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_图文文库.ppt

合集下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

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部分?
首先,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 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 实际上也可理解为 “得人心”,即“人和”。后面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道理。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 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02
课前新知
作者、背景、解题
背景: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 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 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解题: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 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 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词类活用
①域民:名词活用作动词,疆域----限制。 ②固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结实,牢固----巩固。 ③威天下:名词活用作动词,威信,威望----震慑,威慑。
06
写作特点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接 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 ,突出“人和”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阐发,明确欲得 “人和",必先"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 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 的逻辑性。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 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 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 百姓,人民生活十分痛苦。面对这种现 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孟子主 张“民贵君轻”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 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 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 心" 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质ppt课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质ppt课件

得道多助→顺 顺攻畔 施行仁政 失道寡助→畔 战必胜 才能人和
21
本文论证思路:
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举例论证: 战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进攻 “不胜”-------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 “去之”-------地利不如人和
(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 “人和”
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
4、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 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 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 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 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 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 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 国家才能治理好。
23
5、本篇在论证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摆出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本文借论战,深入阐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论点范围
主张(结论)
域民
战 争
治 国 固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威天下
20
论点 是什么
论证 为什么
结论 怎么样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攻方失利
事实 小城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论据 守方失利
城高池深兵利粮足不守
战争需 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
域民……
道理 论证
固国…… 威天下……
治国需 要人和
44
45
8
天时: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作战的地理条件
天 时 不 如 地 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地 利 不 如 人 和。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
9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9张ppt)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9张ppt)

⑥ 亲戚畔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一词多义
墨三剑飘里雨之城( 助词,的 ) liyongqiang
李永夫强 环而攻之( 代词,它,指“三里之城”

寡助之至( 动词,到 )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亲戚之所畔(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对比论证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者多助 天下顺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进 失道者寡助 亲戚畔之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治国需要 人和
施行仁政才能 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睿智雄辩的力量
• 逐层推理,论证严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 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然后阐述治国需要 人和;最后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主张施行“仁政” 治国。
《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曝十寒 与人为善 明察秋毫 出尔反尔 独善其身 解民倒悬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为富不仁 左右逢源 不言而喻 引而不发 夜以继日 齐东野语 始作俑者
天时不如地利,对偶 地利不如人和。顶真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排比
兵革非不坚利也,双重否定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1张PPT)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21张PPT)

疏通文意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 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 域的边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至) 极点。〔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畔〕同“叛”,背叛。〔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这 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深入探究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是说施行仁政的君主 会得到广泛的拥护,不行仁政的君主则会失去民心。周文王和 商纣王的故事能够证明这一点。文王姬昌为西伯侯的时候,礼 贤下士,爱护百姓,百姓生活安定,所以人民拥护,贤士归 心,为后来武王伐纣,西周灭商奠定了基础。商纣王虽然天资 敏捷,却不行仁政,他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以酷刑残害大臣 和百姓,最终众叛亲离,葬送了商朝的天下。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知人论世: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
约前372— 前 思想家、教
289, 战国时期 育家、“亚圣
邹国人

仁政” 王道” 民贵君轻” 《孟子》 性善论 ”
知人论世: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
孟子生活的社会动荡不安,是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 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 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 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的观点;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 “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 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个希望寄托在统治者发 “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 第一句: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

总结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 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深 入地进行论证。“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 “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 子的“仁政”的思想,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团结协 作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章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你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 “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天时:东北风。 借东风———天时
东汉末年,曹操攻打东吴,东吴 将领周瑜主战。曹操军队不善水战, 曹操便用铁索锁住战船,周瑜便利用 当日东南风,命军士用小船载硫磺, 放火箭,火箭依靠风向,飞向曹操战 船,曹军战舰由于被锁在一起,所有 战船都付之一炬,曹操20万大军大败。
拓展延伸
2.你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地利”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地利:长江自然天险。曹军不善水战,吴军擅长水战———地利。
释义
寡助之至①,亲戚②畔③之;多助之④至,天下顺⑤之。以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⑦君子有⑧不战,战必胜矣⑨。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 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 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 打那连内外亲属都反对的寡助之君,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 一定能胜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人和
精读课文
3.怎样才能做到“人和”呢?“人和”
用文中的原话来说是指什么?作者的结
论是什么?施行治国的正道
孟子的政治主张:君主
施行仁政
战争 人和
治国 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精读课文 3.怎样才能做到“人和”呢?“人和”
用文中的原话来说是指什么?作者的结 论是什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

诵读 文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guō)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fú)/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
民/不以/封疆(jiāng)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坚韧锋利
弃城而逃。委,放弃。去, 离开。而,连词,表顺承。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
译 文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
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梳理
课文
名词用作动 词,限制在 疆域内居住。
形容词的使
介词,凭 助词, 动用法,
内外亲属,包
动词, 括父系亲属和

母系亲属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
归顺,服从
极点
同“叛”, 背叛
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
译 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梳理 课文
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
介词,凭借
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
所以
不战则已
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译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 文 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

背景链接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
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并提出“民贵君 轻”的民本思想,反对不义战争。他到处游说
,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个希望寄 托在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 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 不饥不寒”的目的。
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 理想,但始终不得志。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 从事教育、著书立说。
读音停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fú)/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yù)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qi)之所 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整体把握
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 重要的是什么?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天时、地 利、人和;
最重要的是人和。
整体把握
得“人和”的实质和最佳局面分别是什 么?
实质:得道,即施行仁政。 最佳局面:天下顺之。
整体把握
最能体现作者仁政思想的句子是什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通过 列举事例,论证了在战争中天时、地利 和人和三个要素的作用,提出了“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表 现了孟子“仁政”的治国主张。
写作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202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2024)

课件目的
通过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2024/1/30
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
2024/1/30
01
得道多助
指一个人或组织如果遵循正确的道路和原则,就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
助,事业也会更加顺利。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道德、道义、正义等
12
品德败坏
2024/1/30
缺乏诚信
不守信用,欺诈、背信弃义,将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自私自利
只考虑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和集体利益,将难以获得他人的支持 和帮助。
道德沦丧
道德观念淡薄,行为不端、违法乱纪,将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制裁 。
13
04 得道与失道的后果
2024/1/30
14
得道者多助,事业成功
16
05 如何做到得道多助
2024/1/30
17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24/1/30
尊重他人
01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以平等、公正的
态度对待他人。
诚信为本
02
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不撒谎、不欺诈,以诚信赢得他人的
信任和尊重。
积极向上
03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以积极向上的
遵循自然法则,保护生态 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1/30
尊重经济规律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进 经济健康发展,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
尊重社会规律
遵循社会运行规律,维护 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社会 进步。
8
具备良好品德
诚实守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18张PPT)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18张PPT)

内城
外城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 发语词 这
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 护城河 兵器 甲胄
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放弃 离开 这 凭借、依靠 所以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 巩固 限制 威慑、树立威信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内外亲属 归顺 极点 到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 少 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通“叛”,背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总 分 总
结论 论证
举例 (攻)小城环而攻之不胜—天时不如地利
战争
类 推
(守)城高兵利粮足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 需要 “人 和”
—— ——
道理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治国 治国需要“人和” “人和”取决于得道
对比
项羽的巨鹿之战
• 字词小结 1.古今异义。 池 去
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 池非不深也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古义:内外亲属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委托
亲戚
是 委
1、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 进行论证的? 3、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 特色?
一、翻译红色划线词语 1.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围 2.环而攻之 放弃 离开 3.委而去之 限制 凭借、依靠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震慑、树立威信 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少 6.失道者寡助 到 极点 7.寡助之至 通“叛”,背叛 8.亲戚畔之 归顺 9.天下顺之 二、翻译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居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支持帮助的人少到了极点,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优秀课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优秀课件

练 习
⑤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意思是( ) A.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
B.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限,管理百姓。
C.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 D.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慑天下。
练 习
⑥问答题 • 1、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2、本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 3、本文采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B、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 特点?讨论其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 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 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 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 的说服力。
因此, 限制 所以 震慑
疆界 的
国防 靠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文中讲述了“人和”的重要性,你作为新时代 的中学生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 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 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 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 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 重要观念。
2、古今异义: ①亲戚 古: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②去 古:逃跑 今:到 ……去
③池 古:护城河 今:池塘
3、词类活用 • 环:名词作状语 围
• 域:名词用作动词 •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
限制 震慑 征服
•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巩固
练 习
(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是_______ 时代人,他是孔子以后的_________。《孟子》 是一部记录_________的书。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PPT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PPT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从治理国家方面,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问题互研:五
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 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 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这一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 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 结论,突出的说明“人和”是决定战争 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答:运用排比句式,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
答:“道”即指仁政。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兵革之利。 今义:地域
2、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或语录吗?
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2、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或语录吗?
从治理国家方面,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从治理国家方面,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从治理国家方面,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1)亲戚畔之
__通___
2)曾益其所不能
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