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5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5五行学说

说明脏腑病的传变
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
如:肝脏有病 病传至心 — 母病及子 病传至肾 — 子病及母 病传至脾 —
子病及母 肾 侮 肺

母病及子 心 乘
相乘 病传至肺 — 相侮

五行学说认为
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 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 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



五行相乘


乘,以强凌弱,克制太过之意。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 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关系。 相乘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土→水→火→金→木。
引起相乘的原因 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对被克制一行的克制太过 ,导致被克一行的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 常。 如:“木亢乘土” 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虚弱,使“克我”一行的克制相对增 强,导致其本身更加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 异常。 如:“土虚木乘”
构建天人合一的五脏系统 五脏一体观 自然界的五行系统 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相关联系 人与自然的统一,即“天人合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木曰曲直,肝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火曰炎上,心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土爰稼穑,脾能化生气血。 • 肺属金,金曰从革,肺以肃降为顺。 • 肾属水,水曰润下,肾有主水之功。
病色与反映在面部的分部
本脏之色见于本脏之位,是色脉相 符,表示病情较轻。 心 病变的色部相生,表 示病证为顺。 病变的色部相克,表 示病证为逆。




脉象与季节
在疾病中,脉象变化与时节相应,表示病证为顺。 如 《四言举要》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的特性认识和分析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运用五行生克规律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

其主要理论包括五行的概念与特性、事物的五行归类和推演,以及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所含运动变化之义。

随着古人对五行重新认识的不断深化,五行的物质元素意义逐渐被淡化,其方法论的促进作用则日益强化和注重,逐渐演化成一种紧固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

五行的特性被抽象化出,并做为分析、概括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属性及研究各类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的依据,进而使用冉雍比类和解题川流不息的方法,将某方面相同、相似、相近性质的事物或现象分后归为五行之中。

这样五行不再特指某种自然物,而是具备一定属性或功能的某人和现象的代称或符号。

一般认为,《尚书·洪范》所载“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也是后世对五行特性阐发的主要文献依据。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曲”,蒙也;“直”,晃也。

“曲直”,就是对树木生长形态的生动叙述,言其主干伸直向上,树枝坎坷向外。

从树木的向上生长、向外舒展、屈曲自如等现象,引申为木具备生长、升发、杨开第、条达等特征。

凡具备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所谓“炎上”,是指火在燃烧时具有发光放热、光热四散、蒸腾上升之象,引申为火有温热、光明、升腾等特性。

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

“爰”,通在曰;“稼”,指植物收割;“穑”,指庄稼斩获。

土地可以可供人类专门从事栽种和斩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因而指涉为土存有生化、贯穿、滞洪等特征。

凡具备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土。

由于先民对土的重新认识比较深刻,因而也就特别注重,故存有“土辖四方”、“土为万物之母”的观点。

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中医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自然界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总结和归纳,也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之一。

本文将从五行的概念、相生相克关系、五脏与五行、病因病机解释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五行的概念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它们代表了自然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在中医理论中,每个元素都与一个方位、一个季节、一个颜色、一个味道以及一些具体的器官和组织等相对应。

例如:金属对应西方方位,秋季,白色,辛味,肺和大肠等。

二、相生相克关系在五行学说中,除了每个元素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外,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

其中“生”指代一种生成关系,“克”则表示一种制约关系。

具体来说:1.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这种相生关系是指一个元素可以通过作用于另一个元素而促使其生成。

2.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这种相克关系是指一个元素可以通过作用于另一个元素而抑制其发展。

三、五脏与五行在中医理论中,五个脏器也与五行进行了对应。

具体如下:1. 肝属木:肝主疏泄,在情志调节、气血运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心属火:心主神明,在血液循环、情感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脾属土:脾主运化,在消化吸收、水液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肺属金:肺主呼吸,在气血交流、防御外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 肾属水:肾主藏精,调节水液代谢、生殖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病因病机解释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被广泛应用于病因病机的解释和诊断治疗。

例如:1. 水火不相容:水火不相容是指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肝阳上亢、胃火炽盛等。

2. 五行失调:五行失调是指人体内部五行元素的相对比例出现偏差,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肝木不生土、肺金不制水等。

3.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它将疾病分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进行辨别。

五行基础知识

五行基础知识
• (一)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行, 运行,运动之意。 五材:指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材料木、火、土、金、 水,是五行最初的物质来源。
(二) 五行学说:即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 功能属性来归类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 促进、相互制约关系来的系统结构观。论述和推演事物之 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五行学说是我国 古代唯物论的哲学范畴,是重要的系统结构观。
受到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同阴阳学说一样,五行学说亦 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的目的:
• (1)概括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属性 • (2)阐释五脏系统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
(3)并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某些关系,特别是阐 明人体的系统结构医学模式,对于促进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发展及应用,指导中医临床的病证分析、 诊断和治疗,则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的特性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原义: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是枝干曲直,向 上向外舒展
引申义:具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 用或性质的事物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原义: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引申义: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或性质的
事物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
原义: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
引申义: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 性质的事物 “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用或
性质的事物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原义: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
用或性质的事物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胜复调节意义:关于胜复的调节效应,则是通过胜复 调节,可使五行系统结构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即使是 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状态时,则亦可通过胜复的自我调 控,继续维持其系统结构整体的相对平衡。就自然界来说, 即是对寒热温凉较大气候变化的自我调整,这与日月的运 行及宇宙规律有关。就人体来说,则是指因感受外界气候 变化或喜怒哀乐刺激所引起的脏腑一时性偏盛偏衰,经过 自我调节而亦能恢复其生理活动的正常。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1.五行的含义木、火、土、金、水五类(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事物属性的概括。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①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如漫画家漫画创作。

“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②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五行自然界五色五音五味五化五气五方五季木青角酸生风东春火赤徵苦长暑南夏土黄宫甘化湿中长夏金白商辛收燥西秋水黑羽咸藏寒北冬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五行人体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五脉五华木肝胆目筋怒泪弦爪火心小肠舌脉喜汗洪面土脾胃口肉思涎缓唇金肺大肠鼻皮悲涕浮毛水肾膀胱耳骨恐唾沉发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的相生与相克(1)五行相生(2)五行相克2.五行的制化3.五行的相乘与相侮(1)五行相乘(2)五行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1)母病及子(2)子病及母1.五行的相生与相克(1)五行相生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是一种古代哲学思想,用木、火、土、金、水五种气的运动形式来阐释自然界和人体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五行的属性和归类
五行分别代表春季的展放疏泄气(木)、夏季的上升运动气(火)、长夏的平稳运动气(土)、秋季的内收收敛气(金)和冬季的下降潜藏气(水)。

五行可以用来归类自然界和人体的各种事物,如方位、季节、气候、颜色、味道、声音、情感、脏腑、组织器官等,以显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2、五行的生克制化
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相生、相克和制化的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这些关系是自然界万物存在的普遍联系,也是维持五行系统平衡与稳定的自我调节机制。

3、五行的异常变化
当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出现失调时,会导致自然界和人体的
异常现象。

这些异常变化包括母子相及和相乘相侮两种情况。

母子相及是指相生关系异常时,母行或子行不足或亢盛而累及其子行或母行,导致母子两行皆虚或皆实或子盛母衰。

相乘相侮是指相克关系异常时,某一行对其所胜或所不胜一行进行过度或反向的克制,导致某一行太过或不及。

3-五行学说

3-五行学说
总之,临床上依据五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诊疗活动。 然而,五行学说毕竟具有一定的机械性,不可盲目地套 用。在具体应用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再 进行治疗处理。
作业
五行的概念 五行的特性 简述五行的相生相克的规律?
3.泻南补北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或滋阴泻火法。 指泻心火以滋肾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肾阴不 足,心火偏亢之证。
此外,五行学说还可用于指导选择脏腑用药和针灸取穴, 以及帮助纠治精神情志病变等。
如: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补肝; 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味苦色赤入心经以活血安神; 黄色、甘味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以补益脾气; 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经以清肺热; 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生地色黑味咸入肾经以滋肾
(四)指导确定治则与治法 :
五行学说可帮助确定治疗原则和制订治疗方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
前者主要用于母子两脏虚弱之证;后者主要用 于母子两脏俱实之证。
体现“虚则补其母”治则的治法: 例: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
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 证。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 (水生 木)
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是:
肝生心,肝藏血可以济心; 心生脾,心阳可以助脾之运化; 脾生肺,脾运化精微上输于肺; 肺生肾,肺气清肃下行有助于肾的纳气主水; 肾生肝,肾藏精能滋养肝之阴血等等。
五脏相互制约关系是:
肾制约心: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
火之亢烈;
心制约肺: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
盛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
生化、承载、受纳 沉降、肃杀、收敛 (刚柔相济) 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一、五行的概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若从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五行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

《尚书·周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

(二)五行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畅达•火曰炎上:炎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木。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括,它早已超脱了其各自意义的
本身,而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 象的涵义。
所以,五行的特性具有广泛抽象的含义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事物的五行归类
1.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 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 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 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 点的认知方法。 2.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
返回性
2.火曰炎上
火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火”。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五行的特性
3.土爰稼穑
土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土”。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五行的特性
4.金曰从革
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 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
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火克金 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 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 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
本脏之气太盛,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他脏之气补之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解释病理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
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主要为“母 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小结:
相克与相乘次序相同,但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克制关系, 在人体为生理现象;
相乘是异常情况下的过度克制,在人体则为病理现象。
相乘和相侮均为异常相克,相乘是按相克次序克制,而 相侮则是按相克次序的反向克制。而且对于某一行(太 过或不及)来说,相乘或相侮可以同时出现。 如:木过强(太过),则木亢乘土、木亢侮金 木过虚(不及),则木虚金乘、木虚土侮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四)知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与调护 疾病的发生常常出现脏腑间生克制化关系异常,导致 疾病的传变,所以根据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可 以指导临床治疗与调护,通过调整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达到控制疾病传变的目的。 1、控制疾病的传变 在患病时,常常出现一脏之病传 于他脏。因此,要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调整各脏 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治疾病的传变,使已病的脏腑尽 快恢复。例如,肝气太盛,常常乘犯脾土,所以在治 疗与调护肝病的同时,应注意健脾益胃,防止肝病传 脾,从而利于肝病的治疗与调护。
(2)实则泻其子:方法有:肝旺泄心法:即通 过清心火来泻肝火的方法,适用于肝火盛且心火 上炎的心肝火旺证。肾实泄肝法:即通过清肝火 来泄相火的方法,适用于相火妄动,肝火亢盛之 证。 3、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疗与调护的原则和 治法 引气相乘相侮的原因,常常是一脏过强, 机能亢进;或另一脏偏弱,机能不足。因此,治 疗与调护的原则就是“抑强”和“扶弱”。“抑 强”,指抑制机能过亢之脏;“扶弱”,即扶助 虚弱之脏,使其阴阳恢复相对的平衡状态。




(二)五行的特点 五行的特性是在古人对这五种物质普遍认识的基础上, 抽象、推演而逐渐形成的。其中,水具有滋润、下行 的特性,凡具有润滋、寒凉、向下特性的事物或现象 归属于水;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凡具有温热、 升腾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归属于火;金具有能揉能刚、 变革、肃杀的特性,凡具有长养、变化、承载特性的 事物或现象归属于土。因此,在中医学中,五行是木、 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抽象性概括, 具有更广泛、更抽象的含义。 概括: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2、乘侮(相克)关系的传变 (1)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一种是一方的力量过强,而 致被克的一方受到过分克伐;另一种是被克的一方本身虚 弱,不能承受对方的克伐,出现克伐太过的病理现象。如 以木和土的相克关系而言,前者称“木乘土”,后者为 “土虚木乘”。相克太过的原因不同,结果均可导致一方 太过和一方不及。临床上常见的肝气犯胃、犯脾,均属于 相乘致病的范围。 (2)相侮:即反克而致病。一种是由于一方太盛,不仅不 受克己的一方所克制,而且对克己的一方经行反克;另一 种是由于一方的虚弱,丧失克制对方的能力,反而受到被 克一方的克制,导致反克的病理现象。相侮的原因虽然不 相同,但结果都是一方不足和一方太过。临床上常见的 “木火刑金”肝火犯肺,就属于反克的病理变化。

中医教材课:五行学说

中医教材课:五行学说
➢ 五行中某一行(克方)过度亢盛/太过,如木旺乘土。




火 相乘
相侮
17
相侮:侮,恃强反克的意思 相侮顺序与相克顺序相反
相侮原因:
➢ 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本身过强(太过),使克它的一行相对为弱,反 而被强者所克制,如木亢侮金。
➢ 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克方)过度虚弱(不及),被克方相对过强,强者 克制弱者,如金虚木侮。
33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3. 控制疾病传变
通过脏相生、相克规律的治疗原则 控制脏腑相生相克的病理传变
34
赠送茶文化模板
中 本

PPT
国 模


茶 适
合 用
模 板
文 于




化 作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五时
五腑

五方
五行
五体

五色 五味
五官 五志

➢ 自然环境与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通过五行归属息息相关
➢ 不同时节、季节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相应五行属性的变化
20
(二)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以五行的抽象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 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阐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
脏腑功能之间的相互促进、转化 相互调节、制约
长(繁茂) 杏

第二章 五行学说(3)

第二章   五行学说(3)

《元亨疗马集》中提出的“察 色应症”,便是以五行分行四 时,代表五脏分旺四季,又以 相应五色(青、黄、赤、白、 黑)的舌色变化来判断健、病 和预后。如肝木旺于春,口色 桃色者平,白色者病,红者和, 黄者生,黑者危,青者死等。
又如《安骥集·清浊五脏论》中 所说的“肝病传于南方火,父 母见子必相生;心属南方丙丁 火,心病传脾祸未生;……心 家有病传于肺,金逢火化倒销 形;肺家有病传于肝,金能克 木病难痊”,即是根据疾病相 生、相克的传变规律来判断预 后。
第二章
五行学说
一 、 五 行 的 基 本 概 念
《尚书. 大传》
“水火者,百姓
之所饮食也;金 木者,百姓之所 兴兴生也;土者, 乃物之所资生, 是为人用。”
这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 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 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人 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后 来人们把这五种物质的属性加 以抽象概括,用来说明整个物 质世界,并认为这五种物质不 仅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 关系,而且还在不断运动、变 化之中,故称之“五行”。
( 二 ) 五 行 的 归 类
(二)五行的归类 五行学说是 将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以及 动物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 病理现象,进行广泛联系,按 五行的特性以“取类比象”或 “推演络绎”的方法,根据事 物不同的形态、性质和作用, 分别将其归属于木、火、土、 金、水五行之中。现将自然界 和动物体有关事物或现象的五 行归类,择要列表如下。
“不及”是指某一行自身虚弱, 难以抵御来自所不胜者的正常 克制,使虚者更虚。仍以木克 土为例,正常情况下木能制约 土,若土气过于不足,木虽然 处于正常水平,土却难以承受 木的克制,导致木克土的力量 相对增强,使土更显不足,称 为“土虚木乘”。

五行学说详细讲解

五行学说详细讲解

五行学说详细讲解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构成的。

这些元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形成了世界万物的发展和变化。

下面将详细讲解五行学说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五行概念1. 木:象征生长、扩张、发展和生命力。

2. 火:象征热情、创造、活力和光明。

3. 土:象征稳定、安全、保护和孕育。

4. 金:象征收敛、厚重、坚韧和财富。

5. 水:象征流动、柔顺、清凉和智慧。

二、五行相互制约五行之间相互制约,即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表示一种元素向另一种元素转化的过程,相克则表示某些元素之间会互相抑制。

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下:1.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三、五行相互促进五行之间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即相生相助。

五行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如下:1. 木助火,火助土,土助金,金助水,水助木。

2. 木水相济,水火相济,火金相济,金土相济,土木相济。

四、五行与人体健康五行学说也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五行与人体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人的五脏内脏分别与五个元素相应,分别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如果五行元素不平衡,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五、五行及其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用于中医、风水、占卜等领域,还被应用于管理学、心理学等现代学科中。

五行学说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万物的发展和变化,并帮助人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所不胜

相 侮
土 火
母病及子
(母)
子病及母
(太过)
相 乘

(子)

所胜
五行任何一方不足也可产生四个方面的病理影响
所不胜

相 乘
土 火
母病及子
(母)
子病及母
(不足)
相 侮

(子)

所胜
(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
确定五 脏的病 变部位
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 心病 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 病犯脾 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 水凌心
“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潜降、肃杀、 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均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 藏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水。
(三)事物的五行归类
古人把各种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性质或 特点,与五行相类比归类,这种归类方 法分以下两种情况:
1. 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
2. 间接推衍(推衍络绎法)
(五)五行乘侮 含义: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 过,超过正常约制的程度,是事物间的关系失 去了正常协调的一种表现。
引起相乘的原因: 太过——克者太过 不及——被克者太弱
如:木旺乘土 如:土虚木乘
相克与相乘的异同: 同:次序一致
异:相克——正常、生理 相乘——异常、病理
相侮
含义: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又 称反克,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 规律:
培土制水法:即温运脾阳,治肾病水湿停聚者。 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用于肝火偏盛、肺 失 清肃之证。


泻南补北法:南属火,北属水,又称泻火补水 法,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亢之证

3 五行学说

3 五行学说

“ 相克” 和 “ 相乘 ” 是有区别的 , 前者 相克 ” 相乘” 是有区别的, 是 正常 情况下的制约关系, 后者是 异常 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 , 后者是异常 相克现象。 相克现象。
4. 五行相侮规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 五行相侮规律:侮即欺侮, 弱之意。 弱之意 。 相梅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 身太过, 使原来克它的一行 , 身太过 , 使原来克它的一行, 不仅不能 去制约它, 反而被它所克制, 即反克 , 去制约它 , 反而被它所克制 , 即反克, 反侮。 反侮。 相梅规律是:木侮金, 金侮火, 相梅规律是:木侮金 , 金侮火 , 火 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相侮现象表现为两个方面, 相侮现象表现为两个方面,如以木为例: 其一, 当木过度亢盛时, 金原是克木的。 其一 , 当木过度亢盛时 , 金原是克木的 。 但由于木过度亢盛, 但由于木过度亢盛 , 则金不仅不能去克 木 , 反而被木所克制 , 使金受损, 这叫 反而被木所克制, 使金受损 , 水反侮金。 水反侮金。 其二,当水过度衰弱时,金原克木,木 又克土。但由于木过度衰弱,则不仅金 来乘木,而且上亦乘木之衰而反侮之。
2.间接推断演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 间接推断演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 事物的属性, 事物的属性 , 推演至其它相关的事物例 如 , 已知肝属于木 , 而肝合胆 , 主筋 , 已知肝属于木, 而肝合胆, 主筋, 开窍于目—— 胆 开窍于目 ——胆 、 筋 、 目属于木;已知 肾属于水, 而肾合膀胱, 主骨, 肾属于水 , 而肾合膀胱 , 主骨 , 开窍于 耳及二阴—— 膀胱、 耳及二阴 ——膀胱 、 骨 、 耳 、 二阴皆属 于水。 于水。 肝 木 目
(四)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1)五行学说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运动。

我国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自然界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它反映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用以分析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和研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法则
1、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曲,屈也。

直,伸也。

曲直,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

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引申为凡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土爰稼穑。

爰,通曰。

稼,种植谷物。

穑,收获谷物。

稼穑,泛指人类种植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

引申为凡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4、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从,由也。

革,变革。

从革,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

引申为凡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润,滋润、濡润。

下,向下、下行。

引申为凡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3.
论,也是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相互联系的规律与根源。

行的生克乘侮是五行学说用来解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理金生水,
和资生的作用。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生我”者为“母”,
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中将它比作“母子”关系,故
火为木之“子”。

“我克”两方面的关系,
金,金克木。

在相克关系中,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约的作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克木,则“我克”者为木,火克金,则“克我”者为火。

“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

以金为例,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和成长;
常现象。

和发展。

因此,必须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是事物发展的正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存在着相互滋生、
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这说明自然种关系称为生克制化关系。

且只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反相成,事物才能变化发展,这相乘和相侮
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常相克现象。

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

盛,
加不足,称为“土虚木乘”。

二是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过度亢常水平,但土本身不足时,形成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显得相对增强,造成其本身更虚弱。

以木克土为例,当木处于正方面。

一是五行中某“一行”本身不足,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相乘现象可分为两个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

造成土的不足,称为“木乘土”。

五行相侮的次序是:
行”,不仅不能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

相侮现象也表现为两个方面。

制,反受木的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木侮金”。

另一方面,由于金本身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当木过度亢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称作侮之。


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被所胜而侮。

故《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乘其所胜而侮其所不胜;任何“一行”不足就会被所不胜相乘,制,但两者均可同时发生。

即五行之中,任何“一行”太过就会克次序发生的克制,后者是按五行相克次序相反方向发生的克“生我”五行的生克乘侮造成对被克制的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五行相生和相克,
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相乘与相侮是相克关系异常后出现的现象。

相生和相克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水生木。

正如张介宾者为水,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在相生关系中,木生火,“一行”
《内经图翼》木侮金,是事物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我生”者为“子”。

以木为例,水生木,《内经》中称为“所不胜”和“所胜”,故没有克,“我生”克制太过,金侮火、如以木为例,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所说:如木过于强盛,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的变化者为火,火侮水、“造化之机,致使被克木本受金克,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水为木之水侮土,前者是按五行相“一行”则克土太过,不可无生,没有生,一方面,土侮木。

“生我”“母”虚弱,即木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