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24 河中石兽 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达标训练 附加答案
24 河中石兽达标训练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3)曳.铁钯( )(4)湮.于沙上( )(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6)如是再啮.( )(7)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2)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5.填空。
(1)本文作者纪昀, 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体小说集。
(2)《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二、课内阅读阅读《河中石兽》全文,回答6~10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 )(2)竟.不可得(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遂.反溯流逆上矣(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8.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答:9.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答:10.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3题。
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七年级五单元《河中石兽》精选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五单元《河中石兽》精选练习题附答案七年级五单元《河中石兽》精选练习题附答案引导语:《河中石兽》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这首诗的练习题与答案,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一、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4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如其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是非木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湮于沙上果得于数里外D.僧募金重修乃石性坚重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阅十余岁阅:(2)不亦颠乎颠: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
(2分)翻译:(2)众服为确论。
(2分)翻译:二、阅读纪昀的《河中石兽》,回答第1~第4题。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4分)(1)山门圮于河圮:(2)阅十余岁阅:(3)转转不已已:(4)如是再啮啮: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 阅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4分)4. 老河兵为什么能够提出寻找河中石兽的正确方法?(3分)三、《河中石兽》精选练习题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写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并概括主题。
B卷:能力提升四、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亦颠.乎:②棹.数小舟: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④渐沉渐深耳.:⑤尔辈不能究物理..:⑥二石兽并.沉焉:⑦阅.十余岁:⑧是.非木柿:⑨盖.石性坚重:⑩但.知其一:⑪求.石兽于水中:⑫转转不已.:⑬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一词多义:之:①闻之笑曰: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③一老河兵闻之:④其反激之力: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众服为确论: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④以为.顺流下矣:3、判断文言句式:①棹数小舟。
《河中石兽》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中考复习题及答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中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全六册古文。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
【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
【是】,这。
【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23、【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经过十多年,僧侣募款重新修整(佛寺的外门)。
在河水中寻找两尊石兽,最后没有找着。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规律。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到下游去呢?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七年级语文24 《河中石兽》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4 《河中石兽》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
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参考答案: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文中老河兵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个推断过于绝对。
你的看法呢?请与同学讨论。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个推断只适用于本文,并不适用于所有落入河中的石头。
因为判断河中失石的位置,应该综合考察多方面的联系,如物体的质量、地面的质地、流水的冲击力以及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积累拓展三、背诵这篇课文。
点拨:可以结合人物的出场顺序和语言特点进行记忆背诵。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2.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3.尔辈不能究物理..。
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参考答案:1.经过,经历 2.终了,最后 3.事物的道理、规律 4.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五、文言中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里还有留存。
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
例: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湮没无闻)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一老河兵闻.之……参考答案:1.追根究底;学究天人。
2.不宁唯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3.闻风丧胆;闻鸡起舞;闻过则喜;闻所未闻。
七年级语文下册《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24 《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二)12.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13.⑴这样判断动词⑵事物的道理物理学14.D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4. 河中石兽(含答案)
24河中石兽基础练习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àn),山门圮.(pǐ)于河B.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kǎn)穴C.棹.( zhuó)数小舟,曳.(yè)铁钯(pá)D.是非木杮(p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A.-寺临.河干临:靠近。
湮.于沙上湮:埋没。
B.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啮.沙为坎穴啮:冲刷。
C.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设置帐篷。
D.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
据理臆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3.下列语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B.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C.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D.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柿如是.再啮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啮沙为.坎穴C.闻之.笑日其反激之.力D.山门圮于.河当求之于.上流5.文学常识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字____,_____代学者、_____家。
提升练习1.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闻之.笑日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2.下列说法不符合课文内容的一项是( )A.寺僧按一般思维模式,认为水流会把石兽带往下游。
B.讲学家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认为石兽应在原地,只是“渐沉渐深”罢了。
C.老河兵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水流冲击石兽,就会冲走石兽下方的泥沙,使其出现坑洞,石兽就会倒入坑洞,长期这样“转转不已”,石兽就会往上游移动。
D.寺僧、讲学家、老河兵三方的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理论知识更重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24 河中石兽(含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24 河中石兽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圮.于河() 棹.数小舟() 曳.() 铁钯.() 木杮.() 湮.于沙上() 啮.沙() 溯.流逆上() 臆.断欤()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2)山门圮.于河()(3)阅.十余岁()(4)求.石兽于水中()(5)竟.不可得()(6)曳.铁钯()(7)尔辈不能究.物理()(8)众服为确论..()(9)然则..天下之事()(10)可据理臆断..欤()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4.下面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B.(僧人)求石兽于水中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D.(石兽)湮于沙上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各划两处)(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果/得于/数里外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7.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
(2)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3)你在上网浏览科技新闻时,看到了下面一则信息:新华社洛杉矶6月2日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
这个星系距地球约130亿光年,可列入迄今发现的“十大最遥远星系”之一。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近140亿年前。
新发现的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8亿年。
由于该星系与地球之间相距约130亿光年,因此现在探测到的光线实际上是约130亿年前发出的。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阅读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大言赵有方士好大言,艾子戏问之曰:“先生寿几何?”方士曰:“余亦忘之矣。
忆童稚时与群儿看伏羲①画八卦,见其蛇身人首,归得惊痫,赖伏羲以.草头药治,余得不死。
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余时居中央平稳之处,两不能害。
②,因举一指伤其额,流血被.面而遁。
舜为父母所虐,号泣于天,经余门,劳而觞③之,力辞不饮而去。
姜家小儿钓得小鱼,时时相遗.,余以饲山中黄鹤。
”艾子唯唯而退。
俄而..赵王堕马伤胁,医云:“需千年血方可治之。
”下令求千年血,不可得。
艾子言于王曰:“此有方士,不啻数千岁,杀取其血,其效当愈速矣。
”王大喜,密使人执方士,将杀之。
方士拜且泣曰:“昨日吾父母皆年五十,东邻老姥携酒为寿,臣饮至醉,不意言词过度,实不曾活千岁。
艾先生最善说谎,王其勿听。
”赵王乃叱.而赦之。
(取材于明代陆灼《艾子后语》)【注释】①伏羲: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蛇身人首。
《河中石兽》注释、翻译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
【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
【是】,这。
【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初一下期语文河中石兽答案
《河中石兽》选择题班级学号姓名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C.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最终)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 B )A. 求石兽于.水中 B 闻之于.宋君C. 必于.D.如其言,果得于.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D )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发现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D.竟不可得。
(竟然没有找到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5. C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求之.于上流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丢失在河里的东西在原地打捞,或求之于上流都是错误的,应求之下游。
7.下列句子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B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C盖.石性坚重盖: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D求之下流,固.颠8.下列句中的“为”字用法和”相同的是( C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为.人谋而不忠乎C.自以为.大有所益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9.“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A小辈的人不能知道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B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C你们这些人不懂物理学,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D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河中石兽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生物,据传说它们居住在河流的深处,守护着水源的安宁和生态的平衡。
河中石兽习题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通过解题来了解和探索这些神秘生物的秘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河中石兽习题及其答案。
1. 问题:河中石兽的体型大小与其年龄有关,一只刚出生的石兽体积为1,每过一年,它的体积都会增加1。
现在有一只年龄为10岁的石兽,它的体积是多少?答案:由题可知,石兽每年体积增加1,所以10岁的石兽体积为10。
2. 问题:河中石兽的脚趾数目是一个奇数,且不超过10。
已知一只石兽的脚趾数目是其年龄的平方根,那么这只石兽的脚趾数目是多少?答案:根据题意,这只石兽的年龄为一个奇数,且不超过10。
我们可以列举出1到10的奇数,然后求平方根。
经过计算可知,这只石兽的脚趾数目为3。
3. 问题:河中石兽的眼睛颜色与其年龄有关,一只刚出生的石兽眼睛是红色的,每过两年,眼睛的颜色就会变化一次。
已知一只石兽的眼睛颜色是蓝色,那么它的年龄是多少?答案:由题可知,石兽每过两年眼睛颜色变化一次。
所以这只石兽的年龄必定是2的倍数。
我们可以列举出2的倍数,并根据题意判断眼睛颜色,直到找到眼睛颜色是蓝色的年龄。
经过计算可知,这只石兽的年龄为4岁。
通过以上习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河中石兽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它们的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脚趾数目与年龄的平方根有关,眼睛颜色每过两年变化一次。
这些规律让我们更加好奇和想要了解这些神秘生物的生活。
除了以上的习题,还有许多其他的河中石兽习题可以挑战我们的智力和逻辑思维。
通过解题,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这些习题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的世界。
总结一下,河中石兽习题是一种有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智力游戏,通过解题可以了解和探索河中石兽的特点和规律。
这些习题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课时精练(含答案)
课时精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曳.铁钯( )(3)尔辈不能究物理..( )(4)如是再啮.( )(5)可据理.臆断欤( )答案:(1)河岸(2)拖(3)事物的道理、规律(4)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5)某个道理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解析】选D。
A、B、C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项“之”为结构助词“的”。
3.翻译下列句子。
(1)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找到。
(2)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颠倒吗?(3)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4课河中石兽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chuò) 据理意断B.曳.铁钯(zhuài) 暴涨.(zhǎng) 募金重修C.湮.于沙上(yān) 啮.沙为坎穴(niè) 沙性松浮D.倒掷.坎穴中(zhì) 溯.流逆上(shuò) 不亦癫乎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看流星雨,8点钟小明不期而至....,准时到达了约定地点。
C.这个杀人犯被称作“地狱之手”,是当之无愧....的。
D.对于家长的反对态度,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B.《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D.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4.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②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③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5.下面句子与画线句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A.怎能让人扼腕叹息? B.难道能让人扼腕叹息?C.让人扼腕叹息。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下《河中石兽》练习题 含答案
初一《河中石兽》练习一、基础知识(一)解释加点的词意。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竟.不可得(3)尔辈..不能究物理..(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5)沿河求之,不亦颠.乎(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7)如是..再啮(8)转转不已..(9)遂.反溯流..逆上矣(10)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11)然则..天下之事(12)但.知其一(13)可据理臆断..欤?(二)翻译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阅读训练(一)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清·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就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就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河干( ) 圮( )于河棹( )数小舟曳( )铁钯( )木杮( ) 湮( )于沙上啮( )沙为坎穴臆( )断欤( )2、在文中给加点与划线的字词作注释。
3、古今异义古义文中的例句今义干耳物理并阅就是盖但求已4、一词多义:之1)闻之笑曰2)沿河求之3)一老河兵闻之4)当求之于上流5)其反激之力6)至石之半7)求之下流8)求之地中9)然则天下之事5、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尔辈不能究物理,就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6、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寻找经过人物寻找地点结果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7、总结一下以上四种方法成败的原因。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8、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9、这篇文章还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略3、古今异义古义文中的例句今义干岸边一寺临河干干燥,不潮湿耳罢了渐沉渐深耳五官之一物理事物的道理尔辈不能究物理一门学科并一起二石兽并沉焉并列阅经历阅十余岁阅读就是代词,此,这就是非木柿判断词盖发语词,因为,原来就是盖石性坚重遮蔽或器物的盖子但只但知其一表转折但就是,却求寻找求石兽于水中请求、要求、追求已停止转转不已已经4、一词多义:之1)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2)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3)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4)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5)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6)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7)求之下流代词,代石兽8)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9)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5、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尔辈不能究物理,就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您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24 河中石兽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为暴涨携之去( ) 是非木杮( ) 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划一处)(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有答案】河中石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有答案】河中石兽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纪昀.(yún)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zhào) 曳.(yè) 铁钯.(pá)木杮.(fèi) 湮.于沙上(yān) 啮.沙(niè) 溯.流逆上(sù) 臆.断欤(yì)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一寺临.河干(靠近)(2)山门圮.于河(倒塌)(3)阅.十余岁(经过,经历)(4)求.石兽于水中(寻找)(5)竟.不可得(终了,最后)(6)曳.铁钯(拖)(7)尔辈不能究.物理(研究、探究)(8)众服为确论..(正确的言论)(9)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10)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解析:前三项均为代词,最后一项为助词“的”°)4.下面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C)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B.(僧人)求石兽于水中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D.(石兽)湮于沙上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划两处)(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果/得于/数里外6.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7.综合性学习°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示例:科技前沿、科学探秘、科学讲座、科学与生活、科学家的故事(2)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示例:贺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有这么好的口才,应该把握这次展示才华的机会,勇敢地亮出自我!(3)你在上网浏览科技新闻时,看到了下面一则信息:新华社洛杉矶6月2日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这个星系距地球约130亿光年,可列入迄今发现的“十大最遥远星系”之一°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近140亿年前°新发现的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8亿年°由于该星系与地球之间相距约130亿光年,因此现在探测到的光线实际上是约130亿年前发出的°这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早期演化°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示例:美国发现距地球约130亿光年的星系°02 课内精读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二石兽并.沉焉(一起)(2)以为..顺流下矣(认为)(3)棹.数小舟(船桨,这里指划船)(4)湮.于沙上(埋没)9.翻译下列句子°(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译文: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10.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11.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12.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示例: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03 拓展阅读执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②计:计谋,策略°③俄:不久,一会儿°④老父(fǔ):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⑥中截:从中间截断°1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执.竿入城(握,持)(2)不可入.(进入)(3)但.见事多矣(只,只是)(4)遂.依而截之(于是,就)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竖执之°译文:开始是竖着拿长竿°(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译文: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16.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不超过40字)示例: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附参考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拿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我是一个爱帮忙的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河中石兽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yún)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zhào) 曳.(yè) 铁钯.(pá)
木杮.(fèi) 湮.于沙上(yān) 啮.沙(niè) 溯.流逆上(sù) 臆.断欤(yì)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靠近)
(2)山门圮.于河(倒塌)
(3)阅.十余岁(经过,经历)
(4)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5)竟.不可得(终了,最后)
(6)曳.铁钯(拖)
(7)尔辈不能究.物理(研究、探究)
(8)众服为确论
..(正确的言论)
(9)然则
..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
(10)可据理臆断
..欤(主观地判断)
3.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解析:前三项均为代词,最后一项为助词“的”。
)
4.下面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C)
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
B.(僧人)求石兽于水中
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
D.(石兽)湮于沙上
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各划两处)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果/得于/数里外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
7.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
示例:科技前沿、科学探秘、科学讲座、科学与生活、科学家的故事
(2)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示例:贺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有这么好的口才,应该把握这次展示才华的机会,勇敢地亮出自我!
(3)你在上网浏览科技新闻时,看到了下面一则信息:
新华社洛杉矶6月2日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
这个星系距地球约130亿光年,可列入迄今发现的“十大最遥远星系”之一。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近140亿年前。
新发现的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8亿年。
由于该星系与地球之间相距约130亿光年,因此现在探测到的光线实际上是约130亿年前发出的。
这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早期演化。
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
示例:美国发现距地球约130亿光年的星系。
02课内精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2)以为
..顺流下矣(认为)
(3)棹.数小舟(船桨,这里指划船)
(4)湮.于沙上(埋没)
9.翻译下列句子。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10.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11.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
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12.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
示例: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言之成理即可)
03 拓展阅读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
②计:计谋,策略。
③俄:不久,一会儿。
④老父(fǔ):老人。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⑤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
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1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一处)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执.竿入城(握,持)
(2)不可入.(进入)
(3)但.见事多矣(只,只是)
(4)遂.依而截之(于是,就)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竖执之。
译文:开始是竖着拿长竿。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译文: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16.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
(不超过40字)
示例: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附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拿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我是一个爱帮忙的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