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
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性质

20 0 8年 1 2月 第 1 6卷 第 1 2期
C osC nuyD cmbr 0 8 V l 6, o 1 rs e tr, ee e 0 , o 1 N .2 2
・1 9 ・ 7
论 违 反安 全 保 障义 务 的 责 任 性 质 来
陈 春
( 武汉 大学 法 学 院 , 湖北 , 汉 ,3 0 2 武 407 )
【 bt c】 T edt o s e — ur ita c isb c i l i e a r e o , e l e o r t r r n ao ss l A s at r h u f y ga t i l uj tn u n t t a pr n l a pr n h g i t n h l y fa t d sh v e c d g h n u l s g s o o e o a zi a
国合 同法 已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 , 故在缔约过种中 , 一方未尽安 全保护等附随义务 , 另一方 生命或财产损失 的, 而致 还可能承担
缔约过失责任 。
【 关键词】 安全保障义务 ; 侵权责任 ; 同责任 ; 合 缔约过失责任 【 中图号】 R 3 16 【 文献标示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17 (08 1 — 19— 2 05— 0420 )2 07 0
f ly f l l h s o lg to s o r t ci g s ca p r o e s n la d p o e t i h s a c r i g t h a o h o ta t He w u d b u l u f l i b i a in f p oe tn pe i l e s ng p r o a n r p r rg t c o d n o t e lw r e c n r c . i y o l e
论侵权法上_安全保障义务_的责任认定_张振焱

收稿日期:2013-07-29作者简介:张振焱(1981-)男,山西宁武人,忻州师范学院法律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法、知识产权法。
论侵权法上“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认定张振焱(忻州师范学院法律系,山西忻州034000)摘要:侵权法上“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认定,可以采取举例、比较、利益衡量的方法,从责任的构成和承担责任的主体两方面进行认定。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构成认定应从安全保障义务人不作为的违法性、主观上的过错、权利人有受损害事实以及因果关系四个要件进行分析。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违法性;补充责任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008(2014)01-0078-04一、引言安全保障义务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一项法律制度。
我国最早确立安全保障义务的是《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6条。
在其他单行法中也有该义务的相关规定,如《消防法》第12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等,但这些相关规定只是在比较狭窄的领域范围内适用,并没有一项关于安全保障义务完整的制度,直到2010年7月施行的《侵权责任法》才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安全保障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对于该条文尽管很多学者、法官进行了解读,如杨立新教授[1]、奚晓明法官[2]等,但对于该“义务”的界定以及主体和责任的承担方面,笔者认为还是存在较多问题。
比如,“义务”本身过于抽象,对哪些人该有此项义务,对哪些人不该有此项义务须做深入探讨;又如,立法者对第37条采用列举加概括的方式明确主体范围,实务中法官如何适用该条,对“等”字如何解释。
为避免受害人动辄滥用安全保障义务来获取利益,本文将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案例

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案例
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案例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 舒某某诉丽水市莲都区万象街道办事处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纠纷案:在疫情期间,街道办事处设置了铁丝网进行封闭管理。
舒某某明知铁丝网用于封闭管理,却擅自跨越,结果摔倒受伤。
法院认为街道办事处未及时修复铁丝网与舒某某受伤没有因果关系,因此街道办事处对舒某某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2. 乐某诉万龙峡漂流公司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纠纷案:乐某参与漂流项目时受伤,认为公司未尽安全保障义务,要求赔偿。
法院认为漂流作为危险娱乐项目,公司已尽安全告知义务,乐某应自负风险,因此公司不承担侵权责任。
3. 方某某诉义乌市华西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纠纷案:方某某在景区游玩时擅自离开游览路线,在非游览区坠落受伤。
方某某认为景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要求赔偿。
法院认为景区已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方某某应自负风险,因此景区不承担侵权责任。
此外,还有孙某诉秦某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纠纷案等也是有关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案例。
这些案例均涉及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标准、责任承担等方面的问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法律咨询或案件代理,请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浅析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民事责任

理 论 依据 有 以下 三 个方 面 。首 先 , 据 我 国 民法 理论 的通 根
说 , 权 责 任和 违 约责 任 二 者 的根 本 区别 是 责任 基 础 不 同 。经 侵
首 先 , 险控 制 理论 的要 求 。 危 把经 营者 和 消 费者 对 比一 下 , 营者进入经营场所消费相当于与经营者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 消 费者 往 往 处 于 弱势 地 位 而 经 营 者 处于 强 势 地 位 。经 济 实 力 或 者 服 务 合 同等 相 关种 类 的合 同 。合 同 中根 据 双 方 当 事 人 的 规 j t ̄ 上 经 营 者一 般 要 强于 消 费者 , 营 者 的服 务场 所是 危 险地 发源 真 实 意 思表 示 , 定 了双 方 当事 人相 关 的 权 St 义 务 。如 果 违 经
般 人 负有 的防止 危 险 发 生地 义 务 ( 继续 作 为 的义 务 ) 即 。如 果 先 危 险行 为 人应 作 为 而不 作 为 , 导致 损 害 的发 生 , 则应 承担 相 应 的 责任 。 安 全 保 障义 务是 从 一 般安 全 注意 义 务 中剥离 出的概 念 , 它
去 消 费 , 至很 多 消 费者 出于 舒 适 和安 全 的考 虑 , 惜代 价 去 甚 不 高档 场 所消 费。如 果 经营 者 未 尽合 理 范 围 内 的安 全注 意 义 务 , 致使 受害 人遭 受损 害的 , 后者 可 以要求 前者 承 担过错 侵 权责 任 。 “ 只要 受 害人 有 合理 理 由可 以相 信 , 方 将保 护 其利 益 , 业 上 对 职
义 的要 求 。同 时, 然这 种 责 任 的加 重 可 能导 致 经营 成 本 的上 虽
安全保障义务人侵权补充责任的理论反思

安全保障义务人侵权补充责任的理论反思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角色定位 (3)(一)安全保障义务人的概念及法律地位 (4)(二)安全保障义务的来源与性质 (5)三、侵权补充责任的概述与特点 (6)(一)侵权补充责任的概念及意义 (7)(二)侵权补充责任的特点分析 (8)四、安全保障义务人侵权补充责任的理论基础 (10)(一)公平原则与侵权补充责任的关系 (11)(二)风险分散理论与侵权补充责任的契合性 (12)(三)法的预测性和警示机制的作用分析 (13)五、安全保障义务人侵权补充责任的现实困境与问题 (14)(一)立法规定的不完善与冲突问题 (15)(二)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与挑战分析 (17)(三)现实监管与制度执行的问题探讨 (18)六、理论反思与完善建议 (19)(一)对现有理论基础的反思与深化研究 (21)(二)立法层面的完善建议与措施探讨 (22)(三)司法实践中的应对策略与建议提出 (23)七、结论与展望 (25)(一)总结研究成果与观点提炼 (26)(二)未来研究展望与趋势预测 (27)一、内容描述本文旨在对安全保障义务人侵权补充责任进行深入的理论反思。
安全保障义务,作为侵权责任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护因他人的行为或设施存在潜在危险而受到损害的人。
安全保障义务人可能因未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而导致他人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其承担补充责任。
对于安全保障义务人侵权补充责任的理论基础,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安全保障义务人侵权补充责任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而产生的。
因为安全保障义务人有机会控制风险的发生,因此应当对其行为负责。
还有学者认为,这一责任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是法律对行为人的一种强制性的约束。
在实证研究方面,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安全保障义务人侵权补充责任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准确界定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范围、如何确定其责任范围以及如何处理与其它归责原则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安全保障义务是指本法规定的政府,社会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尽的义务,为了保护各种国家或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向人民提供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义务包括:(1)制定安全保障法律法规,包括有关国家安全,防范和惩治犯罪的法律;(2)实施安全保障政策;(3)购买安全保障系统,提供安全保障技术服务;(4)建立生态安全保障体系;(5)控制,限制,禁止和消除一切安全问题;(6)维护安全保障健康;(7)建立安全保障救援机制;(8)建立安全保障监督制度;(9)实施全面的安全保障工作。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1.反安全保障义务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及其他组织违反本法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而造成社会或国家损失的行为。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违法行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所涉及的损害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造成的客观损害,这种损害主要表现为国家或社会资源损失;另一类是由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造成的主观损害,这种损害主要表现为政府,国家机关及其他组织在履行其安全保障义务过程中发生的违纪行为等,以及对此造成的社会关系不和谐。
2.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当事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尤其是对损害国家或社会资源的行为,侵权责任更为严重。
三、侵权责任的处理方式1. 依法追究责任。
当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触及刑事责任时,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并依法处理。
当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不触及刑事责任时,可以依据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或其他法律规范,做出惩处决定。
2.出弥补要求。
对政府,社会组织及其他组织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造成客观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当事人弥补损失。
弥补损失可以通过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金或补偿金等形式来实现。
3.主观损害进行纠正。
由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造成的主观损害,受害人可以要求当事人及时采取措施,纠正这种行为。
例如,受害人可以要求当事人进行赔礼道歉或改正行为,以消除受害人的损害。
安全保障义务与不作为侵权

安全保障义务与不作为侵权想象一下,大家在一家餐厅享受美食,突然间一场火灾爆发,大家因此受到了伤害。
那么,餐厅是否应该为大家的伤害负责呢?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安全保障义务与不作为侵权的范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两种法律概念的定义、区别和启示,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是指经营者对其所能控制的范围内的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有的合理注意义务。
也就是说,经营者应当通过合理的努力来确保其所能控制范围内的一切能够合理地消除或减少他人遭受伤害的风险。
安全保障义务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使经营者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纠纷的数量。
不作为侵权是指侵权人因不履行应当履行的作为义务而承担责任的侵权行为。
在某些情况下,侵权人如果未能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即使没有发生实际损害,也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不作为侵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督促侵权人积极履行保护义务,从而减少损害的发生。
在实际案例中,安全保障义务与不作为侵权常常容易混淆。
例如,在一起酒店火灾案件中,由于酒店未能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线和设备,导致了一场火灾的发生,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
这个案件既涉及到了安全保障义务,也涉及到了不作为侵权。
因为酒店作为经营者,有义务确保其所能控制范围内的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却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预防火灾的发生,这是一种不作为侵权的行为。
安全保障义务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促使经营者积极采取措施来消除或减少风险,从而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然而,安全保障义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例如,如果经营者已经采取了一切合理的措施来预防损害的发生,但损害仍然无法避免,那么经营者可能不承担法律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的履行也需要经营者具备相应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如果经营者无法满足这些条件,也可能会影响其履行效果。
不作为侵权的风险和后果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侵权人未能履行应当履行的作为义务,那么受害人可能会遭受各种形式的损害,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保障】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关键字】保障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刘明(法学院法学法本0801462)摘要:每天,我们从电视上,报纸上,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危险。
近年来.社会生活中在宾馆、银行等地的违法犯罪案件,以及一些大型的社会活动中人身伤害事件逐渐增加。
对于这些危险所造成的损害,应当如何分配?对于基于不作为的侵权行为,要苛以加害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必须以加害人负有作为义务为前提。
安全保障义务正是为加害人设置了一种作为义务,违反这种义务构成不作为的侵权行为。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是我国确立的的一种新的侵权责任,其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
此项制度在我国是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首先确立的,2009年新的《侵权责任法》将这种侵权责任形式做了进一步明确规定,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我国理论界对安全保障义务的研究尚有不完备之处,这对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的侵权行为之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及其责任形态尤为重要。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过错推定;侵权行为Tort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the Security ObligationsLiu Ming(462 Class1 Grade2008 School of law)Abstract: The tort of breach of security obligations, established a new tort liability, it has been the focus of the study of theoretical circles. This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first established through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the new 2009 "Tort Liability Act," this form of tort liability to further clarify the rules, but we must be clear of China's theoretical circles research is still on the safety and security obligations incomplete at, for the principle of the imputation of the tort of breach of security obligations, constitute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m of elements and their responsibilities.Keywords: security obligations;tort liability ;presumption of fault tort一、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但是伴随而发生的各种经营活动场所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事件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对此种侵权责任的规定也存在缺失,因此法学界对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深入,但是对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的性质极其承担责任的方式我国学者存在重大分歧,基本可划分为两大阵营,一种观点认为安全保障义务是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法定义务。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因特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安全保障的要求也日益增长。
安全保障义务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要条件。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安全保障义务往往会受到侵犯,因此,如何依法处理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以及实施有效的侵权责任,已经成为法律界的重要课题。
关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一直是法律研究者和司法机关所关注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
侵权责任是指侵权行为的受害者对侵权行为的行为人的责任要求。
任何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都必须承担责任,任何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受害者都有权要求行为人承担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是指,为了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企业应落实有关安全保障责任,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完善安全检测报告,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般来说,当企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时,受害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企业承担侵权责任。
另外,企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也可能涉嫌违反刑法,最终导致刑事责任。
回顾我国现行民事法律,有关侵权责任的规定也明确提出,当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时,行为人应当负有责任,此外,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首先,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行为人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是一项基本的法律义务。
其次,对于导致受害者身体伤害的安全事故,行为人还应当支付医疗费用,以及对受害者造成的精神损失,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害进行赔偿。
虽然,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可能会给受害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仍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此外,当企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时,还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可能涉嫌犯罪。
另外,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也可能被视为违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从而引发相关司法部门的干预。
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安全保障意识,严格遵守安全保障规定,以确保安全保障义务的有效履行。
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为造成他人损害者 ,都应负损害赔偿 责任 ,不论受保护 对
象是权利抑或未上升为权利 的法益。 侵权责任法 延续 了
民法通则 的认识错误 ,应 予纠正。【具体到违反安全保 J 障义务的侵权 行为 方面 , 需要加以转变价值理念 , 尽可能多 的救济受保护对象 的权利。 所谓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
安全保障义务 的概念在 我国此前 的其 他法律中从未 出
现过 ,2 0 0 3年 颁布 的 解释 第 6条 中首次对安全保障义 务的有关问题作 出规定 :“ 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
动或者 其他社会活动的 自然人 、法人、其他组织 ,未尽合理 限度 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 受人身损 害, 赔偿权 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 责任 的, 民法院应 予支持 。因第 人
综上可知 , 行为人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既可能是契约性 义务又可能是侵权性义务 , 安全保障义务的违反既可能构 对 成违约责任又 可能构成侵权 责任 。因此 , 会发生民事责任竞 合即违 反安全保障义务发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的竞合 , 既
而, 原告产生两个损害赔偿请求权。 告可 以根据有利于 自 原
( )行为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安全保 障义务是指行 2 为人 如果能够合理预见他人 的人身 或者财 产正在 或者将要 遭受 自己或者与 自己有特殊 关系的他人实施 的侵 权行为 或
者犯罪行为的侵 害, 即要承担合理的注意义务和采取合理的
措 施 , 防 此种 侵 权 行 为 或 者 犯 罪 行为 的发 生 , 免 他 人 遭 预 避 受 人 身 或 者财 产损 害 。3 可 以 说 , 是 安全 保 障 义 务 的 特 L嘞 J 正
不能确定的除外 。 侵权责任法》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 ” 础上对 未尽安全保障义务 的侵权 责任作 出了明确规定 。但
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01 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
安全保障义务,来源于德国法上的一般社会安全注意 义务理论,是指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 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 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应尽的合理限度范围内的使他人 免受人身及财产损害的义务。
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有附随义务说、法定义务说、 竞合说等观点。
03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承担
03 违务责任的特点: 1、责任主体:直接责任人可能是安全保障义务主体, 也可能是第三人; 2、责任性质:过错责任(判断是否履行了安全保障 义务:法定标准;行业标准;合同标准;善良管理人的标 准;特别标准) 3、责任类型:不作为责任
01 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
安全保障义务的功能: 维护公共安全;对不作为侵权的判断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的类型: 1、义务人因自身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 时的侵权责任(《民法典》第1198条第1款);(直接责任) 2、第三人造成他人损害但义务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时 的侵权责任(《民法典》第1198条第2款)。(补充责任)
02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构成要件
02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构成要件
直接责任: (一)安全保障义务主体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 (二)他人遭受了损害 (三)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他人的损害有因果关系 (四)不存在第三人行为的介入
02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构成要件
补充责任: (一)第三人的加害行为是损害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安全保障义务主体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未采 取防范或者制止第三人的加害行为或者防止损害后果 进一步扩大的必要措施) (三)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与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 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客观上为损害发生或扩大提供了 便利和条件)
2024年浅论侵权责任法中的安全保障义务之浅析

2024年浅论侵权责任法中的安全保障义务之浅析一、安全保障义务的定义在侵权责任法中,安全保障义务是指特定主体为确保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预防危险发生,采取相应措施的法定义务。
这种义务通常源自法律明文规定、合同约定或者先前行为所产生的合理信赖。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安全保障义务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促进。
二、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具体而多样,它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安全的场所和环境,确保没有明显的危险源。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如监控摄像头、消防器材等。
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及时预警和提示,如设置警示标志、进行安全宣传等。
对已经发生的危险进行及时救援和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
此外,安全保障义务还要求相关主体在提供服务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当相关主体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导致他人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时,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这种责任可以是民事赔偿责任,也可以是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民事赔偿责任主要包括赔偿受害人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行政责任则可能包括罚款、吊销执照等措施。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构成犯罪,相关主体还可能面临刑事追究。
四、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范围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领域。
无论是公共场所、交通工具,还是网络服务、产品制造等,都可能需要履行安全保障义务。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适用场景:公共场所管理者,如商场、公园、电影院等,需要确保场所内的安全。
交通工具运营者,如公交、地铁、出租车等,需要确保乘客的安全。
网络服务提供者,如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需要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
产品制造商和销售商,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五、安全保障义务与公众权益的关系安全保障义务与公众权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安全保障义务的履行是维护公众权益的重要手段。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讲义

(四)安全保障义务违反责任的理论基础
收益与风险相一致的原理 危险控制理论 节省社会总成本 公司社会责任 实质平等理念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违反 (一)利用网络侵权: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或应知用户侵权而不 采取必要措施,与加害人负连带责任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受害人通知须及时采 取必要措施,否则对损害的扩大应与加害人负连带责任
(二)责任 1、主体:教育机构
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2、过错推定责任:无行为能力人在教 育机构学习、生活中受害 3、过错责任:限制行为能力人在教育 机构学习、生活中受害 4、补充责任:在能防止或制止第三人 致害范围内
(一)安全保障义务内容 1、硬件方面
服务场所物之安全保障 服务人员之安全保障
2、软件方面
消除经营者内容的不安全因素 制止第三方侵害 不安全因素提示、说明、劝告和协助
(二)责任 1、Βιβλιοθήκη 体 公共场所管理人 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餐饮、网 吧、邮局等
群众活动的组织者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者的责任
一、概述 (一)概念
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因违反该义务而应 对所生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不作为侵权责任 自己责任 过错责任
(二)构成要件
安全保障义务违反 受害人受损害 安全保障义务违反与损害有因果关系 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
(三)类型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违反 公共场所管理人或群众活动组织者安全保障 义务违反 教育机构的安全保障义务违反
《人身损害赔偿司解》第6条: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 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 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 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 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 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 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电商平台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

李某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化妆品,但收到货后发现产 品并非正品。李某联系商家要求退货,但商家拒绝退货,导 致李某遭受欺诈损失。
商家权益受损案例
案例一
某商家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了一款新型电子产品,但未收到预期的订单数量。商家 认为是电商平台宣传不足导致,要求电商平台承担责任。
案例二
某商家在电商平台上遭受恶意评价,导致其信誉受损。商家认为是电商平台未能 有效监管评价内容,要求电商平台承担责任。
02
电商平台经营者的安全保 障义务
交易安全保障义务
确保交易过程的安全
电商平台经营者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交易过程的 安全,包括但不限于保障交易环境的网络安全、数据安 全、交易信息安全等。
防范和及时处理交易风险
电商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完善的交易风险防范机制,及 时发现和处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 权益。
加强用户权益保障
电商平台应建立健全用户权益保障制度,对消费 者的投诉和维权给予积极回应和处理,维护消费 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和商家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提高风险意识
消费者和商家应提高风险意识 ,了解电商平台的安全保障义 务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我
保护能力。
认真审核交易信息
消费者和商家应认真审核交易信 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与不 良商家进行交易。
提供可靠的支付方式
电商平台经营者应当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支付方式 ,保障消费者的支付安全,防止支付信息泄露或者被篡 改。
信息安全保障义务
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电商平台经营者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防 止用户信息泄露、被篡改或者被非法利用。
建立信息保密制度
电商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保密制度,对用户信息进行 严格的管理和保密,防止用户信息泄露或者被非法获取。
建筑物管理人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以《民法典》第1254条第2款为视角

2023年9月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Sep.,2023 第36卷 第3期 JournalofShanxiPoliticsandLawInstituteforAdministrators Vol.36 No.3【民商法研讨】收稿日期:2023-07-02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民法典》高空抛物致害责任制度实施研究”(项目编号:1CFZJ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何焕锋(1970-),男,山东费县人,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法、知识产权法。
建筑物管理人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以《民法典》第1254条第2款为视角何焕锋(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山东日照276826)〔摘 要〕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了建筑物管理人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尚需解释。
建筑物管理人主要指物业服务企业等,特殊情形下包括建筑物区分所有人。
建筑物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本质上属于法定义务,包括宣传教育、安全警示、安装监控、消除危险、及时救助等,该义务是否履行应综合多种因素予以认定。
当具体侵权人不明时,为平衡建筑物管理人和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的利益,补充责任优先于补偿责任,但行使追偿权的顺序则相反。
〔关键词〕 建筑物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补充责任;追偿权〔中图分类号〕DF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00(2023)03-0055-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在原《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该条第二款规定了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民法典》如此规定,“一方面,建筑物管理机构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赔偿能力,理应负有更高的注意保障义务;另一方面,建筑物管理机构从建筑物本身取得收益,让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符合利益均衡理念。
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案例

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案例在现代社会中,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重要的法律责任,涉及到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安全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案例不仅仅是对个人权益和财产的损害,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将介绍几个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案例。
1.餐馆火灾案例2018年12月,某市一家餐馆发生火灾,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调查,该餐馆未按照消防要求进行消防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导致火灾难以迅速扑灭,进一步蔓延并威胁到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
根据《消防法》,餐馆的经营者具有安全保障义务,因未履行这一义务,被判定为侵权行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网络信息泄露案例2019年,某公司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恐慌。
公司未能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遭受到泄露,给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了威胁。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企业具有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安全保障义务,若未能履行这一义务导致泄露事件发生,将被认定为对用户权益的侵权行为。
3.公共交通事故案例在城市交通高效运行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
政府应确保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若出现因政府的管理不善导致的公交车事故,例如车辆未经定期维护,公交司机驾驶疏忽等情况,政府将被认定违反了保障义务,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4.工业事故案例近年来,工业事故频繁发生,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
企业作为主要责任方,有责任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员工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如果企业未能履行安全保障义务,例如忽视了作业规程,未检修设备或使用低质量材料,造成工业事故,将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学校安全事故案例学校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有更高的安全保障义务。
若学校未能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导致学生发生伤亡事故,将被认定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比如,一些学校存在扩音设备电线老化、电路隐患,导致学生触电伤亡的事件,学校将被认定为侵权行为。
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经营者在其服务场所对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有的保障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经营者违反该义务发生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一般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第三人直接加害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而且经营者有过错的情况下,经营者应承担补充的赔偿责任。
标签:安全保障义务补充责任法定义务消费者在从事住宿、餐饮、娱乐、旅游、乘车等活动时,因经营者的过错而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案件逐年增多,如凌某就餐因他人打斗致左眼重伤案、旅客王某宾馆住宿被抢劫杀害案等等不胜枚举。
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要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经营者的硬件设备等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而导致消费者的人身、财产损害,这一般是物上侵权或者产品责任。
第二种类型是经营者纯粹的不作为,没有提供安全的消费环境,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害。
第三种类型是因为经营者没有制止来自第三方对消费者的侵害而承担的侵权责任。
第三种类型即属于补充责任。
理论上对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以及补充责任的研究等存在不足,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作粗浅论述。
一、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赔偿责任是侵权责任民事法律上的义务主要分为法定的义务和约定的义务两种,一般说来违反法定义务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违反约定义务则可能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交易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问题做出了直接或者间接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了经营者以及其他社会活动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论侵权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以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7条为中心

论侵权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以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7条为中心侵权责任法是保障公民、法人权益的重要法律之一,而其中的安全保障义务更是为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前,侵权方必须尽到必要的安全保障义务,以保护他人的安全和财产,否则一旦发生侵权行为,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本文着重从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7条这一条款出发,结合最近的案例来进一步探讨侵权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因违反安全保障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从业人员所在的单位承担民事责任,也可以由从业人员承担民事责任;从业人员违反安全保障规定致使自己受到人身损害的,除另有合法约定外,由其所在单位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条款明确规定了从业人员的安全保障义务,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民的安全和财产。
在具体实践中,侵权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就是最近的几个案例:案例一:2018年11月,一家名叫“青岛海马城博物馆”的博物馆在开放日引发了事故。
当时,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进入博物馆,其中一个房间的地面突然坍塌,导致多人受伤。
经过调查,发现博物馆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如检查房屋结构、维护设施等。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7条,博物馆应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二:2019年9月,一名带有传染性病毒的学生参加了学校的开学典礼,但学校方并未对此学生进行隔离,导致许多学生感染病毒。
对此事件,学校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为他们未尽到必要的安全保障义务。
案例三:2020年5月,一名工人在上班时因未穿戴安全带,从高空坠落,最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公司方未向工人提供足够的安全设备,造成了这起悲剧。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7条,公司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侵权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有形可见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安全保障规定,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以避免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强对侵权法上安全保障义务条款的宣传和普及。
安全保障义务的归责原则

安全保障义务的归责原则服务型的场所比如银行商场等是需要保障客户或者是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这就是安全保障义务,那么接下来由的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1.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是否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学界的意见是一致的,均持否定态度。
学者断言,至少在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必须在此类案件中使用严格责任或者危险责任的必要性有多么高,而且严格责任与危险责任有赖于制定法的明确规定,司法解释显然不具有这样的权力,规定适用严格责任或者危险责任。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因此,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2.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还是过错推定原则确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责任,行为人必须具有过错,这是一致的意见。
但是,过错的证明究竟由谁承担举证责任,却有不同的意见。
这就涉及到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还是过错推定原则的问题。
多数人的意见认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发生受害人人身、财产损害的,经营者仅在自己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侵权责任,没有过错则不承担责任。
因此,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仍应由受害人一方来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人具有过错的举证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否则不能适用过错推定的严格责任。
我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人身损害赔偿――以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为中心》一书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释义》一书中,我都坚持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我认为,对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过错认定,应当采用过错推定原则。
推定的事实基础,就是受害人已经证明了被告的行为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
在此基础上,推定被告具有过错。
如果否认自己的过错,则过错的举证责任由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人自己承担,由他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事实。
如果他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推翻过错推定,免除其侵权责任;如果不能证明其没有过错,或者证明不足,则过错推定成立,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摘要:近年来我国因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引起的侵权纠纷日益频发,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的看法与处理方式却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此予以厘清。
通过对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性质,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及承担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更加明晰,便于司法操作。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构成要件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概述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释义
我国安全保障义务最早出现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6条第1款,借鉴了德国法上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和英美法上的注意义务,其后在《侵权责任法》中作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安全保障义务是指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所负有的在合理限度范围内保护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
(二)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
关于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有法定义务说、附随义务说、注意义务说、多元说。
各国法院一般都认为安全保障义务具有法定义务的
性质,这种法定义务既存在于契约法也存在于侵权法。
在我国安全保障义务同样是广泛存在于契约法和侵权法上的法定义务,对安全保障义务的违反可能导致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此时,权利人享有选择权,可以选择适用契约法或侵权法来维护自身权益,使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三)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为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
据此,可将安全保障义务人分为两类人:一是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机场、公园、餐厅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
二是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
群众性活动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参加人数较多的活动,比如体育比赛活动,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展览、展销等活动,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从《侵权责任法》第37条可以看出我国对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适用的是过错推定原则,笔者亦赞同这一观点。
原因在于:(1)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具有客观事实的依据,即行为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客观行为。
既然行为人已经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那么他在主观上应当具有过错,推定其有过错是合理的;(2)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是特殊侵权行为。
特殊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
的基本区别在于归责原则的不同,前者依照法律的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和公平责任原则,后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3)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既不使行为人遭受过错责任原则举证责任的刁难,又能使受害人的赔偿权利得到较好的保护。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构成要件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被保护人受到损害,二是安全保障义务人存在过错未尽到合理的积极注意义务,三是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被保护人的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一)被侵权人受到损害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构成必须具备损害事实要件,即行为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导致被侵权人遭受损害。
被侵权人的损害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
人身损害是指受保护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损害的事实,包括在此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损害事实。
财产损害一般是指财产的直接损失,即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所直接造成的财产损失,而不是债权等其他财产权中的期待利益的损失。
(二)安全保障义务人实施了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
1.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表现形式。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
具体表现为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未尽适当注意
义务,应当作为而没有作为,没有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给被侵权的权利造成损害。
2.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
安全保障义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其内容既可能基于法律的明确规定,也可能基于合同义务,也可能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
根据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硬件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安全保障义务人应保证其所使用、控制的场所的建筑物、运输工具、服务设施、消防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安全可靠,不存在危及人身或财产安全的隐患;二是软件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就是配备的数量足够、合格的安全保障人员,而且所配置人员应恪尽职守,尽到勤勉、谨慎的注意义务,积极履行照顾、保护义务,为权利人提供与其活动相适应的预防外来侵害的保障,保护其人身和财产安全。
3.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判断标准。
义务人具有过错,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这种过错性质是未尽注意义务的过失,不包括故意在内。
这种过失的表现是应当注意而没有注意。
判断是否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其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法定标准,二是行业标准,三是合理谨慎人标准。
杨立新教授在《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专家建议稿》第72条中提出,应当依据以下标准综合判断行为人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1)安全保障义务人是否获益;(2)风险或损害行为的来源及强度;(3)安全保障义务人控制、防范危险或损害的能力;(4)受害人参加经营活动或者社会活动的
具体情形。
由于社会现实中的情况非常复杂,在司法实践中要考虑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职业、所遵循的惯例、已经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的合理性以及受保护人所面临的威胁等各种因素,运用经济分析、价值分析等方法兼顾双方当事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平衡作出判断。
(三)因果关系
安全保障义务人的不作为行为与被侵权人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是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构成之一。
由于侵权行为的类型和损害事实不同,其因果关系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首先,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类型不同,对因果关系要件的要求不同。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行为直接造成损害事实的,其侵权责任构成的因果关系是直接因果关系,违反义务行为是引起损害发生的原因;而在防范、制止侵权行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中,负有安全保障义务人如果尽到了保护义务,就会完全避免这种损害,因此其侵权责任构成的因果关系应当是间接因果关系,违反义务行为仅仅是损害发生的必要条件,而并非原因。
其次,基于不同损害事实的因果关系也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人身损害事实的因果关系判断标准适用相当因果关系,只要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行为是损害事实发生的适当条件,即构成因果关系要件,就对该损害事实承担侵权责任;对于财产损害事实,则以直接因果关系作为判断标准,只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是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时,才构成侵权责任。
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侵权责任法》将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的责任类型划分为两种:直接责任和补充责任。
(一)直接责任
1.直接责任的定义。
直接责任,指行为人对自身行为所造成的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独立承担侵权责任的责任形态。
安全保障义务人的直接责任与一般以作为的侵权责任相类似,不同的是前者以不作为的方式侵犯他人权益。
2.直接责任的适用。
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尽合理的注意义务造成受保护人的人身、财产损害,如在设施设备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服务管理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中,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就应承担直接责任。
但《侵权责任法》未规定该直接责任是全部责任还是相应责任,通常来说,安全保障义务人的直接责任应是全部责任,也就是说,对于在自己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场所内因自己的过失而造成的损害,安全保障义务人应承担完全的赔偿责任。
(二)补充责任
1.补充责任的定义。
补充责任,是指行为人承担全部责任之后,仍不能弥补受害人全部损失的,应由责任人就行为人没有承担的部分承担责任。
补充责任是一种顺位补充、差额补充责任。
2.补充责任的适用。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
在其能够防止或制止损害结果发生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这就意味着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的是第二顺位的赔偿责任,只有直接责任人无力赔偿时,安全保障义务人才作为补充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其赔偿责任范围应当以过错的大小和程度来确定。
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后,在其支付的赔偿数额范围内,对直接侵权的第三人享有追偿权。
参考文献:
[1]张新宝.侵权责任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第二版)[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杨立新.侵权法分则[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5]陈兴良.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10.
作者简介:王佳(198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硕士研究生。
王(1987-),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民商法。
玄立平(1982-),女,汉族,山东昌乐人,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硕士研究生,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