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 胸膜与纵膈
胸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急诊科胸痛定义一般由胸部疾病引起,少数其他部位的疾病亦可引起胸痛。
由于个体对疼痛的耐受性不一,胸痛的程度与原发病的病情轻重不一;约占急诊总数的5%。
各种刺激因子如缺氧、炎症、肌张力改变、肿瘤浸润、组织坏死以及理化因素等,都可刺激胸部的感觉神经纤维产生痛觉冲动,并传至大脑皮层的疼痛中枢引起胸痛。
引起胸痛的病因如下:胸壁胸廓疾病:急性皮炎,肌炎,皮下蜂窝织炎,带状疱疹,流行性胸痛,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创伤,颈、胸椎结核,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
②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气胸、胸膜肿瘤、肺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梗死等。
③心脏与大血管疾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急性心包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④纵隔疾病: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肿瘤。
⑤其他: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裂孔疝、隔下脓肿、胃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肝脓肿、脾梗死、脾破裂。
(一)、病史1.发病年龄2.起病缓急3.胸痛部位、范围大小及其放射部位•胸壁疾病—部位局限,局部有压痛;•肋间神经炎—刺痛或灼痛,沿肋间神经分布,局部压痛;•食管、纵隔病变—多位于胸骨后,进食、吞咽时加重;•心绞痛、心梗—心前区与胸骨后或剑突下,常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或左颈面颊部,误诊为牙痛;•夹层动脉瘤—胸背部,放射到下腹、腰与两侧腹股沟和下肢;胸痛的性质•带状疱疹—刀割样或灼痛、剧烈难忍;•心绞痛—压榨性有重压窒息感;•心梗—更为剧烈并有恐惧、濒死感;•干性胸膜炎—尖锐刺痛或撕裂痛;•夹层动脉瘤—突发胸背难忍撕裂样剧痛;•肺梗死—突然剧烈刺痛或绞痛,伴发呼吸困难发绀;5.胸痛的轻重及持续时间•平滑肌痉挛或血管狭窄缺血—阵发性;•炎症、肿瘤、栓塞或梗死—持续性;发生胸痛的诱因、加重与缓解方式7.伴随症状:•吞咽困难、咽下痛—食管病变;•呼吸困难—提示较大范围病变,如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肺梗死;•伴苍白、大汗、血压下降或休克表现—多考虑心梗、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窦瘤破裂和大块肺栓塞;1.注意表情、神态、及营养状态2.有无皮疹、脱水、水肿、黄疸3.体位4.生命体征5.心肺、胸椎有无异常6.胸部检查应注意:①有无胸部膨隆、畸形、皮疹。
胸部解剖概述1
平第4肋至第4肋间隙断面:可见四腔(左、右心房、 左、右心室)、两口(左、右房室口)。
平第5肋断面:可见三腔(右心房、左、右心室)。 平第5肋间隙断面:可见两腔(左、右心室)
胸部 X线应用
胸部正侧位
气管X线造影
胸部 C T应用
因肺野与纵隔密度差异大,不可能在一帧图象上同时清晰 显示这两部分的结构,因此胸部CT需两种不同的窗位。 肺窗:窗位为-700~-400HU,窗宽为1000~1500HU,适合 于观察肺部。 纵隔窗:窗位是30~60HU,窗宽是300~500HU,适用于观 察纵隔
主动脉肺动脉窗: 心包窦
问答题
1、上纵隔的主要结构及配布 2、胸骨角标志意义
二、标志线
二、标志性结构
颈静脉切迹
1 2 3 4 5 胸骨角
平第2、3胸椎 平第2肋软骨;T4椎体下缘
平第四肋间(男性)
剑突
平T9;上缘第7肋软骨
以 肋和肋间隙· 定位
平第2肋间隙断面:可见二腔(右心房、右心室)、 一口(肺动脉口)。 平第3肋断面:可见三腔(左、右心房、右心室)、 两口(主动脉口、肺动脉口)。 平第3肋间隙断面:可见四腔(左、右心房、左、 右心室)、一口(主动脉口)。
纵膈四分法
以胸骨角-T4下缘 平面分为上纵隔和下纵 隔。 以心包前壁和后壁 的冠状面为界,分为前、 中、后纵隔。
纵膈四分法
上纵隔 胸骨角平面 下纵隔
前 纵 隔
中 纵 隔
后 纵 隔
心包为界
纵隔分区(九分法)
上水平线(自胸骨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自胸骨体下 部及第4肋前部水平,经肺门下缘至第8胸椎下缘的连线); 前纵线(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心包的前面的连线)、后纵线(经 气管、气管分叉、心包的后面的连线)分为: 前(上、中、下)纵隔、中(上、中、下)纵隔、后(上、中、下)纵 隔。
解剖学-胸膜与纵隔
课程名称
解剖学基础
年级
一年
专业、层次
护理专业
授课类型
理论课(新课)
学时
1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节胸膜与纵隔
教案设计与讨论
本节内容较少,分胸膜与纵膈两部分介绍。
1.胸膜重点在于弄清楚胸膜、胸膜腔的概念,最好用板书绘图的方式,这样学生看的清楚、明白。并指出壁胸膜的分部。肺下界与胸膜下界的投影前纵隔:胸骨与心包之间的部分;
下纵隔中纵隔:心及大血管所在部分;
后纵隔:心包和脊柱胸部之间的部分;
4.内容:心、出入心的大血客、胸腺、膈神经、气和主支气管、迷走神经、食管、胸导管、奇静脉、胸主动脉、交感干以及淋巴结等。
2、胸膜下界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如下表所示
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肺下界第6肋第8肋第10肋第10胸椎棘突
胸膜下界第8肋第10肋第11肋第12胸椎棘突
三、纵隔
1.概念:指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组织的总称
2.边界:
前——胸骨;后——脊柱胸段
上——胸廓上口;下--膈
两侧——纵隔胸膜
3.分部:以胸骨角平面为界
课后记(包括教学目标的测评,教学反馈与矫正等)见单元续页后
(续页)
教学过程:
第三节胸膜与纵隔
一、胸膜与胸膜腔
1.胸膜:
(1)概念:由间皮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的浆膜。
脏胸膜——覆在肺表面,并伸入肺裂中
(2)分部胸膜顶
壁胸膜——衬在胸壁内面纵隔胸膜
肋胸膜
膈胸膜
2.胸膜腔:
(1)概念: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围成一个潜在性的密闭腔隙。
(2)特点: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负压,内含少量浆液。
纵隔的四分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纵隔的四分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纵隔是位于胸腔中央,将胸腔分为左右两个部分的一块组织。
它由许多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组成,包括心脏、气管、食管、主动脉、淋巴结等。
纵隔的重要性在于它对身体内部的各个系统进行了分隔,并提供了这些系统之间信号传递和血液供应的途径。
在医学领域,纵隔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心脏和肺部疾病。
通过对纵隔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推断出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纵隔的四分法是一种用来描述纵隔解剖结构的方法,它将纵隔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和后下四个区域。
前上区域包括心脏、大血管、甲状腺等组织和器官。
它是纵隔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泵送血液到全身。
大血管包括主动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它们分别负责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控制着新陈代谢和能量平衡。
前下区域主要包括胸腺、淋巴结和纤维组织等。
胸腺是纵隔中的一个小器官,它在儿童时期起到免疫系统的重要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逐渐萎缩,但它仍然对身体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过滤体液中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
纤维组织则用于支撑和保护纵隔内的各个结构。
后上区域主要包括气管、食管和神经组织等。
气管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肺部。
食管则与消化系统有关,将食物从咽喉运送到胃部。
神经组织包括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等,它们控制着心脏的节律和血压等重要生理过程。
后下区域主要包括肺部和胸膜等。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胸膜是覆盖在肺部表面的薄膜,它与纵隔之间形成腔隙,称为胸腔。
通过对纵隔的四分法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纵隔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通过检查纵隔的各个区域,帮助诊断和治疗各种心脏和肺部疾病。
正确认识纵隔的四分法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布局和组织方式,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顺序和条理清晰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
内脏 呼吸系统 呼吸道、肺、胸膜与纵膈2肺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锁骨中线 第6肋
腋中线 第8肋
肩胛线 第10肋
后正中线 第10胸椎棘突
成人肺因含空Βιβλιοθήκη ,比重较小( 0.345~0.746 ),能浮出水 面。随着生长,空气中的尘埃和炭粒等被吸入肺内并沉积, 使肺变为暗红色或深灰色。生活在烟尘污染重的环境中的人 和吸烟者的肺呈棕黑色。
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 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支气管肺段左右两肺各十段
肺 泡隔
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弹性纤维、巨噬细胞→尘细胞。
血-气屏障: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和基膜、薄层结缔组织、 连续型毛细血管的基膜和内皮细胞。
三、肺的血管
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营养性血管 肺动脉和肺静脉:功能性血管
四、肺的体表投影
1、肺尖的体表投影:锁骨内侧1/3部上方2-3cm 2、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三、肺的微细结构
•间质: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淋巴管。→肺泡隔 •实质:支气管入肺后的各级分支及所连肺泡。
导气部 呼吸部 •肺的血管 •肺的其他功能
支气管入肺后的各级分支及所连肺泡
导气部 呼吸部
导气部
组成:
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肺小叶:细支气管及其各级分 支与所属肺泡。呈锥体形,底 朝向肺表面
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一)位置:胸腔内,纵 隔的两侧,左右各一。 (二)形态:肺尖、肺底 、膈面、肋面、内侧面( 纵隔面)——肺门、肺根 分叶:
右肺——上、中、下 左肺二叶——上、下
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
胎儿和未曾呼吸过的新生儿肺不含空气,比重较大 (1.045-1.056), 可沉于水底。胎儿肺的重量为其体重的 1/70,体积约占其胸腔的1/2。在肺的发育过程中,生前 3个月胎肺生长最快,出生后肺的体积占胸腔的2/3。婴幼 儿肺呈淡红色。
专业知识(肺、胸膜、纵隔和胸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专业知识(肺、胸膜、纵隔和胸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 4. 案例分析题1.下列不符合病毒性肺炎的是A.常见病因是流感病毒B.早期表现为间质性肺炎C.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D.上皮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E.部分病例可有透明膜形成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肺、胸膜、纵隔和胸腺2.肺硅沉着病的特征性病变是A.胸膜纤维化B.肺质地变硬C.肺气肿D.肺门淋巴结肿大E.硅结节形成和肺纤维化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肺、胸膜、纵隔和胸腺3.转移癌最常转移的部位是A.心B.肝C.肺D.脑E.肾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肺、胸膜、纵隔和胸腺4.关于Wegener肉芽肿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常累及泌尿、生殖器官、肺组织,很少累及皮肤和关节B.基本病变是肺间质肺泡水肿C.常合并肺癌D.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常累及肺和上呼吸道E.基本病变是嗜酸性肉芽肿形成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肺、胸膜、纵隔和胸腺5.关于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描述,错误的是A.又称为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B.病因明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C.病变由朗格汉斯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组成D.朗格汉斯细胞S-10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E.病变可以是多量嗜酸性粒细胞集聚成为嗜酸性肉芽肿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肺、胸膜、纵隔和胸腺6.关于肺内错构瘤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般多见于成人,往往不引起症状B.肿瘤成分可由成熟软骨、脂肪、平滑肌及黏液样纤维结缔组织组成C.有的可见支气管腺体混杂在瘤组织中D.个别可有钙化和固化E.瘤组织内充满炭末成分正确答案:E解析:错构瘤是支气管和肺的瘤样畸形。
较常见,一般见于成年人,男性为多,往往不引起症状,大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通常为单个,也可多个。
大体上肿瘤边界清楚,与肺组织之间常有纤维性包膜分离,质地较硬,大小不等。
显微镜下,瘤组织主要由呈岛状分布的成熟软骨组成,其间杂乱混有脂肪、平滑肌组织和黏液样纤维组织,并见有纤毛上皮或无纤毛的呼吸上皮内衬的不规则裂隙或腺样结构,有的可见支气管壁腺体混杂其中。
CT报告书写--胸部
CT报告书写----气管、肺、胸膜、纵隔1、正常胸部CT 肺窗:气管、支气管通畅,未见狭窄。
双肺内未见异常阴影。
肺纹理均匀,走行未见异常。
双肺透亮度正常,叶间裂无移位。
纵隔窗:胸廓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
双肺门未见增大,纵隔内未见增大淋巴结影。
心脏形态未见增大。
2、支气管扩张症 肺窗:左肺下叶可见沿支气管走行多发囊状病变,病变大小不均,从中央到外周逐渐增多。
左肺上叶舌段亦可见少量圆形囊状影。
病变周围可见伴行血管影,部分呈印戒征。
病变内壁光滑,未见气液平面。
其余肺组织透过度良好,血管及支气管纹理未见异常。
纵隔窗:纵隔未见增大淋巴结,肺窗所见病变范围减小并且显示不清。
3、急性肺炎 (1)大叶性肺炎 肺窗:右肺上叶后段可见实变影,其前缘不规则,前段可见散在小片状渗出影,后缘以斜裂为边界与下叶形成清楚界线。
双侧叶间裂基本对称。
实变影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影,支气管壁光整,管腔无明显扩张。
纵隔窗:纵肉无明显移位,纵隔内未见确切增大淋巴结影。
肺内病变范围小于肺窗,形态同肺窗一致,密度均匀一致。
(2)支气管肺炎 肺窗:双肺血管纹理增粗,散在多发小片状实变阴影伴有磨玻璃样阴影,沿支气管分布,双侧对称分布。
肺内散在小叶状分布低密度区,考虑为小叶性空气潴留。
(3)间质性肺炎 肺窗:双肺散在弥漫性分布磨玻璃样阴影,以中外带及胸膜下区多见,同时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及小叶内间质增生,部分磨玻璃样阴影与网格影重叠,形成Crazy paving表现。
全肺无明显肺结构牵拉扭曲,未见牵拉性支气管、细支气管扩张。
4、肺结核 (1)原发性肺结核 肺窗:右肺下叶背段及外后基底段可见大片状实变影,病变以斜裂为边界,未见明显支气管充气征。
相应肺容积无明显缩小。
其余区域肺血管纹理未见异常。
纵隔窗:右肺下叶实变内部密度较均匀。
右肺门增大,在上腔静脉后可见一组增大并钙化的淋巴结。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肺窗:双肺透过度下降,肺内可见弥漫性分布1mm左右小结节影,结节分布在肺内外带及上下肺均无差异。
胸膜、肺、纵隔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胸膜 •肺 • 纵隔 • 胸膜、肺、纵隔的关系
01 胸膜
胸膜的解剖结构
胸膜是覆盖在肺和胸壁内侧的薄 膜,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
脏层胸膜覆盖在肺表面,壁层胸 膜贴附于胸壁、横膈和纵隔表面。
胸膜腔是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 间的狭窄间隙,内有少量浆液润 滑,使呼吸时两层胸膜可以互相
胸膜肿瘤
胸膜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 恶性肿瘤,症状包括胸痛、 呼吸困难、咳嗽等,严重 时可出现胸腔积液。
胸膜腔积液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胸膜腔 内液体异常增多,可引起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 症状。
02 肺
肺的解剖结构
肺的形态
肺的功能分区
肺呈圆锥形,分为左肺和右肺,分别 位于左侧和右侧胸腔内。肺的表面覆 有一层光滑的浆膜,称为胸膜。
肺的不同部位承担不同的功能,如通 气、换气、代谢等。
肺的内部结构
肺内部由支气管、肺泡和血管等组成。 支气管是气体进入肺泡的通道,肺泡 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血管则负责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肺的功能
通气功能
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氧气、排出 二氧化碳,实现气体交换。
换气功能
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 液,同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 维持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THANKS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纵隔内积气,如自发性气胸等。
04 胸膜、肺、纵隔的关系
胸膜、肺、纵隔在人体中的位置关系
胸膜
01
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和胸壁内面的浆膜层,分为脏层和壁层,
分别与肺和肋骨紧密相连。
肺
02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呈海绵状,由支气管和肺泡组成,
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肺门,纵隔,胸膜,横隔))
渗 出
渗 出
渗 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渗 出
增 殖
增 殖
增 殖
基本病变
纤维化
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肺间质性改变, 或为肺实质破坏后的机体修复过程。大 多数为继发性纤维化,可以是组织破坏 缺损引起的组织修复反应。
纤 维 化
纤 维 化
纤 维 化
纤 维 化
基本病变
钙化
肺部病灶内钙盐的沉积达到一定浓度 和体积时,即形成 X 射线上可见的钙化。 明显的钙化在平片上可辨认,但细微的 钙化常遗漏。
– Below the 4th anterior rib
胸 腔 积 液
Free fluid
Middle
– Homogenous opacity extends upward and obscure the diaphragm and lung base
– The upper edge is concave and higher laterally
– Extend into the pleural fissure
– Below the 2nd anterior rib
Free fluid
Massive
CT 是显示钙化的最优扫描技术。
钙 化
钙 化
基本病变
空洞和空腔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 管排出后形成;洞壁可以是坏死组织、肉芽组 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所构成。多见于肺结 核、肺脓肿、肺癌、肺真菌病等。
空腔与空洞不同,是肺内生理腔隙的 病理性 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支气管扩张等。 构成空腔的壁薄而均匀,周围无实变,无气液 面;伴感染时可有液面,周围可有小片影。
肺胸膜纵隔课件
在锁骨中线
(二)肺和胸膜下界体表投影
肺下界 平6肋 胸膜下界 平8肋
在腋中线
8肋 10肋
在肩胛线
在脊柱旁 10肋
10胸棘 11肋
12胸棘
第四节 纵隔 一、纵隔的概念
二、纵隔的境界
三、纵隔的分部 复习题
一、概念 两 侧所 纵有 隔的 胸器 膜官 之和 间组 织
纵 隔 胸 膜
上界为 胸廓上口
二、胸膜腔
在 二肺 肋 者下 胸 之缘 膜 间不 与 的能 膈 潜伸 胸 在达 膜 间其 转 隙间 折 处
肋膈隐窝
肋胸膜
膈胸膜
起自胸膜顶最高点 斜向内下经胸锁关节
胸 左 至右 腺 侧 胸 侧 三、肺和胸膜体表投影 区 降 骨降 至 角 至(一)肺和胸膜前界体表投影 心包区 靠 第(二)肺和胸膜下界体表投影 第 4 近 6 胸 中胸 肋 线肋 关 胸膜斜向左下至第6肋软骨 关 节 肺先沿第4肋向左,后弯向下 节
第三节 胸膜和胸膜腔
胸腔的概念 一、胸膜 二、胸膜腔 三、肺和胸膜体表投影
复习题
胸腔的概念
是 胸 壁 与 膈 围 成 的 腔
容 纳 纵 隔 、 肺 、 和 胸 膜
胸腔
一、胸膜 (一)概念 (二)分部 纵 胸隔 是 壁侧 贴 内面 附 面的 于 、一 肺膈 层 表上 浆 面面 膜
一、胸膜
(二)分部 1.脏胸膜 肺胸膜 2.壁胸膜 肋胸膜 膈胸膜
第二节 肺
一、位置 二、形态 三、肺内支气管 和支气管肺段 复习题
一、肺的位置
胸腔内 纵隔两侧
二、形态 半圆锥形 右宽短 左窄长
轻 软 海绵状
光滑
淡红→灰→黑 肺小叶轮廓
二、形态 一尖 一底
胸膜与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胸膜与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单位:摘要:胸膜与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关键词:胸膜与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一、胸腔积液【病理与临床表现】许多病变可累及胸膜导致胸腔积液,不同病因可产生不同性质的积液,如乳糜液、渗出液、脓液、血液或混合液。
液体在胸腔内可以是游离状态也可局限于胸腔某处,如胸膜腔内、肋膈角区、纵隔胸膜腔及肺底横膈上区等。
除原发病的症状外,积液量在500ml以上时,病人渐感胸闷,呼吸音低;大量胸腔积液时纵隔脏器受压移位,心悸、气促明显。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首选X线检查,次选超声检查。
CT 检查有一定的优越性,可检出少量积液,易于区别胸膜肿瘤与包裹性积液。
【影像学表现】l.X线表现(1)游离性胸腔积液液体量在300ml以上时,胸片表现为肋膈角变钝,透视下液体随呼吸移动;中等量积液时,X线表现为下肺野均匀一致的密度增高影,膈肌被遮盖,肋膈角消失。
其上方为自外上向内下方倾斜的肺弧形边缘;大量胸腔积液时患侧呈广泛性、均匀一致性密度增高阴影,纵隔、心脏向健侧移位,肋间隙增宽。
(2)局限性胸腔积液①包裹性积液:表现为向肺野凸出的半圆形或棱形均匀致密阴影,其边缘光滑锐利,基底较宽,紧接胸壁。
②叶间积液:正位片上呈大片状模糊阴影,切线上呈密度均匀、边缘清晰的梭形阴影。
③肺底积液:表现为患侧膈肌升高,但最高点在膈肌外1/3处,可用倾斜、卧位、仰卧前后位等特殊体位检查。
④纵隔胸膜腔积液:表现为上纵隔增宽,呈三角形,边缘锐利,密度均匀。
2.CT表现(1)游离性胸腔积液沿后胸腔分布的新月形影,呈均匀水样密度影。
(2)叶问积液沿叶间分布,均匀水样密度,边缘叶胸膜汇合处呈“鸟嘴状”。
(3)包裹积液沿胸壁分布的凸透镜形包块,长径大于横径,边缘锐利与胸壁之变角为钝角。
3.超声表现胸腔内可探及无回声暗区,并可确定积液量及性质,有无包裹、分隔,并可指导穿刺。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厦影像学表现可确诊,实验室检查可确定积液的性质。
胸腔解剖图谱(1)
纵隔 mediastinum
定义:位于左右纵隔胸膜间所有器官和软组织总称. 境界:前—胸骨和肋软骨.后—胸段脊柱.
两側—左右纵隔胸膜.下—膈. 上—胸廓上口. 分部: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隔.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心包)
后纵隔
上纵隔
分6层 1.胸腺 2.大静脉架 3.大动脉架 4.气管胸段等 5.食管胸段等 6.胸导管和其它
下叶支气管—主干延续,向后外方,发出B6后,称基底干. 尖(上)段支气管(B6) 在中叶支气管起点下0.4cm,自
下 叶支气管后壁.先水平行走,再向后上方.异物易坠入. 内底段支气管(B7) 起自基底干内前壁,向内下方. 前底段支气管(B8) 起自基底干前外側壁,向下前方. 外底段支气管(B9) 基底干终末支,向外下方. 后底段支气管(B10) 基底干终末支,大多与B9共干,
但留有心包裸区(左4-6肋软骨内側部、 4-5肋间隙和胸骨左下半),心包穿刺. (2)膈部 下腔V穿过 (3)后部 与胸主A和食管相邻 (4)外側部 邻纵隔胸膜,其间有膈N和心 包 膈血管.
内层—浆膜心包
浆膜心包
分2层 壁层—与纤维心包紧密相连 脏层—紧贴心肌层表面(心外膜) 2层在心底大血管根部移行.
心包腔—浆膜心包脏壁2层间的 腔隙.密闭,少量浆液.
心包窦—心包腔内的隐窝
心包窦
心包横窦
位于升主A.肺A与上腔 V、左心房之间.容一指, 直视手术时钳夹阻断2 大A血流. 心包斜窦
位心底后面,在左心房 后方,左右肺V、下腔V 和心包后壁间.直视手 术时可置沙袋于此压迫 下腔V.
心包的邻接
前—胸骨体,第2-6肋软骨 (隔肺和胸膜) 胸骨心包上、下韧带
向下后方. B8,B9,B10异物易坠入,好发炎症和支扩.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第二节正常影像解剖
• (2)肺段(Lung segment)
• ①肺叶由 2~5 个肺段组成,肺段之 间无胸膜分隔,但各有其单独的支 气管和血管供应。
• ②右10个段,左9个段。正常时,X 线片不能显示肺段的界限。
肺叶、肺段
• (3) 次 级 肺 小 叶 (Secondary
Lobule)
• ①构成:小叶纤维间隔内有静脉和淋巴管 穿行,中心为小叶细支气管及小叶动脉。 • ②形态:小叶的大小不完全一致,直径约 为 1~2.5cm ,呈多角形。在正常胸部 X 线 片上,不能显示肺小叶的轮廓。单个肺小 叶实变可表现为直径1~2cm的片状阴影。
2.骨性胸廓
• (1) 肋骨:位置:第6肋骨前端相当于第10 肋骨后端的高度。1~10肋前端有助软骨与胸 骨相连,似呈游离状。钙化:25岁以后第 一肋软骨首先钙化,随后逐一钙化。 变异:
颈肋自第 7 颈椎发出;极状肋最常见前端分 叉;肋骨融合多见于右侧第5、6肋骨后段。
• (2) 肩胛骨(scapula):青春期肩胛骨下角 可出现二次骨化中心,易误为骨折。 • (3) 锁骨(clavicle):胸锁关节、肩锁关节
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 以及与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 成。
• (2)位置: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 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者 比右侧高1~2cm。
• (3)右肺门特点: • ① 肺门角 : 主要由右上肺静脉和右 下肺动脉构成的夹角,正常为 90~110 度。右下肺动脉正常横径不 超过15mm。
• ②两肺支气管的差异:
• △右主支气管分为上、中、下三支肺叶 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分主上、下两支肺 叶支气管; • △右上叶支气管直接分为肺段支气管, 而左上叶支气管先分为上部及下(舌)部支 气管,然后再分别分出肺段支气管。
解剖学课件-肺、纵隔、胸膜
(三)体表投影
1.前界
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 靠拢,向上、下分开,形成两个三角 形无胸膜区。上方者为上胸膜区,又 称胸腺三角,内有胸腺。下方者为下 胸膜区,又称心包三角,内有心和心 包
2.下界
胸膜
肺
锁中线 8
6
腋中线 10
8
肩胛线 12
10
四、纵膈
(一)概念和境界
两侧纵膈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构的统称 前界:胸骨及两侧肋软骨的一部分 后界:脊柱胸段 两侧界:纵隔胸膜 上界:胸廓上口 下界:膈
(二)分区
以胸骨角至第4、5 胸椎间的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 纵隔。
上纵膈 前纵膈
下纵隔 中纵膈 后纵膈
(三)内容结构
1.左侧面观
中部为左肺根 (1)肺根的上方为主动脉弓、左颈总
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2)后方为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内
脏大神经、左迷走神经 (3)前方有左膈神经、心包膈动、静
脉,前下方有心包
肺、纵隔、胸膜
二、肺
(一)形态
圆锥形,质软,灰褐色 一尖:圆钝,伸向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5cm 一底:又称膈面,邻膈,稍向上凹
肋面(外侧面):贴近肋和肋间肌 二面
纵隔面(内侧面):肺门、肺根 前缘:左肺前缘有心切迹,切迹下方为左肺小舌
三缘 后缘:钝圆,靠脊柱 下缘:锐利
肺门:
肺纵隔面(内侧面)中部的长圆形凹陷叫肺 门,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 脉、支气管静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出入 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肺根。
1.肺泡
• 肺泡上皮及基膜
I型肺泡细胞:气体交换 II型肺泡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
生修复I型细胞
胸膜肺纵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胸膜、肺和纵隔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
2. 观察和描述胸膜、肺和纵隔的形态和位置。
3. 掌握胸膜肺纵隔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二、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学图谱2. 胸膜肺纵隔模型3. 解剖显微镜4. 实验指导书三、实验方法1. 观察图谱和模型,了解胸膜、肺和纵隔的解剖结构。
2. 使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肺、胸膜和纵隔的微观结构。
3. 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胸膜、肺和纵隔的生理功能。
四、实验结果1. 胸膜- 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
- 脏胸膜紧贴于肺表面,构成肺的外膜。
- 壁胸膜衬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两侧面。
- 胸膜腔是脏、壁两层胸膜在肺根部互相移行形成的封闭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
2. 肺- 肺左、右各一,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
- 肺呈圆锥形,分一尖、一底、三面(肋面、内侧面和膈面)三缘(前缘、后缘和下缘)。
- 肺上端钝圆称肺尖,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部上方2~3cm。
- 肺底与膈相邻,又称膈面,向上凹陷。
- 肋面与胸廓外侧壁和前、后壁相邻。
- 内侧面邻纵隔,又称纵隔面,此面中部凹陷,为肺门。
3. 纵隔- 纵隔是胸腔内介于两侧肺之间的狭长区域。
- 纵隔内含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和淋巴结等器官。
- 纵隔可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五、实验讨论1. 胸膜、肺和纵隔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基础。
2. 胸膜具有保护、润滑和维持肺的形状等生理功能。
3.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
4. 纵隔内的器官对呼吸、循环和消化等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胸膜、肺和纵隔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安静,注意安全。
2. 操作时需遵守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肋纵隔隐窝
壁胸膜
上叶
下叶
3.膈纵隔隐窝
胸膜腔 脏胸膜 肋胸膜 纵隔胸膜 肋膈隐窝 膈胸膜 膈肌
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胸膜前界:肋胸膜与纵 隔胸膜前缘的返折线; 胸膜后界:其后缘的返 折线; 胸膜下界:肋胸膜与膈 胸膜的返折线 1.胸膜前界体表投影: 上端起自锁骨中、内1/3 交界处上方约2.5cm的胸 膜顶,向内下斜行,在 第2胸肋关节水平,两侧 互相靠拢,在正中线附 近垂直下行
肩胛线
第11肋
胸膜
锁中线 8肋 腋中线 10肋 肩胛线 12肋
肺
6肋 8肋 10肋
锁中线
三、纵隔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 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 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是 胸廓上口,下界是膈 四分法: 该方法是在胸骨角水平面 (胸骨角与第四胸椎体下缘 连线)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 下纵隔。下纵隔以心包为界, 又分为前、中、后纵隔
右侧于第6胸肋关节处移行为 胸膜下界。 左侧在第4胸肋关节处转向外 下方,沿胸骨的侧缘向下行, 于第6肋软骨后方移行为胸膜 下界 左右胸膜前界的上、下分彼此 分开,中间部分彼此靠近。 上部在第2胸肋关节平面以上 胸骨柄后方,两侧胸膜前返折 线之间呈倒三角形区,称胸腺 区 下部在第4胸肋关节平面以下 两侧胸膜返折线互相分开,形 成位于胸骨体下部和左侧第4、 5肋软骨后方的三角形区,称 心包区
右主支气管 左 肺动脉 左主支气管 左上肺静脉 右
右上肺静脉
右下肺静脉 左下肺静脉
பைடு நூலகம்
二)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 胎儿和未曾呼吸过的新生儿肺不含空气,比重 较大(1.045~1.056), 可沉于水底。胎儿肺的重量 为其体重的1/70,体积约占其胸腔的1/2。在肺的 发育过程中,生前3个月胎肺生长最快,出生后 肺的体积占胸腔的2/3。婴幼儿肺呈淡红色。 成人肺因含空气,比重较小( 0.345~0.746 ),能浮出水面。 随着生长,空气中的尘埃和炭粒等被吸入肺内并沉积,使 肺变为暗红色或深灰色。生活在烟尘污染重的环境中的人 和吸烟者的肺呈棕黑色。
胸膜顶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 二)脏胸膜(肺胸膜)
三)胸膜腔
纵隔胸膜 膈胸膜 膈肌
肋膈隐窝 被覆于肺的表面,与肺紧密结合。
壁胸膜与脏胸膜之间密闭、狭窄、呈负压的腔隙称胸膜腔。
经锁骨上臂丛麻醉或针刺时,为防止刺破肺尖,进针点应高于锁骨上4cm
四)胸膜隐窝
1.肋膈隐窝 :为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的胸膜隐窝,是 胸膜腔的最低部位,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处。胸 膜腔积液首先聚积于此。
肺段支气管
四)支气管肺段
每个肺段支 气管及其所 属的肺组织 称支气管肺 段(肺段)。 每肺各有10 段,各段间 借结缔组织 分开,有独 立的血供。
二、 胸膜
是衬覆于胸壁内面、膈上面、 纵隔两侧面和肺表面等处的 壁胸膜 一层浆膜。 一)壁胸膜
贴附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 隔表面。 胸膜腔 脏胸膜 肋胸膜
肩胛线
胸腺区
锁中线
第4胸肋关节 第6胸肋关节 心包区
心包前方无胸膜遮盖,因此,左剑肋角处是临床进行心包穿刺术的安全区。
两侧胸膜下界起始后分别斜向胸下部左右侧的外 下方,他们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腋中线与 第10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最终止于第 12胸椎高度。
第8肋
2.肺的体表投影
两肺下缘的体表投影相同,在相同部位肺下界 一般较胸膜下界高出两个肋。在锁骨中线处与 第6肋相交,腋中线处与第8肋相交,肩胛线处 与第10肋相交,再向内于第11胸椎棘突外侧2cm 左右向上与后缘相移行。
三)支气管树
主支气管 (一级) 肺叶支气管 (二级)左、右主支气管 分为次级支气管,进入肺叶,称为肺叶 支气管。左肺有上叶和下叶支气管;右 肺有上叶、中叶和下叶支气管 肺段支气管 (三级)肺叶支气管进入 肺叶后,继续分出再次级支气管,称肺 段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 左肺下叶支气管
全部各级支气管在肺叶内如此 繁复分支形成树状,称为支气 管树 气管切开术常在第3-5气管 软骨环处切口。
呼吸系统
肺 胸膜与纵膈
学习目标:
一、肺的位置、形态及分叶特点,肺门、肺根的概念 二、胸膜、胸膜腔、纵膈的概念、肋胸隐窝的位置及临 床意义 三、胸膜下界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仙桃职业学院
一、肺
一)肺的形态 上方、纵隔的两侧 圆锥形 一尖 一底 三面 三缘
右肺 上叶 位于胸腔内,在膈肌的 右主支气管 前缘 右肺水平裂 斜裂 中叶 下叶 心切迹
一)上纵隔
自前向后有胸腺、左和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膈神经、迷走神经、喉返 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以及后方的气管、食管、胸导管等
二)下纵隔
前纵隔:少量结缔组织及淋巴结 中纵隔:心及心包 后纵隔:食管、气管、奇静脉、 迷走神经、胸导管、 交感干等
课后练习
一、名词解释: 肺门、肺根、肋胸隐窝、纵隔、胸膜、胸腔、胸 膜腔 二、试述肺的形态。 三、简述胸膜下界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甲状软骨 气管 肺尖 上叶 肋面 斜裂
肺尖 肺底 肋面 纵隔面 膈面 前缘(心切迹 ) 后缘 下缘
肺底
膈面
下叶
两肺借叶间裂(斜裂和水平裂)分为5叶,左2 右3
肺门:内侧面与纵隔之间,其中央有椭圆形凹陷即。 肺根:肺门肺门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等出入,它们被结 缔组织包裹,统称为肺根 两肺根内的结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左肺根的结构自上而下是:肺动脉、左主支气管、下肺静脉; 右肺根的结构自上而下为:右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