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教案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2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材首先介绍了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然后分别讲解了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以及其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我国的水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河流和湖泊的知识较为复杂,涉及到水文、地理、生态等多个方面,学生可能对此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直观地感受河流和湖泊的特点,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掌握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难点: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美丽的河流和湖泊,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简要介绍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教案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我国河流与湖泊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地理分布特点。
2. 掌握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 了解河流与湖泊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我国主要河流与湖泊的分布及特点。
2.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河流与湖泊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统计资料等相关教学素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河流与湖泊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河流与湖泊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河流与湖泊有什么了解?它们在我国地理环境中起到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河流与湖泊的基本概念a. 讲解河流的定义、形成及特点。
b. 讲解湖泊的定义、形成及特点。
2. 我国河流与湖泊的分布及特点a. 展示我国主要河流与湖泊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其分布特点。
b. 讲解我国河流与湖泊的分类及其地理分布特点。
3.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a. 讲解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定义及其水文特征。
b. 分析影响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因素,如降水、蒸发、地形、土壤、植被等。
4. 河流与湖泊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a. 讲解河流与湖泊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如水文循环、生态系统、水资源等。
b. 分析河流与湖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等。
三、案例分析1. 以长江、黄河等我国主要河流为例,分析其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以洞庭湖、太湖等我国主要湖泊为例,分析其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河流与湖泊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如何保护河流与湖泊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1. 绘制我国主要河流与湖泊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2. 分析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河流和湖泊》是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地理特征,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河流和湖泊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河流和湖泊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现象,对河流和湖泊的成因、分类及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象看到本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及形成原因;–掌握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实地考察、调查等方法,了解当地河流和湖泊的地理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及形成原因;•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河流和湖泊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地理特征;2.直观演示法: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资料;2.设计实地考察、调查的任务和问题;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河流和湖泊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对河流和湖泊产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八上河流和湖泊教案5教案

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并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2.能够从图上区别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
3.能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能力目标通过对内外流河水文特征及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探究学习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我国河流和湖泊,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形成探究学习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引入新课师:(大屏幕出示一些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你们知道画面展现的是我国的哪些河流和湖泊吗?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生:交流讨论并举例说出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
教学新课一、众多的河湖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除以上大家说的河湖外,我国还有哪些河湖?生:淮河、海河、珠江、京杭运河、塔里木河……鄱阳湖、太湖……师:从你们的回答可以看出,我国的河湖众多,河流就象大地的动脉源远流长,湖泊就象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
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例如京航运河、灵渠等。
(阅读教材 P46阅读材料《京航运河》)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这几幅图片说明河流和湖泊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生:灌溉、航运、旅游……,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灾害。
师:对。
这些大江、大河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益,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灾害。
那么,这些河流大部分注入哪个大洋呢它们的流向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生: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只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澜沧江、怒江等注入印度洋,塔里木河没有注入大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师生小结:(电脑演示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我们把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称为外流区,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称为内流区。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掌握不同类型的河流和湖泊的特点,以及了解河流和湖泊对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分类及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河流和湖泊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难点: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不同类型的河流和湖泊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河流和湖泊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河流和湖泊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河流和湖泊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和湖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张图片中的河流和湖泊吗?它们在我国的地理环境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三年级科学上册《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河流与湖泊》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从学生生活的环境出发,逐步深入地安排了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发现身边的河流和湖泊,让学生学会认识和观察身边居住的环境,找到河流和湖泊。
第二部分,认识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水域之间的不同和特点,引导学生从水域的大小、蓄水量的大小及其水域形成的起源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三部分是动手活动,通过教师提供的油泥、塑料盆、带喷头的水瓶等,让学生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第四部分是一个阅读活动,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更是许多生活的生存之所,在大自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儿童对水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同时水在人类的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生都于身边的水域是非常熟悉的,然而这种熟悉和了解仅仅流于经验和表面,河流和湖泊从哪儿来?这一水体的特点及其不同水体间的特点是什么?对于学生的研究和认知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进修目标区分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不同水体的特点。
动手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认识到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四、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和发现身边的不同水体及其特点。
难点:河流和湖泊是怎么形成的?五、教学准备各类水体的照片或视频,塑料盆、油泥、带喷头的水瓶等六、教学过程(一)发现不同的水体出示不同场景的儿童玩水图片1、你们玩过水吗?2、你们都在哪里玩的水?【意图剖析】:学生几乎都有玩水的经验,有的在大海,有的在水池,还有的玩路上的积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搭建一座桥梁通往科学的世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进修兴趣,还能让常识变得活起来。
(二)区别水体的不同1、虽然都是水,但是却有着不同的名字,他们之间到底都有着甚么不同呢?2、出示不同水体的图片和场景3、学生观察汇报不同水体的特点(三)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1、河流和湖泊是怎么形成的?(1)学生讨论,交换,说说你的根据?(2)用什么方法可以来验证你的猜测呢?【意图解析】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先猜测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并且还要思考需要哪些材料,需要什么方法可以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进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河流和湖泊》教案

内外流区分布
河流分布
内外流区主要河流
2.内流河水文特征
水源:高山冰雪融水
汛期:7——9月
季节河
3.外流河水文特征
水源:大气降水
汛期:夏季
枯水期:冬季
结冰期:秦岭——
淮河以北的河流有
4.东部外流河的南北差异
汛期:
流量年内变化:
5.京杭运河
讲解
指导
指导读图
评价、总结
投影出示讨论题
以塔里木河为例
评价、引导归纳
课题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授课教师
邱 胡
授课地点
龙凤中学
是 间
2019.10.18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内、外流河(湖)和内、外流区的概念。
2.了解我国河湖分布概况,内外流河水文特征。
3.培养学生读图、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勇于探究。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引导启发,学生自己通过读图分析出我国河湖分布特点以及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增强合作意识。
2.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增强爱国情感;水资源分布不均,培养学生惜水节水意识。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
1.内外流区的分布。
2.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以浑河为例
引导
评价
投影出示数据、图片
指导
评价
理解
完成活动1
读图2.28
查找信息
发布信息
讨论、发表见解
读图2.30
查找信息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河流和湖泊》是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河流和湖泊的定义、特点以及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河流和湖泊对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兴趣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河流和湖泊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定义、特点,了解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河流和湖泊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河流和湖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和湖泊的定义、特点,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2.难点: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保护河流和湖泊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内容丰富、画面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2.地图:准备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3.实例资料:收集与河流和湖泊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1课时)
临沂第十二中学池肖媛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
2、记住我国主要外流河湖、内流河湖及分布。
3、学会运用资料,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教学用具】中国水系图及课本相关地图、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水系图”,提出问题:看到这幅地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直接进入主题,增强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一特点一目了然。
二、学习新课
板书:一、众多的河湖
本框题主要内容:1、一组概念:内流河、内流区、外流河、外流区、内流胡、外流湖等;2、我国主要的河流与湖泊;3、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4、京杭运河。
本框题教学流程:
1、引导学生读图2.28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
⑴这几条河最终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
⑵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
⑶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⑷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
⑸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
2、在此基础上,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图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内、外流湖的概念,了解内、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差异等知识。
3、学生活动:课本46页活动题1。
4、外流湖的水文特征:引导学生读图2.29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思考并分析:
⑴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⑵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
⑶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
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了解我国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共性。
5、课本47页活动题3,了解不同地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6、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引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加以了解。
解答此题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找出这些河流,说明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气候区。
在此基础上,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7、引导学生观察图2.30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图,讨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与东部外流区河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
以上提出的问题,一般都应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分析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精讲点拨。
8、引导学生学习课本46页阅读材料,了解京杭运河概况。
9、同步:即时巩固
三、课堂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提纲进行总结,教师强调重点。
四、巩固练习
同步:开放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