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离定律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分离定律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分离定律
发现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问题探讨 融合遗传理论: 遗传因子或遗传物质相遇的
时候,彼此会相互混合,相互融化,从而形成中 间类型的后代个体。
红 + 白 = 粉红 高 + 矮 = 不高不矮
孟德尔(G.J.Mendel,1822--1884)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⒈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生物; 2.细胞核遗传;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Dd
D
d
1 ∶1
反馈训练 4
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 下列几组比例中,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B ) A.F2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为3∶1 B.F1产生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 C.F2 3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数量比为1∶2∶1 D.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为1∶1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验证
一、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二、纯、杂合子的判断 三、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表现类型 四、根据子代表现类型推断亲代遗传因子的组成 五、自交、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六、分离定律异常情况分析
一、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根据左图实验结果,你能总结
高茎
矮茎
出判断显隐性性状的方法吗?
方法1:杂交法。
4.花粉中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类型,其遇碘液分别
呈蓝黑色和橙红色。若用碘液对某植物的花粉染色,显微镜下 观察到2种颜色,则该植物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杂合子。
例题:(2019.全国卷)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
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亲本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
AA×AA AA AA×Aa AA∶Aa=1∶1 AA×aa Aa Aa×Aa AA∶Aa∶aa=1∶2∶1 Aa×aa Aa∶aa=1∶1 aa×aa aa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分离定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分离定律

第1课时分离定律课标要求 1.说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图中①为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图中②为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除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出的源于必修2P20“知识链接”: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思考分析(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都进行了哪些交配类型?提示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

(2)上述过程中包含哪些判断显隐性性状的方法?提示①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根据F1性状判断;②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个体性状为显性性状,子代中新出现的为隐性性状。

(3)请据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总结自交法有什么作用?提示通过自交可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F1是否为杂合子。

(4)测交法有什么作用?提示①测定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②测定F1的基因型。

③预测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根本目的)。

(5)性状分离发生在什么过程中?提示只发生在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中。

(6)F1在形成配子时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雌(或雄)配子,F1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总数之比也是1∶1吗?提示不是,一般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

(7)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的条件有①②③④⑤。

①F1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F2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当。

④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⑤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8)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否能否定融合遗传?提示能,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

3.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的实质、发生时间及适用范围(2)基因类概念辨析①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②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D;另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分离定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分离定律

(7)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否能否定融合遗传? 提示 能,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 (8)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①②③④⑤ 。 ①F1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F2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当。 ④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⑤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豌豆的白花和绿叶 × 猪的黑毛和牛的黄毛 × 猪的黑毛和猪的黑毛 × ④子代数量多,有利于统计和分析
一、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 点①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②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③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 ④繁殖快、子代数量多,有利于统计和分析
玉米、果蝇作为遗 传学材料的优点?
♀ 父本:____;母本:____。
2.写出相关概念: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 隐性性状是指不能 表现出来的性状吗?
问题:
相对 显性 性状分离
高茎 矮茎
②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摒弃融合遗传,提出4点假说
1.性状由遗传因子(如颗粒)决定
相对 显性性状 性状 隐性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D) 隐性遗传因子(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①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 如:DD、dd
②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 如:Dd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 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根据假说,尝试写出遗传图解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相等的两种配子
律 适用范围
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 细胞核内__染__色__体__上的基因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轮复习课件)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轮复习课件)
现象。
意义
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的显 著特征,是遗传学基础。
等位基因的分离
01
02
03
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 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
等位基因分离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 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 子中。
意义
等位基因的分离是孟德尔 遗传定律的重要内容,是 遗传学基础。
孟德尔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不同遗传因 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分离现象,并 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0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同源染色体
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来自父本 和母本的成对染色体,在形态和 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在遗传上互 为对应的关系,称为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的
致死基因的分离
总结词
致死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会导致个体死亡,对基因分离定律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致死基因是指那些在某些条件下会导致个体死亡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存在会影响基因的分离定律,因为携带致死 基因的个体无法存活到繁殖年龄,从而无法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致死基因的存在可能导致某些隐性特征在群体 中消失,或者影响种群中基因型的比例。
杂合子自交遗传图解
用图形方式表示杂合子自交的过程和结果。在遗传图解中,亲本为杂合子(Dd),产生配子时等位 基因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和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显性与隐性之比为3:1。
遗传图解的意义
通过遗传图解可以清晰地呈现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和结果,有助于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分裂
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 裂方式,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 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轮复习课件)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轮复习课件)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轮 复习课件)
孟德尔的实验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通过豌豆实验,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分 离定律,这对我们理解遗传规律至关重要。
孟德尔的实验:为什么重要?
孟德尔的实验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揭示了遗传规律,改变了我们对物种间 遗传传递的理解。这些实验对现代生物学影响深远。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进行自交和杂交实验,观察了不同性状的遗传规律。他发 现了同种纯合子的子代在一定条件下性状会完全分离。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定律
同种类的纯合子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其子代在一定条件下,各个性状表现时 完全分离。这一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帮助我们理解遗传现象。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二定律
在二个或二个以上遗传特征的同时纯合子杂交或复式杂交、违反了孟德尔的某一个基本假定(除了相互独立性 之外),此亦表现为每个特征之间均有配对规律,配对模型生。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二定律
第二定律反映了多个遗传特征间的复杂关系,它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遗传 现象,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和物种的进化提供了依据。
基因的分离定律:总结
重要性
孟德尔的实验为遗传学奠定 了基础,改变了我们对遗传 离,这是遗传学的基础。
第二定律
复杂的遗传特征之间存在配 对规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 了解遗传现象。
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通过孟德尔的实验我们发现了遗传规律,拓展了我们对基因和生物进化的理 解。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讲分离定律浙教必修讲课文档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讲分离定律浙教必修讲课文档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A
第十页,共58页。
二、图表分析能力 ABO 血型与基因型和抗原的关系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红细胞上的抗原
A
B A,B

显隐性关系
IA对i为完全显性
IB对i为完全显性 IA与IB共显性
[答案] C
第十八页,共58页。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实验设计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 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 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 代性状分离比为 3∶1⇒分离 比为 3 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第十七页,共58页。
[解析] 在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中,性状是由成对的遗 传因子控制,而不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故 A 错误; 孟德尔演绎推理的是 F1 和隐性个体杂交后代的情况,并据此设 计和完成了测交实验,故 B 错误,C 正确;测交后代性状比为 1∶ 1,是从个体水平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故 D 错误。
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
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
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
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

分离定律典型题 (带答案)一轮复习

分离定律典型题 (带答案)一轮复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一基础概念【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 D .眼大与眼角上翘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与狗的体重B.兔的长毛与短毛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D.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3.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B)豌豆的紫花与红花(C)家兔的长毛与细毛(D)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易染病)【选用豌豆原因】4.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豌豆是()①自花传粉植物②异花传粉植物③闭花传粉植物④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⑤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⑥是单性花,易于进行人工授粉(A)②③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5、在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是()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的花粉涂在去雌蕊的柱头上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A)②④⑥(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6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

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A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 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7、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F2性状分离比是3:1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8、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9. 有关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的分离B.杂合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纯合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D.杂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10、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为1:1B、都是隐性个体C、显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D、都是显性个体【显隐性判断及基因型判断测交性状分离】11对隐性性状的正确表述是()(A)后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性状(C)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D)F2未出现的亲本性状12、一对有耳垂的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A)有耳垂为显性性状(B)无耳垂为显性性状(C)有耳垂为隐性性状(D)不能说明问题1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分离定律(一轮复习课件)

分离定律(一轮复习课件)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样的
个体

生的
配子才
只含

d
呢?
F1
dd
F1
dd
测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问题: 为什么F1全是高茎?为什么F2会出现3高:1矮?
假设:

德尔



4点


,假



心是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离”
方案设计: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预期结果: 测交后代高:矮 = 3 : 1
实施方案: 孟德尔做了测交试验,正交和反交 实验结果: 孟德尔做了测交试验,无论正交还是反交,
实验结果都接近1高 :1矮 实验结论: 孟德尔提出了4点假说是正确的。
假说—演绎法
①发现问题: ②提出假说: ③演绎推理: ④实验验证:
①发现问题: 为什么F1全是高茎?为什么F2 会出现3高:1矮?
同的个体,如Dd。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 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是:
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 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中表现出来的实例,后来发现了一个实例。水稻的糯性和非
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水稻花粉中所含有的淀粉为直
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水稻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
粉,遇碘变橙红色。这说明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遗传因子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杂合子Aa连续多代自交问题分析
(1) 杂合子 Aa 连续自交,第 n 代中各种个体所占比

Fn 所占 比例 杂合 子 纯合 显性纯 子 合子 隐性 显性性 隐性性 纯合子 状个体 状个体
(2)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坐标 曲线图
由该曲线得到的启示:在育种过程中,选育符分离为止 ,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不相融合;在形成________ 配子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
不同的配子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_____________
假说演绎法
1 .番茄中红果 (R) 对黄果 (r) 为显性,甲番茄结红果,乙 番茄结黄果。将甲(RR)的花粉授于乙(rr)雌蕊柱头上,母本植
株结出什么颜色的果实?这与孟德尔遗传规律是否矛盾?
答案
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得到 F 1,让 F 1 自
碘呈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 )
B.1:2 D.3:1
A
考 点 突 破
1.探究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适用范围 (1) 实 质 : 在 杂 合 子 的 细 胞 中 , 位 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 ___________________ 定的独立性;在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b.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c.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d.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e.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及实质
1.核心概念的相互关系
考点 2|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相互推导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
(8)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独立遗传给后代。( √ )
2. (必修 2P8 基础题 T3 改编)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 交得到 F 2。取 F 2 植株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已知非糯性花粉遇 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 A.1:1 C .2:1
雄性 有角 有角 无角 雌性 有角 无角 无角
参考新坐标:P90视角3 5题
亲本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子代基因型 AA ______________ A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aa
子代表现型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全为隐性
分离定律运用相关习题
1. 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 (A 和 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 果南瓜杂交,F1 中既有黄果南瓜也有白果 南瓜, F1 自交产生的 F2 的表现型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 A.P 中黄果的基因型是 aa B.F1 中白果的基因型为 AA 和 Aa C.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 D.F2 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 5:3
第一单元
第一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 纲 要 求
1.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孟德尔遗传 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低频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高频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一、几组基本概念
不同表现
显性
隐性 杂种
1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 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若 控制相同性状可称相同基因 基因类2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3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提示] 乙植株(rr)接受甲植株(RR)花粉所结种子的胚的 基因型为Rr,由该胚发育成的新植株所结果实为红果,但就乙 植株所结果实的颜色而言,由于该果实的果皮来自母本的子房 壁,属于母体的一部分,与父本传来的花粉无关,故果皮的基 因型为rr,表现为黄果,这与孟德尔遗传规律并不矛盾,因孟 德尔所述的DD×dd子代全为高茎是指亲本杂交所产生的胚(F1) 将来发育为高茎。
2.如果孟德尔在实验中只统计了一两株豌豆植株
上所结的种子,那么在 F2 中一定还是 3:1 的性状分离
比吗? [提示] 不一定,因为3:1是一个用统计学方法得 到的比例,如果豌豆数量太少,则误差太大。
× × × × ×
(7)分离定律适用于所有生物的遗传。(
(6)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
3:1
二、提出假说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因子
成对
成单
分离
随机
4
由此可见,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 ________ 3高:1矮 ,F2的基因型及 DD:Dd:dd=1:2:1 . 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画出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验证假说
杂种子一代 产生配子的 2.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取决于_____________ 种类及比例。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四、分离定律的概念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__________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基因型不同 基因型相同
隐性个体


基 础 回 顾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 (1)优点 ①豌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植物。
相对性状 。 ②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_______ 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
(2)人工杂交实验操作
再套袋 去雄 →套袋→___________ 人工传粉 →________ ______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Aa×Aa 显性∶隐性= 3 ∶ 1 ⇒ 亲本: _________ Aa×aa 显性∶隐性=1∶1⇒亲本:__________ 子代 AA×A---(或aa) 全为显性⇒亲本:_______________ aa×aa 全为隐性⇒亲本:__________
参考新坐标P91 视角4 6题
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
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A、i、IB三个基
因,ABO血型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因为IA对i是显性,IB 对i是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
表:
A型 B型 AB型 O型 表现型 ii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分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全面,不能有遗漏。
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 中,等位基因会随______________ 配子 中, 离, 分别进入两个_______ 独立地随______ 配子
遗传给后代。如图所示:
2.分离定律适用范围及条件
①范围
a.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b.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②适用条件 a.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表现型 有关的基因组成 2基因型:与 3纯合子:由 相同基因 的配子结合成的 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dd、 AABB、AAbb注意:有多对基因 个体类 时,只有多对都纯合的才是纯合子 4杂合子:由 不同基因 的配子结合成的 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 Aabb、AabbCCdd注意:有多对 基因时,只要有一对杂合的就是 杂合子
2.某些致死基因导致异常遗传分离比问题 (1) 隐性致死: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常,
使人死亡;植物中白化基因 (b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
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2)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症基 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 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发现问题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 说明
相对 性状 ①P具有________
②杂交过程为:________ ―→ 去雄
高茎
套袋―→ ________―→套袋 人工授粉
显性 ③F1全部表现为________ 性状 性状分离 ④F2出现____________ 现象,
矮茎 3:1
分离比为显性:隐性 ≈________
(3)配子致死: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 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4)合子致死: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成体阶段发生作用, 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早夭的现象。
参考新坐标P91 视角5 7题
3.从性遗传问题
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
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有角基因 H 为显性,无角基因 h 为隐性,在杂合子 (Hh) 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无角,其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如 下表: HH Hh hh
3.自交和自由交配的不同:参考新坐标90页
3.(2016· 郑州预测)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纯 种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杂交得 F1,F1 再自交产生 F2,淘汰 F2 的黄果番茄,利用 F2 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则 F3 中 RR、Rr、rr 三种基因型的比例是 ( A.1:2:1 C.3:2:1 ) B.4:4:1 D.9:3:1
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黑 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 F1 代再自交产生 F2 代,将 F2 代中 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 F3 代。问 F3 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 A.3:1 C.8:1
答案 C
)
B.5:1 D.9:1
分离定律遗传特例分析
1.复等位基因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