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思考和建议一、中小学教师的编制应该整体考虑,核定编制时,应同时出台进修校、教研室、教仪站(电教馆)等机构的编制,因为他们同属于教师系列,又是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服务的机构。

如果不核定这些机构的编制,就无章可循。

二、在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应该根据当前维持学校运转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学校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个岗位及其人员数量。

所以,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应该包括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人员。

具体地说,就是要有教师、校长、(中层机构)主任、会计、出纳、医生、炊事员、住宿管理人员、保安、设备维修等人员。

三、现行的主要以学生人数决定教师编制的方法不太科学,农村教师编制低于城市教师编制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因为现在的课程设置就没有分农村和城市,对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城里的学生学了什么,农村的学生也要学什么,而且要学得同样好。

核定教师编制实际上就是核定教师工作量的大小。

目前,教师的工作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考试检测、继续教育、教育科研、个别谈话、晨(夕)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检查清洁、更换板报、填写表册、组织文娱体育活动、早晚自习、排班放学、安全教育和检查、政治学习、联系家长等一系列的工作。

主要以学生数为依据只考虑了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的工作量,没有考虑备课和上课的工作量。

比如,同样是60个学生,在城市还不到一个班,每周只上30节课左右,如果在农村小学特别是不能合并的村小,就是2—3个班,每周要上60—90节课。

又如,同样是上16节课,在城里的学校可能就是同年级4个班的课(比如初中外语),这位教师在备课方面的工作量每周只需要准备4节课。

如果是在规模小的农村学校,同样是16节课,这位教师可能是上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共10节,一个班的历史和地理共4节,一个班的思想品德2节,这位教师在备课的工作量上每周需要准备11节课。

2019年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

2019年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决定精神,全面准确掌握全市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布局、办学规模、师资结构、教职工配备等情况, 以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为重点,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提高质量,减轻财政负担。

我办于今年11月份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基本调查的通知》(泉委编办〔2008〕134号),组织开展了对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基本情况及机构编制管理专题调查研究,并深入到基层和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基层学校对中小学核编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基本情况(一)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现状。

截止20**年11月底,全市共有中小学1617所,其中中学328所、小学1289所、教学点76个。

共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57516名,其中高中部教职工编制12269名,初中部编制19852名,小学编制25395名。

(二)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情况。

截止20**年9月底,全市中小学在校生共980568人,其中:高中部在校生150320人、初中部在校生312534人、小学在校生517714人。

(三)执行编制标准情况。

自20**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文92号)规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必须由机构编制部门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切实改变过去由间接管理甚至不管理的现状,实现由粗放式管理转为集约化管理,确保中小学机构编制与审批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人员和领导职数相对应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的落实。

对未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擅自调整中小学机构、扩大教职工编制规模,未办核编手续先增加教职工人数等事宜的,严格按有关规定查处。

从而切实把住中小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关。

(三)妥善分流安置小学超编人员。

浅谈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精简篇)

浅谈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精简篇)

浅谈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浅谈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16〕15号,以下简称《解释》)于2016年6月17日起正式施行。

《解释》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比较系统的法规;也是党的最高纪律检查机关针对机构编制工作专门制定的第一个解释性党内法规。

如何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之中,贯彻落实《解释》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机构编制管理法规文件相配套,更好的发挥监督检查工作的作用,急需从事机构编制监督的工作人员认真思考、深入实践和不断创新。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

它的加强有利于加快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有利于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层次和实效。

同时,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机构编制部门的重要职责,该项工作的成效,是衡量和检验一个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和编制部门整体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2016年以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温家宝总理签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中央编办和监察部联合出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法规性文件,特别是2016年6月17日,中央纪委以中纪发〔2016〕15号文件印发了《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解释》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县紧贴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特点规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由于,监督检查工作起步较晚,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乱挂牌子、有的擅自设立机构、有的违规提升机构规格、还存在条条干预现象等,给监督检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专门提到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可见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以下几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和思考:一、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要按照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要求,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通过开展师德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师德典型,有效推动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以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风尚影响和教育学生,在全社会营造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关心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激活教师队伍活力1.积极推进教师岗位设置管理。

要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实施教师岗位设置管理,通过实施岗位设置管理,逐步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教育系统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完善中小学校长及学校中层领导的选拔任用机制。

要完善竞争性选拔中小学校长的机制,不断拓展中小学校长选聘方式。

在中层领导的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性机制,实行校长组阁中层领导任期制,建立高效、充满活力的学校领导班子队伍。

3.创新优秀教师人才引进机制。

对于紧缺学科,可通过直接到重点师范院校招聘或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紧缺学科、薄弱学科优秀教师人才。

要为优秀教学人才工作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吸引他们投身教育、扎根教育。

要拓宽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积极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偏远地区去任教。

4.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这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是转岗。

对部分经考核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转聘到教辅、工勤岗位。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科学合理地管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事业编制的有序管理。

XX区共有全额预算事业编制XXXX名,其中教职工专项编制XXXX名,占事业编制总数的XX.X%。

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成为机构编制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X、编制标准不合理。

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央编办于XXXX年联合制定的。

一方面,XXXX以后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新增的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有所增加,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一些周边农村偏远学校生源少,办学规模小,如果要开足开齐课程,按编制标准配备教师则无法保证正常教学。

如市十小、XX学校、XX学校、市十八小X所学校共有XXX名学生,而配备了教师XX人,师生比例高达X:XX,与核编标准中依据学生数测算的编制数相比,就出现了“超编缺人”的现象。

再次,受当时教育发展局限性的影响,制定教师编制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

X、人员结构不合理。

一是从年龄结构来看,老年教师偏多。

XX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老龄化、职业病现象严重。

男教师XX岁、女教师XX岁以上人数占XX.X%。

在这些老教师中,因病无法承担教学工作占XX%,各学校经常有因职业病、身心健康等原因导致部分教师不定期请假,对于人员编制紧缺的中小学,短时间内无人顶岗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老教师出工不出力、有心而无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是从教师来源看,有许多是原企业学校整建制移交过来的,其中有一部分以前是工人身份转教师身份,仅新移交初中学校XXX人中,其中工勤人员XX人,占X.X%。

XX地区学校还有一部分是代课教师转公办教师身份的。

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思路与建议

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思路与建议

一、问题分析进入新世纪以后,党和政府更加关注中小学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

2001年10月,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发了《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2003年9月国家人事部颁发《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03年底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人事工作会议,部署了改革的具体要求和计划。

可以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潮,取得了诸多进展。

但是,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

归结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新制度与旧制度之间的冲突、教育方面与非教育方面之间的矛盾、政策文件与实践执行之间的落差等。

具体体现为:1.人事制度改革并没有显示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显着性作用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优先关注领域。

但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看,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教育。

人事制度的改革,尤其是教师编制的重新确认和以县为主教师工资的财政拨付,的确减轻了农村教育的财政负担,在政策上保证了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

然而,就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数量精简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在推行教师聘任的过程中,存在“好学校选好教师,好教师选好学校”的现象,往往是重点学校、城镇学校在聘任教师中遇到的困难少,而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则难以聘用到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等难以有高职称和高素质教师进入,教学质量提高困难,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由此看来,以学校为单位的教师聘任制存在严重不足。

2.合格新教师难以进入,代课教师成为新问题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财政困难的农村县市更多地基于减少财政负担的立场而严格控制教师编制和教师工作。

部分县的教育行政部门考虑到自身机关行政人员编制的限制,还占有或者挪用有限的教师编制。

中小学机构设置和教职工工作量暂行规定的探讨

中小学机构设置和教职工工作量暂行规定的探讨

中小学机构设置和教职工工作量暂行规定的探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和教职工的工作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和教职工工作量安排,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还能保障教师的身心健康,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中小学机构设置和教职工工作量的暂行规定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学在机构设置和教职工工作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机构设置不合理许多中小学在机构设置上存在层级繁多、职责不清的问题。

这导致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行政效率低下,增加了教职工的工作负担。

.教职工工作量过重教职工的工作量主要体现在教学任务繁重、非教学任务多样、工作时间不规律等方面。

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参与各种会议、培训、家访以及行政事务,导致他们身心俱疲。

.缺乏科学的工作量评估体系目前,许多学校在分配工作量时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往往仅以课时量为标准,忽视了教师在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方面的投入。

二、规范中小学机构设置的必要性.提高管理效率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能够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有助于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无效劳动,提高行政效率。

.保障教学质量合理的机构设置可以使教职工专注于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例如,设置专业的教学研究部门,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创新。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明确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规范教职工工作量的必要性.保障教职工身心健康适当的工作量是保障教职工身心健康的基础。

过重的工作负担容易导致教师出现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提升教育质量当教职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学生辅导中时,教育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适当减轻非教学任务的负担,让教师能够专注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稳定教师队伍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

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

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敬启者:根据贵局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调研要求,我特撰写此份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二、调研结果分析1.教职工编制管理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育局对于教职工编制管理的重视程度较高,有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进行规范。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编制管理不够严格,编制数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等。

2.问题及原因分析问题一:编制管理不够严格原因:教育局对编制管理的监督不力,对违反编制管理制度的行为处罚缺乏力度,导致一些学校对编制管理存在问题。

问题二:编制数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原因:教育局未能及时准确调研各学校的实际需求,无法根据需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问题三:编制分配不公平原因:教育局在编制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现象,一些学校得到的编制数量较多,而一些学校则编制严重不足。

三、改进措施基于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以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1.加强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各学校的编制数量、分配及调整等事项。

加强对编制管理的监督,对于违反编制管理制度的行为严肃处理。

2.加强调研,实时了解学校的实际需求通过定期调研,及时了解各学校的实际教职工需求,根据需求变化做出相应的编制调整。

确保每所学校的编制数量与实际需求匹配。

3.优化编制分配机制,确保公平改进编制分配机制,建立合理公正的分配原则,确保教职工编制的分配公平公正。

避免一些学校编制过多,而另一些学校编制严重不足的问题。

4.加强教职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不仅要关注数量,还要注重质量与效率。

加强教职工的管理培训,提高教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结论通过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加强教职工编制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区委编办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工作的调研与思考.pptx

区委编办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工作的调研与思考.pptx
(四)坚持人才优先,开辟绿色通道
综合考虑小班额、寄宿制等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师有孕产假、脱产进修、重大疾病、临时借用等因素,结合编制 、教师动态调整和流动,保障了学校现有学科结构及教师职称晋升通道的稳定,使得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的优秀教 师''留得住、用得好根据各学校空编情况,原则上按照申请足额下达用编计划,做到“缺编即补、有编即补“,保障教 师足额配备。同时开辟人才绿色通道,优化用编程序,每年批准直接赴师范类高校引进优秀毕业生计划百余名。完 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三)坚持创新管理,有效化解矛盾
进一步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根据城镇化快速发展实际,先后研究批复设立了X市第五十二中学、X市松石学校等 学校,持续推进“教育联盟”和“名校办分校”等教育共同体建设,有效缓解了上学压力和用编需求。抓好学校标准化建 设,加快推进薄弱学校改造,组建专兼职督学队伍开展经常性督导,督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引导学校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通过标准化和专业化督导评估,运用分值排名和报告反馈的方法,变换问责方式,既肯定和鼓励工作卓 有成效的学校,也以帮扶的形势督促办学质量偏低的学校及时整改,最终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基本情况
目前,X区共有公办中小学38所(含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2所,在校生总数3人,班级总数1223个。其 中,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总数8774人,班级数222个;初中10所,在校生总数13333人,班级数281个;小学21所, 在校生总数31951人,班级数688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总数375人,班级数32个。核定中小学(幼儿园) 教职工编制4753名,实有教职工3961人。作为教育大区,在严控总量的前提下,无论是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配备 还是结构性调整,X区都面临诸多挑战。

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对策建议——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对策建议——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中小学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培养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中的奠基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基础和保障。

一、规范化进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历来受到机构编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也是最早被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畴并付诸实施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教育部就有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各类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出台,是资料可见最早的国家编制标准。

省一级编制标准化建设也基本都是从以中小学为主的各类学校开始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层机构编制管理体系中,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占全域事业编制的比重均在50%左右,因此,不论是从加强机构编制资源管理还是从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保障的角度分析,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都是机构编制部门工作的重头戏。

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规范化、法制化目标,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与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中小学教职工机构编制管理。

中央编办先后提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指导标准和统一城乡标准的意见,并对具体核定工作立下规矩: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力求精简和高效;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随后,省级机构编制部门着手细化标准和实施措施,并以县为单位全面进行核编。

在甘肃省,这也是唯一既出台核编标准又按标准足额下达编制基数的专项领域。

同时赋予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把具体编制指标分解到学校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的权限。

应当说,教职工与学生比高中1∶12.5、初中1∶13.5、小学1∶19的标准,已成为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有力遵循,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专项性已得到保证。

为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研究,我们选择甘肃省陇西县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情况调研,选取一大一小两个学区的所有中小学和城区有代表性的高中、初中、小学各一所,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统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并通过研究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几点建议作者:余仲汉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18期摘要: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状,提出解决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希望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政策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师生的福音;希望通过制度约束和激励,有效解决农村教师编制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现状;建议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21一、当前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状问题一:城乡教师发展不均衡。

原因分析:1. 历史原因。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受传统思维影响,以城镇中心学校为示范(作用)为由,注重城镇所谓的中心优先或以城镇带动农村,中心带动周围偏校,在编制制定政策上偏向城镇中心学校。

目前要一下子改变城镇与农村编制上的均衡难度较大。

2. 地理原因。

首先,城镇学校基础设置条件先进,群众需求先于农村得到满足;其次,城镇学校所在地一般是政府各机构所在,社会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居民相对集中,(功能齐全)要从生活习惯已经安逸的地方分流教师到农村难度大;再次,优质教师交流到农村,势必对(城镇)流出优质教师学校带来一定的冲击,容易影响原有教育质量。

3. 心理原因。

教师在城镇学校容易获得专业成长,容易在教学上取得“成绩”,容易获得社会成就感,农村学校则相反;(事实上优质教师往往是农村流向城镇。

)因此,农村学校教师力量薄弱问题严重,教育均衡化任重道远。

此外,(城区生源相对稳定,加之农村富裕人群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部分生源流向城区,班额学生数饱满,农村学校班额不足。

)问题二:城乡教师配置不均衡。

原因分析: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学历职称、人员配比等结构不合理,教师余缺并存。

城郊农村生源相对不稳定,生源变动较大导致计划跟不上变化;农村学校从所授学科来看,语数学科的专任教师相对偏多,而音体美劳、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的教师明显不足。

关于中小学编制及师资调配的思考

关于中小学编制及师资调配的思考

关于中小学编制及师资调配的思考摘要:我国现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存在着城市偏多、城乡倒挂、整体偏紧的缺陷。

为此,必须重新修订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突破“师生比”这种单轨制,建立起以“师生比”为主,“师班(班级)比”、“师科(学科)比”为辅的多轨制,科学合理地调配师资,储备适当师资,实行编制总额的动态管理,实行“优进劣汰”,创新政策和制度,形成师资调配新机制。

关键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调配机制确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是推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按照教育规律发展教育。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资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

因此,科学地核定和调配师资,将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一、科学修订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国办发〔2001〕74号文件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中的规定,以学生数比例核定的中小学管理人员(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占教职工的比例(见表1第①和第⑦列),按照教人〔2002〕8号文件规定,中小学班额和每班教师的编制(见表1第②、③、⑥列),就会发现我国现行中小学编制标准存在着以下缺陷。

1.城市偏多且城乡倒挂我们可以分别根据第①、②列推出第④列,根据第①、③列推出第⑤列,根据第⑥、⑦列推出第⑨列,根据第⑦、⑨列推出第⑧列,根据第①、⑨列推出第⑩列。

其中第⑤列是按师生比和上限班额推算出的每班教职工数,除县镇初中和农村初中及无法推算的农村小学外,其余各类别学校的每班教职工编制数均高于第⑨列按班配备的教职工编制数。

其中,城市高中和城市初中分别高0.6和0.52;县镇初中和农村初中则分别低0.05和0.4,这对农村初中极为不利;第⑩列是根据每班编制标准推算出的班额,其中,城市高中、城市初中和城市小学都低于第②列的班额下限;县镇初中和农村初中分别高于第③列的班额上限,农村初中竟高出上限7人;县镇高中、农村高中和县镇小学处于中间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几点思考标签:学校管理;教师;尊重;了解;信任学校的管理,说到底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其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激励手段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有效发挥其作用的过程,学校中的人员素质水平总体比较高,他们都受过正规的教育,再加上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他们往往有更高的追求,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更希望在一种较为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创造性的工作,所以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会锦上添花,效果更佳。

在管理中,校长为主导,教师为主体,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旨在引发教师的向上力和向心力,形成教师创造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局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这是办好一所学校的重要条件之一。

从我校的工作实践来看,我认为学校教师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校长要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离不开“尊重”两字。

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工作就会陷入困境。

一个校长应时时处处表现出对教师的尊重。

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并创造条件,让教师有更多的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使他们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学校领导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办事,是则是,非则非,坚持整理,修正错误。

一旦不坚持原则,处处以老好人的面孔出现,那么,对领导自己、对学校工作、对教师都是极不负责任的,长久下去,势必极大地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校长还要注意在心理上与教师“交换位置”,站在教师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所碰到的问题,这有助于理解教师的思想感情,达到相互理解、和睦相处、团结共事之目的。

二、了解要尊重教师,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教师。

一所学校由于教师年龄、性别、习惯、性格、爱好等因素的差异,他们的需要千差万别。

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教师的各种需要是否正当合理,分清轻重缓急。

对教师急切的合理需要,应该尽可能予以优先满足,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对一些因条件限制而暂时难以满足的需要,要说明原因,讲清道理,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那些不当甚至是错误的需要,则要既不姑息迁就,也不武断否定拒绝,而是做细致耐心的说服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政策分析与路径探析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政策分析与路径探析

首先,学校应该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通过开展 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识别和调控能力。同时,学校应 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生的情 感需求。
其次,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在情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长应该积极与孩 子沟通,孩子的情感变化,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 自身情感素养的提升,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引言
中小学教学楼作为学生们日常学习的重要场所,其结构设计不仅关系到建筑 本身的安全性、耐用性,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中小学教学楼结 构设计的要点,为设计师和建设者提供参考。
设计原则
1、安全性
中小学教学楼作为公共建筑,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结构设计应确保建 筑在各种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能够保持稳定,避免对学生和教师造 成伤害。
2、功能性
教学楼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满足教学、实验、实践等多方面的 需求。结构设计应注重灵活性,以适应学校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3、美观性
教学楼作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其结构设计应在满足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基础 上,注重美观性,为校园增添亮丽的风景线。
结构设计要点
1、结构形式
中小学教学楼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等。设计师应 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使用需求和预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4、结构验算
在完成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的基础上,需要对结构进行详细的验算,以确保 设计的有效性。验算内容包括承载能力、变形能力等,以确保建筑物在承受各种 荷载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
实际应用

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的思考与建议--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

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的思考与建议--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

机构编制管理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的思考与建议焦莉韩博———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我国,接受义务教育时期正是人生的启蒙阶段,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关系着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因此,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这关系着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本文就所在区域郑州市中原区有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进行研究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期对做好区域内的教师编制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治理体系的阐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分别对我国和我省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和使用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要求。

教育部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也对此有所阐述。

(一)聚焦民生,破解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编制管理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

它涉及编制管理工作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折不扣落实标准,根据需要可采取调高标准、核定周转编制等措施进一步增加编制供给。

二是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原则上以省为单位每两年调整一次,市县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可随时调整。

三是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推动人员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学段之间及时调整,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益。

(二)聚焦改革,深度挖潜编制存量资源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精简压缩重复设置、职能弱化、规模较小、任务不饱满的事业单位,适当收回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部分空编,通过跨行业、跨层级调剂,周转使用、合理配置,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进一步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在现有编制总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时,可在一定周期内调控核编,每年或每三年核定一次,打破固化思维,跨行业、跨层级、跨地机构编制管理区统筹、调剂,采取多种形式保证教师的需求,优先解决教师编制。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的几点建议发表时间:2018-10-29T15:16:23.03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6月下作者:余仲汉[导读] 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状,提出解决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状,提出解决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希望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政策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师生的福音;希望通过制度约束和激励,有效解决农村教师编制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现状;建议一、当前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状问题一:城乡教师发展不均衡。

原因分析:1.历史原因。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受传统思维影响,以城镇中心学校为示范(作用)为由,注重城镇所谓的中心优先或以城镇带动农村,中心带动周围偏校,在编制制定政策上偏向城镇中心学校。

目前要一下子改变城镇与农村编制上的均衡难度较大。

2.地理原因。

城镇学校基础设置条件先进,群众需求先于农村得到满足;其次,城镇学校所在地一般是政府各机构所在,社会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居民相对集中,(功能齐全)要从生活习惯已经安逸的地方分流教师到农村难度大;再次,优质教师交流到农村,势必对(城镇)流出优质教师学校带来一定的冲击,容易影响原有教育质量。

3.心理原因。

教师在城镇学校容易获得专业成长,容易在教学上取得“成绩”,容易获得社会成就感,农村学校则相反;(事实上优质教师往往是农村流向城镇。

)因此农村学校教师力量薄弱问题严重,教育均衡化任重道远。

此外,(城区生源相对稳定,加之农村富裕人群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部分生源流向城区,班额学生数饱满,农村学校班额不足。

)问题二:城乡教师配置不均衡。

原因分析: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学历职称、人员配比等结构不合理,教师余缺并存。

城郊农村生源相对不稳定,生源变动较大导致计划跟不上变化;农村学校从所授学科来看,语数学科的专任教师相对偏多,而音体美劳、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的教师明显不足。

教师员工编制管理办法

教师员工编制管理办法

教师员工编制管理办法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教师员工编制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整体水平,进一步确保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师员工编制管理办法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改进措施。

1. 教师员工编制的重要性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编制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合理调配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教师员工编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能够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 现行编制管理办法存在的问题在现行教师员工编制管理办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编制指标的不合理分配。

有些地区的教师编制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着教师不足的困境。

其次是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不完善,晋升途径缺乏透明和公正,导致一些教师无法得到应有的职业发展机会。

还有就是教师编制管理机构的效率问题,流程繁琐、周期长,不利于及时满足教师编制需求。

3. 提高编制管理的科学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要加强对教师编制的科学分析和合理调配。

首先,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师编制指标,保持合理的数量和结构。

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公正、透明地评定教师的职业水平,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还应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机构和流程的优化,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教师编制的及时调配和合理分配。

4. 加强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建设教师职称评定是教师个人发展和职业晋升的重要环节。

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应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全面评估。

在评定标准中,除了要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外,还应综合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科研能力、教师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同时,要建立健全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由具备高学术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性。

5. 优化教师编制管理流程教师编制管理流程的优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编制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学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

学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

学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成为学校管理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这一制度能够对教师队伍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制度意义学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对保障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教师编制管理制度通过设置编制指标,对各个学科、年级的教师数量进行规定和限制,确保教师队伍的合理配置和供给。

这样一来,学校可以通过控制教师编制的总量和学科比例,调控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问题存在然而,学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也面临一些问题。

第一,一些学校对教师编制规划不科学,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由于学校规模、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可能会出现人浮于事或者事多人少的情况,使得教学负担过重或者利用不足。

第二,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性问题。

由于制度的复杂性,一些学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不统一、不合理的情况,导致教师队伍管理失衡。

第三,教职员工对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的认知和支持不足,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和不合作,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三、改进方向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编制计划,充分考虑学科特点、人才培养计划等因素,确保编制规划与教学需要相匹配。

其次,加强对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教职员工对制度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参与和支持。

同时,建立健全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的执行机制,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制度规定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地。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引入外部专家和资源,共同研究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改进。

四、未来趋势未来,学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有望朝着更加科学、灵活的方向发展。

首先,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求,建立多元化的教师编制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和特长,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编制管理制度

教师编制管理制度

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在教育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指国家对教师编制数量、岗位分类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的良好运行对于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以及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的意义、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的意义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是国家对教师队伍规模和结构的规范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有效保障教师队伍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意识和教学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另外,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教育公平和质量。

二、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的特点1. 定量规定:教师编制管理制度通过对教师编制数的定量规定,确保教师机构的工作运行和发展。

2. 数据化管理:教师编制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教师编制数、用人条件等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3. 公平性:教师编制管理制度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公平合理地分配编制,减少人为干预,确保教师编制的公平性。

三、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1. 缺乏灵活性: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在变革时期缺乏灵活性,无法及时调整教师编制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师需求。

2. 职称评定机制不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对于教师职称评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容易造成教师职称评定的不公平现象。

3. 缺乏激励机制: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在激励教师职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一些优秀教师的流失。

四、改进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的对策1. 高度重视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其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简化办事流程:简化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的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教师编制管理中的红 tape。

3. 完善职称评定机制:加强对职称评定机制的监督和改进,确保评定结果的公平性,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
科学合理地管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事业编制的有序管理。

XX区共有全额预算事业编制XXXX名,其中教职工专项编制XXXX名,占事业编制总数的XX.X%。

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成为机构编制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X、编制标准不合理。

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央编办于XXXX年联合制定的。

一方面,XXXX 以后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新增的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有所增加,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一些周边农村偏远学校生源少,办学规模小,如果要开足开齐课程,按编制标准配备教师则无法保证正常教学。

如市十小、XX
学校、XX学校、市十八小X所学校共有XXX名学生,而配
备了教师XX人,师生比例高达X:XX,与核编标准中依据
学生数测算的编制数相比,就出现了“超编缺人”的现象。

再次,受当时教育发展局限性的影响,制定教师编制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
客观需求。

X、人员结构不合理。

一是从年龄结构来看,老年教师偏多。

XX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老龄化、职业病现象严重。

男教师XX岁、女教师XX岁以上人数占XX.X%。

在这些老教师中,因病无法承担教学工作占XX%,各学校经常有因职业病、身心健康等原因导致部分教师不定期请假,对于人员编制紧缺的中小学,短时间内无人顶岗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老教师出工不出力、有心而无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是从教师来源看,有许多是原企业学校整建制移交过来的,其中有一部分以前是工人身份转教师身份,仅新移交初中学校XXX人中,其中工勤人员XX人,占X.X%。

XX地区学校还有一部分是代课教师转公办教师身份的。

加之中老年教师知识更新较慢,部分以工代干、代课转公办的教师受自身学识的限制,无法有效进行转岗,造成了一方面人员大量积压,一方面个别专业的教师却严重缺乏的结构性缺编现象。

三是从所授学科来看,专业学科紧缺。

基础学科的专任教师相对偏多,而从事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科学等专业的
教师明显不足。

X、交流渠道不畅通。

综合分析,师资队伍几乎是单向
流动的。

近些年来,许多农村教师想方设法通过调离、考公务员等方式离开农村学校,而这些学校又不得不招收新教师来满足教学工作需要。

加之银川等一些城市区学校挖走了部分在职优秀骨干教师,造成一些农村偏远优秀教师严重短缺。

这种不合理的流动造成了师资的严重不均衡,且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对策及建议
强化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直接管理
今年XX区在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
展实施意见》时,教育局提出了“编办管数字,教育管人头”的办法,如果这样的话,编办对教职工外调、离退、调整等情况将难以掌握,全区教职工编制管理将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

我们给予了坚决否定的态度。

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必须由机构编制部门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一是全区教职工编制余缺调剂按照编制管理“三个一”规定,由区编委负责,编办承办,教育主管部门在调整教职工时,按照“编制审批在先”的原则,先报告区编办审核空缺编情况,并汇报政府主要领导按程序办理,禁止超编进人,违规进人。

二是严格实行“实名制”管理,教职工的编制核定到校,凡特岗教师招聘、教
师外调、内部调整等编制事项必须报区编办审核和备案。

三是严格控制超编进人。

凡学校进人,都必须先由编办审核编制,在编办出具人员列编文件后,组织、人事、财
政部门才能办理相关手续。

盘活现有教师编制资源
由于受当时教育发展水平影响,我区大部分城区学校都是大班额,每班达到XX-XX人,这不符合国家每班XX人的标准。

随着生育人口数量的自然下降,若按现有班级和教职工标准配备教师,教师编制数略有富余,但若按XX人标准班设班,要开足开齐课程,教师编制数又略显不足。

建议自治区、市编制部门,不要立即核减县区教师编制数。

一是要参照南京、山东等地区的教师配备标准,适当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以每班XX人的标准设班,按班核定教师编制数。

二是县区在核定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时,既要考虑到学校的师生比,又要考虑学校学科设置、规模大小、学校年级数等因素,适度放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标准,切实保障农村寄宿制学校及周边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的基本需求。

加强编制动态管理
X、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

根据在校学生情况、学校规模、班额大小、生源变化趋势等因素,科学测算各中小学教
职工编制需求量,在编制标准和政策规定范围内完成编制核定和教职工调配工作,既因地制宜地解决因教职工配备不足影响教育发展的问题,又防止因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而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XXXX年以来,XX区坚持每
年暑假前由机构编制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学校规模和学
生人数进行调查,重新核定下一学年的教职工编制,先后对原市属移交中学和区属小学人员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做到教师编制核定合理,教师配备合理,师资结构合理。

X、引导师资有序流动。

积极引导教师从城区向农村、从超编学校向空编学校、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

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的倾斜,适度提高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标准、教师待遇、职称评定指标等其它教育资源,让农村中小学有优秀教师想进来、留得住。

另一方面采取定期流动轮换人员制度,通过建立帮扶结“对子”,让一些城区优秀教师到基础薄弱学校挂职,带领教研团队,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水平;派遣基础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资源学校任教,在教学中加速进步。

农村、周边学校教师取得骨干教师资格后须在原学校工作五年,不满五年不得申请调动。

建立骨干教师人才库,实行统一管理。

选拔优秀骨干教师组建“优秀骨干教师服务团”,统筹安排到薄弱学校定期进行教育教学交流服务。

服务期为一年。

“优秀骨干教师服务团”实行
动态管理,原则上一年一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服从组织调配、无特殊原因不参与工作的,取消骨干教师资格。

建立城乡捆绑发展共同体学校间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城乡学校必须进行教师轮岗交流,交流时间至少一年。

城区教师轮岗交流经历纳入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审考核,无
一年以上轮岗交流经历的城区教师不得参加中、高级职称评审。

利用公开招考特岗教师的有利时机,选择一些优秀教师到空编学校任教。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促进学校教师的有序流动,平衡师资资源。

X、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针对教职工有病、年龄大、知识陈旧等现象,我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X年且工作年限满XX年的中小学教师,实行提前退休。

目前,已有XXX多名教师提交了退休申请,第一批XX名教师退休。

同时,今年招聘了XXX名特岗教师和X名免费师范生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去,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强化中小学职工编制的监督管理
坚持对中小学的机构编制管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
查相结合的形式,强化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监督管理。

近年来,我办会同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督察室、区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对全区因病、因事长期不上班的干部职工进行了调查和清理,并对上班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其中涉及教师XX名,对确需长期病休人员,严格按规定提供相关材料并履行报批手续。

目前,XX名教师中,除辞退X名、退休X名、死亡X人外,已全部在岗上班。

有效杜绝了在编不在岗现象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