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合集下载
几何画板课件《认识三角形》
在地理学中,相似三角形可以用于测量地 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以及计算 地球表面的曲率和形状等参数。
工程学
艺术学
在工程学中,相似三角形可以用于计算机 械零件的尺寸和角度等参数,以确保机械 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在艺术学中,相似三角形可以用于创造具 有美感和平衡感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 塑和建筑等。
对应角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如果∠A和∠A'、∠B和∠B'、∠C 和∠C'分别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那么∠A=∠A'、 ∠B=∠B'、∠C=∠C'。
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如果AB和A'B'、BC和B'C'、 CA和C'A'分别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那么 AB/A'B'=BC/B'C'=CA/C'A'。
建筑和工程
用于计算建筑物的角度 、高度和距离,确保结 构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航海和航空
用于确定航向、速度和 位置,保障航行安全。
物理和力学
用于分析力的方向和大 小,解决力学问题。
地理和测量
用于测量地形的高度、 深度和距离,绘制地图
和进行地理研究。
06
三角形面积计算与拓展应用
海伦公式求解任意三角形面积
01
02
03
海伦公式介绍
海伦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 任意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它基于三角形的三边长度 来计算面积。
海伦公式推导
通过勾股定理和三角形面 积公式,可以推导出海伦 公式。
海伦公式应用
海伦公式适用于任何类型 的三角形,包括直角三角 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 角形。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课件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在几何学、代数和三角学等领域,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被广泛应用于证明和计算 。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历史
该定理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后来被其他数学家不断完善和证 明。
0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证明方法一:通过相似三角形证明
总结词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一系列推导证明中位线定理。
VS
建筑学中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或施工时,可以利用三角形中 位线定理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桥梁或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可以 利用该定理来分析结构的受力情况。
04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拓展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推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一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通过三角形的另一边的 中点,那么这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多边形中的应用
对于任意多边形,如果一条线段平行于一边,并且等于另一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线段就是多边形的中 位线。
中位线定理与其他几何定理的关系
与平行线性质定理的关系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需要平行线的性质 定理来证明线段平行。
与勾股定理的关系
在直角三角形中,中位线定理可以与勾股定 理结合使用,以证明某些几何关系。
证明方法三:通过向量证明
总结词
利用向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通过向量的表示和推导证明中位线定理。
详细描述
首先,利用向量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将三角形的边表示为向量。然后,通过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以及向量 的模长和夹角计算,我们可以推导出中位线定理。这种方法需要熟悉向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但可以提供一种全 新的证明角度。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ppt课件
目录
在几何学、代数和三角学等领域,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被广泛应用于证明和计算 。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历史
该定理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后来被其他数学家不断完善和证 明。
0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证明方法一:通过相似三角形证明
总结词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一系列推导证明中位线定理。
VS
建筑学中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或施工时,可以利用三角形中 位线定理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桥梁或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可以 利用该定理来分析结构的受力情况。
04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拓展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推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一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通过三角形的另一边的 中点,那么这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多边形中的应用
对于任意多边形,如果一条线段平行于一边,并且等于另一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线段就是多边形的中 位线。
中位线定理与其他几何定理的关系
与平行线性质定理的关系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需要平行线的性质 定理来证明线段平行。
与勾股定理的关系
在直角三角形中,中位线定理可以与勾股定 理结合使用,以证明某些几何关系。
证明方法三:通过向量证明
总结词
利用向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通过向量的表示和推导证明中位线定理。
详细描述
首先,利用向量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将三角形的边表示为向量。然后,通过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以及向量 的模长和夹角计算,我们可以推导出中位线定理。这种方法需要熟悉向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但可以提供一种全 新的证明角度。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ppt课件
目录
三角形内角和ppt课件完整版
度或边长。
余弦函数
cosA = b/c,表示邻边与斜边的 比值,同样用于直角三角形中。
正切函数
tanA = a/b,表示对边与邻边的比 值,常用于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角度。
三角函数在解三角形中应用
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
01
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已知三边求角度
02
利用余弦定理求解角度,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求解其他
算错误。
公式选择
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 进行计算,避免使用错误的公
式导致结果不准确。
精度问题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精度问题, 避免因舍入误差导致结果不准
确。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义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如平行线性质、外角性质等。
角度。
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他边和角
03
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求解。
边长比例与角度关系探讨
边长比例对角度的影响
在三角形中,边长比例的变化会影响角度 的大小,如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
VS
角度对边长比例的影响
角度的变化也会影响三角形的边长比例, 如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 于斜边的一半。
典型问题解决方法分享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中经常涉及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如屋顶、窗户等部分的 设计。
物理问题
在物理问题中,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也经常出现,如求解力的大小和方 向等。
误区提示和易错点剖析
01
02
03
04
底和高的对应
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一定要 注意底和高的对应关系,避免
余弦函数
cosA = b/c,表示邻边与斜边的 比值,同样用于直角三角形中。
正切函数
tanA = a/b,表示对边与邻边的比 值,常用于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角度。
三角函数在解三角形中应用
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
01
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已知三边求角度
02
利用余弦定理求解角度,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求解其他
算错误。
公式选择
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 进行计算,避免使用错误的公
式导致结果不准确。
精度问题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精度问题, 避免因舍入误差导致结果不准
确。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义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如平行线性质、外角性质等。
角度。
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他边和角
03
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求解。
边长比例与角度关系探讨
边长比例对角度的影响
在三角形中,边长比例的变化会影响角度 的大小,如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
VS
角度对边长比例的影响
角度的变化也会影响三角形的边长比例, 如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 于斜边的一半。
典型问题解决方法分享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中经常涉及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如屋顶、窗户等部分的 设计。
物理问题
在物理问题中,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也经常出现,如求解力的大小和方 向等。
误区提示和易错点剖析
01
02
03
04
底和高的对应
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一定要 注意底和高的对应关系,避免
三角形的内角和PPT课件
三角形的内角和PPT课与性质 •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 • 三角形外角性质与计算 • 三角形角度计算技巧与方法 • 三角形内角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CATALOGUE
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
三角形定义及分类
三角形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 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04
CATALOGUE
三角形角度计算技巧与方法
利用平行线求角度
平行线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示例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60度,角B=45度,求角C的度数。可以过点C作AB的 平行线,将角C分为两个与角A、角B分别相等或互补的角,从而求得角C的度数 。
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角度
三角形分类
按边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 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边与角关系
三角形边的关系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 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角的关系
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外角等于与 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特殊三角形性质
01
02
03
等腰三角形性质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三线合一(即顶角的平分 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 上的高重合)。
相似三角形性质
两个三角形如果三边对应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 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示例
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BD=DC。 求角BAD的度数。可以通过构造与三角形ABD相似的三角形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角BAD的度数。
利用三角函数求角度
三角函数性质
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在特定角度下有确定的值。
01
CATALOGUE
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
三角形定义及分类
三角形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 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04
CATALOGUE
三角形角度计算技巧与方法
利用平行线求角度
平行线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示例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60度,角B=45度,求角C的度数。可以过点C作AB的 平行线,将角C分为两个与角A、角B分别相等或互补的角,从而求得角C的度数 。
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角度
三角形分类
按边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 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边与角关系
三角形边的关系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 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角的关系
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外角等于与 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特殊三角形性质
01
02
03
等腰三角形性质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三线合一(即顶角的平分 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 上的高重合)。
相似三角形性质
两个三角形如果三边对应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 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示例
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BD=DC。 求角BAD的度数。可以通过构造与三角形ABD相似的三角形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角BAD的度数。
利用三角函数求角度
三角函数性质
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在特定角度下有确定的值。
人教新课标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2第2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
3sinA+π6≤
2π
30<A<
3
.
当A=π3时,即△ABC为等边三角形时取等号,
所以sin A+sin B的最大值为 3.
题点四:多边形面积问题 4.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长AB=2,BC=6,CD=DA
=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S. 解:如图,连接BD,则S=S△ABD+S△CBD =12AB·ADsin A+12BC·CDsin C. ∵A+C=180°,∴sin A=sin C, ∴S=12sin A(AB·AD+BC·CD)=16sin A. 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得
(2)求sin A+sin B的最大值. 解:(1)由题意可知
1 2absin
C=
43×2abcos
C.
所以tan C= 3.
因为0<C<π,所以C=π3.
(2)由(1)知sin A+sin B=sin A+sinπ-A-π3
=sin A+sin23π-A
=sin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2 cos
A+12sin
A
(√ )
(2)三角形中已知三边无法求其面积
(×)
(3)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和一角就能求三角形的面积 ( √ ) 解析:(1)正确,S=12absin C适合求任意三角形的面积.
(2)错误.已知三边可利用余弦定理求角的余弦值,再求得正
弦值,进而求面积.
(3)正确.已知两边和两边的夹角可直接求得面积,已知两边
=a2-c2 b2
=左边,
所以a2-c2 b2=sinsiAn-CB.
与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 题点一: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综合问题 1.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人教a版必修五课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54页)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系列丛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例 练 结 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素 能 提 升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π 又0<A<π,故A= . 3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系列丛书
1 (2)△ABC的面积S=2bcsinA= 3,故bc=4. 而a2=b2+c2-2bccos A,故b2+c2=8. 解得b=c=2.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系列丛书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系列丛书
典例导悟
类型一 [例1] 三角形中的面积计算 (2012· 全国新课标卷)已知a,b,c分别为△
ABC三个内角A,B,C的对边,acos C+ 3 asin C-b-c =0. (1)求A; (2)若a=2,△ABC的面积为 3,求b,c.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1 1 1 (4)S=2absinC=2acsinB=_________. 2bcsinA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系列丛书
2.三角形中的计算、证明问题除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外,常见的公式还有: (1)P=a+b+c(P为三角形的周长); (2)A+B+C=π; 1 (3)S= aha(ha表示a边上的高); 2 1 1 1 (4)S= absinC= acsinB= bcsinA; 2 2 2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2013-2014年北师大版必修五)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型三
三角形中的综合问题
【例3】(本题满分 12 分)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 3 为 a,b,c,设 S 为△ABC 的面积,满足 S= (a2+b2-c2). 4 (1)求角C的大小; (2)求sin A+sin B的最大值.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 恒等变换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了三角运算求解能力.
π C.A,B,C≠ 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型一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B, 且其对边分别为 a, 【例1】 已知角 A,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 1 b,c,若 cos Bcos C-sin Bsin C= . 2 (1)求角 A; (2)若 a=2 3,b+c=4,求△ABC 的面积.
由 sin 2A=sin 2B 得到 2A=2B, 而忘证了 2A=π -2B,造成错选 A;由 sin 2A=sin 2B 得 2A=2B 或 2A=π π -2B,即 A=B 或 A+B= ,但看成了等腰直角三角形,错 2 选 B.前者是正弦函数值相等两角关系不清;后者是对“或” 的理解不深入或读题不认真.
3 1 =sin A+ cos A+ sin A 2 2 =
π 3sinA+ ≤ 6 2π 30<A< (9 3
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π 当 A= 时,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取等号(11 分) 3 所以 sin A+sin B 的最大值为 3.(12 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2 2 2 1 × + 3 2 3
题型二 计算线段的长度
【例2】 如图,在△ABC中,已知, B=45°,D是BC边上的一点, AD=5,AC=7,DC=3,求AB 的长. [思路探索] 解答本题可先由余弦定理求cos C,然后由 同角三角关系求出sin C,最后由正弦定理求出AB的长.
题型三
三角形中的综合问题
【例3】(本题满分 12 分)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 3 为 a,b,c,设 S 为△ABC 的面积,满足 S= (a2+b2-c2). 4 (1)求角C的大小; (2)求sin A+sin B的最大值.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 恒等变换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了三角运算求解能力.
π C.A,B,C≠ 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型一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B, 且其对边分别为 a, 【例1】 已知角 A,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 1 b,c,若 cos Bcos C-sin Bsin C= . 2 (1)求角 A; (2)若 a=2 3,b+c=4,求△ABC 的面积.
由 sin 2A=sin 2B 得到 2A=2B, 而忘证了 2A=π -2B,造成错选 A;由 sin 2A=sin 2B 得 2A=2B 或 2A=π π -2B,即 A=B 或 A+B= ,但看成了等腰直角三角形,错 2 选 B.前者是正弦函数值相等两角关系不清;后者是对“或” 的理解不深入或读题不认真.
3 1 =sin A+ cos A+ sin A 2 2 =
π 3sinA+ ≤ 6 2π 30<A< (9 3
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π 当 A= 时,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取等号(11 分) 3 所以 sin A+sin B 的最大值为 3.(12 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2 2 2 1 × + 3 2 3
题型二 计算线段的长度
【例2】 如图,在△ABC中,已知, B=45°,D是BC边上的一点, AD=5,AC=7,DC=3,求AB 的长. [思路探索] 解答本题可先由余弦定理求cos C,然后由 同角三角关系求出sin C,最后由正弦定理求出AB的长.
解直角三角形完整版PPT课件
余弦或正切函数计算得出。
已知一边和一角求另一边
02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边长和一个锐角大小可以求出另一边
长,通过正弦、余弦或正切函数计算得出。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03
例如测量建筑物高度、计算航海距离等。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测量问题
在测量问题中,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计算高度、距离等未知量。例如,利用正切函数可以计算 山的高度或者河的宽度。
直角三角形重要定理
勾股定理
如上所述,勾股定理描述了直角三角 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射影定理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则 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根据此定理, 可以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直角三角形性 质和定理。
射影定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 高与斜边及两直角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02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应用
• 性质:正弦、余弦函数值域为[-1,1],正切函数值域为R;正弦、余弦函 数在第一象限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余弦为负,第三象限正弦、余 弦都为负,第四象限余弦为正、正弦为负;正切函数在第一、三象限为 正,第二、四象限为负。
利用三角函数求边长和角度
已知两边求角度
01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可以求出锐角的大小,通过正弦、
注意单位换算和精确度
在求解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换算和精确度的控制,避免因单位或精 度问题导致答案错误。
拓展延伸:非直角三角形解法简介
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解法
对于非直角三角形,可以通过作高线或利用三角函数等方法将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进行 求解。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面积公式
了解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面积公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非直角三角形问题。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ppt课件
感谢观看
THANKS
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知识
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三角形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 相接所组成的图形。根据边长特点,三角形可以 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度相等,对应的两角也相等 ,另一个角为顶角。
等边三角形三边长度相等,三个内角相等,均为 60°。
普通三角形三边长度和三个内角均不相等。
电子工程
在电子工程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用于计算电路中的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参数,以及确定电路的性能和 稳定性。
0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拓展和
深化理解
对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拓展
总结词
揭示规律,拓展思维
详细描述
通过对称三角形的案例分析,揭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背后的规律,引导学生拓展 思维,探索不同证明方法的可能性。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 ppt课件
• 引言 • 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知识 • 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方法 • 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 •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拓展和深化
理解 • 总结与回顾
目录
01
引言
主题和目的
主题
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目的
通过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并运用该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背景和重要性
03
这种证明方法较为抽象,但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 和验证。
04
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证明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几何学中最 基本的定理之一,它可以应用于
证明其他定理和性质。
计算角度
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可以 快速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大小,以 及一个角度相对于其他角度的大小 。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3 cosA=0, 2
∴sin(A-30°)=0, ∴A=30°. 答案:30°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7.在锐角三角形中,边a、b是方程x2-2 3 x+2=0的两根,角 A、B满足:2sin(A+B)- 3 =0,求角C的度数,边c的长度 及△ABC的面积.
【解析】由2sin(A+B)∵△ABC为锐角三角形, ∴A+B=120°,C=60°,
8
【解析】选C.c2=a2+b2-2abcosC=9,c=3,B为最大角,
cosB=- 1 .
7
2.(2010·营口高二检测)已知△ABC中,AB= 3 ,AC=1,且
B=30°,则△ABC的周长等于(
(A)3+ 3 (B) 3 +1 (C)2+ 3 或 3 +1 (D)3+ 3 或2+ 3
)
【解析】选D.由余弦定理得,AC2=BC2+AB2-2AB·BCcosB, 即12=BC2+(
2ab
又0°<C<180°,所以C=45°.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8分)
5.在△ABC中,A=120°,a= 21 ,S△ABC= 3 ,则b=__________. 1 【解析】S= bcsin120°= 3 ,得bc=4 ①
2
又a2=b2+c2-2bccos120°=21,得b2+c2=17
4
(2)求sin(2A+C)的值.
【解题提示】
【解析】(1)由余弦定理得, AB2=AC2+BC2-2AC·BC·cosC =4+1-2×2×1× ∴AB= 2 .
3 =2, 4
9.(10分)半径为R的圆外接于△ABC,且2R(sin2A-sin2C)=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6.4.3 第4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 (1)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siAnCB=siBnCA,所以 AC =BCs·insAin B=6×sisnin301°20°=6 3. 又因为 C=180°-120°-30°=30°, 所以 S△ABC=12×6 3×6×12=9 3.
(2)由余弦定理,得 a2+b2-ab=4,又△ABC 的面积等于 3,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12a·ha=12b·hb=12c·hc(ha,hb,hc 分别表示边 a,b,c 上的高). (2)S=12absin C=12bcsin A=12acsin B. (3)S=12(a+b+c)·r(r 为△ABC 内切圆的半径).
■名师点拨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12absin C 与原来的面积公式 S=12a·h(h 为 a 边上的高)的关系为 h=bsin C,实质上 bsin C 就是△ABC 中 a 边上 的高.
解:(1)由正弦定理sinb B=sinc C, 得 sin B=bsicn C=12, 因为在△ABC 中,b<c 且 C=120°,所以 B=30°. (2)因为 A+B+C=180°, 所以 A=180°-120°-30°=30°, 所以 S=12bcsin A= 43.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第 4 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考点 有关三角形 面积的计算
三角形的 综合问题
学习目标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简单推导和应用 能够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 三角形中的一些综合问题
核心素养 逻辑推理、
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
问题导学 预习教材 P53 T10 和 P54 T18 两个题目,思考以下问题: 如何用三角形的边和角的正弦表示三角形的面积?
八年级三角形ppt课件
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应用一
利用内角和定理计算三角形的角度。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可以通过内 角和定理计算出第三个角度。
应用二
利用内角和定理解决几何问题。例如 ,通过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度,求其 他两个未知角度;或者通过已知三角 形的两个角度,判断第三个角度是否 符合条件。
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周长计算
公式计算
三角形周长=三边之和,即三条边的长度相加。
实例解析
通过具体实例,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演示如何使用公式计算周长。
特殊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
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都相 等的三角形,其面积和周 长都有特定的计算公式。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两边相等的 三角形,其面积和周长也 有特定的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性质
总结词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内角和为180度 等基本性质。
详细描述
三角形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不易变形 ,这是由于其几何结构决定的。此外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总是等于 180度,这是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之一 。
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
总结词
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余弦定理、正弦定 理等。
03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
等且底角相等时,即为等边三角形。
CHAPTER 03
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计算
三角形面积=底×高÷2,其中底 和高是三角形的两个边和它们之 间的夹角。
实例解析
通过具体实例,如直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等,演示如何使用公 式计算面积。
生活中的三角形
总结词
无处不பைடு நூலகம்,实用与美观并存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ppt课件
证明几何定理
如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可以通过面积公式进行证明
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
利用面积公式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可以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面积公式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1 2
计算物体的受力面积
在物理学中,经常需要计算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 投影面积或受力面积,可以通过面积公式进行计 算
计算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02 余弦定理
在任意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 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 倍。
0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1/2absinC,其中a、b为两边长,C为两边夹 角。
02
正弦定理及其应用
正弦定理的推导与证明
推导过程
通过三角形的外接圆和正弦函数的定义,推导出正弦定理的表达式。
一些几何性质。
最值问题
通过解三角形的方法,可以求解一 些与三角形相关的最值问题,如最 大面积、最小周长等。
存在性问题
在数学竞赛中,有时需要判断满足 某些条件的三角形是否存在,这可 以通过解三角形的方法来实现。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于一些规则或不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计算其 各个面的面积,进而求出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
解决光学问题
在光学中,经常需要计算光线通过某个形状的面 积或光斑的大小,可以通过面积公式进行求解
05
解三角形综合应用举例
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举例
已知两边求角度
通过正弦、余弦定理求解 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
三角形的面积
解决三角形中的边长问题
利用正弦定理求出三角形中的未知边长。
正弦定理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力学问题
在力学中,正弦定理可用于解决 涉及三角形的问题,如力的合成 与分解等。
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 第一章 1.2 第3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同步课件1) (共31张PPT
sinB sinC
sinB
S = 1 bcsinA = 1 b2 sinCsinA ,
2
2 sinB
A = 180°-(B + C)= 180°-(62.7°+ 65.8°)= 51.5°,
S = 21×3.162×sin65s.i8n°62s.i7n°51.5° 4.0(cm2).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五十六分。
2
2
2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五十六分。
例1 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求三角形的面 积S(精确到0.1 cm)2 : (1)已知a=14.8cm,c=23.5cm,B=148.5°; (2)已知B=62.7°,C=65.8°,b=3.16cm; (3)已知三边的长分别为a=41.4cm,
b=27.3cm,c=38.7cm. 分析:这是一道在不同的已知条件下求三角形的面积
4. 在ABC中,已知a=2,b= 6,A=45,求三角形的面积S 解:由正弦定理可得sinB = bsinA a
= 6×sin45°= 3 .
2
2
因为在ΔABC中,a < b,所以A < B,
所以B = 60°或B = 120°.
(1)若B = 60°,则C = 180°- 45°- 60°= 75°,
2
2
2
2.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化边为角”或 “化角为边”.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五十六分。
由正、余弦定理得,a + b = c(b2 + c2 - a2 + a2 + c2 - b2)
2bc
2ac
所以a + b = b2 + c2 - a2 + a2 + c2 - b2 ,
《三角形的内角和》ppt课件
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数学素 养具有重要意义。
02
三角形内角和的基本概念
角度与三角形的关系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几何图形。 角度是描述两条射线之间的夹角大小的量度。 三角形中的角度与边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正弦、余弦定理等。
基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推 导出许多三角恒等式,这些恒等 式在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时非常有 用。例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等。
三角函数的应用
在物理学、工程学、天文学等领 域中,经常需要使用三角函数来 解决实际问题。而三角形内角和 定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经常需要使用三 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计算角度、长 度等参数,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性和美观性。
地图绘制
在地图绘制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被用来确定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角度, 从而保证地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导航定位
在导航定位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被用来计算航向、俯仰角等参数, 以确保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正 确航行方向。
05
总结与回顾
三角形内角和的总结
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
三角形内角和是指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
培养空间思维
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能力和几何直觉。
回顾与思考
01
回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加深对定 理的理解。
02
思考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
探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内角和性质,拓展几何知 识面。
THANKS
内角和为180度的结论。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数学素 养具有重要意义。
02
三角形内角和的基本概念
角度与三角形的关系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几何图形。 角度是描述两条射线之间的夹角大小的量度。 三角形中的角度与边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正弦、余弦定理等。
基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推 导出许多三角恒等式,这些恒等 式在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时非常有 用。例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等。
三角函数的应用
在物理学、工程学、天文学等领 域中,经常需要使用三角函数来 解决实际问题。而三角形内角和 定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经常需要使用三 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计算角度、长 度等参数,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性和美观性。
地图绘制
在地图绘制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被用来确定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角度, 从而保证地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导航定位
在导航定位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被用来计算航向、俯仰角等参数, 以确保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正 确航行方向。
05
总结与回顾
三角形内角和的总结
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
三角形内角和是指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
培养空间思维
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能力和几何直觉。
回顾与思考
01
回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加深对定 理的理解。
02
思考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
探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内角和性质,拓展几何知 识面。
THANKS
内角和为180度的结论。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课件
反射定律
当光线遇到平面镜时,会产生反射现象。通过解三角形的方法可以计算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从而解释反射现 象。
建筑学中的角度计算
确定建筑物的角度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计算建筑物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 可以计算出建筑物所需的倾斜角度。
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通过观测建筑物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将三角形的三边长度转化为面积的表 达式,便于计算。
面积公式的应用
01
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 问题,如土地测量、建筑规划
等。
02
数学竞赛解题
在数学竞赛中,三角形面积公 式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之一。
03
数学建模
在数学建模中,三角形面积公 式可以用于描述和解决现实生 活中的问题,如最优分割等。
详细描述
其中一种常见的证明方法是利用三角形的外接圆性质,通过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 理进行推导。此外,还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加法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其他 方法进行证明。掌握多种证明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02
余弦定理
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 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各边与其 所对的角之间的关系。
应用场景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非常有用,特别是在已知两边及夹角、 已知两角及夹边等情况下求解第三边。
通过正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各种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如计算三角 形的面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决几何作图问题等。它是三角函数 和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之一。
证明方法
总结词
当光线遇到平面镜时,会产生反射现象。通过解三角形的方法可以计算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从而解释反射现 象。
建筑学中的角度计算
确定建筑物的角度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计算建筑物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 可以计算出建筑物所需的倾斜角度。
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通过观测建筑物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将三角形的三边长度转化为面积的表 达式,便于计算。
面积公式的应用
01
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 问题,如土地测量、建筑规划
等。
02
数学竞赛解题
在数学竞赛中,三角形面积公 式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之一。
03
数学建模
在数学建模中,三角形面积公 式可以用于描述和解决现实生 活中的问题,如最优分割等。
详细描述
其中一种常见的证明方法是利用三角形的外接圆性质,通过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 理进行推导。此外,还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加法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其他 方法进行证明。掌握多种证明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02
余弦定理
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 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各边与其 所对的角之间的关系。
应用场景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非常有用,特别是在已知两边及夹角、 已知两角及夹边等情况下求解第三边。
通过正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各种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如计算三角 形的面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决几何作图问题等。它是三角函数 和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之一。
证明方法
总结词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ppt课件
案例三
在机械工程中,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复杂零件的表面积。需要 考虑测量设备的精度、零件表面的形状等因素,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和实用性。
05
拓展:相关几何知识 回顾与延伸
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性质 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01
判定方法
02
三边对应成比例
03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ppt课件
目 录
• 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 •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 具体实例分析与计算 • 误差分析与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 拓展:相关几何知识回顾与延伸 • 总结回顾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 质
三角形定义及分类
三角形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 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选择合适的算法
针对具体问题,选择稳定 性好、精度高的算法。
增加计算精度
如采用高精度数据类型、 增加计算位数等。
误差估计和校正
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估计, 并采用相应方法进行校正。
实际测量中误差避免策略
测量设备校准
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定期进行校准。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针对具体测量对象和要求,选择 最合适的测量方法。
04
学生可以分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 及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对未来学习的期望和建议
05
06
学生可以提出对未来学习的期望和建议, 以便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互动环节:小组讨论
01
分组讨论与展示
02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展示他们 的讨论成果。
在机械工程中,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复杂零件的表面积。需要 考虑测量设备的精度、零件表面的形状等因素,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和实用性。
05
拓展:相关几何知识 回顾与延伸
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性质 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01
判定方法
02
三边对应成比例
03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ppt课件
目 录
• 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 •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 具体实例分析与计算 • 误差分析与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 拓展:相关几何知识回顾与延伸 • 总结回顾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 质
三角形定义及分类
三角形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 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选择合适的算法
针对具体问题,选择稳定 性好、精度高的算法。
增加计算精度
如采用高精度数据类型、 增加计算位数等。
误差估计和校正
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估计, 并采用相应方法进行校正。
实际测量中误差避免策略
测量设备校准
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定期进行校准。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针对具体测量对象和要求,选择 最合适的测量方法。
04
学生可以分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 及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对未来学习的期望和建议
05
06
学生可以提出对未来学习的期望和建议, 以便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互动环节:小组讨论
01
分组讨论与展示
02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展示他们 的讨论成果。
高中数学第2章解三角形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第2页
1.与传统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相比,用两边及其夹角 正弦值之积的一半求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优势?
第3页
答:主要优势是不必计算三角形的高,只要知道三角形的 “基本量”就可以求其面积.
第4页
2.求三角形面积的常用公式. 答:(1)S=21aha(a 为 BC 的边长,ha 为 BC 边上的高). (2)S=a4bRc(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3)S=2R2sinAsinBsinC(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第8页
【解析】 ∵tanB=12,∴0<B<π2 .
∴sinB=
55,cosB=2 5
5 .
又∵tanC=-2,∴π2 <C<π.
∴sinC=2
5 5,cosC=-
5 5.
第9页
则 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
= 55×(- 55)+255×255=35.
∵sinaA=sibnB,∴a=bssiinnBA=
∴S=12absinC=2
3 3.
第15页
题型二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问题与方程思想 例 2 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D⊥CD,AD=10,AB= 14,∠BDA=60°,∠BCD=135°,求 BC 的长.
第16页
【思路分析】 欲求 BC,在△BCD 中,已知∠BCD,∠BDC 可求,故需再知一条边;而已知∠BDA 和 AB,AD,故可在△ABD 中,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得 BD.这样在△BCD 中,由正弦定 理可求 BC.
第31页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8,底边为 2,则底角的余弦值等于
()
2 A. 4
B.2 2
1
1.与传统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相比,用两边及其夹角 正弦值之积的一半求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优势?
第3页
答:主要优势是不必计算三角形的高,只要知道三角形的 “基本量”就可以求其面积.
第4页
2.求三角形面积的常用公式. 答:(1)S=21aha(a 为 BC 的边长,ha 为 BC 边上的高). (2)S=a4bRc(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3)S=2R2sinAsinBsinC(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第8页
【解析】 ∵tanB=12,∴0<B<π2 .
∴sinB=
55,cosB=2 5
5 .
又∵tanC=-2,∴π2 <C<π.
∴sinC=2
5 5,cosC=-
5 5.
第9页
则 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
= 55×(- 55)+255×255=35.
∵sinaA=sibnB,∴a=bssiinnBA=
∴S=12absinC=2
3 3.
第15页
题型二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问题与方程思想 例 2 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D⊥CD,AD=10,AB= 14,∠BDA=60°,∠BCD=135°,求 BC 的长.
第16页
【思路分析】 欲求 BC,在△BCD 中,已知∠BCD,∠BDC 可求,故需再知一条边;而已知∠BDA 和 AB,AD,故可在△ABD 中,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得 BD.这样在△BCD 中,由正弦定 理可求 BC.
第31页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8,底边为 2,则底角的余弦值等于
()
2 A. 4
B.2 2
1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解析:
如图,在△ABC中,过C作CD⊥AB于D点,则CD为所求
宽度,在△ABC中, ∵∠CAB=30°,∠CBA=75°, ∴∠ACB=75°,∴AC=AB=120 m. 在Rt△ACD中, CD=ACsin∠CAD=120sin 30°=60(m),
因此这条河宽为60 m.
第8课时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 水平线 下方 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的角叫仰角,在
2.方位角 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 α(如图②).
实际所需电线长度约为 1.2AB≈7 425.6(m).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变式训练】 2.如图所示, 甲船由 A 岛出发向北偏东 45° 的方向作 匀速直线航行,速度为 15 2海里/小时,在甲船从 A 岛出发的同时,乙
1 tan θ= 的方向作匀 船从 A 岛正南 40 海里处的 B 岛出发,朝北偏东 θ 2
答案: 60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以平面几何图形为背景,求解有关长度、角度、面积、最值和优
化等问题,通常是转化到三角形中,利用正、余弦定理加以解决.在解
决某些具体问题时,常先引入变量(如边长、角度等),然后把要解的三 角形的边或角用所设变量表示出来,再利用正、余弦定理列出方程,解 之.
架测角仪(可以测量仰角、俯角和视角),再给你一把尺子(可以测量地面
上两点间距离),图中给出的是在一侧河岸地面C点测得仰角∠ACB=α, 请设计一种测量塔建筑高度AB的方法(其中测角仪支架高度忽略不计,计 算结果可用测量数据所设字母表示).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解析: 方法一:选择水平基线 BC,在 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D, 在 D 点测得仰角∠BDA=β,同时测得 CD 的长度为 a. 在△ADC 中∠DAC=α-β, 在△ADC 中,由正弦定理 AC DC = , sin β sinα-β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思考探究】 1.仰角、俯角、方位角有什么区别? 提示: 三者的参照不同.仰角与俯角是相对于水平线而言的,而
方位角是相对于正北方向而言的.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3.方向角
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③) (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asin β ∴AC= . sinα-β asin β 在 Rt△ACB 中,AB=AC· α= sin sin α. sinα-β 方法二:在 BC 的延长线上找一点 D,使得在 D 点测得仰角∠ADB α =2. 又测得 DC 的长为 m. α 在△ADC 中,∠ADC= , 2 α α ∠DAC=α- = . 2 2 ∴DC=AC=m,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测量高度问题一般是利用地面上的观测点,通过测量仰角、俯角等
数据计算物体的高度,这类问题一般用到立体几何知识,先把立体几何 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再通过解三角形加以解决. 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形建筑AB,A为塔的顶端,B为塔的底端, 河两岸的地面上任意一点与塔底端B处在同一海拔水平面上,现给你一
解析: 如图,由题意可得 OA=50, OB=30. 而 AB2=OA2+OB2-2OA· OBcos 120°
1 =50 +30 -2×50×30×-2
2 2
=2 500+900+1 500=4 900,∴AB=70.
答案: 70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5.如图,为了测量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两点A,B望对岸的标 记物C,测得∠CAB=30°,∠CBA=75°,AB=120 m,则这条河的宽 度为________m.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变式训练】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D⊥CD,AD=
10,AB=14,∠BDA=60°,∠BCD=135°,则BC的长为________.
解析:
在 △ ABD 中 , 设 BD = x , 则 BA2 = BD2 + AD2 -
2BD·AD·cos ∠BDA,
即142=x2+102-2·10x·cos 60°, 整理得x2-10x-96=0,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解之得,x1=16,x2=-6(舍去). BC BD 由正弦定理得 = , sin∠CDB sin∠BCD 16 ∴BC=sin 135°sin 30° · =8 2.
答案: 8 2
工具
第三章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解析: 在△ACD 中,∠CAD=180° -∠ACD-∠ADC=60° , CD=6 000 m,∠ACD=45° , 根据正弦定理 AD= CDsin 45° = sin 60° 2 CD, 3
在△BCD 中,∠CBD=180° -∠BCD-∠BDC=135° , CD=6 000 m,∠BCD=30° , CDsin 30° 2 根据正弦定理 BD= sin 135° = 2 CD. 又在△ABD 中,∠ADB=∠ADC+∠BDC=90° , 根据勾股定理有 AB= AD2+BD2= 2 1 + CD=1 000 42(m), 3 2
在 Rt△ACB 中,AB=ACsin α=msin α.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方法三:如图,在河的这岸抽取一点 D,测得 CD=b,并测∠BCD =γ,∠BDC=β. 在△BCD 中,∠CBD=π-γ-β. BC CD 由正弦定理得 = , sin∠BDC sin∠CBD CD· sin∠BDC b· β sin ∴BC= = . sin∠CBD sinβ+γ b· βtan α sin 在 Rt△ABC 中,AB=BCtan ∠ACB= . sinβ+γ
cos 2β=-sin α,即cos 2β+sin α=0. ①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DC AC (2)在△ADC 中, = , sin α sin β 即 sin β= 3sin α. ② ①代入②整理得: 2 3sin2β-sin β- 3=0. 3 3 解得 sin β= 2 ,或 sin β=- 3 舍去, 又 β 为锐角,则 β=60° .
命以10 n mile/h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 n mile/h的速度
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解析: 设缉私船用 t h 在 D 处追上走私船,画出示意图如图, 则有 CD=10 3t,BD=10t. 在△ABC 中,∵AB= 3-1,AC=2,∠BAC=120° , ∴由余弦定理,得 BC2=AB2+AC2-2AB· cos∠BAC AC· =( 3-1)2+22-2×( 3-1)×2×cos 120° =6, ∴BC= 6,
x1=15 2tsin 45° =15t, 则 y1=x1=15t.
1 2 5 5 由 tan θ= 可得,cos θ= ,sin θ= . 2 5 5
x2=10 5tsin θ=10t, 故 y2=10 5tcos θ-40=20t-40.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1)令 t=3,P、Q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5,45)、(30,20), |PQ|= 45-302+45-202= 850=5 34, 即出发后 3 小时两船相距 5 34海里. (2)由题意得: |PQ|= x2-x12+y2-y12 = 10t-15t2+20t-40-15t2 = 50t2-400t+1 600= 50t-42+800≥20 2, ∴当且仅当 t=4 时,|PQ|取得最小值 20 2. 即两船出发后 4 小时时距离最近,最近距离为 20 2海里.
解析: 由题意知∠BAC=60° ,AB=1,AC=2 ∴BC2=AB2+AC2-2AB· cos∠BAC AC· =1+4-2×2×1×cos 60° =3. ∴BC= 3.
答案: A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4.轮船A和轮船B在中午12时同时离开海港O,两船航行方向的夹
角为120°,两船的航行速度分别为25 n mile/h、15 n mile/h,则下午2时 两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n mile.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思考探究】 2.如何用方位角、方向角确定一点的位置? 提示: 一点的位置. 利用方位角或方向角和目标与观测点的距离即可唯一确定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之间的 关系是( ) B.α=β D.α+β=180°
A.α>β C.α+β=90°
工具
第三章
三角函数
栏目导引
如右图,D是直角△ABC斜边BC上一点,AB=AD,记∠CAD=
α,∠ABC=β. (1)证明:sin α+cos 2β=0; (2)若AC=DC,求β的值. 解析: (1)证明:∵AB=AD, 则∠ADB=β,∴∠C=β-α. 又∠B+∠C=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