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亲情之爱 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设计(3课时)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设计(3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七课,主题是“亲情之爱”。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爱护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体会亲情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独立,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可能认为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而忽视了家人的付出。
同时,由于学业压力和社交活动的增加,学生可能会对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疏离感。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通过案例和故事来感受亲情的力量,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认识到家人的付出和关爱,学会珍惜家庭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家庭责任感,更加关爱家人,积极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认识到家人的付出和关爱。
2.难点:学生能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体会亲情的伟大。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情感引导法:通过故事和情感引导,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教学素材:相关案例、故事、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a.家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b.家人之间的关爱是如何体现的?c.你认为家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吗?为什么?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懂得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1.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 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四、教学方法1. 情境体验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家庭》,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等。
3. 情境体验: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家庭》,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等。
3. 情境体验: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篇一:7.1《爱在家人间》教案】第七课亲请之爱第二框《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碰撞的表现、原因、危害。
【教学难点】难点:学会怎样与父母沟通相处。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课前观看公益广告《family》导出课题:《爱在家人间》一、幸福分享: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学生回答师:每个家庭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家庭中的亲情之爱?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p76)②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
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p78)③有时候家庭结构会变化,但家中的亲情仍在,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爱的碰撞1.探究与分享p79进入中学后,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①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渴望独立与期望关注的心理矛盾)(p79)2.情景剧《小雪与妈妈的冲突》变化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
(p80)话题一:在与父母相处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烦恼呢?能向我们倾诉吗?话题二:你认为“小雪”与母亲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意味,体会家的美好,感受亲情之爱。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第二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家的含义,体会家的美好,感受亲情之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增强家庭责任感。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家的含义,家的美好,亲情之爱。
难点:如何体会到家的美好,如何感受亲情之爱。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家庭》,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家的感悟。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的含义,体会家的美好。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对家的感悟,交流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4. 情境模拟:设计家庭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美好,感受亲情之爱。
5. 案例分析:分析家庭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增强家庭责任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呼吁学生珍惜亲情。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感悟文章,加深对家庭亲情之爱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家的意味、家庭关系和亲情之爱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检查:审阅学生关于家庭的感悟文章,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1. 内容反思:回顾教学内容,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考虑是否有需要调整或补充的教学点。
2. 方法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评估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考虑是否有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第七课__亲情之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亲情之爱》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亲情的含义,了解亲情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亲人的爱和感激。
3. 培养关爱家人、珍视家庭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享亲情故事,深入理解亲情的内涵。
2.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语言艺术地表达对亲人的爱,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
2. 准备互动环节所需的道具,如纸和笔,以便学生记录和分享亲情故事。
3. 安排教室,确保环境整洁、舒适,适合教室教学。
4. 提前邀请几位学生准备分享他们的亲情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场景。
2. 教师提问:同砚们,你们认为什么是亲情?请结合视频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3. 教师总结:亲情是一种最朴素、最纯粹的感情,它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心里深处,温暖着我们的生命。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亲情之爱》这一主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更加理解和珍惜亲情。
(二)新授环节1. 阅读理解(1)教师展示阅读材料:关于亲情的文章或故事。
(2)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以下问题:a. 材料中描述了哪些亲情干系?b. 这些亲情干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c. 你曾经有过哪些与亲情有关的经历?(3)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
(4)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效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2. 教室互动(1)教师提问: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最难忘的一次亲情经历是什么?(2)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鼓励。
(3)教师提问:你认为亲情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4)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亲情中最重要的是关爱、理解和支持。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亲情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亲人,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们。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一个家庭因为父母离异,孩子陷入困境。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亲情与友谊》中的第七课《亲情之爱》。
详细内容将围绕亲情的定义、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和回报亲情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内涵,认识到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和回报亲情,增强家庭和睦。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尊敬长辈、关爱家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之爱,并学会表达和回报。
重点:亲情的内涵、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以及表达和回报亲情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短片,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亲情之爱。
3. 知识讲解:a. 亲情的定义与内涵b. 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c. 如何表达和回报亲情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之爱。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亲情之爱的定义与内涵2. 亲情在人生中的重要性3. 表达和回报亲情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之爱的感悟。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亲情的定义、亲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表达和回报亲情等方面进行论述。
2.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为家人做一件表达亲情的小事,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亲情,学会表达和回报亲情,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在课后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亲情主题的实践活动,如亲情演讲比赛、亲情手抄报等,以加深学生对亲情之爱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家的概念、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以及如何与家人相处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感受家庭亲情,学会与家人沟通、合作,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的互动较多,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地认识家庭的功能和亲情之爱。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家庭问题,如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等,对这些学生需要更加关注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理解家的意义。
2.培养学生感受家庭亲情,学会与家人沟通、合作,培养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家庭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和家的意义。
2.如何感受家庭亲情,与家人有效沟通、合作。
3.正确面对家庭问题,处理家庭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亲情。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情境的视频或图片。
2.收集典型的家庭案例,制作成PPT。
3.准备与家庭亲情相关的故事或文章。
4.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场景,引导学生回忆家庭生活,激发学生对家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和家的意义,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深刻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你对你的家庭有什么样的感情?b.你觉得家庭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c.你如何与家人沟通、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亲情之爱》的第七章,内容涉及家庭的重要性、亲情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具体章节内容包括:1. 家庭的定义与功能;2. 亲情的种类及表达方式;3. 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亲情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亲情,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3. 提高学生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能力,为未来的家庭生活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亲情,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家庭的重要性、亲情的表达方式以及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亲情故事视频、亲情歌曲、家庭关系图。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亲情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亲情故事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引发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家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功能和作用。
3. 知识讲解:介绍亲情的种类及表达方式,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亲情。
4. 课堂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提高他们表达亲情的能力。
5. 互动环节:进行家庭关系图的游戏,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学会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6.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家庭矛盾,提高家庭关系和谐度。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的重要性2. 亲情的种类及表达方式3. 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亲情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与家人交流,增进亲情;关注家庭关系问题,学会解决家庭矛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亲情,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家庭关系图的游戏和例题讲解。
《第七课 亲情之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亲情之爱》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
3. 培养学生感恩、关爱和尊重家庭成员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干系,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亲情之爱的力量,以及如何在平时生活中实践这份爱。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故事,用于教室讨论和分享。
2. 准备教学PPT,用于呈现教学流程和案例。
3. 提前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便更好地引导教室讨论。
4. 准备一些互动游戏,以增强教室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2. 提问:歌曲中提到的“爱”是什么爱?3. 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点出课题“亲情之爱”。
4. 过渡语:亲情之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它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它的眼睛。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亲情之爱这个话题,学会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爱。
(二)新课内容1. 介绍亲情之爱的观点和种类(1)教师简要讲解亲情之爱的观点和种类,包括血缘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爱等。
(2)强调亲情之爱在人际干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表达这种爱。
2. 探讨家庭亲情之爱(1)提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亲情之爱让你印象深刻?请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分享家庭中发生的亲情故事,并讨论这些故事所体现的亲情之爱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教师总结家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安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下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爱的表现,可以是关心问候、帮助做家务、陪伴等。
(2)教室上组织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增强学生对亲情之爱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室互动环节1. 提问: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爱?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和点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家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可以播放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
说一说:在你的眼里,“家”是什么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的居所(一)家庭的含义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二)我们与家庭的关系活动一:交流与分享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
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
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
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
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说一说: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家庭的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活动二:阅读感悟(教材P73)请大家阅读P73两则材料,阅读完后告知老师你的阅读感悟。
生1:有房子不等于有家;生2:醉汉虽然有豪宅,但是没有亲人,感受不到亲人的温暖,所以他说没有家;生3:亲人在家就在……教师总结:家是我们生命的居所,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这是家最大的特点,一个没有亲情、没有爱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目标导学二:中国人的“家”(一)在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教材P73)师: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
而这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
生:体现了中国人的乡愁和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中国人团圆的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了孝亲敬长之情……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
第七课亲情之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材《亲情之爱》的第七章“家庭的关系与亲情之爱”,详细内容涉及家庭结构对个体的影响、亲情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通过沟通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与关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同家庭结构的特点,认识到家庭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识别和表达亲情之爱的能力,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家庭中有效沟通,以促进家庭和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家庭结构的基础上,真正体会到亲情之爱,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沟通技巧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重点:家庭结构、亲情表现形式、有效沟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家庭和谐、亲情的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引入本节课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家庭结构、亲情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以及亲情之爱的多样性。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设置一个家庭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与沟通。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通过有效沟通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与关爱,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模拟家庭沟通场景。
7. 拓展延伸(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观察自己家庭中的亲情表现,尝试运用所学沟通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结构:核心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2. 亲情表现形式:关爱、支持、陪伴、尊重等。
3. 有效沟通方法:倾听、表达、同理心、非暴力沟通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家庭中的亲情表现,分析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观察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记录下关爱、支持、陪伴等亲情表现,结合所学沟通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庭”为主题,写一篇关于家庭和谐、亲情的作文。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亲情之爱 3课时》教学设计(2022课标)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 3课时》教学设计(2022课标)一. 教材分析《第七课亲情之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去爱家人,以及如何处理家庭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含义,体味家庭中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懂事,对家庭、亲情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但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亲情产生倦怠感,认为家庭关系理所当然,缺乏对家庭亲情的深入理解和关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亲情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体味家庭中的爱,增进家庭亲情。
3.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家人,处理家庭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和体验。
3.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家庭作业等方式,亲身体验家庭亲情,增进对家庭关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故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和家庭作业材料,用于体验式教学。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家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对自己的影响,激发对家庭亲情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家庭亲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关爱家人,处理家庭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和体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精品教案(3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
能力目标: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家庭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新课讲授】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
出示资料: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初二(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例子中,“家”又指的是什么呢?家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和他们是血缘关系,而爸爸妈妈之间又是婚姻关系,当然,也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是收养关系,这些都能够组成家庭。
家庭虽然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对家的感受和期待又很相似。
在这个醉汉的心中,在这位“父亲”的心中,在你的心中,觉得“家”是什么呢?学生发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例子,总结出一般意义上家的意味——生命的居所。
)教师:是的,不论我们的家庭里有哪些家庭成员,有什么样的结构,我们对“家”的期待是类似的。
古人对家也有自己的期待,他们是怎么看待家的呢?出示图片,解读家的写法。
出示资料:“家”字是会意字,它的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的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
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
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教学设计模板年级:七年级科目:道德与法治内容: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框题是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有讲到家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中国人的“家”,明白家庭交往中的家庭文化和相关权利与义务,让学生知道尽孝应在当下。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框题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知道家的内涵;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以及懂得“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对家的理解。
2.教学难点:理解孝在当下。
四、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引导法、评价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评价法五、教学策略围绕相关案例,从社会生活走向经济生活再走向家庭生活,扩展学生视野,深化其对“家”的理解。
六、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白板和笔等七、教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播放歌曲《吉祥三宝》提出问题:由这首歌你们能想到什么?导入本课内容。
二、由美国某城市醉汉躺在街头和某国内战期间,一个中年男子的故事提出问题:家是什么?三、探究新知1引用日常的家庭现象解决问题。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的定义、家的功能以及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家的概念,认识到家的重要性,体会到亲情之爱的伟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家庭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思考家庭的功能和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审视家庭,认识到亲情之爱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的定义,掌握家的功能,认识到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珍惜家庭关系,感恩亲情之爱,努力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的定义、家的功能、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审视家庭,认识到亲情之爱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亲情故事、分享亲情经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
2.辅助材料:亲情故事、案例分析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家庭的理解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家庭的关注。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家的定义、家的功能以及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亲情故事、分享亲情经历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力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家的认识和亲情之爱的体会。
《第七课 亲情之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亲情之爱》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
3. 培养学生的感恩和关爱家庭成员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培养感恩认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表达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室讨论和讲解。
2. 准备一些与亲情相关的音乐和视频,用于教室导入和放松环节。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背景,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短片、分享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亲情之爱的力量和重要性。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亲情之爱”。
2.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说出自己对亲情的认识和理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盘绕亲情之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讨论内容可以包括:家人之间是如何互相支持、关心和爱护的?亲情之爱对个人成长有何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亲情故事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助等。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亲情之爱的内涵。
5. 教室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亲情之爱的疑问或怀疑,教师和其他同砚共同解答。
通过教室互动,营建轻松愉悦的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6. 总结归纳: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亲情之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一价值观。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平时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和关爱之情。
7.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共同回忆一些难忘的亲情时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将教室所学知识延伸到家庭生活中,进一步增强亲情之爱的认识和情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亲情之爱》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亲情之爱的重要性,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从而学会珍惜和回报家人的爱。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体会到家人的关爱,并学会在家庭中承担责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可能没有深刻的认识,容易忽视家人的关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亲情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对家人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亲情的重要性,理解家人的关爱,学会在家庭中承担责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家庭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家人的爱,培养他们对家人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亲情的重要性,理解家人的关爱。
2.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在家庭中承担责任,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体会到家人的关爱。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亲情经历,增强对家庭亲情的理解。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家庭角色扮演,学会在家庭中承担责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故事、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家庭亲情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引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亲情经历,相互交流感受。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爱在家人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味亲情之爱,并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尽孝在当下。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理解家人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自我,但家庭是他们成长的基础,对他们的影响依然深远。
学生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体味。
同时,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逐渐理性,他们开始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味亲情之爱,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家庭责任感,尽孝在当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味亲情之爱,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
2.难点:深刻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体味亲情之爱,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增强对家庭的理解。
3.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家庭情境,让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交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庭的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对家庭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分享对家庭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以及对家庭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一、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含义、家庭的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二、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听音乐《回家》。
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思念家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样的呢?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你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家的意味。
活动:阅读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回答: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家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一、生命的居所1.教师: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
家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场所,更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阅读教材P72探究与分享,回答: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答案提示:物质生产功能:农村家庭承担着包土地进行生产的功能,城镇个体户家庭承包着生产经营的功能。
经济功能:家庭成员就业获得家庭经济收入。
休闲娱乐功能:家庭是家人经常性的休闲娱乐场所。
教育功能:家庭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学校,不仅幼年受家庭教育,而且人人都要受家庭文化的影响。
3.阅读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这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答案提示:(1)略。
(2)体会到了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4.教师: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场所,是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等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才能体味那一份温暖。
二、中国人的“家”1.教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描述思乡情感的诗句。
你都知道哪些?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些诗句的,是怎么看待这种属于中国人的情感的。
2.阅读教材P73探究与分享,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了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3.教师: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家是我们天然的学校。
每个家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优良家风,例如“家规”“家训”。
你是怎么理解“家规”“家训”的呢?4.阅读教材P74探究与分享,回答:(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
答案提示:(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等。
(2)古代“家规”“家训”的内容中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5.教师:《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句话的意思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吧!在现代社会“孝悌”被引申出更多的含义,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6.阅读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与技能。
回答:(1)分享我国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分享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孝亲敬长?答案提示:(1)(2)略。
(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
7.教师: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比如:亲自给父母做一顿饭;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教父母上网;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陪父母看一场电影等。
爱不是简单的话语,而是贴心的陪伴。
【课堂小结】家是我们人生的驿站,是我们生活的乐园,也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我们既要爱自己的小家,也要爱自己的国家,立志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愿在大家的努力下,家能真正地成为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
第2课时爱在家人间一、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了解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二、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重点:沟通传递爱。
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让同学们结合与父母相处的经历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我们在这里成长,我们在这里享受快乐。
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在这里与父母发生碰撞,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家更加充满温馨、充满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爱在家人间。
一、体味亲情1.教师: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这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亲情、亲人作诗。
2.阅读教材P77探究与分享,回答:找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尝试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答案提示:第一“碰”:双方有差距说明我们对自己的家人了解不深,关心不够。
第二“碰”:知道原因后,我的想法会有变化。
因为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
第三“碰”:我发现了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
3.教师:亲情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守候,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从这两首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是不一样的。
有的亲情温馨和睦、自然随和,有的亲情磕磕绊绊、内敛深沉。
我们不能因为感受不到而否认亲情的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
但是如果家庭结构变化了,亲情还在吗?4.阅读教材P78阅读感悟,思考:萌萌家的亲情还在吗?答案提示:在。
虽然萌萌家的家庭结构变化了,但家中的亲情还在,只要用心感受就能发现新的美好。
5.阅读教材P79阅读感悟,回答:从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答案提示: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那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家中有亲情,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亲情之爱。
6.教师:爱是相互,爱是陪伴,爱是付出,爱是关怀,爱是感受,爱是成长,爱是亲情。
它不会随着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深刻,我们要有发现爱的眼睛,心存感激,感受亲情。
二、爱的碰撞1.教师: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你是否也有过这种感觉,你是怎么处理这种感觉的呢?2.阅读教材P79探究与分享,回答:(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
(2)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答案提示:(1)略。
(2)想起这些,我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
父母是爱我的,可我有时却不理解父母对我的爱,反而抱怨父母。
3.教师: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有时伴着甜蜜,有时出现紧张,甚至发生冲突。
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4.阅读教材P80下面探究与分享,回答:(1)结合下面的情境,填写内容。
(2)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审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答案提示:(1)①在学校里有什么事吗?②很好,继续努力。
③反对和朋友发生矛盾,会说是不是你的错。
④很着急,送我到医院,并陪伴左右。
⑤不要紧,还有下一个进步的机会。
⑥不赞成。
(2)关注的问题关注的重点交流的方式采取的态度父母我的学习情况、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家庭收入、工作问题、日常生活我的学习、家庭收入、日常生活口头、电话(略)我学习、自己的心情、同学交往、上网玩游戏学习口头、电话、微信(略)(3)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5.教师: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
三、沟通传递爱1.教师: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交往平凡又琐碎,这就造成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我们很少能回头看到父母为我们细小的付出,却会放大与父母的冲突,这就会造成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不理解。
2.阅读教材P81下面探究与分享,回答:(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
(2)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3)讨论自己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答案提示:(1)我会听妈妈的话。
(2)不发生冲突是自己所期望的(3)做子女的要主动亲近父母;发生矛盾时,先冷静下来,要心平气和地与父母商量;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理解父母,多了解父母,敞开心扉,坦诚相见,耐心解释,笑口常开,沟通中做到求同存异等。
3.教师:爱需要呵护,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爱在沟通中加深,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亲子之间的冲突。
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的相貌、性格、贫富,也无法选择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和教育我们的方式,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长大,也会成人父或母,多些理解,多些交流,才能创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
4.习题精练:周末,小雅写了一会儿作业,想到客厅看电视休息一下,妈妈制止了:“不许看。
”小雅关上电视,拿起漫画书,妈妈又说:“不许看漫画,写作业去。
”接下来,小雅要怎么办?你认为最恰当的做法是(D)A.放下漫画书,转而打开电脑玩游戏B.责问妈妈:“你怎么老是干涉我的自由?”C.扭头回房,关上房门,不再理妈妈D.对妈妈说:“我有点累了,想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