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思想感情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PPT课件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382b1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7a.png)
❖ 3.同情人民的疾苦
❖ 如:杜 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卖炭翁》
❖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如:杜 甫《登楼》: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 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 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 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 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 例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 梦 令
❖ 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
❖ 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 答:惜花,惜春,青春易逝的伤感,对一切美好 事物遭摧残的痛惜。
❖ 方法小结:3.依据形象。
❖ 例6.下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如:苏 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 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 如:杜 甫《兵车行》
❖ ⑺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如:屈 原《涉江》
❖3.思乡怀人
❖ ⑴羁旅愁思
❖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例7.(导学案P.77)
❖ 如:杜 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卖炭翁》
❖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如:杜 甫《登楼》:
❖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 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 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 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 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 例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 梦 令
❖ 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
❖ 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 答:惜花,惜春,青春易逝的伤感,对一切美好 事物遭摧残的痛惜。
❖ 方法小结:3.依据形象。
❖ 例6.下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如:苏 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 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 如:杜 甫《兵车行》
❖ ⑺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如:屈 原《涉江》
❖3.思乡怀人
❖ ⑴羁旅愁思
❖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例7.(导学案P.77)
诗歌感情PPT课件
![诗歌感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dfe95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0.png)
05 诗歌情感的鉴赏与领悟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 2 3
直接抒情
是指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不借助任 何外界的事物或形象,直接抒情可以使诗歌更加 鲜明、坦率、真挚。
间接抒情
是指诗人借助外界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 感和思想,间接抒情可以使诗歌更加含蓄、深刻、 耐人寻味。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作用
表达。
05 诗歌情感的鉴赏与领悟
如何领悟诗歌情感
深入阅读
反复阅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联想与想象
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诗歌中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 画面和情境,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共鸣
将自己置身于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 情感,产生共鸣。
如何鉴赏诗歌情感
了解诗歌背景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以及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
感情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 体验,是人们内心世界的 反映。
诗歌感情
是指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和思想,是诗歌的核心和 灵魂。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深入探讨诗歌感情,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
意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 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念和关爱等方式来表达亲情情感。
03
亲情情感的象征
在诗歌中,亲情情感常常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如家庭照片、家信等
元素,以及家庭聚会、节日等场景。
亲情情感
01
亲情情感
亲情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情感之一,也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在诗歌中,亲情情感通常表现为对家人的思念、关爱和牵挂。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课件 (22张PPT)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课件 (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6d29989ec3d5bbfd0a74c2.png)
•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典型例题
• 秋日酬王昭仪① • 汪元量
•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 注 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 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②碧玉:据《乐苑》记载:“碧 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 答题点拨 首先从题目“恨别”看,诗人远离家乡 和亲人,应该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首联“-别 四千里”写远离家乡,颈联“思家”“忆弟”写亲 人离散,颔联下句“兵戈阻绝”,写诗人无法回乡, 也无法见到亲人,正好佐证了这一点。而题目之 “恨”,正是由不得归乡而生发的痛苦,“胡骑长 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诗人对 此痛恨不已。尾联“司徒急为破幽燕”,“急”字 不仅写出了司徒之急切,更写出了诗人自己在听到 战事告捷的消息后,渴望早日平叛的急切心情。
•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3.有人说,这首诗歌颂了/批判了....…你怎么看?
• 4.有人认为这首诗可以用**来概括,你同意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知人论世
•1、了解社会现实生活,诗人的生平、思 想和性格等;
•2、通过注解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 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
•3、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大略了解诗中 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故。
• D.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包 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是言近旨远,辞约 情丰。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6分)
• 答案:①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了远离家 乡,“思家”“忆弟”写出了亲人分离,思亲情深。 ②恨战乱之久。从“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 等可见战乱之久。③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了 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加急切地盼望平定叛乱。 (必须结合诗句分析,每点2分)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141f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0.png)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人生感悟通常表现为对人生的描绘、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 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抱负和理想的遗 憾和感慨。
壮志未酬通常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 对挫折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焦 虑。诗人通过描绘壮志未酬的苦闷和 遗憾,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 的思考。
魅力。
语言的形象与生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能够通 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体化,使 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 、人物、情感等元素,使诗歌更加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 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 义。拟人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可以将无 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情感,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 染力。
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组合来传递诗人的内心世 界。
意象与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分析意象
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从而把 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意境的美感
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感受其独特的 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能力。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背景
了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 及作品风格,有助于理解诗歌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感情》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感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ed1ca0a5e9856a5712605c.png)
▪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Ⅱ
▪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江苏卷) ▪ 4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
差异。 (湖南卷)
▪ 5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福建卷 ▪ 6、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赏析 ▪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 (四川) ▪ 8、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0、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
▪ 一花一世界 ▪ 一叶一菩提 ▪ 一景一思绪 ▪ 一句一心语 ▪ 一诗一情结
①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 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 诗、送别诗,思乡诗,边塞诗, 爱情诗,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 意区别。
②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 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 同道合。
▪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 趣相同之感。
(五)看末句(尾联)
末句(尾联) 往往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
▪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序、注 (四)找情感词 (五)看末句
(一)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 感。 《春夜喜雨》 ▪ ——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枫桥夜泊》 ▪ ——表达羁旅愁思。 《除夜宿石头驿》《人日思归》《客意》 《落日怅望》 ▪ ——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江苏卷) ▪ 4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
差异。 (湖南卷)
▪ 5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福建卷 ▪ 6、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赏析 ▪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 (四川) ▪ 8、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0、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
▪ 一花一世界 ▪ 一叶一菩提 ▪ 一景一思绪 ▪ 一句一心语 ▪ 一诗一情结
①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 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 诗、送别诗,思乡诗,边塞诗, 爱情诗,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 意区别。
②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 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 同道合。
▪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 趣相同之感。
(五)看末句(尾联)
末句(尾联) 往往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
▪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序、注 (四)找情感词 (五)看末句
(一)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 感。 《春夜喜雨》 ▪ ——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枫桥夜泊》 ▪ ——表达羁旅愁思。 《除夜宿石头驿》《人日思归》《客意》 《落日怅望》 ▪ ——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 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4分)
• 描绘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黯淡 的画面;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和朋友分别 之际的黯然与惆怅;为下文“江头未是风 波恶”做铺垫。(分析时抓住浮、送、带 雨的云、埋等)
• 谢亭送别 • 许浑 •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 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4
分)
• 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 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 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反 衬”2分)
• 再比如2012江苏卷《梦江南》“摇曳碧云斜” 中的“摇曳”“斜”就暗示了感情的纷乱不宁。
• 竹林寺别友人 • 许浑 •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 10.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5分) • 11.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
• 第四句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 离别之情。(答出“烘托”分别之后伤感惆 怅的情感。2分)
• 减字木兰花(王安国)
•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 马上闻。
•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 入洞房①。
• 减字木兰花蒋氏女②
•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 三两家。
• (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 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 (1)(3分)暮春(春季)。落红,飞花。
• (2)(4分)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②白 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 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 辘辘车声是听觉;④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 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 归路难。
• 注: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 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 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 据。(3分)
•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 请简要说明。(4分)
• 11.(6分)①借“秋叶纷纷”“萧条环堵” 之景表达内心的伤感;②“归无路”表达 思乡难归的愁苦;③“病且贫”表达贫病 交加的忧伤;④“菊花能醉去官人”表达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陶醉 (或:表达仕途失意的惆怅);⑤“怜君 计画谁知者”表达对屈突陕怀才不遇境遇 的同情(或:表达对屈突陕无人赏识的忧 愤)。
• (3)(4分)①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 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离别之 苦;(2分)②飞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 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家园之思与国 破之痛。
• 要会分析隐性“情语”中的用典语。用典分 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 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 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如《念奴娇赤 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 注:①屈突陕:人名。②刘长卿:唐代诗人,因 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③乡:通 “向”,窗户。
• 10.请简要说明首联写景的作用。(4分) • 1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6分)
• 10.(4分)①描写了落叶凋落的萧杀秋景; ②突出生活处境的艰难;③渲染了凄清氛 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④引出下文 的叙写,与“贫”相照应。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复习目标:抓显性情语,品隐性情语,把握诗歌 的思想感情。
• 所谓“情语”,就是诗中能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语言。 对于考生来说,能抓住并品读“情语”,是准确、快速把握诗 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途径,也是一种“看家本领”。
• “情语”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 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愁”、“怨”、“愤”、“恨”、“忧”、 “愁”、“喜”、“凄”、“乐”、“思”、“怜”、“泪”、“闲”、“怆”、 “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 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 如何分析景物中的情感呢?(如何分析景语)
• 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 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如“江风 引语入舟凉”,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 风、风雨交加的凄凉的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 情。再比如“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个 “寒”,体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心情。
• 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 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
• 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 种:一种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即通常说的乐景乐 情,哀景哀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 的乐景哀情。
• 酬屈突陕① 刘长卿② •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 乡③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 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简要分析。(6分)(找出这首诗的显性 “情语”与隐性“情语”来分析这首诗的思想 感情。)
• 10.①视觉触觉相结合,“月落”、“杉松晚” 是视觉,“风清”、“枕簟 秋”是触觉;②借 景抒情,用“月落”、“夜深”点出深夜未眠, 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不舍的深厚感情。
• 11.(6分)思念故乡的愁苦;年华老去的 慨叹;携友同游的喜悦;分别在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伤感。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注意要写出 感情的具体内容,仅写愁苦、喜悦等词语 不给分)
• 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 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情语”,它们 能暗示作者的情感,这种语言叫“景语”。简单地说,隐性“情 语”一般包括景语和用典语。
• 下面主要从显性情语、景语和用典语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 【2007高考】
• 【诗歌原作】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 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4分)
• 描绘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黯淡 的画面;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和朋友分别 之际的黯然与惆怅;为下文“江头未是风 波恶”做铺垫。(分析时抓住浮、送、带 雨的云、埋等)
• 谢亭送别 • 许浑 •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 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4
分)
• 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 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 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反 衬”2分)
• 再比如2012江苏卷《梦江南》“摇曳碧云斜” 中的“摇曳”“斜”就暗示了感情的纷乱不宁。
• 竹林寺别友人 • 许浑 •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 10.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5分) • 11.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
• 第四句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 离别之情。(答出“烘托”分别之后伤感惆 怅的情感。2分)
• 减字木兰花(王安国)
•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 马上闻。
•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 入洞房①。
• 减字木兰花蒋氏女②
•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 三两家。
• (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 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 (1)(3分)暮春(春季)。落红,飞花。
• (2)(4分)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②白 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 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 辘辘车声是听觉;④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 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 归路难。
• 注: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 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 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 据。(3分)
•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 请简要说明。(4分)
• 11.(6分)①借“秋叶纷纷”“萧条环堵” 之景表达内心的伤感;②“归无路”表达 思乡难归的愁苦;③“病且贫”表达贫病 交加的忧伤;④“菊花能醉去官人”表达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陶醉 (或:表达仕途失意的惆怅);⑤“怜君 计画谁知者”表达对屈突陕怀才不遇境遇 的同情(或:表达对屈突陕无人赏识的忧 愤)。
• (3)(4分)①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 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离别之 苦;(2分)②飞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 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家园之思与国 破之痛。
• 要会分析隐性“情语”中的用典语。用典分 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 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 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如《念奴娇赤 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 注:①屈突陕:人名。②刘长卿:唐代诗人,因 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③乡:通 “向”,窗户。
• 10.请简要说明首联写景的作用。(4分) • 1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6分)
• 10.(4分)①描写了落叶凋落的萧杀秋景; ②突出生活处境的艰难;③渲染了凄清氛 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④引出下文 的叙写,与“贫”相照应。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复习目标:抓显性情语,品隐性情语,把握诗歌 的思想感情。
• 所谓“情语”,就是诗中能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语言。 对于考生来说,能抓住并品读“情语”,是准确、快速把握诗 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途径,也是一种“看家本领”。
• “情语”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 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愁”、“怨”、“愤”、“恨”、“忧”、 “愁”、“喜”、“凄”、“乐”、“思”、“怜”、“泪”、“闲”、“怆”、 “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 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 如何分析景物中的情感呢?(如何分析景语)
• 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 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如“江风 引语入舟凉”,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 风、风雨交加的凄凉的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 情。再比如“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个 “寒”,体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心情。
• 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 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
• 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 种:一种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即通常说的乐景乐 情,哀景哀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 的乐景哀情。
• 酬屈突陕① 刘长卿② •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 乡③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 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简要分析。(6分)(找出这首诗的显性 “情语”与隐性“情语”来分析这首诗的思想 感情。)
• 10.①视觉触觉相结合,“月落”、“杉松晚” 是视觉,“风清”、“枕簟 秋”是触觉;②借 景抒情,用“月落”、“夜深”点出深夜未眠, 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不舍的深厚感情。
• 11.(6分)思念故乡的愁苦;年华老去的 慨叹;携友同游的喜悦;分别在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伤感。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注意要写出 感情的具体内容,仅写愁苦、喜悦等词语 不给分)
• 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 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情语”,它们 能暗示作者的情感,这种语言叫“景语”。简单地说,隐性“情 语”一般包括景语和用典语。
• 下面主要从显性情语、景语和用典语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 【2007高考】
• 【诗歌原作】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