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合集下载

“海西”: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改革与发展

“海西”: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改革与发展
角、长 三角两个 经济 区衔接 ,东 与台湾 岛、西与江西的广大 内陆腹地贯通 ,具
有 对 台 工 作 、 统 一 祖 国 , 并 进 一步 带 动 全 国经 济 走 向 世 界 的 特 点 和 独 特 优 势 的
建抓住 中央鼓励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支
持海峡西岸经济 发展 的重大历史机遇。 同月 ,福 建 省十 届 人大 五 次 会议 2 日正式表 决通 过了 福建省建设海峡 9 西岸经济 区纲要 ,海峡西岸经济 区建 设进入全方位推进 阶段。 在 当年3 月召开 的第 十届全 国人 民 代表大会第 四次会 议上,温家宝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 中指出,把建设 “ 海 西”列入国家 “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 提出 “ 支持海峡 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 对集中地的经济 发展 ”,赋予了海峡西 岸经济 区新概念 ,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 区和推进海峡两 岸交流 与合作创造 了新
的机遇。
地 域经综 合体 。
因其 特 殊 的地 理位 置 , 所 以 “ 海
一 西 . 入发 展快 车 道 海 进
西”的建设与发展也具有特殊 的战略意
义 。有 关专 家指出,海峡西岸经济 区具 三个 战略意义 : 从 区域 经济 的 角度 来 看 ,它 将导 向海峡经济 圈或中华经济圈 ; 从福 建 省 的着 眼点 来 说 ,它 是 闽
省 全 面推 动 自 身 发 展 壮 大 的 战 略 ;
派、团体 以及学者 、专 家,纷纷提出构建海峡 西岸经济 区、 扩大海 峡西岸经济带 ,以推 动两岸急剧增长 的经 贸往来及合 作 的意见或提案,这也是首 次透过民主党派 以大会发 言形 式
聚焦 “ 海西”发展。
和其他 台商 投资相对集 中地 区的经济 发展” ,既是保 增长 的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W ANG imi g Ka 。 n
( e ac e ̄ eep et P olsGvrm n F j nPoi e uhu Fj n3 00 , hn ) Rs r C n r fD vl m n, epe oe et e h o o n f o ua rv c,Fzo , ua 50 3 C i i n i a A s at I i fh a a - in d, otn clg a avnae u a r ic n ae nftr dvl m n t n bt c : nv wo e i no et p ra deooi l d at s Fj nPo ne dbsdo u ee p etr d r e t T w r e c g o i f v a u e o e f u a tesa gc m o a i sne nmicnt ci Fj a rpsd 1 u h r ce r e oo cn ae o Fj 。 h t t i i pr t o t i oo c os ut no u a epooe :( )F r e cl a cnmi adt d i n re t p n c n r o f i r n t a e te r co eao e enF j na d a a dpo o eoe cn m ee p etnor rv c .( )D vl o cn m n oprt nb t e ui in a rm t t pneoo ydvl m n i u o i e 2 eeo preoo yad i w an T w n eh o p n p t
维普资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 ,12 :6— O ,0 8 1 ( )2 3
Ju a o ui giut eadF rsyU iesy( h oo h n oi cecs orl f j nA r l r n o t nvr t P isp ya dSca Sine) n F a c u er i l l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

《意见》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这不仅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同时尤为注重发挥福建比较优势,强调要在先行先试中加强两岸交流合作,赋予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更为重大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部署,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该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重大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三、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保障
(八)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按照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两岸直接“三通”的要求,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内地到福建的便捷交通走廊。整合港湾资源,形成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布局合理的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发展格局。集中力量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建设,尽快打通省际间的断头路,加强纵深推进、南北拓展的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北京至福州高速公路,尽快形成高速公路网络。将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发展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加快建设温福、福厦、厦深、龙厦、向莆铁路,规划建设北京至福州、昆明至厦门高速铁路以及城际铁路和一批港口铁路支线,形成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大运力快捷铁路运输通道。完善厦门、福州等机场两岸空中直航的设施条件,合理布局支线机场,开辟国内外新航线,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的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布局。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性思考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性思考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性思考摘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关系到全国经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布局,更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纽带。

其中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占主体地位,其经济发展战略关系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下面本文就从区位优势、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和区域发展以及社会事业发展六个方面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经济建设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35-02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台湾地区和祖国大陆的结合部,邻近港澳,发挥着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平台和纽带。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其本身经济发展具有多种优势,最突出的也就是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另外还有海洋优势、政策优势、生态优势以及华侨优势等,这些优势不但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两岸关系和全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对福建省的经济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

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港口群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海岸线资源居全国之最,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拥有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石狮港、宁德港、漳州港和莆田港等港口,其中厦门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资源。

因此福建省的经济建设必须发挥临海、港口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港口群。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要求,福建省把发展港口群作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突破口,着力推进港口资源整合。

厦门港整合后,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局面一举扭转,不仅吞吐量大幅增加,国际影响力也迅速扩大。

目前,全球前20名班轮公司都在此设立了分支或代理机构。

据统计,2011年福建省港口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69.62万标箱,同比增长11.8%。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文章标题: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1)基本战略构想。

就是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它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五个着力”、“四个重要”,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挥对台优势,扩大闽台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着力加强与港澳、珠三角、长三角和内地省区的合作,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现代化体系建设,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着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海峡西岸建设成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前沿、两岸三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区域性重要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六个突出”,即:突出发展、突出对台、突出统筹、突出创新、突出为民、突出落实。

其总体目标可概括为“三个新”,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形成“五个统筹”的有效体制机制,开创统筹协调发展新局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繁荣新成就。

(2)基本战略思路。

就是包括“四个三、四个二、六项举措、九大支撑、一项根本建设”在内的基本发展思路。

四个三,就是构建对外开放、对内联接、山海协作的三条战略通道;全省九个设区市按区位特征和发展取向分成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争取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个二,就是实施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实行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乡镇工作两个《纲要》,夯实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础,建立选人用人和反腐倡廉两个机制。

领导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会议讲话

领导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会议讲话

领导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会议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出席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会议,并有机会与各位领导、嘉宾们共同探讨海峡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

我认为,海峡西岸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发展核心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具备了成为一个经济强区的潜力。

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要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海峡西岸地区包括了福建、台湾、广东等省份,这些地区共同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

我们应该推动各地区间的经济合作,打破地域壁垒,共同发展。

同时,在合作的基础上,我们也要加强协调,统一发展战略,制定统一的政策,实现资源的有序配置和市场的统一运作。

其次,我们要加强创新力的培育和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要将创新放在战略的优先位置,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

鼓励各地建设创新孵化器,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政策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人才培养,吸引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海峡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三,我们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开放合作。

海峡西岸地区地处中国沿海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其他国际市场接壤,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交通和贸易条件。

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海峡西岸地区与国际市场的深度对接。

我们要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打通海峡两岸的贸易壁垒,吸引外商投资,促进进出口贸易的便利化。

最后,我们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海峡西岸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挑战。

我们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友好型地区。

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环境监管,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素养,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

各位领导、嘉宾们,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海峡西岸地区都曾是经济发展的热土。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海峡西岸经济区简介海峡西岸经济区,全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由福建、台湾、广东三省(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总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

它位于闽台合作、泉金建设和珠三角经济区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南海、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毗福建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新兴的经济发展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在经济发展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201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GDP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占全国总GDP的4.4%。

同时,在经济增长速度、外贸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均位居全国前列。

在产业布局上,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制造业为主力,同时也大力发展服务业。

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南部地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台湾、澳门和广东粤西地区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业的主要发展区域。

政府部门也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实力。

政策建议虽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其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的联系紧密,但受到政治因素等的影响,经贸往来受到限制。

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扩大交流,扶持台资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双方的经济共同发展。

二、推动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发展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海峡西岸经济区拥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应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也应加大新能源的投入和开发,在清洁能源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创新是推动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技术转移和市场化应用,将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对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思考

对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思考

对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思考[提要]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福建实际出发,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全面加强闽台合作,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为此,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福建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对台的独特优势,先行先试,找准定位,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落实到位,才能真正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深化体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在要求。

深化体制改革,重在解决制约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瓶颈,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一是要继续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市场机制不断增强。

但是,从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看,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很大程度上与经济体制没有完全转化到市场化轨道上有关,市场化改革远未到位。

无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经济结构中的矛盾和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靠市场化改革来解决。

为此,务必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排除各种干扰,坚定地推进市场化改革,积极创造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内在动力。

二是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没有一个高效的责任政府,不可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效的责任政府不仅能创造和维护有效的市场机制,而且能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5.01.23•【字号】•【施行日期】2005.0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2005年1月23日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全体会议通过)为了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促进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特作如下决定: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共福建省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富民强省,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纲要》是我省发展的蓝图,是全省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施这一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全省各级国家机关要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高度,按照《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准确定位,主动融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促进新一轮发展基本构想、基本思路、基本态势、基本格局的进一步形成,把我省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二、全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实践和需要出发,适时制定和完善有关地方性法规;对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作出决定;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保障《纲要》的实施;做好选举、任免工作,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支持和服务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三、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组织宣传、实施《纲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落实推进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等各项举措,着力构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对外开放、区域协作、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和谐社会等支撑体系。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海峡西岸经济区位于中国享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沿海地区,是由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个省份组成的经济区域。

该区域以资源丰富、经济发展速度快、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下面将从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开放程度等方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该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资本进入,从而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

福建省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化等为主导产业,广东省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珠宝首饰等为主导产业,广西省以能源、冶金、电力等为主导产业,海南省以旅游、现代农业等为主导产业。

这些重点产业的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其次,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区域合作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合力。

福建自贸试验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广西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和产业互补。

通过合作建设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此外,四省还积极探索建设综合性开放试验区,加强政策协同和智力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再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该地区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的理念,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相继设立了自贸区,并在自贸区内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投资。

此外,海峡西岸经济区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与东盟、台湾等地区的经贸交流,拓展了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该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其次,由于四省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不利于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此外,对外开放的程度虽然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的比较仍然存在差距,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综上所述,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发展、区域合作和开放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浅谈海峡西岸建设

浅谈海峡西岸建设

浅谈海峡西岸建设福建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定位准确,得到了中央的支持,这次又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海西建设将成为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具体实践。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内涵“海西”具体是指:东临台湾、西邻赣湘,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是以福建为主体并包括周边地区的地域分工明确,经济联系紧密,中心城市支撑,市场体系统一,要素流动集聚,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其以东南沿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地位,日益成为在全局中举足轻重的重要板块。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到今天,经济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展是共生共荣的现象。

因此,亟待有一系列的理念转换、体制变迁、对策措施和规划指导,以资源整合来提高城市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

应该说,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把海峡西岸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上进行战略考量。

几年前的“断裂带”之说曾弥漫在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

发展的忧患,深刻而又紧迫地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升到了海西地区上上下下追求的新目标。

海峡西岸的建设,就是要通过整合、协调和优化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的经济资源,力争产生1+3>4的经济效应。

党的十七大,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

其中,“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反映了全党意志、体现了人民心愿、顺应了时代要求。

从今而后,海峡西岸经济区,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区在海内外将光彩夺目。

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对台湾,位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区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自身优势看,既有山海人文优势,又有丰富的港口资源,还有广阔的腹地,发展潜力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城市布局趋于合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发展现状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个省区以及台湾地区的一部分,总面积约为3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3亿人。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在经济发展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9年,该地区 GDP 总量达到约22.5万亿元,年均增速为6.7%。

同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贸易总额达到约2.5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逐年增加。

此外,该地区还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福建华侨城、广东美的、广西华晨等。

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福建和广东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而广西和海南相对落后。

其次,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传统的制造业和传统的农业占据了该地区经济的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再次,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投入,以便更好地支持其经济发展。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压力,需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二、对策建议为了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加强跨区域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强省际协调合作,推动资源要素流动和产业配套发展。

2. 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附加值。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加大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区域的连接度和运输效率。

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4.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治理,推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2024年领导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会议讲话

2024年领导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会议讲话

2024年领导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会议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2024年领导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会议上发表讲话。

在这个重要的场合,我想分享一些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我想强调海峡西岸作为我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

海峡西岸地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点,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合作体。

其次,我认为海峡西岸应该注重创新和科技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则是创新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同时,我们要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跨国科技创新园区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国际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来到海峡西岸。

再次,我认为海峡西岸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

我们还要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平衡。

最后,我想强调人才是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们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海峡西岸提供人才支撑。

我们要优化人才政策,激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海峡西岸经济将面临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最后,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能够共同努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主要考点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主要考点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辐射集聚、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二)为什么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1、优势凸显: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充分发挥闽台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优势,开展对台工作,是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2、客观存在:位于长江、珠江三角洲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山、海、人文优势,经济设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决定了福建须有自己更加准确的定位,立足自己,内外联接,互动联动,加快发展。

3、实践成果: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实践探索的成果,从大念山海经,到发展闽南金三角,到建设海西经济带,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凝聚了全省人民的集体智慧。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全国发展大局的积极步骤;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或1、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发展布局。

2、有利于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

3、有利于形成服务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4、有利于建设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三)福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系。

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将处于主体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四)基本原则:突出发展,突出对台,突出统筹,突出创新,突出为民,突出落实。

(五)总体目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开创统筹协调发展新局面;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繁荣新成就。

(六)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部署。

这就是:1、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推动全省以三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2、实施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实行社区建设和乡镇工作两个纲要,建立反腐倡廉和公正选人用人两个长效机制,夯实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础。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摘要: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的构想。

本文主要从产业的角度,利用产业集聚概念解读了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问题,其中着重论述了其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势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提出的渊源及背景福建地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地理优势,其作为台海两岸最直接的连接点,与香港和澳门也有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并且福州、泉州和厦门都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通商的海上口岸。

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一个早就客观存在的概念。

然而,这一客观事实却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被认识到,究其原因,是因为福建无论在交通还是意识上都是一个相对较为闭塞的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更多地局限于建设自身。

从提出“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沿海、山区一盘棋发展”直到后来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构建“三条通道的战略构想”,始终都未能抛开局限于福建这个小范围的思想束缚,没有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去考虑福建所处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地理位置,从而导致福建近年来与周边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处在被两大三角区域经济板块夹击并边缘化的危险之中。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这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工业基地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构想。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海域与陆地,共包括3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闽东南经济集聚区,是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带,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第二部分是内地山区经济推进区,它是山海之间经济交流的枢纽,是全省生产力布局的骨架;第三部分是周边经济协作区。

这一构想充分体现了福建对自身的新的定位,体现了其对自身区域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所处地位的深刻认识,由此,福建将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中去,将成为推动长三角和珠三角整合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点,并将有利于中央对台政策的落实和促进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四个重在是什么-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四个重-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四个重在是什么-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四个重-

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四个重在”是什么?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

2、什么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经济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四四六一”的总体工作部署是什么?“四四六一”的总体工作部署是:“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四个推进”的指导思想,“四个基本”的工作布局,“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六个扎实”的工作任务,持续风正气顺、人和业兴这一良好趋势。

4、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是: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后发优势;有利于形成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进一步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全国大局联系在一起,整合在一起,在全局中找准位置,展现作为;有利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5、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四个推进”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四个推进”的指导思想是:推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6、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四个基本”的工作布局是什么?“四个基本”的工作布局是“基本构想”、“基本思路”、“基本态势”、“基本格局”。

7、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是什么“关键在活、关键在和、关键在实、关键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刘立栋(271400)【背景材料】5月4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

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命题分析】从地理的视角应关注的考点有:1.福建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分析:(自然: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海岸曲折,良港众多;季风显著,台风频繁;水系发达,水力丰富。

人文:城镇、人口多沿河流、沿海分布。

原因:水陆交通便利、生活、生产水源充足、河谷盆地,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2.福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⑴绝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⑵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⑶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山脉走向、海岸线大体平行⑷山地多于平原⑸内地多于沿海。

3.福建省区域差异及区域开发方向:1人多地少,耕地不足2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质种植业;3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4山区开发水能资源5沿海有利发展海洋事业(运输、渔业)。

4.分析闽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闽江流域的开发与生态问题、山区的水土流失、沿海的赤潮。

流域开发(以水口电站为例,了解水电站建设的利弊,运用相应材料说明水电站在航运、灌溉、发电等方面的作用);赤潮(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带来的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海洋旅游业);水土流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治理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

)5.分析福建省的地理区位优势:东南沿海承“长”接“珠”,贯西通海的“十字路口”。

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参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协作,有利于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

福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运、航空为主干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完善,促进了福建与周围广大地区在资源、市场开发上有效合作,宁德与南平、漳州与龙岩分别主动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协作圈,承接两大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海峡西岸、多层次、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随着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及台湾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福建作为海峡两岸合作和交流的通道功能将进一步增强,福建“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6.简述台湾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大陆市场对台开放和赴台旅游等。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这样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带以热带、亚热带为主;山地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全岛大部分地区属湿热的亚热带气候、南部沿海属热带气候;水力资源、森林资源(樟树)、农产丰富(水稻、甘蔗、水果、茶叶)、矿产资源(金、铜、硫磺、煤、石油、天然气)、海洋资源、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等非常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米仓”、“糖缸”、“水果之乡”、“茶叶之乡”等美称。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1地域狭小,原料、燃料不足2岛内市场狭小3岛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海洋运输便利。

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纺织、电子电器、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四大部门已成为台湾省的经济支柱)。

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具有互补性(大陆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广阔的消费市场;台湾优势:先进技术、雄厚的资金)。

【综合演练】福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吸收外资起步较早。

左图是"1991—福建三类产业结构比较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图”,右图为福建区域图。

据此回答1—3题。

1.对福建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有1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持续上升,第三产业变化不大2产业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3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4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成反比A.12B.⑧4C.13D.242.90年代以来福建省吸引外商投资取得较大进展,其有利的区位条件主要有1矿产资源丰富2政府政策3与台湾隔海相望,著名侨乡4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5劳动力丰富,地价较低A.1234B.2345C.134D.2453.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右图中,四地第一产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发展为以杉水、毛竹、天然橡胶等为主的林业基地B.乙区域发展为以龙眼、柑橘、苹果等为主的水果基地C.丙区域发展为以水稻、棉花、油菜等为主的商品农业基地D.丁区域发展为以蔬菜、花卉、水产品为主的出口农产品基地国家旅游局将出台《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拟用l2年左右的时间,将海峡西岸旅游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一起打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旅游繁荣带”,携手台湾地区共推“海峡旅游”品牌,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回答4—5题。

4.打造“中国东南沿海旅游繁荣带”目的是1能够降低旅游价格2有利于拉动旅游消费3能够实现共同富裕4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A.13B.24C.23D.345.在这一发展机遇面前,福建的旅游企业应该1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2密切闽台联系,整合旅游资源3加强对外协作,提升开放水平4发挥地域优势,防止同业竞争A.123B.234C.134D.124台湾是大陆最深的乡愁。

据此回答6—7题。

6.据报载,修建跨越台湾海峡的海底隧道已经正式列入我国交通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大致有北、中、南三条线路供选择。

请问此项工程首先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气象条件B.洋流条件C.地质构造D.可能对生态造成的影响7.下图中能表示台湾省城市化和未来人口增长阶段的是A.甲B.乙C.丙D.丁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鞋、灯饰、家具等为主;而中期则以计算机外设部件为主,成为主导投资产业;2000年,台资企业多项产品产销量名列世界前茅,如电源供应器、彩色显示器、主机板、键盘、扫描仪等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位。

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至大陆。

材料二台湾省对大陆投资地区分布变化表(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台湾在大陆投资的变化特点。

(2)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请简要说明两岸各自的优势条件。

(3)近年来,在台湾对大陆投资的地区中福建所占上升较快。

福建在吸引台商投资方面,有哪些突出的区位优势?(4)海峡两岸海运、空运协议的签署将带动大陆赴台旅游的热潮。

综述台湾岛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和福建省地形剖面图材料二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中心目标就是发展福建经济,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为将来全面实现两岸“三通”,建设台湾海峡两岸经济圈奠定基础。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向西延伸到南平、三明、龙岩的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与陆地。

材料三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示意图。

(右图)材料四正在建设中的泉(州)三(明)高速公路,将进一步优化我省交通运输网,加强东南沿海地区与闽中、闽北地区的联系,促进两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交流,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实现山海协作、共同进步。

(1)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有何特征?简述其原因。

(2)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请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3)分析台湾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原因。

(4)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实施“对外开放,对内联结,山海协作”的战略,分析福建省实施这一战略的有利条件。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泉三高速公路建成后对泉州经济建设的作用。

【参考答案】1.C 2.B 3.D 4.B 5.A 6.C 7.A8.(1)从产业部门上看,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转变;从投资地域上看,由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转向福建沿海。

(2)大陆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广阔的消费市场;台湾优势:先进技术、雄厚的资金。

(3)著名侨乡;与台湾隔海相望,交通便捷。

(4)旅游资源多样突出,资源质量高;旅游资源的集群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经济较为发达,旅游基础设施完备,具有较强的地区接待能力;交通比较便利;地域较广阔,环境承载量较大。

9.(1)分布特点: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山地多于平原。

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2)1台湾岛属于大陆岛,地质历史时期曾于大陆相连。

2我国先民最早开发台湾。

3台湾岛的居民主要是来自福建沿海一带,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与大陆一脉相承。

(3)1地域狭小,原料、燃料不足2岛内市场狭小3岛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海洋运输便利。

(4)1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2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岛相望,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3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沿海经济技术发达,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分区乙和形成产业链。

(5)将加强泉州与闽中、闽北地区的沟通、交流与联系,充分开发利用闽中、闽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泉州侨乡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促进泉州旅游业、交通服务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