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例小儿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浅谈肠梗阻术后的护理体会

预防极 为重 要 ,有效 的预防措 施可使 5o%的患者 不发 生足 部溃疡 或 截膨 。
糖尿病 足 的护 理是一 项十分 关键和 艰 巨的工作 ,通过 护理 不仅 有利于 预防
糖尿病足的发生 、发展 ,而且使患者易于接受,增强治疗依从性 ,减少糖尿
病足的致残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社会和家庭负担 。
【关键 词 】 肠梗 阻 ;术后 ;护 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号 】1672—2523(2012)08—0665—02
肠梗 阻是 由于 各种原 因所致 肠 内容 物无 法正常 运行而 在肠道 中受 阻 的病症 。及时开 展 手术治疗 有助 于患 者病情 好转 或治 愈 ,同时 加强患 者肠
【摘要 】 目的:探讨肠梗 阻患者术后的科学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g2010#-1月g2010年1 2月接收的肠梗阻手术患者62t ̄1为观察对象,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 :62铡患者经过术后综合性护理干预康复迅速。其 中61例患者治愈,1铡患者好转.治愈率达98.39 。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肠 梗 阻 患 者 术后 康 复具 有 积极 意 义 ,值 得 临 床推 广 应 用 。
有 不同 程度 的腹痛 、腹 胀 、恶心 、呕 吐 、肛 门停止排 便 症状 ,住 院时 间为 1~
5周 。
1.2 方 法
对各种 类型绞窄性 肠梗阻患 者及非手 术治疗无效 的患者实施 手术 。手 术遵 循解除 梗阻 、保护正 常肠管 生理连 续性 、分离粘 连的原 则 ,必 要时切 除
参 考文 献
【l】 许琪.糖尿病足32例综合治疗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1998,I 5(4):215—
新生儿肠梗阻护理体会

新生儿肠梗阻护理体会作者:潘文颖张爱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5期【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肠梗阻80例,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给予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结果:治愈出院78例,2例患儿死亡,治愈率97.5%,手术切口裂开2例,肺部感染2例,无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5.1%,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6.3%。
结论:新生儿肠梗阻应该给予精细的护理,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新生儿;肠梗阻;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36-02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起病急,病情发展多变,进展快,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儿的生命[1-2]。
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排便延迟或排气、排便停止。
新生儿的典型表现是孕妇羊水增多,呕吐为胆汁样,在出生后24h未能排出胎粪,患儿出现腹部膨隆。
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多,不易康复,所以对新生儿肠梗阻进行护理非常的重要,可促进患儿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痛苦。
本组研究根据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肠梗阻80例,男48例,女32,年龄4h—30d,平均(15.2±7.7)d,所有患儿均经CT、X线、彩超等检查确诊为肠梗阻,发生肠梗阻的原因有肠粘连8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0例,胎粪性腹膜炎9例,胎粪栓塞6例,腹股沟嵌顿疝7例,先天性巨结肠12例,消化功能紊乱1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2例,消化道闭锁6例。
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
1.2方法:患儿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
1.2.1术前护理:由于患者年龄过小,不能够主动接受治疗,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应该对患儿家长给予心理护理,增加家长对治疗的信心,缓解家长的恐惧与焦虑,使家长更好的配合治疗。
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 l I _
21 0 1年 2月
_|- - | | |
第 9卷
第 5期
。
CIN S N O E G E IA E E R H t E E A D F R IN M DC LR S A C I
.
.
.
.
.
.
j || I
肠 梗 阻 手 术 治 疗 的 护 理 体 会
医学创新 ,0 9 6 3 )3 3 . 2 0 , (2 :7— 9
lll l u ≯ ≯ 誊 。 曩 蛰 善 l . -。 | l| | 0 薯| 一 J - l
【 收稿 日期】 2 1 2— 3 0 0—1 1
( 文编辑 : 本 郎威 )
[] 4 邵得 志 , 志 毅 .8例 术 后 早 期 炎 性 肠 梗 阻 诊 治 分 析 . 国 冯 3 中
嵌顿疝松解术加修 补术 1例 , 憩 室切 除术 1例 , 套叠 复位 肠 肠
1例 。
2 结 果
术前经过心理护理和改善 患者 的一般 情况 , 增强 患者 康复
的 信 心 和 对 手术 的 耐 受 能 力 , 证 了 手 术 的顺 利 。术 后 经 过 一 保
饮食 , 2周后 改普 通饮 食 或软 食。置 胃管 、 食 、 禁 生活 不能 自理
1 临 床 资 料
3 5 定期测血压 .
家庭 自备血压 计 , 最好 电子血压 计 , 老年人
比较 好操 作 。 正确 指 导 患 者 测血 压方 法 , 次 测 血 压 后 记 录 , 每 可 以动态观察血压波动情况。
3 6 用药指导 高血压患者多需长期服药 , 须在医生指导下 . 必 服用 , 为了获得最佳疗效 , 又能 减少 不 良反应 , 药物治 疗的 同 在 时, 别放松非药物治疗 , 两种 治疗相结 合既 可增强疗 效 , 又可减
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摘要】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很多因素都会引起肠梗阻,但是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肿瘤、嵌顿疝、肠套叠、肠扭转、粘连性肠梗阻。
本文就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护理;保守治疗;肠梗阻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nursingJingyu Jie,Yao Ru(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ospital,Fourth fifty-one Gastroenterology,Xi'an 710054)【Abstract】The obstruction is a relatively common abdominal surgical diseases,many factors can cause intestinal obstruction,but the most common reason is that the tumor,incarcerated hernia,intussusception,volvulus,intestinal obstruction.In this paper,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nursing for a more in-depth discussion,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Key words】Nursing;conservative treatment;obstruction【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324-01前言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很多因素都会引起肠梗阻,但是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肿瘤、嵌顿疝、肠套叠、肠扭转、粘连性肠梗阻[1]。
198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198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198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结果保守治疗梗阻解除80例,手术118例(术后肠粘连30例)。
结论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生,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证持续有效胃肠减压,术后充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早期离床活动,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措施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病,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原因有肠扭转、肠套叠、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嵌顿疝以及由于肿瘤造成的肠梗阻。
1 临床资料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一科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9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70例,肠扭转4例,肠套叠3例,嵌顿疝5例,结肠癌并肠梗阻10例,麻痹性肠梗阻5例,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1例。
住院时间6~30 d,手术治疗118例,保守治疗80例。
2 护理2.1 接待患者热情,责任护士详细询问病史,做好护理体检,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各种辅助检查,确诊了肠梗阻后进一步明确是否需要立即手术,对绞窄性肠梗阻应尽快手术治疗。
2.2 保守治疗的护理对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的患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是禁食水、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
①梗阻患者面对禁食及胃肠减压的治疗会感到恐惧、焦虑,护理人员在胃肠减压操作前应向患者介绍治疗的目的、作用及配合方法,使患者心理接受。
胃肠减压插胃管的长度较鼻饲法的长度5~15 cm,即成人插胃管的长度为60 cm,胃管应选择粗细适宜的硅胶胃管,并将胃管多剪几个侧孔防止堵塞。
操作时应轻、稳、准,减轻患者痛苦,置好胃管后,应在胃管末端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并妥善固定。
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吸出胃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如患者腹部症状减轻,引流量逐渐减少,排气排便恢复,可停止胃肠减压。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11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98例,肠扭转4例,肠套叠3例,嵌顿疝8例,结肠癌并肠梗阻2例,其他3例,住院时间5d~35d,经过一次手术的105例,二次手术的8例,三次手术的5例。
年龄在10个月~68岁。
2护理2.1 一般护理体位:患者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
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饮食: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之前禁止饮食并胃肠减压,注意体液平衡及记录出入量;当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逐步恢复饮食,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
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2 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2.2.1 吸入性肺炎:病人应采取平卧位,头偏一侧,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量及性状。
观察病人是否发生呛咳,有无咳嗽、胸痛、寒战、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除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外,还应协助病人翻身叩背及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等。
2.2.2 腹腔感染及肠瘘: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逆行性感染。
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补充营养,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
同时还应观察引流管口周围流出的液体的气味,如果带粪臭味、同时病人出现局部或弥漫陛腹膜炎的表现,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可能。
2.2.3 肠粘连: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
同时观察病人是否有再次发生肠粘连的症状。
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遵医嘱给予病人口服液体石蜡、胃肠减压或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2.3 对症护理呕吐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入气管;呕吐后及时清理口腔,保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并记录呕吐出现的时间、次数和呕吐物的性状;补充液体在注意维持体液平衡的同时,还应注意改善病人全身的营养状况。
2.4 输液护理遵医嘱静脉输液,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结合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调节输液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肠梗阻个案护理范文

肠梗阻个案护理范文
嘿呀,咱来说说这肠梗阻的个案护理哈。
这患者一来呀,那肚子就跟个小鼓似的,圆滚滚的,还一个劲地疼呢。
咱得赶紧先给他安排个舒服的体位,让他能稍微舒服点,就像让他躺在云朵上一样。
然后呢,咱得密切观察他的肚子变化呀,就跟看天气预报似的,看看这肚子的“天气”是晴是阴。
时不时地用手轻轻摸摸,感受感受里面的动静,就像和肚子里的小调皮们打招呼呢。
饮食方面那可得小心啦,可不能让他随便乱吃一通,不然肚子得更闹脾气。
就给他准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就像给小胃胃吃点软乎乎的棉花糖一样。
咱还得时不时地给患者做做心理疏导呀,这肚子疼得难受,心里肯定也不好受呢。
就像给他讲个笑话,让他放松放松,别那么紧张。
要是发现情况不对劲,比如肚子越来越胀,疼得更厉害了,那可就得赶紧叫医生啦,就像拉响了紧急的警报一样。
最后呀,经过咱们的精心护理,患者的肚子终于慢慢恢复了平静,就像暴风雨后的海面一样,那感觉,可真好呀!
这就是咱这次肠梗阻个案护理的经历啦,虽然有点小波折,但最后都顺利解决啦!。
浅析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浅析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患者的生理特点在于肠道受阻,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
本文探讨了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患者的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在护理中会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护理工作者始终坚守在护理工作中。
护理工作的意义在于给患者带来改善与希望,同时也在不断的护理工作中获得成长与收获。
护理工作者在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肠梗阻患者的细心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感。
【关键词】肠梗阻、患者、护理体会、引言、正文、结论、生理特点、重要性、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心理护理、护理技巧、注意事项、困难、挑战、意义、改善、希望、收获、成长。
1. 引言1.1 患者的生理特点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发病率较高。
患者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
患者由于肠道受阻,肠蠕动减弱或停止,造成胃肠蠕动消失,食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肠道细菌移位,导致胃肠道水肿、气体聚集、血液循环障碍等症状。
患者常常伴有饥饿感、恶心、呕吐、口渴等不适感,严重时还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肠梗阻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干预,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生理特点的了解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1.2 护理的重要性在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中,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患者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更加专业和细致的护理,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支持。
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不适。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调节饮食和排泄。
肠梗阻患者的饮食和排泄功能受到影响,需要特殊的护理来维持体内的平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8例小儿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肠梗阻的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48例肠梗阻患儿的护理措施,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
结果:全部148例患儿中,成功治愈出院146例;仅2例新生儿患儿因基础体质差、病情危重死于手术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其有效治愈率为98.65%。
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肠梗阻患儿的早日康复。
标签:小儿肠梗阻;护理;体会
肠梗阻是小儿外科最常见急腹症之一,它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常以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停止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发生于小儿任何段年龄,起病急、进展快,易并发内环境紊乱、肠坏死、腹膜炎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1]。
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对小儿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笔者所在医院小儿外科自2007年至今共收治肠梗阻患儿14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小儿外科2007年6月-2011年11月住院部收治的148例肠梗阻患儿,男67例,女81例;年龄14 d~11岁,平均年龄(14±3.2)个月。
该14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停止等临床表现,在以上临床表现基础上,酌情进行CT检查、X线平片检查、钡剂灌肠、彩超等检查,由此确诊为肠梗阻。
在该148例患儿中,有86例患儿为肠粘连,21例患儿为肠扭转,10例患儿为肠道畸形,4例患儿为肠蛔虫,14例患儿为肠狭窄,13例患儿发生肠梗阻的原因不明。
所有患儿中,101例保守治疗,47例手术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除常规实施监测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护理措施之外,因为小儿肠梗阻发生原因多样,故实施护理时不可按照固定模式实行,应针对不同的病情,酌情制定对应的护理计划。
1.2.2 保守治疗的患儿护理对于小儿单纯性肠梗阻,大部分患儿可通过保守处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抽血完善相关化验检查、建立静脉通路、灌肠、实行胃肠减压等。
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2.2.1 正确有效的胃肠减压(1)因小儿不能主动配合胃管的插入,客观上提高了下胃管的操作难度,故护理人员应刻意加强此方面的操作训练,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减少因反复置管导致的患儿不适及鼻、口腔、食管创伤的可能性。
注意选取长度及粗细适合的胃管进行留置保留。
(2)置管成功后,连接胃肠减压袋,期间应注意胃管的固定、引流的通畅及保证有效的负压引流。
(3)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物液量及性状,如引流物持续为墨绿色液体,应考虑梗阻未完全
缓解;一旦出现血性引流物,应考虑肠缺血坏死可能性,均应尽早报告医生,为进一步处理及治疗赢得时间。
(4)为保证引流的通畅,每天应使用0.9%氯化钠50 ml对胃管进行冲洗,以防止引流物将胃管阻塞[2]。
(5)每天应行鼻腔及口腔护理,以防止胃管对鼻腔黏膜及口腔黏膜压迫刺激造成感染。
1.2.2.2 灌肠盐水的选择肠梗阻患儿常用开塞露、0.9%氯化钠等灌肠,在使用0.9%氯化钠灌肠时,应采用加温至30 ℃左右的生理盐水低压灌肠,以达到刺激肠管蠕动,解除肠管梗阻的治疗效果[3]。
因儿童肠道黏膜娇嫩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如盐水温度过高,会烫伤肠道黏膜;如使用温度过低或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则容易造成患儿的低体温出现。
灌肠过程中应控制进液的速度,如灌肠速度过快,可导致腹压急剧增高,从而限制了膈肌下移,影响呼吸运动。
1.2.2.3 高热的处理肠梗阻患儿常因脱水、肠蠕动减弱导致肠毒素吸收、感染等原因出现高热症状;严重患儿高热期间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抽搐症状,故合理有效的控制体温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外,发热期间患儿应松解包被及衣服,给予物理降温,如以上处理体温仍不能恢复至38.5 ℃以下,可使用退热剂直肠给药协助控制体温。
1.2.2.4 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婴幼儿代谢旺盛但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故相比成人更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特别是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时补碱、补钾必须按照规定浓度和滴速进行输液(补碱量所需碳酸氢钠可参考血气计算给予;补充氯化钾时速度应小于每小时0.3 mmol/L,浓度小于40 mmol/L),通过以上处理,既可以迅速、安全地纠正内环境,防止过快的滴入氯化钾可能导致的心脏抑制作用;同时又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不会因内环境紊乱导致胃肠肌肉张力减退,从而达到治疗腹胀的作用[4]。
肠梗阻患儿儿常因不能正常进食而需要静脉补液甚至静脉营养治疗,输液时间长,输入的液体渗透压高,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防止药液皮下渗出的发生。
一旦发生,酌情可使用25%硫酸镁溶液局部热敷促进渗液的吸收。
1.2.2.5 心理护理入院时应向患儿家长耐心、详细交代肠梗阻的起因、转归及预后等知识,交代如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由此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同时,由于肠梗阻常发生突然,患儿及其家长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除积极进行常规治疗外,医护人员应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抚慰,增强他们战胜病痛的信心,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
1.2.3 肠梗阻的手术护理当肠梗阻患儿经过非手术疗法治疗后,原有症状不能缓解,又出现腹痛腹胀加剧、发热、呕血、便血、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症状时,考虑为合并肠坏死、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发生的可能性,此时应终止原保守治疗而改为手术探查[5]。
2 结果
全部148例患儿中,成功治愈出院146例;仅2例新生儿患儿因基础体质差、病情危重死于手术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其有效治愈率为98.65%。
3 讨论
3.1 因患儿术后常不能准确表达病情,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以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改变,及时汇报医生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减少因发现时间延误导致的病情加重的可能性。
3.2 小儿肠梗阻手术患者采取全麻方式,当术毕返回病房后,未清醒患儿应采取去枕平卧位,除常规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外,还应注意因呕吐发生误吸而导致窒息可能性;故应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常规将一次性气管吸引管置于患儿床旁,一旦出现窒息,第一时间给予清理气道及口腔。
当患儿麻醉清醒后,可采取半卧位体位,可有效减少腹壁张力,从而达到减轻切口疼痛及改善呼吸的作用。
3.3 密切监测术后并发症患儿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肠瘘,一般发生在手术后的第7~10 d左右,当患儿出现持续性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腹胀、呕吐、哭闹及切口红肿,伴引流管或切口处粪臭味液体流出时,应考虑肠瘘发生。
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进一步处理[6]。
3.4 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护理术后应将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妥善固定,避免折叠、扭曲及受压,达到引流通畅的目的;对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等要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引流袋应当每日更换,以防止逆行感染的发生,在肠蠕动和肛门排气排便恢复后需要将胃肠减压停止,腹腔引流量小于10 ml每天时可考虑拔除腹腔引流管。
3.5 术后应积极鼓励患儿尽早活动以达到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的功效。
对于不能独立下床活动的患儿,可在术后24 h内在床上活动;可下床行走的患儿,尽早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活动量要由少至多逐渐加量,循序渐进,过早的大量活动反而不利于术后的创面恢复。
3.6 健康教育出院前应给予患儿家长正确的出院指导,注意饮食卫生,规律饮食、全面均衡营养,合理补充含粗纤维素食物;腹部应常规保暖,避免饭后剧烈活动,出院后若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再次就诊。
小儿肠梗阻发病多、发病急,但只要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同时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孟承伟.实用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48.
[2] 段光琦,浦征宇,张敏,等.新生儿肠梗阻96例诊治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9,8(6):44-46.
[3] 王红.新生儿肠梗阻和肠穿孔的诊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14(1):109-110.
[4] 魏宏强,黄宗文.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全性肠梗阻130例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35(11):1729.
[5] 曹新伟,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2-243.
[6] 粱建波,张国波,李益中.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1(24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