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历史命题思路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历史命题思路说明

2013年11月12日

朱轶材

一、命题背景与依据

1、命题背景

本套试题是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题,时间在2013年11月8—9日,命题范围为:大体是必修1占50%,必修2的1-6单元占50%。参加这一阶段联考的学校,第一轮复习大多已经完成过半,考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夯实,历史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通过本次联考,可以全面总结已经复习的内容,及时诊断出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适时调整迎考复习策略,有针对性的做好下一阶段的备考工作。本套历史试题主要结合以上教学实际和备考进度命制而成。

2、命题依据

本套试题努力做到以课程标准为导向、考试说明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托,在内容选择、问题设置、考查要求与结构安排上,注意考虑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目标要求与教学实际,尽量做到做到命题规则与教学现实状况的有机统一。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都依托教材设置,非选择题努力活化活用教材,在考查内容与目标要求上依托教材观点,遵从2013年安徽历史考试说明的规定。

二、命题原则与指导思想

1、命题原则

(1)命题遵照《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省颁2013年《考试说明》的规定,同时考虑本次联考的教学实际。

(2)试题注意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不避热点、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回归历史本真,重视教材,体现学科性;结合实际,突出阶段性,体现发展性。

(3)注意结合《考试说明》设置考查目标。如注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4)重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努力做到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意明白、语言准确,区分度明显,能够真实反映考生历史学科水平。

2、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之一:《历史课程标准》的以下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指导思想之二:《2013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的以下规定:

“历史学科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阶段特征,古今贯通、中外关联,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

具体运用如下:

(1)注重立足于教材,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及知识内在联系的综合考查,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2)命题努力做到材料新颖,情境新设,体现历史学科特点和时代特色,渗透科学和人文

精神。

(3)遵循按照2013年《安徽省考试说明》命题,做到不超纲,不出难题、怪题、偏题。做到结构较合理,梯度较分明。

(4)注意考查主干知识,注重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使试题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开放度。同时注意把握新课程特点和安徽自主命题特色,突出教材的重难点。

三、努力追求新颖而平实的命题风格

1、认真学习安徽五年来高考历史自主命题的特色。注意凸显安徽地方特色,如第12题的黄梅戏《天仙配》,第15题和23题的漫画。注意做到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如第6题、第12题的图片;第13题《党员执照》和第16题《第一届代表证》文物照片;第15题和第23题漫画;第21题和26题的数据统计等。

2、高度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所有文字材料均精心选择,基本属于“新材料”,所有图片、数据、表格等基本以“新情境”呈现。

3、注重原创性和科学性的结合。试题中绝大多数试题都体现了原创性,同时在题干、问题和答案的设置上,都努力体现科学性,做到严谨、规范。

4、重视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从选择题的设问角度到问答题的问题设计,都尽量做到不重复、不雷同,努力学习借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命题形式和特色,期望贴近高考命题的要求。

5、全卷主题思想力争清晰,努力做到以“文明史”为思路,突出必修一人类社会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主线是从专制到民主。必修二突出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主线是从传统农业到工业文明。以“新课程”为渗透,注意试题的探究性和答案的开放性。如第27题:“概括材料一对“闭关政策”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简要评述。”(赞成与否都要说明理由)。以“正向化”为导向,主要运用正向材料,正向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6、试题在题材选取上注重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强调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热点,鼓励考生从历史中学会思考。注意贴近现实生活,如第4题“实榻大门的门钉路数”体现的封建等级制度,第13题的“党员执照”和第16题的“选民证”;注意关注热点,如第11题“俾斯麦在甲午海战前的分析”,第25题的社会福利制度,第27题“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日本、美国关系的演变轨迹”等。注意体现人文精神,如第28题“孙中山晚年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及积极意义”、“美国反省种族歧视体现的本质问题”等。

7、注意培养渗透史料意识。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是学习历史必要的支撑。整个试题都有意引导考生进行史料鉴别与分析,对史料进行有效解读得出结论,尝试通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反映历史的学科特点,体现学科能力,感悟历史的“滋味”。

四、知识点分布

(中国古代史25分,中国近代现代史35分,世界史40分,中国史:世界史60:40)

见《第三次历史联考命题量化细目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