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改进和创新说课稿范文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改进和创新说课稿范文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我们来看看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吧。
这个实验主要是用来研究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比如说它的溶解度、稳定性等等。
但是,传统的实验方法可能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需要大量的试剂和设备,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
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让它更加简便、高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改进和创新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我们都必须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
对于这个实验来说,我们需要准备好一些化学试剂、试管、烧杯等等。
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型的材料来代替传统的试剂和设备,比如说使用纳米材料来制备试剂,或者使用3D打印技术来制作试管和烧杯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还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
二、实验步骤的优化在进行实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实验步骤的优化。
对于这个实验来说,我们可以将一些繁琐的操作简化掉,比如说使用自动化仪器来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动作,或者使用预设好的程序来控制实验的条件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三、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我们还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来辅助我们的工作,比如说使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和图像处理等等。
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解读数据,比如说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或者将多个数据集进行整合和比对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还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启示。
对于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来说,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步骤的优化以及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等。
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思路和技术,才能够让我们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广泛。
谢谢大家!。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化学创新实验说课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化学实验的进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在自主探究中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化学实验创新的意义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和体验化学现象,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化学实验创新,则是在传统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更创新的实验方式和理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2.化学实验创新的方法化学实验创新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a.探究实验法探究实验法要求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参与,经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b.团队协作法团队协作法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分组合作,相互帮助,互相鼓励,达到共同完成实验的目的。
c.游戏模拟法游戏模拟法是通过建立游戏化的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3.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是制备碳酸钙。
通过前期知识学习、探究实验和团队协作,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懂得分析实验数据和结论,培养批判思维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其他实物引入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前期知识学习让学生先了解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应用场景等相关知识。
3.实验操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并且每个小组的实验条件不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的目标。
4.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出制备碳酸钙的最优条件,并根据实验结论,探讨制备碳酸钙的应用价值。
5.展示成果让学生将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意见交流,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和成果的喜悦。
四、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实验技能,并针对学生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的教学。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培养了对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为下一步的化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化学说课稿范文6篇
化学说课稿范文6篇化学说课稿篇1化学科授课教师在拟写说课稿时,应当先充分了解研究化学学科特点,这样才能写出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说课稿。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具体的要求:对教材的解析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________。
因此,教师在展开具体教学工作前比较要吃透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及所在单元或章节;2 教材的具体内容,涵盖了哪些知识点;3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4 明确教学大纲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5 教学目标的确定,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的重中之重。
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的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而确定的。
阐述教法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教师需要考虑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
教法选择是否恰当往往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1 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2 具体采用了哪些教法以及为什么选用这些教法3 说明所用的教具、学具。
一般来说,一堂课需选用集中不同教法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增强教学效果。
指导学法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等。
在拟定说课稿时应突出书名: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学习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概说教学程序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初中化学创新班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创新班教案模板
课程目标:
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并实施自己的化学实验。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2. 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3. 实验设计和实现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演示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3. 分组讨论各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自行进行实验操作。
四、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
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新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下节课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和资料。
教学评价:
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2. 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思考和总结能力;
3. 学生在实验中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表现。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化学创新班的初中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化学实验探究》 说课稿
《化学实验探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实验探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化学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本节课所选教材是_____出版社出版的《_____》第_____章第_____节的内容。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内容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
它既是对之前所学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化学原理和实验设计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比较薄弱。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缺乏严谨性和规范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
(3)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作出合理的假设。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说课稿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说课稿一、使用教材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2单元第二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二、实验器材仪器:离心机、离心试管、锥形瓶、滴定管、滴定管夹、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试剂: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蒸馏水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实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
苏教版的教材上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只在书本P52出现的表格中有水溶性的比较,显示两者都易溶,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相同温度下,Na2(2)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溶解性差异的比较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在等量的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其二是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所需要溶剂的体积,从不同角度作比较,从定性到半定量的探究。
四、实验原理等质量(2.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4mL)水,溶解、振荡、沉降,比较剩余固体量的相对多少,判断溶解量的相对多少,从而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等质量(1.5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完全溶解所要消耗水的体积,通过比较水的体积,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并根据消耗的水量计算溶解度。
五、实验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溶解过程本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分子中,并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从微粒角度解析宏观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物质的溶解和离子的结合(结晶析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由实验现象推得结论,构建控制变量思想(单因子变量)与实践研究物质性质的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实验,促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科学原理本质,建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六、实验教学内容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探究过程设计为与学生一同探究的实验课,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掌握基本研究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基于手持技术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实验
基于手持技术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实验一、使用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1、《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二、实验器材笔记本电脑,朗威dislab数据采集器,压强传感器,pH传感器,滴定计数器,具支试管(含配套活塞),试管架,针筒注射器,磁力搅拌器,烧杯,酸式滴定管,0.1mol/L 的碳酸钠溶液、0.1mol/L碳酸氢钠溶液、0.1mol/L盐酸。
三、实验改进要点教材中的实验是一个定性实验,将它设计为定量实验,用精准的实验数据让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性质及本质原因,图1 苏教版教材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装置图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一)、密闭体系,用压强传感器测量压强变化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
(二)、用pH传感器和酸式滴定管等定量仪器测量碳酸钠溶液与盐酸的分步反应。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通过探究性实验,从宏观和微观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
(二)、实验过程中,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分析现象的原因和本质联系。
(三)、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验证据推理和科学探究的化学素养。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比较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的快慢。
(二)、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分步进行。
七、实验教学过程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均会产生气体,在密闭体系内,产生气体的速率快慢会影响压强改变的快慢,由此原理设计了实验方案。
实验1:在密闭体系内,分别取0.1mol/L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各2ml,用针筒注射器快速注入5ml 0.1mol/L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量压强变化,数据采集器采集数据,并绘制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学生发现实验存在不严谨之处,在往具支试管里头注入盐酸的过程,就是使得体系压强增大的过程,为了科学严谨,是否应该用蒸馏水代替两者溶液多做一个空白对照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评价给予肯定。
分别往2ml的蒸馏水、0.1mol/L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快速注入过量的盐酸,通过数据采集后绘制三条曲线。
初中化学创新思路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思路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属的活性差异,掌握金属的活动顺序。
2. 锻炼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锌片、铁片、铜片、镁片、硫酸、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黄磷
2. 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表格
3. 实验安全指导和危险性提示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金属的活性和活动顺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金属在硫酸中的反应活性,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3. 实验操作:学生依照实验步骤逐步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金属的活性差异,确定金属的活动顺序。
5. 创新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金属活性差异的原因,并讨论金属反应活性的应用及实验方法的改进。
6. 总结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对金属的活性差异和活动顺序进行复习和总结,并展示实验数据和结论。
教学延伸:
1. 请学生深入研究金属活性差异的原因,以及金属反应活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和创新思路,拓展实验内容和研究领域。
教学反思:
1. 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验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强化实验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参与度。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任教科目:初中化学任教单位:长沙县黄花中学作者:陈恺平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来自长沙县黄花中学,我参赛的课题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安排了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上升约五分之一等现象,探究空气的成分。
在实验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教材中选用的仪器为集气瓶、导气管、烧杯、止水夹、燃烧匙、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和结论分析中,本人觉得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之处:1、该装置系统性误差较大,一方面,导管中有5-10ml空气,随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导管内的空气将进入集气瓶,导致液面小于五分之一。
2、该装置的刻度不明,五分之一之说全凭老师口说,没有通过准确的定量展示,对于严谨的科学学习来说,不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在分析结论时,由于物理中的大气压强还未学习,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
4、该装置需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才能打开止水夹,冷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未完全冷却,实验误差较大。
基于以上理由,本人根据化学和物理相关知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改进如下:仪器:500ml集气瓶,长导管两根,橡胶塞一个,橡皮管一根,燃烧匙、250ml量筒。
实验操作:1.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用集气瓶装满水,把塞子塞紧,目的在于证明这是一满瓶水。
3.将集气瓶中的水倒250ml放在量筒内,同时题问: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是多少ml?(用于测定空气的体积)4.在燃烧匙内装上足量红磷,将一端长导管放入量筒内,加热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后,迅速将带长导管的橡胶塞塞住集气瓶。
5.观察实验现象。
最开始,由于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气体受热膨胀,将排出部分水,我们在可以看到量筒内将有气泡冒出,这部分被排出的空气,是导管内的气体,不是集气瓶内的空气,也恰恰是我们实验需要排出的气体。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整合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整合教案
课程名称:初中化学创新实验
教学内容:实验整合教学
目标: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材准备:
1. 实验器材:实验室台架、试管、烧杯、移液器、玻璃棒等
2. 原料: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钙等
3. 相关文献资料
教学流程:
1. 引入实验: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可能的结果。
2.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和需要的材料。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数据,进行讨论和总结,找出规律性。
5. 总结反思: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思考实验的意义和可能的应用,提出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评价方法:
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
2. 实验表现: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技能和实验态度。
3. 口头答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口头表达和讨论,展示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同行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与改进:
1.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多组织实验交流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 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课教案
实验名称:制备可食用的柠檬酸钠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柠檬酸和氢氧化钠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柠檬酸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材料:
1. 柠檬酸粉末
2. 氢氧化钠固体
3. 蒸馏水
4. 试管、试剂瓶、比色皿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柠檬酸粉末,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溶解,制备柠檬酸溶液。
2.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柠檬酸溶液中,观察产生的变化。
3. 将生成的沉淀放入试管中,加热至沉淀完全溶解并生成透明溶液。
4. 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5. 将滤液倒入比色皿中,用光谱仪测定其中柠檬酸钠的浓度。
实验要点:
1. 实验中需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氢氧化钠固体和化学品溶液。
2. 实验操作要细心,注意测量溶液的浓度并准确记录结果。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和工作台。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柠檬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柠檬酸钠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微课教案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微课教案
一、实验名称:金属与非金属的还原反应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还原反应,掌握反应的条件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实验器材:碟状锌片、铜片、镁粉、氢氧化钠溶液、盐酸、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
1. 将一小块铜片和一小块锌片放入两个试管中。
2. 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观察反应。
3. 将一小块镁粉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观察反应。
五、实验原理:
1. 铜和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单质反应,铜被氢氧化钠氧化,产生氢氧化铜;锌与氢氧
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锌。
2. 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溶解生成氯化镁。
六、实验结论:金属与非金属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还原反应,产生不同的产物。
通过本
实验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七、实验拓展: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金属与非金属的组合,观察其反应产物以及反应条
件的影响,深化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还原反应特点,并培养实
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探索
更多化学实验。
以上就是本次化学创新实验微课的教案范本,希朇能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
化学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今天我为大家呈现一节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本节课我的主题是“物质的构成与性质”,下面是我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物质的构成,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进步与发明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构成:原子、分子、离子2.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溶解性、挥发性、稳定性等3. 物质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物质的构成与性质。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反应的角色扮演中,加深他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构成与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
2. 难点: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书写。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室、化学药品、实验仪器、课件、PPT 等。
2. 学生准备:分组实验、预习报告、笔记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构成。
(2) 新知识的传授:1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
2 分子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
3 离子构成:离子是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的物质。
(3) 实验探究:1 酸的性质:教师演示酸的通性实验,学生观察酸的化学性质。
2 碱的性质:教师演示碱的通性实验,学生观察碱的化学性质。
3 氧化性:教师演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置换实验,学生观察氧化剂的氧化性质。
4 还原性:教师演示还原剂和氧化剂的还原实验,学生观察还原剂的还原性质。
(4) 巩固练习: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化学学生创意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学生创意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并了解溶解性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有关。
实验材料:
1. 碳酸钠、食盐、砂糖各一小勺
2. 三个透明杯子
3. 水
4. 搅拌棒
实验步骤:
1. 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一小勺碳酸钠、食盐、砂糖。
2. 分别用水将三种物质溶解,搅拌均匀。
3. 观察三种物质是否都完全溶解在水中,记录下观察结果。
4. 思考并讨论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实验总结:
1. 碳酸钠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碳酸溶液。
2. 食盐在水中也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盐溶液。
3. 砂糖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砂糖溶液。
4. 通过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性,可以发现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组成对其溶解性有影响。
拓展实验:
可以尝试比较不同温度下相同物质的溶解性,并观察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也可以探究其他物质的溶解性,如酒精、醋等,以及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情况。
通过这些实验,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溶解规律。
高中化学创新活动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创新活动教案设计主题:探索化学反应动力学活动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2. 学会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计算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3. 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活动时间:2节课活动步骤:第一节课:1. 引入:介绍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2.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反应动力学实验,例如酸碱中和反应速率的测定实验3. 实验操作: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4. 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速率曲线图,并计算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5. 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第二节课: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实验过程和结果2. 拓展:介绍其他反应动力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3. 实验操作: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验进行设计和操作4. 数据处理:引导学生自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并讨论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实验设计活动评价: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展现出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角色:1. 指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2.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和进行实验操作3. 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结果学生要求:1. 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2. 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3. 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希望本次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化学说课稿(通用6篇)
化学说课稿化学说课稿(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说课稿(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也有所了解。
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所期待。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②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稿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和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理解化学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下面,我将从实验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实验教学的目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其次,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设计,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实验教学的内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涵盖了化学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鉴定、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酸碱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化学实验知识。
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滴定操作,学习如何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三、实验教学的方法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效率。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物质的分离方法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从混合物中提取出纯净的物质。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交流和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3. 反馈与评价:在实验结束后,及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5篇)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5篇)学校化学试验创新说课稿1学问与技能要求:〔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分析推想苯的结构,提高依据有机物性质推想结构的力量。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把握讨论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化学家发觉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胜利的过程,培育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
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一,课始检测〔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二,导入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别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三,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别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
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四,探究问题1〔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依据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饱和烃吗?〔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xxx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xxx交替形式。
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xxx;结构简式为:xxx五,探究问题2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试验证明你的猜测?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六,分组试验从试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1、将1滴管苯滴入装有水的试管,振荡,观看。
2、将1滴管苯与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观看现象。
3、将1滴管苯与1滴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
4、提问试验现象是?5、归纳小结试验、现象、结论。
水、分层、苯不溶于水。
溴水、分层,上层为橙红色〔萃取〕、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高中化学教法创新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教法创新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溶液的酸碱性测试方法,了解酸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试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蓝色石蕊试纸
实验步骤:
1. 将两个试管标注为试管A和试管B。
2. 在试管A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分别向试管A和试管B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4. 观察试管A和试管B的颜色变化。
5. 在试管B中加入少量盐酸。
6. 观察试管B的颜色变化。
7. 使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试管A和试管B的酸碱性。
将试纸分别浸泡在试管A和试管B 的溶液中,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A中的酚酞指示剂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表明试管A 中为碱性溶液。
2. 在加入盐酸后,试管B中的溶液由蓝变为无色,表明试管B中为酸性溶液。
3. 使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结果显示,试管A中的溶液呈现蓝色,试管B中的溶液呈现红色,验证了试管A为碱性溶液,试管B为酸性溶液。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酸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高中化学创新趣味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创新趣味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果汁的电解质浓度,了解果汁中的离子含量,培养学生的实验动
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实验器材:果汁样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等)、导电度计、电导率计、玻璃烧杯、电
导率标准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各种果汁样品倒入玻璃烧杯,准备好待测液体。
2. 将导电度计插入待测果汁中,待读数稳定后记录下导电度读数。
3. 将待测果汁样品倒入预先校准好的电导率计中,测定样品的电导率。
4. 将样品的电导率与不同浓度的标准电导率溶液进行比较,计算得出样品中的电解质浓度。
实验要点:
1. 实验前要对导电度计和电导率计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将导电度计或电导率计浸入液体中,以免损坏设备。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果汁样品中所含有的电解质成分,进一步认识到
果汁对人体的健康益处。
通过测定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设
计思维,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
任教科目:初中化学
任教单位:长沙县黄花中学
作者:陈恺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长沙县黄花中学,我参赛的课题就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安排了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上升约五分之一等现象,探究空气的成分。
在实验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教材中选用的仪器为集气瓶、导气管、烧杯、止水夹、燃烧匙、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与结论分析中,本人觉得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之处:
1、该装置系统性误差较大,一方面,导管中有5-10ml空气,随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导管内的空气将进入集气瓶,导致液面小于五分之一。
2、该装置的刻度不明,五分之一之说全凭老师口说,
没有通过准确的定量展示,对于严谨的科学学习来说,
不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在分析结论时,由于物理中的大气压强还未学习,
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
4、该装置需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才能打开止水夹,
冷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未完全冷却,实验误差较大。
基于以上理由,本人根据化学与物理相关知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改进如下:
仪器:500ml集气瓶,长导管两根,橡胶塞一个,橡皮管一根,燃烧匙、250ml
量筒。
实验操作:
1.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集气瓶装满水,把塞子塞紧,目的在于
证明这就是一满瓶水。
3.将集气瓶中的水倒250ml放在量筒内,同
时题问: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就是多少ml?
(用于测定空气的体积)
4.在燃烧匙内装上足量红磷,将一端长导
管放入量筒内,加热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后,迅速将带长导管的橡胶塞塞住集气瓶。
5.观察实验现象。
最开始,由于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气体受热膨胀,将排出部分水,我们在可以瞧到量筒内将有气泡冒出,这部分被排出的空气,就是导管内的气体,不就是集气瓶内的空气,也恰恰就是我们实验需要排出的气体。
之后水将沿着导管进入坐集气瓶,量筒内液面逐渐下降。
6.红磷完全反应后,将集气瓶倒过来,振荡,让集气瓶,充分冷却。
(大约20秒钟时间即可冷却),正立集气瓶,捏住橡胶管,将导管内存留的水倒流至量筒,把长导管拿出量筒,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00ml。
由此可知,减少的气体体积为50 ml。
我们也精确测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
本装置改进之后的优点:
1.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前精确地测定出原来空气的体积。
实验后,精确的测定出量筒内水减少的量,就就是集气瓶内气体减少的量。
2.从始自终,都维持着瓶内、外气压平衡,有利于氧气的充分反应,也很直观地观察到水不断地通过导管,从量筒内自然地流入集气瓶,在没有学习大气压
的情况下,可理解为,集气瓶内的气体不断减少,外面的水不断补充,无需过多的解释气压的变化。
3.集气瓶在实验前被润湿,并留有存水,有利于五氧化二磷的吸收,并冷却装置,装置容易冷却,倒立集气瓶,即可用水冷却,让体系温度降低,很快地恢复到反应前的初始温度。
4.实验过程中,排出了导管内的空气,最大可能地减小了实验误差。
5.实验现象明显,读数精确,有说服力。
附:本人觉得这个实验的改进,虽然很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强,有实际意义,这个实验的改进被抛弃觉得深为可惜。
正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一样,将一个软塑料瓶装半瓶水,收集半瓶二氧化碳,盖上瓶盖,振荡,塑料瓶变扁,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效果非常好实用。
发布在博客上,希望通过我的博客与同行交流,对从事九年化学教学的同行们有益。
也期待抛砖引玉,得到同行的进一步改进。
本人查阅了网络与相关资料,没有发现与本实验相似的改进,有原创性。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1、气密性好;2、红磷一定要剧烈燃烧,否则氧气不能充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