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军争篇

合集下载

军争篇

军争篇

一、迂直之计 后发先至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 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要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的,同时,要使敌 人的近直之利变为迂远之患,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抵达必 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是掌握了以迂为直的方法。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唐代:杜牧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题汉祖庙》 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山前五月杨梅市,溪上千年项羽祠。 小繖轻舆不辞远,年年来及贡梅时。 ——《项里观杨梅 》陆游
闪电战2
后勤失利: 1、缺乏足够的卡车,大量使用骡马作为运输工具, 这使得他们的步兵和补给跟不上坦克的推进速度。 2、克里特岛的空降作战中德国损失了很多运输机, 使得运输机对部队的后勤保障作用极为有限,而且 对后来为避免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整支部队投降而 进行的自负且无益的空投援助的行动中更多的运输 机白白损失。 3、坦克还需要大量的燃料和零部件。这个问题随着 战争的进展不断加深,并使德国的装甲部队陷入瘫 痪。德国后期的坦克,虎式和虎王重型坦克在技术 上非常复杂,比早期的坦克需要更多的燃料。很多 重型坦克的损失都是由于机械故障和燃料不足,而 非敌人的炮火。德国忽视了战争华丽舞台背后所需 要的幕后支持,因此遭受了惨重的惩罚。
要点: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利与弊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交织 在一起的。孙子说“军争为利, 军争为危” 正是这种辩证思想的体现。如果万事具 备, 可能会影响军事行动的迅捷; 如果轻装前进, 就不得不扔掉大量的装备, 两者 均有得失。

孙子兵法之军争篇(全文)

孙子兵法之军争篇(全文)

孙子兵法之军争篇(全文)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凡是用兵的规律,将帅受领国君的命令,从组织人民群众编成军队,到开赴前线与敌对阵,这中间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与敌人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了。

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最难的地方,又在于如何通过迂远曲折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化不利为有利。

所以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迟滞敌人,这样就能做到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的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的。

所以军争是有利的,也是有危险的。

全军带着所有辎重去争利,就会行动迟缓而赶不上;放下辎重去争利,辎重就会损失,因此,卷甲急进,日夜不息,以加倍的行程连续行军,走上50公里的路程去与敌争利,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

孙子兵法·军争篇 第七原文

孙子兵法·军争篇 第七原文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原文军争篇第七全文_原文原文:军争第七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军争第七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

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

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

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

精选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军争篇: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精选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军争篇: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军争篇: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军争篇: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七篇“军争篇〞的第二局部,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一、兵法解析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意思就是:军队士气初来时旺盛,中间时就会懈怠,到了最后,就逐渐衰竭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时的锐气,在其士气懈怠疲惫时采取打击他,,这是掌握和运用士气的方法。

孙子在这里提出了通过治气〔即掌握和运用士气〕来瓦解敌军,控制战场主动权的谋略。

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士气高昂能使军队果断善战,无战不胜;而士气低落,那么会使军队丧失斗志,加速灭亡。

那么怎样才能运用士气的规律施计用谋呢?第一,根据士气可鼓可泄、可消可长的特点,鼓励自己的部队挥戈策马,赴汤蹈火的士气,同时千方百计地瓦解、挫伤敌军的士气,此所谓“三军可夺气〞。

第二,利用士气“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的特点,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从而克敌制胜。

善于用兵作战的将帅,不仅要鼓励自己的部队保持高昂的士气,还要想法设法瓦解敌军士气,待敌士气衰竭时,克敌制胜。

鼓舞军队士气的方法很多,正义之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士兵仇恨敌人,以奋勇杀敌。

“杀敌者,怒也。

〞士兵心头怒火被点燃,就能保持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曹刿巧用“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谋略克敌制胜,是典型的战例。

当时,鲁国和齐国的军队对峙于长勺。

齐将鲍叔牙先发制人,命令擂鼓攻击,一时齐军喊杀连天,如山崩海倒般冲杀过来。

鲁庄公慌了手脚,忙下令擂鼓还击。

谋士曹刿劝止道:“齐军士气正旺,只可严阵以待。

〞于是传令偃旗息鼓,坚守阵地。

齐军冲至阵前,见无隙可乘,只得退兵。

过了一会,齐军再次擂鼓冲锋,鲁军依然不为所动。

鲍叔牙见状,又命发起第三次重逢,可这是齐兵口里虽叫喊着,斗志却松懈了下来。

曹刿等齐军擂罢三道鼓后,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出击了。

孙子兵法 军争篇观后感

孙子兵法 军争篇观后感

孙子兵法军争篇观后感《<孙子兵法·军争篇>观后感》观看关于《孙子兵法·军争篇》后,我有了很多的感受和想法。

看到开篇提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我感觉这一下子就点明了军事争夺在战争中的困难与重要性。

军争就是两军相对争夺制胜条件,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文中对于军争中各种因素的分析和考量。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这一点就很微妙。

当时我就想到在日常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其实很多情况都有类似的逻辑。

例如在竞争一个工作岗位或者参加某种竞赛的时候,我们可能不是直来直去地去获取胜利的条件。

有时候看似绕远路,做一些看似给自己添麻烦的事儿,像在竞赛前先去做大量与竞赛看似无关的知识储备或者能力提升,但到了真正面临挑战的时候,这些曾经‘迂’的做法,却变成了使我们更具优势、走向胜利的‘直’路。

还有说到“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这个形容军队状态的描述,画面感很强。

仿佛看到了一支纪律严明、行动迅速又变幻莫测的军队。

在我的理解中这不仅仅是对军队军事素养的要求,在我们的团队协作或者个人做事风格上也有借鉴意义。

比如说一个团队在应对不同的项目任务时要有这样的多面性,处理紧急任务时疾如风,准备长期稳定工作时不动如山。

我们个人在生活面对不同状况遇到不同的人时,可能也需要这样的应变能力,有些时候要让自己充满冲击力侵掠如火,有些时候又要很沉稳冷静难知如阴。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这句话让我想到历史上的诸多战争,长时间的战争对一个国家的消耗是巨大的。

这提醒我们在处理各种事情,不能拖沓耗时太长,如果一件事情持续很久还没有好的结果,那必然对自身的资源等有很大的损耗,就像企业之间的长期竞争胶着不下,到最后可能两败俱伤。

看完后我明白了《孙子兵法·军争篇》虽然讲述的是军事方面的法则,但其中许多的规律和哲理都可以延伸到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孙子兵法1. 原文;(一)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二)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三)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 不能行军;不用导者,不能得地利。

(四)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 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五) 《军政》曰: "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故夜战多(火)金鼓,昼战多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民〕之耳目也。

(人)〔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六)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七)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此用兵之法也。

2. 译文;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打仗的一般规律是:从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经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到与敌人对垒而处,没有比与敌争夺先机之利、掌握战争主动权更为困难的了。

孙子兵法军争原文与解析

孙子兵法军争原文与解析

孙子兵法军争原文与解析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的代表之一,也是军事方面的经典之作。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篇是《孙子兵法·军争篇》。

本文将深入解析这篇篇章,揭示其背后的深意和智慧。

一、原文内容《孙子兵法·军争篇》是孙武的伟大思想在兵法领域的体现。

以下是其主要原文内容: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天,二曰地,三曰将,四曰法,五曰德。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得而治也,不可得而使也。

凡用兵之法,将之与国同利,则可;将之与国同弊,则害;将之与国反,则官逐。

夫智者见智,愚者见愚;贤者见贤,晏者见晏。

远近视之,吾士无所用其间矣。

故使治者不敢不知也。

二、解析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这句话中,孙子明确指出兵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兵是国家的命脉,涉及到生死存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2.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天,二曰地,三曰将,四曰法,五曰德。

孙子强调了战争决策需要考虑的五个要素:天、地、将、法、德。

天指的是气候、时间等自然因素;地则包括地理环境、地势等;将指的是将领的能力和品质;法则涉及战争法度和制度;德是指军队的道德品质和士兵的忠诚度。

3.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孙子认为天的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很大,包括阴阳、寒暑和时间节制等。

4.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孙子继续强调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包括地势的高低、距离的远近、地域的险易、地域的广狭以及生死存亡的考量。

5.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在这里,孙子明确指出将领需要具备智慧、诚信、仁爱、勇气和严明等五个品质。

6.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孙子认为法度的制定必须经过周密的考虑,包括纵横捭阖、依法行事和重点使用兵力等。

将军可夺心——《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军争篇2000字

将军可夺心——《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军争篇2000字
“将军可夺心”要对症下药,对付不同性格类型的敌将,应使用不同的手段。
对于勇多谋少、骄横轻敌的将帅,采用“卑而骄之”、“勇而示怯”之法,使其越加狂妄,贸然动兵而落入圈套;
对于脾气暴躁、情绪大起大落的将帅,采用“怒而挠之”、“诱而辱之”之法,使其忿而兴师,愠而致敌,导致失败;
对于好大喜功、贪图小利的将帅,可以使用“诱之以利”、“顺详敌意”的战术,使其求胜心切,轻率出战而陷入被动。
“廉洁,可辱也。”廉洁本是美德,可是过于追求个人声名,就会被敌利用,对其侮辱使其失去理智,引起上钩。
“爱民,可烦也”将帅在决策中,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过于溺爱百姓,会受到各种牵扯,耗时费力,贻误战机,使敌有机可乘,故意用兵扰民,诱其出战,误入圈套。
“将有五危,用兵之灾”,孙子的这一思想启迪我们,对敌将实施攻心战术,一定要针对战将的性格和不同类型,实施不同的夺心之术,才能收到奇效。
这时,李牧见时机已到,派精兵16万人设下埋伏,尔后让边民和部分士兵将牲畜全部赶出来放牧,以诱匈奴来抢。匈奴单于果然中计,率领大军前来抢掠。李牧指挥伏兵出击,把匈奴打得人仰马翻,杀死匈奴骑兵10万余人,此后,一连十多年,匈奴都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骄纵敌将,隐强示弱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之初,我军抓住美军将领高估自己、轻视我军的心理,在敌向我发起试探性进攻时,()我先后主动撤出飞虎山、德川等地,以小股兵力节节抵抗,又将3个军撤到云山以北,诱使敌人大胆地向我预定的战场冒进,使其兵力分散,战线拉长。
将军可夺心——《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军争篇2000字:
文:浩瀚若烟;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七篇“军争篇”的第三部分,将军可夺心。
一、兵法解析
将军可夺心。
意思就是: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

三、主要韬略及应用
• 韬略十七 以迂为直 以退为进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晋楚城濮之战 •拿破仑奇兵击败奥军 勾践尝胆灭吴国
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先占领农村
周恩来的外交策略
麦当劳和肯德基策略
•英国友尼利福公司柯尔稳站非洲
•岛村宁次的“原价销售法”
三、主要韬略及应用
• 韬略十八 兵不厌诈 因敌制胜
• 赵奢智救阏与城 谅
锣鼓、旌旗,是统一人的视听的;
人们的视听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就 不能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能单独后退 了,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 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变,适应。根据白天夜晚的不同情况 变换信号,以适应士卒的视听需要
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和鼓声, 白天作战多用旗帜。这些不同的指挥 信号是为了适应人们的视听而变动使 用。
前军的将领 原则
队伍中,身体强壮的先到,疲惫的后后 到,结果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到达目的 地;走五十里去争利,如遇意外事件, 则前军将领会受挫折。队伍只有半数赶 到。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 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 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任用储备的物资
走三十里去争利,可能有三分之二能
到达。要知道,军队无辎重就不能生存,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 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哗,此 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 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用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用自 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军心 的方法。用自己部队接近战场等待远道而 来敌人,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等待敌人 的奔走疲劳,用自己部队的饱食等待敌人 的饥饿,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方法。
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 锐气 跟踪 敌军发动攻击,敌军用小利引诱不要上钩, 诱兵 方盛 追击 食,

孙子兵法 军争篇观后感

孙子兵法 军争篇观后感

孙子兵法军争篇观后感《孙子兵法军争篇观后感》看《孙子兵法》中的军争篇,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古老智慧的大门。

一开始看的时候,我就被“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这句话吸引住了。

看到这里我感觉很迷惑,怎么把迂回变成直接,把祸患转化为有利的条件呢?后来我慢慢理解了,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的竞争一样。

比如说在商业竞争中,一个新的小公司想要在市场立足,如果和大公司正面竞争货源或者客户,那无疑是以卵击石,这是很迂的做法。

但是如果这个小公司另辟蹊径,去开发大公司忽视的小众市场,慢慢积累,最后反而能在这个细分领域成为主导,这就是以迂为直了。

大公司不重视的小众市场,原本看起来是个小利,甚至可能被看作是由于资源有限不能兼顾的一种患,但小公司可以利用起来成就自己。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军争篇里对于“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的描述。

当时我就想到了自己参加体育运动比赛的时候,比赛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充满着激情和斗志,那就是朝气锐的表现。

可是随着比赛的进行,体力消耗,就会慢慢变得有些懈怠,这就像昼气惰。

要是到了比赛快要结束还没分出胜负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想着赶紧结束吧,就没那么全力以赴了,这就是暮气归。

孙武根据军队士气这个特点提出作战策略,这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或者团队合作中,要善于把握时机。

就如同在做项目的时候,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热情高涨,那时候就适合规划宏伟的蓝图,让团队成员把这种锐气投入到框架性的搭建上。

而到了中期可能会有些疲惫,这时候作为领导者就应该给一些激励措施来提起士气。

到了项目收尾阶段就更要警惕暮气归的问题,提醒大家不能放松,一鼓作气完成。

还有那些关于军争中各种计算的论述,什么道路的远近、地势的险易之类的。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计划出行旅游时,也要考虑诸多因素,这和军争里考虑作战的方方面面是类似的。

看完军争篇后我明白了无论是战争还是生活中的各种竞争,都需要提前对各种情况做好计算、谋划还有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应对自如。

第 七篇-军争篇(孙子兵法)

第 七篇-军争篇(孙子兵法)

軍爭目標 軍爭為趨利,軍爭為避危。 軍爭基礎 輜重、糧食、委積。
軍爭條件 外交合作、地形判斷、善用鄉導。 軍爭保障 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 用兵八勿 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 必闕、窮寇勿迫。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11
軍爭篇經驗法則與實用理則對企業之導引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28
侵掠如火
• 一旦發動產品上市,所有的促銷手段與廣告 宣傳必會在市場上快速擴散,造成強大的震 撼如火燎原。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29
不動如山
• 若本公司覺得時機未到不採取行動,任憑競 爭者如何挑逗誘惑,本公司都不受影響。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14
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
• 在市場上爭取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與打擊競爭 者的弱點,困難在於:
– 保持主動 – 主宰競爭對手 – 主導市場的發展 – 掌握時機與時效 – 確保最有利於我方發揮競爭優勢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15
– 平日就訓練員工熟悉營運制度與作業流程
– 具備隨時接受挑戰的機動性與執行力
– 當市場機會浮現能夠全力快速投入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27
其徐如林
• 平日厚蓄實力、潛心研發、擴充產能、提昇 效率、改進流程、佈建通路的過程之中,保 持低姿態,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其肅靜穩 重如林 。
– 以我方井然有序的作業流程去對付對方的 雜亂無章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孙子兵法军争篇

孙子兵法军争篇

“军 争之 难者, 以迂 为直, 以患 为利”
与敌人争 夺有利的制胜 条件最困难的 地方,就是如 何通过迂回曲 折的途径达到 所近直的目的, 化害为利。这 就是说,要懂 得以迂为直的 计谋。
“迂”与 “直”本是一 对矛盾体,但 在军事谋略中, 直往往是最难 达到的,敌我 注意力皆在此, 也就成了迂; 迂看似缓慢, 然而避实就虚, 又成了实际上 的直。
《孙子兵法》之
《军争篇》
总 论
在本篇中,孙子第一次 系统地阐述了争战的原则和方 法。用兵打仗,从受命到与敌 军交战,最困难的是争取有利 的战机,这样就可以取得战争 的胜利。 孙子认为,善战之人, 一般可以做到扬长避短,以逸 待劳,并采用机动变化的用兵 方法。孙子以其丰富的战争智 慧,详细论述了几个重要的战 争问题。
“ 故 兵以 诈立, 以利 动, 以分 和为 变者 也”
在战争中,“兵以诈立” 是历代兵家惯用的伎俩,也是 战争纷繁复杂,奥妙无穷的秘 密所在。 在商战中用诈在所难免, 一般有这样几种诈法:稻草人 法、空城计、用而示之不用、 假出价、声东击西,还有扮疯 相等征服对方为最根本目的。 在两军对垒时,双方都 在寻找着有利于达成作战目的, 且能获得更大利益的机遇。一 旦有机可乘,有利可得,便会 采取相应的行为,以求战而胜 之或利而得之。
“ 三 军可 夺气, 将军 可夺 心”
俗话说:“言为心声”, 要扰乱对方将领的决心,舌战 便是心战。 谈判中也常用攻心战术, 也就是从心理和情感的角度来 说服对方。 谈判者通常会使用这样 几种手段:
满意感 :使对方在精神 上感到满足的策略; 头碰头:双方采取小圈 子会谈,以解决棘手的问题; 鸿门宴:通过宴会缓解 气氛,解除心理上的对立情绪; 恻隐术:装扮可怜相、 为难相; 除此之外,还有奉送选 择权、以情动情等谈判手段。

孙子兵法评注(军争篇)

孙子兵法评注(军争篇)
《孙子兵法》军争篇阐述了在战争中如何争取先机、克敌制胜的重要策略。其中,核心思想是利用己方的优点来攻击敌人的弱点,这是一种基于矛盾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在军争篇中,孙子还强调了将帅的修养以及对士兵的管理方式的重要性,认为这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外,他也讨论了战争时间的长短与国家经济条件的关系,强调在战前要充分了解和估计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孙子的这些军事思想,不仅体现了他的唯物主义战争观,也展示了他对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孙子兵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和消极成分,如过分强调将帅的作用等,这些是需要我们批判和摒弃的。总的来说,学习《孙子兵法》军争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本质和规律,也能让我们在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智慧,提升对现代战争的理解和应对策略。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下)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下)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下)【原文】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①;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②;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③。

故兵以诈立④,以利动⑤,以分合为变者也⑥。

故其疾如风⑦,其徐如林⑧,侵掠如火⑨,不动如山⑩,难知如阴⑪,动如雷震⑫,掠乡分众⑬,廓地分利⑭,悬权而动⑮。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⑯。

【注】①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张预曰:“先知诸侯之实情,然后可与结交;不知其谋,则恐翻覆为患。

其邻国为援,亦军事之事。

”李零说:“‘交’和‘攻’经常分不开。

《九地篇》讲开进,有两国交界的地方(交地),有三国交界的地方(衢地)。

有时,你要打一个国家,还要借助第三国。

关系如此复杂,不知‘诸侯之谋’怎么行。

”豫交,指结交诸侯。

豫,通“与”,参与。

②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曹操曰:“不先知军之所据及山川之形者,则不能行师也。

”沮泽,水草丛生的沼泽湿地。

③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李荃曰:“入敌镜,恐山川隘狭,地土泥泞,井泉不利,使人导之以得地利。

”乡导,即向导。

乡,通“向”。

④兵以诈立:吴如嵩说:“‘兵以诈立’就是说战争的胜利是凭借诡诈欺骗建立起来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互相保密,施计用谋乃是军事斗争的一条普遍规律。

”黄朴民说:“孙子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这就是从根本上划清了通《司马法》为代表的旧‘军礼’的界限,正确揭示了军事斗争的基本规律。

在中国古代兵学理论发展史上,《孙子兵法》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核心,其实便是观念更新。

其基本特色就是对西周以来旧的军礼传统的彻底否定,……毫不掩饰地把‘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原则公之于世,不讳言‘功利’是用兵打仗的出发点,从而放开手脚,理直气壮地在军事行动中进行算计,进行欺骗。

”⑤以利动:刘庆说:《孙子兵法》提出,第一,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把利益作为思考战争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强调国家利益对战争的关键制约作用;第二,在战略决策时要讲求战争效益,要权衡利弊,“因利而制权”,不因贪图小利而遭受祸患,不因一时困难而放弃根本利益;第三,在作战时要深刻认识到利与害等因素的影响及其转化机制。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军争篇知识讲解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军争篇知识讲解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军争篇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军争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

“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

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

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

孙子兵法十三篇之7军争篇破译版

孙子兵法十三篇之7军争篇破译版

【军争篇】孙子说:根据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从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编军队,到与敌军两相对垒,没有比争取有利先机、掌握主动权更困难的了。

军争之所以难,是因为要变迂远为近直,转不利为有利。

因此,采取迂回的途径,用利益引诱敌人,后于敌人发动,却先于敌人到达目的地,这才是真正懂得“变迂为直”的将帅。

军争有利有害。

如果出动全军携带全部辎重去争夺先机之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而无法及时到达;但如果丢下辎重轻装前进,就难免损失一些物资装备。

如果让将士轻装简从,昼夜不息地急行军,奔走百里去争夺先机之利,那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而且健壮的士卒在前,疲弱的在后,按常理最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如期到达;如果急行五十里与敌人争夺先机之利,那先头部队必然受挫,一般也只有半数的人可以如期到达;即使是急行三十里去争夺先机之利,也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如期到达。

所以,军队没有装备辎重便不能生存,没有粮草供应也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一样会灭亡。

因此,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图谋,就不能与其结盟;不了解山林、险阻和沼泽等地形分布,就不能行军作战;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

因此说,用兵作战是以诈谋权术为策略基础的,以是否有利来决定行动与否,并依照具体情况来灵活指挥军队集中或分散。

因此军队应该快速行动时就要迅疾如风;应该缓慢行进时,队伍就要好比森林一样森严不乱;当攻城略地时要像烈火般迅猛;驻守防御时要如山岳岿然不动;当军队需要隐蔽时,就要如漫天阴霾,不可揣测;而出击时则应该像万钧雷霆,排山倒海。

夺取敌人的财物,应分兵行动;开拓疆土,则要分兵扼守要害之地。

总之,都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

只有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帅,才能赢得胜利,这是军争所应遵循的原则。

《军政》上说:“用言语指挥听不清就用金鼓,用手势指挥看不清就用旌旗。

”金鼓旌旗这些工具是用来统一军队视听的。

军队行动统一以后,那么勇敢的将士不得擅自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能独自后退,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

文学_军争篇第七-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

文学_军争篇第七-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

军争篇第七-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简介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军争篇第七-孙子兵法原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军争篇第七-孙子兵法译文孙子说:根据一般的战争规律,统帅受命于国君,聚集民众,组编军队,到前线与敌人对垒,在这过程中没有比争取先机之利更困难的。

争取先机之利最为难办的是,把遥远的弯路变成直道,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采取迂回的途径,以小利引诱敌人,出发在敌人之后,却可以先敌人到达,这便是懂得变迂为直谋略的人。

所以军争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危险的一面。

孙子兵法第六篇军争篇(上)

孙子兵法第六篇军争篇(上)

孙子兵法第六篇军争篇(上)在《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整体框架中,《军争篇》堪称一道分界线。

陈启天曰:“本篇以前,如《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等篇,皆泛论尚未实行战斗前之要务,必须预为讲求者。

自此以下各篇,乃分论关于实际战争之各事,临敌决胜必须注意者。

”可知此前的六篇探讨的是较为抽象的军事理论,从本篇开始,《孙子兵法》进入到对实战问题的研究。

自本篇至《九地篇》的五篇,被李零概括为“战斗组”,最后两篇则为“技术组”。

“军争”意即两军争利。

两军相争有无数环节,本篇聚焦于行军,探究的是军队如何利用行军争夺先机,顺利到达预定战场。

孙子一开篇便根据实战经验,指出在两军对垒、即将决战之前,通过行军抢得先机,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可谓最难实施;进而揭示了落实这一环节的难点,即“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要求决策者在调动部队行军时,需有辩证思维,要懂得“迂”与“直”、“患”与“利”之间的转换规律,以实现“后人发,先人至”的行军效益。

两军各争先机之利,在这一竞争过程中,不要只看到它的好处,还要看到其中潜藏的危害。

孙子在第二段首先指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接下来着重分析了在行军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速度与粮食辎重、速度与士卒体质等关系,将会导致最后决战的失败。

一味追求速度,而丢弃武器装备、后勤物资,这种做法是十分危险的。

作者郑重指出:“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孙子兵法》的《作战篇》已充分论述了物资装备的重要性,此处从“军争”的实战角度再次凸显了它的价值。

除了《作战篇》的题旨,其他篇章的一些重要思想,也在本篇当中得到了呼应与贯彻。

第三段的“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是对《谋攻篇》“伐交”、“伐谋”思想的运用;“兵以诈立,以利动”,是《计篇》“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的回响。

第五段提出了“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四治”说。

如果说其中“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治气”,“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的“治变”,以及“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的“治力”,是落实了《计篇》的“诡道十二法”、《虚实篇》的“避实击虚”等作战原则的话,那么“以治待乱,以静待哗”的“治心”,则是对《作战篇》“故杀敌者,怒也”的军事心理思想的深化,明确显示了部队心理建设的重要。

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文及翻译孙子兵法·军争篇【作者】孙武【朝代】春秋末年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

“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

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

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

“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

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

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

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

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

这样,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

所以,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获胜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

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

夺取敌方的财物,掳掠百姓,应分兵行动。

开拓疆土,分夺利益,应该分兵扼守要害。

这些都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

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军政》说:“在战场上用语言来指挥,听不清或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来指挥,看不清或看不见,所以用旌旗。

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统一作战行动的。

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

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

所以,夜间作战,要多处点火,频频击鼓;白天打仗要多处设置旌旗。

这些是用来扰乱敌方的视听的。

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

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
其气益衰。

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

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

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

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

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

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

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合军聚众:合,集合,这里引申为组织编制。

合军聚众,把人们聚集起来,组成军队。

交和而舍:和,通“合”,我国古代的军门称为合门。

交和而舍,指两军处于对峙状态。

军争:军,军事,这里指打战。

军争,在作战中,争取夺得胜利的有利条件。

以迂为直:指把迂回曲折的弯路变为近便的道路。

以患为利:指把有害的事情变为有利的事情。

后人发,先人至:比敌军后出动,比敌军先到达战地。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举,全,尽。

举军,指全部携带武器辎重的军队。

举军而争利,率领全部武器辎重的军队去争夺先机之利,就会因行动迟缓而不能按时到达。

委军争利,而辎重捐:委,委弃,选择。

委军,指丢弃笨重装备和辎重的军队。

委军争利,则辎重捐,整句意为率领委军去争夺先机之利,那就会把作战必须的重装备和辎重都丢掉。

擒三将军:三将军,指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将领。

擒,被擒。

擒三将军,三军将领都被擒。

其法十一而至:法,方法。

十一,十分之一。

其法十一而至,用这种方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按时到达目的地。

无委积:委积,储备物资。

无委积,指没有储备物资。

豫交:豫,通“与”。

豫交,与之结交。

乡导:乡,通“向”。

徐如林:用兵舒缓是像树林那样轻轻晃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率先了解和运用迂直之计的人会取得胜利。

言不相闻:作战时,以语言指挥,声音听不清楚。

一人之耳目:一,统一、一致。

人,指士卒。

一人之耳目,指进而统一士卒们的行动。

变人之耳目:变,这里作“适应”“便利”解。

变人之耳目,适应士卒的耳目。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三军之众可以使它丧失掉锐气,也可以使将帅们失掉坚强的决心和意志。

无邀正正之旗:不要邀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治变:变,这里指的机变。

治变,掌握机变的方法。

高陵勿向:不要去攻击占据了高地的敌军。

背丘勿逆:不要去攻击背靠着丘陵的敌军。

佯北勿从:不要去攻击假装打了败仗的敌军。

饵兵勿食:饵,钓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