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后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推行“分封制”B.开创削藩政策C.颁布“推恩令”D.设立行中书省 2 .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汉武帝在每州设置了()A.御史大夫B.刺史C.司隶校尉D.东厂3 .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他所说的“董 生”与“对策”是()A .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主父偃、“推恩令”D .主父偃、“削藩”4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济南郡一 - 密 高 国 ii //芽一 s.\./ :厂郡口 海一圄---- 州级政区界郡国界)6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A .蒙恬B .主父偃C .霍去病D .王昭君7 .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8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A .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8 .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 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D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9 .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 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捍卫皇权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习题 含答案.doc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习题 含答案.doc

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__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__________。

地方上的__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过程:汉武帝采纳__________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________制定封号;汉武帝又找各种借口__________、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王的叛乱;建立__________制度,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3.作用:中央对__________的控制大大加强。

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

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__________。

2.过程:汉武帝接受_________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家学说立为__________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__________,以儒家的《诗》《__________》《礼》《__________》《春秋》作为教材。

3.作用:__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盐铁专卖1.背景: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重要的__________命脉。

2.经过: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还在全国各地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__________物价。

213.作用:使国家的__________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知识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训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

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拆分诸侯王的封地D.盐铁专卖2.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削弱诸侯王势力时手段高明。

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势力的主要目的是()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C.加强中央集权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3.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曾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4.“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提到了汉武帝,他统治的核心思想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5.汉武帝时,一个人如果想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应该到()A.大学B.国子监C.郡国学D.太学6.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巩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7.汉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有()①颁布“推恩令”②兴办太学③统一铸造五铢钱④盐铁官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________”……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材料二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1)请在材料一的横线上填写汉武帝削弱封国势力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这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

“敦煌的郡守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司隶校尉奏报给汉武帝”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行这些措施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 12 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1.为了稳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A.“推恩”B.“无为”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王可在讲堂剧中饰演了一个角色,剧情中,他要向“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

由此能够判断,王可饰演的角色是()A.管仲B.主父偃C.董仲舒D.蒙恬3.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议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文籍特别是与孔子有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民风外,个人的爱好唯恐也是重要一面。

”“大民风”指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公布推恩令D.确定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4.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今后整个汉代以致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B.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隋唐创办科举制D.清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展开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以下切合主题的是()①公布“推恩令”②修建驰道,一致车轨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北击匈奴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推恩之令”()A.扩大了汉朝的领土B.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C.促使了经济的发展D.推进了思想文化的繁华7.汉武帝为推行“大一统”采纳了很多举措,此中整改财政的措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一致钱币、胸怀衡C.国家一致铸币,盐铁官营D.公布推恩令,削弱封国权力8.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主父)偃说上曰:“愿陛命令诸侯得推恩分,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 1)资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个皇帝?(主父)偃提出什么举措?( 2)“上”公布这项举措的目的不包含()A.稳固一致B.增强中央集权C.保护皇帝威望D.赏赐亲戚资料二在中央,建立司隶校尉,督查和举报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非法行为。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练含答案02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练含答案02

一、选择题1.某班同学开展“小钱币,大历史”小型展览活动,以下这组钱币应归入的展览主题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文化备受打击。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大大推动了儒学的发展,虽然两者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不同,但两者本质上都是()A.为了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B.为了排斥其他学派思想文化C.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D.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3.汉初为平定诸侯叛乱,朝廷向富商大贾借钱平叛,有些富商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

为扭转这一局面,汉武帝实行()A.盐铁专卖B.北击匈奴C.“推恩令”D.兴办太学4.汉初,盐铁经营权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汉武帝时期,命令桑弘羊全面推行盐铁官营,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据此可知,盐铁官营有利于()A.改善财政状况B.提高商人地位C.促进农业发展D.促进民族团结5.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共同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大一统国家的构建C.儒学成为主导思想D.重视国家经济建设6.下图反映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A.经济逐渐恢复发展B.社会局势日益动荡不安C.儒学占据主导地位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7.“秦皇汉武”是对中国历史做出突出贡献的皇帝。

其中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和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促进了各地文化交流C.便利了各地交通往来D.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8.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单元主题。

如图横线处应填()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9.汉武帝在甘泉(今属陕西延安)、汾阴(今属山西蛋城)设立祠堂作为国家祭祀天地的最高场所,在长安营建明堂,并在此将新历颁赐给诸侯郡守,在全国各地广修祠庙以祭祀五岳四渎(指长江、济水,黄河、淮河)等山河。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推行“分封制” B.开创削藩政策C.颁布“推恩令” D.设立行中书省2.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汉武帝在每州设置了(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司隶校尉 D.东厂3.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他所说的“董生”与“对策”是()A.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主父偃、“推恩令”D.主父偃、“削藩”4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5.假如你是一位收藏家,你收藏了一枚西汉时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应是( )A B C D6.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A.蒙恬B.主父偃C.霍去病D.王昭君7.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8.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B.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9.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捍卫皇权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练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武帝施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最大的作用是 ( )A.促成了“开皇之治”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大了反腐力度,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法查处了许多大案要案,人民无不拍手称快。

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此类措施是A.设御史大夫B.设太尉C.设西域都护D.建立刺史制度3.“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4.在电视剧中你能够看到这样的镜头: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墓地,特意下马凭吊,后来,董仲舒的墓地被称为“下陵”。

董仲舒能够得到汉武帝这么高的礼遇,你认为理由是 ( )A.董仲舒是汉武帝的老师,帮他完成了“大一统”B.董仲舒和汉武帝是同学,交情甚好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董仲舒宣扬仁政思想,为汉武帝在思想上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5.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出身低微的卫青后来官至大将军,霍去病被封侯,主父偃被破格重用。

这些最能说明汉武帝 ( )A.独断专行B.重用人才C.勤政爱民D.同情下层人民6.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的措施是 ( )①盐铁官营②平抑物价③统一铸造五铢钱④在全国范围内调配物资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汉武帝为了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增加财政收入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给予奴婢自由②提高诸侯贡赋③盐铁官营专卖④严禁私铸货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汉武帝时期出现大一统局面的原因包括①“文景之治”后,社会比较富裕②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③封自己的子弟为诸侯,加强诸侯国势力④推行儒家学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练含答案01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练含答案01

一、选择题1.文景之世,诸侯王的势力急剧膨胀,公元前154年发生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对抗中央的叛乱。

到汉武帝时,为避免这种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分封制B.禅让制C.推恩令D.杯酒释兵权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中使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是()A.推恩令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铸币权收归中央D.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两人都曾()A.修筑灵渠B.加强中央集权C.在长安设立太学D.统一文字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西汉时期迫使匈奴单于仓皇逃遁,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战役是()A.漠北战役B.马陵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5.“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实施()A.焚书坑儒,尊崇法家B.黄老学说,无为而治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百家争鸣,共同发展6.汉初宽松的文化政策为诸子百家之学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百家异论,旨意不同,常常有学者以本学派思想批评国家政策。

为此,汉武帝()A.设置刺史,监视地方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打击商贾D.北击匈奴,开通丝路7.游士本是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特殊阶层。

但西汉武帝后,游士之游从汉初时政治性很强的社会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结伴交游,欣赏自然景观的游览活动。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D.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8.下图所示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恢复郡县制B.实行休养生息C.颁行推恩令D.设立三省六部9.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说:“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对上述说法解读正确的是,汉武帝时()A.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封建国家B.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C.结束了西汉末年长期的混战D.造就了民族的政治文化认同10.“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把原来的诸侯国割裂成了若干个小国,小国的实力自然不能跟大国比,要对抗中央那就难了。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训练.doc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训练.doc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知识梳理一. 文景之治1原因: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 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②文帝、景帝奖 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2表现: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二. •汉武帝的大一统1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 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 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2大一统的出现:汉武帝时候,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 鼎盛时期。

三. 东汉的统治1东汉的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襄樊枣阳人。

2 “光武中兴”: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 吏,任用清廉官史。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 武中兴”3东汉'的衰落: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

整治黑暗的局面持续 到东汉末年,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

东汉名存实亡。

课堂预习1赭质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知识点二汉武帝的大一统2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知识点三东汉的统治4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互动课堂知识点一文景之治1. 西汉初,提倡节俭,重视农业生产,社会比较安定,开始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A.文景之治B.高祖之治C.武帝强盛2. 汉初统治者减轻农民负担的最终目的是(A )A.巩固封建统治B.发展农业生产C.使百姓生活富裕知识点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3.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D )A.卫青B.主父偃C.王莽4. 汉王朝进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是在下列哪一个帝王时期(C )A.汉文帝时期B.汉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元帝时期知识点三东汉的统治D.贞观之治 D.提局综合国力D.董仲舒5建立东汉王朝的帝王是(D )A汉武帝B汉文帝C汉景帝D光武帝课堂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B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2.为了实现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B )A.引入佛教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D.削弱王国势力3.为了宣扬封建正统思想,西汉时期出现了国家举办的学校,并成为我国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

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 A.农民起义B.匈奴的威胁C.王国问题D.统治者的腐败2. 下面漫画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下列选项中,该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A.轻徭薄赋——汉景帝B.“推恩令”——汉武帝C.休养生息——汉高祖D.“以德化民”——汉文帝3. 汉武帝时期,身为重臣的主父偃曾提议:“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这一提议旨在()A.巩固郡国并行制B.加强中央集权C.强化宗室血缘D.以德治理国家4. 董仲舒非常强调“大一统”,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

由此可知,“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出发点是()A.推动教育发展B.促进文化繁荣C.改善儒生地位D.巩固国家统一5. 汉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儒家学说终于取代了道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这表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是()A.政治发展的需要B.诸子学说的流行C.社会经济的发展D.诸侯王势力强大6.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汉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汉武帝()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加强国家经济控制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7. 据《史记》记载,“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廥以振贫民。

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

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表明,当时()A.官营盐铁积弊严重B.经济政策亟须调整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王国势力不断加强8. 《盐铁论》中记载,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检测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检测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检测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汉武帝时,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局面的是()A. “中朝”的出现B. “外朝”的出现C. 刺史的设立D. 推恩令的颁布2.下面关于西汉皇帝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B. 汉高祖﹣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C. 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D. 汉文帝﹣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3.“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

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

”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A. 秦始皇统治时期B. 汉武帝统治时期C. 汉高祖统治时期D. 春秋战国时期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①派张骞出使西域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戚③巩固统一④加强中央集权A. ①③④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③6.“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A. 李斯、秦始皇B. 董仲舒、汉武帝C. 魏征、唐太宗D. 寇准、宋真宗7.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高祖建立的政权称西汉,定都于()A. 洛阳B. 长安C. 北京D. 南京8.《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这一措施导致()A. 土地兼并严重B. 王国问题逐渐得到解决C. 七国之乱爆发D. 宗法原则被彻底地放弃9.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珍贵文物——素纱衣。

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丝织技术()A. 秦朝B. 汉朝C. 西周D. 三国时期10.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三单元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含答案)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三单元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含答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2.太原历史上有很多别称,其中“并”之称来自汉代政府在此设立的并州。

当时有十三州部,并是其中之一。

政府在州部派刺史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这一举措开始于()A.汉文帝B.汉景帝C.汉宣帝D.汉武帝3.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兵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A.采纳晁错“削藩”建议B.颁布“推恩令”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推行郡县制度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

() A.卫青B.窦固C.戚继光D.李广5.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A.修筑灵渠B.在长安兴办太学C.加强中央集权D.统一文字6.《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

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中的“核心价值”指()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7.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顿财政的措施是()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B.确立察举制推荐人才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8.下图是“汉代讲经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兵家学说D.墨家学说9.中国过去有种说法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种说法除了有对《论语》的赞美,还隐含着儒家学说被奉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意思。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只有学习儒家学说才能到朝廷担任官职的情况最早出现在()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C.汉文帝时D.汉景帝时10.货币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大事,下图中的货币是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的,它始于()A.秦朝B.隋朝C.西汉D.北宋11.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后作业第三单元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含答案)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后作业第三单元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3.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此措施()A.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体现B.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C.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D.削弱了皇权.下侧卡片内容是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

他实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2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B.繁荣思想文化C.扩大地方权力D.巩固大一统3.据《史记》记载,“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赈贫民。

犹不足,又募富人相贷假。

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表明,当时()A.官营盐铁积弊严重B.经济政策亟需调整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王国势力不断加强)4.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学说是()A. 道家B. 墨家C. 法家D. 儒家2.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A. 统一文字B. 统一度量衡C. 建立皇帝制度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实行“推恩令”C. 连年征战D. 开拓西域4.《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

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中的“核心价值”指()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5.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A. 秦汉B. 西汉东汉C. 汉三国D. 三国西晋6.汉朝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7.汉朝的法律规定,商人禁止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征税。

据以上材料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该政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B. 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该政策导致更多人弃农经商D. 该政策导致人们不再经商8.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大风气”指的是()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尊孔复古D. “打倒孔家店”9.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A. 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B. 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C. 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 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10.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后练习题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巩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3.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其主要的目的是 ( )A.实现民族和解B.发现和推荐人才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边疆地区4.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采取的措施是 ( ) A.颁布“推恩令”B.设西域都护府C.加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5.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6.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A.洛阳B.咸阳C.长安D.开封7.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因为 (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8.汉武帝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是( )A.贝B.五铢钱C.半两钱D.交子9.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B.兴办太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10.“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及其“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嫘祖发明养蚕缫丝C.李冰修筑都江堰D.屈原创作《离骚》11.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高祖刘邦为了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

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汉景帝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引起了“七国之乱”,晁错被诛。

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

材料二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电视剧《大汉天子》片头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出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哪一困扰中央的重大问题。

从材料一中找出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3)“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来说,“守业”还有哪一难处?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卷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秩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

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答案】D2.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增设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

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

弟子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时(公元146年),太学已多至三万人。

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终完善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答案】C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4.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答案】D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A.惩治地方豪强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完善察举制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答案】B6.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实行“推恩令”B.“以德化民”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北击匈奴【答案】C7. 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推恩令”B.建立刺史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铸造五铢钱【答案】B8.汉武帝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是( )A.贝 B.五铢钱C.半两钱 D.交子【答案】B9.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A.洛阳 B.咸阳C.长安 D.开封【答案】C二、非选择题10.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新破六国。

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

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

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 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来源:学科网]——《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答案】(1)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2)“推恩令”。

基本解除了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西汉政权。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于汉武帝政权统治的加强。

(4)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

必稍自销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材料三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墓地,特意下马。

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1)材料一表明西汉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说明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建议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董仲舒能得到汉武帝如此尊崇的原因。

【答案】(1)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

(2)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检测(1)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史学家翦伯赞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A.汉武帝破匈奴B.冒顿统一蒙古C.昭君和亲匈奴D.张骞凿空西域2.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

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铸造货币B.实行推恩之策C.推行儒学教育D.建立刺史制度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

下面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A.西藏B.库页岛C.新疆D.南海4.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

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

最恰当的应是图1张骞通西域图 2鉴真东渡图 3玄奘西行图 4郑和下西洋A.抵抗侵略B.祖国统一C.民族团结D.中外交往5.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侯皆有儒将之气象。

”出现“儒将之气象”的主要原因是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四书五经”成为考试内容6.依据下图指出西汉初年山东的行政制度的特点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7.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

西汉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①司隶校尉②御史大夫③ 丞相④ 太尉⑤ 刺史A.① ②B.① ⑤C.② ④D.③ ④8.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关于他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加强思想统治C.完善科举制度,扩充国学的规模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光明网上曾经有篇文章《皂帝如何攒“私房钱”):先拿西汉来说,当时国家规定的田赋、14岁以上成年人的人头税,中央统一铸造的钱币,盐铁卖的收入等都国家所有。

上述政策对西汉发展产生的影响是A.造成民怨沸腾B.激化社会矛盾C.导致国力破惫D.决定经济基础10.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秦术暴政——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光武中兴C.楚汉之争——西汉建立D.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加快11.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政权延续210年之久,其鼎盛时期发生在A.汉商祖统治时B.汉文帝统治时C.汉武帝统治时D.汉景帝统治时12.西汉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政策C.儒家治国思想占据统治地位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13.电视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关于“贞观之治”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唐太宗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②唐太宗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③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国家政治体制④唐太宗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休养生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C.张骞通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15.下图是2016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特种邮票中的两张,这两张邮票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耕织结合D.农商皆本二、非选择题16.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