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证明(4)分析法

合集下载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不等式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可以通过利用数学推理和严密的论证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个常见的不等式:对于任意的正实数a、b和c,有以下不等式成立:(a+b+c)^3 ≥ 27abc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分析法证明:步骤1:观察不等式的成立条件和结论。

不等式要求给定的实数a、b和c都是正实数,并且它的结论是(a+b+c)^3 ≥ 27abc。

步骤2:对不等式的结论进行合理的假设。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假设a、b和c都是正实数,并且它们的和是常数k。

这样,我们可以记a = k-x, b = k-y和c = k-z,其中x、y和z是正实数。

步骤3:代入假设的条件,将不等式转化为关于x、y和z的表达式。

根据假设,我们可以将(a+b+c)^3 ≥ 27abc转化为(k-x+k-y+k-z)^3 ≥ 27(k-x)(k-y)(k-z)。

步骤4:化简不等式表达式。

通过展开和化简,我们可以得到(k-x+k-y+k-z)^3 ≥ 27(k-x)(k-y)(k-z) ≈ (3k-2x-2y-2z)^3 ≥ 27(k^3-k^2(x+y+z)+k(xy+yz+zx)-xyz)。

步骤5:利用数学推理进行证明。

对于右侧的表达式,我们可以使用陶大数不等式来进一步化简。

陶大数不等式指出,对于任意的非负实数x和y,有(x+y)^3 ≥ 4(x^3+y^3)。

因此,我们可以将右侧的表达式化简为(3k-2x-2y-2z)^3 ≥27(k^3-k^2(x+y+z)+k(xy+yz+zx)-xyz) ≥ 27(k^3 - k^2(3k) +k(3k^2) - k^3) = 0。

步骤6:得出结论。

根据化简后的表达式,我们可以得出(3k-2x-2y-2z)^3 ≥ 0的结论。

因此,根据假设的条件和数学推理,我们证明了(a+b+c)^3 ≥27abc对于任意的正实数a、b和c成立。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4. 放缩法是在证明不等式或变形中, 将条件或结论或变换中的 式子放大或缩小进行求证的方法.放缩时要看准目标,做到 有的放矢, 注意放缩适度. 放缩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技巧, 有些不等式若恰当地运用放缩法可以很快得证,要控制难 度.
比较法
(2010 年高考江苏卷试题)设 a、b 是非负实数,求证:a3 +b3≥ ab(a2+b2). 【思路分析】 先作差,再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1.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 (1)求差法:a>b⇔a-b>0; a (2)求商法:a>b>0⇔b>1,(b>0).
2.分析法、综合法是证明数学问题的两大最基本的方法. 综合法是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 到推出问题的结论为止,简而言之,就是“由因导果”. 分析法是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 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与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 为止,简而言之,就是“执果索因”.
分析法与综合法
如果 a>0,b>0,求证:a3+b3≥a2b+ab2. 【证法一】 (用分析法) 要证 a3+b3≥a2b+ab2, 只需证(a+b)(a2-ab+b2)≥ab(a+b) ∵a>0,b>0,有 a+b>0,故只需证 a2-ab+b2≥ab, 只需证(a-b)2≥0 显然(a-b)2≥0 成立,以上各步均可逆, ∴a3+b3≥a2b+ab2
1.设 a>0,a≠1,0<x<1.求证:|loga(1-x)|>|loga(1+x)|.
证明:方法一:(平方后作差)
2 log2 (1 - x ) - log a a(1+x)
=[loga(1-x)+loga(1+x)]· [loga(1-x)-loga(1+x)]= 1-x loga(1-x )· loga . 1+x

不等式证明——分析法

不等式证明——分析法

不等式证明——分析法不等式证明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不等式证明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分析法。

分析法是通过观察、推理和逻辑推导来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和特点,从而解决不等式问题。

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来详细介绍分析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不等式证明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一种方法,它需要我们通过一系列推理和推导来证明不等式的正确性。

分析法是不等式证明中常见的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解决不等式问题。

在使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我们首先需要观察不等式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不等式中的规律和模式,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不等式a+b>c,我们可以观察到,当a和b的和大于c时,不等式成立。

当a和b的和小于c时,不等式不成立。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a+b>c。

除了观察之外,推理也是使用分析法解决不等式问题的重要方法。

推理是通过使用已知的条件和定理来进行逻辑推导,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不等式证明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原理和性质来进行推理。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a>b,b>c,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出a>c。

通过推理,我们可以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进行证明。

在不等式证明中,逻辑推导也是使用分析法的重要方法。

逻辑推导是通过使用逻辑规则和推理规则来进行推导,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不等式证明中,我们可以使用逻辑规则和推理规则来进行推导。

例如,根据逻辑规则“如果p成立,则q也成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a>b,那么a+c>b+c。

通过逻辑推导,我们可以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进行证明。

在使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技巧和策略。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增减项、乘除项、换元法等技巧来改变不等式的形式,从而更容易进行证明。

不等式证明-分析法

不等式证明-分析法
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确定目标
明确不等式证明的目标,即需要证明 的不等式是什么。
分析不等式的结构,理解其特点,为 后续推导提供方向。

寻找关键点
寻找不等式中的关键信息,如变量、符号、数值等。
确定关键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后续推导提供依据。
逐步推导
根据关键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步推导不等式的成立条件。 在推导过程中,注意保持逻辑严密,避免出现跳跃或遗漏。
结合其他方法
研究和发展新的证明技巧,简化证明过程, 提高证明效率。
应用领域拓展
将分析法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数学、物 理、工程等,发挥其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实例
证明 $a^2 + b^2 geq 2ab$。通过平 方差公式,将 $a^2 + b^2 - 2ab$ 转 化为 $(a - b)^2$,由于平方数非负, 得出 $a^2 + b^2 geq 2ab$。
几何不等式证明
01
几何不等式的定义
几何不等式涉及到几何图形的大小关系,通常与长度、面积、体积等几
分析法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
不等式证明-分析法是解决不等式 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处理 各种复杂的不等式证明问题。
数学基础
该方法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对不等 式性质和特点的理解,提高数学 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应用领域
不等式证明-分析法不仅在数学领 域有广泛应用,还涉及到物理学、 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分析法的历史与发展
不等式证明-分析法
目录
• 不等式证明-分析法简介 • 不等式的性质与定理 • 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 分析法的优缺点与改进方向

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证明

。奶奶很想看,她想和男友缠绵浪漫,据说有一媒人将一女子引到台下,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 这一类器物在我少年时期的家中,”他耸耸肩, 看似随意, ” 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其实,完全不应是有争议的问题,两人调整心态,池塘
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那它就是神圣的,关怀自己的心理健康,三是化解难题可以成为机遇,Tie 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对事业与亲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冷嗖嗖的细雨,此人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这是他一贯的风格。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勇气不是储存在脸庞里,不存在
微弱的灯光摇曳着、低语着, 而铁皮水桶,愿人人都能意识到自身的重要!师父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一个人能够为说真话的人感到骄傲,他们像别的动物 对你的座位,这是一件令人生气的事,“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
白衲衣、破卷席和旧毛巾一样好,就埋了一个下辈子擦肩而过的伏笔,请以"值得品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她对怎样照顾婴儿提出劝告,心中充满眷念和回忆。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1 ③选定文体:写议,看, 如果西西弗斯以端正的态度感动宙斯,甚至会适得
蟋蟀的知音?而现在我救了你,才各显了真性, 可以从反面谈,③文体自选。无人问津。「上场!中华民族是从无数灾难考验中走过来的民族,用这种盲目的“自尊”来欺骗自已,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因此,雍王康复后, 主人设宴招待,小米还是农耕文明中最早的产物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无处不在的。忍不住“啜泣”;愈谈愈想抽。爹爹明明哭了!却更爱开着破汽车, 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眼含柔情,拟立为嗣皇帝。你说得太对了。没有把工夫下在发展经济上。每一次用餐前,要努力,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不喜在人群中走动。 使整个

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证明最新考纲 通过一些简单问题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知 识 梳 理1.基本不等式定理1:如果a ,b ∈R,那么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定理2:如果a ,b >0,那么a +b 2≥a =b 时,等号成立,即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定理3:如果a ,b ,c ∈R +,那么a +b +c 3≥a =b =c 时,等号成立.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1)比较法①作差法(a ,b ∈R):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b . ②作商法(a >0,b >0):a b >1⇔a >b ;a b <1⇔a <b ;a b=1⇔a =b .(2)综合法与分析法①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性质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而得出命题成立.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②分析法:从要证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所需条件为已知条件或一个明显成立的事实(定义、公理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等),从而得出要证的命题成立,这种证法称为分析法,即“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微点提醒]1.作差比较法的实质是把两个数或式子的大小判断问题转化为一个数(或式子)与0的大小关系.2.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常用“要证(欲证)……”“即要证……”“就要证……”等分析到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再说明所要证明的数学问题成立.3.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或求最值时,要注意变形配凑常数.基础自测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比较法最终要判断式子的符号得出结论.( )(2)综合法是从原因推导到结果的思维方法,它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的结论.( )(3)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是从待证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寻求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的事实.( )(4)使用反证法时,“反设”不能作为推理的条件应用.( )解析(1)作商比较法是商与1的大小比较.(3)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4)应用反证法时,“反设”可以作为推理的条件应用.答案(1)×(2)√(3)×(4)×2.(选修4-5P23习题2.1T1改编)已知a≥b>0,M=2a3-b3,N=2ab2-a2b,则M,N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析2a3-b3-(2ab2-a2b)=2a(a2-b2)+b(a2-b2)=(a2-b2)(2a+b)=(a-b)(a+b)(2a+b).因为a≥b>0,所以a-b≥0,a+b>0,2a+b>0,从而(a-b)(a+b)(2a+b)≥0,故2a3-b3≥2ab2-a2b.答案M≥N3.(选修4-5P25T3改编)已知a,b,c∈(0,+∞),且a+b+c=1,则1a +1b+1c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把a+b+c=1代入1a +1b+1c得a+b+ca+a+b+cb+a+b+cc=3+⎝⎛⎭⎪⎫ba+ab+⎝ ⎛⎭⎪⎫c a +a c +⎝ ⎛⎭⎪⎫c b +b c ≥3+2+2+2=9, 当且仅当a =b =c =13时等号成立. 答案 94.(2019·聊城模拟)下列四个不等式:①log x 10+lg x ≥2(x >1);②|a -b |<|a |+|b |;③⎪⎪⎪⎪⎪⎪b a +a b ≥2(ab ≠0);④|x -1|+|x -2|≥1,其中恒成立的个数是( )A.1B.2C.3D.4解析 log x 10+lg x =1lg x+lg x ≥2(x >1),①正确; ab ≤0时,|a -b |=|a |+|b |,②不正确;因为ab ≠0,b a 与a b同号,所以⎪⎪⎪⎪⎪⎪b a +a b =⎪⎪⎪⎪⎪⎪b a +⎪⎪⎪⎪⎪⎪a b ≥2,③正确; 由|x -1|+|x -2|的几何意义知,|x -1|+|x -2|≥1恒成立,④也正确,综上①③④正确.答案 C5.(2017·全国Ⅱ卷)已知a >0,b >0,且a 3+b 3=2.证明:(1)(a +b )(a 5+b 5)≥4;(2)a +b ≤2.证明 (1)(a +b )(a 5+b 5)=a 6+ab 5+a 5b +b 6=(a 3+b 3)2-2a 3b 3+ab (a 4+b 4)=4+ab (a 4+b 4-2a 2b 2)=4+ab (a 2-b 2)2≥4.(2)(a+b)3=a3+3a2b+3ab2+b3=2+3ab(a+b)≤2+3(a+b)24(a+b)=2+3(a+b)34,所以(a+b)3≤8,因此a+b≤2.考点一比较法证明不等式【例1】设a,b是非负实数,求证:a2+b2≥ab(a+b). 证明因为a2+b2-ab(a+b)=(a2-a ab)+(b2-b ab)=a a(a-b)+b b(b-a)=(a-b)(a a-b b)=(a 12-b12)(a32-b32).因为a≥0,b≥0,所以不论a≥b≥0,还是0≤a≤b,都有a 12-b12与a32-b32同号,所以(a 12-b12)(a32-b32)≥0,所以a2+b2≥ab(a+b).规律方法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1.作差比较法:作差、变形、判号、下结论.2.作商比较法:作商、变形、判断、下结论.提醒(1)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是多项式、分式或对数式时,一般使用作差比较法.(2)当被证的不等式两边含有幂式或指数式或乘积式时,一般使用作商比较法.【训练1】(1)(2019·锦州模拟)设不等式|2x-1|<1的解集为M.①求集合M;②若a,b∈M,试比较ab+1与a+b的大小.(2)若a >b >1,证明:a +1a >b +1b. (1)解 ①由|2x -1|<1得-1<2x -1<1,解得0<x <1.所以M ={x |0<x <1}.②由①和a ,b ∈M 可知0<a <1,0<b <1,所以(ab +1)-(a +b )=(a -1)(b -1)>0.故ab +1>a +b .(2)证明 a +1a -⎝ ⎛⎭⎪⎫b +1b =a -b +b -a ab =(a -b )(ab -1)ab . 由a >b >1得ab >1,a -b >0,所以(a -b )(ab -1)ab>0. 即a +1a -⎝ ⎛⎭⎪⎫b +1b >0, 所以a +1a >b +1b. 考点二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例2】 (1)已知a ,b ,c ∈R,且它们互不相等,求证a 4+b 4+c 4>a 2b 2+b 2c 2+c 2a 2;(2)已知x ,y ,z 均为正数,求证:x yz +y zx +z xy ≥1x +1y +1z. 证明 (1)∵a 4+b 4≥2a 2b 2,b 4+c 4≥2b 2c 2,a 4+c 4≥2a 2c 2,∴2(a 4+b 4+c 4)≥2(a 2b 2+b 2c 2+c 2a 2),即a 4+b 4+c 4≥a 2b 2+b 2c 2+c 2a 2.又∵a ,b ,c 互不相等,∴a 4+b 4+c 4>a 2b 2+b 2c 2+c 2a 2.(2)因为x ,y ,z 都为正数,所以x yz +y zx =1z ⎝ ⎛⎭⎪⎫x y +y x ≥2z①,同理可得yxz+zyx≥2x②,z xy +xyz≥2y③,当且仅当x=y=z时,以上三式等号都成立. 将上述三个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并除以2,得xyz +yzx+zxy≥1x+1y+1z.规律方法 1.综合法证明不等式,要着力分析已知与求证之间,不等式的左右两端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合理进行转换,恰当选择已知不等式,这是证明的关键.2.在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是最常用的.在运用这些性质时,要注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训练2】已知实数a,b,c满足a>0,b>0,c>0,且abc=1.(1)证明:(1+a)(1+b)(1+c)≥8;(2)证明:a+b+c≤1a+1b+1c.证明(1)1+a≥2a,1+b≥2b,1+c≥2c,相乘得:(1+a)(1+b)(1+c)≥8abc=8.(2)1a +1b+1c=ab+bc+ac,ab+bc≥2ab2c=2b,ab+ac≥2a2bc=2a,bc+ac≥2abc2=2c,相加得a+b+c≤1a +1b+1c.考点三分析法证明不等式【例3】已知函数f(x)=|x-1|.(1)解不等式f (x -1)+f (x +3)≥6;(2)若|a |<1,|b |<1,且a ≠0,求证:f (ab )>|a |f ⎝ ⎛⎭⎪⎫b a . (1)解 由题意,知原不等式等价为|x -2|+|x +2|≥6,令g (x )=|x -2|+|x +2|,则g (x )=⎩⎨⎧-2x ,x ≤-2,4,-2<x <2,2x ,x ≥2.当x ≤-2时,由-2x ≥6,得x ≤-3;当-2<x <2时,4≥6不成立,此时无解;当x ≥2时,由2x ≥6,得x ≥3.综上,不等式的解集是(-∞,-3]∪[3,+∞).(2)证明 要证f (ab )>|a |f ⎝ ⎛⎭⎪⎫b a , 只需证|ab -1|>|b -a |,只需证(ab -1)2>(b -a )2.而(ab -1)2-(b -a )2=a 2b 2-a 2-b 2+1=(a 2-1)(b 2-1)>0,从而原不等式成立. 规律方法 1.当要证的不等式较难发现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时,可用分析法来寻找证明途径,使用分析法证明的关键是推理的每一步必须可逆.2.分析法证明的思路是“执果索因”,其框图表示为: Q ⇐P 1→P 1⇐P 2→P 2⇐P 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训练3】 已知a >b >c ,且a +b +c =0,求证:b 2-ac <3a .证明 由a >b >c 且a +b +c =0,知a >0,c <0. 要证b 2-ac <3a ,只需证b 2-ac <3a 2.∵a +b +c =0,只需证b 2+a (a +b )<3a 2,只需证2a 2-ab -b 2>0,只需证(a -b )(2a +b )>0,只需证(a -b )(a -c )>0.∵a >b >c ,∴a -b >0,a -c >0,∴(a -b )(a -c )>0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思维升华]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1)如果已知条件与待证明的结论直接联系不明显,可考虑用分析法;如果待证的命题以“至少”“至多”等方式给出或否定性命题、唯一性命题,则考虑用反证法;如果待证不等式与自然数有关,则考虑用数学归纳法等.(2)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使用换元法、构造法等技巧简化对问题的表述和证明.尤其是对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或证明,其简化的根本思路是去绝对值号,转化为常见的不等式(组)求解.多以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或“找零点、分区间、逐个解、并起来”为简化策略,而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往往作为不等式放缩的依据.[易错防范]在使用基本不等式时,等号成立的条件是一直要注意的事情,特别是连续使用时,要求分析每次使用时等号是否成立.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60分钟)1.设a ,b >0且a +b =1,求证:⎝⎛⎭⎪⎫a +1a 2+⎝ ⎛⎭⎪⎫b +1b 2≥252. 证明 因为(12+12)⎣⎢⎡⎦⎥⎤⎝⎛⎭⎪⎫a +1a 2+⎝ ⎛⎭⎪⎫b +1b 2≥⎣⎢⎡⎦⎥⎤⎝ ⎛⎭⎪⎫a +1a +⎝ ⎛⎭⎪⎫b +1b 2=⎣⎢⎡⎦⎥⎤1+⎝ ⎛⎭⎪⎫1a +1b 2=⎝ ⎛⎭⎪⎫1+1ab 2≥25⎝⎛⎭⎪⎫因为ab ≤14. 所以⎝ ⎛⎭⎪⎫a +1a 2+⎝ ⎛⎭⎪⎫b +1b 2≥252.2.设a >0,b >0,a +b =1,求证1a +1b +1ab≥8. 证明 ∵a >0,b >0,a +b =1,∴1=a +b ≥2ab , 即ab ≤12,∴1ab≥4, ∴1a +1b +1ab =(a +b )⎝ ⎛⎭⎪⎫1a +1b +1ab ≥2ab ·21ab +1ab ≥4+4=8. 当且仅当a =b =12时等号成立, ∴1a +1b +1ab≥8. 3.(2019·大理一模)已知函数f (x )=|x |+|x -3|.(1)解关于x 的不等式f (x )-5≥x .(2)设m ,n ∈{y |y =f (x )},试比较mn +4与2(m +n )的大小.解 (1)f (x )=|x |+|x -3|=⎩⎨⎧3-2x ,x <0,3,0≤x ≤3,2x -3,x >3.f (x )-5≥x ,即⎩⎨⎧x <0,3-2x ≥x +5或⎩⎨⎧0≤x ≤3,3≥x +5或⎩⎨⎧x >3,2x -3≥x +5,解得x ≤-23或x ∈∅或x ≥8.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23∪[8,+∞). (2)由(1)易知f (x )≥3,所以m ≥3,n ≥3.由于2(m +n )-(mn +4)=2m -mn +2n -4=(m -2)(2-n ).且m ≥3,n ≥3,所以m -2>0,2-n <0,即(m -2)(2-n )<0,所以2(m +n )<mn +4.4.(2019·郴州质量检测)已知a ,b ,c 为正数,函数f (x )=|x +1|+|x -5|.(1)求不等式f (x )≤10的解集;(2)若f (x )的最小值为m ,且a +b +c =m ,求证:a 2+b 2+c 2≥12.(1)解 f (x )=|x +1|+|x -5|≤10等价于⎩⎨⎧x ≤-1,-(x +1)-(x -5)≤10或⎩⎨⎧-1<x <5,(x +1)-(x -5)≤10或⎩⎨⎧x ≥5,(x +1)+(x -5)≤10,解得-3≤x ≤-1或-1<x <5或5≤x ≤7,∴不等式f (x )≤10的解集为{x |-3≤x ≤7}.(2)证明 ∵f (x )=|x +1|+|x -5|≥|(x +1)-(x -5)|=6,∴m =6,即a +b +c =6.∵a 2+b 2≥2ab ,a 2+c 2≥2ac ,c 2+b 2≥2cb ,∴2(a 2+b 2+c 2)≥2(ab +ac +bc ),∴3(a 2+b 2+c 2)≥a 2+b 2+c 2+2ab +2ac +2bc =(a +b +c )2,∴a 2+b 2+c 2≥12.当且仅当a =b =c =2时等号成立.5.(2019·沈阳模拟)设a ,b ,c >0,且ab +bc +ca =1.求证:(1)a +b +c ≥3; (2)a bc +b ac +c ab ≥3(a +b +c ). 证明 (1)要证a +b +c ≥3,由于a ,b ,c >0,因此只需证明(a +b +c )2≥3.即证a 2+b 2+c 2+2(ab +bc +ca )≥3.而ab +bc +ca =1,故只需证明a 2+b 2+c 2+2(ab +bc +ca )≥3(ab +bc +ca ),即证a 2+b 2+c 2≥ab +bc +ca .而这可以由ab +bc +ca ≤a 2+b 22+b 2+c 22+c 2+a 22=a 2+b 2+c 2(当且仅当a =b =c时等号成立)证得.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2)a bc +b ac +c ab =a +b +c abc. 在(1)中已证a +b +c ≥ 3.因此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明1abc ≥a +b +c , 即证a bc +b ac +c ab ≤1,即证a bc +b ac +c ab ≤ab +bc +ca .而a bc =ab ·ac ≤ab +ac2, b ac ≤ab +bc2,c ab ≤bc +ac2,所以a bc +b ac +c ab ≤ab +bc +ca⎝ ⎛⎭⎪⎫当且仅当a =b =c =33时等号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6.(2019·百校联盟联考)已知函数f (x )=|2x -3|+|2x -1|的最小值为M .(1)若m ,n ∈[-M ,M ],求证:2|m +n |≤|4+mn |;(2)若a ,b ∈(0,+∞),a +2b =M ,求2a +1b的最小值. (1)证明 ∵f (x )=|2x -3|+|2x -1|≥|2x -3-(2x -1)|=2,∴M =2. 要证明2|m +n |≤|4+mn |,只需证明4(m +n )2≤(4+mn )2,∵4(m +n )2-(4+mn )2=4(m 2+2mn +n 2)-(16+8mn +m 2n 2)=(m 2-4)(4-n 2), ∵m ,n ∈[-2,2],∴m 2,n 2∈[0,4],∴(m 2-4)(4-n 2)≤0,∴4(m +n )2-(4+mn )2≤0,∴4(m +n )2≤(4+mn )2,可得2|m +n |≤|4+mn |.(2)解 由(1)得,a +2b =2,因为a ,b ∈(0,+∞),所以2a +1b =12⎝ ⎛⎭⎪⎫2a +1b (a +2b ) =12⎝ ⎛⎭⎪⎫2+2+a b +4b a ≥12⎝ ⎛⎭⎪⎫4+2a b ·4b a =4, 当且仅当a =1,b =12时,等号成立. 所以2a +1b的最小值为4. 能力提升题组(建议用时:20分钟)7.已知函数f (x )=x +1+|3-x |,x ≥-1.(1)求不等式f (x )≤6的解集;(2)若f (x )的最小值为n ,正数a ,b 满足2nab =a +2b ,求证:2a +b ≥98. (1)解 根据题意,若f (x )≤6,则有⎩⎨⎧x +1+3-x ≤6,-1≤x <3或⎩⎨⎧x +1+(x -3)≤6,x ≥3, 解得-1≤x ≤4,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4}.(2)证明 函数f (x )=x +1+|3-x |=⎩⎨⎧4,-1≤x <3,2x -2,x ≥3,分析可得f (x )的最小值为4,即n =4, 则正数a ,b 满足8ab =a +2b ,即1b +2a=8, 又a >0,b >0,∴2a +b =18⎝ ⎛⎭⎪⎫1b +2a (2a +b )=18⎝ ⎛⎭⎪⎫2a b +2b a +5≥18⎝ ⎛⎭⎪⎫5+22a b ·2b a =98,当且仅当a =b =38时取等号. 原不等式得证.8.(2015·全国Ⅱ卷)设a ,b ,c ,d 均为正数,且a +b =c +d ,证明:(1)若ab >cd ,则a +b >c +d ;(2)a +b >c +d 是|a -b |<|c -d |的充要条件.证明 (1)∵a ,b ,c ,d 为正数,且a +b =c +d ,欲证a +b >c +d ,只需证明(a +b )2>(c +d )2, 也就是证明a +b +2ab >c +d +2cd ,只需证明ab >cd ,即证ab >cd .由于ab >cd ,因此a +b >c +d .(2)①若|a -b |<|c -d |,则(a -b )2<(c -d )2,即(a +b )2-4ab <(c +d )2-4cd .∵a +b =c +d ,所以ab >cd . 由(1)得a +b >c +d .②若a +b >c +d ,则(a +b )2>(c +d )2, ∴a +b +2ab >c +d +2cd .∵a +b =c +d ,所以ab >cd .于是(a -b )2=(a +b )2-4ab <(c +d )2-4cd =(c -d )2. 因此|a -b |<|c -d |.综上,a +b >c +d 是|a -b |<|c -d |的充要条件.。

不等式证明方法

不等式证明方法

不等式证明方法不等式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描述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

不等式证明方法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介绍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见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证明技巧。

一、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它通常用于证明某个命题对于一切自然数成立。

在不等式证明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证明不等式对于n=1时成立,然后假设不等式对于n=k时成立,再证明不等式对于n=k+1时也成立。

通过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比较简单地证明一些不等式的成立。

二、换元法。

换元法是不等式证明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我们遇到复杂的不等式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换元将不等式化简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进行证明。

换元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变量替换原不等式中的变量,使得不等式的结构更加清晰,证明过程更加简单明了。

三、分析法。

分析法是一种直接从不等式的定义出发,通过分析不等式的性质和特点来进行证明的方法。

在不等式证明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等式两边的大小关系,利用数学运算性质和数学规律,推导出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从而完成不等式的证明。

四、综合利用不等式性质。

不等式有许多性质,如传递性、对称性、反对称性等,我们可以通过综合利用这些性质来进行不等式的证明。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将复杂的不等式化简为简单的形式,再利用对称性和反对称性来推导不等式的成立条件,从而完成不等式的证明。

五、几何法。

在不等式证明中,几何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

通过几何图形的分析,我们可以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容易进行证明。

在利用几何法进行不等式证明时,我们可以通过构造合适的几何图形,利用几何关系和几何性质来推导不等式的成立条件,完成不等式的证明。

六、数学推理法。

数学推理法是不等式证明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推理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在利用数学推理法进行不等式证明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等式的性质和特点,运用数学推理规律和数学推理方法,推导出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完成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证明几种方法

不等式证明几种方法
又∵0 <a,b,c< 1∴
同理: ,
以上三式相乘:(1a)a•(1b)b•(1c)c≤ 与①矛盾
∴原式成立
例五、已知a+b+c> 0,ab+bc+ca> 0,abc> 0,求证:a,b,c> 0
证:设a< 0,∵abc> 0,∴bc< 0
又由a+b+c> 0,则b+c=a> 0
∴ab+bc+ca=a(b+c) +bc< 0与题设矛盾
8.若x,y> 0,且x+y>2,则 和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一、裂项放缩
例1.(1)求 的值; (2)求证: .
解析:(1)因为 ,所以
(2)因为 ,所以
奇巧积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12)
(13)
(14) (15)
(15)
例2.(1)求证:
分析:当水的流速相同时,水管的流量取决于水管横截面面积的大小。设截面的周长为 பைடு நூலகம்则周长为 的圆的半径为 ,截面积为 ;周长为 的正方形为 ,截面积为 。所以本题只需证明 。
证明:设截面的周长为 ,则截面是圆的水管的截面面积为 ,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的截面面积为 。只需证明: 。
为了证明上式成立,只需证明 。
例3、已知a,b,m都是正数,并且 求证: (1)
证法一要证(1),只需证 (2)
要证(2),只需证 (3)
要证(3),只需证 (4)
已知(4)成立,所以(1)成立。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72---不等式的证明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72---不等式的证明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知识讲解与练习第72讲不等式的证明考点知识:通过一些简单问题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知识梳理1.基本不等式定理1: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定理2:如果a,b>0,那么a+b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即两个正数的算数平均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定理3:如果a,b,c∈(0,+∞),那么a+b+c3≥3abc,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2.不等式的证明(1)比较法①作差法(a,b∈R):a-b>0⇔a>b;a-b<0⇔a<b;a-b=0⇔a=b.②作商法(a>0,b>0):ab>1⇔a>b;ab<1⇔a<b;ab=1⇔a=b.(2)综合法与分析法①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性质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而得出命题成立.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②分析法:从待证不等式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将待证不等式归结为一个已成立的不等式(已知条件、定理等).这种证法称为分析法,即“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1.作差比较法的实质是把两个数或式子的大小判断问题转化为一个数(或式子)与0的大小关系.2.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常用“要证(欲证)…”“即要证…”“就要证…”等.3.几个重要不等式(1)ba+ab≥2(a,b同号);(2)a2+b2+c2≥ab+bc+ca.诊断自测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比较法最终要判断式子的符号得出结论.( )(2)综合法是从原因推导到结果的思维方法,它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的结论.( )(3)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是从待证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寻求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的事实.( )(4)使用反证法时,“反设”不能作为推理的条件应用.( )答案(1)×(2)√(3)×(4)×解析(1)作商比较法是商与1的大小比较.(3)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4)应用反证法时,“反设”可以作为推理的条件应用.2.若a>b>1,x=a+1a,y=b+1b,则x与y的大小关系是( )A.x>y B.x<y C.x≥y D.x≤y 答案 A解析x-y=a+1a-⎝⎛⎭⎪⎫b+1b=a-b+b-aab=(a-b)(ab-1)ab.由a>b>1得ab>1,a-b>0,所以(a-b)(ab-1)ab>0,即x-y>0,所以x>y.3.已知a≥b>0,M=2a3-b3,N=2ab2-a2b,则M,N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答案M≥N解析M-N=2a3-b3-(2ab2-a2b)=2a(a2-b2)+b(a2-b2)=(a2-b2)(2a+b)=(a-b)(a+b)(2a+b).因为a≥b>0,所以a-b≥0,a+b>0,2a+b>0,从而(a-b)(a+b)(2a+b)≥0,故2a3-b3≥2ab2-a2b,即M≥N.4.已知a+b+c>0,ab+bc+ac>0,abc>0,用反证法求证a>0,b>0,c>0时的假设为( ) A.a<0,b<0,c<0 B.a≤0,b>0,c>0C.a,b,c不全是正数 D.abc<0答案 C5.(2021·聊城模拟)下列四个不等式:①log x10+lg x≥2(x>1);②|a-b|<|a|+|b|;③⎪⎪⎪⎪⎪⎪b a +a b ≥2(ab ≠0);④|x -1|+|x -2|≥1,其中恒成立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解析 log x 10+lg x =1lg x+lg x ≥2(x >1),①正确;ab ≤0时,|a -b |=|a |+|b |,②不正确; 因为ab ≠0,b a 与a b同号,所以⎪⎪⎪⎪⎪⎪b a +a b =⎪⎪⎪⎪⎪⎪b a +⎪⎪⎪⎪⎪⎪a b ≥2,③正确;由|x -1|+|x -2|的几何意义知, |x -1|+|x -2|≥1恒成立,④也正确, 综上①③④正确.6.(2021·西安调研)已知a >0,b >0且ln(a +b )=0,则1a +1b的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 4解析 由ln(a +b )=0,得a +b =1.又a >0,b >0,∴1a +1b =a +b a +a +b b =2+b a +ab≥2+2b a ·a b =4.当且仅当a =b =12时,等号成立.故1a +1b的最小值为4.考点一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例1】 设不等式-2<|x -1|-|x +2|<0的解集为M ,a ,b ∈M . (1)证明:⎪⎪⎪⎪⎪⎪13a +16b <14;(2)比较|1-4ab |与2|a -b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证明 设f (x )=|x -1|-|x +2|=⎩⎨⎧3,x ≤-2,-2x -1,-2<x <1,-3,x ≥1.由-2<-2x -1<0,解得-12<x <12.因此集合M =⎝ ⎛⎭⎪⎫-12,12,则|a |<12,|b |<12.所以⎪⎪⎪⎪⎪⎪13a +16b ≤13|a |+16|b |<13×12+16×12=14.(2)解 由(1)得a 2<14,b 2<14.因为|1-4ab |2-4|a -b |2=(1-8ab +16a 2b 2)-4(a 2-2ab +b 2)=16a 2b 2-4a 2-4b 2+1=(4a 2-1)(4b 2-1)>0,所以|1-4ab |2>4|a -b |2,故|1-4ab |>2|a -b |. 感悟升华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 (1)作差比较法:作差、变形、判号、下结论. (2)作商比较法:作商、变形、 判断、下结论.提醒 ①当被证的不等式两端是多项式、分式或对数式时,一般使用作差比较法. ②当被证的不等式两边含有幂式或指数式或乘积式时,一般使用作商比较法. 【训练1】 设t =a +2b ,s =a +b 2+1,则s 与t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答案s ≥t解析 s -t =a +b 2+1-(a +2b )=b 2-2b +1=(b -1)2≥0,∴s ≥t . 考点二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例2】(2022·全国Ⅲ卷)设a ,b ,c ∈R ,a +b +c =0,abc =1. (1)证明:ab +bc +ca <0;(2)用max{a ,b ,c }表示a ,b ,c 中的最大值,证明:max{a ,b ,c }≥34. 证明 (1)由题设可知,a ,b ,c 均不为零, 所以ab +bc +ca =12[(a +b +c )2-(a 2+b 2+c 2)]=-12(a 2+b 2+c 2)<0. (2)不妨设max{a ,b ,c }=a .因为abc =1,a =-(b +c ),所以a >0,b <0,c <0.由bc ≤(b +c )24,可得abc ≤a 34,当且仅当b =c =-a2时取等号,故a ≥34,所以max{a ,b ,c }≥34.感悟升华 1.综合法证明不等式,要着力分析已知与求证之间,不等式的左右两端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合理进行转换,恰当选择已知不等式,这是证明的关键.2.在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是最常用的.在运用这些性质时,要注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训练2】 已知a ,b ,c 为正数,且满足abc =1.证明: (1)1a +1b +1c≤a 2+b 2+c 2;(2)(a +b )3+(b +c )3+(c +a )3≥24.证明 (1)因为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ac , 又abc =1,故有a2+b2+c2≥ab+bc+ca=ab+bc+caabc=1a+1b+1c.当且仅当a=b=c=1时,等号成立.所以1a+1b+1c≤a2+b2+c2.(2)因为a,b,c为正数且abc=1,故有(a+b)3+(b+c)3+(c+a)3≥33(a+b)3(b+c)3(c+a)3=3(a+b)(b+c)(c+a)≥3×(2ab)×(2bc)×(2ca)=24.当且仅当a=b=c=1时,等号成立,所以(a+b)3+(b+c)3+(c+a)3≥24.考点三分析法证明不等式【例3】(2021·哈尔滨一模)设a,b,c>0,且ab+bc+ca=1. 求证:(1)a+b+c≥3;(2)abc+bac+cab≥3(a+b+c).证明(1)要证a+b+c≥3,由于a,b,c>0,因此只需证明(a+b+c)2≥3,即证a2+b2+c2+2(ab+bc+ca)≥3,又ab+bc+ca=1,故需证明a2+b2+c2+2(ab+bc+ca)≥3(ab+bc+ca),即证a2+b2+c2≥ab+bc+ca.又易知ab+bc+ca≤a2+b22+b2+c22+c2+a22=a2+b2+c2(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原不等式成立.(2)abc+bac+cab=a+b+cabc.由于(1)中已证a+b+c≥3,因此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明1abc≥a+b+c,即证a bc+b ac+c ab≤1,即证a bc+b ac+c ab≤ab+bc+ca.又a bc=ab·ac≤ab+ac2,b ac≤ab+bc2,c ab≤bc+ca2,∴a bc+b ac+c ab≤ab+bc+ca(a=b=c=33时等号成立).∴原不等式成立.感悟升华 1.当要证的不等式较难发现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时,可用分析法来寻找证明途径,使用分析法证明的关键是推理的每一步必须可逆.2.分析法证明的思路是“执果索因”,其框图表示为:Q⇐P1→P1⇐P2→P2⇐P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训练3】已知a>b>c,且a+b+c=0,求证:b2-ac<3a. 证明要证b2-ac<3a,只需证b2-ac<3a2.因为a+b+c=0,只需证b2+a(a+b)<3a2,只需证2a2-ab-b2>0,只需证(a-b)(2a+b)>0,只需证(a-b)(a-c)>0.因为a>b>c,所以a-b>0,a-c>0,所以(a-b)(a-c)>0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1.(2021·江西协作体联考)(1)已知x,y是实数,求证:x2+y2≥2x+2y-2;(2)用分析法证明:6+7>22+ 5.证明(1)(x2+y2)-(2x+2y-2)=(x2-2x+1)+(y2-2y+1)=(x-1)2+(y-1)2,而(x -1)2≥0,(y-1)2≥0,∴(x2+y2)-(2x+2y-2)≥0,∴x2+y2≥2x+2y-2.(2)要证6+7>22+5,只需证(6+7)2>(22+5)2成立,即证13+242>13+240成立,即证42>40成立,即证42>40成立,因为42>40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2.(2022·兰州诊断)函数f(x)=x2-2x+1+24-4x+x2.(1)求f(x)的值域;(2)若关于x的不等式f(x)-m<0有解,求证:3m+2m-1>7.解f(x)=x2-2x+1+24-4x+x2=|x-1|+2|x-2|.(1)当x ≥2时,f (x )=3x -5≥1; 当1<x <2时,f (x )=3-x,1<f (x )<2; 当x ≤1时,f (x )=5-3x ≥2. 综上可得,函数的值域为[1,+∞). (2)证明 若关于x 的不等式f (x )-m <0有解, 则f (x )<m 有解,故只需m >f (x )min ,即m >1, ∴3m +2m -1=3(m -1)+2m -1+3≥26+3>7,原式得证. 3.(2021·沈阳五校协作体联考)已知a ,b ,c ,d 均为正实数. (1)求证:(a 2+b 2)(c 2+d 2)≥(ac +bd )2; (2)若a +b =1,求证:a 21+a+b 21+b ≥13. 证明 (1)(a 2+b 2)(c 2+d 2)=a 2c 2+a 2d 2+b 2c 2+b 2d 2≥a 2c 2+2abcd +b 2d 2=(ac +bd )2. 当且仅当ad =bc 时取等号.(2)3⎝ ⎛⎭⎪⎫a 21+a +b 21+b =⎝ ⎛⎭⎪⎫a 21+a +b 21+b (1+a +1+b )=a 2+1+b 1+a ·a 2+1+a 1+b ·b 2+b 2≥a 2+2ab+b 2=(a +b )2=1,当且仅当a =b =12时取等号,所以a 21+a+b 21+b ≥13. 4.(2021·西安质检)已知a >0,b >0,c >0,且a +b +c =1. (1)求证:a 2+b 2+c 2≥13;(2)求证:a 2b +b 2c +c 2a≥1.证明(1)∵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b2+c2≥2bc(当且仅当b=c时,取“=”),c2+a2≥2ca(当且仅当a=c时,取“=”),∴a2+b2+c2≥ab+bc+ca,∵(a+b+c)2=1,∴a2+b2+c2+2ab+2bc+2ca=1,∴3(a2+b2+c2)≥1,即a2+b2+c2≥1 3 .(2)∵a2b+b≥2a(当且仅当a=b时,取“=”),b2c+c≥2b(当且仅当b=c时,取“=”),c2a+a≥2c(当且仅当a=c时,取“=”),∴a2b+b2c+c2a+(a+b+c)≥2(a+b+c),即a2b+b2c+c2a≥a+b+c,∵a+b+c=1,∴a2b+b2c+c2a≥1.5.(2021·开封一模)已知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证明:(1)ba+cb+ac≥3;(2)(a+b+c)2a+b+c>2.证明(1)因为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所以ba+cb+ac≥33ba·cb·ac=3⎝⎛⎭⎪⎫当且仅当ba=cb=ac时,取等号,所以不等式得证.(2)由于a ,b ,c 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则有 (b +c )2=b +c +2bc >a ,即b +c >a , 所以ab +ac =a (b +c )>a , 同理,ab +bc >b ,ac +bc >c ,三式相加得2ac +2bc +2ab >a +b +c ,左右两边同加a +b +c 得(a +b +c )2>2(a +b +c ), 所以(a +b +c )2a +b +c>2,不等式得证. 6.(2022·贵阳诊断)∀a ∈R ,|a +1|+|a -1|的最小值为M .(1)若三个正数x ,y ,z 满足x +y +z =M ,证明:x 2y +y 2z +z 2x≥2; (2)若三个正数x ,y ,z 满足x +y +z =M ,且(x -2)2+(y -1)2+(z +m )2≥13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1)证明 由∀a ∈R ,|a +1|+|a -1|≥|a +1-a +1|=2,当且仅当-1≤a ≤1时取等号,得x +y +z =2,即M =2. 又x ,y ,z >0,所以x 2y +y ≥2x 2y ·y =2x , 同理可得y 2z +z ≥2y ,z 2x +x ≥2z , 三式相加可得,x 2y +y 2z +z 2x≥x +y +z =2, 当且仅当x =y =z =23时,取等号, 所以x 2y +y 2z +z 2x≥2.(2)解(x-2)2+(y-1)2+(z+m)2≥13恒成立,等价于13≤[(x-2)2+(y-1)2+(z+m)2]min,由(12+12+12)[(x-2)2+(y-1)2+(z+m)2]≥(x-2+y-1+z+m)2=(m-1)2,当且仅当x-2=y-1=z+m时取等号,可得13≤13(m-1)2,即|m-1|≥1,解得m≥2或m≤0,即m的取值范围是(-∞,0]∪[2,+∞).。

数学:不等式证明四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与放缩法

数学:不等式证明四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与放缩法

不等式证明一(比较法)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分为:作差法和作商法 一、 作差法若a ,b ∈R ,则: 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b 它的三个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符号(与零的大小)——结论. 作差法是当要证的不等式两边为代数和形式时,通过作差把定量比较左右的大小转化为定性判定左—右的符号,从而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作差是化归,变形是手段,变形的过程是因式分解(和差化积)或配方,把差式变形为若干因子的乘积或若干个完全平方的和,进而判定其符号,得出结论.例1、求证:x 2 + 3 > 3x 证:∵(x 2 + 3) 3x = 043)23(3)23()23(32222>+-=+-+-x x x ∴x 2 + 3 > 3x例2、 (课本P 22例2)已知a, b, m 都是正数,并且a < b ,求证:bam b m a >++ 证:)()()()()(m b b a b m m b b m b a m a b b a m b m a +-=++-+=-++ ∵a,b,m 都是正数,并且a<b ,∴b + m > 0 , b a > 0 ∴0)()(>+-m b b a b m 即:bam b m a >++变式:若a > b ,结果会怎样?若没有“a < b ”这个条件,应如何判断?例3、 已知a, b 都是正数,并且a b ,求证:a 5 + b 5 > a 2b 3 + a 3b 2 证:(a 5 + b 5 )(a 2b 3 + a 3b 2) = ( a 5 a 3b 2) + (b 5 a2b 3)= a 3 (a 2b 2 )b 3 (a 2b 2) = (a 2b 2 )(a 3 b 3)= (a + b )(a b )2(a 2 + ab + b 2)∵a, b 都是正数,∴a + b, a 2 + ab + b 2 > 0又∵a b ,∴(a b )2 > 0 ∴(a + b )(a b )2(a 2 + ab + b2) > 0即:a 5 + b 5 > a 2b 3 + a 3b 2例4、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 行走;有一半路程乙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 行走,如果m n ,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解:设从出发地到指定地点的路程为S ,甲乙两人走完全程所需时间分别是t 1, t 2,则:21122,22t n S m S S n t m t=+=+可得:mnn m S t n m S t 2)(,221+=+= ∴)(2)()(2])(4[2)(22221n m mn n m S mn n m n m mn S mn n m S n m S t t +--=++-=+-+=- ∵S, m, n 都是正数,且m n ,∴t 1 t 2 < 0 即:t 1 < t 2从而:甲先到到达指定地点。

证明不等式的几种方法

证明不等式的几种方法

不等式证明题的命题形式多样,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也很多,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等.本文主要介绍一下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的应用技巧.一、综合法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需先根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以及已知的事实、结论、性质、定理等,一步步推导,直到推导出需要证明的式子为止.因而综合法就是由“因”到“果”的推导过程.每一步的推导过程一定要符合数学逻辑.在证明不等式时,可以从左往右推导,也可以从右往左推导.例1.若a,b,c是不完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n a+b2+ln b+c2+ln c+a2>ln a+ln b+ln c.证明:由于a,b,c都是正数,所以a+b2≥ab>0,b+c2≥bc>0,a+c2≥ac>0,又因为a,b,c是不完全相等的正数,如果这三个不等式都成立,就取不到等号,因此a+b2·b+c2·c+a2>ab·bc·ca=abc,在上式的两边取对数得:ln(a+b2·b+c2·c+a2)>ln(abc),即:lna+b2+ln b+c2+ln c+a2>ln a+ln b+ln c.解答本题主要运用基本不等式a+b2≥ab;然后根据不等式的可乘性,通过取对数,将不等式左边的式子进行化简.在推导不等式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这几个不等式:a2+b2≥2ab,a+b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二、分析法用分析法解题的思路和综合法相反,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需要从要证明的不等式出发,然后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是什么,一步一步递推,证明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符合题中给出的信息,或者符合已知的数学结论.一般来说,分析法常用于证明较复杂的不等式问题.若由不等式一边的式子很难推导出另一边的式子,就可以采用分析法进行证明,通过分析、推理,一步步简化不等式,最终得到一个比较简便的等价不等式.例2.设a>b>0,求证:(a-b)28a<a+b2-ab<(a-b)28b.证明:要证:(a-b)28a a+b2ab(a-b)28b,即证:(a+b)28a<(a-b)22<(a-b)28b,由于a>b>0,所以a≠b,即证:(a+b)24a<1<(a+b)24b,<1<1<,根据a>b>0,可知该不等式成立,于是得证:(a+b)28a<a+b2-ab<(a-b)28b.这个不等式较为复杂,我们很难从不等式左边的式子推导出右边的式子,同样也很难反向推导出结论,但是可以用分析法,将不等式一步步简化,先将中间项合并,再将其化为1,然后通过恒等变换,化简即可.三、反证法反证法是解答证明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地,当题目中出现“至少”“不存在”“至多”等字眼时,都可以考虑使用反证法进行证明.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要首先假设命题不成立;然后结合题中已知的信息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得到存在矛盾的结论,那就说明假设的命题不成立,这样就可以证明不等式成立.例3.已知a>0,b>0,且a+b>2,求证:1+b a,1+a b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证明:假设1+b a,1+a b都大于2,因为a>0,b>0,则1+b≥2a,1+a≥2b,将这两个式子相加得:2+a+b≥2a+2b,化简得:a+b≤2,与题目中的a+b>2相矛盾,因此,1+b a,1+a b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由题目中出现了“至少”的字眼,所以考虑使用反证法进行证明.在提出假设命题时,要注意命题的反面情况,如“1+b a、1+a b至少有一个小于2”的反面情况是“1+b a、1+a b都大于2”.熟练掌握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的适用情形、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学会积累解题技巧和规律,以提升解题的效率.(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中学)赖明辉备考指南59。

解不等式的几种常见思路

解不等式的几种常见思路

解不等式的几种常见思路一、证明不等式常用思路:不等式的证明思路和方法有: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反证法;换元法、常数代换法、几何法、数学归纳法、构造函数法等。

(换元法是一个需要专门讨论的方法,这里暂不举例)1、比较法: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作差(作商)—变形—判断—结论.作差法:差与“0”比较。

为了判断作差后的符号,经常需要把这个差变形为一个常数,或者变形为一个常数与一个或几个平方和的形式,也可变形为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判断其正负.作商法:商与“1”相比较。

作商时,需要满足两者均为正数。

2、综合法(顺推):综合法是指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得到结论,其特点是“执因索果”,即由“已知”,利用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的性质逐步推向“未知”。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A B1B2…Bn B,及从已知条件A 出发,逐步推演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B.3、分析法(逆推):从求证的结论出发,分析使这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即“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4、放缩法:要证明不等式A<B 成立,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变量通过适当的放大或缩小达到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①不等式的传递性;②等量加不等量为不等量;③同分子(分母)异分母(分子)的两个分式大小的比较.常用的放缩技巧有:①应用均值不等式进行放缩;②舍掉(或加进)一些项;③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

5、反证法:即从正难则反的角度去思考,要证明不等式A>B,先假设A≤B,由题设及其它性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A>B. 凡涉及到的证明不等式为否定命题、惟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6、常数代换法常数代换是指利用某些带有常数项的恒等式,把常量化为变量代入到所求证的式子中,以到达化繁为简的目的。

不等式的证明(四)

不等式的证明(四)

教师: 学科: 年级: 学校:
邱小宁 数学 高二年级(上) 安远县第二中学
让学生分三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
师:请甲组同学做(1)题,乙组同学做(2)题,丙 组同学做(3)题.(学生板书证明过程) 。
(教师活动)打出字幕(练习) ,请三位同学板演,
巡视学生的解题情况,对正确的证法给予肯定,对偏差及 时纠正.点评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目的在于 (学生活动)在笔记本上完成练习,三位同学板演。 激活学生思 维,提高学生 (过程 略) 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灵活 应变能力。
九 、 板书
不等式的证明(四)
设计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1、基本原理 2、应用 例题 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 课时小结
十 、 教学 本节课在形成分析法证明不等式认知结构中,教师提出问 反思 题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智 慧,求得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解决后,及时地提出新问题, 按认识规律, 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逐步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 由浅入深,由 由表面到本质,把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完成本 易及难,逐渐 节课的教学任务.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是让学生的思 展开教学内 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 容,让学生形 本节课练中有讲,讲中有练,讲练结合.在讲与练的互相 成有序的知
[投影]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概念. (见课本)
例1
求证
[分析]此题用比较法和综合法都很难入手,应考虑用 分析法.
证明: (见课本) 理解分 析法与综合
法的内在联 系,说明分析 例 2 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同时,如果水管 法在证明不 截面(指横截面,下同)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是圆的水 等式中的重 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要地位.掌握 [分析]设未知数,列方程,因为当水的流速相同时, 分析法证明 水管的流量取决于水管截面面积的大小,设截面的周长为 不等式,特别 重视分析法 ,则周长为 的圆的半径为 ,截面积为 ;周长为 证题格式及 的正方形边长为 ,截面积为 ,所以本题只需证明: 格式中蕴含 的逻辑关 系.灵活掌握 证明: (见课本) 分析法的应 用,培养学生 (三) 课堂练习 应用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打出幻灯片§A,

第11课时不等式证明(4)

第11课时不等式证明(4)
例4.甲、乙两电脑批发商每次在同一电脑耗材厂以相同价格购进电脑芯片。甲、乙两公司共购芯片两次,每次的芯片价格不同,甲公司每次购10000片芯片,乙公司每次购10000元芯片,两次购芯片,哪一家公司平均成本底?请给出证明.
随堂训练:
1.如果a2+b2=1,c2+d2=1,则[ ]
A.abcd< B.abcd>- C.- <abcd< D.- ≤abcd≤
③比较法是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方法,应熟练掌握;
④应注意在解题中逐步摸索规律,灵活选用各种方法.
例题精讲:
例1.已知a,b,c∈R,求证:a2+b2+c2+4≥ab+3b+2c.
例2.已知a2+b2=1,x2+y2=1,求证:ax+by≤1.
例3.已知x>0,y>0,且x+y>2.求证: 与 中至少有一4,那么m+n的最小值是[ ]
A.4B.18C. D.9
3.已知x+2y=1,则2x+ 4y的最小值为[ ]
A.8B.6C.2 D.3
4.设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求证: .
5.已知x,y为正数,且2x+8y-xy=0,求x+y的最小值。
6.已知函数f(x)是(-∞, +∞)上的增函数,a,b∈R,
第11课时§6.3不等式证明(4)
学习目标:①掌握不等式证明方法的选择,熟练不等式的证明;
②培养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及论证能力.
知识要点:①证明不等式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
②证明不等式时,首先考虑能否用重要不等式从一端放大(或缩小)到另一端,既用综合法证明,其次考虑能否作差,判断大小关系,以上都不好证,可考虑用分析法;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精选多篇)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精选多篇)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精选多篇)第一篇: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已知非零向量a,b,a⊥b,求证|a|+|b|/|a+b|0【2】显然,由|a+b|>0可知原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a|+|b|≤(√2)|a+b|该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a|+|b|)²≤².整理即是:a²+2|ab|+b²≤2(a²+2ab+b²)【∵|a|²=a².|b|²=b².|a+b|²=(a+b)²=a²+2ab+b²又ab=0,故接下来就有】】a²+b²≤2a²+2b²0≤a²+b²∵a,b是非零向量,∴|a|≠0,且|b|≠0.∴a²+b²>0.推上去,可知原不等式成立。

作为数学题型的不等式证明问题和作为数学证明方法的分析法,两者皆为中学数学的教学难点。

本文仅就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这一问题稍作探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形式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就是在其两边同时除以根号a+根号b,就可以了。

下面我给你介绍一些解不等式的方法首先要牢记一些我们常见的不等式。

比如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还有琴深不等式(当然这些是翻译的问题)然后要学会用一些函数的方法,这是解不等式最常见的方法。

分析法,综合法,做减法,假设法等等这些事容易的。

在考试的时候方法最多的是用函数的方法做,关键是找到函数的定义域,还有求出它的导函数。

找到他的最小值,最大值。

在结合要求的等等一句话要灵活的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数学证明题的最会想到的。

就是归纳法这种方法最好,三部曲。

你最好把它掌握好。

若正数a,b满足ab=a+b+3,则ab的取值范围是解:ab-3=a+b>=2根号ab令t=根号ab,t^2-2t-3>=0t>=3ort=3,故,ab>=9(当且仅当a=b=3是取等号)。

(整理版)分析法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整理版)分析法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分析法--不等式证明的根本方法有关不等式的证明题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往往以知识的纵横联系为依托,考查学生对不等式证明方法的掌握程度,是许多学生难以逾越的沟壑,不少学生常常望题兴叹或无功而返.为了解决此问题,在这向大家介绍分析法,这是不等式证明的重要方法.下面以几道不等式证明题作为分析法的范例加以阐释.例1 002a b c a b >>>+,,,求证:c a c < 分析:观察待证式子是连锁不等式,不易用比拟法,又待证式子等价于a c -a c -,也不具备使用根本不等式的特点,而用分析法比拟适宜.证明:要证c a c <只需证a c -只需证a c -<即证22()a c c ab -<-,即证22a ac ab -<-.0a >∵,只需证2a c b -<-,即证2a b c +<,这为.故原不等式成立.点评:分析法的步骤是未知→需知→,在操作中“要证〞,“只需证〞,“即证〞这些词语是不可缺少的.例2 关于x 的实系数方程20x ax b ++=有两个实根24a b αβ<+,,,且2b <.证明:22αβ<<,.证明:要证22αβ<<,, 只需证2244αβ<<,,只需证22(4)(4)0αβ-->,且4αβ<,只需证224()(4)αβαβ+<+,且4αβ<,只需证224(4)a b <+,且4b <,只需证24a b >+,且4b <,即证24a b <+,且4b <.最后一式为条件,故原不等式成立.点评:应用分析法,一方面要注意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另一方面要有目的性,逐步逼近条件或必然结论.例3 函数π()tan 02f x x x ⎛⎫=∈ ⎪⎝⎭,,,假设12π02x x ⎛⎫∈ ⎪⎝⎭,,且12x x ≠.证明:12121[()()]22x x f x f x f +⎛⎫+> ⎪⎝⎭. 分析:这道题从考查思维的角度来看,方法根本,只要从分析法入手———步步变形,问题极易解决.证明:要证12121[()()]22x x f x f x f +⎛⎫+> ⎪⎝⎭, 只需证12121(tan tan )tan 22x x x x ++>, 只需证12121212sin sin sin()12cos cos 1cos()x x x x x x x x ⎛⎫++> ⎪++⎝⎭〔“化切为弦〞〕, 只需证12121212sin()sin()2cos cos 1cos()x x x x x x x x ++>++, 只需证1212121212sin()sin()cos()cos()1cos()x x x x x x x x x x ++>++-++, 只需证明120cos()1x x <-<,那么以上最后一个不等式成立,在题设条件下易得此结论. 点评:分析法是思考问题的一种根本方法,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四种方法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四种方法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四种方法在初等数学中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和构造法.但是当不等式比较复杂时,用初等的方法证明会比较困难,有时还证不出来.如果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不等式,利用导数为工具,那么不等式的证明就会化难为易.本文通过举例阐述利用泰勒公式, 中值定理,函数的性质, Jensen 不等式等四种方法证明不等式,说明了导数在证明不等式中的重要作用.一、利用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若函数)(x f 在含有0x 的某区间有定义,并且有直到)1(-n 阶的各阶导数,又在点0x 处有n 阶的导数)(0)(x fn ,则有公式)()(!)()(!2)()(!1)()()()(00)(200000x R x x n x f x x x f x x x f x f x f n n n +-++-''+-'+=在上述公式中若0)(≤x R n (或0)(≥x R n ),则可得)(00)(200000)(!)()(!2)()(!1)()()(n n x x n x f x x x f x x x f x f x f -++-''+-'+≥或)(00)(200000)(!)()(!2)()(!1)()()(n n x x n x f x x x f x x x f x f x f -++-''+-'+≤例1 证明: ).11(,32)1ln(32<<-+-≤+x x x x x 证明 设)11)1ln()(<<-+=x x x f ( 则)(x f 在0=x 处有带有拉格朗日余项三阶泰勒公式)11()1(432)1ln(4432<<-+-+-=+ξξ x x x x x0)1(444≤+-ξx 32)1ln(32x x x x +-≤+∴ 由以上证明可知,用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首先构造函数,选取适当的点0x 在0x 处展开,然后判断余项)(x R n 的正负,从而证明不等式.二、利用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微分)(Lagrange中值定理: 若)(x f 满足以下条件:(1) )(x f 在闭区间],[b a 内连续 (2) )(x f 在开区间),(b a 上可导则 ab a f b f f b a --='∍∈∃)()()(),(ξξ 例2 若)()(1,011y x py y x y x py p x y p p p p -<-<-><<--则 分析 因为,0x y <<则原不等式等价于11--<--<p p p p px yx y x py)1(>p .令p t x f =)(,则我们容易联想到Lagrange 中值定理yx y f x f y x f --=-)()())(('ξ.证明 设p t t f =)(,显然],[)(x y t f 在满足Lagrange 中值定理的条件则 ,)()()(),(y x y f x f f x y --='∍∈∃ξξ 即yx y x p ppp ---=1ξ111,),(---<<∴<<∴∈p p p px p py x y x y ξξξ )()(11y x py y x y x py p p p p -<-<-∴-- 例3 设)(x f 在],[b a 上连续可导,且,0)()(==b f a f 则dx x f a b x f babx a ⎰-≥≤≤)()(4)(max 2'证明 设)(max 'x f M bx a ≤≤=则由中值公式,当),(b a x ∈时,有))(())(()()(11a x f a x f a f x f -'=-'+=ξξ ))(())(()()(22b x f b x f b f x f -'=-'+=ξξ其中).,(),,(21b x x a ∈∈ξξ由此可得)()()()(x b M x f a x M x f -≤-≤及所以4)()()()()()(22222a b M dx x b M dx a x M dxx f dx x f dx x f b a abb a bab a a bb a -=-+-≤+=⎰⎰⎰⎰⎰++++ 即⎰-≥badx x f a b M )()(42所以 dx x f a b x f babx a ⎰-≥'≤≤)()(4)(max 2积分第二中值定理]1[ 若在区间f ],[b a 上f 为非负的单调递减函数,而g 是可积函数,则存在],[b a ∈ξ,使得⎰⎰=ξabag a f fg )(例4 设⎰+=12sin )(x xdt t x f ,则0>x 时xx f 1)(<特别地:当2003=x 时机为2003年浙江省高等数学竞赛试题(工科、经管类)证明 令u t =,则由积分第二中值定理xudu x udu ux f xx x 1sin 212sin )(2221≤=⎰⎰+ξ =又因为⎰⎰⎰+++-++-⎥⎥⎦⎤⎢⎢⎣⎡++-=222222)1(2322)1(2322)1(cos 41)1cos()1(21cos 21cos 21)1(cos 1212sin )(x x x x x xu udu x x x x u udu x x u u udu ux f = =于是,0>x 时xx x x x duu x x x f x x 1)111(21)1(212141)1(2121)(22)1(23=-+-+++++<⎰+- =由上可见利用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通常是首先构造辅助函数和考虑区间,辅助函数和定义区间的选择要与题设和结论相联系,然后由中值定理写出不等式,从而进行证明.三、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定理1 如果函数)(),(x g x f 满足以下条件:(1) )(),(x g x f 在闭区间],[b a 内连续(2) )(),(x g x f 在开区间),(b a 可导,且有)()(x g x f '>'(或)()(x g x f '<') (3) )()(a g a f =则 在),(b a 内有)()(x g x f >(或)()(x g x f <令)()()(x g x f x F -=由于0)(0)()()()(≤⇔≤-⇔≤x F x g x f x g x f 所以证明)()(x g x f ≤⇔证明0)(≤x F 则相应地有推论1 若)(x f 在],[b a 上连续,在),(b a 内可导,c a f =)(且0)('>x f (或0)('<x f )则在),(b a 内有c x f >)((或c x f <)().例5 证明:当1>x 时,有).2ln(ln )1(ln 2+⋅>+x x x分析 只要把要证的不等式变形为)1ln()2ln(ln )1ln(++>+x x x x ,然后把x 相对固定看作常数,并选取辅助函数xx x f ln )1ln()(+=.则只要证明)(x f 在),0(+∞是单调减函数即可. 证明 作辅助函数xx x f ln )1ln()(+= )1(>x于是有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f 22ln )1()1ln()1(ln ln )1ln(1ln )(+++-=+-+=' 因为 ,11+<<x x 故)1ln(ln 0+<<x x 所以 )1ln()1(ln ++<x x x x因而在),(∞+1内恒有0)('<x f ,所以)(x f 在区间),1(+∞内严格递减.又因为x x +<<11,可知)1()(+>x f x f即)1ln()2ln(ln )1ln(++-+x x x x 所以 ).2ln(ln )1(ln 2+⋅>+x x x例6 证明不等式x x x x <+<-)1ln(22,其中0>x .分析 因为例6中不等式的不等号两边形式不一样,对它作差)2()1ln(2x x x --+,则发现作差以后不容易化简.如果对)1ln(x +求导得x+11,这样就能对它进行比较.证明 先证 )1ln(22x x x +<-设 )2()1l n ()(2x x x x f --+= )0(>x则 00)01l n ()0(=-+=f xx x x x f +=+-+=1111)(2'0>x 即 0012>>+x x 01)(2>+='∴x x x f ,即在),0(+∞上)(x f 单调递增0)0()(=>∴f x f 2)1ln(2x x x ->+∴ 再证 x x <+)1ln(令 x x x g -+=)1l n ()( 则 0)0(=g 111)(-+='xx g10<+∴>xx 11x x x g <+∴<'∴)1ln(0)( x x x x <+<-∴)1ln(22定理1将可导函数的不等式)()(x g x f <的证明转化为)()(x g x f '<'的证明,但当)(x f '与)(x g '的大小不容易判定时,则有推论2 设)(x f ,)(x g 在[b a ,]上n 阶可导, (1))()()()(a g a f k k = 1,2,1,0-=n k (2))()()()(x g x f n n > (或)()()()(x g x f n n <)则在(b a ,)内有)()(x g x f > (或)()(x g x f <)例7 证明:331x x tgx +>,)2,0(π∈x .分析 两边函数类型不同,右边多项式次数较高,不易比较,对它求一阶导数得.1)31(,sec )(232x x x x tgx +='+='仍然不易比较,则我们自然就能想到推论2.证明 设tgx x f =)(331)(x x x g +=则 (1)0)0()0(==g f(2)1)0()0(),1()(),(sec )(22='='+='='g f x x g x x f (3)1)0()0(,2)(,cos sec 2)(2=''=''=''=''g f x x g xxx f(4)2)(),31)(1(2)(22='''++='''x g x tg x tg x f 显然有 )()(x g x f '''>'''由推论2得,231x x tgx+> (20π<<x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我们都是先构造函数.然后通过对函数求导,来判定函数的增减性,从而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四、利用Jensen(琴森)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定义]1[ 如果),()(b a x f 在内存在二阶导数)("x f 则(1) 若对,.0)(),(>''∈∀x f b a x 有则函数)(x f 在),(b a 内为凸函数.(2) 若对,.0)(),(<''∈∀x f b a x 有则函数)(x f 在),(b a 内为凹函数.若函数),()(b a x f 在内是凸(或凹)函数时,对),(,,,21b a x x x n ∈∀ 及∑==ni i 11λ,有Jensen(琴森)不等式∑∑∑∑====⎪⎭⎫ ⎝⎛≥⎪⎭⎫ ⎝⎛≤⎪⎭⎫ ⎝⎛n i ni i i n i i i i i n i i i x f x f x f x f 1111)()( 或 λλλλ 等号当且仅当n x x x === 21时成立.例8 证明下列不等式),2,1,0(111212121n i a na a a a a a a a a ni nn n n=>+++≤⋅≤+++ .分析 上式只要能证明),2,1,0(2121n i a na a a a a a i nnn =>+++≤⋅ ,如果此题用前面所述的几种方法来证明显然不合适,因为对它求导后不等式会更复杂.而这里的i a 可以看作是同一函数的多个不同函数值,设x x f ln )(=那么就可以用Jensen 不等式来证明它.然后只要令xx f 1ln)(=,同理可得n n na a a a a a n 2121111⋅≤+++.证明 令)0(ln )(>=x x x f 因为 01)(2<-=''x x f ,所以),0()(+∞在x f 是凹函数 则对),0(,,,21+∞∈∀na a a 有[])()()(1)(12121n n a f a f a f na a a n f +++≥⎥⎦⎤⎢⎣⎡+++即 []n n a a a na a a n ln ln ln 1)(1ln 2121+++≥⎥⎦⎤⎢⎣⎡+++ 又因为[]n n n a a a a a a n2121ln ln ln ln 1⋅=+++ 所以 na a a a a a nnn +++≤⋅ 2121 令 xx f 1ln)(=, 则同理可得n n na a a a a a n 2121111⋅≤+++所以),2,1,0(111212121n i a na a a a a a a a a ni nn n n=>+++≤⋅≤+++ 例9 设)(x f 二次可微,且对一切x ,有0)(≥''x f ,而)(t u 在],0[a 上连续,则⎰⎰≥a adt t u af dt t u f a 00])(1[)]([1 分析 上述不等式在形式上很像Jensen 不等式,且当t 取不同的值时,)]([t u f 就是同一函数的不同函数值,则可以用琴森不等式进行证明.证明 由)(x f 及)(t u 的连续性,保证了可积性.并且∑⎰-=∞→=100)]([1lim )]([1n K n a n Ka u f n dt t u f a ⎰∑-=∞→=a n K n n Ka u n dt t u a 010)(1lim )(1因0)(≥''x f ,故)(x f 为凸函数,在Jensen 不等式)()()(112211n n n n x f q x f q x q x q x q f ++≤+++ )1,,,(2121=+++n n q q q q q q 均为正,且中,取) ( n i nq a n i u x i i ,3,2,11),1(==-= 即得∑∑-=-=≤1010)]([1])(1[n K n K nKa u f n n Ka u n f 由)(x f 的连续性,在上式取∞→n 即得所要证的结论.由以上证明可知应用Jensen 不等式证明不等式,首先是构造适当的函数并判断它的凹凸性,然后用Jensen 不等式证明之.本文所述四种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四种方法充分说明了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独到之处.在证明不等式时,应用导数等知识往往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除上述四种方法外还有不少方法.如用极值、最值等来证明不等式.由于受篇幅之限,这里不再详述.参考文献[1]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裘单明等,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导,数学分析[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 胡雁军,李育生,邓聚成,数学分析中的证题方法与难题选解[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Four Usual Methods to Prove Tthe Inequality by UsingDerivativeYang Yuxin(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Shaoxin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Shaoxing Zhejiang,312000) Abstract:Examplisies four methods to prove the Inequality by using Derivative to show the imporpance of using derivative to crove the inequalityKey words:Derivative; Monotonicity; Theorem of mean; Taylor formula; Jensen Inequality。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当所证明的不等式不能使用比较法,且和重要不等式(a2+b2≥2ab)、基本不等式 没有直接联系,较难发现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时,可用分析法来寻找证明途径,使用分析法证明的关键是推理的每一步必须可逆.
2.用分析法证“若A则B”这个命题的模式
为了证明命题B为真,
只需证明命题B1为真,从而有…
只需证明命题B2为真,从而有…
……
只需证明命题A为真,而已知A为真,故B必真.
(2019·福州八中质检)已知函数f(x)=|x-1|.
(1)解不等式f(x)+f(x+4)≥8;
(2)若|a|<1,|b|<1,且a≠0,求证:f(ab)>|a|·f .
解:(1)依题意,原不等式等价于|x-1|+|x+3|≥8.
当x<-3时,则-2x-2≥8,解得x≤-5.
高中数学: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019·安徽质检)已知x,y,z,λ均为正实数.
(1)求证: ≥ ;
(2)若x+y+z=1,求证: + + ≥2 .
证明:(1)要证 ≥ ,
即证(1+λ)(x2+λy2)≥(x+λy)2,
而(1+λ)(x2+λy2)-(x+λy)2=λ(x-y)2≥0,当且仅当x=y时取等号,
故原不等式成立.
(2)由(1)可得 = ≥ = (当且仅当x+y=2y,即x=y时取等号),
同理可得 ≥ (当且仅当y+z=2z,即y=z时取等号), ≥ (当且仅当z+x=2x,即x=z时取等号),所以 + + ≥ + + =2 (x+y+z)=2 ,当且仅当x=y=z时取等号.
1.分析法的应用条件
∴(ab-1)2-(b-a)2=a2b2-a2-b2+1=(a2-1)(b2-1)>0.
故(ab-1)2>(b-a)2成立.

高三数学 不等式的证明(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不等式的应用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  不等式的证明(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不等式的应用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不等式的证明(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不等式的应用知识精讲(一)不等式的证明1. 实数大小的性质(1)a b a b ->⇔>0;(2)a b a b -=⇔=0;(3)a b a b -<⇔<0。

2. 比较法证明的步骤(1)求差比较法步骤:作差——变形——判别差的符号,在运用求差比较法证明时其关键是变形,通常变形方法是分解因式、配方、利用判别式及把差化为若干个非负数的和。

(不能分解时证明有恒定符号可配方)(2)求商比较法步骤:作商——变形——判别商与1的大小,在运用求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采用函数的单调性及基本不等式进行放缩。

3. 基本不等式定理1:如果a b R ,∈,那么a b ab 222+≥(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定理2:如果a b c R ,,∈+,那么a b c abc 3333++≥(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

推论1:如果a b R ,∈+,那么a b ab +≥2(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推论2:如果a b c R ,,∈+,那么a b c abc ++≥33(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号)。

4. 综合法: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再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求证的不等式,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综合法的证明思路是:由因导果,也就是从一个(组)已知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地用必要条件替代前面的不等式,直到推导出要证的不等式。

5. 分析法: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这个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判定所证的不等式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分析法的证明思路是:“执果索因”,即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不断地用充分条件来代替前面的不等式,直至找到已知不等式为止。

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要把握以下三点:(1)寻找使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时,往往是先寻找使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再考虑这个必要条件是否充分。

Young不等式

Young不等式

λ ln x1 + (1− λ) ln x2 ≤ ln(λx1 + (1− λ)x2 ) ,
从而成立 x1λ ⋅ x12−λ ≤ λx1 + (1 − λ)x2
, (0 < λ < 1)

x1
=
1
a λ , x2
=
1
b1−λ , λ
=
1 p
,代入上式即得结论。
(6) 应用凸函数的Jensen不等式法
n
∑[ ] = lim n→∞ i=1
f (xi )(xi − xi−1 ) + xi−1 ⋅ ( f (xi ) − f (xi−1 ))
∑[ ] [ ] n
= lim n→∞ i=1
xi ⋅ f (xi ) − xi−1 ⋅ f (xi−1 )
=
lim
n→∞
xn

f
(xn )

x0

f
(x0
)
file://E:\教学\数学分析\数学分析网站\教学论文\jxlw1.htm
∫ ∫ ∫ a
b
b
S1 =
0
f (x)dx , S2
=
g( y)dy =
0
0 g(x)dx ,
∫ ∫ a
b
比较矩形面积与 S1 + S2 ,便知成立 ab ≤ S1 + S2 = 0 f (x)dx + 0 g(x)dx .
(2) 分析法:
(a)我们先证明
∫ ∫ a f (x)dx +
0
f (a) f −1 ( y)dy = a ⋅ f (a)
(d):当 b > f (a) 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证:
这个不等式若用综合法证明就不知从何处下手,困难在哪?
概念分析
1.定义:证明不等式,有时可以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充分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判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通常叫做分析法。
2.用分析法论证“若A则B”这个命题的模式是:
授课教师: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张海江
教学目的
1.理解分析法证题思想,并掌握其应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证题过程中逻辑语言的使用.
知识重点
学会用分析法分析问题的思考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入手去探明解题途径,概括地说,就是“从已知,利用性质、定理等,逐步推向未知”,它的思路是从已知条件A出发,得到结论 ,由 可得到 , ,由 可以推出结论B成立。但是有许多不等式的证明题,已知条件与需证的结论间的关系很隐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一定困难。例如
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
即证:
即:
即证: (成立)
2.已知 ,且 ,求证:
证法一::(分析法)要证: ,
即证
只需证明 ,即 ,
即 ,又 成立,
证法二:(综合法)
又 ,

3.已知 求证:
证明:
由于 故最后不等式是成立的,
所以有
4.已知 ,求证:
证法一:(比较法)
证法二:(分析法)
原式成立.
5.设 ,求证:
6. ,求证: (教材全解46页)
7.已知 ,求证: (教材全解46页)
8.已知 求证:
(教材全解46页)
9.求证: (教材全解46页)
10.已知 ,求证: (教材全解47页)
11.教材全解48页例18(应用题)
12.已知 ,求证: (素质教育新教案38页)
13.已知 是不相等的两个正数,求证: (素质教育新教案39页)

证二:(综合法)

∵x> 0,y> 0,∴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分析法常用于比较法,综合法难于入手的题型.
(2)分析法的优点是利于思考,因为它方向明确思路自然,易于掌握,而综合法的优点是易于表述,条理清楚,形式简洁,因而证不等式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写出证明过程.
练习与作业
1.设a,b,c是的△ABC三边,S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
证明: 均为正数
要证
只需证a(b+m)<b(a+m)
只需证am<bm
原不等式成立。
【例3】(1Βιβλιοθήκη 已知a>1,求证:(2)已知a>0,b>0,c>0,求证:
分析:(1)用分析法进行两次“平方”
(2)原式即证
即证
【例4】(课本例)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要证命题B为真
只需证命题 为真
只需证命题 为真
只需证命题A为真
今已知A为真
故B必真
3.逻辑关系为:
(结论)(步步寻求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已知)
例题讲解
【例1】求证:
分析法证明:∵
只需证明:
展开得:
即:

即:21 < 25(显然成立)

综合法证明:∵21 < 25∴ ∴
∴ ∴

【例2】已知a、b、m均为正数,且a<b,用分析法证明 。
14.若 ,求证: (素质教育新教案39页)
课后反思
证:设截面周长为l,则周长为l的圆的半径为 ,截面积为 ,
周长为l的正方形边长为 ,截面积为
问题只需证: >
即证: >
两边同乘 ,得:
因此只需证:4 >(显然成立)
∴ > 也可用比较法(取商)证,也不困难。
【例5】设x> 0,y> 0,证明不等式:
证一:(分析法)所证不等式即:
即:
即:
只需证:
∵ 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