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罐子里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小班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引言:在小班科学教学中,教案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班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罐子的声音特性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1. 学习发现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
2. 了解罐里有响声的原因。
3. 发现声音是如何在空气中传播的。
二、教学准备:1. 铃铛或者其他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2. 一些大小不同的空罐子3. 彩色纸张和贴纸4. 盖子或材料用于盖住罐子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让他们觉察到声音与物体的震动有关。
2. 实践操作:探索罐子里的声音。
步骤:a. 给学生展示一个铃铛并敲响,引导学生观察对应的声音。
b. 将一只铃铛放入一个小罐子中,观察并比较罐子中的声音与单独敲响铃铛时的声音有何不同。
c.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大小的罐子,让学生发现音量的变化。
3. 探索声音的传播:a. 引导学生贴上彩色纸张和贴纸,将罐子装饰成他们喜欢的样子。
b.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只盖子或类似材料,让他们用盖子盖住罐子。
c. 让学生互相交换罐子并把盖子打开,观察振动的罐子是否能传达出声音以及声音是否有所不同。
4. 总结讨论:a.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实践操作结果,让他们总结罐子里能发出声音的原因以及声音的传播方式。
b. 提问:“你们还能用什么物体来产生声音?声音能够传播到哪里?''5. 拓展活动:a.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更多的声音实践探索,使用不同的物体,如纸张、水杯等,发出声音并观察变化。
b. 制作简易乐器:引导学生利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制作简易乐器,如玻璃瓶的琴,纸片的哨子等,进一步探索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四、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对实践操作的观察以及他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的理解,教师可以初步评估学生对于声音的理解程度。
罐子的声音小班教案5篇
罐子的声音小班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罐子的声音小班教案5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教案的灵感可以来自于教师的经验、专业培训和教育研究,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罐子的声音小班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精品教案《罐子里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精品教案《罐子里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世界》中第三节《罐子里声音》。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声音产生、传播和变化,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和理解声音与物体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与物体联系。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与物体关系,解声音产生和传播。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声音变化,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罐子、小石子、橡皮泥、细绳、尺子、气球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空罐子、小石子、橡皮泥、细绳、尺子、气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向幼儿展示一个空罐子,让幼儿猜测罐子里有什,然后摇一摇罐子,让幼儿听到声音,引导幼儿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
(2)邀请幼儿用小石子、橡皮泥等物品放入罐子,观察声音变化。
2. 例题讲解(1)讲解声音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讲解声音传播:声音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小石子、橡皮泥等放入罐子,观察声音变化,并记录下来。
(2)用细绳将罐子吊起来,让幼儿敲击罐子,观察声音传播。
(1)让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声音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罐子里声音》2. 板书内容:(1)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声音传播:空气、固体、液体(3)声音与物体关系: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物品,找出能发出声音物体,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家人。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声音变化,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规范语言描述实验结果,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声音,如:为什敲门声会不一样?为什汽车喇叭声会有高低变化?激发幼儿对声音好奇心,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5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发现罐子的奥秘,辨别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听觉能力和辨别能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感受同伴间合作探索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装有米、红豆、花生的罐子若干个,空罐子若干个,《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
活动过程:一、小魔术导入。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小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小耳朵听一听?2、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罐子宝宝,它们很着急,想出来跟小朋友玩,我们请出它们好吗?(分别出示罐中物品和标记牌,并模仿它们的声音。
)二、听声音分类:找朋友。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很多的罐子宝宝,请你们上来拿一罐子宝宝,然后做到自己的小椅子上。
(1)为第一种罐子宝宝找朋友,坐在一起。
(2)为第二种罐子宝宝找朋友,做在一起。
(3)为剩下的罐子宝宝找到好朋友。
2、米宝宝,摇一摇!红豆宝宝,摇一摇!花生宝宝,摇一摇!三、游戏:汽车汽车红绿灯。
1、师:我们来玩汽车汽车红绿灯的游戏好不好?2、师:现在我请了一个乐队,我要来唱一首游戏歌。
然后我们一起开汽车,开得很快哦,注意你的听,注意看。
四、活动结束。
伴随音乐一起,和老师们再见。
活动反思:这是一节小班科学活动,平时小班的孩子对罐子就特别感兴趣。
所以在这此活动中。
孩子们很活跃。
在这节课之前我非常担心孩子们会在让他们自由摇罐子的时候。
会控制不住去摇。
结果出乎我意料。
孩子们在我让停的时候很快的就停了。
相反,孩子在分类的时候一直会去摇。
所以我就临时的让他们尽情的去摇。
孩子们摇了自己的。
有的还去听听别人的。
孩子们在结束的的时候还都真像个演奏家。
因为是孩子自己操作实践。
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到了活动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篇2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罐子声音》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罐子声音》这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声音产生、传播以及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展开。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声音多样性,培养他们对科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声音产生,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2. 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罐子、小石子、沙子、米粒、小球等。
2. 学具:小铁锤、塑料棒、小木棒、棉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课堂上,我拿出一个空罐子,轻轻敲击,让幼儿们听到罐子发出声音。
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罐子为什会发出声音?”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产生:我向幼儿们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当我们敲击罐子时,罐子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2)声音传播:我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们观察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播。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们分组,每组一个空罐子,用小铁锤、塑料棒、小木棒等工具敲击罐子,观察不同工具敲击罐子时发出声音。
4. 小组讨论(10分钟)(1)为什用不同工具敲击罐子,发出声音不一样?(2)如何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1)不同工具敲击罐子,发出声音不一样,是因为振动方式和频率不同。
(2)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可以通过观察罐子材质、形状和大小等特征。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空气3. 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声音音调、音量、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罐子,尝试用不同工具敲击,记录下罐子发出声音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罐子发出声音特点,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有初步解,但在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时,部分幼儿还存在困难。
小班科学教案:活动罐子里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活动罐子里的声音简介本教案适用于小班幼儿科学课程中,介绍罐子里的声音。
通过参与互动活动,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罐子中的声音会因不同材质和空气压力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幼儿将培养科学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并加深他们对声音和材质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种不同材质的罐子(金属罐、塑料罐、玻璃罐等)•橡皮筋或皮筋•桌子或平坦的表面•轻巧的玩具球实施步骤第一步:引入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罐子里的声音!”引导幼儿思考:不同的罐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吗?为什么?第二步:探索罐子中的声音1.教师将准备好的多种不同材质的罐子放在桌子上。
2.教师让一个幼儿选择一个罐子,将橡皮筋或皮筋围绕罐子的一部分,然后敲打罐子。
3.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罐子发出的声音。
问幼儿,“这个声音是高音还是低音?是响亮还是轻柔?”4.让其他幼儿也尝试不同的罐子和不同的材质。
鼓励幼儿比较不同罐子发出的声音。
5.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幼儿注意不同材质罐子的声音差异,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金属罐和塑料罐的声音不一样?”第三步:探索空气压力对声音的影响1.教师将一只轻巧的玩具球放在各种罐子的口部,然后请一个幼儿轻轻按住球。
2.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按压球前后罐子发出的声音变化。
问幼儿,“你觉得为什么按压玩具球会影响罐子发出的声音?”3.让其他幼儿也进行类似的实验,比较不同压力下罐子发出的声音。
4.教师可以解释和引导幼儿理解,空气压力的大小会影响声音的高低和音量。
第四步:总结和展示1.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
引导幼儿回答:“不同材质的罐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和“为什么按压玩具球会影响罐子发出的声音?”2.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观察和发现,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写下一个或两个自己的小结。
3.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小结,并与其他幼儿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拓展活动•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对象,如木制棍子、金属勺子等,敲击罐子,观察和比较音调和音量的变化。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罐子声音》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世界》第三节《罐子声音》。
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解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发出声音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会发出不同声音。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究、乐于合作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发出声音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大小罐子,小木棒,绳子。
2. 学具:每组一套相同材质、大小罐子,小木棒,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幼儿围坐在一起,拿出一个空罐子,敲击发出声音。
(2)提问:你们知道罐子为什会发出声音?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材质、大小罐子,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用小木棒敲击不同材质、大小罐子,让幼儿倾听声音变化。
(3)讲解罐子发声原理:罐子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也不同。
3. 随堂练习(1)分组让幼儿用小木棒敲击罐子,观察、记录声音变化。
(2)让幼儿用绳子将罐子系在一起,观察、记录声音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罐子声音》2. 板书内容:(1)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会发出不同声音。
(2)罐子发声原理:振动产生声音,振动频率不同,声音也不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罐子,记录敲击时发出声音,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罐子声音奥秘,提高幼儿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投入到学习中。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罐子里的声音通用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罐子里的声音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三章《奇妙的声音》第三节《罐子里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响度与音调、探索罐子内声音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传播。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罐子内声音的变化。
难点: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认识,探索罐子内声音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罐子、小石子、米粒、尺子、橡皮筋。
学具:每组一个空罐子、小石子、米粒、尺子、橡皮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空罐子,让幼儿猜测罐子内是否有声音。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感受罐子内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用尺子弹拨橡皮筋,让幼儿观察橡皮筋振动产生声音,并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
(2)声音的响度与音调:教师调整尺子弹拨橡皮筋的力度和速度,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变化。
(3)罐子里的声音:将小石子、米粒放入罐子,让幼儿观察声音的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空罐子、小石子、米粒探索声音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声音的响度与音调3. 罐子里的声音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能产生声音的物体,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声音,如交通工具、乐器等,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究欲望。
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制作简易乐器,让幼儿深入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的声音产生与传播、声音的响度与音调。
2024年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为“罐子里的声音”。
通过活动让幼儿探索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与物体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感受声音与物体的联系。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产生及声音与物体的关系。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声音的产生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罐子、小石子、沙子、米粒、塑料勺子、录音机。
2. 学具:每组一个空罐子、小石子、沙子、米粒、塑料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空罐子,让幼儿猜测罐子里的声音。
教师演示往空罐子中放入小石子、沙子、米粒,让幼儿听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声音与物体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讲解声音与物体的关系,让幼儿理解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同。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操作,往空罐子中加入不同物体,观察和记录声音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产生原理。
4. 小结(5分钟)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同。
5. 互动环节(5分钟)邀请幼儿模仿声音,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板书设计1. 罐子里的声音2. 内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在作业本上,并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声音与物体的关系。
答案示例:物体:树叶声音:沙沙声关系:风吹动树叶,树叶振动产生沙沙声2. 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声音的产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声音与物体的关系上存在一定难度。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听觉差异辨别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认识到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有所不同。
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声音,增强幼儿的听觉敏感度。
教学重点:1.准备观察实验道具并进行观察实验。
2.引导幼儿观察、听辨不同声音。
教学准备:1.罐子(铁罐、塑料罐、玻璃罐等)2.鹅卵石、豆子、纸屑、沙子等材料作为实验道具3.教具、图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引用童谣引导幼儿进入主题)1.老师唱一首与声音相关的童谣,如《声音童谣》:声音来自鹅,嘎嘎嘎嘎嘎嘎。
小毛驴也发声,哼哼哼哼。
动物都会叫,声音特别大。
哈哈哈哈哈哈。
二、探究(观察实验)1.老师引入观察实验:今天,我们要观察一下,不同物体放在罐子里,会不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2.老师展示铁罐、塑料罐和玻璃罐,并把鹅卵石、豆子、纸屑和沙子一个一个放入罐子里。
3.老师让幼儿观察实验,并引导幼儿一起发现:是不是每个物体放进罐子里的声音都不一样?三、总结归纳1.老师让幼儿集中注意力,进行总结归纳:同学们,你们观察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呢?2.借助幼儿的回答,让幼儿逐步认识到不同物体放进罐子里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3.总结:所以,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呢?四、延伸活动1.让幼儿自由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物体放入罐子里,互相听辨他们的声音。
2.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不同的物体在罐子里制造声音,让其他小组猜一猜是什么物体制造的声音。
五、结束1.老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老师对幼儿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3.教师与幼儿一起唱一首与声音相关的童谣,如《声音童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的形式,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有所不同。
通过自由探索和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听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交流,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罐子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罐子的声音》教案一、活动目标1.感知不同物品放入罐子中发出的不同声音。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感知不同物品放入罐子中发出的不同声音。
2.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声音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活动准备1.物品准备:大小不同的罐子若干,沙子、豆子、水、石头等物品。
2.环境准备:安静的活动室,保证幼儿能够清晰地听到罐子中的声音。
四、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罐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邀请幼儿上台尝试敲击罐子,听听它们的声音。
2.实验探索教师将沙子、豆子、水、石头等物品分别放入不同的罐子中,让幼儿猜猜会发生什么。
教师示范将物品放入罐子中,并请幼儿仔细聆听声音的变化。
邀请幼儿上台尝试,将物品放入罐子中,并让其他幼儿说出他们听到的声音。
3.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罐子和一种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放入不同物品,罐子发出的声音会不同?教师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邀请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5.游戏环节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罐子,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
教师将罐子传给每位幼儿,让他们仔细聆听并猜出物品。
猜对的幼儿可以获得一个小奖品。
6.活动延伸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还可以将哪些物品放入罐子中,听听它们的声音?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更多有趣的实验。
五、活动反思1.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在分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活动效果评价1.幼儿能否通过实验感知不同物品放入罐子中发出的不同声音。
2.幼儿能否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声音与物品关系的理解。
3.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合作意识的表现。
重难点补充:活动重点:1.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幼儿感知和辨识不同物品放入罐子中所产生的声音差异。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为“罐子里的声音”。
通过让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罐子内发出的声音,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感知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物体传播。
2. 能分辨不同材质的罐子发出的声音,提高听觉辨别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不同材质罐子发出的声音。
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提高听觉辨别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四种不同材质的罐子(塑料、铁、玻璃、纸)、小石子、沙子、米粒。
学具:每组一套四种材质的罐子、小石子、沙子、米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看教师手中的罐子,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罐子的材质。
(2)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分别敲击四种罐子,让他们猜一猜是哪个罐子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四种材质的罐子,分别放入小石子、沙子、米粒,让幼儿观察和倾听声音。
(2)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传播原理,解释为什么不同材质的罐子发出的声音不同。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教具,让他们自己尝试探索不同材质罐子发出的声音。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他们的发现。
(1)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罐子里的声音2. 内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四种不同材质的罐子:塑料、铁、玻璃、纸(3)声音的特点:高低、强弱、长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家中的罐子,尝试探索它们发出的声音。
(2)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塑料罐子:声音较低、较闷(2)铁罐子:声音较高、较清脆(3)玻璃罐子:声音较高、较响亮(4)纸罐子:声音较低、较轻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活动中幼儿对声音的传播原理掌握程度如何?(2)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听觉辨别能力是否得到提高?(3)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交流?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科学馆,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的知识。
小班科学:罐子里的声音教案
小班科学:罐子里的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声音的传播
3.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1.空罐子或塑料瓶子
2.橡皮筋
3.一段线
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声音?”学生们回答:“有!”老
师继续问:“那么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学生们踊跃回答。
2. 实验
1.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一个空罐子或塑料瓶子,询问学生们从这个罐子或
瓶子里能听到什么声音。
学生们可以用手敲打或吹口哨等方式尝试。
2.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验:将一个橡皮筋系在罐口上,用手拉动橡皮
筋,发出声音。
3.老师再次询问学生们现在能从罐子或瓶子里听到什么声音,引导学生
思考罐子里发声的原理。
3. 讨论
1.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讨论:为什么现在可以听到声音了?声音从哪里
传过来的?
2.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回顾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们发现:声音是橡皮筋
震动产生的,从橡皮筋传到了罐子里。
4. 总结
1.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总结今天的实验和讨论内容,强化学生们对声音
的了解和认识。
2.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的体验和感受。
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了解到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培养了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类似的实验,让学生对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罐子里的声音小班教案
罐子里的声音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听觉体验和动手操作,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2. 培养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通过听觉和观察,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罐子(如塑料、金属、陶瓷等),小物品(如石头、米粒、水等),录音机、音箱、耳机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个装有物品的罐子,引导幼儿猜测罐子里的物品,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活动一:听声音,猜物品(1)教师分别将不同物品放入不同材质的罐子中,邀请幼儿听声音,并猜测罐子里的物品。
(2)幼儿听声音,尝试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声音特点。
(3)教师揭晓答案,让幼儿认识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
3. 活动二:找声音(2)幼儿听声音,尝试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声音特点。
(3)教师揭晓答案,让幼儿认识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
4. 活动三:创造声音(1)教师邀请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罐子和一些小物品,自己创造声音。
(2)幼儿动手操作,尝试创造出不同的声音。
(3)每组分享自己创造的声音,让其他幼儿猜猜是哪个罐子发出的声音。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活动,如用家里的物品创造声音等。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置“声音角”,放置各种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探索。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兴趣。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物体放入罐子中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放入罐子中产生的声音。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声音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材质有关。
三、教学准备1.罐子若干(大小、形状、材质不同)2.小石子、大米、水等实验材料3.记录表格4.音乐播放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空罐子,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
2.教师摇动罐子,让幼儿听听罐子里的声音。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空罐子会发出声音?(二)实验一: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1.教师分别将小石子、大米、水等实验材料放入不同大小的罐子中。
2.请幼儿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放入罐子中产生的声音。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放入罐子中会产生不同的声音?(三)实验二: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罐子产生的声音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罐子,请幼儿猜猜哪个罐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教师将相同物体放入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罐子中,让幼儿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罐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尝试用罐子制作乐器,感受声音的美妙。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实验,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物体和罐子产生的声音,对声音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教学氛围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3.教学拓展有效。
通过让幼儿用罐子制作乐器,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声音的美妙,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4.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幼儿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教师需要及时指导,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科学知识。
小班科学:罐子里的声音教案
小班科学:罐子里的声音教案一、背景介绍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小班科学教育是引导小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认识的初始阶段。
在小班科学探究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陪伴者,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以及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切身陪伴孩子们的科学学习。
本文将围绕“罐子里的声音”这个主题,为小班学生撰写一份科学教案。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聚焦于小班幼儿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包括:1.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及特性;2.能够模拟实验出罐子里的声音、确定声音大小;3.增强观察的能力,培养好奇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对于本节课所需要准备的教具、材料、技能等,需要老师提前准备好。
1.教具:罐子、橡皮筋、竹筷子等。
2.材料:水、沙子、豆子、鼓棒等。
3.技能:熟悉教具的使用方法,具备部分科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带老师在学校中观察和搜索生活中的声音,然后请学生回忆一下,看看能够想起哪些声音。
例如:小鸟叫声、汽车声、儿童问好声等。
2. 观察罐子教师让学生观察罐子,问他们是否了解它是用来装什么的,然后在罐子上打鼓、敲一下,让学生观察声音产生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罐子大小、形状、材质等特性,探讨声音的又什么特性?3. 模拟罐子里的声音1.把罐子里放不同的物品,如沙子、豆子、水等,让学生通过敲罐子,观察不同物品放在罐子里时声音的区别。
2.给学生一个橡皮筋,让他们戴在罐子的口边,然后用竹筷子敲不同位置,观察声音的大小和变化。
4. 整理成果让学生整理出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和发现,可以使用画图或写小报告的方式呈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感受到兴趣和愉悦,同时教学环节设置使现实问题和科学探究相联系,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乐于探究,启发了好奇心和科学精神。
遗憾的是,在前期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后续的活动给予学生过少的自主探究空间,因此建议下节课增加更多自主探究活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发现和探究欲望。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里的声音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里的声音教案与反思一、教学背景小班幼儿时期正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对于环境中的声音和声音产生的原因缺乏深刻的理解。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幼儿在自己的感官经验中获得对声音产生原因的初步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包括以下方面:1.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2.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大小和高低3.培养幼儿对环境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三、教学材料1.空瓶子(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瓶子各一只)2.预先准备好的小球、豆子等能够随着振动发出声音的物品3.预先录制好的各种声音的音频文件,如人说话的声音、汽车鸣笛的声音、鸟叫声等四、教学过程1. 约一分钟的观察时间老师在教室中放置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瓶子,让孩子们自由观察和感受。
老师可引导学生自己摸一摸、看一看,瓶子的形状、大小、材质,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猜测它们能否发出声音。
2. 发声探究让幼儿借助老师提供的一些小球、豆子等发出声音的物品,将它们放入不同的瓶子中,再尝试用手轻轻拍打或摇动瓶子,聆听瓶子中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随时引导幼儿们聆听声音,比较不同瓶子中的声音差异,尽可能让孩子们的感官去感知,并让他们自由探究和发挥。
3. 聆听环境声音让幼儿坐在教室中,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周围的声音。
老师可以用预先录制好的各种声音,如人说话的声音、汽车鸣笛的声音、鸟叫声等,来引导幼儿们感受和分辨不同环境的声音。
让他们说出他们认为的声音来源和可能的原因。
4. 和归纳通过以上的活动和讨论,向幼儿介绍声音的产生方式和传播方式,并提取一些概念,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等,让幼儿们识记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发挥想象力、慢慢感知到周围的声音,并从感性认知逐步转向概念化理解。
但在教学实施中,仍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1.需要更加簡單直观的活动实现方式,方便幼儿理解2.手段单一,为增强活动趣味性,可以加入更多有趣的声音素材和实物器具3.需要更加充分地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摸、看、听等方式去感知和探索环境中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罐子里的声音本小班科学教案的主题是“罐子里的声音”。
通过此教案,孩子将通过亲自制作乐器来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并学习到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2. 学习到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3. 通过制作简单的乐器,让孩子亲自体验与感受声音。
二、教学准备:1. 铁制罐子、牙签、胶带、细绳;2.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罐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声音的产生):教师向学生询问他们平时都听到哪些声音,并引导他们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简单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2. 实验一(制作乐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乐器模型,例如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制作乐器,具体步骤如下:a. 将一个小型的铁制罐子倒置放在桌上;b. 将一个牙签从罐子的底部插进去,牙签的一端应该露出罐子的口外;c. 用胶带将牙签固定在罐子上;d. 将细绳系在牙签上,这样乐器就制作完成了。
3. 实践一(感受声音):老师请学生将制作好的乐器轻轻敲击一下,让学生听到乐器发出的声音。
然后,老师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力度敲击乐器,并观察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
同时,老师也让学生尝试用手指按住罐子的口,并敲击乐器,观察听到的声音有何变化。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a. 力度与声音的高低有关;b. 手指按住罐子的口时,声音变得更加低沉。
4. 实验二(罐子的大小与声音):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罐子,例如,一个小的铁制罐子和一个大的塑料罐子。
然后,老师让学生猜测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罐子发出的声音会有何不同。
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实验验证:a. 按照实验一中的步骤制作一个小型的钹乐器;b. 用手指轻轻敲击小钹乐器,观察声音的高低;c. 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型的钹乐器,观察声音的高低;d. 引导学生总结:大型罐子的声音要比小型罐子的声音更低沉。
5. 实践二(声音的传播):教师要求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小铁制罐子和一个铁制块。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罐子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罐子的声音》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罐子的声音》(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罐子的声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罐子的声音》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让幼儿获得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装有核桃、红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活动过程:一、导入,让孩子自己发现探索怎么样罐子会有声音。
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问:“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没听到声音)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现在里面有东西吗?”“为什么?”(有声音所以有东西)3、老师带了好多罐子,你去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请幼儿用耳朵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用耳朵去找找那些罐子是有声音的,找好了带回座位上。
(让孩子自己体会声音)二、通过听声音,引导幼儿分辨罐子里面的东西是否一样。
1、老师摇一摇罐子,大家来听一听罐子里的东西是不是一样,大家来为罐子里的东西找朋友啊。
玩游戏: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1)老师叫一个学生摇罐子,大家通过罐子的声音来分辨里面的东西是否一样。
(2)老师摇罐子,谁是我的朋友?你是我朋友吗?(让学生自己分辨声音)(三个好朋友坐在了一起,分成一组)(3)最后三个幼儿分成一组,好朋友坐在一起2、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以及特点。
(1)罐子里面有米宝宝,核桃宝宝,红豆宝宝。
(2)你们刚刚拿的是什么宝宝?自己拿回自己的罐子宝宝。
三、引导幼儿再次巩固罐子里不同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老师举出不同的卡片,不同组进行回应摇罐子.(通过老师唱歌,加快速度,摇罐子)四、延伸探究活动听听想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出示装有纸的罐子,摇一摇,没声音,为什么?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罐子的声音》篇2艺术活动:罐子的声音(演奏)活动目标:1、辨别不同的物品在罐子里发出的不同声响,尝试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装有核桃、红豆、大米的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摇一摇
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问:“有声音吗,”“怎么会没声音呢,”
“是这样吗,”(老师打开易拉罐让幼儿见证)
2、老师给罐子里放进一个大枣,摇一摇:“现在呢,”“为什么,”(有声音所以有东西)
二、听一听,猜一猜
1、你想要一个有声音的罐子吗?(看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我要请小朋友上来拿,拿之前我有要求哦!一个宝宝只拿一个。
可是罐子的口是封住的,不可以打开看哦。
)
2、师:哇~让我们的罐子休息一会儿吧,让它一直发声音会很累的。
都拿到了吗?,摇一摇,罐子有声音吗?来听听你们的罐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师:哦~有一样的,有不一样的。
3、(1)师:哇,这个宝宝把他的罐子保护的最好,请拿着你的罐子到我这里来,你的罐子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来摇一摇让其他小朋友听一听,来找朋友吧!找到了吗?那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吧!(请上台找)那三个好朋友坐在一起吧!。
(2)再请你来找朋友(请一个幼儿),请你摇一摇,听一听你们的罐子发出的声音和他的一样吗,一样的拿着你的罐子和他站到一起啊。
好朋友的罐子放在一起,好朋友也要坐到一起噢!
(3)王老师也有一个罐子,(一边摇一边问)谁的罐子和老师的是好朋友,是好朋友的赶快站到我跟前。
我们听听它们几个真是好朋友吗,(请你们一个一个的摇)
那你们几个是好朋友,把罐子放在一起,你们几个也坐到一起。
(如果有错的,请问它的朋友在哪里?)
4、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师:唉,为什么我们的罐子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因为老师给罐子里装了不一样的东西。
看看是什么东西?
(出示标记牌)认识它吗?这是大米宝宝
这是什么呀?红豆宝宝、这一种是?对是核桃宝宝,硬硬的核桃宝宝,吃了会变聪明哦!
猜猜这些罐子里装的是什么宝宝, 谁是核桃宝宝呢?是这个吗?
哪一个是红豆宝宝呢?是他吗?
这个是什么宝宝啊?哇,米宝宝,确定吗?再一次摇一摇?
刚刚你们几个是拿的什么宝宝呢?哦,米宝宝,那请你们三个拿回去吧!
你们呢?请你拿回去吧!
剩下的就是核桃宝宝了,也快来拿回去吧!都拿回去了吗?
请你说你,你拿的是什么宝宝,红豆宝宝,你拿的是什么?米宝宝,你呢?核桃宝宝
三、听一听,玩一玩
都拿到了吗?那我们要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咯:
1、如果我拿红色的这面就不可以发出声音哦,如果拿到是你拿的那个宝宝图片,就可以开始摇摇哦,接下来要开始咯,准备好了吗?看,核桃宝宝摇一摇,大米宝宝请你摇一摇,红豆宝宝请你摇一摇,(多次玩)
2、都知道自己是什么宝宝了吗?那王老师要唱歌和小朋友们玩游戏咯,听清楚哦,红豆宝宝请你摇一摇,。
我们大家一起摇一摇,加快速度咯,红豆摇一摇。
三个一起,我们大家一起摇一摇
四、结束活动
王老师今天还请来了一个乐队哦,乐队的声音很好听,也很快。
要求
小朋友眼睛要亮,耳朵也要仔细听哦。
全体起立,我们要准备演出,站好了,我要请出好听的音乐咯!红豆宝宝请你摇一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