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四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①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②特点: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复习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考点1](理解) 1] 2、基本形式(了解): 基本形式(了解)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 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提示】 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两者对照, 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2](说明)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提出新问题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 认识的发展; 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改造着主观世界,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提高自己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动力。 一动力。
(2的制定、 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阶级社会中,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 为阶级斗争。 为阶级斗争。
高中政治必四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总结

四、第6课(认识论)主观试题
(一)命题展示
3、4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 《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对
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修改的依据。 3.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 就?请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特点
实践及 其特点
识 从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检验 标准
基本形式 何 目的、归宿 而
来
第2课时总结
在 实
含义 真理
客观性
践
特征 具体性
中
条件性
追
求
反复性
和 发
认识
无限性
展
上升性
方 法 论
真 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要 求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第6课框图总结
含义 特点 形式
坚持实践第一
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了来自亚、非、拉美30
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
研究与生产。
反作用
4.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知识, 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5.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
析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二)训练
4.材料: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 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 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提出 了新课题,例如,人格尊严的维护、个人信息的保护 、隐私的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强化 等,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回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 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更大程度上 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有关知 识,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B.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一切物质性活动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对“客观的物质性”应这样理解A.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B.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C.实践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活动D.实践可以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3.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4.6.2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长沙县第二中学政治组全体教师教学内容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1)真理含义、谬误的含义、真理最基本的属性(2)对同一事物有不同认识的原因。
◇理解(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认识具有反复性(3)认识具有无限性(4)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分析(1)分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和“有用就是真理”(2)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真理是反复性和无限性能力目标(1)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过程与方法“感知——求是——回归”教学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3)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教材分析重点真理的客观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难点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能把实践和物质、意识概念结合到一起来理解学习用具ppt 导学大课堂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思考:材料包含有哪些认识论的道理?《学习讲义》P117【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理解在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文导语】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
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客观真理?人应该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领会和把握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必修四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主体
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对象
性质
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的物质性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观念的 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基本形式
②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 现主、客观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 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 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 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 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 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 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两层基本含义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其结果和过程也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农牧业生产战争改革开放居里夫人科学实验实践天文学孙子兵法理论对镭元素的认识认识产生精选课件ppt实践认识产生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 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 (实践)
说明:(1)客观事物本身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 (2)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认识
指导
实践
改造
客观 世界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真理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3、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过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高中政治必修4第2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返回目录结束放映源自核心考点突破哲理总结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记一记 背一背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
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求】 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举例
人类对宇宙 世界的认识
地球是世界的中心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核心考点突破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超出这个条件 和范围,真理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就可能转化为 谬误。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结束放映
核心考点突破
(【20典12例·课2标】全国)以前,人们往往
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 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 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 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 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 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 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 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 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 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认为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高效复习导航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本课知识概览
考点展示
实 含义 践 特点 观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知识点总结求索真理的历程是政治必修四第六课所讲的内容, 高中生在复习阶段掌握相关知识点最重要,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知识点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进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1.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 就事物的进展来说, 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 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进展, 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 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
(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4.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 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
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 有主次矛盾之分。
可见,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 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5.矛盾是推动事物进展的动力, 所以, 矛盾越多越好。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
事物包含多少矛盾, 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进展, 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
因此, 并非矛盾越多越好)6.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进展, 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进展, 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进展)7.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引言求索真理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之一。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和寻找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每个人的求索之旅都是独特而珍贵的,这是一段富有启发和成长的历程。
本文将探索求索真理的历程,并讨论其中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性。
真理的定义在我们深入研究求索真理的历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真理的定义。
真理是指与现实相符合的事实或观点。
然而,真理并非永恒不变的,它可能因为时代的变迁、科学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而被重新解释或改变。
求索真理的动机为何人们对真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不断求索呢?求索真理的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1. 知识的渴望人类天生渴望获取知识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通过求索真理,我们能够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断扩展我们的视野。
2. 解决问题的需要求索真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通过深入理解真理,人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改善生活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3. 实现个人成长通过不断求索真理,个人能够获得成长和进步。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和反省自己的观点、价值观和信仰,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并成为更好的人。
求索真理的过程求索真理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下面是求索真理的一般过程:1. 提出问题求索真理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可能是由于疑问、好奇心、困惑或需求而产生。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清晰地定义问题,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2. 收集信息与知识在明确问题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查找学术文章、采访专家和观察实践等方式进行。
3. 理性思考与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我们需要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运用逻辑和推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
4. 探索与实验有时,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答案。
这个阶段是对理论和观点进行实证的重要环节。
5. 共享与讨论在我们对某个问题的求索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经验,我们可以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得新的思路和观点。
高二政治第六课《在实践中追求索真理的历程》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 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年里,人们一 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 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 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 罗巴切夫斯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 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 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 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为什么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①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②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真”是客观的,正确就是正确,它不以人 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为转移.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真理的特征
◆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 的主观意志;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人的认识运动规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 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使认识不断深化、扩 展、向前推移。人的认识运动规律是由客观事 物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客观事物的层次无限复 杂,广度无限广阔,并且不断向前发展;同时 人的认识能力也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这就决定了人的认识的无限性,认识永远不会 完结,决定了人的认识任务也不会完结。因此, 任何停止的观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的观 点都是不符合事实的,是形而上学的表现。这 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观
2.真理的特征 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的 条件性 特征 具体性 (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要正确对待错误。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课程小结

课程小结
知识体系
链接热点 热点素材 综艺市场“井喷”时代,电视台、视频网站变着花样儿推陈出新,谁都铆 足了劲儿想把节目打造成“现象级”。①而所谓“做得好”,有一个标准 是不会变的——通过好的节目内容展示社会不同层面、各个群体的风采, 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全社会注入新鲜活力。②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 将主题扎根大众土壤、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榜样力量。③《中国诗词大会》 里思如泉涌、对答如流的外卖小哥雷海为,《这!就是街舞》里一连战胜 七位对手夺得冠军的全能舞者韩宇等,这些生活中原本的普通人,通过影 视渠道亮相发声,为当代年轻人树立榜样,成为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 的新“网红”。④
信息解读
信息点
对接知识
①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具有客观性
③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创新演练
1.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将主题扎根大众土壤、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榜样力量。
这说明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6:26:0916:26:0916:26Fri day, April 02,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4.221.4.216:26:0916:26:09Apr il 2, 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下午4时 26分9秒16:26:0921.4.2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4月 下午4时26分21.4.216:26Apri l 2, 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是什么?
唯物论
世界
能否认识?
认识论
怎样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总结
框图总结: 知识总结:
原理总结: 概念总结: 特点总结: 原因总结: 其他总结:
名言总结: 试题训练:
第1课时总结
人
含义
的
来源
认
动力
4.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知识, 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5.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
析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二)训练
4.材料: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 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 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提出 了新课题,例如,人格尊严的维护、个人信息的保护 、隐私的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强化 等,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回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 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更大程度上 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有关知 识,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五)其他类知识总结:
细节知识: 如: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等 易混易错知识: 如: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等 其他知识: 如:涉及到的哲学派别等 可知论(毛泽东等)与不可知论(庄子) 实用主义(杜威、詹姆士等)
三、第6课(认识论)名言总结
•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 你就得亲口吃一吃。 •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 ,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
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了来自亚、非、拉美30
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
研究与生产。
反作用
【参考答案】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 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我国的民法通则和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民事单行法规,
制定于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 时期,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
特点
实践及 其特点
识 从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检验 标准
基本形式 何 目的、归宿 而
来
第2课时总结
在 实
含义 真理
客观性
践
特征 具体性
中
条件性
追
求
反复性
和 发
认识
无限性
展
上升性
方 法 论
真 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要 求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第6课框图总结
含义 特点 形式
坚持实践第一
杂 水交 稻水 育稻种育 研种 究获 ,得 兼成顾功了;三系19法97和年两,系开法启育了种第的三来优代源点超、。级动杂力交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
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
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 目的、来源、动力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主持举办国际
3.材料: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目我的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 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
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之间,解
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89年,两系法
含义
要求
客观的
要求 坚持真理面 有条
践
识
反作用
理 件的
②
丰富、发
要 求 特点 要
具体的
展、完善 要 求 真理
重视科学理论
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
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
践中检验、发展真理
二、第6课知识总结
(一)原理总结:
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4.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 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 • 马哲认为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
而在于拿了这种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 真相只有一个。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真理走到极端便成谬误。 •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二)概念类知识总结:
实践: 认识: 真理: 谬误: 认识的主体差异性: 认识的反复性:
(三)特点类知识总结:
实践的特点: 认识的特点: 真理的特点:
(四)原因类知识总结: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 5.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 6.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法律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随着历史条件的变
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民法典的编撰正是对当今社会 需求的回应,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经济建设。
3.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 成就?请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 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 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 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 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 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第6课(认识论)主观试题
(一)命题展示
3、4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 《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对
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修改的依据。 3.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 就?请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