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精品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精品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一、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二、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三、朗读诗歌,理解诗句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四、理解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五、名句赏析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历史背景,领会诗文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古诗三首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望岳》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作者的情感抒发等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受诗文的美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三首,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理解诗文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三首,理解诗文的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抒发。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古诗三首的历史背景,准备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古诗三首,了解诗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临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同时,教师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诗中的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文的美景。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抒发。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诗中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11古诗三首示儿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1.音乐《乱红》、《望月之城》。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诗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人1、(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2、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师: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

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

复习古诗节奏。

(2 2 3)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师小结: 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这样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三、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师: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

)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

)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

)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过渡语)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看一二句诗。

【一】1、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通过三首古诗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文中的三首古诗分别出自不同的朝代和诗人,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三首诗各有特色,既有写景描绘,又有抒情表达,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常见的古诗文句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古诗,掌握诗句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古诗,掌握诗句的意义。

2.难点:对课文中的古诗进行深入理解,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中的古诗进行讲解,解释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思想。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课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本,标注好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思想。

2.多媒体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材料。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古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的文本,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古诗三首》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2. 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重点难点1.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2. 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表现手法。

(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古诗三首》。

2. 简单介绍这三首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1. 教师范读三首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学习《示儿》1. 介绍陆游的生平及其爱国情怀。

2. 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引导学生理解“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但悲”是只是悲伤的意思,“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诗句的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指收复北方,“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是家中祭祀祖先,“乃翁”是你们的父亲。

诗句的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3. 深入探究- 诗中的“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个“悲”字表达了陆游对国家未能统一的悲痛之情。

他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渴望收复失地,但直到临死之际,这个愿望还没有实现,所以这种“悲”是深沉而强烈的爱国情怀的体现。

-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可以体会到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信念。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优质课 教案及课堂练习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优质课 教案及课堂练习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课堂练习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选入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宿山寺》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见解,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古诗、品味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珍惜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

2.难点: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物。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知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卡片等道具。

3.预习作业:布置学生预习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首古诗的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朗读能力,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3《古诗三首-己亥杂诗》名校获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3《古诗三首-己亥杂诗》名校获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3《古诗三首-己亥杂诗》名校获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取了杨洪基的《己亥杂诗》中的三首古诗。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文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体会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诗文中的意境,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绘的意境。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文内容、作者简介、意境图片等。

2.音乐:准备与诗文意境相符的音乐。

3.诗词卡片:制作诗词卡片,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杨洪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杨洪基的其他诗词,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出示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然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指导,纠正不当的朗读方式。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诗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看法。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公开课教学设计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题临安邸》【教学理念】1、语文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与学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最大程度的提升。

2、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应该实现最高程度的统一。

预设不充分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课堂。

充分的预设能为生成提供宽广的平台与深厚的知识背景,即时的生成能为预设增添灵动的色彩和跳跃的节奏。

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文本解读】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

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

《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策略】对课文中的两首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诗歌教学框架。

即以对南宋这一时代的整体观照为核心,将文中的两首诗组织纳入这一个主题。

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

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

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2、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

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正是从不同侧面反映那个时代的。

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会对历史上曾经建都杭州的南宋王朝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3《古诗三首-己亥杂诗》公开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3《古诗三首-己亥杂诗》公开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3《古诗三首-己亥杂诗》公开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己亥杂诗》其一百一十首、《己亥杂诗》其一百一十六首、《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首。

这三首诗都是杨洪基先生所著,以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为主题,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己亥杂诗》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诗中的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难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欣赏古诗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诗中的一些难点词语的理解和诗句的深层含义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意境的环境。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及相关的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课文《古诗三首-己亥杂诗》的文本。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杨洪基先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受作者林升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临安城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腐败的忧虑。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板书、朗读、背诵等教学方法较为熟悉,但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乐、动画等元素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材:准备人手一本教材,方便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4.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临安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林升的背景,为学生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停顿、语气等,使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教案与板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教案与板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三首》教案与板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古诗三首》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历史背景,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文言文存在抵触情绪,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

2.理解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练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难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中体验作者的情感,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3.对比教学法:分析三首诗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

2.资料:收集与诗歌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等资料。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卡片、奖品等,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三首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诗的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背诵诗歌,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于文言文中的难懂字词,教师重点讲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三首诗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山行》、《望洞庭》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和背景。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欣赏古诗的美感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深层含义,欣赏古诗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诗歌的美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译文和相关背景知识。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古诗阅读材料,以便在拓展环节进行阅读。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知识,为学生学习诗歌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呈现诗歌,引导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先学后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案【先学后教】

11.己亥杂诗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2.背诵默写本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板题示标: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古诗词中的《己亥杂诗》。

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

请大家先了解一下作者: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她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2.背诵默写本诗。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认读古诗生字师:请大家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古诗,读通古诗,读准诗中的生字、新词。

5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古诗,读通古诗,读准诗中的生字、新词。

5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一)课件出示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指名读(三)齐读师:同学们读的很好,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第二场比赛。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古诗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翻译。

(二)学生练讲,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指名译讲。

教师过渡语:译讲比赛开始,要求每人译讲一句,先解释重点字、词,再译讲整句。

2、译讲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指名学生译讲。

有错,则其他同学更正,老师补充。

九州:中国风雷,本指风神、雷神,这里比喻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喑:哑究:终究,毕竟。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治毫无生气。

可哀:可悲意思: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3、译讲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指名学生译讲,有错,则其他同学更正,老师补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组古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王昌龄的《从军行》。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这三首诗的背景、意境和表达手法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这三首诗为例,分析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的文本,供学生朗读和背诵。

3.背景资料:收集诗人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三首》的文本,让学生朗读和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古诗三首》教案设计1. 教材分析1.1 《古诗三首》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地位与意义《古诗三首》在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不同朝代诗人的经典之作,它们从多个方面展示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三首古诗的内容概述这三首古诗分别为[具体诗名1]、[具体诗名2]、[具体诗名3]。

[具体诗名1]描绘了[简单概括诗1内容],诗人通过[诗1中的意象]等意象,营造出[诗1的意境];[具体诗名2]则表达了[概括诗2的主题],诗中运用了[诗2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具体诗名3]展现了[诗3的大致内容],其独特之处在于[诗3的特色]。

2. 学情分析2.1 五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不少古诗,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如押韵、对仗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够较为熟练地背诵古诗,并且对古诗的字面意思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2.2 学生学习古诗可能遇到的困难然而,由于古诗的年代较为久远,语言表达和现代有所不同,学生在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字词含义、深层次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例如,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等可能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准确理解;对于诗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具体诗中的某种复杂情感],学生可能难以体会。

3. 教学目标3.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 了解三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学常识。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思乡之情、爱国之情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共3课时)

总第课时12.古诗三首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拥有了听懂动物语言的能力,他把听到的可怕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却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故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本文充分体现出民间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的特点,并带有神话色彩。

它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教学目标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出示课件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出示课件3)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出示课件4)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被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课后作业
jìzǔ yān xūn hánɡ zhōu jū shùnǎi shì
()()()()()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
2.家祭无忘告乃.翁。

()
3.西湖歌舞几时休.。

()
4.九州风气恃.风雷。

()
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内容填空。

《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这首诗通过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这首诗描写统治者
只顾吃喝玩乐,忘却国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愿望。

五、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王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你知道的一首有关爱国的诗分享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祭祖烟熏杭州拘束乃是
二、1.本来。

2.你的。

3.停止。

4.依靠。

三、1.人死了本来什么都不知道了,但可悲的是看不见国家统一。

2.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四、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清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五、1.国家的军队 2.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爱国,希望国家统一。

六、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