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优秀教学设计语文ppt
合集下载
《新闻两则》优秀PPT教学课件
![《新闻两则》优秀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8ff48a65ce050877321336.png)
12
什么是新闻?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 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 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狭义上又称消息,是对新 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通常分为 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 和新闻述评四类。
13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歼灭( jiān )
suí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高屋建瓴( líng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锐不可当 dāng
(
)
9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港 获(huò)得
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
要塞(sài) 阻塞(sè) 瓶塞(sāī)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18
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 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 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 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9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导语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毛泽东
1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 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 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 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 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什么是新闻?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 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 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狭义上又称消息,是对新 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通常分为 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 和新闻述评四类。
13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歼灭( jiān )
suí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高屋建瓴( líng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锐不可当 dāng
(
)
9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港 获(huò)得
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
要塞(sài) 阻塞(sè) 瓶塞(sāī)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18
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 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 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 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9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导语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毛泽东
1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 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 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 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 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之一。
《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00a1f680eb6294dd886c3d.png)
请你找出文中的一段议论,并说明它 起什么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 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 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 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 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作用:突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揭露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使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相关背景,培养阅读新闻 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的语言。
独立自学一
自由朗读本则新闻思考: 1、了解本则新闻的相关背 景,并划出它的六个要素。 2、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 和主体。
提示: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所需信息。
五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回答!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显然,大多数乘客没有意识到出事。船与冰山相撞时,轮 船只是稍稍颤动了一下,没有激烈的颠簸。一开始,乘客 们对此并没在意,他们仍在舱内穿衣服,准备去吃饭。 阿奇博尔德· 格雷西上校可能是在泰坦号上等到最后而又 幸存下来的惟一的人。“我费劲地抓到铜栏杆,”他说道, “抓住后我就拼命不放。船下沉时,我在水中旋转起来, 好像转个没完。后来我露出水面,看见海面上一大片乱七 八糟的残骸。” 约翰· 雅各布· 阿斯特上校就不如他幸运了。一位幸存者看 见他勇敢地帮助他的新婚妻子上了救生船,点支烟后,他 又帮助其他妇女上救生船,而他自己却随船沉没了。船长 也沉没了。船上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妻子拒绝援救, 她们在船上与丈夫手拉着手,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大海。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 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 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 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 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 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 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 锵有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公开课课件(共42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公开课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317a5ac850ad02de8041a5.png)
文体知识:
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消息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一种 新闻体裁。 内容上有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的起 因、经过、结 果。 结构上有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消息的基本要求:;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性(简明扼要)。 注意: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 感情融入其中。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注意: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里。
认真读课文,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说说导语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 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内容: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即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 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 请概括出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江阴 江阴
芜湖
安庆
九江 九江
组卷网
学.科.网
中央领导人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三大战役
背景
凯旋
人 民 英 雄 永 垂 不 朽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上述议论,作者主要抓住哪一方面来 论述的?论述的作用意义是什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PPT课件(19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PPT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e811e80912a21615792967.png)
三路大军的战况(主体)
类别 百万大军
时间
地点
兵力
战绩
特点(四 字)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20日夜— 21日夜
安庆-芜湖
21日17 时—22日 九江—安庆
22时
21日17 时—22日 南京—江阴
下午
30万
突破···渡
至··二···已占
所向披靡
领···
35万
大部渡过南 岸····歼灭及 击溃···占 领···控制···封 锁···
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 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 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 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 部为我解放。
业已:已经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要塞
P P T模板下载:www.1ppt.c om /m oba n/ 节日P P T模板:www.1ppt.c om /j ie ri/ P P T背景图片:www.1ppt.c om /be ij ing/ 优秀P P T下载:www.1ppt.c om /xia za 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1ppt.c om /zilia o/ 范文下载:www.1ppt.c om /fa nwe n/ 教案下载:www.1ppt.c om /j ia oa n/
行业PPT模板:/hangy e/ P P T素材下载:www.1ppt.c om /suc a i/ P P T图表下载:www.1ppt.c om /tubia 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 e l教程:www.1ppt.c om /e xc e l/ P P T课件下载:www.1ppt.c om /ke j ia 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 /shiti/
《新闻两则》优秀课件
![《新闻两则》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c9559002d276a201292e0e.png)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背景和主 体。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时间 地点 中原我军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原因 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 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和 ,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 结果 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 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 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 “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 短、进军之神速。
第
句①只是一般的交代 了时间。句②则充满 了嘲讽,汤恩伯本是 来“督战”的,结果 不但无“战”可“督 ”,且全军覆没,狼
二
题
狈不堪。敌军的“不
料”,正显出我军的
神勇。
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 的词语。
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 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 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 拥护。
议论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 的,弱点只存在于九江一线。不料正 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两方面原因的议 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略),敌军广大官兵厌战( 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详) 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我军英勇善战,已为 事实说明。而第二方面的原因,则要详议: a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争取多数, 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b着重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派 拒签和平协定,我军师出有名。 两方面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我军英勇善战是胜利的首要 条件,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看(下文要写的 东面敌军抵抗较为顽固,更突出“英勇善战”),也以 现在的写法为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则》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两则》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a1516df46527d3240ce063.png)
注意:
消息不是“纯客观” 的报道,它要把作者 的立场、观点、思想 感情融入其中。因此, 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 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注音
n 芜湖 wú 负隅顽抗 yú 撰写 zhuà 歼灭 jiān 要塞 sà 溃退 kuì 荻 i 港 dí 锐不可当 dāng
•释义
负隅顽抗 :( 角落 ) 悍然拒绝:( 蛮横的样子 ) 锐不可当:( 抵挡 业已 : ( 已经 ) )
• • • • • •
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 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 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新 闻 的 五 个 结 构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容的进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问题讨论
•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 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渡江的人员、人数、战线、 主要事件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 又是如何衔接的呢?
万人 民 解 放 军 百
大 军 横 渡 长 江
学 习 目 标
文体上 新闻的特点和知识
题材上 战争的主题和思想
语言上 用语的准确和精炼
新闻:从广义来讲 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从狭义 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 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新闻两则PPT
![新闻两则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0287eeaef8941ea76e051e.png)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 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 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 气象、新成就的报道。从广义说,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本课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的三个主要特点
内容真实准确 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扼要
新 闻 的 五 个 结 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 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 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 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新 闻 的 六 个 要 素
人物 何时?(When?)--时间 何地?(Where?)--地点 何因?(Why?)--事情发生的原 因 何事?(What?)-事情发生的经过 如何?(How?)--事情发生的结 果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 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同 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wa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安庆庆 九江
九江
芜湖 芜湖
江阴 江阴
毛泽东
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 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
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 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 篇末(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导语) 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 (背景资料) 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背景资料) 城南逃的变化。
第四层 第五层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 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 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 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 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 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
• 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
芜湖 wú 阻遏 è 宋希濂 lián
荻港 dí 阌乡 wén 杜聿明 yù
溃退 kuì
绥靖区 suíjìng
督战 dū
锐不可当 dāng
要塞 sài 鄂豫区 è yù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业已: 已经 绥靖: 安抚、平定
多音字
dāng 当权 当
dàng 当真
sài 塞外 塞 sāi 瓶塞
sè 敷衍塞责
毛泽东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新闻的特点: 时效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 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 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 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 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 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 提高认识水平。
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 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 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 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 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 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 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 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 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 不同的表达效果。)
请在文中划出这则 新闻的的六个要素。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原因 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
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 和 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 结果 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 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 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必 – 标题 引标、主标、副标
不 可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少 的 三
– 导语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
下文。
部 分
– 主体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和阐释。
辅助
– 背景 – 结语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 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 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 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 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 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 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 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成绩主要有三项
• 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 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 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 我党武装力量。
• 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 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问题研究
•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 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 放军的战绩?
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的?
时间上: 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
日下午至22日下午。
渡江部队: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内容上: 第二层与第一层
第三层与第二层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 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 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 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 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 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 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 确精练,铿锵有力。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背景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 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 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 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 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 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 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 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 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