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学第二章 真菌的营养体
2第二章 真菌(半知菌)

(1)体生式分生孢子
体生式分生孢子(又称节孢子): 它是由 营养菌丝的细胞以断裂的方式形成的,这 类分生孢子的产孢细胞就是原来就已存在 的营养菌丝细胞。
根节孢子细胞壁的来源及形成方式,又 分为全壁体生式和内壁体生式。
分生孢子盘:垫状或浅盘状,上面有成排的短分生 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盘的四周或 中央有时还有深褐色的刚毛。寄生性真菌的分生孢 子盘多半产生在寄主的角质层或表皮下,成熟后露 出表面(肉眼观察时为小黑点)
分生孢子器:一般有固定的孔口和拟薄壁组织的 器壁。在内壁上形成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着生分 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生在基质的表面或者部分或整 个埋在基质或子座内。(肉眼观察时为小黑点)
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 产孢细胞基部略膨大; 分生孢子为内生芽殖型, 单细胞,卵圆形至椭圆形, 单生或聚生。 引起棉花等黄萎病。
轮枝孢属示意图
茄子枯萎病症状
棉花黄萎病症状
(5)葡萄孢属(Botrytis )
分生孢子梗无色,顶端细胞膨大 成球形,上面有许多小梗;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着生小梗上聚集成葡萄穗状。 引起多种植物幼菌、果实及 贮藏器官的猝倒、落叶、花腐、 烂果及烂窖。即灰霉病
青霉属示意图
柑橘青霉病症状
青霉属扫描电镜照片
柑橘绿霉病症状
(3)粉孢属(Oidium)
菌丝体表生; 分生孢子梗直立,顶部产生 体生式的分生节孢子(粉孢子)。 分生孢子串生,单胞,无色。 引起白粉病, 为大多数白粉菌的无性阶段。
粉孢属示意图
粉孢属扫描电镜照片
小 麦 白 粉 病 症 状
(4)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
真菌的大体特点与分类体系

真菌的大体特点……依照目前的研究,多数真菌学家以为真菌是具有以下特点的一类生物:①细胞中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素;②生物体多数为分枝繁茂的丝状体;③细胞壁中含有几丁质;④通过细胞壁吸收营养物质,关于复杂的多聚化合物可先分泌胞外酶将其降解为简单化合物再吸收;⑤要紧以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衍。
(一)真菌菌体的大体类型真菌的菌体依照其结构与功能可分为营养体、孢子和子实体三种类型。
(1)真菌的营养体真菌的营养体形态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4种类型:菌丝体:为多分枝的丝状体。
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为菌丝体,因真菌种类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菌丝体又有各类各样的转变……酵母状菌体:为球形、椭圆形、圆柱形及与球形、椭圆形、圆柱形近似形状的单个细胞菌体。
有些文献上称这种菌体为单细胞菌体,由于丝状菌体也可能属于单细胞,因此用“单细胞菌体”这一概念来表示这种菌体不很确切。
因为酵母菌营养体的要紧形式是这种单细胞菌体,因此称其为酵母状菌体比较适合。
……具须的单细胞菌体:这种菌体上有一个球形或近球形的部份,在球形或近球形部份的几部有须状体,须状体为无细胞核的根状菌丝(也成为假根),靠须状体将菌体固着在基物上。
这种菌体很少,仅见于一些壶菌中。
虫囊菌体:这是寄生于昆虫体外的虫囊纲真菌特有的菌体,是由双细胞的子囊孢子发育而成的,由营养体和繁衍器官一起组成。
由子囊孢子发育成虫囊菌体的进程大致如下:在适宜的条件下,传播到寄主体上的虫囊菌子囊孢子开始萌生,基细胞变大,基部的鞘变暗,形成洗盘状器官,称为胞脚。
从胞脚下表面产生不分枝的细小丝状体,以此细小丝状体通过寄主的皮孔或穿过寄主的体壁吸收营养。
寄生关系成立后,在寄主体外的子囊孢子细胞迅速割裂,形成菌托,在菌托上形成雄性器官、子囊壳和附属丝。
(2)真菌的孢子。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2)

A无隔菌丝 B有隔菌丝
1. 有隔菌丝
2.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 隔 菌 丝
无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
真菌的菌丝
菌丝一般从孢子萌发而来,形成菌丝体,最后 再产生孢子。
孢子萌发产生菌丝
后期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生长
菌丝的正常功能是摄取养分并不断生长发育。 依真菌的种类不同,菌丝在寄主体内的寄生 方式也不同: a) 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直接从寄 主内吸收养分; b) 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菌丝体上产 生的特殊结构——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养 分。
动物的病害。
有益真菌可被用来制药、生产食品和用于生防等。 寄生植物的真菌能引起植物病害,称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
(1)菌丝体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 纤细分支的丝状体,单根的丝状体 称为菌丝,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 菌丝体。低等真菌菌丝为无隔菌丝, 高等真菌菌丝为有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体
3、子囊菌亚门
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它子囊菌的营养体都是分 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 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等。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产生在 子囊果内,少数裸生。 子囊果: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称子囊果; 根据其不同形态,子囊果分四种类型:闭囊壳、子囊 壳、子囊盘、子囊腔。
丝孢菌
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 有少部分不产生分生孢子,只 产生菌核。 丝孢菌中很多是重要的植物病 原菌。如稻梨孢菌引起的水稻 稻瘟病,丝核菌引起水稻纹枯
病及多种作物立枯病。
梨孢属
腔胞菌
真菌鞭毛、接合菌复习

(二)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卵菌
水霉目重要真菌:绵霉属 霜霉目重要真菌: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霜霉科(霜霉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指梗霉属、盘梗霉属)、白锈科(白锈属)、霜疫霉科(霜疫霉属)。 霜霉目真菌分属检索表:
第三节 接合菌亚门真菌
接合菌亚门的特征 有性生殖产生 无性繁殖产生 接合菌的营养体为(),大多是发达的()。 与农业病害关系较大的是根霉属、毛霉属、 笄霉属和犁头霉属。
小 结
接合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性:
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通常称作接合菌。 营养体为单倍体,大多是发达的无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产生具细胞壁的孢囊孢子。有性生殖是以配子囊配合的方式产生接合孢子。 描述葡枝根霉的生活史。 病原物的形态如何?
3.真菌的性分化现象
性亲和;
01
性不亲和;
02
同宗配合:
03
异宗配合:
04
三、真菌学中涉及的 几个基本概念
01
添加标题
子实体:
02
添加标题
真菌的准性生殖:
03
添加标题
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
四、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的生活史 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一)真菌的生活史类型
真菌的繁殖体
几个基本概念: 真菌的繁殖体; 整体产果; 分体产果; 异核现象; 配子; 配子囊; 子实体。
(一)真菌的无性繁殖
1.真菌的无性繁殖的概念
真菌无性繁殖方式:断裂(节孢子),裂殖,芽殖(分生孢子和芽孢子),原生质割裂(孢囊孢子和游动孢子)。
3.真菌无性孢子的类型
粉孢子;
01
芽孢子;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时间:xx月xx日
真菌有原生质团单细胞和菌丝共三类营养体类型

油 菜 菌 核 病
菌 核 剖 面 图
4、子座
• 子座:是菌丝分化形成地垫状结构,或是菌丝体与寄主组织或基物结 合而成地垫状结构物。 • 功能:子座的主要功能是在其上或其内形成产孢机构。它是真菌从营 养阶段向繁殖阶段转换时产生,它的出现说明真菌进入了繁殖阶段了 。
苹果树腐烂病
示子座内形成子实体
5、假根
有隔菌丝:
• 具有横隔膜的菌丝称为有隔菌丝。它是高 等真菌营养体类型。 • 有隔菌丝竹节状,有多个细胞。
光学显微镜下的有隔菌丝
菌丝的功能
• ①、具有吸收、输送和贮存养分的 功能,并为繁殖生长做准备。 • ②、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环境 条件下,菌丝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 生长为一个完整的菌体。 • ③、菌丝可以变态,实现一些特殊 功能。
1、营养体的概念
( 一 ) 营 养 体
营养体是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是 进行生长发育的器官。 真菌的营养体相当于植物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 的根、茎、叶。
2、营养体的类型
原生质团 (变形体) 单细胞 菌丝
有隔菌丝
无隔菌丝
• 真菌种类不同,营养体形态各异。真菌有 原生质团、索
• 是由菌组织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形象高多植物的的根,所以也称根状 菌索。 • 菌索的粗细不一,长短不同,有的可长达几十厘米。 • 功能:可抵抗不良环境及扩展病菌的作用。
3、菌核
•
• •
菌核:菌核是由菌丝交织而成的较坚硬的核状休眠体,内层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 壁组织。 一般小的呈油菜子状,大的如鼠粪状。其构造是外拟薄壁组织起保护作用,内疏丝组 织起繁殖作用。 功能:抵抗不良环境,在适宜的环境下可长出新的菌体。
单 细 胞 营 养 体
酵 母 菌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繁殖能力很强,几天一代,在病害传播和流行中起重
要作用。
真菌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
1.游动孢子(Zoospore):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单细胞,无细胞壁,只有原生质膜, 在膜是着生1-2根鞭毛,水生可游动。形成于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内,在 菌丝的顶端形成的一种囊状物。 2.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结合菌的无性孢子。单细胞,有细胞壁,无鞭毛, 风传,陆生。形成于孢子囊(Sporangium)内,在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囊状物。 3.分生孢子(Conidium Coniiospore):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的无性孢子。 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Coindiophore): 单生,丛生,形状各异。 4. 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各类真菌均可产生,属于休眠孢子,壁厚。在菌 丝生长到一定阶段, 由菌丝一个细胞内原生质浓缩形成的,抗逆境,可以存活多年。
(四) 菌组织
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 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菌组织。菌组织的作用是 形成产孢机构和特殊结构。菌组织分两类。
1.疏丝组织:菌丝排列较疏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
出菌丝的长形细胞,用机械方法可以分开。 2.拟薄壁组织:菌丝排列很紧密, 在显微镜下菌丝 细胞接近圆形,类似高等植物的拟薄壁组织用机械方 法不能分开,只能用碱液煮开。
1.概念: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 个过程。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阶段。 2.特点:真菌无性繁殖阶段在它的生活史中往往可以独立地多次重复循 环,而且完成一次无性循环的时间较短,一般7-10天,产生的无性孢 子的数量极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和发展作用很大。在营养生长后期、 寄主植物休闲期或环境不适情况下,真菌转入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 这就是它的有性阶段,在整个生活史中往往仅出现一次。植物病原真
南昌大学 生物课件 菌物学 第二章 营养体new

侵染垫的形成 这一复杂的垫状结构是菌丝顶端受重复阻塞的 影响,构成了多分枝,同时分枝菌丝顶端膨大 而发育成的一种垫状组织结构。
机理不清。
(四)菌环和菌网
捕虫类真菌常由菌 丝分枝组成环状或网状 组织来捕捉线虫类原生 动物,然后从环上或网 上生出菌丝侵入线虫体 内吸收养料,或在菌丝 的短枝顶端形成一粘形 的球状物来捕捉线虫, 粘住线虫后由球状物产 生菌丝侵入寄主。
各种真菌的隔膜:
➢ ①单孔型 1较大的中心孔 子囊菌和半知菌 ➢ ②多孔型 多数小孔,小孔的排列有差异
白地霉和一些镰刀菌
➢ ③桶孔型 隔膜有一中心孔,孔的直径一般在100-150nm,
孔的边缘膨大而使中心孔呈“琵琶桶”状,外面覆盖一层 由内质网形成的弧形的膜,膜上有穿孔,叫桶孔覆垫。这 种隔膜类型能使细胞质从一个细胞穿过到另一个细胞,但 通常约束细胞核通过,这种隔膜一般发生在担子菌的菌丝 中。
假根的主要功能: 固着和吸收营养。
壶菌纲中,营养体的差异大。
一些低等的壶菌是单细胞或者是单细胞具无核的根状菌 丝,此细胞兼有营养和繁殖功能,在分类上称为整体 产果式。
➢ 整体产果式(Holocarpic):指一个有机体的整
个原植体全部转化成一个或多个生殖结构。
➢ 分体产果或分体造果(Eucarpic):在菌体的
隔膜
液泡
线粒 体 微管
Yuá n
厚垣孢子
脂肪体 细胞壁
自溶现象
糖元
老菌丝
细胞质以及细胞壁 发生自溶而被降解
被其他微生物产生 的裂解酶裂解
有些细胞能积累大 量的脂肪类物质和 与壁结合形成一层 极厚的次生壁,这 些细胞称厚垣孢子
可渡过不良环境
真菌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1.第一个用显微镜研究真菌的学者是意大利的P.A.Micheli(1679-1737)2.德国人H.A.De.Barry(1831-1888)第一个把进化论概念引入真菌分类的人3.意大利真菌学家P.A.Saccardo(1845-1920)对大量资料进行整理,用拉丁文编成《真菌汇刊》4.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第二章真菌的营养体真菌的定义:①真菌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②通常为分支繁茂的丝状体,菌丝呈顶端生长③有硬的细胞壁,大多数真菌的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和葡聚糖④通过细胞壁吸收营养物质,分泌胞外酶降解不被吸收的多聚物为简单化合物而吸收,是异养型⑤借助有性和无性的繁殖方式产生孢子延续种族一、丝状真菌的营养体1.直径5-10um,成管状,顶端为圆锥形,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菌丝老化:发生自容而被降解,有些老菌丝细胞能累积大量脂肪类物质与壁组成一层及厚的次生壁称为厚垣孢子2.隔膜:由菌丝细胞壁向内作环状生长而形成的,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无隔菌丝:低等,菌丝无隔且多核,是无隔多核体有隔菌丝:高等,隔膜将菌丝分为许多小室,是有细胞核存在的一个固定细胞质体积的功能单位分类:①单孔型:只有一个较大的中心孔——子囊菌,半知菌菌丝②多孔型:有许多小孔③桶孔型:有一个中心孔,孔的直径较大——担子菌功能:①防止细胞质流失——用于防治机械损伤后的细胞质流失的有效结构②支持菌丝强度——增加了最大机械强度而对细胞内含物的运动起最小阻碍3.菌落:菌丝几乎沿着它的长度的任何一点都可发生分支,由于分值的不断产生而形成一份特征性的圆形轮廓的菌落4.菌丝的组织:①疏丝组织:为疏松交织组织,菌丝体常兴德,平行排列,它们相对独立易识别②拟薄壁组织(密丝组织):紧密排列的等角形或卵圆形,失去独立性不易识别。
菌丝构成了真菌各种不同类型的营养结构和繁殖结构二、菌丝的变态和营养结构1.菌丝的变态:①厚垣孢子,芽孢或膨大细胞:抵抗不良环境(休眠体)②吸器:吸收营养物质③附着胞、侵染垫:固定菌丝(分泌粘液)、侵入植物细胞壁④粘性菌球、菌环和菌网:捕食⑤匍匐菌丝和假根:吸收养分2.菌丝特殊的营养体①菌丝束、菌索:在缺少营养的条件下产生的,可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②菌核:休眠结构,同时是糖类和脂类等营养物质的贮藏体③子座:许多有隔菌丝体生长到一定时期产生的菌丝聚集物,可在上面产生繁殖体(子实体),并可度过不良环境三、单细胞菌丝-——酵母1.形态:多种多样,除椭圆形外还有圆柱形,卵圆形,三角形等,有的酵母细胞出芽繁殖后,芽细胞不脱落延伸成链而形成假菌丝或形成菌丝2.繁殖:①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进行繁殖,通过诱导培养②无性繁殖:裂殖,芽殖(一端芽殖,两端芽殖,多端芽殖)在子细胞上留下胎痕,在母细胞上留下牙痕假菌丝:在酵母出芽繁殖过程中,芽体往往不与母体脱落又出芽,许多酵母细胞首尾相接而形成假的菌丝链(分类学第三章菌丝的生长一、丝状真菌的生长1.顶端生长的机制顶端延伸区:近似半椭圆形,菌丝于顶端的生长延伸区含有一个顶体和许多泡囊结构,通过顶端延伸长而生长成菌丝体,顶端之后的菌丝细胞壁变厚而不再延长泡囊内含物:①水解酶类:蛋白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破坏原有细胞壁②前体物③合成酶:葡聚糖泡囊的三重性:①运输细胞壁溶解酶去破坏原来壁组成之间的健②运输新的壁物质,并在壁合成酶的作用下进入细胞壁中,增加壁的面积③在生长期间,由于囊泡于原生质膜融合而增加了原生质膜的表面积泡囊形成过程:内质网上以水泡形式转移至高尔基体→进行浓缩加工,将泡囊的类内质网膜转化成类原生质膜→转移至菌丝顶端→与原生质膜融合,释放内含物于细胞壁中。
第二章 菌 类

第二章菌类一、目的要求:1、了解菌类的分门2、掌握真菌门的主要特征3、掌握真菌门主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和生活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门(略)第二节:粘菌门第三节:真菌门1、真菌的通性2、真菌门的主要类群3、真菌界的起源及真菌门各亚门间的亲缘关系4、真菌的经济意义三、教学方法:讲解四、时间分配:3学时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章菌类(Fungi)概述一、菌类植物的通性菌类植物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它是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一般无光合作用色素,并依靠现存的有机物质而生活的一类低等植物。
二、菌类植物的营养方式藻类植物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自制养料,称为自养,而菌类植物因缺乏叶绿素,必须从其它生物或生物的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摄取现成的养料,称为异养,这一点是大多数藻类和菌类的一个显著区别。
异养的方式有寄生、腐生等。
寄生:凡是从活的动植物中吸取养分的都叫寄生。
腐生:凡是从死的动植物或无生命的有机物质吸取养分的叫腐生专性寄生:有些菌类的寄生性非常强,只能寄生而不能腐生叫-专性腐生:有些菌类的腐生性非常强,只能腐生而不能腐生叫-对于某些菌类来说,寄生与腐生的界限常不显著,有时很难区分。
有的以寄生为主,兼行腐生,叫做兼性腐生;相反的,有些以腐生为主,兼行寄生,叫做兼性寄生。
三、菌类植物的分门: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把菌类分为三个门,即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
第一节细菌门是一群原核生物。
单细胞,体微小,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粘质复合物,一般不具纤维素的壁。
用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略)第二节粘菌门是一群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真核生物。
生活史中有一个时期无细胞壁,变形虫状体型。
用孢子繁殖,孢子具纤维素的壁。
粘菌在全世界约有500种,一般分为三个钢。
以发网菌属为例谈谈粘菌:发网菌的营养体为裸露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
变形体成不规则的网状,在阴湿的腐木上或枯叶上缓缓爬行。
在繁殖时,变形体爬到干燥光亮的地方,形成很多的发状突起,每个突起发育成1个具柄的孢子囊(子实体)。
2-02第2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侵染性病原)

植原体的基本特性
1.植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物。 2. 可以人工培养。
3. 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对
青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因无细胞壁。
4. 引致黄化、矮缩、丛枝、小叶等症状。
5. 必须依赖昆虫介体传播。叶蝉和飞虱等刺吸式 口器是主要媒介。
病毒类和植原体病害的防治
以及野生寄主。
C、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根霉属 Rhizopus
菌丝体发达,有分枝,一般无隔膜,有匍匐枝和假根。 孢囊梗 2~3 根丛生于假根的上方。孢子囊球形,孢囊孢子球 形、多角形。常引起种实、球根、鳞茎的霉烂。
孢子囊
孢囊梗
匍匐枝 放大的孢子囊 假根
3-7 接合孢子的形成
(3)子囊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真菌是较高等的真菌。全部陆生, 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 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少数为单细胞(如酵母 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 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果的类型: A、闭囊壳 B、子囊壳 C、子囊腔(假囊壳) D、子囊盘
泡囊 孢子囊
②霜霉属 Peronospora
孢囊梗呈二叉状锐角分枝,孢子囊卵形,单生于孢囊 梗顶端。 危害植物叶片,引起霜霉病。 孢囊梗
孢子囊
(2)接合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真菌近600种,水生到陆生。多 数腐生,少数寄生,还有些是昆虫的寄生物或共 生物。 A、营养体是无隔膜的发达的菌丝体或虫菌 体,少数有隔膜。 B、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二、细菌
(一)形态和结构
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
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
核。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
状。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菌。 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
(三)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征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题库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题库绪论1.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征、病因等的定义2.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3.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1.什么是真菌?2.真菌的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与功能。
3.真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常见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类型。
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在植物病害发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4.什么是准性生殖?准性生殖的意义。
5.各亚门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分类依据。
6.卵菌与其他鞭毛菌的主要区别。
7.子囊果的类型、形态和结构。
8.担子果的类型和结构。
9.半知菌的产孢结构类型和特点。
10.转主寄生的锈菌和系统侵染与局部侵染的黑粉菌危害寄主植物的特点,其所致病害的控制可采用哪些措施?11.半知菌的含义。
半知菌事实上包含了哪些类型的真菌?为何有的缺乏有性时期的真菌不归在半知菌?12.各纲代表属的特征。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题库第一部分:拉丁学名一、病原菌拉丁学名1、真菌Plasmodiophora (根肿菌属)Physoderma (节壶菌属)Achlya (绵霉属)Pythium (腐霉属)Phytophthora(疫霉属)Peronospora(霜霉属)Spongospora (粉痂菌属)Polymyxa (多粘菌属)Saprolegnia (水霉属)Aphanomyces(丝囊霉属)Sclerospora(指梗霉属)Plasmopara (单轴霉属)Pseudoperonospora (假霜霉属)Bremia (盘梗霉属)Albugo (白锈属)Peronophthora(霜疫霉属)Rhizopus (根霉属)Mucor(毛霉属)Choanephora(笄霉属)Absidia(犁头霉属)Taphrina(外囊菌属)Blumeria(布氏白粉属)Ceratocystis (长喙壳属)Gibberella(赤霉属)Valsa(黑腐皮壳属)Elsinoe (痂囊腔菌属)Guignardia(球座菌属)Venturia (黑星菌属)Sclerotinia (核盘菌属)Erysiphe(白粉属属)Sphaerotheca(单丝壳属)Podosphaera (叉丝单囊壳属)Phyllactinia(球针壳属)Uncinula (钩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壳属)Meliola(小煤炱属)Glomerella (小丛壳属)Gaeumannomyces(顶囊壳属)Cryphonectria(隐球丛赤壳属)Gnomonia(日规壳属)Phyllachora(黑痣菌属)Diaporthe (间座壳属)Claviceps (麦角菌属)Myrangium(多腔菌属)Mycosphaerella(球腔菌属)Sphaerulina(亚球壳属)Pleospora(格孢腔菌属)Pyrenophora (核腔菌属)Cochliobolus(旋孢腔菌属)Rhytisma(斑痣盘菌属)Lophodermium (散斑壳属)Puccinia(柄锈菌属)Gymnosporangium(胶锈菌属)Ustilago (黑粉菌属)Tranzschelia (疣双胞锈菌属)Uromyces (单胞锈菌属)Phakopsora 锈菌属)Melampsora (栅锈菌属)Urocystis (条黑粉菌属)Entyloma (叶黑粉菌属)Tilletia (腥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 (轴黑粉菌属)Neovossia (尾孢黑粉菌属)Doassansia (实球黑粉菌属)Septobasidium (隔担菌属)Helicobasidium (卷担子属)Exobasidium (外担菌属)Phragmidium (多胞锈菌属)Pyricularia (梨孢属属)Penicillium (青霉属)Bipolaris (平脐蠕孢属)Fusarium (镰孢属)Rhizoctonia (丝核菌属)Colletotrichum (炭疽菌属)Macrophomina (壳球孢属)Monilia (丛梗孢属)Botrytis (葡萄孢属)Trichothecium (聚瑞孢属)Ramularia (柱隔孢属)Oidium (粉孢属)Aspergillus (曲霉属)Verticillium (轮枝孢属)Cercospora (尾孢属)Alternaria (链格孢属)Cladosporium(枝孢属)Fusicladium (黑星孢属)Drechslera(内脐蠕孢属)Exserohilum (突脐蠕孢属)Curvularia (弯孢属)Sclerotium (小核菌属)Ustilaginoidea (绿核菌属)Sphaceloma (痂圆孢属)Marssonina (盘二孢属)Cylindrosporium (柱盘孢属)Pestalotia (盘多毛孢属)Phoma (茎点霉属)Phyllosticta (叶点霉属)Macrophoma (大茎点霉属)Phomopsis (拟茎点霉属)Septoria (壳针孢属)Cytospora (壳囊孢属)Diplodia (色二孢属)Ascochyta(壳二孢属)二、请写出引起下列病害的病原菌拉丁文属名(不写种名)十字花科霜霉病十字花科软腐病茄科青枯病马铃薯晚疫病小麦白粉病稻瘟病柑橘溃疡病棉花枯萎病(层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半寄生: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孢子(spore):孢子囊(sporangium):胞间联丝:胞囊(cyst):被动抗病性(passive resistance):闭囊壳(cleistothecium):避病性(avoidance):并发症(complex symptoms):病毒(Virus):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病害严重度(disease severity):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病因:病原生物(pathogen):病征(sign):藏卵器(oogonitun):层出现象(proliferation):长生活史型(long life-cycle):初次侵染(Primary infection):初生菌丝体(primary myceliun):次生菌丝体(secondary mycelium):单分体病毒:单循环病害(monocyclic disease):单游现象(rnonoplanetism):单主寄生(autoecism):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basidium):担子果(basidiocarp):垫刃型食道(Tylenchoid oesophagi):冬孢子(teliospore):毒素(toxin):短生活史型(short life-cycle):多分体病毒:多型现象(polymorphism):多循环病害(polycyclic disease):发病率(incidence):发病期(symptom appearance):非寄主抗性(non-host-resistance):非寄主专化性毒素(host-non-specifictoxin):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非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nonspecific re-sistance):非循回型(noncirulative):分生孢子(conidiurn):分生孢子座(sporodochium):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分生孢子盘(acervulus):分生孢子器(pycnidium):腐生物(saprogen):附生植物(adnascent plant):附属丝(appendage):附着胞(appressorium):复制增殖(multiplication):刚毛(seta):共栖(commensalism):共生〔symbiosis〕:过敏性坏死反应(necrotic hypersensitivereaction):合子(zygote):核配(karyogamy):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滑刃型食道(Aphelenchoid oesophagi):会阴花纹(perineal pattern):活体营养型(biotrophe):获毒(取食)期(acquisition period):基因对基因学说(gene-for-gene theory):季节流行曲线(disease progress curve):寄生物(parasite):寄生性(parasitism):寄生性植物(paraatic plaut):寄生专化性(specialized parasitism):寄主(host):寄主专化性毒素(host specific toxin):假根(rhizoid):假菌丝(pseudomycelium):假囊壳(psendoperithecium或pseudothecium):兼性寄生物(facultative parasite):减数分裂(meiosis):检疫法规(quarantine regulations):胶质(gum):接合孢子〔zygospore〕:节孢子(arthrospore):介体传播(vector transmission):经济阈值(economicthreshold):菌核(sclerotium):菌落(colony):菌丝(hypha):菌丝融合(anastomosis):菌丝型分生孢子:菌索(rhizomorph):苗网(networks loops):抗病性(resistance to disease):抗逆性(resistance):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类病毒(Viroid):两游现象(diplanetism):卵孢子(oospore):卵囊(egg sac):卵球(oosphere):逻辑斯蒂增长期:矛型食道(Dorylaimoid oesophagi):木栓化(suberization):内含体(inclusions):耐病性(tolerance):拟薄壁组织(pseudoparenchyrna):农业防治:配子(gamete):配子囊配合(gametangial copulation):喷菌现象(bacteria exudation, BE):匍匐菌丝(stolon):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侵染剂量(infection dosage):侵染性病害(infection disease):侵入期(penetration period):侵填体(tylose):全锈型(eu-form rust):缺素症(nutrition deficiencies):茸鞭(tinsel):神经环(nerve ring):生化变种(biovar):生活史(life cycle):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受精作用(spermatization):疏丝组织(prosenchyma):死体营养型(necrotroph):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同宗配合(homothallism):微效基因抗病性(minor gene resistance):尾鞭(whiplash):。
第二章 鞭毛菌

着生位置及鞭毛的形态结构不同。 着型:茸鞭:呈羽毛状结构,中 间有 鞭毛的类型:茸鞭:呈羽毛状结构, 一根主轴,主轴两侧有许多向外延伸的茸毛, 一根主轴,主轴两侧有许多向外延伸的茸毛,茸 毛的顶端还有更细小的1—3根。尾鞭:有较长的 毛的顶端还有更细小的 根 尾鞭: 而坚实的基部,端部细软而有弹性,但在电镜下, 而坚实的基部,端部细软而有弹性,但在电镜下, 尾鞭上也有很细的茸毛。当孢子游动时, 尾鞭上也有很细的茸毛。当孢子游动时,无论一 根或两根鞭毛,往往尾鞭朝后,茸鞭朝前, 根或两根鞭毛,往往尾鞭朝后,茸鞭朝前,很多 真菌学家认为鞭毛的性状在研究亲缘关系和分类 上占有重要地位。 上占有重要地位。
游动孢子鞭毛类型: 游动孢子鞭毛类型: 尾鞭式:基部坚实, 尾鞭式:基部坚实,端部 细软而有弹性,无茸毛。。 细软而有弹性,无茸毛。。 茸鞭式:呈羽毛状结构, 茸鞭式:呈羽毛状结构, 有一长的主轴, 有一长的主轴,沿主轴两 侧有茸毛。 侧有茸毛。
鞭毛的结构 “9+2”鞭毛:9根纤丝(3根亚纤丝 根)+2根纤 鞭毛: 根纤丝 根纤丝( 根亚纤丝 根亚纤丝/根 鞭毛 根纤 根亚纤丝) 根纤丝( 根亚纤丝 根亚纤丝) 丝(2根亚纤丝)=11根纤丝(31根亚纤丝) 根亚纤丝 根纤丝
9+2
鞭毛类型
游动孢子囊 低等: 低等:有水才能萌发 高等: 高等: 有水,温度低,产生游动 有水,温度低, 孢子——间接萌发 孢子 间接萌发 温度不高, 温度不高,直接产生芽管 ——直接萌发 。 直接萌发
3、有性繁殖:主要通过游动配子或配 、有性繁殖: 子囊结合而形成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 子囊结合而形成休眠孢子囊和卵孢子。 进行交配的两配子多为同型的, 进行交配的两配子多为同型的,也 可以是异型的。 可以是异型的。交配的二配子囊多为异 型的,交配时由雄器上产生授精丝, 型的,交配时由雄器上产生授精丝,将 雄核输送到雌器中,最后在藏卵器内(雌 雄核输送到雌器中,最后在藏卵器内 雌 配子囊)形成一个或多个卵孢子。 配子囊 形成一个或多个卵孢子。 形成一个或多个卵孢子 有性配合可产生休眠孢子、卵孢子。 有性配合可产生休眠孢子、卵孢子。
真菌简略

第一章真菌学概述一、真菌(fungus):通常为丝状体的一类营养体,有真正的细胞核、具细胞壁,多数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六、真菌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方面(1)农林业:①土壤肥力的积累(分解动植物残体)②菌根真菌③作为生物防治因子(防治病、虫、杂草)④食用菌等(2)工业:①酿洒,②食品,③酶工业(3)医药:①抗生素,②名贵中药材(如虫草、茯苓等)(4)遗传工程材料2.有害方面(1)引起植物病害:(减产、降低品质)(2)人畜疾病(3)产生毒素(毒菌)(4)鱼类水霉病(5)农产品、用品、用具、器材霉烂变质第二章真菌的营养体1.营养体的定义: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作营养体2.营养体的基本类型:原质团、单细胞、假菌丝、菌丝体一、丝状真菌的营养体(一)菌丝的形态1、菌丝: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可以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hyphe),管状壁透明,光滑或有刺,有色或无色,有或无隔膜,主要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A、有隔菌丝:菌丝内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长圆筒型的小细胞。
高等真菌的菌丝。
B、无隔菌丝:菌丝内无横隔膜,整个菌丝体为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
2、菌丝的一般结构:硬壁管状结构、内含可以流动的原生质,直径约1~30um,多数5~10um;长度可以无限生长3、菌丝体(mycelium):菌丝的集合体;4、菌落(colony) :在培养基上,菌丝几乎沿着它的长度的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枝,由于分枝的不断产生而形成一个特征性的圆形轮廓,称为菌落;真菌的菌落形状可以归纳为疏松的、紧密的、平坦的、光滑的;质地为毡状、絮状、毛发状、绳索状、皮革状等;多数真菌的菌丝是透明的,有些可以产生色素,黄色、绿色、红色、灰色等串珠镰孢单分生孢子后代的菌落形态。
(二)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1、高等真菌的菌丝中具有典型的隔膜(septa),而低等真菌的菌丝中则不存在隔膜;2、卵菌和接合菌等低等真菌虽多分枝,但无隔膜,当菌丝老化或形成繁殖器官时,可能在局部产生隔膜,全封闭,无孔口,称为不定型隔膜;3、隔膜是菌丝细胞壁做内向环状生长而形成的,发育很快,隔膜当中有小孔,胞间原生质可以相互沟通,将菌丝分成许多小细胞;(三)真菌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细胞核(四)菌丝的变态:吸器、假根、附着枝、附着胞、菌环或菌套、菌网。
植物病原真菌

菌丝的组织体:解剖结构
拟薄壁组织 疏丝组织
菌组织结构
①子座: 是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
状营养结构。 子座的作用:
a.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即产生 孢子的机构); b.渡过不良环境。 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 成的,称为假子座。
菌丝的组织体
子座:由菌丝集结 而成的、在其内部 或外部形成繁殖细 胞的褥座
真菌的有性繁殖包括: 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1)质配:
是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 带着细胞核的原生质进行融合 (配合)。
质配的方式:
①两个游动配子交配 ②两个配子囊交配 ③性孢子与雌器配合(精孢结合)
(授精作用) ④体细胞配合
质配后,细胞中出现了成对 的细胞核称作双核,每个细胞核 的染色体数是“N(单倍体)”
状菌丝,伸入基质中吸收养分并 支持上部的菌丝,这种根状菌丝 叫假根。
3.菌丝的变态:
(3)菌环:某些捕食线虫的真菌常常在 菌丝体上生出环状菌丝,借以捕捉线虫, 这叫菌环。
(4)菌丝网:有的真菌生出网状菌丝, 当它遇到线虫时借分泌的粘性物质将线 虫粘住,线虫便挣扎蠕动终于钻入网中 被捕,这个网叫菌丝网。
菌丝变态
附着胞
4.菌丝体的组织体及菌组织结构
菌组织有两种: 疏丝组织:(原密丝组织): 许多菌丝体平行排列或纠结在一起的比较疏
松的菌组织叫疏丝组织。 疏丝组织中可以见到菌丝体的长形细胞,而
且用机械方法可以将它们分开。 拟薄壁组织: 由大至等径的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的细胞
组成,排列紧密很象高等植物的薄壁组织, 而称作拟薄壁组织,组织中的细胞一般是不 易分开的,用碱溶液煮才能使它们分开。
2-真菌的营养体

第二章真菌的营养体什么是真菌?一般讲来它必须具备下面五个条件:(1)真菌的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2)它们通常为分枝繁茂的丝状体,菌丝呈顶端生长;(3)它们有硬的细胞壁,大多数的真菌的壁为几丁质;(4)通过细胞壁吸收营养物质,分泌胞外酶降解不被吸收的多聚物为简单化合物而吸收,是异养型;(5)借助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孢子延续种族。
.伸展区后的细胞壁逐渐加有双层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菌落(colony):菌丝几乎沿着它的长度的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枝,由于分枝的不断产生而形成一个特征性的园形轮廓。
联结现象(anastomosis):在菌落发育的后期,菌丝之间互相接触,在菌丝接触点相近的壁局部降解而发生菌丝的联结现象,使菌落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二)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真菌分为低等真菌和高等真菌cross wall)或叫做隔膜(septum)无隔菌丝中的隔膜形成是一种应激保护措施。
有隔菌丝是由多细胞组成的,细胞是单核或多核的。
严格讲,菌丝并非由细胞组成,而是由于隔膜的存在而把菌丝分隔成许多小室,是有细胞核存在的一个固定的细胞质体积的功能单位a.低等真菌菌丝的全封闭隔膜;b.白地霉菌丝的隔膜;c.镰刀菌菌丝的隔膜;d.典型的子囊菌隔膜;e.典型担子菌的桶孔隔膜桶孔隔膜中心纵切面透射电镜照片,P:中心孔;SPC:隔孔帽拟薄壁组织(由紧密排列的角形或卵园形的菌丝细胞组成,与维管束植物的薄壁细胞相似。
这一真菌组织中菌丝失去了其独立性而彼此不易被区别。
一层厚壁,以抵抗不良环境,表面一般具有刺或瘤状突起,禾白粉菌的吸器侵染小麦叶片的表皮细胞HW,寄主细胞壁;hn,吸器的柄;菌丝顶端受重复阻塞的影响,构成了多分枝,同时分枝菌丝顶端膨大而发育成(五)匍匐菌丝和假根(rhizoid)毛霉目(Mucorales)的真菌常形成延伸的匍匐状的菌丝,当蔓延到一定距离后,即在基物上生成根状菌丝前形成新的匍匐状菌丝深入基质吸收营养;并固定、支撑菌体。
真菌生长繁殖

1.附着胞 附着胞(appressorium) 附着胞
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 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 功能是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 功能是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其下方产生侵入 钉穿透寄主植物的角质层和表层细胞壁。 钉穿透寄主植物的角质层和表层细胞壁。
1999年Science周刊上报道了Bechingerts将物理和生物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测试了真菌刺盘孢 (C. Graminicola)的附着胞的压力为5.35Mpa
Magnaporthe grisea附着胞的压力更大,为8.0Mpa,这相当 于我们用高压蒸汽灭菌压力(0.1Mpa)的50-80倍
2.吸器(Haustorium) 2.吸器(Haustorium) 吸器
• 专性寄生菌的菌丝长出的 伸入寄主细胞内高效吸收营养 专性寄生菌的菌丝长出的,伸入寄主细胞内高效吸收营养 的小突起,叫吸器 有球状、指状、 叫吸器。 的小突起 叫吸器。有球状、指状、掌状和丝状等类型
(一)真菌的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真菌不经过两性细胞或者两性器官的接触,营养体 无性繁殖:真菌不经过两性细胞或者两性器官的接触, 直接以断裂、 裂殖、 芽殖和割裂的方式直接产生后代新个 直接以断裂、 裂殖 、 体叫无性繁殖。 体叫无性繁殖。 无性孢子: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孢子均叫无性孢子。 无性孢子: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孢子均叫无性孢子。基本特征 是营养繁殖, 无有性结合过程。无性孢子多种多样, 是营养繁殖 , 无有性结合过程 。 无性孢子多种多样 , 繁殖 能力很强,几天一代。 能力很强,几天一代。
1.游动孢子(Zoospore) 1.游动孢子(Zoospore) 游动孢子
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单细胞,无细胞壁,只有原生质膜,在 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单细胞,无细胞壁,只有原生质膜, 膜上着生1-2 根鞭毛, 水生可游动。 形成于游动孢子囊 膜上着生 1 根鞭毛 , 水生可游动 。 ( Zoosporangium ) 内 , 在菌丝的顶端形成的一种囊状物 。 Zoosporangium) 在菌丝的顶端形成的一种囊状物。
真菌的营养体

1、 1. 细胞壁
酵母的细胞壁可用由玛
厚度为0.2 mm
瑙螺的胃液制成的蜗牛
三层:内外两层是电子致密层,中间为电子稀疏层 消化酶水解,从而形成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酵母原生质体。
甘露聚糖(外层) 脂类、蛋白质(中间层)
葡聚糖(内层) 几丁质
30% 少量 30~40% 因种而异
2. 荚膜物质
有些酵母(例如:隐球酵母菌属)其细胞壁外还有一层类 似细菌荚膜的多糖物质。
芽殖:各属酵母菌都存在
裂殖:Schizosaccharomyces(裂殖酵母菌)
酵 无性 母 菌
产无性孢子
节孢子:Geotricum(地霉属)等 掷孢子:Sporobolomyces
的 假酵母 or 拟酵母
(掷孢酵母属)等
繁
厚垣孢子:Candida ablicans等
殖
方 有性(产子囊孢子):Saccharomyces(酵母属)
式 真酵母 Zygosaccharomyces(接合酵母属)等
(一) 无性繁殖
1.芽殖(budding)
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母细胞的细胞核分裂成 两个子核,一个随母细胞的细胞质进入芽体内,当芽体接近母细胞大小时, 自母细胞脱落成为新个体,如此继续出芽。
成熟的母细胞在其形成芽体的部位长出芽细胞,芽细胞脱离母 体,成为新的个体细胞。如果不脱离母细胞,又长出新芽,子细胞 就和母细胞连接在一起,形成藕节状或竹节状的细胞串,
因真菌种类不同有所变化,但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不大。 (4).丝的顶端呈园锥形,叫做伸展区(extension zone)。在
菌丝快速生长时,这一部位是细胞壁生长的活跃区域,可长达 30μm (5).在伸展区之后,细胞壁逐渐加厚而不再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真菌的定义(掌握):
1. 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 通常是分枝繁茂的丝状体,菌丝呈顶端生长 3. 有硬的细胞壁,大多数真菌的壁为几丁质和葡聚糖 4. 通过细胞壁吸收营养物质,分泌胞外酶降解不被吸收的多
聚物为简单化合物而吸收,属异养型 5. 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产生孢子延续种族
隔膜(speta)
❖ 由菌丝细胞壁向内作环状生长而形成的,它 们发育很快,往往在几分钟内即可形成,实 际上隔膜是细胞壁向内生长的横壁。
❖ 隔膜的结构与细胞壁结构相似,成熟的隔膜
往往有一几丁质的内层,镶嵌在蛋白质或葡
聚糖中,外层被蛋白质或无定形的葡聚糖所
覆盖。
精品课件
各类真菌的隔膜是不同的,主要分为:
(1)营养菌丝体:菌丝深 入被寄生组织或培养基,吸 取合成养料以供生长。
(2)气生菌丝体:菌丝向 上生长称气生菌丝,其中产 生孢子的精品课则件 称为生殖菌丝体。
丝状菌落
气生菌丝
基内菌丝 又称营养 菌丝
菌落的正背两面精品可课件显不同的颜色
(二)菌丝结构:有隔菌丝(septa hyphae)
与无隔菌丝(asepta hyphae)
近年来引入两个名词:
1.功能菌丝体单位(FMU):形成一个功能整合的单 独生物体的菌丝网状结构。
2. 遗传菌丝体单位(GMU):占有一定连续空间的遗传
学相同的菌丝
精品课件
第一节 丝状真菌的营养体
一. 菌丝的一般结构 二. 菌丝的变态 三. 菌丝的特殊结构 四. 菌丝融合
精品课件
1、菌丝(hypha): 环境适合时,真
1. 单孔型:隔膜中央具有一个较大的中心孔,直径0.050.5um,子囊菌和半知菌菌丝。
2. 多孔型:隔膜上有多数小孔,小孔在隔膜上的排列类型有 差异,如白地霉和一些镰刀菌
3. 桶孔型:这个隔膜有一中心孔,孔的直径一般在100150nm,孔的边缘膨大而使中心孔呈“琵琶桶”状。如 担子菌的菌丝。
4. 全封闭隔膜:低等真菌通常为无隔菌丝,但在衰老的、损 伤的或产生生殖器官的菌丝中也能产生隔膜,是全封闭的。
精品课件
密丝组织的功能
❖ 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构成了真菌各种不同类型的 营养结构和繁殖结构。
➢ 尤其是在高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中,在生活史的一 定时期内形成营养结构,如菌核、子座和菌索等, 它们可以休眠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周围环境条件适 宜时重新萌发。
菌的孢子出芽形成 芽管,延长成丝状, 称菌丝,菌丝长出 许多分支交织成团, 称菌丝体 (mycelium)
精品课件
菌丝生长(hypha):
顶端生长 无限生长、不断分支 各部分都有潜在的生 长能力
精品课件
生长时向四周呈辐射状延伸,所以真菌在培养 基上通常形成圆形的菌落。
精品课件
菌丝的结构特征
❖ 真菌的菌丝是由硬壁包围的管状结构,内含有可流 动的原生质.
➢ 密丝组织又分为两种类型: 疏丝组织(prosenchyma) 拟薄壁组织(pseudo精品p课a件renchyma)
拟薄壁组织
疏丝组织: 为疏松的交织组织,菌 丝体是长形的、互相平 行排列的细胞,具有相 对的独立性而容易被识 别 拟薄壁组织:
是由紧密排列的等角形
或卵圆形的菌丝细胞组
成,与维管束植物的薄 疏丝组织 壁细胞相似。
❖ 菌丝细胞内含有双层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核膜 上有明显的孔,核内有明显的核仁,不同真菌核的 排列有区别,通常的模式是顶端细胞含有几个核, 而亚顶端细胞仅有1-2个核
❖ 在菌丝顶端之后的部位可见到液泡,最初液泡是小
的,在老的菌丝部位融合而逐渐变大,直至充满整
个细胞.
精品课件
❖ 在菌丝最老的部位,细胞质以及细胞壁发生自溶而被降解, 或被其他微生物生产的裂解酶裂解,但有些真菌老的菌丝细 胞能积累大量的脂肪类物质与壁结构形成一层极厚的次生壁, 这些细胞称为后垣孢子(chlamydospore)
(1)有隔菌丝:
高等真菌的菌丝在
隔膜 一定间距具有典型
原生质
的横壁(cross
wall),称隔膜
隔膜
(speta)。将菌丝分
精品课件 成一连串的细胞。
(2)无隔菌丝:
低等真菌的
无隔菌丝
菌丝中不存在隔
膜,整个菌丝就
是一个细胞,内 无隔菌丝 含有许多核,是
孢子
多核单细胞,无
隔菌丝是无隔的
精品课件
多核体。
精品课件
菌丝几乎沿着它的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支,由于分 支不断产生而形成一个特征性的圆形轮廓的菌落。 菌丝发育的后期,菌丝间相互接触,在菌丝接触点 相近的壁局部降解而发生网结现象,使菌落形成一 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丝状真菌的菌落是一个由菌丝构成的完整的网状结 构的生物个体。它实际是一个个体,因此一般情况 下多采用菌丝体来描述丝状真菌。
精品课件
(一)形态与结构
➢ 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用普通光 学显微镜放大100-400倍就可看清。 ➢ 真菌可分为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类。
精品课件
1、 单细胞真菌: 又称酵母菌(yeast),圆形或卵圆形,外
形与细菌相似但较大,主要以出芽方式繁殖。
精品课件
2、多细胞真菌: 又称丝状菌(filamentous fungus)、霉菌
(mold),该菌能长出菌丝,菌丝延长分支,有的 菌丝上长出孢子,孢子再精品出课件芽形成菌丝。
真菌的菌落有两种:酵母型菌落和丝状菌落
酵母型菌落
精品课件
丝状菌落
1、酵母型菌落: 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菌落湿润,柔软
而致密。
精品课件
2、丝状菌落: 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多疏松的菌丝 体构成。菌落呈棉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
精品课件
有支持菌丝强度的作用
精品课件
3、菌丝形态有多种:
螺旋形、球拍形、结节状、鹿角状及梳状等,不同
精品课件
真菌菌丝形态不一。
(三)菌丝的组织
➢ 密丝组织(plectenchyma): 许多真菌,尤 其是高等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菌丝体 变成疏松的或紧密的交织起来的组织,是一 种组织化的真菌组织。
❖ 菌丝几乎沿着它的长度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枝,由分枝的不 断产生而形成一个特征性的圆形轮廓的菌落(colony)
❖ 大多数真菌菌丝是透明的,有的菌能产生色素,而使菌丝呈 暗褐色至黑色,或呈鲜艳颜色。有些真菌可分泌某种色素于 菌丝体外,有的孢子也有颜色而使整个菌落具有颜色。
精品课件
菌丝体按其功能可分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