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八章 病因与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804
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8
Page 18
二、确定检索词和检索式
检索词:同义词、近义词、缩写:SMOK*\cigarette\tobacco
PICO中有些词要谨慎使用
检索式:逻辑关系:OR\AND\NO
限定性条件:研究设计类型、语言、物种
19
Page 19
三、检索相关数据库
先检索Summaries类数据库,如果获得质量较高的最新研究 证据,可停止检索
老年抑郁症患者服用SSRI 是否会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
15
Page 15
第三节 检索相关研究证据
16
Page 16
信息资源分类的6s模型
证据系统system
证据总结summaries
系统评价摘要 synopses of syntheses 系统评价syntheses
原始研究摘要 Synopses of studies 原始研究 Studies
不包括药物滥用和治疗错误。
11
Page 11
三、因果关系
12
Page 12
第二节 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13
Page 13
一、提出问题
78岁女性,以“跌倒1h”为主诉入院。
患者有抑郁症3年,长期服用舍曲林50mg/d,入院当晚起床 去卫生间过程中跌倒。
入院后经X线检查,发现“左侧股骨颈崁插性骨折”,在骨 科进行了内固定手术。
广义的病因:既包括直接的致病因素,也包括危险 因素。多因素、多维度。
8
Page 8
二、不良反应
俗话说:凡药三分毒。 任何一项干预措施,如手术、药物、诊断技术或其
他处理措施,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对不良反应的研究,从广义上讲,也是研究因果关
循证医学:病因学和不良反应证据的评价
5级:生命危险
6级:死亡
药物不良反应证据的评价
•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发展 反应停事件 文迪雅事件 …….
药物不良反应证据的评价
问题
是 否 不祥
1.该反应以前是否已有过报道
+1 0 0
2.本例ADR是否在使用可疑药物后出现
+2 -1 0
3.停用可疑药物,使用特异拮抗剂后是否症状改善
+1 0 0
4.再次使用可疑药物后,ADR是否再次出现
• 处方他汀治疗。患者提听说“他汀增加糖尿病风险”,不 愿服用。
• 是否继续他汀治疗?
步骤一:提出临床上需解决的问题
• 他汀是否有增加糖尿病发生的危险?
问题词根:
他汀+增加
疾病或不良反应: (新发)糖尿病
步骤二、根据问题检索相关的最佳临床研究 证据(检索证据)
病因/不良反应研究常用数据库
UpToData Clinical Evidence ACP Journal Club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CBM,CNKI,VIP et al)
• 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对于非糖尿病患者 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不会影响新发DM 的 发生。但剔除异质性较大的试验后, 亚组 分析的结果表明,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能 增加新发生DM 的风险。
Interpretation: Statin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a slightly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but the risk is low both in absolute terms an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reduction in coronary events. Clinical practic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or exis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hould not change.
《循证医学》课件: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证据的评价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 Bio-Statistics
病因模型 旧类型 纯动因论
忽视环境因素和机体(宿主)自身的因素
条件论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 Bio-Statistics
病因网模型
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 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 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形成 病因网(web of causation)。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 Bio-Statistics
忽视了机体(宿主)自身的因素
单纯生物医学观点
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 Bio-Statistics
病因模型
新类型
生态学模型
流行病学三角 轮状模型
疾病因素模型 病因网模型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 Bio-Statistics
不良反应的研究实质上也是病因学研究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 学研究是临床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础,因此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传染病是单因性疾病,而许多慢性非传染病是多因性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重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吸烟和肥胖等)综合作用所致。
Lilienfeld AM. (1920-1984)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流行病学教授
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20
Page 20
第四节 病因和不良反应证据的评 价与临床实践
21
Page 21
一、真实性评价
1.研究的两组间除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不同,其他重要特征 在组间是否可比
组间可比性: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重要特征:年龄、性别、 病情严重程度等在两组间的分布是否一致。
不包括药物滥用和治疗错误。
11
Page 11
三、因果关系
12
Page 12
第二节 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13
Page 13
一、提出问题
78岁女性,以“跌倒1h”为主诉入院。
患者有抑郁症3年,长期服用舍曲林50mg/d,入院当晚起床 去卫生间过程中跌倒。
入院后经X线检查,发现“左侧股骨颈崁插性骨折”,在骨 科进行了内固定手术。
患者家属询问:患者夜间跌倒发生骨折是否和长期服用舍曲
林有关?即患者这次骨折与服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
有关?
14
Page 14
二、构建问题
构建问题的原则: PICO Participants :老年抑郁症患者 Intervention/Exposure : SSRI(如舍曲林) Control :安慰剂或未使用SSRI Outcome :骨折或股骨颈骨折发生率
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 的评价与应用
主要内容
1 病因与不良反应研究概述 2 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3 检索相关研究证据 4 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与临床实践
病因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PPT课件
Evidence-based Etiology/Harm
1
2
3
4
病因: 致病因子
环境因素 宿主因素
致病因素尚未肯定时又可称为危险因素 在没有得到病因学验证前又可统称为暴露因素
5
6
7
8
9
评价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证据的真实性
1、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是否采用了论证强度高的研究设计 方法
68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因素、结局的测量方法是否一致? 是否采用了盲法
3、观察期是否足够长?结果是否包括了全部纳入的病例 4、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因果效应先后顺序是否合理 5、危险因素和疾病之间有否剂量-效应关系 6、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流行病学的规律 7、病因致病的因果关系是否在不同的研究中反应出一致性 8、病因致病效应的生物学依据是否充分
61
62
63
64
病因学研究对医疗决策的价值
1.依据流行病学的宏观证据作出决策(地方流行 病)
2.依据临床医疗实践的观察作出决策(药物不良 反应:酷鲁病、肾病综合症)
3.医疗决策应注重社会效益(疫苗注射)
65
66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生态学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人群或地区的特征 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 从而推测其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关 联。
汇报范围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种类
包括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等研究证据。
评价方法
包括证据的质量评价、一致性评价、适用性 评价等。
汇报பைடு நூலகம்容
包括评价结果、结论和建议等。
02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分类与特点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通过描述某一特定人群中疾病或 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从而推测 其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关联。
分析性研究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分类与特点 •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标准 •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获取与筛选 •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应用与决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对病因学研究证据进行评价,为疾病 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背景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病因学研 究在疾病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 性,需要对病因学研究证据进行评价 。
病因与疾病危险因素的循证评价与应用PPT课件
VS
详细描述
Cochrane系统评价遵循严格的制作流程 ,包括文献检索、筛选、数据提取、质量 评价和综合分析等步骤。该评价旨在提供 最新、最全面的证据,以指导临床实践和 制定卫生政策。
04
病因与疾病危险因素的循证评价
疾病危险因素的分类
疾病危险因素可以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遗传、年 龄、性别等。
病因与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因果关系
病因和疾病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因 果关系,即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 的直接因素,而疾病危险因素则 增加了个体患病的概率。
关联性
病因和疾病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关 联性,即当某种危险因素存在时, 个体更容易患上某种疾病。
吸烟与肺癌的循证评价
总结词
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证据支持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
详细描述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吸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肺癌的发病风险呈正相 关。吸烟导致肺癌的机制主要包括致癌物质的刺激和免疫系统的抑制。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循证评价
总结词
相应的预防措施。
循证评价的应用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 机制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06
未来研究方向
病因与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的挑战
病因与疾病危险因素研究 的复杂性
由于病因和危险因素往往涉及多个领域,研 究过程复杂,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
数据质量和可获取性
高质量的数据是进行循证评价的基础,但数据的可 获取性和质量常常受到限制。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 证据支持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关 系。
循证医学-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 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
教案
温馨提示
课堂规则
Open—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勇敢发问
Close —封闭的环境,不要受外界的干扰, 请将手机关机或调制静音
循证医学
第三部分: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严格评价
1.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 2. 诊断性试验证据的严格评价 3. 治疗性试验证据的严格评价 4. 药物不良反应证据的严格评价 5. 疾病预后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
▪ (三)暴露因素的观察、结局的测量是否一
致?是否采用了盲法?
为避免观察者、受试者和资料分析者主 观因素的影响,应采用盲法研究(单盲、双 盲和三盲)
▪ (四)观察期是否足够长?
以“钙通道阻滞剂是否增加患癌症的风 险”为例,仅随访几周是绝对不够的。
▪ (五)是否符合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
1.关联的强度:RR或OR; 2.关联的时序性; 3.关联的可重复性,一致性; 4.剂量-反应关系; 5.关联是否符合流行病学规律; 6.关联的生物学依据是否充分。
二、临床意义:关联的精度与强度
▪ (一)因果关联的强度指标
OR :优势比(odds ratio) 见于病例对照研究 一般认为OR>4才有临床意义
RR: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见于RCT和队列研究
一般认为RR>3才有临床意义
▪ RR或OR=1:
露于某因素和非暴露者患某病危险性相同
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
现况研究 病例报告 生态学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实验研究 (验证假设)
病因推断
(二) 病因推断的方法
(三)病因推断
两事物有关联
偶然关联 统计关联
6第八章--病因与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1804
缺点:过分强调病因的确定性,而不是利用概率的观点来 解释和研究病因,它不适用于研究和解释非感染性疾病的 病因。
• 轮状模型 强调疾病的发生是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又分为生物、理化和社会环境; 宿主还包括遗传内核。 所谓的病因本身就来自于宿主或环境,模型中各部分
的相对大小反映了在疾病发生中所起作用的大小。 如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中遗传核较大,而在麻疹中
宿主(免疫状态)和生物环境(空气传播)部分
轮状模型
生物 环境
社会 宿 环境 主
理化 环境 遗传内核
• 病因链/网模型
疾病之发生并非归因于单个孤立的病因,而是一连串病因 的结果;
其中每一个病因都是它前面若干个因素综合的结果,一连 串相互连起来的因素构成病因链;
结核扩散
营养不 良心情 郁闷
卫生习惯不良
感染结核菌
机体抵抗力下降
患结核病
与病因相关的临床问题 • 例8-1:患者,女性78岁,以“跌倒1h”为主诉入院。患者
有抑郁症3年,长期服用舍曲林50mg/d,入院的那个玩在 起床去卫生间过程中跌倒。
• 入院经X线检查,发现“左侧股骨颈嵌插性骨折”,进行 了内固定手术。
病因网(web of causation):指一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可 能是两条以上病因链并行作用,并彼此纵横交错,交织如 网;
近端病因 (proximal cause)
病因
中间病因 (intermediate cause)
远端病因 (distal cause)
根据不同病因所在病因链上的位置分类
的风险?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例题)课件
该案例展示了如何对某疾病的病因研 究证据进行评价,包括研究设计的合 理性、样本的代表性、数据分析的准 确性等方面。
评估样本量是否足够大,样本是否具 有代表性,能否反映目标人群的特征 。
1. 研究设计
评价研究是否采用了恰当的设计,如 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 研究,并考虑了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的适应性。
案例二:某干预措施效果研究的证据评价
3. 对照组设置
4. 结局指标选择
分析对照组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是否采 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
评估结局指标的选择是否恰当,能否反映 干预措施的效果。
5.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6. 结果解释与结论
分析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可靠, 以及是否考虑了潜在的偏倚和混杂因素。
应用领域
病因学研究证据广泛应用于医学 、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领域, 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证据的局限性
偏倚与误差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倚和误差 ,如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测量误差等,影响证据的真实 性和可靠性。
因果关系的推断难度
确定因果关系是病因学研究的难点之一,需要充分考虑时 间顺序、关联强度、一致性、生物合理性等因素,有时难 以得出确切结论。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因学研究证据是指通过科学方法收 集的关于疾病病因的信息,用于揭示 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分类
病因学研究证据可以分为观察性研究 和实验性研究两类。观察性研究包括 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 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性研究。
证据的重要性与应用
重要性
病因学研究证据对于预防、诊断 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有助 于制定公共卫生政策、临床指南 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再评价作业指导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再评价作业指导书第1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概述 (3)1.1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与分类 (3)1.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与任务 (3)第2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4)2.1 监测机构与职责 (4)2.1.1 监测机构 (4)2.1.2 职责 (4)2.2 监测网络与信息管理 (5)2.2.1 监测网络 (5)2.2.2 信息管理 (5)第3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收集 (6)3.1 报告主体与报告程序 (6)3.1.1 报告主体 (6)3.1.2 报告程序 (6)3.2 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6)3.2.1 收集方法 (6)3.2.2 收集内容 (7)3.2.3 整理与分析 (7)第4章药品不良反应评价与判断 (7)4.1 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 (7)4.1.1 评定原则 (7)4.1.2 评定方法 (7)4.2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 (8)4.2.1 分级标准 (8)4.3 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与评估 (8)4.3.1 信号检测方法 (8)4.3.2 信号评估方法 (8)第5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8)5.1 数据整理与清洗 (8)5.1.1 数据收集 (9)5.1.2 数据整理 (9)5.1.3 数据清洗 (9)5.2 数据分析方法与技巧 (9)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9)5.2.2 关联分析 (9)5.2.3 聚类分析 (9)5.2.4 时间序列分析 (9)5.2.5 生存分析 (9)5.3 药品不良反应趋势分析 (9)5.3.1 不同时间段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变化 (10)5.3.2 不良反应类型及严重程度变化 (10)5.3.3 不同药品类别不良反应分布 (10)5.3.4 不同人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0)5.3.5 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10)第6章药品不良反应风险管理与控制 (10)6.1 风险评估与预警 (10)6.1.1 药品不良反应风险评估 (10)6.1.2 风险预警 (10)6.2 风险沟通与信息发布 (10)6.2.1 风险沟通 (10)6.2.2 信息发布 (11)6.3 风险控制措施与实施 (11)6.3.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11)6.3.2 药品使用管理 (11)6.3.3 药品生产工艺改进 (11)6.3.4 药品说明书修订 (11)6.3.5 监管部门措施 (11)第7章药品再评价基本原理与方法 (11)7.1 药品再评价的概念与分类 (11)7.2 药品再评价的流程与方法 (12)7.3 药品再评价的统计分析 (12)第8章药品再评价案例解析 (13)8.1 药品安全性再评价案例 (13)8.2 药品有效性再评价案例 (13)8.3 药品质量再评价案例 (13)第9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再评价的国际经验 (14)9.1 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14)9.1.1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WHOUMC) (14)9.1.2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14)9.1.3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 (14)9.2 国际药品再评价实践与启示 (14)9.2.1 美国药品再评价实践 (15)9.2.2 欧洲药品再评价实践 (15)9.2.3 启示 (15)第10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再评价的未来发展 (15)10.1 监测与评价技术的创新 (15)10.1.1 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和规律,提高监测的针对性和预警能力。
药物不良反应证据的严格评价课件
被反应停夺去胳膊的孩子们
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也是病因学因 果关系的研究
药物不良反应研究方法
“病因研究三步曲” ➢ 描述性研究:为病因提供线索 ➢ 分析性研究(含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进一步明确
病因 ➢ 干预性研究:干预后发病率下降,反过来证明病因
根据临床发现现象提出病因假说
剂对照组。试验样本数一般为10~30例 • 试验对象主要是健康志愿者,也可选择部分病人。
II期临床试验
• II期临床试验是对新药临床评价中最关键的一期试验。 • 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在一个医院少数病人身上试验,第二阶段则
在既往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验范围,进行大样本(多发病一般不少于300例, 其中主要病种不少于100例)、多中心(3个及以上)的临床试验。 • 本期试验目的是在有对照组的试验条件下,确定新药的临床疗效,包括确定 适应症;评价安全性;观察短期不良反应;验证短期应用的最适剂量;确定 新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参数;适当研究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初步 研究可预期的药物相互作用。 • 本期可采用单盲法和双盲法的试验原则,并结合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汇总 出正式的临床试验报告,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即可进行新药的试生产。
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
ARI (Absolute risk increase): 绝对危险增加率
ARI = 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 — 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
NNH (Number need to harm):导致 1 例副作用的发 生需要治疗病人的人数 NNH = 1 / ARI
适用性评价
• 文献报告的结果是否适合你治疗的病人 • 估计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你的病人的影响 • 确定你自己病人的要求 • 选择治疗中更少发生不良反应的方法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ppt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目录
contents
引言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可靠性评估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应用和意义讨论与结论
引言
01
病因学研究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医学研究分支,旨在揭示疾病发生的机制和预防、治疗疾病的方法。
病因学研究涉及到生物学、环境、行为、社会等多个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工具。
样本大小
样本代表性
样本大小和代表性对证据可靠性的影响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
03
证据质量概念
证据质量是指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其可重复性和推广性的程度。
评估指标
包括研究设计、样本大小、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研究变量的确定、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准确性、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等方面。
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对证据质量的影响
病因学病负担和流行趋势
病因学研究通过分析疾病数据,评估不同疾病的负担和流行趋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
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
病因学研究揭示疾病危险因素,为预防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关键信息,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病因学研究在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VS
病因学研究通过分析病例数据和危险因素,监测和预测疾病流行趋势,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
病因学研究针对防控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监测和预测疾病流行趋势
病因学研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
病因学研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运用生物信息学、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病因学研究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加强多学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从多角度揭示疾病的病因。
第八章病因学研究证据循证评价
病因的概念
Hale Waihona Puke . (1920-1984)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流行病学教授
:那些能使人群疾病发病概率增高 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 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 会下降。
在研究尚未得到证实之前,病因又叫 做“危险因素”( )
病因研究证据循证评价的意义
(一)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开展有效的
(二)病因学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1.研究的两组间除暴露因素不同,其他重要特征在组间是 否可比?
2. 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对于暴露因素的确定和临床结局的测量 方法是否一致(是否客观或采用了盲法)?
3. 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是否随访了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 4.研究结果是否符合病因的条件? (1)因果时相关系是否明确 (2)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3)暴露因素的消长是否与不良反应的消长一致 (4)不同研究结果是否一致 (5)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是否符合生物学规律
临床病例报告等
实验性研究
描 述 性 提出病因线索 研 形成病因假设 究
假设检验
病因推断
横断面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分析性研究
图8-1 疾病病因研究的基本过程
描述性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主要包括:来自人群的横断面研究和来自临 床资料的病例报告等。
横断面研究( )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范 围内,对特定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 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又称现况研究。
缺点:设计严密,随访难度大,不适用于发 病率低的疾病病因研究
2、病例对照研究( )是一种回顾性研究, 选取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 不患有该疾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人群作为对照 组,回顾性的调查和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 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 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ological factors
先天因素
物理因素
physical factors
后天因素
化学因素
chemical factors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因素
social factors
一因一病
一种因素仅引起 一种疾病的发生
一因多病
一种因素可以引起 几种疾病的发生
病因的作 用方式 多因多病
多种因素引起多 种疾病的发生
• •
O:骨折或股骨颈骨折在发生率 问题:老年年抑郁患者服用SSRI是否会增加骨折 的风险?
•
与病因相关的临床问题提出方式 该疾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该药物或治疗措施会导致什么不良反应吗?是否 需要停药?
Does exposure to aluminum cause Alzheimer’s dementia?
• •
病因学的基本概念
病因是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直接、间接); 病因/致病因素(etiological factor):外界客观存在的物 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等有害因素,或人体本身的不良心 理状态及遗传缺陷等,当其作用于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
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
危险因素(risk factor):与疾病的发生及其消长
三角模式对传染病的病因研究有较强的适用性,它的特点 是将病因从环境因素中分离出来;
优点:充分考虑到了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有助于人们对疾病发生的条件的进一步认识。
缺点:过分强调病因的确定性,而不是利用概率的观点来 解释和研究病因,它不适用于研究和解释非感染性疾病的 病因。
•
轮状模型 强调疾病的发生是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又分为生物、理化和社会环境; 宿主还包括遗传内核。 所谓的病因本身就来自于宿主或环境,模型中各部分 的相对大小反映了在疾病发生中所起作用的大小。
如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中遗传核较大,而在麻疹中 宿主(免疫状态)和生物环境(空气传播)部分
轮状模型
•
病例报告实例 1981年,Gottlieb等报道在1980.l0~1981.5,在洛杉矶的三 个医院收治了5例患一种罕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年轻男 性同性恋者,他们同时伴有巨细胞病毒及白念珠菌粘膜感
染。
•
同时,Kien博士等向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在 1979.1~1981.7,他发现26例同性恋男性患卡波济肉瘤,平 均39岁。7例卡波济肉瘤患者确诊后发现有严重的感染,6 例患有肺炎,4例活检证实为卡氏肺囊虫肺炎。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调查 个案调查
前瞻/回顾
断面 回顾
好
好 好
+/-
+ -
推荐级别 A 1
B
C D
证据分级 同质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可信区间窄) 观察结果为“全或无” 2 同质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单个队列研究,包括低质量的RCT 结局研究 3 同质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单个病例-对照研究 4 系列病例观察,包括低质量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 5 基于生理、病理生理和基础研究 基于经验未经严格论证的专家意见
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第八章
病因与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主要内容
一、病因学研究基本知识
•
病因学的基本概念
•
• •
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病因/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分级
病因学研究常用统计学指标
二、怎样解决临床问题
病因学研究的评价
一、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概述
病因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病因模型 与病因相关的临床问题 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病因/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分级 病因学研究常用统计学指标
•
描述性研究:特定时间内,特定范围内的人群中,疾病、健康
状况、危险因素的分布,研究有关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 系。横断面研究、个案调查、病例报告。
模拟随机对照试验
问题:“钙通道阻滞剂是否增加患癌症的危险?”
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研究对象 随机分配 试验组
(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对照组
(使用安慰剂)
•
尸检时Zenker在患者肌肉内发现有许多旋毛虫,他即到该患者工作的
旅馆调查。发现该旅馆老板娘亦几乎同时发病。询问得知,1859年12 月21日该店曾宰杀过一头猪。
•
Zenker从剩下的猪肉取样检查,发现有许多旋毛虫包囊,进一步调查
发现,该旅馆老板和屠宰者后来也发生了同样的疾病。
•
首先发现了人是怎样感染上旋毛虫的,为医学做出了贡献
危险
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
前瞻性研究 :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的,要随访一段时间才能 发现病例,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
回顾性研究:在已患病人群中进行的,以病人为病例组,不患 该病者为对照,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比较两组危险因素 的暴露比例,在时序上是由后向前的。病例对照研究;
•
常用方法:用他人的研究结果来回答提出的问题
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
基本病因模型 • • •
congenital factors 流行病学三角 遗传基因、染色体、 性别差异等 轮状模型 acquired factors 病因链 /网模型 免疫状况、年龄、发 育、营养状况、心理 行为特征等
宿主因素
环境因素
•
病例对照研究实例
Doll和Hill于1950年报道了他们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研究了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病例组:709例肺癌病例(伦敦20所医院) 对照组:709例非肺癌对照病例(同一间医院,同性别、 年龄差别不超过5岁)
比较两组人群的吸烟史
肺癌病例对照研究吸烟史比较 吸烟史 吸烟 不吸烟 病例 688 21 对照 650 59 合计 1338 80
生物 环境
社会 宿 环境 主 理化 环境
遗传内核
•
病因链/网模型
疾病之发生并非归因于单个孤立的病因,而是一连串病因 的结果;
其中每一个病因都是它前面若干个因素综合的结果,一连
串相互连起来的因素构成病因链;
病因网(web of causation):指一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可 能是两条以上病因链并行作用,并彼此纵横交错,交织如 网;
肺癌病例对照研究吸烟史比较(女性) 吸烟史 吸烟 病例 41 对照 28 合计 69
不吸烟
合计
19
60
32
60
51
120
OR:(a/c)/(b/d)=ad/bc=(41×32)/(28×19)=2.47
•
个案调查实例 1859年冬,德国医生Zenker诊治了一位“伤寒患者”。该患者为20岁 的女性,旅馆服务员,圣诞节发病,元旦即卧病不起,1月20日到医 院就诊,1周后不治身亡。
• 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 RR):暴露组的发病率p1与非暴
露组p0的发病率之比,用于说明前者是后者的多少倍,常 用来表示暴露与疾病联系的强度及其在病因学上的意义大 小。 组别 试验组 发病 a(r1) 未发病 b 例数 n1 试验组的发生率(CER) p1=a/(a+b)= r1/ n1
合计
709
709
1418
OR=(a/c)/(b/d)=ad/bc=(688×59)/(650×21)=2.97
肺癌病例对照研究吸烟史比较(男性) 吸烟史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病例 647 2 649 对照 622 27 649 合计 1269 29 1298
OR=(a/c)/(b/d)=ad/bc=(647×27)/(622×2)=14.04
病因学研究常用统计学指标
•
因果相关性强度的指标
•
RR(前瞻性): RCT, cohort study
•
OR (回顾性):case-control study
•
NNH (number needed to harm)
•
•
clinical importance
暴露多少研究对象可导致1例发病/发生1例不良反应所 需治疗的患者数
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但尚无充分依据能阐明其明
确的致病效应的因素;
•
表现为在群体中,由于某种因素或多种因素的存
在,使某种疾病的发病概率增高,一旦消除此因
素,则该病的发病概率下降。
•
病因学(etiology):研究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 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人体发病及其发病 机制的科学。
•
研究内容: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并验证危险因素 是否与疾病发生有因果关系,且评估因果联系的 强弱。例“吸烟与肺癌关系”
近端病因 (proximal cause)
病 因
中间病因 (intermediate cause)
远端病因 (distal cause)
根据不同病因所在病因链上的位置分类
疾 病
近端病因
中间病因 远端病因 - 合理膳食 - 少体力活动 - 吸烟 … - 高血压 - 高血糖 - 超重/肥胖 …
- 冠心病 - 糖尿病 - 肿瘤 …
有抑郁症3年,长期服用舍曲林50mg/d,入院的那个玩在 起床去卫生间过程中跌倒。
•
入院经X线检查,发现“左侧股骨颈嵌插性骨折”,进行 了内固定手术。
•
患者家属询问:患者骨折是否和长期服用舍曲林有关?即
患者这次骨折是否与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有关
• • •
P:老年抑郁患者 I:暴露因素-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C:安慰剂或未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