial injustice problems that emerge in these villages after external authorities intervene. Building upon this analysis, two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spatial justice in these villages are proposed: a spatial improvement strategy centered around "spatial separation" and a community governance approach centered around "benefit sharing". These strategies aim to meet the reasonable demands of various stakeholders for spatial resources and to realize the pursuit of spatial justice. Keywords Spatial justice, Village in scenic area, Renovation基于空间正义理论下的景中村更新改造研究——以武汉市东头村为例Renovation of Village in Scenic Area Based on the Spatial Justice Theory: A Case Study of Dongtou Village in Wuhan景中村作为城中村的特殊存在形式,最早由杭州市政府提出。
城乡规划语境下的城市空间的公平正义
2019/20 CHENGSHIZHOUKAN 城市周刊 7城乡规划加与互补,从而使各部分受社区影响的效果相差不大。
以这一理念进行社区建设,更能使空间利用更加公平正义,从而使城市规划更加地符合人类发展的水平,符合社会进步的水平,使人们从城市化进程中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生活便利。
三、意义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不断严重,与二胎政策的不断开放,所以对于这两个弱势群体来说,建立相应的合理区域给予他们进行活动,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对于各个阶段的人员都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帮助,要充分发展各部分的土地资源,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利益,加强在老年人与少年儿童生活方面的土地空间规划与利用,比如建立更多的老年活动中心或者少年活动中心,关注这二者的生活水平,提高二者生活质量,从而使各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以从公平正义的空间建设中获得便利,这也是对于城市空间进行公平正义效果规划的目的和意义,所以要加强对于公平正义这一理念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使其发展的更加均衡,并涉及我国各个年龄段的人员,并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来保证城市经济的不断进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从文化精神,经济精神以及社会精神三个方面来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加强对城市空间利用的公平正义特性体现,凸显我国的人文精神[2]。
同时在空间利用方面,还要考虑城乡差距问题,所以从侧面可以说明该公平正义还体现了城乡之间经济差距越来越小,从而实现共同富裕,使城乡之间差距越来越小,就目前的城镇建设来说,城镇在职能区建设方面一直在努力追赶城市建设,除此之外,还应关注职能的具体执行能力,通过公平正义的空间建设,致力于更加地完善城镇的职能建设,从而更好地履行各方面的基本职能,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更具有保障,可以进行全面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或乡镇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
四、结束语综合上文分析,我们知道建设公平正义的城市空间要针对各个阶段的人群,以及具体的物理空间进行分析,所以要考虑到社会阶层的各个层面,从而才能更好地体现城市空间管理的公平正义,体现对于各方面的合理思考,是各职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追求空间正义的城乡规划审计思路与方法
追求空间正义的城乡规划审计思路与方法作者:梅君艳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空间正义认为自由和平等构成了一个空间的正义,是指导利益分配并促进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化的基本遵循,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其为城乡统筹和社会协调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模式。
论文从空间正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空间正义理念、内涵及其价值的解读,探讨城乡规划审计的思路与方法,以期对我国城乡建设有所帮助。
【Abstract】Spatial justice believes that freedom and equality constitute the justice in a space,which is the basic principle to guide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and promot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is also the value criterion to realize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It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idea and development mode for comprehensive arrangement for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social coordination.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jus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udit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spatial justice, so as to be helpful to China's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关键词】空间正义;城乡规划;审计路径【Keywords】spatial justic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udit path【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7-0155-031 引言城乡平衡发展、资源配置合理、公平正义等问题是我国城乡规划的重点关注问题,对我国现代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旨在追求城乡建设公平正义的空间正义也由此成为当今学者专家重点研究的项目。
城乡规划中的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
城乡规划中的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城乡规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乎着城市和乡村的物质空间布局,更深深影响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然而,在现实的城乡规划实践中,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却常常面临诸多挑战。
城乡规划中的社会公平,首先体现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上。
城市和乡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城市,我们可以看到宽敞的马路、现代化的学校、先进的医疗机构以及便捷的交通系统。
相比之下,许多乡村地区道路狭窄、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条件简陋,甚至连基本的水电供应都难以保障。
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使得乡村居民在生活质量、发展机会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城市中的学校拥有优质的师资力量、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在农村,许多学校师资不足,教学设备陈旧,课程设置单一,这导致农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起点上就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
这种教育差距进一步影响了农村孩子的未来发展,限制了他们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同样令人担忧。
城市中的大型医院集中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人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而在农村,医疗机构的规模小、医疗技术水平低,很多疑难病症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农村居民为了获得更好的医疗救治,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城市,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因为延误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
在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也是影响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的扩张往往伴随着对农村土地的征用。
然而,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得到的补偿往往不足以弥补失去土地所带来的损失。
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程序不规范、补偿标准不合理,导致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此外,城市中的土地开发往往侧重于商业和房地产项目,而忽视了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绿地的建设,这使得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难以享受到公平的居住环境和公共空间。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与社会公正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与社会公正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追求空间公平与社会公正,即在城市发展中保障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与社会公正并不容易实现。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与社会公正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与社会公正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城市中人口结构多样,包括不同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和文化背景的人群。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进行合理的空间分配。
例如,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加关注医疗设施和养老服务的便利性;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加关注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的分布。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实现空间公平与社会公正。
其次,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与社会公正需要解决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城市中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一些人享受着高品质的住房、教育和医疗资源,而另一些人则生活在贫困和恶劣的环境中。
为了实现空间公平与社会公正,城市规划应该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来减少贫富差距。
例如,可以通过建设廉租房和公共住房来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来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提升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
此外,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与社会公正还需要解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空间公平与社会公正,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建设绿色公园和城市森林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可以通过推行可持续交通和节能建筑来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同时,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社区,以保持城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最后,实现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与社会公正需要政府、市民和规划者的共同努力。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空间分配与公平性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空间分配与公平性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城市的物质空间进行规划,更重要的是对城市的社会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社会空间分配的公平性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公平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空间分配与公平性。
首先,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空间分配与住房问题密切相关。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城市社会空间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供应不足,导致房价飞涨,让普通居民难以承受。
另一方面,城市中存在着严重的住房空置问题,一些豪华住宅和商业用地被少数人垄断,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
因此,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住房供应的公平性,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住房供应的稳定性和可负担性,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适宜的居住条件。
其次,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空间分配与公共设施的布局密切相关。
公共设施是城市居民共同享有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园、学校、医院、交通等。
合理布局公共设施,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性。
然而,在一些城市中,公共设施的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缺乏基本的公共设施,而一些地区则拥有过多的公共设施。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公。
因此,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公共设施的公平分配,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布局公共设施,使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设施的便利。
再次,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空间分配与城市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社会空间分配的重要方面。
然而,在一些城市中,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交通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了交通效率的低下和社会不公。
一些地区交通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交通条件落后,这种不均衡的分配使得居民在交通出行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因此,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城市交通的公平分配,通过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设施的便利性,使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公平、便捷的交通服务。
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公平性
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公平性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合理、科学地规划城市的布局和发展,以满足城市内各类活动的需要。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会空间公平性,即确保城市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都能够享有公平的社会空间资源。
在城市规划中,社会空间公平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
首先,需要规划者更为全面地了解城市的社会结构和人口分布情况。
通过对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群体对社会空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情况。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注重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空间资源的均衡配置。
城市中的社会空间资源包括了居住区、工作地、学校、医疗设施、公共交通等等。
为了保证社会空间资源的公平性,规划者需要合理地配置这些资源,使其能够覆盖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
例如,在住宅区的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的人们,提供不同价格和大小的住房选择。
在公共交通规划中,需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够方便地抵达城市的各个角落。
此外,城市规划者还需要注重社会空间资源的可及性。
社会空间资源的可及性指的是人们能够方便地获得和利用这些资源。
例如,城市的各类设施应该便利地分布在不同区域,方便人们到达。
同时,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需要广泛,以便人们可以轻松地到达城市的各个角落。
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社会空间资源的可及性,从而增加公平性。
除了以上的措施之外,城市规划还需要注重社会空间资源的质量和环境。
城市的社会空间资源的质量和环境与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规划者需要确保这些资源的质量不会因为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而产生差异。
例如,公共设施的质量应该是平均、高水平的,不应因为地理位置或者社会阶层而有所不同。
同时,城市的环境质量也应该受到重视,无论是住宅区、工作区还是公共区域,都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给所有居民。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公平性密切相关,体现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公正与公平。
城市规划者需要全面了解城市的社会结构和人口分布,注重社会空间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可及性,同时关注资源的质量和环境。
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公平分配
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公平分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和社会空间公平分配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公平分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困境。
首先,城市规划中存在的挑战是如何实现公平的资源分配和社会空间的均衡发展。
城市规划往往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着重考虑经济利益和城市形象的建设,而忽视了社会公平和居民需求。
大型商业中心和豪华住宅区的兴建使得城市的中心区域成为富人的聚集地,而中低收入人群则被迫迁往城市的边缘地区。
这种不均衡的空间布局导致了社会空间的分割和不公平的现象,增大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包容性,实现社会空间的公平分配。
其次,城市规划应注重多元化和社会参与的原则。
城市是多元文化和多个社会群体交织的空间,城市规划应该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和利益。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积极倾听和吸纳各个社会群体的声音,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使得城市规划的决策更为民主和公正。
此外,城市规划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的包容性。
通过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可以增强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公平分配的挑战还体现在城市内部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
许多城市在规划中存在着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划分,核心区往往是富人的聚居地,而边缘区则是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区。
这种空间分割造成了资源和公共服务的不均衡,加剧了城市内部的社会之间的差距。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统筹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减少核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的差异,促进城市的整体均衡发展。
这需要更加灵活的土地使用政策、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置,以及提高边缘区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最后,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公平分配的目标只能通过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公平
城市规划与社会空间公平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城市规划旨在提供一个宜居的社会空间,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然而,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实现社会空间公平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规划的初衷是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城市规划往往会导致社会空间不公平的现象。
一方面,有些社区缺乏基本的公共设施,居民难以享受到公平的服务。
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也容易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低收入群体往往被挤压到城市边缘地带,与高收入群体形成明显的空间隔离。
为了实现社会空间公平,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社区的多样性。
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设计。
比如,在高密度的商业区附近,可以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地,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而在住宅区,需要更多的学校和医疗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只有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规划,才能实现社会空间公平。
其次,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公共交通的布局。
公共交通是连接城市各个地区的重要纽带,它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和社会空间的公平性。
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网,以确保各个社区都能够方便地到达城市的核心区域。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如增加车辆数量、优化线路设计等,以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再次,城市规划应该提倡混合居住和办公的模式。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将居住区与商业区、办公区分隔开来,导致了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隔离。
而现代的城市规划应该鼓励居住与工作的融合,使居民能够更方便地就近工作,减少通勤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混合居住和办公的模式还有利于促进社区的多样性和交流,打破社会阶层的分化,实现社会空间的公平。
最后,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城市规划应该尊重并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性考虑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性考虑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人们的福祉和公平性。
在城市规划中,空间公平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性考虑。
首先,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性考虑需要关注住房问题。
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一,而城市规划需要确保人们能够获得适宜的住房条件。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规划不同类型的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此外,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住房的分布是否均衡,避免形成住房资源过度集中的现象,以确保空间公平性。
其次,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性考虑还需要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分布。
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
城市规划需要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不同区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基础设施服务。
例如,在交通规划中,应该考虑到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合理规划道路和公共交通线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不便利现象的发生。
在供水和供电方面,城市规划需要确保供应能力均衡,避免出现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性考虑还需要关注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是城市居民享受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的重要场所。
城市规划需要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避免出现资源过度集中或者资源匮乏的情况。
例如,在学校规划中,应该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学生数量和需求,合理规划学校的建设和布局,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在医疗方面,城市规划需要合理规划医院和卫生院的分布,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医疗服务。
此外,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公平性考虑还需要关注环境质量。
城市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环境状况,合理规划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布局,避免工业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社会公正与平等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的社会公正与平等在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中,社会公正与平等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城市规划旨在提供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利益的空间布局,同时保障市民享有公平和平等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社会公正与平等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
1. 公共空间的平等分配公共空间是城市中社区和居民共同享有的资源,应该以公正和平等的原则进行分配。
城市规划师应该确保公共空间的合理分布,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这意味着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社会阶层、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设施和服务。
例如,在住宅区规划中,规划师可以确保公园、社交活动场所和健身设施的合理布局,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此外,规划师还可以鼓励社区参与,并与当地居民合作,以确保公共空间的使用和管理更具包容性和平等性。
2. 建筑无障碍与可达性城市规划的一个关键目标是提供无障碍的建筑环境,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城市的各种设施和服务。
无障碍设计可以包括轮椅坡道、升降机、视障人士导航系统等,以提高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此外,城市规划师还应着重考虑城市交通系统的可达性,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便捷地到达城市的各个区域。
这包括确保公共交通线路的覆盖面广,以及合理规划道路和人行道,以便步行或骑行成为可行的选择。
3. 社会经济平衡的考量城市规划师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平衡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
他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并采取措施来减少贫困地区的落后程度。
例如,城市规划师可以在贫困地区规划社区发展项目,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服务设施,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规划商业区和经济中心的方式,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正。
4. 公共参与和决策的民主化为了实现社会公正与平等,城市规划师应该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过程。
公众参与可以确保城市规划更加贴近市民的需求和期望,避免偏向特定利益群体的决策。
论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
论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摘要:我国各个方面获得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等看到了明显的进步,人们生活拥有较高的水平,使得城市化进程得以推进。
从中小城市城乡规划入手,不断改革和调整结构的时候,能够对其建设引起关注和优化。
基于此,以下对论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空间正义;分析引言近年来,为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的战略思想,城市化推进的不断实施确实有利于带动我国经济发展,使我国民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但是其发展策略也存在弊端,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建,对周边土地的侵占越来越多,周边环境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问题尤为突出。
1城乡规划概念分析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往往是指对中小城市城乡进行规划编制,从中小城市土地实际运用情况入手,让城市建设得以合理管理和控制安排。
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开展监督审计,形成控制管理等一系列活动。
规划管理的重要目的是对城乡规划建设发展。
现阶段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存在很大的压力,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城乡规模拥有了扩大的趋势,经济结构发生了优化转变。
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开展的时候,应以工程建设具体原则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形式,让中小城市城乡规划更加科学。
政府工作对资源合理配置,让城乡建设和发展获得优质调控。
将此作为重要前提的情况下,明确城乡规划管理重点,对城乡规划范围进行合理空间运用,形成清晰的空间运用标准。
现阶段城乡规划管理往往涉及了审批、执行和监督三个重要流程。
中小城市方面则是:1.县级政府机构进行下级城市的规划和制定。
2.省级政府、县级市政府针对具体的总规划和操作实行审批。
3.开展规划执行的重点监督和管理。
2空间正义的含义空间正义是指存在于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领域中,分配给空间中每一个居民的权利方面,在过程和结果中都要有社会公平和公正。
大卫•哈维对“空间正义”的集中探讨始于《社会正义和城市》。
大卫•哈维将“社会正义”这一社会哲学和道德哲学的概念与“城市空间”这一地理学术语勾连起来,着力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应该以及怎样在城市空间规划中贯彻社会正义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珠海分校]城乡规划原理论文[论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专业:[城乡规划]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22年4月26日论文摘要: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即在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中实现社会正义的要求。
其核心是兼顾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实现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目前城市出现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加大的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住房、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安全的资源分配极度不平衡,成为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因此需要通过在经济效益、社会公平、环境营造和体制创新四个方面追求“空间正义”的城乡发展与规划路径,从而达到“经济集中化,社会平等化,环境特色化,体制创新化”四位一体的最终目标。
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话题,追求”空间正义“已成为了城乡发展与规划的价值取向与基本伦理。
但追求的城乡“一体化”并非“一样化”,我们要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而非社会本质与区域体制问题;同时我们需要寻找发展均衡与发展效率的共同提升方案。
从本质上来说,城乡规划对达到兼顾城市发展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就是在城乡区域发展中,追求资源分配效率之上要照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尊重区域内每一位居民的基本权利,创造人人可享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提供均等自由的发展机会。
其核心是兼顾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实现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在现如今中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明显出现了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城市与乡村的壁垒影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进步。
因此,我们需要从居住正义、交通正义、环境正义三个大方面追求”空间正义”的城乡发展与规划路径,最终实现“经济集中化、社会平等化、环境特色化、制度创新化”四位一体的最终目标。
首先,在如今物质条件不再匮乏的年代,中国多数的人们不再因为温饱问题而苦恼,然而社会的发展进步了,人们对“生存”的渴望已经转变为对“生活”的进一步认识。
现如今所处的新型城镇化的大环境中,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化问题越来越明显,如果说城市化是城乡对立的诱因,那么城乡二元体制则无疑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古语有云:“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正义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是从古至今任何一个社会都在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的经济进步,使得人们的视线焦点从基本生存条件追求转移到了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领域中的空间公民权益方面的社会公平与公正,也就是所谓的城乡规划的“空间正义”。
它已成为了城乡发展与规划的价值取向与基本伦理,这种“正义”是针对所有存在于某一特定地域的人而言,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空间正义。
坚持空间正义就成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其次,这种空间正义在城市建设中表现在居住正义、交通正义和环境正义三个方面。
居住正义已经变成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普遍问题。
城市化导致的空间分化造成了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分化,进而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
而贫富分化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是目前还有待解决的。
在居住方面,政府从解决基本温饱的、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建设了大片的保障住房,解决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大面积的保障房造成了低收入阶级群体的大量聚集从而产生了未预想到的群体效应,导致这一群体受到了普遍的歧视,并在群体中产生了认知失调、心理自卑和报复社会等一系列问题。
香港的天水围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我就住在这个著名的无人理会的天水围。
”这是电影《围·城》的台词,也是天水围众多居住者的心声。
虽然该社区只有区区28万人口,11个公屋,6个居屋,却是全香港最多内地新移民,最多失业人口,最多低收入贫困人士,最多单亲家庭,最多独居长者和最多青少年问题的社区。
这个被下了“悲情魔咒”的天水围前身只是一片美丽的鱼塘,由于香港的住房紧缺,政府收购后填平鱼塘建设了天水围。
这种惨痛的经验体现出城市的居住正义是保障居民安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既便如此,2011年广州政府依然投资建设了大型保障住房社区“龙归城”,虽然“龙归”二字气势十足,然而本质上却恰恰是“天水围”的翻版,但愿它不要重演天水围的悲剧。
网络上有种观点表示:“国家不应建设任何一种形式的带产权性质的保障性住房。
政府有义务保障最穷的人有地方住,而不是应该保障他们有财产。
中国大陆在城市化远没有完成的背景下大搞保障房建设,尤其2011年宣布大中城市房地产限购限贷,同时3年达到3600万套保障房,层层下达的死命令浪费了大量纳税人资金,并且很多成为空城、鬼城的一部分。
”这一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政府没有在宣布政策前做好前期的调研和实施准备,对政策的实施太过死板化,全然不知变通,甚至夸张些可以类比国家建设时期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政府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社会的小康,好的出发点却由于急于求成的心理造成结果适得其反,不仅造成了居住者心理的扭曲,同时保障房大量的剩余也成为空城、鬼城的一部分。
2016年两会的热词“去库存”实际就是在弥补住房大量剩余的过失,不顾后果的开发到头来又要自食其错。
但是国家出台每一项政策都影响巨大,并不像简单的“过家家”,可以重新来过,这种政策性的失误是要用百姓的血汗钱甚至是生命来偿还!这一方面是城市的规划者和国家政策的创立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因此,作为城乡规划的探索者和编制者,应当认识到维护城市每一份子所处的空间正义的重要性。
其二是交通正义,它体现在道路分布和交通工具的运输两部分。
对于人口基数巨大的中国而言,道路的公共交通规划应当作为城市规划的导向,也就是参考1993年由美国学者考尔索普教授提出的TOD理念,避免出现以私家车为导向的交通导致的严重拥堵问题。
目前,中国正处在从TFD到TOD的规划转变期,也就是从交通跟随城市而发展到以道路交通为主导规划城市的变革,符合住宅推广街区制的新政策。
开放小区内道路的同时可以将大面积居住区划分为更小的单位,这样的方式可谓“一剑双雕”,既可以缓解一定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天水围这样占地庞大、位置偏离市中心遥远的保障房社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心理问题的产生。
其三是环境正义,这里的环境包括了外界自然环境,包括居住、交通、设施和人文环境,也是“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的正义需要政府和规划单位的介入保证居住的安全性、交通的便捷和设施的完善;而人文环境的和谐需要规划师进行合理的空间组合,同时需要居民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
再次,要追求“空间正义”的城乡规划,总结下来就要从经济效益、社会公平、环境营造和体制创新四个方面的规划路径上最终达到“经济集中化、社会平等化、环境特色化、体制创新化”四位一体的终极目标。
然而要达到终极目标就要面对社会不同阶层的重重阻力。
有人认为,在当今的城乡二元化模式下,若使城乡同享基本公共服务会损害城市、区域的发展利益。
这正是我们对“空间正义”认识的误区之一。
农村的第一产业与城市的第二、三产业本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在工作、收入、户口和生活条件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这是完全违背空间正义中的“尊重区域内每一位居民的基本权利”的。
同时,让乡村享受公共服务能够提高乡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减轻一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予城市的负担,并未损害城市的发展利益。
其次,城乡的“一体化”并非一样化,更不是消灭城乡区域的发展差异。
城市与乡村从本质来说,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不相同,不可能消除两者间的差异。
实现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破阻挠发展的一切障碍,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城乡协调发展,最终走向共同福裕。
对于体制创新化来说,要协商形成的公共利益最大化,也是城乡规划价值观的空间体现:精明增长。
这种理论是一种填充思想理论,有利于人口的集约化,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资源的合理分布和形成最大利益价值。
最后,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正义如何实施?这里的空间正义包含了正义的另一层意思,也就是文化正义。
在全球化的风暴席卷各国家的同时,与传统文化空间产生矛盾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首都“水煮蛋”形的国家大剧院、花费昂贵却形态诡异的央视大楼还有上海金融大厦,都成为建筑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他们是当今全球化的产物,同时也给予传统文化以巨大的冲击。
有人称之为文化侵略,然而在我看来,全球化与空间正义并不矛盾。
我们所谓的文化正义应当是落到实处的文化,更应当是包容的、宽容的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绝非几栋外形独特的楼房可以改变的,要知道文化正义并不是闭关锁国。
全球化本身有利有弊,其正面价值是人类文化不断提高其内在的“文明总量”,但它又常常在人类文明不断减少其外在的“文化差异”的过程中,遮蔽人类文明可能的前进方向、甚至湮灭人类更好的生命形态。
如何在增加文化的多样化同时又不丢失中国的本土文化是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共同课题又是中国新型城市化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们所谓的文化中还包含“文明”一词。
当代社会的主流观点认为: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
因此,我认为在不影响到人类各种文明的正确发展前提下的外部形式的变化并不影响文化的正义。
在城市规划领域表现为,我们应当在维护本国文化的前提下汲取不同文化的优势,从而推动本国文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以上几个方面都表明,坚持城市的空间正义是这个时代城市规划师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为所有居民创造安全、公平、丰富的生活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当在认识到空间正义的同时努力探究解决空间正义问题的切实解决办法从而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更加平稳和顺畅。
参考文献:《空间正义:我国城乡一体化价值取向》李建华袁超《城市发展的文化正义与有机更新》傅守祥《追求“空间正义”的城乡规划》温莉;李井海;姚宛平《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以人为本、空间正义与上海城市建设》高惠珠刘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