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第一部分:学前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

(一)对情绪的识别

幼儿能够通过面部表情识别他人的内心世界。

3 岁左右的大多数幼儿已经能够正确命名“快乐”的表情

3-4 岁的幼儿开始学会识别“伤心”和“生气”

4-5 岁的幼儿逐渐学会使用“害怕”这个情绪标签

研究表明,西方幼儿识别“伤心”早于“生气”,相反,中国幼儿识别“生气”早于“伤心”。研究者认为,这和中国父母的情绪表达习惯是相吻合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更重视自身的权威性,愤怒更容易维护个人权威,而伤心则被认为是内心脆弱的表现,因此父母更倾向于表现愤怒而非伤心,这样,中国幼儿接触愤怒的生活情境相对较多,对于〜愤怒”的识别也相对较好。(二)对情绪的理解

情绪理解是指幼儿看不到表情也能够理解在一个具体情境下他人的情绪感受。例如,问一名幼儿:“妈妈给小明买了一盒巧克力,小明会有什么感受?大多数幼儿能够理解小明的情绪。这种情绪理解能力在幼儿阶段发展迅速。5一6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体验给出合理的解释,而且与表情识别不同,幼儿对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与生活中消极情绪更容易引起成人和幼儿的讨论有关。

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

情绪表达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出生时婴儿会表现出好奇、痛苦、厌恶和满足。两个月时,婴儿开始展露社会性微笑。2—7 个月出现的其他基本情绪是愤怒、悲伤、快乐、惊讶和恐惧。2 岁时,婴儿开始表现出复杂的情绪,例如尴尬、害羞、内疚、嫉妒和骄傲,这些情绪又被称为自我意识的情绪,都是在自我评价过程中产生的。最初这些情绪只有在成人在场观察他们的行为时才会产。例如:一个3 岁的孩子在一个高高的滑滑梯上独自玩耍并不会产生自豪感,但是当父母在旁边时,他便会很得意地对父母说:“看,我高不高! ”而父母故作激动的表情会让孩子感到非常满足,他会乐此不疲地滑下爬上向父母显示自己的本领。在父母的引导和强化下,幼儿逐渐将成人的评价标准内化,直到学龄阶段才能够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羞愧或内疚。

三、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一)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

1. 幼儿的自我情绪调节

初生婴儿的情绪调节比较困难。他们只能通过将身体从引起不愉快的物体旁边移开或是通过不断吸吮的方式减少某些不愉快的冲动,大部分时候他们只能通过哇哇大哭来发泄自己的情感2—3 个月的婴儿能够采用控制视觉注意的方法来调节情绪。例如:父母在逗宝宝时,宝宝乐不可支,但是突然会把视线移开几秒钟,宝宝的这一举动其实是为了获得片刻的休息,调节一下情绪,然后还想继续玩下去。

当婴儿够爬行或走路时,则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采用接近或回避的方式调节情绪,如当看到一个发出较大声响的电动机器人时可能会表现出警觉,并爬到一边远远地看着

2—3 岁的幼儿通常采取独自游戏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体验,因为在独自玩物游戏的过程

中,幼儿往往能够感受到愉悦与放松,并且获得对事物的支配感。

4—5岁的幼儿学会采用分散注意力、回避的策略来处理,而5 一6 岁的幼儿则倾向于通过表现出更积极的情绪和担负更多的社交责任等建设性方式来应对。

2. 教师帮助下幼儿情绪的调节

一些消极情绪幼儿无法自己调节,因此,幼儿教师帮助幼儿调节消极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成人的帮助,大多数幼儿都不容易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当幼儿感到沮丧并觉得难于调节自己的行为时,照料人通过照顾孩子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幼儿的沮丧感,让孩子感到舒服。

忧伤,当幼儿遇到压力而又无法应对时,就会表现出忧伤情绪。轻度忧伤情绪主要来源于身体的不适,这种不适可能是由于病痛、极端的气候或噪音所致;重度的忧伤主要来源于失去心爱的人或物品,在情绪上表现为极度痛苦或忧郁。但是幼儿的忧伤情绪可能会被成人所忽视,如果对这种消极情绪置之不理或不能消除其诱因,将会有损于幼儿对老师和家长的信任感。成人要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法释放压抑的情绪,帮助幼儿找到一种能内在地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

1. 给幼儿安慰

2. 允许幼儿哭泣

3. 转移幼儿的注意

4. 帮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愤怒,诱因:受到身体或心理上的限制,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或者在努力的过程中遭受挫折或中途被人打断,或受到人身侮辱,或者被迫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表现形式:眉头紧皱,满脸通红,热血沸腾,肌肉紧张,咬牙切齿,怒目圆睁。愤怒的极端表现形式是暴怒。有些愤怒会伴有攻击行为的出现,给教师的建议,1. 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引导到其他活动上去。2. 把幼儿抱到腿上,给某位幼儿一些身体上的限制,以免对其他幼儿造成伤害,等幼儿情绪稳定了,再放开他。

害怕,产生害怕的情绪是由于出现了某些具有威胁性的事物,或者是由于缺乏安全感。给教师的建议:1. 消除或减轻造成害怕的因素。2. 给幼儿支持和安抚3. 让幼儿哭一会4. 用一些平静的游戏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5. 让幼儿和指偶对话

6. 让幼儿帮助同伴

(二)情绪表达规则

情绪的表达有其社会规则,儿童只有学习并运用这些规则,才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并获得他人的认同。例如:中国小孩都懂得不能随便接受他人食物的规则,即便很想吃,也要掩饰自己的情绪说:“我不爱吃。”“谢谢,我家有。”

1.最小化规则

最小化规则即与真正的感受相比,情绪的表达在强度卜减弱。例如:两个小孩子在赛跑的时候,一个孩子摔倒了,尽管面部表情很痛苦,但是这个孩子嘴上可能会说“没事”

2.最大化规则

最大化规则主要指积极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的增强。例如:当老师给全班的小朋友介绍一个新同学时,孩子们通常会热烈鼓掌欢迎。

3.面具规则

面具规则即用中立的表情来表达不置可否的情绪。例如,当有人逗小孩子:“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这个孩子通常会回答:“都喜欢。”

4.替代规则

替代规则指个体被期望用一种不同的情绪来代替另一种情绪。例如:当一个小孩子收到一份并不喜欢的礼物时,通常还是要表达出愉快的心情,并且向对方答谢。

3 岁以前,幼儿便开始显现出一些有限的隐藏自己真实情绪的能力,并且逐渐学会如何伪装自己的外在情绪。但是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伪装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说谎时总是显得紧张或者笑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