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跨国公司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
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是以技术积累为内 在动力,以地域扩展为基础的。随着技术积累固有的能 量的扩展,对外直接投资逐步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 型发展,而且对外投资的产业也逐步升级,其构成与地 区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 该理论解释了19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 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结构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 家、由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流动的轨迹,对于发展中 国家通过对外投资来加强技术创新与积累,进而提升产 业结构和加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受到了 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评价。
(四)四个经济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人均GNP处于400-1500美元之间,处 于该阶段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内市 场有所扩大,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因而区位优势较 强,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迅速增加,但由于这些国家企 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然十分有限,对外直 接投资刚刚起步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 于这一阶段。
小规模技术理论评价

但从本质上看,小规模技术理论是技术被动论。 威尔士显然继承了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 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使用“降级技术”生产 在西方国家早已成熟的产品。 再有它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仅仅局限 于小规模生产技术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这些国家在国际 生产体系中的位置永远处于边缘地带和产品生命周期的 最后阶段。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 投资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新兴工 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发达国家 ,并成为当地企业有力的竞争对手。 如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趋势 ,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界面临的重要挑战。
提出
三、其他理论
除以上几个主要理论以外,还有一些支 持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理论,如规模经济 理论、市场控制理论、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 分散风险论、提高公司形象论等。 但是,这些理论的共同特征是突出强调某一方 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缺乏理论分析应有的 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难以全面解释纷繁复 杂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投资。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拉奥在1983年出版了《新跨国 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书,提出用“技 术地方化理论”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 行为。 拉奥深入研究了印度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 投资动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 尽管表现为规模小、使用标准化技术和劳动密集 型技术,但这种技术的形成却包含着企业内在的 创新活动。
一、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二)主要观点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是折衷理论的动态发 展,其中心命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 向,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该国所拥有的所 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域优势。并将一国 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结合 起来,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成正比关系(人均GNP越多,国际投资 地位越高,对外投资量越大)。
发展中对外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
在产业分布上,首先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 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进口替 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生产活动 。
发展中对外投资的地理分布特征
从地理扩展看,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受“ 心理距离”的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顺序: 首先是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充分利用种族联系; 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累,种族因素的重要性下降,逐 步从周边国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 最后,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从事高科技领域的生产 和开发活动。同时,为获得更先进复杂的制造业技术, 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
本章小结
1.本章在回顾跨国公司理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 简要分析了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公司理论,即利 润差异论及国际货币资本投资理论。 2.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 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有垄断优势理论、 区位理论、内部化理论及折中理论,当然产品生 命周期理论与寡占反映理论、产业扩张理论分别 对美国跨国公司及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3. 中国目前正处于发展跨国公司的起步阶段, 但是其发展中国家的特性决定了其跨国公 司的发展可能有着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模式, 因此,本章分析了几个主要发展中国家跨 国公司理论,力求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术语
1. 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2. 垄断优势(Monopoly Advantage) 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 4. 寡占反应(Oligopolistic Reaction) 5. 内部化(Internalization )
基本命题
他们提出了两个基本命题: 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说明了 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这 种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结果。 2、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 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的。现有的技术 能力水平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因素,同 时也影响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形式和 增长速度。
3、产品低价营销战略。 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生产成本低 、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形成竞 争优势的重要原因,也是抢占市场份额的 重要武器。
小规模技术理论评价
小规模技术理论被西方理论界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跨 国公司研究中的早期代表性成果。 威尔士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 些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在理论上给后人提供 了一个充分的分析空间,对于分析经济落后国家企业在 国际化的初期阶段怎样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颇 有启发的。
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对于分析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意 义在于它不仅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是什么 ,而且更强调形成竞争优势所特有的企业创新活动。在拉奥 看来,企业的技术吸收过程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创新活动,这 种创新往往受当地的生产供给、需求条件和企业特有的学习 活动的直接影响。 与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相比,拉奥更强调企业技术引进 的再生过程,即欠发达国家的对外国技术的改进、消化和吸 收不是一种被动的模仿和复制,而是对技术的消化、引进和 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节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理 论
一、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二、基于技术进行分析的理论
三、其他理论
一、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一)提出 在80年代初期,邓宁(dunning)提出了 从动态角度解释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 直接投资地位的关系的投资发展水平理论。 邓宁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对67个国家1967— 1978年间的直接投资流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 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一国的直接投资 流量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威尔士认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2、在国外生产民族产品。 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主要是为服务于国 外同一种族团体的需要而建立。根据威尔 士的研究,以民族为纽带的对外投资在印 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 湾、香港的投资中都占有一定比例。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威尔士认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威尔士认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劳动密集 型小规模生产技术。 低收入国家商品市场的一个普遍特征 是需求量有限,大规模生产技术无法从这 种小市场需求中获得规模效益,许多发展 中国家正是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 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在拉奥看来,导致发展中国家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优势主要 有以下四个因素:
4. 从产品特征看,发展中国家企业往往能开发出 与品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当东道国市场 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技术地方化理论评价
第三阶段人均GNP在2000--4750美元之间的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 部分企业开始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对外直接 投资迅速增长,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流出 量都达到较大的规模。大多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处于这一 阶段。
第四阶段人均GNP超过5000美元,这一阶段的国家 主要是发达国家,由于它们拥有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和内 部化优势,并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利用东道国的区位优 势.因此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在拉奥看来,导ຫໍສະໝຸດ Baidu发展中国家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优势主要 有以下四个因素:
1.发展中国家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 国家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一国 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在拉奥看来,导致发展中国家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优势主要 有以下四个因素:
评价 该理论动态地描述了对外投资与经济发 展的辩证关系,同时沿袭了邓宁关于国际 生产的政治经济综合分析框架。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在分析方法上仍存在 着严重不足。
二、基于技术进行分析的理论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The Theory of Small Scale Technology)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 威尔斯(Louis J.Wells)于 1977年在题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一文中 提出“小规模技术理论”。1983年威尔士在其专著 《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中,对小规模技术理论进行 了更详细的论述。
(三)主要影响因素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 (1)经济发展阶段; (2)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 优势和区域优势。
(四)四个经济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人均GNP低于400美元,处于这一阶 段的国家,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经济落后,几乎没 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也不能利用国外的区位 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处于空白状态,国外直接投资的 流入处于很低的水平;
结论
在上述两个命题的基础上,该理论的基本 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 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坎特韦尔等人还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 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特征和地理特征。 根据他们的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 外直接投资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 创新能力的影响。
英国学者坎特韦尔(John A.Cantwel1)和托兰 惕诺(Paz Estrella Tolentino)在20世纪90年 代初期共同提出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用以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对经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加速增长 的趋势。 坎特韦尔和托兰惕诺主要从技术累积论出发 ,解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活 动,从而把这一过程动态化、阶段化了。
2.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某些 改造,使他们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市 场的需求,这种创新活动必然形成竞争优势。

(二)技术地方化理论
在拉奥看来,导致发展中国家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优势主要 有以下四个因素:
3.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 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紧密结合 ,而且来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 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6. 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y) 7. 全球区位理论(Global Location Theory) 8. 边际产业扩张(Marginal Industry Expansion) 9. 折衷理论(Eclectic Theory) 10.战略优势(Strategic Advantages)
备注:中国2015年人均GNP约7000美元。
四阶段总结
一:所有权、内部化无(流出无),区位无(无流入); 二:所有权、内部化少(流出少),区位多(流入多); 三:所有权、内部化多(流出多),区位多(流入多); 四:所有权、内部化强(流出多),区位强(流入多)。
由此可见,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它所拥有的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弱,三个优势 的动态组合及其消长变化决定了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地 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外直接投资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