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6-1】 用位移法画图(a)所示连续梁的 弯矩图。已知F=3ql/2,各杆刚度EI为常数。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此连续梁只有一 个刚结点θ ,转角位移个数为1,记作θ ,整个 梁无线位移,因此,基本未知量只有B结点角位移 θ 。 (2)将连续梁拆成两个单杆梁。
(3) 写出转角位移方程(两杆的线刚度相等):
转动刚度与传递系数表
约束条件
近端固定、远端固定
转动刚度S
传递系数C
1/2 0 -1 0
近端固定、远端铰支
近端固定、远端双滑动 近端固定、远端自由
4i 3i
-i
0
16.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 和无侧移刚架
•力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将各刚结点看作是锁定的,查表16-1得到各 杆的固端弯矩; (2)计算各杆的线刚度i=EI/l,转动刚度S,确定 刚结点处各杆的分配系数μ ,并用结点处总分配系数 为1进行验算; 平衡力矩变号分配,得近端分配弯矩; (4)根据远端约束条件确定传递系数犆,计算远端 传递弯矩;
Fl M 8 120 4 8 60kN m
F BA
M
M
F CB
0
F BC
ql 2 15 42 30kN m 8 8
2. 计算各杆的线刚度、转动刚度与分配系数
线刚度: EI i AB 4 转动刚度:
i BC
2 EI EI 4 2
S BA 4i AB EI
16.2位移法的原理
将刚架拆为两个单杆。AB杆B端为固定支座, A端为刚节点,视为固定支座。 AC杆C端为固定铰支座, A端为刚节点,视为固定支座。
写出各杆的杆端弯矩表达式(注意到AC杆既有荷 载,又有节点角位移,故应叠加)

M BA 2i A M AB 4i A M AC M CA 3 3i A Fl 16 0
独立节点线 位移数为1
独立节点线 位移数为2
16.1.3 位移法的杆端内力
•(1)运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需要将结 构拆成单杆,单杆的杆端约束视结点而定,刚结点 视为固定支座,铰结点视为固定铰支座。当讨论杆 件的弯矩与剪力时可不予考虑,从而铰支座可进一 步简化为垂直于杆轴线的可动铰支座。结合边界支 座的形式,位移法的单杆超静定梁有三种形式,如 图16-4所示。
以上各杆端弯矩表达式中均含有未知量θA, 所以又称为转角位移方程。
M
A
0
M AB M AC 0
3 i A Fl 112
把上面的表达式代入:
3 4i A 3i A Fl 0 16
M BA M AB M AC M AC 3 Fl 56 6 Fl 56 6 Fl 56 0
(1). 转动刚度 杆件固定端转动单位角位移所引起的力矩称 为该杆的转动刚度(转动刚度也可定义为使杆件 固定端转动单位角位移所需施加的力矩),记作S。 等截面直杆的转动刚度与远端约束及线刚度 有关: 远端固定: S=4i 远端铰支: S=3i 远端双滑动支座: S=i 远端自由: S=0(i为线刚度)
16.3位移法的应用
利用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基本未知量。 (2)将结构拆成超静定或个别静定的单杆。 (3)查表16-1,列出各杆端转角位移方程。 (4)根据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一般对有转 角位移的刚结点取力矩平衡方程,有结点线位移 时,则考虑线位移方向的静力平衡方程)。 (5)解出未知量,求出杆端内力。 (6)作出内力图。
•(3)位移法的杆端内力主要是剪力和弯矩, 位移法下的单杆都是超静定梁,所以不仅荷载 会引起杆端内力,杆端支座位移也会引起内力, 这些杆端内力可通过查表16-1获得。 • 荷载引起的弯矩称为固端弯矩,由荷载引 起的剪力称为固端剪力。固端剪力使杆端顺时 针转向为正,逆时针转向为负(对于结点也是 如此),表中的i称为线刚度,即i=EI/L,式 中EI——杆件的抗弯刚度 L——杆长。
S BA M BA
S BC M BC
S BD M BD
由B节点的力矩平衡条件 ΣM = 0得:
M BA M BC M BD 0
S BA M S BC M
F BA
F BCBaidu Nhomakorabea
S BD M
F BD
0
解得未知量θ为:
F F F F (M BC M BC M BC ) ( M B ) S BA S BC S BD SB
解得的未知量代回杆近端位移弯矩的表达式, 得到:
将未知量代回杆近端分配弯矩的表达式,得到:
S BA F S BA M BA ( M B ) SB
上式中括号前的系数称为分配系数,记作μ ,即: S BA S BC S BD BA BC BD SB SB SB 一个杆件的杆端分配系数等于自身杆端转动刚度 除以杆端节点所连各杆的杆端转动刚度之和。 各结点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1 3 M AB 2i B Fl 2i B ql 2 8 16 1 3 2 M BA 4i B Fl 4i B ql 8 16 1 M BC 3i B ql 2 8 M CB 0
(4) 考虑刚节点B的力矩平衡,
M
B
0
M BA M BC 0
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是未知力,位移法的基 本未知量是结点位移。 结点是指计算结点,即结构各杆件的联结 点。结点位移分为结点角位移和结点线位移两 种。 结点分为刚结点和铰结点,特点:铰结点 对各杆端截面的相对角位移无约束作用,只有 刚结点处才有作为未知量的角位移。每一个独 立刚结点就有一个转角位移,则整个结构的独 立刚结点数就是角位移数。
(5)依次对各结点循环进行分配、传递计算, 当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终止计算,然后将各杆 端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与传递弯矩进行代数相 加,得出最后的杆端弯矩;
(6)根据最终杆端弯矩值及位移法下的弯矩正 负号规定,用叠加法绘制弯矩图。
【例16-2 】用力矩分配法求图(a)所示两跨连续梁 的弯矩图。 【解】: 该梁只有一个刚节点B。 1. 查表求出各杆端的固端弯矩 Fl 120 4 F M AB 60 kN m 8 8
M BC M BD M BA S BC S BA S BD F F F ( M B ) ( M B ) ( M B ) SB SB SB
F ( M B )
而各杆的近端分配弯矩是将不平衡力矩变号后 按比例分配得到的。
(3)远端传递弯矩的计算及传递系数
刚节点B将产生一个转角位移 固端弯矩( MF ):是被约束隔离各杆件在荷载单独 作用下引起的杆端弯矩。
M M
F B
F B
F BA
M
F BC
M
F BD
一般地 M 不等于零,称为节点不平衡力矩。
现放松转动约束,即去掉刚臂, 这个状态称为放松状态 节点B将产生角位移,并在各杆端(包括近端 和远端)引起杆端弯矩,记作 M 则固端弯矩与位移弯矩的代数和就是最终杆端弯矩。
近端杆端分配弯矩可通过固端弯矩按比例分配得到, 而远端传递弯矩则可通过近端位移弯矩得到。 设: M BA CM C M BA AB
M AB
式中C称为传递系数, 它只与远端约束有关。 远端为固定支座:
远端为铰支座:
1 C= 2 C =0
远端为双滑动支座: C = -1 远端为自由: C =0
M M BC M BC
F BC
3i M
F BC
S BC M
F BC
M BD
F F F M BD M BD i M BD S BD M BD
式中:
F M BA
ql 2 12
M
F BC
3Fl 16
M
F BD
0
显然,杆的近端位移弯矩为:
(2)近端位移弯矩的计算及分配系数 AB杆:远端为固定支座,转动刚度SBA = 4i BC杆:远端为铰支座,转动刚度SBC = 3i BD杆:远端为双滑动支座,转动刚度SBD = i
各杆近端(B端)的杆端弯矩表达式:
M BA
F F F M BA M BA 4i M BA S BA M BA
1 4i B 3i B ql 2 0 16
1 i B ql 2 112
(负号说明
B 逆时针转)
(5) 代回转角位移方程,求出各杆的杆端弯矩: 3 2 23 2 M AB 2i B ql ql 16 112 3 2 17 2 M BA 4i B ql ql 16 112 1 2 17 2 M BC 3i B ql ql 8 112 M CB 0 (6)根据杆端弯矩求出杆端剪力, (7)并作出弯矩图、剪力图。

•= (2)位移法规定杆端弯矩使杆端顺时针转向 为正,逆时针转向为负(对于结点就变成逆时 针转向为正),如图16-5所示。这和前面梁的 内力计算中规定梁弯矩下侧受拉为正是不一样 的,因为对于整体结构来说,杆件不仅仅有水 平杆件,还有竖向、斜向杆件。对于剪力、轴 力的正负规定,则和前面的规定保持一致。
分配系数:
S BA BA S BA S BC EI 0 .4 3EI EI 2
S Bc 3i BC
3EI 2
3EI 2 0.6 3EI EI 2
S BC F S BC M BC ( M B ) SB S BD F S BD M BD ( M B ) SB
BA BC BD 1
由此可知,一个节点所连各杆的近端杆端分配 弯矩总和在数值上等于节点不平衡力矩,但符 号相反,即:
第16章 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
第16章 位移法及力矩分配法
16.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16.2 位移法的原理 16.3 位移法的应用 16.4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16.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 和无侧移刚 架
学习目标
•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位移 法的基本概念、力矩分配法 的概念;掌握位移法的原理, 能进行位移法的应用; 能够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 和无侧移刚架。
每一个独立刚节点有一个转角位移(基本未知量), 是整个结构的独立刚节点总数。
角位移数为1
角位移数为6
对于结点线位移,由于忽略杆件的轴向变形。 这两个节点线位移中只有一个是独立的, 称为独立节点线位移。 独立节点线位移为位移法一种基本未知量。 独立节点线位移的数目可采用铰接法确定 (即将所有刚性结点改为铰结点后, 添加辅助链杆使其成为几何不变体的方法) 。 “限制所有节点线位移所需添加的链杆数 就是独立节点线位移数”。
弯矩图
剪力图
16.4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力矩分配法是在位移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数值解法,它不必计算结点位移,也无须求解 联立方程,可以直接通过代数运算得到杆端弯矩。 计算时,逐个结点依次进行,和力法、位移法相 比。力矩分配法的适用对象是连续梁和无结点线 位移刚架。在力矩分配法中,内力正负号的规定 同位移法的规定一致。 杆端弯矩使杆端顺时针转向为正, 固端剪力使杆端顺时针转向为正。
16.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16.1.1 位移法基本变形假设
位移法的计算对象是由等截面直杆组成的杆系 结构,例如刚架、连续梁。在计算中认为结构仍然 符合小变形假定。同时位移法假设: (1)各杆端之间的轴向长度在变形后保持不变; (2)刚性结点所连各杆端的截面转角是相同的。
16.1.2 位移法基本未知量
再把iθA代回各杆端弯矩式得到:
位移法的基本思路就:选取结点位移为基本 未知量,把每段杆件视为独立的单跨超静定梁, 然后根据其位移以及荷载写出各杆端弯矩的表达 式,再利用静力平衡条件求解出位移未知量,进 而求解出各杆端弯矩。该方法称为位移法。 力法则以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故名为力法。 在建立方程的时候,位移法是根据静力平衡条件 来建立,而力法则是根据位移几何条件来建立, 这是两个方法的相互对应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