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翅目分类 PPT

合集下载

昆虫纲分目ppt课件

昆虫纲分目ppt课件
昆虫纲分目
1
昆虫的分目
昆虫在高级阶元的分类上,分歧较大。以往通 常将昆虫纲分为两个亚纲和33个目,即无翅亚 纲和有翅有纲。在无翅有纲中含有4个目,分 别是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和缨尾目。例如 我国著名的昆虫分类学家蔡邦华教授在其昆虫 分类学一书中将昆虫纲分为两个亚纲,34个目。 无翅亚纲包括4个低等的目;有翅亚纲包括30 个目。该系统比较易学,但不能很好的反应类 群的亲缘关系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21
螳螂目(Mantodea)
渐变态,卵产于卵囊内,卵 囊附着在树枝等物体上。成、 若虫均肉食性,捕食蝇类、 叶蝉、蝗虫、鳞翅目幼虫等, 是多种害虫的天敌。螳螂有 自残习性;在交尾前后,雌 虫常嚼食雄虫。卵囊又称螵 蛸,产于桑树的称桑螵蛸, 可供药用。该目全世界已知 约2000种,主要分布于热 带地区,中国记载有50多种。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13
蜉蝣目(Ephemerida)
通称蜉蝣或蜉。体中小型, 柔软纤弱。头部可作自如活 动,触角短,刚毛状,复眼 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 较退化。前、后胸较小,中 胸显著,翅膜质,三角形, 后翅明显小于前翅,有时退 化。足细弱,雄虫前足特别 长。腹部l0节,第ll节退化或 与第10节愈合,腹未有尾须 1对,细丝状,多节,有时还 有1条第11节背板延长形成 的中尾丝。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17
直翅目(Orthoptera)
本目昆虫包括蚂蚱、蝗虫、 螽斯、蝼蛄和蟋蟀等,为中 到大型的昆虫,口器为典型 的咀嚼式,触角线形或鞭形, 单眼2-3枚。前胸发达,前 翅革质成覆翅,后翅膜质, 扇状折叠,翅脉多为直脉。 产卵器常发达,剑状、刀状、 矛状或凿状。常具听器及发 音器。

植物保护技术PPT-同翅目

植物保护技术PPT-同翅目
一 多选题
植 物


技 术
1、同翅目的典型特征是( ABD )。 A.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 C.触角短,全是刚毛状 B.刺吸式口器 D.前翅休息时常呈.直翅目 B.半翅目
C
)。 C.同翅目 D.鞘翅目
二、同翅目常见的科 课 后 测 试
一 多选题
植 物

二、同翅目常见的科
5.蚜科
植 物


技 术
二、同翅目常见的科
6.木虱科
植 物


技 术
体小型,触角9---10节,生于复眼前方,末端有一长短不一的 刚毛,前翅革质,翅痣明显,跗节2节。如梨木虱。
二、同翅目常见的科
7、粉虱科
植 物


技 术
体小型,触角七节,
如橘绿粉虱、
前翅被蜡粉,翅脉仅1-2
条纵脉,跗节2节。
项目一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任务四 昆虫重要类别的识别
植 物 植 物
保 保
护 护
技 术 技 术
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 ——同翅目
主讲:XXXXX
电话:XXXXX
一、同翅目昆虫的典型特征
植 物


技 术
前翅质地均匀,膜质
体小到大型。刺吸式 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 出,触角短,刚毛状、线 状或念珠状。 或革质,休息时常呈屋脊 状放置,后翅较小,渐变 态或半变态发育。有些种 类无翅,植食性,并能传

技 术
3.触角刚毛状,着生于两复眼间的是( A.叶蝉 B.蝉
B )。 D.木虱
C.飞虱
4.触角刚毛状,着生于两复眼下的是( A.叶蝉 C.飞虱 B.蝉 D.木虱

同翅目PPT

同翅目PPT

图1.3.4-2 柑橘木虱
二、粉虱科
体小型。 成虫体及翅上有 纤细白色粉状,蜡质, 翅不透明。单眼2个。 触角7节,第2节膨大。 重要种类如温室 白粉粉虱等。
图1.3.4-3 粉虱
三、蚜科
体小型。 触角丝状,通常6节,第3~6节上有感觉圈。 同种有无翅和有翅型,有翅个体有单眼, 无翅个体无单眼。具翅个体2对翅,前翅大,后 翅小,前翅近前缘有1条由纵脉合并而成的粗脉, 端部有翅痣。 第6腹节背侧有1对腹管,腹部末端有1尾片。 如桃蚜。
同翅目
一、木虱科 三、蚜科 五、蝉科 七、飞虱科
二、粉虱科 四、蚧科 六、叶蝉科
同翅目昆虫主要形态特征: 刺吸式口器。喙从头的后方伸出。触角丝
状、刚毛状。 翅2对或无翅,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
休息时,两对翅呈屋脊状覆盖在身体上面。 不完全变态。两性生殖或孤雌生殖。植食
性,多数虫分泌物蜡,蜜露,引起煤污,传播 病毒病。
如蚜虫、介壳虫、蝉、飞虱、粉虱等。
蚧科
图1.3.4-1 同翅目昆虫
一、木虱科
体小型。外形如小蝉。 触角9~10节,着生于复眼前方,基部2节 膨大,末端有2条不等长的刚毛。单眼3个。喙 3节。 前翅质地较厚,在基部有1条由径脉、中 脉和肘脉合并成的基脉;由此脉发出若干分支, 略似横写的“介”字形。 有些种类严重危害果树,如柑橘木虱。
5.蚜虫的口器属于刺吸式。(√ ) 6.蚜虫的口器属于咀嚼式。(× ) 7.蝉的触角刚毛状。( √ ) 8.蝉的触角丝状。(× ) 9.蚜虫的触角丝状。(√ ) 10.同翅目昆虫全部为植食性。(√ ) 11.同翅目昆虫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中胸生有翅基片。前翅两 条臀脉在基部合并成丫形。后 足胫节末端有一能活动的大距。 如白背飞虱等。

昆虫学课件第五章 昆虫分类-同翅目

昆虫学课件第五章 昆虫分类-同翅目
第五节 同翅目Homoptera
特点:全部为植食性,种类多,数量大,繁 殖力强,传播植物病毒病,危害农作物相当严重 。
生产上难防治的“微小害虫”如蚜虫、飞虱 、粉虱、叶蝉、介壳虫均属此目。但该目也包括 许多重要资源昆虫,如白蜡虫、紫胶虫、五倍子 蚜等。
一、目特征
1、口器刺吸式,从头部后方伸出(喙基部与前 足基节相接近)。
(1)体小而弱,体及翅上常有白色蜡粉。 (2)触角丝状,7节。
(3) 前后翅大小相似,前翅翅脉简单,2-3根,由R 、M、Cu基部愈合成1条较短的主干,后翅仅1条纵 脉。 (4)跗节2节。
该科昆虫常危害蔬菜、花卉等,如温室白粉虱 、烟粉虱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代表种: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4、蚜虫科Aphididae
(1)触角4~6节,末节中部起突然变细,分基部、 鞭部。
(2)腹6节,腹管1对,腹末有尾片1个。 (3)有或无翅,前翅4条斜脉(R、M、 Cu1-2),
后翅2条斜脉。 代表种:烟蚜、尼古丁蚜、麦蚜等。
蚜虫腹管和尾片
5、粉虱科Aleyrodidae
象(飞虱具长短翅型、蚜虫有翅和无翅)。 5、产卵方式:植物组织中(叶蝉、蝉)、植物表
面(蚜虫)。粉虱产在气孔中。蚧卵产在卵囊里 、介壳下。 7、生殖力强,繁殖速度快。
8、分泌蜜露,引起霉污病。
三、分类 1、蝉科 Cicadidae
(1)体中至大型。 (2)前足腿节膨大,下缘具刺,为半开掘足。 (3)单眼3个(排成3角形)。 (4)雄腹部第1节具发音器(音盖);雌具听器。
2、前翅质地均一,膜翅或革质。 3、触角刚毛状、丝状等。 4、多数具蜡腺,分泌蜡粉、蚧壳(防治困难)
,无臭腺。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6、同翅目

6、同翅目

无翅蚜:触角4-6节。
有翅蚜:前翅有4条斜脉。
叶瘿型
葡萄根瘤蚜
触角3节
根瘤型
球蚜总科Adelgoidea
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
无翅蚜和若虫触角只有1个感觉圈 有翅蚜后翅无斜脉,翅平叠于背上。
瘿绵蚜科Pemphigidae
触角感觉孔呈条状环绕触角或呈片状。 腹管小,环状或缺。 无翅蚜:复眼有3个小眼面。
2004年
2021年下一次
5月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随 处可见大批附在树叶或草地上的蝉及其 褪下的壳。这种被称作“17年蝉”的幼 虫在地下蛰伏17年后,目前正数以亿计 地从华盛顿和东部一些地区破土而出。 未来一个月内这些地区的居民将为高分 贝的蝉鸣所困扰。据美国农业部记录, 1893年美洲第一次出现这种蝉,之后同 一地区每隔17年就出现一次。
与人类的关系:

取食为害 产卵为害 传毒为害 噪音为害
分泌物为害: 影响呼吸与光合作用,引起污染。
医药资源: 黑蚱蝉、红娘子 —— 蝉科 清热、镇静、解毒等

五倍子 —— 五倍子蚜在叶片上做的虫瘿 治中耳炎、腹泻等。 白蜡 —— 蜡蚧科(雄虫分泌蜡) 治疗气管炎,丸药的外壳。
工业原料:
白蜡:蜡蚧科的白蜡 虫雄性分泌物。
同翅目 Homoptera
梁爱萍,2005,关于停止使用“同 翅目Homoptera”目名的建议,昆虫 知识,42(3):332-337 “同翅目Homoptera”是一个人为的 并系类群,这一点已得到国际昆虫 学界的广泛接受。在国际上“同翅 目Homoptera”已不再作为昆虫纲 的一个有效目名被使用。

未受精
已受精
待产卵

草履蚧 Drosicha corpulenta

ch3-1昆虫纲重要目分类PPT课件

ch3-1昆虫纲重要目分类PPT课件
性昆虫,取食危害植物叶片 等,其中许多种类是栽培植物的重要害虫。
有些种类能远距离成群迁飞,因而加大了危害的严重性, 如沙漠蝗的迁飞扩散范围可达65个国家和地区,占地球 陆地面积约20%。
在我国,东亚飞蝗从春秋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的2600多年 中,成灾800多次,范围涉及长江以北8个省区,常造成 大范围内的庄稼颗粒无收。
东 亚 飞 蝗 L. migratoria manilensis 和仅分布于西 藏 地 区 的 西 藏 飞 蝗 L. migratoria tibetensis 。
4.1 蝗科Acrididae
英文名称:short-horned grasshoppers。触角 丝状或棒状;前胸背板发达,马鞍形,仅盖住前胸 和中胸背板;多数种类具2对发达的翅,少数种类翅 短或完全无翅;跗节式3-3-3,爪间有中垫;雄 虫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发音;腹部第1节背板两侧具 1对鼓膜听器。
第一节 直翅目
4.分类及重要科简介
4.1 蝗科Acrididae
著名种类: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是臭名昭著
的大害虫。全世界共有6个亚种,其中我国有3个:即 布分于新疆、内蒙古和青海的
亚 洲 飞 蝗 L. migratoria migratoria 、广泛分布于
华北、华东以及华南地区的
发音器和听器
第一节 直翅目
1.形态特征
1.3 腹部 一般由11节组成。雌虫的第8腹节或雄虫的第9腹节
腹板发达,形成下生殖板。
蝗 虫 的 腹 部
第一节 直翅目
1.形态特征
1.3 腹部
蝗虫、螽斯、蟋蟀的 产卵器发达,呈凿状、 刀状、剑状或矛状等; 蝼蛄无特化的产卵器。 尾须1对,短而不分节 (蝗虫)或细长多节 (螽斯、蟋蟀)。蝗 虫类多具腹听器,螽 斯、蟋蟀、蝼蛄则具 足听器。

8课件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8课件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蝇 flies,蚊 mosquitoes,虻 horse flies,
(1)具芒状、环毛状、 丝状、短角状触角;
(2)刺吸式、舐吸式、 刺舐式或刮吸式口器;
(3)前翅膜质,后翅为 平衡棒(棒翅);
(4)完全变态。
昆虫与人类
黄昏型 24h
中 华 按 蚊
传播疟疾和斑氏丝虫的媒介之一
白 纹 伊 蚊
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的重要媒介 昆虫与人类
昆虫与人类
双翅目昆虫常见类群
家蝇
丽蝇
果蝇
桔小实蝇
食蚜蝇
虻 昆虫与人类
羽化



8~11 d
2~3 d
20~23 d

3~6 d
幼 虫
孵化
黑水虻(亮斑扁角水虻) (Hermetia illucens L.)
(目前已广泛养殖,用于处理餐厨垃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 昆虫与人类
桔小实蝇
柑橘大实蝇
昆虫与人类
花蝽科等。
P 318
后足 昆虫与人类
半翅目昆虫常见类群

缘蝽
红蝽
猎蝽
臭虫
昆虫与)
呼吸管
蝎蝽(红娘华)
田鳖
负子蝽
昆虫与人类
水黾能“站” 在水面的原因
(Nature,2004,432,36)
昆虫与人类
植食性
捕食性
昆虫与人类
P 345
九. 双翅目 Diptera
食性
单食性(木材物质)
杂食性
昆虫与人类
同翅目常见类群
叶蝉 蚜虫
沫蝉
飞虱
粉虱
蜡蚧
昆虫与人类
发音器

声鼓

同翅目分类PPT

同翅目分类PPT


蝉总科(蝉科)


沫蝉总科(沫蝉科、尖胸沫蝉科)
叶蝉总科(叶蝉科)
角蝉总科(角蝉科、犁胸角蝉科)
Ⅰ.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1、蜡蝉科 Fulgoridae
(1)识别特征:体中到大型;头大 多圆形,有的为具大型头突,直或弯 曲;胸部大,前胸背板横形,前缘极 度突出,达到或超过复眼后缘;中胸 盾片三角形,有中脊线及亚中脊线; 肩板大;前后翅发达,膜质,翅脉到 端部多分叉,并多横脉,呈网状;前 翅爪片明显,后翅臀区发达;后足胫 节多刺;腹部通常大而宽扁。同翅Βιβλιοθήκη 各亚目分科概况同翅目各亚目介绍
Ⅰ.蝉亚目(蜡蝉总科、蝉总科、沫蝉总科、叶蝉总 科、角蝉总科)

Ⅱ.木虱亚目(木虱总科)


Ⅲ.蚜亚目(球蚜总科、蚜总科)
Ⅳ.粉虱亚目(粉虱总科)
Ⅴ.蚧亚目(旌蚧总科、粉蚧总科、 蚧总科、盾蚧 总科)
Ⅰ.蝉亚目 Cicadomorpha
(一)蝉亚目
蜡蝉总科(蜡蝉科、广翅腊蝉科、蛾蜡蝉科、 飞虱科、粒脉蜡蝉科、象蜡蝉科)
Ⅱ.蝉总科Cicadoidea
(2)生物学特性
渐变态,成虫生活于植物地上 部分,产卵于植物的嫩枝内;若虫 在地下生活,吸食植物根部汁液。 若虫老熟后钻出地面,爬上植物的 茎干或枝叶上进行羽化。
Ⅱ.蝉总科Cicadoidea
(2)经济价值
①危害多种果树枝条。 ②食用价值:蚱蝉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一盘“油炸金蝉”的价 格都在四五十元以上(一只金蝉=六个鸡 蛋)。 ③药用功能:蝉蜕的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 白质,味甘、咸、寒,止渴生津、保肺益肾、 抗菌降压、治秃抑癌等作用。
一般生活在植株上, 能飞善跳,多在叶部取 食,有的种类生活于地 面或植物根部,食性广; 为害葡萄、梨、樱桃等 果树,能传播病毒病 (小麦红矮病),造成 更严重的危害。

同翅目分类PPT

同翅目分类PPT

Ⅰ.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2)生物学特性
渐变态,卵产于寄主植物表面, 由保护性的分泌物包围;成、若虫 均生活在植物上,取食植物汁液。 飞翔力较弱,但善于跳跃。
Ⅰ.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3)经济价值
①常见种类如斑衣蜡蝉在为害椿树等经济作物,成、若虫体内含斑蝥素,可入药(外 用对皮肤有止痒、改善局部神经营养及刺激毛根,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②龙眼鸡为害龙眼、荔枝、乌桕等作物;
观赏价值: 由于形态奇特,是人们喜 闻乐见的昆虫。
鹿角蝉为害板栗
(二)木虱亚目
仅包括1总科:木虱总科(仅包括一科,木虱科)
Ⅵ.木虱总科 Psylloidea
7.木虱科 Psyllidae
(1)识别特征:
体小型,活泼能跳;触角10节,端部 有分叉;复眼发达,单眼3个;喙3节,自 前足基间生出;两性均有翅,前翅皮革质 或膜质,径脉R、中脉M和第一肘脉Cu在基 部愈合形成主干,在近中部分开成3支, 到近端部每支再分为2支,而后翅膜质, 翅脉简单;跗节2节,后足基节有疣状突 起,胫节端部有刺。
Ⅵ.木虱总科 Psylloidea
(2)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
两性卵生,卵产在组织外或组织中,卵呈长型,具卵柄。若虫5个领期,常分泌蜡质和大量蜜露,虫 体在其下,给喷药防治带来许多困难。若虫群居,有的形成虫瘿。
农林害虫: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是果树、林木的重要害虫,有的还传播植物病毒病。 食用价值:虫口密度大时,其副产品可在叶和枝上形成一层膜,有时可像雨滴般自叶滴落,澳大利亚 原住民常收集此种蜜露为食。
的距,是本科最显著的鉴别特征。
Ⅰ.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2)生物学性
卵产在植物组织内,成行排列 呈香蕉型;若虫共分5龄,主要生 活在禾本科和莎科等植物上;食 性为单食性或寡食性;并以各种 虫态越冬;其次,有的种类有长 距离迁飞习性。

同翅目

同翅目

同翅目同翅目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同翅目英文名称:Homoptera定义:口器刺吸式,前后翅膜质或近革质,有翅或无翅,不完全变态。

应用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昆虫分类与进化(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同翅目分类检索表有翅亚纲的1目。

刺吸式口器,两对翅,静止时多呈屋脊状置背上,前翅质地均一的一大类昆虫。

因本目昆虫前翅质地相同而得名。

世界已知有32800余种,中国已知1930余种。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同翅目概述分类地位识别要点生物学特性种类与分布分类系统与常见科蝉亚目Cicadomorpha展开同翅目概述分类地位识别要点生物学特性种类与分布分类系统与常见科蝉亚目Cicadomorpha展开编辑本段同翅目概述传统的“同翅目”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而是一个人为的并系类群。

目前,在国际昆虫学界,“同翅目”作为一个人为的并系类群已得到公认和普遍接受,并已不再作为昆虫纲的一同翅目动物(5张)个有效目被使用。

国际昆虫界将原同翅目的木虱、粉虱、蚧虫、蚜虫、蝉、沫蝉、叶蝉、角蝉及蜡蝉类昆虫与蝽类昆虫一起作为半翅目的成员对待。

编辑本段分类地位同翅目(Homoptera)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的一目。

包括蝉、沫蝉、叶蝉、角蝉、蜡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和蚧壳虫,是昆虫纲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形态变化较大,口器刺吸式,前后翅膜质透明,形状、质地相同(与半翅目相对应),故称同翅目。

同翅目昆虫均以植物汁液为食,其中许多种类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病,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有些种类可以分泌蜡、胶,或形成虫瘿,产生五倍子,是重要的工业资源昆虫。

蝉的鸣声悦耳动听,蜡蝉、角蝉的形态特异,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观赏昆虫。

编辑本段识别要点体小到大型。

头后口式,刺吸式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喙1-3节,多为3节。

农业害虫——同翅目

农业害虫——同翅目

农业害虫——同翅目同翅目里有许多种类是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蝉、粉虱、蚜虫、蚧壳虫等。

此类害虫抗性强,种群数量大,繁殖力强,传播病毒,对农业造成了极大危害。

同翅目,(Homoptera)目前在国际昆虫学界,“同翅目”已不再作为昆虫纲的一个有效目被使用。

国际昆虫界将原同翅目的木虱、粉虱、蚧虫、蚜虫、蝉、沫蝉、叶蝉、角蝉及蜡蝉类昆虫与蝽类昆虫一起作为半翅目的成员对待。

1蝉亚目Cicadomorpha1蝉科Cicadidae蝉科Cicadidae例十七年蝉(Magicicada septendecim)十七年蝉,蝉科。

北美洲一种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蝉。

它们在地底蛰伏17年始出,而后附上树枝蜕皮,然后交配。

雄蝉交配后即死去,母蝉亦于产卵后死。

科学家解释,十七年蝉的这种奇特生活方式,为的是避免天敌的侵害并安全延续种群,因而演化出一个漫长而隐秘的生命周期。

2叶蝉科Cicadellidae叶蝉科Cicadellidae例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大青叶蝉(学名:Cicadella viridis)属同翅目叶蝉科,体长约7-11mm,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最多可年生5代。

大青叶蝉危害多种植物的叶、茎,使其坏死或枯萎,此外,还可传染毒病。

可以实行人工、药物捕杀,或利用其趋光性将其诱杀。

3飞虱科Delphacidae飞虱科Delphacidae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褐飞虱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株下部取食为害。

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韧皮部汁液,消耗稻株营养和水分,并在稻株上留下褐色伤痕、斑点;严重时可引起稻株枯死倒伏,俗称“冒顶”“穿顶”“虱烧”,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4沫蝉科Cercopidae沫蝉科Cercopidae例蔗沫蝉(Tomaspis saccharina)蔗沫蝉(Tomaspis saccharina)蔗沫蝉(Tomaspis saccharina)为害甘蔗,造成甘蔗叶片卷缩,叶片伸展不正常,成虫和若虫均吸食蔗叶汁液,喜栖于蔗叶背光处。

4.同翅目

4.同翅目

A.蚜科Aphididae
形态特证


触角通常6节,最后两节 上有圆形原生感觉孔 腹管和尾片发达。
A.蚜科Aphididae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复杂 具多型现象 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经济价值 :害虫
A.蚜科Aphididae
生物学特性

为害特点:营同寄主或异寄主生活。大多生活在植物的芽或花 序上,故名蚜虫。重要种类: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 分布于全世界132个国家,其寄主多达50科400余种,并能传播 115种植物病毒病。
A.蚜科Aphididae
分类概况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为害棉花和瓜类;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为 害麦类、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可传播小麦黄矮病; 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为害桃、李、杏、 十字花科蔬菜、烟草等多种经济植物,传播烟草 黄瓜花叶病和蚀纹病毒病。
形态特性


小型,活泼能跳, 触角丝状、端部分叉 翅脉简单,基部有一条 R、M和Cu合成的基脉
A.木虱科Psyllidae
生物学特性



若虫分泌蜡质,分泌白色蜡粉包被 虫体,多数为害木本植物,有些还 传播植物病毒病。并具有群集性 以成虫越冬 经济价值有些种类是重要农业害虫
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主要为害鸭梨等梨树; 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为害柑桔和香料植物。
艺和林木害虫。有的蚧壳虫分泌蜡、胶、色素,成
为重要的工业资源和药用资源昆虫。
A.粉蚧科Pseudococcida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Ⅷ.蚜总科 Aphidoidea
(四)粉虱亚目
仅包括1总科粉虱总科(包括一科:粉虱科)
(五)蚧亚目
Ⅹ.旌蚧总科(绵蚧科、珠蚧科)
蚧 亚 目
Ⅺ.粉蚧总科(粉蚧科、胶蚧科)
Ⅻ.蚧总科(蚧科) ⅩⅢ.盾蚧总科(盾蚧科)
IX.蚧总科Coccoidea
9. 蚧总科Coccoidea
(1)识别特征
雌虫半球形或圆球形,少数种类 扁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节不明显,体壁富弹性 或坚硬,裸露或被有虫胶或蜡质附
属物;通常有触角和足;雄虫无复
眼;单眼4-12个;触角10节;有翅; 腹部末端有2片长蜡丝。
IX.蚧总科Coccoidea
(2)生物学特征
属于过 渐变态, 1年发生1或2代 。雌雄二型现象明显,繁殖类型有有性生殖和孤雌 生殖两种。大多数卵生,也有假胎生的种类。大多数的蚧都是杂食性。初孵化的幼虫很 活泼,2龄以后只在很小的范围内爬行,爬行距离也很短,一般只在一个植株的不同部位上 移动,或仅在邻近的植株范围内活动。
Ⅰ.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2、飞虱科 Delphacidae
(1)识别特征:体小型。多呈灰白色或褐色;
头小、短,少数头部延长和身体其余部分等长;触角 锥状,通常不长于头部与前胸长度之和,少数第1、2 节长而扁平;胸部短,一般具中脊线和侧脊线,前胸 常呈衣领状,中胸三角形;翅膜质,静止时合拢呈屋 脊状,有长翅型和短翅型,前翅通常没有前缘室,爪 片无颗粒;后足胫节有2个大刺,端部有1个可以活动 的距,是本科最显著的鉴别特征。
同翅目各亚目分科概况
同翅目各亚目介绍
Ⅰ.蝉亚目(蜡蝉总科、蝉总科、沫蝉总科、叶蝉总 科、角蝉总科)
同 翅 目
Ⅱ.木虱亚目(木虱总科)
Ⅲ.蚜亚目(球蚜总科、蚜总科)
Ⅳ.粉虱亚目(粉虱总科)
Ⅴ.蚧亚目(旌蚧总科、粉蚧总科、 蚧总科、盾蚧 总科)
Ⅰ.蝉亚目 Cicadomorpha
(一)蝉亚目
蜡蝉总科(蜡蝉科、广翅腊蝉科、蛾蜡蝉科、 飞虱科、粒脉蜡蝉科、象蜡蝉科) 蝉 亚 目 蝉总科(蝉科)
爪间突毛状;在腹部第5腹节有一对 腹管,长管状,有的膨大,少见球状;
尾片形状多样,但不呈瘤状,尾板末
端圆。
Ⅷ.蚜总科 Aphidoidea
(2)生物学特征及危害
一年10—30代。寄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少数蕨类和苔藓类。大多
生活在叶、花絮 或幼枝上,少数在根部,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 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是危害经济植物最重要的类群。
Ⅰ.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2)生物学性
卵产在植物组织内,成行排列 呈香蕉型;若虫共分5龄,主要生 活在禾本科和莎科等植物上;食 性为单食性或寡食性;并以各种
虫态越冬;其次,有的种类有长
距离迁飞习性。
Ⅰ.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3)经济价值
飞虱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有的种类 能传播植物病毒病。如褐飞虱危害水稻,
节多刺;腹部通常大而宽扁。
Ⅰ.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2)生物学特性
渐变态,卵产于寄主植物表面, 由保护性的分泌物包围;成、若虫 均生活在植物上,取食植物汁液。
飞翔力较弱,但善于跳跃。
Ⅰ.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3)经济价值
①常见种类如斑衣蜡蝉在为害椿树等经济作物,成、若虫体内含斑蝥素,可入药(外 用对皮肤有止痒、改善局部神经营养及刺激毛根,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②龙眼鸡为害龙眼、荔枝、乌桕等作物; ③ 观赏昆虫。
科名
蜡蝉科 飞虱科
主要识别特征特征
前胸背板横形,前缘极度突出,后足胫节多刺。 前胸常呈衣领状,中胸三角形,后足胫节有2个大刺,端部有1
个可以活动的距。
蝉科 沫蝉科 具3个单眼,呈三角形排列,后足腿节细长,不会跳,雄蝉一
般在腹部基部有发达的发音器。
后足胫节有1-4个侧齿,末端膨大,有一到两列显著的冠刺。
(三)蚜亚目
Ⅶ.球蚜总科(球蚜科、根瘤 蚜科) 蚜 亚 目
Ⅷ.蚜总科(瘿绵蚜科、群蚜 科、毛管蚜科、大蚜科、斑 蚜科、毛蚜科、蚜科)
Ⅷ.蚜总科 Aphidoidea
8. 蚜科 Aphididae
(一)识别特征:触角6
节,少有5节或4节,末端有圆形感觉 孔,罕见椭圆形;前胸及腹部常有缘
瘤;翅脉正常,前翅中脉分叉1-2次;
到近端部每支再分为2支,而后翅膜质,
翅脉简单;跗节2节,后足基节有疣状突 起,胫节端部有刺。
Ⅵ.木虱总科 Psylloidea
(2)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
两性卵生,卵产在组织外或组织中,卵呈长型,具卵柄。若虫5个领期,常分泌蜡质和大量蜜露,虫 体在其下,给喷药防治带来许多困难。若虫群居,有的形成虫瘿。 农林害虫: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是果树、林木的重要害虫,有的还传播植物病毒病。 食用价值:虫口密度大时,其副产品可在叶和枝上形成一层膜,有时可像雨滴般自叶滴落,澳大利亚 原住民常收集此种蜜露为食。
向后延伸突起,盖住腹部一部或全部,有的还 有上肩角、前角突、中背突。上肩角可再分支;
后足胫节有3纵列基兜毛cucullate,setae,胫节端
有1横列端距apicalspurs。
Ⅴ.角蝉总科Membracoidea
(2)生物学特征及经济价值
一年发生1—2代,以卵在树枝上越冬; 若虫背面长满刺,有5个龄期,分泌蜜露, 常有蚂蚁伴随。具有拟态、伪装,模仿周 围环境,保存自己。 以植物汁液为食,其中许多种类可以 传播植物病毒病,是为害枸杞、果树、板 栗等主要害虫。 观赏价值: 由于形态奇特,是人们喜 闻乐见的昆虫。
开掘式,后足腿节细长,不会跳;雄蝉一般在
腹部基部有发达的发音器;雌蝉在腹部末端有 发达的产卵器。
Ⅱ.蝉总科Cicadoidea
(2)生物学特性
渐变态,成虫生活于植物地上 部分,产卵于植物的嫩枝内;若虫 在地下生活,吸食植物根部汁液。 若虫老熟后钻出地面,爬上植物的
茎干或枝叶上进行羽化。
Ⅱ.蝉总科Cicadoidea
面或植物根部,食性广;
为害葡萄、梨、樱桃等 果树,能传播病毒病 (小麦红矮病),造成 更严重的危害。
Ⅴ.角蝉总科Membracoidea
6.角蝉科 Membracidae
(1)识别特征:
体小到中型,形状奇异,一般黑色或褐色, 少数色泽艳丽;复眼大,突出,单眼2枚,位
于复眼间;触角短,鬃状;前胸背板特别发达,
沫蝉总科(沫蝉科、尖胸沫蝉科) 叶蝉总科(叶蝉科)
角蝉总科(角蝉科、犁胸角蝉科)
Ⅰ.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1、蜡蝉科 Fulgoridae
(1)识别特征:体中到大型;头大 多圆形,有的为具大型头突,直或弯 曲;胸部大,前胸背板横形,前缘极
度突出,达到或超过复眼后缘;中胸
盾片三角形,有中脊线及亚中脊线; 肩板大;前后翅发达,膜质,翅脉到 端部多分叉,并多横脉,呈网状;前 翅爪片明显,后翅臀区发达;后足胫
(2)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
因若虫常埋藏于泡沫中而得 名,俗称吹泡虫。泡沫是由若 虫腹部第7和第8节表皮腺分泌 的粘液混合空气而形成。
经济意义不大,但稻赤斑
黑沫蝉是水稻的重要害虫,有 的为害桑、桃、茶等经济植物。
Ⅳ.叶蝉总科 Cicadelloidea
5.叶蝉科 Cicadellidae
(1)识别特征:体长3-15mm,
4.沫蝉科 Cercopidae
(1)识别特征: 体小至中型,色
泽艳丽;单眼2枚,复眼近圆形,喙2节;前 胸背板大,常呈六边形,前缘平直,前侧缘 与后侧缘近等长;前翅革质,Sc脉消失,后 翅膜质,缘脉正常,常在前缘基半部有三角 形突出,后足胫节有1-4个侧齿,末端膨大, 有一到两列显著的冠刺。
Ⅲ.沫蝉总科 Cercopoidea
是稻草状矮化病和锯齿叶矮缩病的传毒媒
介;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均危害水稻、小麦、 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后者传播稻黑条矮缩 病、稻条纹叶枯病以及小麦丛矮病等。
Ⅱ.蝉总科Cicadoidea
3.蝉科 Cicadidae
(1)识别特征:体大中型;触角短,刚
毛状或鬃状,自头前方伸出;具3个单眼,呈三 角形排列;前后翅均为膜质,常透明,后翅小, 翅合拢时呈屋脊状,翅脉发达;前足腿节发达,
鹿角蝉为害板栗
(二)木虱亚目
仅包括1总科:木虱总科(仅包括一科,木虱科)
Ⅵ.木虱总科 Psylloidea
7.木虱科 Psyllidae
(1)识别特征:
体小型,活泼能跳;触角10节,端部 有分叉;复眼发达,单眼3个;喙3节,自 前足基间生出;两性均有翅,前翅皮革质 或膜质,径脉R、中脉M和第一肘脉Cu在基 部愈合形成主干,在近中部分开成3支,
形态变化很大,头部宽大,单眼2枚, 少数种类没有单眼;触角刚毛状;前 翅革质,后翅膜质,翅脉不同程度退 化;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着生3-
4列刺毛状,末端不膨大;后足胫节
刺毛列是叶蝉总科最显著的鉴别特征。
Ⅳ.叶蝉总科 Cicadelloidea
(2)生物学特征及其危害
一般生活在植株上, 能飞善跳,多在叶部取 食,有的种类生活于地
(2)经济价值
①危害多种果树枝条。 ②食用价值:蚱蝉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一盘“油炸金蝉”的价 格都在四五十元以上(一只金蝉=六个鸡
蛋)。
③药用功能:蝉蜕的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 白质,味甘、咸、寒,止渴生津、保肺益肾、 抗菌降压、治秃抑癌等作用。
Ⅲ.沫蝉总科 Cercopoidea
叶蝉科
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生3-4列刺毛状。
角蝉科 木虱科 蚜科 蚧总科
前胸背板发达,向后突起盖住腹部一部或全部,有的有上肩角、
前角突、中背突。 触角10节,后足基节有疣状突起,胫节端部有刺。 前翅中脉分叉1-2次,第5腹节有一对腹管。 雌成虫缺腹气门;管状腺通常存在;上唇具有明显的端毛;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