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研究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资源的自由配置和竞争,对大学生就业来说,这意味着他们需要面对自由竞争的就业市场和资源的有限性。
在这种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如就业机会的匮乏、薪资待遇低、就业压力大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就业机会的匮乏。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很多行业的需求并不足够满足这么多的大学生就业需求,造成了就业机会的短缺。
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行业和基层岗位,很多大学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薪资待遇低的问题。
由于就业机会的有限性,只有少数大学生能够在高薪职位上就业,大部分大学生只能选择低薪或者兼职工作。
薪资待遇低不仅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压力增加,也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薪资待遇低还可能导致大学生整体就业能力的下降,因为低薪工作相对来说对能力要求较低。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由于竞争激烈,大学生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
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投递简历,参加面试等,整个过程都是一场艰辛的挑战。
有些大学生还需要面对家庭压力,他们的家庭可能希望他们能够早日就业,而不愿意看到他们在家闲居。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也存在着不少机遇。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与传统行业相比,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和创新型企业涌现出来,不少新的就业岗位也随之产生。
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相对于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市场经济中的大学生更容易选择或者创造各种自由职业或者创业机会。
这种灵活性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 就业成本" 分析 及对策研究
史水 史永 华
(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 , 辽宁 抚顺 130 ) 106
[ 要] 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以及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 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毕业
生能否顺利就业对全社 会而言 , 具有 重大 意义。在 就业过程 中毕业 生要 花 费大 量的 时 间、 金钱 , 成严 重 的社 会财 富浪 费。 造
一
就业成本包括很多方面, 本文研究的“ 就业成本” 是指高 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后与用 工单 位进行 双 向选择 过程 中所花 费的社会成本。如何降低 他们 在就业 过 程 中的时 问与经济 消耗对于构建和谐社 会具 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本文试 图通 过分析其成 因探索解决 问题的途径 , 希望 以此为我 国的高 并 校就业工作提供 一点有益 的参考 。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 精英教育” 进入“ 大众化 教育” 初级阶段, 高校毕业生也由“ 精英” 走向“ 大众” 以“ , 市 场 导向、 政府调控 、 学校 推荐 、 学生 与用人 单位 双 向选 择 ” 和 “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 进一 步加大政府 宏观调控力度 ” 为核心的毕业生就业市 场化运作 模式已初步形成。 …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过程, 可以 将就业成本划分为以下 两个 方面。
Hale Waihona Puke 、一信息, 参加应聘面试 , 应聘教师的同学还要参加试讲等等。 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毕业一年多以前就开始联系就业单位。 有 的同学因为难得找到合适工作 , 宁愿放弃 最后一 阶段的课 程学习 , 甚至连毕业 论文 都无法完 成就到用 人单位进行 提前
就业考查, 这样就 不 能按 原定 的教 学计划 使学 生完成 学业 , 严重影响了高等教 育 的人才培 养质 量 。长 此 以往 必然形 成 教育资源的不充分利用与人才培养不完 整的不 良结果 , 造成 定的教育资源浪 费。这不仅 影 响到学 生在 专业领 域 内的 发展 , 同时也影 响到用人 单位 的工作 效率 , 响 到现 代化 建 影
降低交易成本_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1]
·经济研究
Consume Guide ·Economic Research
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
■ 吉粉华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搜寻工作的交易成本显著增加,从而增加了就业难度。贫困家庭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社会资本匮乏,在就 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要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贫困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积累社会资本。同时,高校和政府也应该联合 企业采取多种措施,降低贫困毕业生就业的交易成本,促进其就业。 [关键词]交易成本 社会资本 贫困 就业
二、贫困毕业生搜寻工作的难度进一步 加大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有自身的能 力、家庭的社会关系等。贫困生在这些方面 缺乏优势,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一)经济困难使得贫困毕业生难度加大 家庭经济贫困造成就业成本拮据,缺乏 相对有效的就业信息资源帮助。比如一些贫 困大学生支付不起上网、打电话等通讯费 用,导致信息闭塞。一些学生缺乏差旅费, 不能赴外地求职和参加面试,降低了就业成 功的可能性。 同时,经济贫困导致很多贫困生在社交 礼仪和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并且由于社会实
1.建立自己的社会资本,为就业进行准 备
首先,贫困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时 间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 职员时,大多提出“有相关从业经验者优 先”,而从业经验意味着较多的实践经历和 一定的社会资本积累。贫困生积极主动参与 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并建立相应的社 会资本,对毕业时寻找工作有很大帮助。其 次,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 动。贫困大学生加入各种社会组织和积极参 加各种社会活动,可以在不同的圈子里确立 自己的位置,与别人建立起网状的交往关 系,并组织其他成员与其它社团组织建通过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分析(一)
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分析(一)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最终将以市场导向的方式实现。
要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引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思路,明确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最终将以市场导向方式实现。
目前。
我国每年有上百万的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而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200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已达559万人,就业压力巨大。
以下,本文将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阐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机制。
一、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意义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强、时间紧迫、工作量大、接触面广的工作,也是学校与外界联系的一个重要窗口。
毕业生能否及时就业及就业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声誉,并直接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迫切需要对学生就业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高校就业市场体制,使高校就业市场真正与高校管理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高校应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决定招生规模、专业结构、课程设置。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既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双向选择活动的服务载体和提供公平竞争的服务平台,更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评估标准的信息源和决策依据,为高校的整体运作提供导向,保证高校办学方向的正确性。
同时,高校要看到市场蕴涵的机遇和潜伏的威胁。
高校要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确保高校市场的主导地位;必须加大市场研究力度,拥有自己的就业市场,科学地预测市场走势,发挥自身优势去把握机遇,培育和运作就业市场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加强就业市场建设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就业市场分析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制定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市场分析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制定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市场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当前的就业市场状况,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一、就业市场状况分析1.1 就业形势总体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可谓严峻。
面对就业压力,毕业生人数较多,而就业岗位有限,导致了愈发竞争激烈的局面。
此外,各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自身薪酬福利条件的改善也对就业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
1.2 行业就业市场的特点不同行业的就业市场具有各自的特点。
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由于其发展快速,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但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
而像金融行业,由于宏观经济的波动,就业机会相对不稳定,竞争相对激烈。
1.3 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创新型、复合型、外语能力强等综合素质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同时,跨国公司的进入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应对策略2.1 提高自身竞争力大学生应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参加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技能,如语言能力、计算机技术等。
此外,大学生还应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意识等软实力。
2.2 积极参与校园招聘活动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了解企业需求,争取获得实习机会。
通过参加招聘会、面试等环节,增加与用人单位对接的机会,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
此外,可以与学长学姐、教授等进行交流,寻求他们的经验和指导。
2.3 多方渠道获取就业信息身处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和各种就业平台是获取就业信息的好途径。
大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招聘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了解各行业的就业形势和招聘信息。
同时,还可以加入各类就业交流群、校友会等社交平台,与其他求职者共享经验和信息。
浅析对建立大学生专业就业市场的思考—以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市场为例的论文
浅析对建立大学生专业就业市场的思考—以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市场为例的论文论文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市场专业人才市场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市场应该履行政府帮助、扶持毕业生就业的职责,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成效并不明显。
本文以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市场为例,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大学生专业人才市场的构想。
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来配置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高校毕业生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来源和补充,是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必然通过市场调节来配置。
随着网络时代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了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
大学生就业无形市场即信息市场,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电子邮件、报刊以及其他通信和传播手段完成供求双方的联系、洽谈和签约过程。
而大学生就业有形市场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市场组织者为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举办的就业洽谈和招聘活动。
本文以重庆为例,就建立大学生就业有形市场作一思考与研究。
一、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市场概况分析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全国毕业生人数以每年超过50万的数量递增。
2008年全国毕业生总数将超过550万,就业压力更加凸显,而重庆市将历史上首次达到万高校毕业生。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市场承担着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大学生人才交流,配置大学生人才资源,实现大学生人才社会化服务的重任,其现状如何呢?笔者调查了解,目前,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市场按主办者分类主要包括人才市场招聘会、综合性毕业生双选会和小型专场招聘会。
人才市场招聘会的主办者是各类人才市场。
重庆市人才市场共计98个,其中国家级区域性人才市场1个,区域性人才市场22个,基础性人才市场68个,网上人才市场(人才网站)7个。
为数不多的人才市场招聘会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各类求职者,仅在极少数时间举办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学生就业形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不仅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还受到经济结构、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市场需求与大学生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首先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崛起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传统产业的衰退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导致了一些就业岗位的减少。
大学生就业需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和就业方向,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就业观念与大学生就业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观念的转变对大学生就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观念中,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国企或事业单位就业,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应更加重视个人的发展和职业规划,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拥抱创业和自主就业。
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灵活应对就业挑战,发挥个人的优势和特长,拓宽求职和就业渠道,实现更好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三、经济政策与大学生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一方面,政府通过实施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也影响着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就业状况。
大学生需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根据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就业岗位和创业方向,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和质量。
四、社会环境与大学生就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社会竞争激烈和就业压力巨大,使得大学生更加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社会对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增加,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论述市
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供
求决定价格。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大学生在求职时
会遇到更加激烈的竞争。
此外,市场经济的就业机会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大学生要从中
寻找符合自己专业能力、职业规划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岗位、企业和行业,这需要大学生具
备较强的自我分析和市场研究能力。
其次,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更加多样化、
开放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很多新兴的企业和行业,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机遇。
另外,市场经济下的创业环境也更加包容,大学生如果有一定的创业意愿和能力,可以通过自己
的奋斗实现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
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能力。
其次,要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建立更加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和就业服务机构。
再次,要推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建设更
加包容、开放、创新的就业环境。
最后,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和社会价值。
总的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既面临一定的挑战,也有很多机遇。
要通过不
断完善制度、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和推动创业支持,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
就业的稳步发展,实现大学生和社会双赢的目标。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自我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可以为其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薪资待遇;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也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拓展就业渠道,开拓职业发展空间。
首先,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理念。
就业观念应该是以“自身定位、市场导向、创造自主机会”的理念为主导,要秉持着就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就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并且应该将就业视为持续发展的过程,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开拓职业发展的空间。
其次,大学生应该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雇主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不是仅仅拥有一张学历证书。
因此,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如人格素养、沟通协调、团队协作、领导能力等,从而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第三,大学生要利用各种渠道拓展就业机会。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拥有一纸好学历并不一定能够拓展更多的就业机会。
要积极借助各种社会资源,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比如,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求职网站、招聘会等途径找到更多的职业机会,以及利用自身优势创业,实现自己的事业梦想。
最后,大学生要有正确的职业规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规划则显得更为重要。
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和职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发挥潜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发挥。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利用各种渠道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有正确的职业规划,才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更高的社会价值。
大学生就业成本的研究
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实证研究【内容提要】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过程中发生的大学生就业成本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校付出的努力对学生就业有显著影响,学生付出的费用对找到工作的起薪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因此,应该加大学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力度,重点在专科院校、高职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提升就业指导机构,以利于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成本/就业指导/替代效应college student/employment/cost for employment/guide for employment/replacement effect【正文】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一个新名词在社会上开始流传,那就是“就业经济”。
李家华在《2000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花费情况大体如下:在200元以下,占28%;200~500元,占28.9%;500~1000元,占17.9%;1000~1500元,占10.3%;1500~2000元,占4.2%;2000元以上,占10.7%。
费用中最大的花销是印制资料,37.7%;交通费,25.6%;参加招聘会,20.3%;公关,7.2%;交纳违约金和其他收费,3.9%;其他,5.3%。
”为了学生的就业,高校和政府主管部门也付出了相应的成本。
2001年底,教育部办公厅进行的一次针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机构规模4人以下的为62.5%(88个有效样本),4人比较普遍,占21.6%,最多的为23人,包括兼职。
从机构运营的财务状况来看,每年的运行经费在10万元以下的占55%,30万元左右的占33.3%,50万元以上的占11.7%(111个有效样本)。
而且,这一成本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那么,学生付出的就业费用到底有多大?这些费用对于工作找寻的结果(能否找到工作、工作的起薪)有没有显著影响?学校在就业服务方面的努力,对于工作找寻的结果有没有显著影响?以上问题,正是本研究所试图回答的。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和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探讨并解决这些问题。
市场经济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和日益增多的市场主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
不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其发展。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催生了新的产业和新的职业,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就业压力。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竞争日益激烈,许多行业的招聘需求有限,与之相比,大学生的数量却在迅速增加。
这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激烈,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
其次是职业素质不足。
市场经济对于就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目前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这也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加强职业教育。
高校可以加大职业教育的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课程和实习项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加强就业指导。
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咨询,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提高自身竞争力。
加大创业和就业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创业就业,提供创业资金和创业培训支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经济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窥探
关于制度安排 的需求 和供 给的分 析框架 , 把制度安 排看做制 度的内生变量 , 也就 是 说, 引起制度变迁 的主要变量在于制度 安 排。 这正符合本文所 阐述 的有关建立新的
关 于 大学 生就 业 制 度 安 排 的 理念 。
易之后都认为是其费用组成部分 。由于 自 身 的有 限理性 和信息搜集 的困难 , 增加 了
安 排 的依 据
【 关 键词 】大学 生就 业
人 力资 本 筛选 理 论
制 度 安排
劳 动 力 市 场分 割
【 中图分类 号 】G 【 文献标识码 】A
学 的核心理论 。 交易存在 的前提在于资源 的 “ 转移 ” ,这里说的资源可 以是 有形资 源, 也包括 无形 资源 , 人力 资源 即包 括其 中。 交易之所 以会产生费用 , 达尔曼认为 ,
排 的 阻力 。 ( 三) 交 易 费用 理 论 : 信 息 不 对 称 是 大 学生 就 业 难 的 重要 原 因 交 易 费 用 理 论 可 以 说 是 新 制 度 经 济
来分析 大学 生就 业 问题 , 其 中, 制度 经济
学 的 理 论 为 研 究 大 学 生 就 业 提 供 制 度 安 排 的理论 依据 , 而人 力资本理论 、 筛选 理 论 及 劳 动 力 市 场 分 割 理 论 则 分 析 了大 学
来 的规 则 、 守 法秩序 和行为道 德 、 伦 理 规
给与需求发生非均衡 , 从而引发新 的制度 安排 的变迁 。在新制度 经济 学领 域里 , 最
先 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究 制 度变 迁 的 是舒 尔 茨 , 他指 出, “ 制
有那 些不可 能存在 于没有 产权 、没有 交 易 、没有任何一种 经济组织的鲁滨逊 ・ 克 鲁索经济 中的成本 。 交 易成本 的定义这么 宽广很有必要 , 因为各种类 型的成本经常
大学生就业成本的经济学分析
近 年 来 , 大 学 生“ 就 业 经 济 ”这 个 新 名 词 作 为 工作机会, 虽然在匹配成功率上他们没有显著差别。
“高等教育产业化”论调的伴生物在社会上开始流 虽然工作找寻过程有自己的成本收益权衡, 但是对
传。有调查指出, 大学生在整个求职过程中, 为了求 学生的指导可以影响工作找寻的结果。
现 值 进 行 比 较 。如 果 未 来 收 益 的 现 值 大 于 近 期 成 本 ,
那么继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就是值得的:
T
!i
=1
Bi ( 1+r) i
>C
(2)
显然, 效用最大化假设要求: 只要公式( 2) 中的
条件能够得到满足, 学生就应当继续追加人力资本
投资, 只有当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与追加的成本相
要影响。其中, 找到工作的比率等于申请强度乘以 匹配成功概率。各大高校普遍结果表明, 培训和指 导确实降低了找到一份工作所需的时间, 因为接受 培训和指导的学生比没有接受的人申请了更多的
成多大的损失, 只是暂时而已, 于是 A 就和 B 公司 签约了, B 给了 A 每月 1000 元的工资收入。经过了 1 个月后, A 学生和 B 公司心里都很后悔: B 公司后 悔自己的招聘太过草率, A 并不是特别符合公司的
三、大学生就业成本支出对客观经济贡献的分 析
1.案 例 描 述 某日, A 学生到人才市场去找工作。搜寻过程 中, A 看 见 了 招 聘 单 位 B, B 公 司 月 薪 1000 元 , A 学 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已支出 1000 元。B 公司虽然不是 自己满意的单位, 但是提前一个月起 薪 获 得 的 1000 元正好可以把就业中的成本收回, 也不会对自己造
在搜寻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市场视阈下大学生就业力结构模型构建及提升策略
通过对比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生的就业力相对较低。
03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力的评价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评价进行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较为关注,认为这些方面是影响大学生
就业力的关键因素。
结论与启示
结论
市场视阈下大学生就业力结构模型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提高大学生就业力对于改善其就 业状况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不同专业大学 生的就业力存在差异,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 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较为 关注。
王亮,杨晓彤. 基于市场视阈的大学生 就业力结构模型构建及提升策略研究 [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1):3035.
吴迪,赵蕾. 大学生就业力结构模型的 构建与提升策略[J]. 教育与职业, 2021(4):77-83.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加强实践教学
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 际的工作经验,提高其就 业竞争力。
完善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应提供完善的职业规 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 己的兴趣和优势,制定职 业发展计划。
建立校企合作
学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 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和就 业机会,以帮助学生顺利 进入职场。
企业层面的实践建议
研究不足与展望
要点一
研究局限性
要点二
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主要针对市场视阈下大学生就 业力结构模型构建及提升策略进行研 究,但不同行业、地区和类型的高校 在就业力需求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因 此需要进一步细分研究领域,提高研 究的针对性。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未来可以深入研 究以下方面:1)不同群体大学生就 业力的比较研究;2)就业力提升与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系;3)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力的互动机制等。
从交易成本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
形 式 。 传 统形 式 的搜 寻 成 本 主 要 表 现 在 托 熟 人 、 关 系 的 费用 找 上 。靠 传 统形 式 寻 找 工作 的成 功 率最 高 , 成本 也 最 高 。
( ) 二 市场 交 易 的议 价 成 本 过 高
高 校 毕 业 生 在 就 业 市 场 上 面 临 的 议 价成 本 过 高 主 要 表 现
交 易 的 达成 。
交 易规模 和 场 地 的 扩 大 对议 价 成 本 的 影 响 近 几 年 . 校 高 毕 业 生 就业 招 聘 会 规 模 越 来 越 大 . 内 人 数 越 来 越 多 . 需 双 场 供
方 见 面 的效 果 变 差 , 多 学 生 到 处 赶 场 . 处 投 简 历 . 收 效 甚 许 到 但 微 . 主要 是 由于 交 易 规 模 和 场 地 的扩 大 引 起 的市 场 交 易 议 价 这
现 场 供 需 见 面会 的 弊 端 越 来 越 明显 , 织 成 本 越 来 越 高 : 次 组 场 越来 越 多 , 毕业 生 不 断 赶场 , 职成 本 越 来 越 高 。 求
是 由诺 贝尔 经 济 学 奖 得 主科 斯 ( os , ..提 出 的 。科 斯对 交 C ae RH ) 易成 本 给 出 了如 下 定 义 :为 了 完成 一 项 市场 交 易 , 须 弄 清 楚 “ 必 谁 是某 人 与 之 交 易 者 , 须 通 告 人 们 。 人愿 意 出 售 某 物 . 必 某 以及 愿 意 在何 种 条 件 下 进 行 导 致协 议 的谈 判 、 订 合 同并 实 施 为保 签 证合 同条 款 得 到遵 守 所 必 要 的检 查 . 如此 等 等 ” 。由 于交 易 成 本 泛 指所 有 为 促 成 交 易 发 生 而 形 成 的 成 本 . 因此 很难 进 行 明确 的 界 定 与列 举 . 同 的交 易往 往 涉 及 不 同种 类 的交 易成 本 简单 不
从交易成本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
从交易成本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作者:耿永志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09期摘要: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搜寻成本、议价成本和决策成本三部分。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交易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构建应在强化政府管理、限制“内部人”控制、净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交易成本;外部市场;内部市场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和政治问题。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预计2008年将达到532万。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突出。
如何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成为当前理论界和政府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试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交易成本基本理论交易成本是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交易成本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R.H.)提出的。
科斯对交易成本给出了如下定义:“为了完成一项市场交易,必须弄清楚谁是某人与之交易者,必须通告人们,某人愿意出售某物,以及愿意在何种条件下进行导致协议的谈判、签订合同并实施为保证合同条款得到遵守所必要的检查,如此等等”。
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简单的分类可将交易成本区分为以下几项:(1)搜寻成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
(2)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
(3)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Dahlman将交易活动的内容加以类别化处理,认为交易成本包含搜寻信息的成本、协商与决策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与转换成本。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交易成本就是指当交易行为发生时,随同产生的信息搜寻、条件谈判与交易实施等各项成本。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过高的交易成本会阻碍交易的达成。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供需双方需要发出自己的信号,需要双向挑选,如果双方认为合意,双方可以签订合同,并在日后对所签订的合同进行检查、修改等;当然,还要冒被欺诈或者找不到合适的目标的风险,而这些行为都会发生成本。
关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及完善
关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及完善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就业主要是通过就业市场来实现,然而大学生就业市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
大学生就业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大市场的一部分,其运行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同时也具有与其他劳动力市场不同的特点。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广义上的(就业市场)己称劳动力市场,它通过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市场组织者的有序管理,政府的宏观调控,承载着对全社会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功能,同消费品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等各类市场有机结合而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狭义上的就业市场仅指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提供就业选择的人才市场,从而区分针对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的一般劳动力市场。
大学毕业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主要在人才市场就业,同时由于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初次就业的特点又从人才市场中划分出了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1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1.1萌芽状态建国初期,我国采用计划就业政策,没有就业市场的概念。
通过牺牲效率强迫单位吸纳就业人口,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劳动力是不允许自由流动的。
对大学毕业生实行有计划分配的就业政策。
如:195l午发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
这些规定逐步确立了我国大学毕业生“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才发生了重大变化。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对计划内招收的毕业生,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政策。
由此国家给了高校部分自主权,学校开始参与制定毕业生分配计划。
1986年原国家教委根据中央精神,制定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1989年由国务院批准执行。
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逐步把竞争机制正确地引入高等教育,通过招生、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这一重要环节,增强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关于大学生就业成本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大学生就业成本的调研报告怎么写关于大学生就业成本的调研报告怎么写关于大学生就业成本的调研报告怎么写随着我国人事改革制度的推进,高校毕业生“毕业等分配”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于是,毕业生们要忙着制作简历、跑招聘会、参加面试,还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这一切除了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钱财的开支也不可忽视.时下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有这样一笔“找工作基金”.那么,这笔“就业成本”有多少呢?包括哪些项目?毕业生们如何看等这项开支?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心理系、英语系、化学系等11个系别的57名毕业生,做出了关于大学生就业成本的调研报告.一、“就业成本”数额不小“就业成本”到底有多少呢?被采访对象中96%的同学已找到了工作,似乎可以有个具体数字.粗粗一算,这真是吓人:17%的同学花费在2000元以上(主要是购置了手机);80%的同学花费在1000-2000元之间;3%的同学花费在1000元以下.97级心理系张同学说:“找工作期间花销特别大,我大概用掉1000多元吧.宿舍里的同学的求职支出也都挺大的”看来,真应了那句古话: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拿到第一份工资之前,毕业生们都要先付出一笔不小的开支.二、需要“投资”的“项目”不少那么,这么一大笔钱,都用在哪里了呢?调查发现,资料费、入场费、置装费、考试费、交通费、通讯费……都成了平时省吃俭用的学生们毕业时的必要花费.(一)通讯器材的花费是个大头.如今的构园里,为了找工作而配置手机、呼机的毕业生不在少数.17%的被采访对象为找工作购买了手机,而97%的同学配有呼机.83%的被采访对象说,自从开始找工作,每个月都要比以前多买一张30元的电话卡.英语系一同学说:“既要常跟递过简历的单位联系,又要打听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单位是否有要人的计划,还要与亲朋好友建立更密切的联系,看看他们能否帮上忙.”这一切都需要方便快捷的通讯联系.(二)“包装”不可少.这里的“包装”包括外包装和求职材料.找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就是准备求职材料,从数量上看,少则二三十份,重点突破;多则上百份,广种薄收;从质量上看,最简单的a4大小的黑白复印纸,最高档的如外企公文一样的考究装潢.90%以上的同学采用的是一般的复印纸,花在求职材料上的成本在20-150元之间.另外,临近毕业,许多毕业生开始置办“行头”,希望能显得“职业”一点.男生西装革履:西服、衬衫、领带、皮鞋,一套下来至少得几百元;女生除了套裙套装以外,还要准备配套的包和适量的化妆品、花费就更大一些.采访中发现,71%的同学在服饰上的消费占到了工作整个消费的一半以上.(三)入门的费用.人才市场的日益火爆使得各种招聘会供需洽谈会应接不暇地出现.参加招聘会,除了门票,交通费来回费至少要4元;若打车或再吃顿饭,成本会更高.5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说用于参加各种招聘会的费用将近100元;今年毕业的中文系林同学已参加了6次招聘会,仅门票就有75元.(四)工作之前忙“充电”.“充电”似乎应是现代白领的专属,但时下的毕业生们面临择业的激烈竞争,不得不在工作之前“充一回电”,于是校园里一股“考证热”正悄然兴起.80%以上的毕业生曾为找工作参加过各式培训班,其中办公自动化、外语类、注册会计师的培训班较多.花费一般在250元到600元之间.97级金融系一同学说:“今天的人才市场已非同往昔,仅有一张大学文凭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现在有精力、有时间,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三、“就业成本”支出很有必要这样一笔数额不小的“就业成本”,毕业生们是如何看待的呢?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这笔支出很有必要.97级电子系一同学坦言:“为了找份理想的职业,这些花费都是值得的.比如通讯费、置装费,想省也省不掉呀.”人力资本理论告诉我们,求职支出实际上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既然是投资就会要求回报,而“就业成本”最大的回报就是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愿我们的毕业生都能如愿以偿地走好成功事业第一步.(完)。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交易费用的视角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交易费用的视角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交易费用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之间的内在矛盾,其实质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发生错位。
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人力资本专用程度过高通过作用于交易费用,将加剧整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程度。
为此,在现行制度框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各参与主体应积极地进行合作博弈,减小过高的交易费用对失衡的影响。
在现代人力资本市场上,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是一个双向选择、自由竞争的过程。
人才供求平衡不但表现在一定的货币价格(这里表现为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水平下人才总量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而且还表现在人才供求在结构上相互吻合的状态。
相反,人才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则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失衡所造成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以土地和劳动力为主向倚重技术创新和资本投人的方向转变,此时,若劳动者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跟不上调整和转变的步伐,将导致整个人才市场上出现地区、行业或部门人才有效需求不足和供小于求并存的状况。
众多的理论和实践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失衡不仅表现为供大于求的总量性失衡,更重要的是一种结构性的失衡状况。
本文基于交易费用的视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一、交易费用理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成因的解释力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对交易进行了抽象和概括,把交易纳入到经济学的分析范畴。
在他看来,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前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按照他的观点,高校毕业生在人力资本市场寻找用人单位的行为可以理解为一种交易行为,只不过交易的客体是蕴藏在人体之中的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交易的过程表现在高校毕业生让渡部分人力资本产权,用人单位因使用这部分人力资本产权而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即人力资本的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易成本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研究大学生就业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就业市场。
近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出了多层次的市场格局,市场机制已初步建立起来。
但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交易成本的,通过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化、法制化和信任机制建设,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效益。
标签:大学生;就业市场;交易成本一、交易成本、就业成本与大学生就业市场交易成本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
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威廉姆森认为影响市场交易成本的是“人的因素”,即人们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
就业成本是指大学生在实现就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如果将大学毕业生所能提供的专业技能服务看做类似于商品使用价值所提供的服务,大学生就是能够提供专业技能服务的特殊商品。
实现就业的过程类似于商品的交易过程,其间发生的费用就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就业市场即人才市场,又称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工供求的市场。
大学生就业市场就是专门供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劳动力市场。
这个市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和属性,使大学生就业市场成为一个独特的人才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大学生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特殊商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高校则可以看做是该商品的供应方,用人的企事业单位则是需求方,三方在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供求不断变化的市场。
由于高校一般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与其他市场中的商品供应者相比,很多时候它们并不具备完全市场主体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它们在市场供求关系波动的情况下,因为不能随意变动其供应量而时常处于被动的境地。
所以在现实中,作为人才本身(商品本身)的大学生要实现就业,就由被交易对象变成了与需求方直接对面的交易者——供应方。
由此,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择业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贤纳士、选录人才的场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供给方是准备走向社会谋职的学生,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择业意向、工作能力等条件选择工作单位;需求方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它们根据岗位要求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择优录用所需人员。
双方的选择结果由供求关系决定。
二、就业成本的构成及承担主体市场运营总是要有成本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依然。
广义上讲,大学生就业成本由四个方面构成:学生的求职成本、学校的就业服务成本、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成本以及政府的政策成本,其承担主体也由各自角色的责任相应确定。
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成本无论人均还是总和都呈攀升趋势。
而令社会更加关注的是,就业成本中由大学生自身承担的部分增势迅猛,而企业的招聘成本减势迅速,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20世纪90年代,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刚刚进行“双向选择”时,通常都是用人单位投入精力与成本,到高校去选聘毕业生,所以企业为此付出很高的招聘成本。
近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由待价而沽的“天之骄子”变成了送货上门的“自我推销者”。
用人单位足不出户就可以网罗天下人才,而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断地包装自己,力求把自己包装成一匹“千里马”。
大学生个人的有限理性和交易的不确定性,以及毕业生通过专业学习所形成的人力资本专用性,导致毕业生寻找工作的交易费用日益增加。
有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均求职费用为680多元,2005年是人均1100元。
按照人均1100元进行匡算,2006年全国413万毕业生的求职费用总和将高达45多亿元;2007年人均2000元左右,按此测算,2010年大学毕业生630万人,求职费用则高达126亿元。
在这个交易过程中,培养人才的高校也在不断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为毕业生就业服务,同时政府作为管理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市场建设和政策扶持力度,也都承担了巨额的大学生就业成本。
然而,大学生由于没有经济基础,社会资本也相对匮乏,在就业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故日益趋增的就业成本已愈来愈让大学毕业生感到压力。
三、就业成本高昂的原因分析(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交易特点决定了交易成本的高昂交易成本也就是从契约的角度定义的“运用经济体制的成本”。
大学生实现就业(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契约)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易过程。
那么,根据威廉姆森用三个维度来描述一项交易性质的观点看,第一个维度是资产的专用性(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入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第二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不确定性,第三个维度是交易发生的频率。
一般而言,资产专用性越高、交易的不确定性越大、交易发生的频率越高,交易成本也就越高。
大学生就业交易正是同时具有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繁三个特性,交易成本自然高昂。
1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专用性较高我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分工非常明确,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方向包括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这些大类又包括很多专业。
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在招生时就是按照设置的专业来招录新生的,学生入学后接受的也是带有明确方向的专业教育。
过于明确的专业划分,提高了大学生技能的专用性,也为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空间,提高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交易成本。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较高不确定性是指在市场交易中由于某些事先无法想到的偶然性事件的存在而使得交易成本增加的情况。
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交易双方在签订契约的时候,必然会想方设法使得契约尽量能够无懈可击,这无疑增加了交易成本。
威廉姆森认为不确定性是由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他认为机会主义行为就是人们通过欺诈行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也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
比如大学毕业生或者用人单位不愿意坦诚地披露自身的真实情况,甚至编造一些虚假或模糊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市场交易成本。
3大学生就业市场交易的频繁性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招聘是企业的一项日常工作,有专门的部门负责。
多数高校设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但就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而言,各种类型的招聘活动仍很频繁,供求双方的交易经常不断,从而产生了为这些交易设置的专门机构和中介组织,也就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促使交易成本增加1信息不对称信息服务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调查显示:47.3%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是学校发布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从对就业信息的满意程度看,只有 3.8%的学生认为能够完全满足需求,54.9%的学生认为能基本满足需求,而36.8%认为不能满足需求。
虽然政府和高校都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大学生毕业生供求信息从表面看渠道增多了,但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均难以保证,且越来越分散的信息的传播使毕业生难以获得最直接有效的信息。
2企业经营机制不完善由于很多企业还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就造成在就业市场中企业无法展开充分的竞争。
另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缺乏科学性,在用人方面没有战略规划,无形中造成人才资源的高消费和浪费现象。
在企业招聘过程中,企业还存在着盲目追求“高学历”、“实践经验”等不良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人力资源合理化配置机能,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
3市场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来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价格机制又要通过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来发挥作用。
在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条件下,竞争不充分、供求失衡都会背离价格机制。
在就业市场上,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在我国主要体现为工资收入。
2009年9月份,中国社科院在《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披露,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年龄段的农民工的工资收入都是“千元档”,青年农民工的平均收入甚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价格机制扭曲必然导致资源的错配。
近年,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出现的“读书无用论”,不能不说与大学毕业生工资收入预期不断走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对策(一)政府——降低就业成本的关键角色1积极组织和规范各类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造公平的市场就业环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其行政资源,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方面发挥指导者、保障者、推动者的角色,积极创办各级各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并且为大学生就业市场提供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各类就业市场的管理,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用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应聘、招聘过程中的各类欺诈行为;倡导社会各界尤其是用人单位积极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工作,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参与就业服务工作,发挥政府所属人才交流机构的作用,设立针对毕业生的专门服务窗口,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培训、推荐、人事代理等服务。
另外,政府职能部门也需要充分利用行政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
2制定和落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类优惠政策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需要大量的政策法规来保障。
政府作为制定政策法规的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加大政策法规的保障力度,及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
如通过税收政策,对有创业意图的大学生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贴息、贷款担保等;支持高校建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创业基地;完善劳动工资制度,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人为就业障碍;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毕业生到西部工作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艰苦环境中去工作。
同时,进一步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大学生切身利益,消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3支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中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一般都存在规模小、运行经费紧张、服务不完备的问题,与国外高校的同类机构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而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制约因素之一。
对此,政府应支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
政府应加强与高校的协作,建立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库,探索建立人才储备周转制度。
同时与用人单位沟通,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促进供求匹配。
此外,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就业信息统一开放、区域性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定期由专门机构发布大学生就业资讯和相关政策信息,实现供求双方信息资源共享。
4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提供就业岗位经济发展是带动就业的“火车头”。
据有关专家研究,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万至10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