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笔记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①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a.人的心理过程第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第二,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第三,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b.人格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
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①人的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
外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心理过程和人格对行为有很大影响。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
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发展,一般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
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其中,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发展心理学第4章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
一、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初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主要 • 初级心理机能是与生俱来的心理结构,主 指个体对自己思维的有意识关注,对其行 要由生物特点决定,人和动物都具有这种 为的有效掌控,处理抽象的观念以及运用 功能,这种机能的特点是由环境的刺激所 逻辑关系和概括的能力。如问题解决和思 引发,依赖于具体经验,思维与行动联系。 维的功能。
二、心理发展观
•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 理结构。
维果斯基认为:言语对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交往中,言语可以使 儿童获得他人掌握的知识。同时,言语有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认知的工具,帮 助儿童认识世界。此外,言语又是控制和反映儿童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心理发展观
果跳 一 跳 就 能 摘 到 苹
D1=儿童现有发展水平 D2=儿童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 =D2-D1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 发展区” 。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并把这种潜能变为现实,同时创 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 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现有的发展 水平,而且能够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 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四、维果斯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
1.教学支架
• 教学支架:即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 长时撤去帮助。
二、心理发展观
维果斯基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 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 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包括四个主要的表现: • 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随意机能是指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有意性,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 觉引发的。儿童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儿童随着词、语言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增长,各种心理机能的概括性和间 接性得到发展,最后形成最高级的意识系统。
最新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四章.课件PPT
网络安全态势理解现存的问题
• 1)由于使用的相关建模方法是从历史数据中得出关 关联性基础上进行分析,这就使得传统方法对与一些 为及相似的攻击行为的变体均需要额外处理,使得准 低;
❖
(3)调节和监督功能
❖ 例如,执行功能(EF)中的注意抑制。
❖ 注意的发展阶段:
❖ (1) 阶段一(0—4个月)
❖ (2) 阶段二(4—7个月)
❖ (3) 阶段三(8—12个月)
❖ 实验:婴儿形状知觉中的整体性知觉
❖ 幼儿的“画所知与画所见”
8
❖ 3、 信息获得更加经济 ❖ (1)确定刺激的外部特征 ❖ “轮廓密度理论”(Kamel,1909,1975) ❖ (2)获得恒常性 ❖ 获得恒常性可避免对事物的重新感知 ❖ 实验:大小恒常性——1m与3m处边长为10cm和30cm物体 ❖ 研究方法:习惯化法/伴随联系强化法 ❖ (3)形成知觉结构单元 ❖ “图形视觉理论”(Bank&Salapalek,1981) ❖ 个体对对称、集中、结构良好的更容易分辨且注视时间更长。
❖ 主要荣誉:P41
2
❖ 三、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一)知觉是人类主动的活动
❖ 知觉是与人的活动的目标直接联系着,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索信息, 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
❖ 吉布森强调知觉是适应过程,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有机体在环境中生存和 种族延续。
❖ 有意义自然反应法:
❖ 1、视崖反应
❖ 视崖装置: ❖ 研究内容:(1)深度知觉
9
❖ (五)知觉发展的机制
❖ 1、抽取
❖ (1) 抽取事物特性(大小、颜色、轻重、形状等)
❖ (2) 抽取事物之间的关系(上下、前后、左右等)
❖ 2、过滤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平比一般人更高些罢了。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习惯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华生认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
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当人的内外刺激所引起的 活动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
例如,让一个已经掌握一定动作技能(拣起、打击、拖、踏等)的3岁儿童设法打开一只装有糖 果的小箱子,这个儿童会使出自己的全部动作技能(50个习得的和非习得的独立反应)来对付 这只小箱子,以达到打开箱子吃到糖果的目的。第一次,这位儿童用了20分钟才达到目的。以 后各次时间不断缩短,以致到最后,这位儿童只要用2秒钟便能打开箱子,得到糖果。华生认为, 儿童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不必要的动作精简,使动作时间大大缩短,就是由于已经形 成了开箱子的习惯。看得出,华生关于习惯的解释,与学习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在研究方法上,机能主义提倡主观观察(即内省) 和客观观察相结合;
学习是心理学的中心问题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机能主义已经被吸收到当今的主流心理学之中。作为一个理论系统,它是成功的。
但是,有一位心理学家不以为然,认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是一 丘之貉,因为它们都是心灵主义的,并且都使用内省法,应该加 以抛弃。
此人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行为主义的兴 起在心理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而后,以斯金纳、班杜
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又把行为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02
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单选)(一)身体的发育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
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
其中,婴幼儿期身高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
婴幼儿体重的增长与他们骨骼肌肉的发育密切联系。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结构(1)脑的重量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其脑重大约是成人脑重量的25%,而这时新生儿的体重仅是成人体重的5%。
之后,儿童的脑重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
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神经纤维婴幼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髓鞘化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是运动神经。
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的髓鞘化过程开始得最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3)大脑皮层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
其中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在5~6 岁。
2.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20~22 个小时,3 岁时可减少到14 个小时。
抑制过程的加强,使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并逐步培养起一些生活习惯。
(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
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
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属于此阶段。
这时他们只能以自身的动作来应答具体的刺激物。
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 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对少数词做出一定的动作反应。
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
1岁至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做出词的反应。
阶段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岁半以后,婴儿的词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开始具有概括性,即词可代表一类事物。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 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
胚胎期(3——8周)
• 组织和组织分分化期。受精卵此时被称为胚胎。胚胎发育成三 层,它们最终会形成不同的身体结构。
• 外胚层——皮肤、感觉器官、脑、脊髓; • 中胚层——肌肉、骨骼、血液、结缔组织和循环、生殖、泌尿
系统 • 内胚层——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与腺体,肝脏,呼吸系统
胎儿期(9——40周)
• 器官和功能分化期; • 胎儿正式开始主要器官进行分化。 • 胚胎此时被称为胎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注意概述 学前而 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第一节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概述
观察并思考: 请你仔细观察 右图的服装,并围绕此服装 说一段话。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一)注意的含义和特点
——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 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新鲜、独特、生动有趣,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大; 反之,对象单调、普通、无变化,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小,
2.游戏条件下,幼儿注意持续时间比一般条件下(特别是 比枯燥的活动条件下)长的多。
3.幼儿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意稳定性大大提高。
(三)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
生活中如打字员,司机等职业都需要较大的注意广度。 “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c.当和别人直接交谈时,经常似乎没有倾听(如,即使环 境并没有明显干扰也经常走神)。
• d.经常不能遵守指令,并且不能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 (如,刚开始工作很快就分心并且容易转移目标)。
• e.组织任务和活动经常有困难(如,维持任务顺序困难; 乱放物品、材料;工作组织混乱;时间管理无序;不能按时完 成任务。
1.遗传因素:父母小时候也多动。 2.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 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紊乱。 3.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儿童行为较幼稚, 动作笨拙,协调性差,手脚不灵活,剖宫产和 早产儿患多动症的概率更高。 4.其他因素:社会、家庭、心理等因素。
力不集中。
(三)目的要求不明确
案例三:
今天上午张老师在家生气了,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上绘 画课的时候也没有心情讲课了,于是随便就给小朋友说小 朋友们今天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于是活动室里大乱。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笔记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笔记二、重点概念。
1. [概念1]- 定义:[详细的概念定义]- 举例:[生活中的例子或者研究中的实例]2. [概念2]- 定义:……- 举例:……三、理论部分。
1. [理论名称1]- 提出者:[姓名]- 主要观点:- [观点1],例如[解释观点1的例子]- [观点2]……- 评价:- 优点:[阐述理论的优点]- 缺点:[阐述理论的缺点]2. [理论名称2]- 提出者:……- 主要观点:……- 评价:……四、发展阶段及特点。
1. [阶段名称1]- 年龄范围:[具体年龄区间]- 生理发展特点:- [生理方面特点1],如[详细解释特点1]- [生理方面特点2]……- 认知发展特点:- [认知方面特点1],例如[认知特点1的例子]- [认知方面特点2]……- 社会情感发展特点:- [社会情感方面特点1],像[社会情感特点1的例子] - [社会情感方面特点2]……2. [阶段名称2]- 年龄范围:……- 生理、认知、社会情感发展特点:……五、影响发展的因素。
1. 遗传因素。
- 在[具体发展方面]的作用:[详细说明]- 相关研究证据:[列举研究]2. 环境因素。
- 家庭环境:- 父母教养方式(如权威型、放纵型、忽视型等)对发展的影响:- [教养方式1]的影响:[具体阐述]- [教养方式2]……- 社会文化环境:-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差异1],例如[具体的文化差异例子] -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差异2]……。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的注意
第四章幼儿的注意一、选择题1.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2.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说明幼儿注意的()。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稳定性较好B.分配能力较强C.范围较大D.选择性较强3.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4.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1岁以前B.1~3岁C.3~4岁半D.4岁半~6岁5.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 )较差。
[浙江省2007年10月、2007年4月真题]A.稳定性B.广度C.分配能力D.范围6.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偏好分散刺激多于集中刺激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C.偏好规则模式多于不规则模式D.偏好复杂的刺激7.3-6岁儿童占优势地位的注意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内部注意8.儿童最早能够辨别的图形是( )。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圆形B.正方形C.三角形D.长方形9.三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10.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中央B.边缘C.上部D.下部11.“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12.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13.关于幼儿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畴,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2、共同决定论—斯腾(辐合论:核心—人类心理发展既非仅有遗传的天生因素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成的)—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影响;(鲁克森伯格—共同决定论者。
格赛尔—成熟优势理论,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水平达的观点。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基本观点:⑴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⑵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⑶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的动态的。
❖再继续完善儿童发展观的同时,应着力做两件事:⑴如何使每一个儿童具有优异的遗传因素;⑵如何为每一个儿童创造能充分发掘其潜能的优良环境。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四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发展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儿童戏里发展阶段的划分:⑴新生儿期(出生1—1个月)⑵乳儿期(1个月—1岁)⑶婴儿期(1岁—3岁)⑷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⑸童年中期(6岁—11、12岁)⑹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⑺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一个人的特性和情境变化都会影响行为。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印刻”或“早期学习”;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学习教案
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指导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幼儿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第二节“岁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为教学章节。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阶段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习者掌握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和特点;2. 掌握促进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3. 能够分析实际案例,提出合适的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
难点:分析实际案例,提出合适的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际案例视频、幼儿发展心理学教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实例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讲解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提出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策略。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如何根据婴幼儿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设计合适的粗大动作发展活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针对特定年龄段的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活动。
6. 反馈与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互相评价,讨论如何改进和完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促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一个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婴幼儿的年龄、发展阶段、粗大动作表现、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四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四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问题:一、先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二、先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三、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3岁称为先学前期。
孩子学会走路、说话,都是在这个时期。
随着儿童行走动作和手的动作的发展,他们的生活范围更加扩大,外界对他们的影响也日益增加。
同时,他们也能够主动地去反映客观事物,表现出心理的能动性。
1-3岁,特别是2岁以后,孩子会自如地走、跑、跳,开始会说话,会思考,爱提问,爱模仿,要游戏,有了自己极原始的“逻辑”,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以及对人对事物的要求。
最突出的就是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
由此,孩子的行为变了,情绪复杂了,成人感到孩子难带了,变得顽皮、不听话了。
这一龄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第一个危机期”。
第一节先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一、身体发育先学前儿童身体的发育也是十分迅速的。
身高平均每年增长8—10厘米,2岁时约达85厘米,3岁可达93厘米左右,比初生时增加近1倍。
体重增长速度更可观;3岁时体重约为初生时的4倍,重13公斤左右。
先学前儿童的骨骼还在继续骨化,仍具有弹性大、易弯曲的特点。
大肌肉已经发展,但耐力仍很差,易疲劳;小肌肉远未发展起来,因此一般还不能从事需要手指精细活动的、灵活性、准确性很高的动作。
先学前儿童的内脏器官有了一定的发展。
正常婴儿心率在每分钟100次以上,3岁时,心率已降为每分钟100次,但与成人相比仍然很快,因此仍不宜作剧烈运动,以免过分加重心脏负担。
总之,先学前儿童身体的各方面虽然仍很柔嫩,不能耐劳,不宜作过分剧烈的活动,但已能保证儿童从事一些最基本的活动。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先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仍在继续发展。
脑重不断增加(3岁已达1000克),神经纤维不断增长,突触联系不断加多,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迅速进行,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与巩固程度也不断提高。
先学前期,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皮质抑制机能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上。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概论一、三个基本问题1、何谓“发展”发展指的是个体生命全程中系统的连续性的变化。
2、为何发展成熟和学习3、何谓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青年期这个特定过程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的一门科学。
二、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三、三个争论1、发展是连续性还是阶段性2、儿童是主动还是被动3、遗传还是环境(一)遗传与环境1、遗传决定论⑴创始人——高尔顿遗传定律“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的决定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与躯体组织所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遗传的天才〉⑵复演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⑶本能说——麦独孤、弗洛伊德和桑代克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中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将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者强盗。
——华生纽曼的同卵双生子实验3、共同决定论斯特恩的“合并原则”吴伟士的“相乘说”格塞尔的“成熟学习论”双生子爬楼梯实验4、总结与反思1、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影响心理发展(安娜斯塔西)(1)反应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传结构,都以独特的方式对环境和刺激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有一个范围限度。
①遗传给个体提供了潜在的发展范围。
②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
③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使不同的个体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2)渠道化遗传基因已为某些行为特征纳入特定的发展渠道,限制着这些行为的发展。
而对于某些心理特征(如智力、个性),遗传很少将其纳入特定的发展渠道,环境较容易发生影响。
(3)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四、早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回顾(一)近代的儿童观早期历史记录表明,人类早期的儿童几乎没有任何权利。
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只是比较小、比较弱、比较笨的成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思维广阔的人, 不仅注重问题的整体, 还 注重问题的细节; 不仅考虑问题的本身, 还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 条件。 思维的广阔性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 只有具备大量知识 的人, 才能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和不同联系上去考虑问题, 从而避免 片面性和狭隘性。
• ( 五) 思维的敏捷性
•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 它是指一个人能在 很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即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当 机立断, 不徘徊、 不犹豫。 古人所谓 “ 眉头一皱, 计上心来” , 便是思维敏捷的一种表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有的人遇事胸有 成竹, 善于迅速做出判断; 与此相反, 有的人遇事优柔寡断, 或草 率行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思维概述
• ( 二) 抽象与概括 • 抽象是指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舍弃其非本质属
性的过程。 例如,“ 可以写字” 是笔的本质属性, 这一结论是通过抽 象得到的。 概括是指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的共同本质属性 结合起来, 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例如, “ 凡是有羽 毛的动物是鸟” , 这就是概括。 • 抽象与概括是在分析、 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更高一级的思维过 程。 只有通过抽象与概括, 人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 联系,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 三) 比较与分类 • 比较是对事物进行对比, 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以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分类是把具有共同点的事物归为一类的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思维概述
• ( 二) 判断与推理 •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
发展心理学笔记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定义:狭义: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一门分支。
广义: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和人类种系心理发展两方面。
2.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包括:两个主要部分:a.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年龄特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
b.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
人格的年龄特征是最重要的。
3. 种系心理发展: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4. 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5. 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的关系——复演说提出者:霍尔【美】主要观点:个体心理发展或多或少可以看成是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过程。
人类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活动,在个体发展中最早表现出来,而基于意志的高级活动则要到年龄比较大时才出现。
6. 发展的年龄特征研究年龄特征的一致性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年龄特征的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发展心理学一般以横向研究为主要线索加以研究,研究每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以纵向角度探索某种心理现象在生命全程中的发展趋势。
7.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8. 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
《青少年心理》《衰老:人的后半生》9.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
(提出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的观点、重视“中年危机、论述老年心理,特别是临终前心理)10.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并于1927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心理学第四章 个性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一、需要概述(一)需要及其种类1.需要的概念: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需要的种类:根据需要的起源,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基本内容: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成长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评价:是一种较为完备的需要理论,对需要的实质、结构、归属及作用都做了系统的探讨,对进一步研究“需要”这一课题,建立科学理论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强调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而没有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2)人的需要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马斯洛错误地把人的需要的发展及实现看作是人类生物特性的发展和实现;(3)他的需要层次理论缺乏客观测量指标,缺乏实验支持;(4)他的自我实现理论是个人主义的,没有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二、动机概述(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里倾向或内部驱力;(二)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2. 社会性动机:两个层次(1)比较原始的三种驱使力:好奇心、探索与操作;(2)人类特有的成就动机、学习动机、权利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等。
(三)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和调节(强化)功能三、兴趣概述(一)兴趣及其种类1.兴趣的概念: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情绪,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有定向和动力功能。
2.兴趣的种类:(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2)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3)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2. 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的兴趣;3. 引导学生讲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4.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 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7. 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觅食反射 吮吸反射 吞咽反射 呕吐反射 眨眼反射 定向反射
婴儿动作发展的顺序
从头至脚(头尾原则) 从中心向外周(近远原则) 从大动作向小动作
手的动作的发展
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性: 种系发展的意义;个体发展的意义
手的动作的发展
手的动作发展的阶段: 0-3m:没有明确的手的动作,紧握拳头, 或散漫杂乱的手部动作; 3-5m:无意识的手的动作; 5-7m:有目的的手的动作(随意抓握动 作); 7m以上:双手协调动作;
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
咿呀发音向词汇过渡 在咿呀发音阶段向说出真正的词汇 过渡的过程中,婴儿会发出一些自己发 明的“词”,用来表示一类意思。例如, “dada”表示要东西,“ayi”表示所有的 人。这种“词”被研究者成为“原型词” 或“准词”。“原型词”常常伴以一定 的手势来表达某种意思。
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
婴儿语音知觉的发展
婴儿语音知觉的研究技术 快速吮吸技术—— 另一个缺点是不适合4个月以上的婴 儿。
婴儿语音知觉的发展
婴儿语音知觉的研究技术 条件性转头范式—— 向婴儿反复呈现一个声音刺激;当 声音刺激发生变化时,婴儿的另一侧出 现一个会动的玩具;婴儿很快就学会听 到声音变化就转头;利用这个条件反射 可以测查婴儿对声音的辨别。 这种技术适用于5-12个月的婴儿。
抓握动作的前提 五指分化;手眼协调 抓握动作的发展——伸手够;满把抓; 相对抓握;钳形抓握
躯体移动动作的发展
抬头 抬头及胸,手支撑桌面 独坐 爬 扶物迈步 独站 独步
双生子爬梯训练的结果(Gesell)
能 力 A 开始 基线 训练 B 开始 训练
48w
53w
55w
4、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促进感知觉的发展,为表象和语言 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促进动作思维的发 展; 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使手解放 出来成为认识的工具,进一步促进知觉 和动作思维的发展;促进空间观念的发 展(实验);促进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 发展。
第四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新生儿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生理发展 二、新生儿的心理发展 婴儿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一、新生儿的生理发展
新生儿的体征: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展:髓鞘化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两类无条件反射 (有用和无用的) 髓鞘化:髓鞘化是指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
1、身体发育 2、神经系统的发展
1、身体发育
体长的增长:50cm 75cm 脊柱生理弯曲的出现:头尾原则 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头胸交叉:新生儿头部先发展,躯干后发展,胸围比头尾小; 大约在半岁左右,胸围开始超过头围, 标志着正常的生理发育。
身高、体重等都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平均数 性别差异:男童比同龄女童偏高一些 个体差异
一、新生儿的生理发展
新生儿的睡眠: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大约为18-20小时, 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现在的新生儿的 睡眠时间略有减少。 睡眠也称作“保护性抑制”状态, 具有保护神经细胞使其免于过度兴奋的 作用。
一、新生儿的生理发展
新生儿的睡眠: 新生儿神经细胞的功能还很不完善, 兴奋性还很弱,所以,新生儿大部分时 间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睡眠之中。 新生儿能够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感觉 是本体感觉,所以他常常因饥饿而醒来, 吃饱后很快就睡着了。
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
前言语阶段发音发展过程 3.发音游戏:16-30w,发出不同的元音 和辅音 4.重复连续的咿呀发音:6-9m, 聋童与 正常儿童的语音发展开始出现分野。
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
前言语阶段发音发展过程(Stark,1986) 5.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咿呀发音: 9m至12m;在11m左右,发音出现明 显的声调变化。有的儿童在这个阶段发 出的音特别多,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也 特别长,这样的儿童被称为“声调型儿 童”,有的则短而少,他们被称为“词 汇型”儿童。
(4)婴儿手的动作的发展 (5)婴儿躯体移动动作的发展 3、训练在动作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体操训练研究;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动作发展落后于感觉发展(1年左右才能行走,人
类属于晚熟性物种,早熟性物种如鸟儿出生后很快会行走)
从未分化、不随意(无内在目的性)向分化、随 意的动作发展 动作发展的顺序与身体发展的顺序相一 致
三、言语发展的准备期
1、语言与言语的区分 语言——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 言语——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心理过程 2、语言的结构:音位与音节、词汇、句法 3、语言的功能:语义与语用
3、语言发展过程的不同方面: (1)语音、语义、语法、语用 (2)理解与产生
4、语言发展的意义:种系发展;个体发展 5、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言语听觉中枢和运动中枢的成熟; 发音器官的成熟; 来自环境的语言刺激与反馈; 交流的动机与生儿对出生前听过 6周的一段故事表现出明显的偏好。 新生儿对语音的偏好性:语音vs乐音; 语音vs纯音。 因此,新生儿能够听并能够记住听觉 刺激。
婴儿语音知觉的发展
研究婴儿的语音知觉 快速吮吸技术—— 婴儿喜欢听声音,但重复出现的声 音会使婴儿失去兴趣;新的声音出现时 婴儿的兴趣会重新唤起。
得的。基础——条件反射 人类心理发展的趋势,儿童可摆脱环境限制, 依靠自己的经验。。。 -----大脑成熟的重要指标。Eg.婴儿正在吃奶,突然响起铃声,婴儿停止吃 奶听铃声。---听觉细胞的兴奋抑制了吃奶的动作。 (外抑制---来自外 部的刺激,保护性抑制)
内抑制的发展
兴奋vs抑制 抑制的类型:保护性,外源性,内源性 内抑制的本质:条件反射 内抑制的类型:分化、消退、条件、延 缓 内抑制机能与心理活动特征的关系: 精细地分辨刺激;调节和控制自身心理 与行为;行为稳定性
婴儿语音知觉的发展
语音范畴知觉 范畴知觉指的是个体将一个连续变 化的刺激知觉为不同的类别。比如,波 长连续变化的可见光被知觉为几种不同 的颜色;VOT(voice onset time)连续 变化的辅音被知觉为两个不同的语音。 后者被称为语音范畴知觉。
医学上常用这些反射来检验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若到一定年龄仍未消失,则皮层成熟存在障碍
抓握反射
行走反射
强直颈反射
一、新生儿的生理发展
新生儿的生理节律: (1)瞌睡状态 (2)低活动的清醒状态 (3)高活动的清醒状态 (4)过度兴奋状态(兴奋,累的睡着) (5) 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 (6) non-REM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深 睡状态)
维果斯基:注意分为两类 ---有意和无意
只是进化的痕迹, 无明显作用;在皮下进行; 到达一定年龄便会消失
无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从婴儿脚跟刺激脚掌,其脚趾会呈扇形
展开,在一岁时此反应消失)
摩罗反射(惊跳反射:托新生儿背突然上升下降) 游泳反射(四肢划动) 强直颈反射(像击剑姿势:一侧伸直,一侧蜷缩) 行走反射(脚掌放在平面上,会下肢行走) 达尔文反射(抓握反射:刺激其掌心,会抓握)
可建立在单个的条件刺激上建立新的反射,神经细胞兴奋性更强
三、新生儿总的特征
具有先天反射能力和感知觉能力 睡眠时间长 兴奋性差 反应的精确性非常差 反应的协调性也非常差
与神经系统髓鞘化过程有关
第二节 婴儿的发展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三、言语发展的准备期 四、婴儿的心理发展
第一信号系统的发展:条件信号变为一种强化;基于条件
反射之间的彼此连接。 Eg:母亲带给婴儿食物,后来婴儿看到母亲便感到兴奋,此时母亲便变成 了一种信号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 婴儿的能力表现在能根据自己的目的采取适当的行为。
神经元数量的变化
出生以前:简单增加。新生儿的神经元数量约为
800亿个,而成年人的神经元数量约为500 亿个. 出生后一些多余的神经元会逐渐凋亡
0-5岁男童的身高发育曲线
0-5岁女童的身高发育曲线
2、神经系统的发展(结构、功能)
神经元数量的变化: 神经细胞结构的变化: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分析器的完善化:
2、神经系统的发展
皮质机能的发展: 兴奋机能的发展 条件反射的发展 抑制机能的发展-----一种神经细胞的细胞使得之前兴 奋的细胞转入抑制状态——内抑制的发展:婴儿自己习
影响发音能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或生物成熟因素—— 跨文化研究;先天失聪儿童的研究; 语音环境因素—— 先天失聪儿童的研究;
婴儿语音知觉的发展
婴儿的听觉 在孕30周时,胎儿的听觉系统就初 步成熟。因此,他们能够记住听过的声 音(38周的胎儿对母亲的声音表现出心 律加快的反应,对陌生人的声音表现出 心律放慢的反应);出生不到一小时的 新生儿表现出对母亲声音的偏好;
神经细胞结构的发育
神经元在胚胎期就形成了。发育特点:
神经元细胞体增大 树突增大,增多 神经纤维延展,末端膨大,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
成为突触
形成越来越多的突触. 大多数神经元有几千个突触.但是在6-12 个月期间,已经形成的突触有些会消失,这 主要取决于经验的影响.这个过程称为突 触修剪.心理发展的重复性,本土化,文化化,专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