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脾与胃、肺与大肠辨证

合集下载

脾与胃辨证-中医诊疗

脾与胃辨证-中医诊疗

处方解析
君:苍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 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 湿邪得化;
臣:厚朴——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 化湿,针对湿阻气机而设;
佐:陈皮——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 厚朴 之力;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 煎加——姜、枣,以生姜温散水湿且能和胃
降逆,
【治法】温运脾阳。 【代表方】理中汤《伤寒论》
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三两(各9g) 【煎服法】水煎服。
处方解析
君:干姜——大辛大热,温脾阳,祛寒邪; 臣:人参——甘温,补气健脾; 佐:白术——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
甘温苦燥之白术健脾燥湿; 使:炙甘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
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 大肠经。
[功效主治] 1、升举阳气:用于脾气下陷引起的久泻久 痢,脏器下垂; 2、清热解毒:用于热邪疮痈肿毒; 3、发表透疹:用于麻疹、风疹等。
[用量]3-10g。
各种出血
证型 血色 伴证
主药
代表方
脾不统血 淡红 脾虚 人参、白术
脾气虚证+失眠健忘, 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舌淡苔白,脉细弱。
主证释义
脾不统血,血溢脉外,故见各种出血; 阴血受损,血不养心神,故见失眠健忘。
主诉
衄血 尿血 便血 崩漏 紫癜
病因
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
治疗
【治法】补脾摄血,引血归经。 【代表方】归脾汤《正体类要》 白术一钱 当归一钱 白茯苓一钱 黄芪一钱 远志一钱 人参一钱 龙眼肉一钱 炒枣仁一钱 木香五分 炙甘草三分 【煎服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
半夏、陈皮——理气化湿,和胃止呕,防食 积化痰;

中医诊断学 - 第八章 脏腑辨证(脾与胃病辨证)【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 - 第八章 脏腑辨证(脾与胃病辨证)【PPT课件】
2021/3/2
谢 谢!
2021/3/2
2021/3/2
三、脾不统血证
概念:脾气虚弱,统血无力,以致血溢脉外的证候。 成因:久病耗气,或劳倦过度伤脾,脾气虚弱加重而 形成。 表现: 便血、吐血、尿血、齿衄、肌衄(紫癜)、月 经过多、崩漏等出血症,舌淡质稀---脾虚不能统血, 血溢脉外。
面白无华或萎黄,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 懒言,舌淡脉细弱---脾气虚证。 辨证要点:慢性出血症,加上脾气虚证。
头身困重,或微恶寒,口淡不渴,身目 色黄如烟熏(阴黄),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胖苔 白腻,脉濡缓或沉细---寒湿内盛。 辨证要点:脘腹胀痛,呕恶便溏,加上寒湿内 盛见症。
2021/3/2
八、寒凝胃脘证
概念:寒邪侵入胃脘,胃气凝滞而失和降所表 现的证候。又称寒邪犯胃证。
成因:外寒直中胃腑,或过食生冷,寒从内生。 表现: 胃脘冷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痛剧, 呕恶清涎,吐后痛减,或嗳气呃逆---寒凝胃脘, 胃失和降。
寒证。
辨证要点:脘腹剧烈冷痛,呕吐清涎,加上里 寒证。
2021/3/2
九、胃火炽盛证
概念:胃中火热炽盛,而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实热 证候。简称胃火证
成因:过食辛辣、温燥、肥腻之品,胃热内生;五 志化火;外感热邪犯胃等。
表现: 胃脘灼痛、拒按,消谷善饥,或食入即吐,牙 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胃火壅滞、上薰,气血腐 败。
食少纳呆,脘痞腹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 —脾胃气虚证。 辨证要点: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大便清稀或完谷不 化,加上脾胃气虚证。
2021/3/2
五、寒湿困脾证
概念:寒湿内阻,脾阳受困,运化失司所产生 的证候。 成因:过食肥甘生冷,寒湿内停,或气候阴冷 潮湿、冒雨涉水,寒湿从外侵入中焦。 表现: 脘腹痞满胀痛,泛恶欲呕,纳呆便溏, 尿少肢浮---纳运受阻,升降失司。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九】脏腑辨证✅【十】辨脏腑并病证侯本文为b站李灿东老师《中基诊断》整理的视频笔记,共128讲基础的知识框架分为10个模块。

【九】脏腑辨证证侯:证的外侯证名:证的名称证型:证的类型证素:证的要素•气虚:无力+动则益甚•阳虚:气虚+寒•血虚:淡•阴虚:热•津亏:干(一)辨心的证侯•1,心主血脉——心悸,脉结/代•2,其华在面——无光泽•3,心藏神——失眠,健忘,多梦,神志异常•4,心开窍于舌——舌尖红,舌疮,舌痛•5,汗为心之液——大汗淋漓•6,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分清别浊心悸:跟心气,心阳有关失眠:跟心血,心阴有关心烦:心有热1.1 心的虚证心血虚原因:生成不足(先天,后天),消耗过多(失血,年老久病,寄生虫)表现:面色淡,心悸,失眠,舌质淡,脉细弱【补心血】心阴虚原因:生成不足,消耗过多表现:阴虚+心(心悸,失眠,心烦)舌红小,脉细数,左寸尤甚【补心阴】心气虚原因:生成不足,消耗过多表现:气虚+心,脉结,代【脉气不顺结,气血不畅】【补心气】心阳虚原因:生成不足,消耗过多(寒邪久留,年老体弱)表现:阳虚(气虚+寒)+心(心悸)心阳虚脱证原因:心痛,大汗,阴寒之邪【同亡阳证】表现:亡阳+心【回阳固脱-四逆汤】1.2 心的实证心火亢盛证原因:外感热邪,过食辛辣,情志化火表现:里实热+心(失眠,舌尖红,舌疮,心烦易怒,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导赤散:木通、生地黄、生甘草梢、竹叶】心脉闭阻证原因:邪气闭阻心脉,心痛,胸闷,心脉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寒凝,痰阻,热盛,阳虚,气血】痰蒙心神证表现:痰+心。

表现为癫,痫【化痰开窍】病性属阴,“文痴”【同老年痴呆症】痰火扰神证表现:痰火(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心神(狂)【同心理学里讲的狂躁型精神病】“武痴”淤阻脑络证原因:外伤。

久病入络表现:头痛,淤血刺痛,入夜益甚,舌紫斑,脉涩【活血,化淤,通络】(二)辨肺的证侯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肃降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表里便秘的治疗:提壶揭盖,宣肺气2.1 肺的虚证肺气虚证原因:过劳,外邪,食物,年老表现:气虚+肺(咳嗽,气喘)咳喘无力【补肺气】肺阴虚证原因:生成不足,消耗太多【里实热证】表现:阴虚+肺,干咳,无痰。

中医的辨证体系是什么?

中医的辨证体系是什么?

中医的辨证体系是什么?中医理论辩证体系是以八纲辨证为主,结合六经论证,三焦理论综合,辨证施治,有的放矢,是经过详细分析,由外至里,由经络至脏腑,由卫分,营分,气分,血分,由表及里,一整套科学论证而完成。

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意想猜测。

实事求是,唯物辨证。

八纲辨证:表与里。

寒与热。

虚与实。

阴与阳。

这里的阴与阳应理解为,慢性与急性症状。

在施治时也不能片面理解为寒证施温药与热症施寒药。

需综合分析。

脏腑与通经论证:心与小肠。

肝与胆。

肺与大肠。

脾与胃。

肾与膀胱。

是各病症与脏腑之间之联串关系。

温热病辨证: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由表及里。

是各病症初发期与恶化期之转变关系。

六经论证是借用十二经络学说,应用于伤寒证病症发展六个阶段之变化,病症论述。

包括:太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是各病症之表现症状与深入恶化途径。

三焦辨证:是借三焦之名,上中下,概括温热病发展过程之中,三种症候论述。

是各病症由上而下之病变规律。

也可用于消渴症(糖尿病)之分为:上消,中消,下消。

之转化规律与症候。

八纲,六经辨证应与三焦辨证相结合。

有些较强至病因子,不会按部就班,它们会从卫分直进入营分或血分,这要引起注意。

以上谨作参考。

学习中医诊断理论要灵活应用,不能靠背公式,要掌握其中含义。

究其实质与现解剖学组织结构学,病理学,是同一原理。

有所区分之处是中医理论偏于人性化,生物科学理论,现代医学理论偏于生物解剖科学理论。

中医辩证理论

中医辩证理论

虚实
3.阴虚证 是由于体内阴液亏虚,其滋润、濡养、宁静的 功能减退所出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午后潮热,盗汗,两颧红赤,咽 干口燥,手足心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 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4.阳虚证 由于体内阳气虚衰,其温煦、推动、蒸腾和气
常见症状:由于致病邪气的性质及所在部位的不 同,实证的表现亦不一致,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发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胸闷,呼吸气粗, 痰涎壅盛,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利,里 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舌质苍老,舌 苔厚腻,脉实有力。
虚证、实证鉴别表
病程 体质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久病 实证 新病
塞流清涕,兼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要点】咳喘,痰液清稀,加风寒表 证。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剂】麻黄汤之类。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四)风热袭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咯黄稠痰而不爽,兼
恶风发热,口渴,咽干而痛,目赤头痛, 鼻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咳嗽,痰黄,加风热表证。 【治法】辛凉宣肺,止咳化痰。 【方剂】桑菊饮之类。
【临床表现】身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 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 红苔黄而干,脉滑数等。
【辨证要点】身热喜凉,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 脉滑数。
寒证、热证鉴别表
面色 四肢 寒热 口渴 大便 小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苍白 热证 红赤
不温 灼热
怕冷 不渴 稀溏 清长 舌淡 迟
或饮
苔白
不多

发热 口渴 秘结 短赤 舌红 数
喜冷
苔黄

中医脏腑辨证 2

中医脏腑辨证 2

大肠湿热
病机分析:
大肠湿热 饮食不节,不洁,大肠传导失职——泄泻 秽浊,腹痛,里急后重 湿热伤肠道——肛门灼热,下痢脓血 湿热内蕴——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等
10.大肠液亏
概念:阴液亏虚大肠失去濡润而致大便秘 结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素体阴亏或热病耗津、或年老阴血 亏虚等 证候: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常数日 一行,或伴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涩 治疗:滋阴增液 方药:增液汤等
7.小肠实热
概念:是指心火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的证候。 病因: 小肠里热炽盛 心火炽盛下移小肠 证候:心中烦热,口渴喜凉饮,口舌生疮,小便 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小肠实热
病机分析:
心热心火炽 盛下移小肠
小便赤涩,尿道灼痛 热盛灼伤血络——尿血 心火上炎——心烦口渴,口舌生疮
生地 木通 竹叶 甘草稍
证候: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 崩漏等,伴有食少便溏,神疲,少气懒言,面白 无华, 舌淡,脉细弱。 (要点:气虚证+出血)
脾不统血
病机分析:
统摄无权 脾气虚 不能摄血 冲任不固——月经过多,崩漏 脾不统血 血溢脉外——便血,尿血,肌衄, 鼻衄,齿衄 运化失常——食少纳呆,便溏,面白无华, 脉细弱
3.心火亢盛
概念:是指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 病因:
七情郁久化火 六淫内郁化火 证候: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渴,舌尖红 赤,苔黄,脉数,或见口舌生疮,舌体 糜烂疼痛,或吐血,衄血,甚或狂躁, 谵语。
心火亢盛
病机分析:
内扰心神,轻者——心胸烦热,失眠 重者——狂躁,谵语 灼伤津液——口渴,尿黄,便秘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舌尖红赤, 甚者舌体糜烂 灼伤络脉,迫血妄行——吐血,衄血 大黄 黄连 黄芩

《中医诊断学》——辨证

《中医诊断学》——辨证

①:八纲辨证
②:脏腑辨证
③:卫气营血辨证
④:六经辨证
2.阴虚证
实质:阴液亏虚,阴不制阳,滋养濡润作用减弱。 临床表现: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 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为证候特征,并具有病 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的特点。 常见证型: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心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等。
①:八纲辨证 ②:脏腑辨证 ③:卫气营血辨证 ④:六经辨证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素问》 治疗意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素问· 圣真要大论》
①:八纲辨证
②:脏腑辨证
③:卫气营血辨证
(一)心气虚证
【概念】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 、失于充养的证候。
多由于素体久虚,或久病失养,或因年高脏气衰弱等原因所致。 【审证要点】心悸、胸闷、气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剧,自汗; 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或数而无力,或结、代。
①:八纲辨证
②:脏腑辨证
嫩,脉沉迟、微弱、细。
①:八纲辨证
②:脏腑辨证
③:卫气营血辨证
④:六经辨证
2.阳证
阳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症状表 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
临床表现: 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口渴饮冷,小 便短赤、大便秘结,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舌红绛苔黄黑生 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
①:八纲辨证 ②:脏腑辨证 ③:卫气营血辨证 ④:六经辨证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脉沉数有力或沉实有力
肠热腑实
通腑泄热
大承气汤
十一、肠燥津亏证证候分析
肠燥津亏
肠道失润,传导不行——大便燥结,难以排出,数日一行 秽浊之气逆于上——口臭
腑气不通 清阳被扰——头晕 阴津亏损,不能上乘——口干咽燥 燥热内生——舌红少津,苔黄燥 脉道失充——脉象细涩
肠燥津亏
润肠通便
润肠丸、麻子仁丸
十二、大肠虚寒证证候分析
肺阴虚
重者 虚火灼伤肺络,络伤血溢——痰中带血
咽喉失润,且为虚火所蒸——声音嘶哑
阴虚内热
虚热内扰——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 阴虚失养——形体消瘦
舌红少津,脉细数
肺阴虚
滋阴清热、止咳化痰
百合固全汤
三、风寒犯肺证证候分析
风寒侵袭
肺气上逆——咳嗽
肺气被束,肺气失宣
肺津不布,聚成痰饮——咳吐痰液清稀 肺窍不利——鼻塞流涕
心阳不振,失于温养,心动失常——心悸怔忡 阳气不宜,血行无力,心脉痹阻——心胸憋闷疼痛
心脉痹阻
手少阴心经经气不利——痛引肩背内臂 瘀阻心脉——刺痛兼见瘀血内阻的症状 痰阻心脉——闷痛兼见痰浊内盛的症状 寒凝心脉——痛势剧烈,突然发作,得温痛减,伴寒邪内盛的症状 气滞心脉——胀痛,发作与情志有关,常伴气机郁滞的症状
脾不统血
补脾摄血
归脾汤、黄土汤加减
五、 寒湿困脾证证候分析
寒湿困脾
中阳受困
运化失司——脘腹痞闷或痛,纳少,便溏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泛恶作呕
阳气被遏,不能温化水湿——肢体浮肿,小便短少
土壅木郁,胆汁外溢——面目肌肤发黄而晦
寒湿下注,带脉失约——妇女白带量多
湿性重浊,阻遏清阳——头身困重
口淡不渴,舌体胖,苔白滑或白腻,脉缓弱或沉细为寒湿内盛之象

中医学-脏腑辨证

中医学-脏腑辨证

肝血虚证
病机:肝血不足,组织器官失养。 病机:肝血不足,组织器官失养。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面白无华,爪甲不荣,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面白无华,爪甲不荣, 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 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 手足震颤,肌肉膶动,或女性月经量少色淡, 手足震颤,肌肉膶动,或女性月经量少色淡, 甚则闭经,舌淡,脉细。 甚则闭经,舌淡,脉细。
脏腑辨证
王 平 wangping0632@

脏腑辨证,是运用脏 腑的生理病理理论, 对四诊所收集的病情 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判断疾病的部位、病 因病机、性质和邪正 盛衰的辨证方法。

心与小肠辨证
功能: 功能:主血脉—血液运行障碍 主神明—神志异常 心开窍于舌,与小肠互为表里 症状: 症状:心悸、心前区疼痛、心神不安、失眠多 梦、谵语。 虚:心气、心血、心阴、心阳虚衰; 实:血瘀、痰浊、火热侵袭
肝风内动证
证型 特点 病机 肝阳化风 肝阳升发 亢逆无制 热机生风 邪热炽盛 伤津耗液 筋脉失养 血虚生风 血液亏虚 筋脉失养 阴虚动风 阴液亏虚 筋脉失养 手足蠕动, 眩晕耳鸣, 潮热颧红, 口燥咽干, 形体消瘦, 舌红少津, 脉细数
临床 表现
眩晕欲仆,头 高热烦躁,燥 手足震颤, 痛肢颤,言语 扰如狂,手足 肌肉膶动, 謇涩,手足麻 抽搐,颈项强 肢体麻木, 木,舌红苔白, 直,神志昏迷, 眩晕耳鸣, 脉弦细无力。 舌红绛苔黄燥, 面色无华, 脉弦数 舌淡苔白, 脉细弱
胃热炽盛证
由胃经蕴热、胃火偏盛所表现的胃实热证。 由胃经蕴热、胃火偏盛所表现的胃实热证。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发 热口渴,或消谷善饥,或口臭,或牙龈肿痛, 热口渴,或消谷善饥,或口臭,或牙龈肿痛, 齿衄,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 齿衄,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 滑数。 滑数。 病机:热蕴中焦,胃火上炎。 病机:热蕴中焦,胃火上炎。 治法: 治法:清胃泻火 方剂: 方剂:清胃散

中医诊断学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考点总结

1. 熟悉诊、断、诊断、诊法的含义。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患者的问询、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进而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作出概况性判断诊法:是中医诊察、采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 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要内容。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情况、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诊察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嗳气、肠鸣等声音,以及运用嗅觉嗅患者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的气味等,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问诊是医生问询患者有关疾病的情况、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患者的各种异常感觉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的诊察方法切诊是医生用手触按患者的脉搏和肌肤、手足、胸腹、月俞穴等部位,探测脉象变化及有关部位的异常征兆,从而了解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

3.熟悉症状、体征的含义,“症”、病名的意义;“疾病”、诊(辨)病、证、辨证、证候、证型、病历的含义。

了解症、病、证的区别与关系;所举名称各属何种概念。

4.熟悉中医诊断中整体观念,相互联系的认识基础;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的含义。

了解黑箱、生物全息、缩影的含义;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的典型例证。

5.熟悉“疾病”中存在的整体影响;整体审察的要求;诊法合参的含义,四诊并重的道理,动静统一的意义。

了解四诊顺序可不固定,参合诊查,“诊”与“断”交互进行。

6.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温热论》和《温病条件》等对中医诊断的贡献;《诊藉》、《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7.了解中医基础理论,早临床、多实践、思维方法对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

一、全身望诊熟悉望神的主要内容;少神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了解望神的原理;神乱的表现和临床意义;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中医诊断学)病位辨证思维导图

(中医诊断学)病位辨证思维导图

心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心失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证候表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眼花,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心阴虚证是指阴液亏损,心失滋养,虚热内扰,以心悸、心烦、失眠及阴虚症状【证候表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或手心气虚证是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怔忡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精神疲倦,或有自汗,动则诸症加剧,面色心阳虚证是指心阳虚衰,温运失司,虚寒内生,以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及阳虚【证候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或心胸疼痛,畏寒肢冷,自汗,神疲乏力,心阳虚脱证是指心阳衰极,阳气欲脱,以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欲绝为主【证候表现】在心阳虚症状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六)心火亢盛证【证候表现】心烦失眠,或狂躁谵语,神识不清;或舌上生疮,溃烂疼痛;或吐血,衄血;或小便短赤,灼热涩痛。

伴见发热口渴,便秘尿黄,面红舌赤,苔黄心脉痹阻证是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忡、心胸憋【证候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或以刺痛为主,舌质晦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或以心胸憋闷为主,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或以遇寒痛剧为主,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或以胀痛为主,与情志变化有关,喜太息,舌【辨证要点】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与血瘀、痰阻、寒凝或气滞症状共见。

痰蒙心神证是指痰浊内盛,蒙蔽心神,以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及痰浊症【证候表现】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并见面色晦痰火扰神证是指火热痰浊交结,扰乱心神,以狂躁、神昏及痰热症状为主要表现【证候表现】烦躁不宁,失眠多梦,甚或神昏谵语,胸闷气粗,咯吐黄痰,喉间痰鸣,发热口渴,面红目赤;或狂躁妄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哭【证候表现】头晕不已,头痛如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健忘,失眠,心悸,小肠实热证是指心火下移小肠,热迫膀胱,气化失司,以小便赤涩疼痛、心烦、【证候表现】小便短赤,灼热涩痛,尿血,心烦口渴,口舌生疮,脐腹胀痛,舌肺气虚证是指肺气虚弱,宣肃、卫外功能减退,以咳嗽、气喘、自汗、易于感冒【证候表现】咳喘无力,咯痰清稀,少气懒言,语声低怯,动则尤甚;神疲体肺阴虚证是指肺阴亏虚,虚热内生,肺失滋润,清肃失司,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证候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甚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口风寒犯肺证是指由于风寒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及风寒表证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表现】咳嗽,痰稀色白,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无汗,苔薄风热犯肺证是指由于风热侵犯,肺卫失宣,以咳嗽及风热表证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表现】咳嗽,痰稠色黄,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口干微渴,咽喉肿燥邪犯肺证是指燥邪侵犯,肺失清润,肺卫失宣,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及口【证候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难以咯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咯血,口、唇、舌、鼻、咽干燥,或见鼻衄,发热恶风寒,少汗或无汗,苔薄干,肺热炽盛证是指热邪壅肺,肺失清肃,以咳嗽、气喘及里实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定性定位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定性定位辨证
证要点。
15.虫积肠道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脐腹疼痛,痛无定时、大便排虫
或呕吐蛔虫。 ②一般性症状:异食,嗜食或厌食、睡中磨牙、
面部白斑、白睛见蓝斑、下唇粘膜有小粟粒状隆 起,或腹部按之有条索状等。 定性诊断 兼有实证见症(如烦躁不安、面黄肌瘦、胃脘嘈 杂、突发腹痛)。 辨证要点 本证以脐腹时痛、大便排虫或呕虫,或粪检见虫 卵见症为审证要点。
便溏。 ②一般性症状:泛恶欲呕、水肿、阴黄。 定性诊断 ①兼有寒湿内阻症状(头身困重、口淡不渴、妇
女白带量多)。 ②舌体淡胖,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辨证要点 本证以脘腹痞胀、纳呆、便溏与寒湿证见症共见
为审证要点。
6.湿热蕴脾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脘腹痞满、纳呆厌食、大便秘结,
颧红等)。 ②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证症状共见为辨
证要点。
7. 心火亢盛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心悸、心烦、神乱。 ②一般性症状:失眠、多梦、健忘。 定性诊断 ①兼有实热证见症(如发热心烦、吐血衄血、舌
赤生疮,尿涩灼痛)。 ②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 本证以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涩灼
湿热证见症共见为审证要点。
12.肠热腑实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脐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 ②一般性症状:热结旁流、腹中频转矢气。 定性诊断 ①兼有实热见症(如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②舌苔黄厚干焦,或起芒刺,甚则焦黑燥裂,脉
沉迟而实或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腹满硬痛、便秘与里热炽盛见症共见为审
黄痰、喉间痰鸣等)。 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神志狂躁、神昏谵语与痰热症状共见为审
证要点。
10.瘀阻脑络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头痛、头晕经久不愈。 ②一般性症状:心悸、失眠、健忘、神昏。 定性诊断 ①兼有血瘀见症(如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

小儿推拿医学之脏腑病辨证要点

小儿推拿医学之脏腑病辨证要点

小儿推拿医学之脏腑病辨证要点辨证,就是在综合分析四诊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疾病的病因,明确病变部位,确定病证的病机,判断邪正的消长、疾病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加以归纳概括。

儿科辨证方法基本与成人相同,但由于小儿疾病的特点,某些辨证方法在儿科更为常用,其证的临床表现也与成人有所差异。

本节仅介绍八纲辨证及脏腑辨证。

一、八纲辨证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以此来分析、归纳疾病的部位、性质的辨证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通过八纲辨证来概括病变的部位、性质,机体与病邪斗争的情况。

一般顺序是:先辨别表里,找出病变部位,然后辨别寒热、分清病变性质;再进一步辨别虚实,了解人体正气的盈亏与病邪的盛衰;最后再分辨阴阳,加以总的概括。

下面把八纲分成四组介绍。

(一)阴阳阴阳,即八纲的总纲,表、里、寒、热、虚、实都可以用阴阳二纲加以概括,是观察分析疾病发生变化的纲领。

一般来讲,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表证、热证、实证属阳。

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反之,阴虚则阳盛,阳虚则阴盛。

1.阴证是机体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出现的病证,以虚寒证为代表。

阴证的产生,有因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者,更多的则是因先天不足、后天虚损而出现的证候。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色苍白或晦黯,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语声低怯,呼吸表浅,喜热恶冷,形寒肢冷,纳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胖嫩,苔白润,脉沉迟无力或细弱,指纹沉而淡红。

2.阳证是机体阳气亢盛,脏腑功能亢进,导致阳亢热盛的证候,以实热证为代表。

阳证的产生,有外感热邪或风寒化热,有伤于热食、热药,或各类疾病脏腑阳气偏亢者。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红目赤,精神兴奋,烦躁不安,语声粗浊,喜冷恶热,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喜饮,大便秘结或有奇臭,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或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有力或洪大,指纹紫滞(二)表里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轻重深浅的两个纲领。

在人体,凡皮肤、毛窍、肌肉、经络等为外属表,凡五脏六腑、髓海为内属里。

中医诊断 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  脏腑辨证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目的要求 1、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 分析、辨证要点以及鉴别诊断。 3、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分析典型病例的 方法。
概 念
运用脏腑学说理论,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 进行辨别、分析,从而确定疾病所在脏腑,病因、 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的一种辨证方法。
辨证要点 治疗
内脏下垂 + 脾气虚见症
健脾益气升提—补中益气汤+枳实、枳壳
四、脾不统血证(气不摄血证)
概念 机制
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脾气不足,血失统摄,致各种慢性出血之证。
详见“脾气虚证”
表现·分析
出血症: 便血、尿血,衄血,
崩漏,或月经量多
——脾虚血失统摄
脾气虚证:症、舌 脉象: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 治疗
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 治疗
胃脘灼痛拒按、口臭 + 实热见症
口、鼻、唇、咽、皮肤干燥(肺窍失于滋润) 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 或微有发热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脉浮数或浮紧。
辨证要点 干咳或痰少而粘、口鼻咽干 + 表证见症 治疗
有表证,伤津不重者—润燥宣肺止咳 —桑杏汤(温燥)、杏苏散(凉燥) 燥邪伤津较重者—清燥润肺—清燥救肺汤
※六、肺热炽盛证(肺热证、肺火证)
出血症 + 脾气虚见症
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黄土汤(便血)
五、胃阴虚证
概念 机制
温病后期 情志化火 剧烈吐泻 嗜食辛辣
胃阴不足,虚热内扰之证。
(中:胃脘痛;西:慢性胃炎)
表现·分析
胃脘隐隐灼痛 — 虚火灼伤胃络
饥不欲食,或嘈杂 — 胃失濡养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2022/9/30
中医诊断学
三、肾阴虚证
【概念】 含义是指肾亏损,虚热 内生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临床表现】(参教材P194)。
【审证要点】
以肾的主要症状(腰膝酸痛, 眩晕耳鸣,遗精。女子月经失调 与阴虚内热证共见。
2022/9/30
中医诊断学
【辨证分析要点】
(1)有肾阴亏虚,失于濡养见症 (形体消瘦、口干咽燥,腰膝酸 软而痛,眩晕耳鸣等)。
见便秘,兼见里热炽盛之症。
2022/9/30
中医诊断学
(六)肠道湿热证
1、概念---是指湿热侵犯肠道,表现以 泄泻下利为主的证候。亦称大肠湿热证。 2、临床表现:(主症)
腹痛泄泻,里急后重,大便深黄、糜烂、秽 臭,夹赤白粘冻脓血或伴灼肛, 口渴身热,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数而濡、滑
3、病种举例 ——痢疾、暑泻
❖ 肾虚水泛证以水肿,腰以下为甚, 并伴见腰膝痠冷,畏寒肢冷等虚寒 之象为辨证依据;
❖ 肾不纳气证则以久病咳喘,呼多吸 少,动则益甚及肺肾气虚的表现为 辨证要点,又称肺肾气虚证。
2022/9/30
中医诊断学
第六节 腑病辨证
一、辨证概要
1、生理病理与显症特点
(1)腑居腹内,位分中下——脘腹痞 满胀痛
第五节 肾病辨证
肾病主要反映在人体生长、发育和 生殖机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呼吸 功能减退和脑、髓、骨、发、耳及二 便异常等方面,
其常见症状为:腰膝酸软或痛、耳 鸣耳聋、齿摇发脱、阳萎遗精、精少、 女子经少、闭经、不孕、水肿、呼多 吸少、二便异常等。
2022/9/30
中医诊断学
肾病多虚证,其证多因禀赋 不足,或幼年精气未充,或老年 精气亏损,或房事不节所导致肾 的阴、阳、精、气亏损为常见。 而膀胱的证候则主要是因湿热而 致。

第七章 中医诊断学 病位辨证(心肺脾病辨证)

第七章 中医诊断学 病位辨证(心肺脾病辨证)

9.大肠湿热证
(1)定义:由于湿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以泄泻 下痢为主症的证候。
(2)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
夏秋暑热邪侵犯肠道 肠道湿热 湿:气机阻滞—腹痛,后重
饮食不洁
传导失职 热:急迫—迫津下泄—暴注下泄
湿热秽浊蕴结肠道
湿热薰灼,肠络受损—下痢脓血
热邪伤津——口渴
热薰于外——身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久病失养
不充
劳心耗血
(3)证候特点: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证共见为主要辨证依据。
2.心阴虚证
(1)定义:由于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2)病因病机:
心失濡养 心不主血脉—心悸,怔忡
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
心不主神志—心烦,失眠多梦
热病后期,耗伤阴液 心阴亏虚 虚热内生——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寒凝心脉 阴寒凝滞,气血不行
时发时

气滞心脉
气机郁滞,血行不畅
不同症状
痛如针刺,舌暗或青紫斑 点,脉细涩或结代 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苔 白腻,脉沉滑
痛势较剧,突然发作,冷 痛或遇寒痛剧,舌淡苔白, 脉沉紧
疼痛而胀,胁胀,喜太息, 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关,脉 弦
可互为因果 相兼为病
四型证候可夹杂出现
2.心火亢盛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的鉴别
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肠鸣泄泻 运化水谷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淡白、萎黄,倦怠乏力
少气懒言,头晕眼花 主运化
痰饮 运化水液——脾失健运 水湿潴留 水肿
肢体困重
不能上输水谷精微——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腹胀腹泄 主升清
不能保持内脏正常位置—— 内脏下垂
主统血——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各种出血

中医诊断学脾与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脾与胃病辨证

8 食滞胃脘证
概 念

饮食停滞胃脘不能腐熟之证
机 制
饮食不节 食积 脾胃虚弱 胃脘 胃腑失和
表现·分析
脘腹胀痛,拒按 --- 食滞内停,气机不畅
嗳腐吞酸 --- 食滞内停,胃失和降,浊气上犯
厌 食 --- 食积于内,纳腐不利 或吐物酸腐 --- 胃气上逆,浊气上犯 吐后胀痛得减 --- 吐后胃气得舒 或矢气,泻下臭秽如败卵 --- 食滞肠道,阻滞气机 舌苔厚腻,脉滑 --- 食积 辨证要点 脘腹胀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
9 胃寒证
概念 寒邪犯胃,胃府失和之证
饮食生冷 脘腹受凉
机 制
表现·分析
胃脘冷痛拘急,痛势急剧,得热痛减
--- 寒盛胃络拘急
呕恶 --- 胃失和降 吐后痛减 --- 吐后气机得畅 实寒证:面白肢冷,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水 舌苔白滑,脉沉紧或弦 --- 胃寒盛 辨证要点 胃脘疼痛 + 实寒见症
10 胃热证
湿热蕴结脾胃,纳运失职之证
机制
外感湿热
饮食不节

表现·分析
脘腹痞闷,纳呆便溏 -- 运化失职
呕恶口苦 -- 湿热中阻,胆气上犯
头身困重,身热不扬 -- 湿性重浊,湿遏热伏
或面目身黄,鲜明如橘皮 -- 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尿短黄 -- 湿热下注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 湿热
辨证要点 脘腹痞闷、纳呆口苦 + 湿热见症
--- 脾胃气虚
辨证要点
纳少腹胀便溏 + 气虚见症
2 脾阳虚证
概念
脾阳不足,温运无力之证
机制
脾胃气虚 饮食生冷 攻下太过

表现·分析
腹痛喜暖喜按 --- 阳虚腹部失煦

脏腑辨证与护理

脏腑辨证与护理

3、饮食护理
(1)肺气虚者可补脾气,注意培土生金
(2)痰热者,可食梨、西瓜等清热化痰生津之 品;痰湿者,可食苡仁、陈皮等燥湿化痰之品; 寒痰者,可食橘皮、生姜等。
(3)阴虚肺热者可食百合、银耳等养阴清热食 物;肺热壅盛,可予果汁及清凉饮料 (4)少量咯血者,可给予流质饮食,频繁大量 咯血应禁食 (5)大肠湿热者,可多食生大蒜、马齿苋 、绿 豆等解毒之品;大肠津亏者,可多食生津润肠通 便之品。
2、生活起居护理
(1)脾气虚、脾虚气陷者应注意休息,避 免劳累 (2)脾阳虚者病室宜向阳温暖 (3)寒滞胃脘者,应注意胃部的保暖
3、饮食调护
(1)脾胃虚弱者宜食益气健脾食物 (2)湿热蕴脾者宜选食清热除湿之品 (3)寒湿困脾者宜选用健脾化湿之品 (4)脾血虚者宜选食生血养血之品
(5)胃阴亏虚者宜食滋阴生津润燥的食物
四、肝与胆病辨证施护
(一)肝与胆病辨证
肝的病变主要反映在疏泄失常,气机逆乱,精 神情志变化,消化功能障碍;肝不藏血,全身 失养,筋膜失濡,以及肝经循行部位经气受阻 等多方面的异常。 胆的病证主要表现在由于胆汁疏泄失常而引起 的黄疸、口苦等
(3)观察有无胸痛、鼻衄、发热等情况的发生 (4)观察咯血的先兆及色、质、量 (5)观察大便的色、质、量及气味,及时送检
2、生活起居护理
(1)慎起居,避风寒 (2)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 (3)肺痨有传染性者,做好呼吸道隔离措施
(4)平时宜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御邪能力
(5)大肠湿热者,保持病室环境,作好隔离措施
心烦、发热、吐衄、口舌生疮等
护治原则:清心泻火
6.心血痹阻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 臂,时作时止。痛如针刺,并见舌紫黯有紫斑、紫 点,脉细涩或结代。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诊断学-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诊断学-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诊断学-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单选题]1.风热犯肺证与肺热炽盛证最具区别的症状是A.发热口渴B.气喘C.痰黄稠D.咽喉肿痛E.脉浮数(江南博哥)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风热犯肺证临床表现:咳嗽,痰少而黄,气喘,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肺热炽盛证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甚则鼻翼煽动,鼻息灼热,胸痛,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其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脉象的不同。

掌握“肺与大肠病辨证”知识点。

[单选题]2.风寒犯肺证与寒痰阻肺证最具区别的症状是A.咳嗽B.痰白C.质稀D.气喘E.脉浮紧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风寒犯肺证临床表现:咳嗽,咯少量稀白痰,气喘,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寒痰阻肺证临床表现: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或清稀、易咯,胸闷,气喘,或喉间有哮鸣声,恶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

二者最主要的的区别是脉象的不同。

掌握“肺与大肠病辨证”知识点。

[单选题]3.以下哪项不是寒痰阻肺证的特征A.痰多B.色白C.咳喘D.质稀E.难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寒痰阻肺证临床表现: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或清稀、易咯,胸闷,气喘,或喉间有哮鸣声,恶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

根据题干要求,只有E项不是寒痰阻肺证的表现,对于寒痰阻肺证而言,其痰是易咯的。

掌握“肺与大肠病辨证”知识点。

[单选题]4.痰热壅肺证与肺热炽盛证的主要区别是A.咳喘息粗B.鼻翼煽动C.喉中痰鸣D.发热口渴E.溲赤便秘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肺热炽盛证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甚则鼻翼煽动,鼻息灼热,胸痛,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痰热壅肺证临床表现: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食缓解,病延10载。5年前曾住某医院,诊断为“十 二指肠壶腹部溃疡”。4天前,上腹部疼痛又作,伴呕 血、黑便。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谷不馨,神 倦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 ❖ 思考讨论题: ❖ (1〉本案应判断为何证?根据什么? ❖ (2)归纳患者病机,试提出治疗方法。
病案4
❖ 朱某,男,29岁,医生。1970年11月27日初诊。
病案7
❖ 左某,女,28岁。1994年4月21日初诊。 ❖ 主诉:右侧上牙龈肿痛3天。 ❖ 病史:患者素嗜辛辣煎炒食物,近3天来右侧上牙
床牙龈痛、溃烂、出血,口臭,大便2天未行,小便 短赤。 ❖ 检查:舌红,苔黄,脉滑数。 ❖ 思考讨论题: ❖ (1)嗜食辛辣煎炒食物,为何会发生牙龈肿痛? ❖ (2)本案牙痛属于何种证型?试分析其病机。
病案9
❖ 肖某,男,12岁,1998年5月2日初诊。 ❖ 主诉:胃脘胀痛,恶心,厌食,嗳气酸腐1天。 ❖ 病史:昨天参加其姐婚宴,夜间自诉胃脘胀痛
难忍,恶心呕吐,吐后稍舒,辗转一夜未眠。 晨起觉头昏胀,口内乏味,厌食,暖气酸腐, 矢气频作,大便不爽。检查:舌苔厚腻,脉滑。 ❖ 思考讨论题: ❖ (1)分析病症并判断证型。 ❖ (2)假若患者舌苔见黄腻,脉见滑数,病机 可能有何变化,应该如何处理?
❖ 检查:面色萎黄,形瘦乏力,精神较差,皮肤潮冷。 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 思考讨论题: ❖ (1)试分析证候,判断证型。 ❖ (2)请归纳本证的病机特点。
病案2
❖ 唐某,男,70天,1975年2月12日初诊。 ❖ 主诉:食少,多啼,斜疝下坠70天。 ❖ 病史:患儿自生后,食量较少,面白唇淡,经常食
身疼不适,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白清稀。 检查:苔白,脉浮紧。
➢ 思考讨论题:
(1)分析证候,并判断证型。 (2)有医生对本患者施以温肺化饮药,是否正确?
为什么?
脾与胃病辨证
❖ 脾胃主要生理功能和常见病症 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谷不化 腹胀腹痛,纳少便溏 --水湿内停 浮肿,痰饮,舌胖,齿痕 脾主升清—清阳不升 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少气懒言 --清气下陷 久泄脱肛,内脏下垂 脾主统血—统摄无权 肌衄,便血,尿血,崩漏 脾主肌肉四肢—脾失健运 肌肉消瘦,四肢痿弱不用 脾开窍于口—脾失和健 口淡、口甜、口腻 胃主受纳腐熟—胃气失和胃脘疼痛或痞胀,纳呆,食欲 胃主和降—胃气上逆 恶心,呕吐,呃逆,嗳气
37.8℃),恶寒,鼻塞,流涕,微咳。因失于治疗, 今体温高达40℃,口渴饮冷,咳嗽加剧,气喘,鼻翼 煽动,痰黄粘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检查:舌红,苔黄,脉滑而数。(摘自《中医基础试
题精选》)
➢ 思考讨论题:
(1)前3天的病证属于何证?就诊时所见的病证又属何 证?二者之间的病机有何联系?
(2)分析就诊时所见证候,试叙应该用哪类药物进行治 疗?
后吐乳,大便色绿,状若蛋花,夜间多啼。啼则右 侧腹股沟侧疝下坠人阴囊,静卧时则可自动回纳腹 中。 检查:脉弱小,指纹淡,苔薄白润。 ❖ 思考讨论题: ❖ (1)此属何证?辨证依据是什么? ❖ (2)患儿疝气啼则下坠,静则回归,说明什么问 题,有无手术的必要?为什么?
病案3
❖ 胡某,男,32岁,工人,1964年3月28日初诊。 ❖ 主诉:反复上腹疼痛10年,加重并伴呕血、黑便4天。 ❖ 病史:患者胃脘部疼痛,每因劳累或饮食不慎而发,
病案8
❖ 金某,男,32岁。1998年2月10日初诊。 ❖ 主诉:胃脘隐痛,嘈杂不食1周。 ❖ 病史:春节期间,多食酒、肉、花生、煎炒之
品。近1周来,胃脘部隐痛不舒,恶心,干呕, 嘈杂而不欲饮食,口干赃燥,大便干结。 ❖ 检查:舌红、少津,脉细稍数。 ❖ 思考讨论题: ❖ (1)患者发病与饮食偏嗜有无关系?为什么? ❖ (2)本案应属何证?辨证依据是什么?
嗽气喘发作。近15天来,天气较炎热,也发咳嗽、 气喘、咯痰色白,清稀量多。少气难续,动则益 甚,乏力,自汗出,食少。
➢ 检查:舌淡,苔白滑,脉虚无力。 ➢ 思考讨论题:
(1)患者的病症特点是什么?
(2)本案是否可以辨证为肾不纳气证?理论依据 是什么?
病案分析(二)
➢ 江某,男,55岁。1998年10月20日初诊。 ➢ 主诉:咳嗽痰多,胸闷,气憋1周。 ➢病史:患者体态肥胖,平素嗜好甘肥食物。近1
舌苔 脉象
肺热炽盛
实热证 咳喘,痰黄稠,发 热口渴
烦躁胸痛,便秘尿 黄,多汗咽痛
舌红苔黄 脉洪数有力
痰热壅肺
实热证加痰证 痰多黄稠,脓血腥臭 痰,胸闷
气促痰鸣,甚则鼻翼 煽动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寒饮阻肺证、肺热炽盛证与痰热壅肺证的鉴别
咳喘痰
兼症


寒饮 咳喘哮痰 形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胖 沉紧 阻肺 多色白清 胸中窒闷,背心寒冷 苔白滑 弦滑
湿盛:脘腹痞
湿热 闷,呕恶苔腻 阳黄,尿短赤,便溏
蕴脾 身目发黄
或肤痒,口苦身热不

舌淡 胖苔 白腻
舌红 苔黄 腻
濡缓 滑数
疼痛 口味 饮食 呕吐 二便 其他 舌 脉
胃阴 隐灼 口燥 饥不 干呕 便干 消瘦 舌红 细数
虚 嘈杂 咽干 欲食 呃逆
少苔
胃火 灼痛 渴喜 消谷 泛酸 便秘 齿龈 舌红 滑数
舌苔 脉象
舌红少苔 脉细数
舌红苔白或黄 脉数
风寒束肺证和寒饮阻肺证的鉴别
性质 主症
兼症
舌苔 脉象
风寒束肺 实证 咳嗽痰液稀白
鼻塞流清涕,恶 寒发热无汗 白苔 脉浮紧
寒饮阻肺 实证或本虚标实 咳嗽痰多,质粘, 色白,易咯。 胸闷,甚则气喘 痰鸣 舌淡苔白腻 脉滑
肺热炽盛和痰热壅肺证鉴别
性质 主症
兼症
病案分析(四)
➢ 庄某,女,14岁。1998年9月25日初诊。 ➢ 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干咳少痰3天。 ➢病史:3天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口干,咽
燥,鼻唇干燥,干咳少痰,色白粘稠,难以咯出, 咳甚则胸前稍痛。
➢ 检查:体温37。8℃,唇鼻干燥,咳嗽声重,干咳
不宁,咽喉部干燥充血,心肺(—)。舌淡红,苔 白而干,脉浮数。
❖ 思考讨论题:
❖ (1)患者患肝炎3年之见症为何证?1970年6月因劳 累而昏倒后出现高热5天,是什么原因?
❖ (2)分析热退后的临床病症,并判断其证型。
病案5
❖ 姜某,男,28岁,1990年7月12日初诊。 ❖ 主诉:闷热,烦渴,全身发黄1周。 ❖ 病史:患者于10天前割禾时,为暴雨淋湿全身,当日
胃虚 胀振 口淡 食少 呕吐 泄泻 眩晕 舌淡 沉弦
停饮 水 不渴 纳呆 清涎
心悸 苔滑
病案1
❖ 项某,女,12岁。1992年3月25日初诊。 ❖ 主诉:神倦乏力,细差,便溏15天。 ❖ 病史:患者素体虚弱,稍进油腻则大便泄泻。近15
天来,精神倦怠,乏力,汗出,纳差,腹胀,大便 泄泻,形体日见消瘦。曾服多种西药(药名不详), 病症无明显缓解,要求中医治疗。
周来,咳嗽,痰多,色白粘稠,咯痰易出,胸闷, 气憋,每于清晨起床后;咳嗽咳痰加重,痰出后 则舒。腹胀,纳呆。
➢ 检查: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 思考讨论题:
(1)导致本病的病理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2)若不及时治疗,其病情可能有什么变化?
病案分析(三)
➢ 张某,男,6岁,1992年4月8日初诊. ➢ 主诉:发热、恶寒3天。高热、气喘、咳嗽1天。 ➢ 病史:3天前因寒暖失调,感受外邪,症见发热(体温

痰热 痰多黄稠 气促胸闷,痰鸣甚则 舌红苔 滑数
壅肺 脓血腥臭 鼻翼煽动
黄腻
肺热 喘咳痰少 发热口渴,பைடு நூலகம்躁多汗,舌红苔 红数
炽盛 黄稠稠 胸痛咽痛便秘溲黄 黄
有力
病案分析(一)
➢ 金某,男,58岁。1990年5月2日初诊。 ➢ 主诉:神倦乏力、咳喘少气5年,加重15天。 ➢ 病史: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5年,常于冬令咳
鼻塞流黄浊涕, 恶寒发热,唇、 身热恶风,口干 舌、咽、鼻干燥 咽痛(风热表证) (燥伤津液表现)
舌苔
舌尖红苔薄黄 舌红苔白或黄
脉象
脉浮数
脉数
肺阴虚证与燥邪伤肺二者的区别
主症 兼症
肺阴虚证
干咳无痰,或痰少 而粘,不易咯出
口燥咽干,五心烦 热,颧红盗汗
燥邪伤肺 干咳痰少质粘,
恶寒发热,唇、 舌、咽、鼻干燥
【鉴别诊断】
证候 相同症 不同症 舌象
脉象
脾气虚证
气虚证表 舌淡苔白 缓弱
食少纳呆 现
脾阳虚证 食后腹胀 阳虚证表 舌淡胖苔 沉迟无力
便溏

白滑
脾虚气陷 证
气陷证表 舌淡苔白 弱 现
脾不统血 证
出血表现 舌淡苔白 细弱
寒湿困脾和湿热蕴脾证鉴别
证候
相同
不同
舌象 脉象
寒湿 脾虚:食少纳 阴黄,肢肿尿少,白 困脾 呆,腹胀便溏 带多清稀,腹痛喜温
第九章 脏腑辨证
肺与大肠病 辨证
肺与大肠常见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及病变常见症状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
常见症状
肺主宣降 肺主通调水道 肺开窍于鼻
外合皮毛 喉为肺户 大肠主传导
宣肃失司 水液输布异常
肺窍不利 卫表失养 咽喉不利 传导失职
咳嗽,气喘 胸闷,咯痰,浮肿
鼻塞流涕,喷嚏 自汗,畏风,易感
喉痒音哑、失音 腹痛,便秘,泄泻
病案6
❖ 江某,男,16岁。1993年8月18日初诊。 ❖ 主诉:胃脘部挛急冷痛、呕吐2小时。 ❖ 病史:今天上午踢足球回家后,自觉非常闷热,
故大量进食西瓜、冰绿豆、冰激凌等冷饮食物, 食后腹胀不适,继而突然胃脘部紧束冷痛,恶心 呕吐,吐后胃痛有所缓解,口不渴。 ❖ 检查:舌苔白,脉紧。 ❖ 思考讨论题: ❖ (1)分析病症并判断病性和证型。 ❖ (2)患者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发生什么变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