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肠梗阻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摘要】这篇文章报告了一例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

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护理过程、并发症处理、护理效果评价以及护理体会等方面均得到详细描述。

通过护理实施,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多脏器功能逐渐恢复,最终患者成功康复出院。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次护理经验,讨论了临床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总结并分享该患者的护理经验,以期对类似疑难病例的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肠梗阻、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护理、护理经验、临床意义、展望、患者病史、护理过程、并发症处理、护理效果评价、护理体会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肠梗阻是指肠道被机械性阻塞,粪便不得前行,引起肠腔积聚,肠壁张力增加,血供不足等病理生理变化,严重者可导致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感染性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当细菌毒素或细胞因子释放过多,超出机体代偿能力时,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肠梗阻患者合理的护理尤为重要。

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症状,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通过对一例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描述和总结,探讨如何有效地护理这类患者,以提供临床护理经验,并为未来的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和策略,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借此机会进一步关注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需求,加深对肠梗阻相关并发症的认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为临床实践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帮助。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肠梗阻是指由于肠道内腔狭窄或堵塞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引起肠道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

肠梗阻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导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在临床上,护理工作对于肠梗阻并发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一例实际患者的情况,就肠梗阻并发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介绍。

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男,63岁,因腹痛、腹胀、呕吐、便秘1周入院。

患者平素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史。

查体:腹部平坦,全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肠鸣音减弱。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8.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5%;血清乳酸7.2mmol/L,红细胞沉降率35mm/h。

护理过程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特别是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休克的表现,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等情况,及时发现出现紫绀等异常情况。

2. 细心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

由于肠梗阻并发感染性休克会导致患者的炎症反应明显增加,因此要经常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乳酸、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

在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的还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3. 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药物抢救治疗。

对于肠梗阻并发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抢救治疗非常关键。

在医生的指导下,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补液、抗感染治疗、升压药物使用等抢救性治疗,及时纠正休克状态,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4. 保持患者的心理安宁。

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情绪容易波动。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细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诉求,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安慰。

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向患者的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例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

患者张先生,男性,56岁,因腹痛、腹胀、呕吐2天入院。

入院时患者神志清醒,表情疼痛,面色苍白,腹部明显膨隆,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

在进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小肠梗阻并发感染性休克。

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气促,病情非常危急。

在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对他进行了全面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生命体征:患者情况危急,我们对他的生命体征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我们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静脉输液:患者因为腹腔内压增高,又合并感染性休克,静脉输液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我们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输液液体和速度,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循环稳定。

3.协助治疗: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等,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我们在医生的指导下,协助患者接受各种治疗,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4.营养支持:患者因为肠梗阻不能进食,我们通过静脉输液和营养支持剂,满足了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保证了他的营养状态。

5.心理护理:患者病情危重,我们在治疗的也十分关注他的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交流、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患者经过了一个月的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感染得到了控制,多脏器功能也逐步恢复。

最终患者成功摆脱了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并开始了康复训练,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回顾这个过程,我深刻地认识到护理在病人康复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只有我们护士们对患者的细心护理,对病情的及时观察和处理,才能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更好的条件。

也要提醒大家,对于肠梗阻这样的疾病,一定要积极治疗,不要掉以轻心,以免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肠梗阻是引起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介绍一例由于肠梗阻导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护理。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67岁。

因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入院。

入院时血压70/40mmHg,心率120次/分,体温38.5℃。

查体发现腹部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

经胸腹部CT检查诊断为小肠梗阻。

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和休克,进入重症监护室(ICU)。

护理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气道管理,确保呼吸道通畅。

2. 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

3. 实施液体复苏:采用合适的液体复苏方案,维持患者的血容量。

同时,注意监测液体复苏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4. 给予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情况,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及时治疗感染。

5. 实施营养支持:合理选择营养支持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6. 控制感染:通过不同途径采取措施,避免或降低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7. 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肠功能情况选择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营养状况。

8. 支持多脏器功能:根据患者的需要,实施支持多脏器功能的措施,避免或延缓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结果经过上述护理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感染得到控制,多脏器功能衰竭有所缓解。

出院时,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能够进食、排便,活动自如。

结论对于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护理措施应综合考虑,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测、治疗、支持和预防。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确保全面、系统、规范地实施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1. 引言1.1 病例介绍本病例报告描述了一例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护理过程。

患者李某,女性,56岁,因持续腹痛、恶心、呕吐伴腹泻入院就诊。

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肠梗阻,并伴有感染的迹象。

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血压持续下降,心率加快,体温升高。

随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肾功能、肝功能、心肌功能均受损。

患者病情危急,急需全面综合护理。

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积极实施。

通过精心的护理措施,我们成功控制了患者的感染病情,稳定了休克状态,并有效管理了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并发症。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通过持续的观察和随访,我们最终实现了患者的康复。

本病例的护理经验对我们今后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进一步提醒了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重要性。

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与健康。

1.2 肠梗阻与感染性休克的关系肠梗阻是指导致肠腔完全或部分阻塞的病因,常见于肠套叠、肠憩室破裂等原因。

肠梗阻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很容易诱发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指机体对感染刺激出现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即严重感染状态下由于出现循环衰竭而出现的高代谢、高动力性休克。

肠梗阻患者如果不及时有效的处理,感染性休克不仅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容易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于肠梗阻伴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有效实施护理措施,预防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情况观察和随访,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实际护理中,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综合护理技能,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正文2.1 病情观察及记录病情观察及记录是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1. 引言1.1 病例介绍这是一例关于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护理案例。

患者为男性,78岁,因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入院。

经检查确诊为肠梗阻,并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严重并发症。

其病情危重,需要及时干预与护理。

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无明显的肠胃疾病史。

突发性腹痛是起病症状,腹部体格检查提示腹部明显压痛,肠鸣音减弱。

术前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提示明显的感染炎症反应。

经过CT检查确认为肠梗阻,进一步检查还发现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征象。

患者因病情危急,在急诊手术室接受了紧急手术,术后转入ICU 进行监护及治疗。

患者病情严重,需要全方位的护理与干预措施。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该患者的护理过程及护理效果评价。

1.2 病情分析病情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的详细分析和评估。

本例患者因肠梗阻导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严重,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和综合治疗。

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内容物的通过受阻,引起肠管内压力升高,血液循环受损,细菌易侵入血液导致感染,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通常伴有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出血倾向等症状。

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感染性休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心脏、肺、肾等多个器官功能障碍。

患者病情严重,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争取最佳疗效。

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护理的细节,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2. 正文2.1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腹痛疾病,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肠梗阻的护理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常会出现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护士应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2. 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腹部肿胀、腹痛加剧、血压下降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

患者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等临床特点,经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和治疗,患者情况逐渐好转。

护理过程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积极处理并发症、及时进行营养支持等。

护理重点在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结合本例经验,结论认为护理效果良好,经验总结为重视综合护理,强调团队合作与沟通,展望未来在肠梗阻并发症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肠梗阻、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护理、患者、营养支持、护理效果、经验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疾病背景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是指肠腔内因各种原因形成机械性阻塞,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排出而引起的病症。

肠梗阻常见原因包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阻塞、肿瘤、炎症等。

肠梗阻导致的肠蠕动障碍、细菌移位和细胞因子释放可引起肠道黏膜缺血、坏死,继而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感染性休克是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性存在,伴有严重感染,导致循环与细胞代谢功能紊乱,严重电解质代谢紊乱,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低下,继而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对于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制定科学护理方案,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护理目的护理目的主要是通过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提供个性化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理功能,减轻疼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并最终达到恢复健康、缓解痛苦的目的。

在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中,护理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解除肠梗阻、控制感染源、迅速纠正休克、维持循环稳定、保证器官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等。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全面的护理计划,积极的护理态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效果,缩短患者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肠梗阻是指肠腔内任何部位的阻塞,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肠道。

严重的肠梗阻可以引发感染性休克,并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接下来将介绍一例患者的护理过程。

患者,男性,60岁,因肠梗阻就诊。

患者入院时表现为持续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并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肠梗阻引发的感染性休克,并且已经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

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维持患者的氧合状态。

开通静脉通路,给予大量生理盐水和晶体液体复苏,以补充患者失去的血容量,稳定循环。

根据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抗感染治疗,选用广谱抗生素,覆盖常见的肠道致病菌。

采取有效措施解除肠梗阻。

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结果,医生决定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护士协助医生安排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空胃肠道,禁食禁饮,并规范患者的准备药物使用。

手术过程中,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并及时记录手术过程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手术后,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指标的变化。

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的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护士进行营养支持和水电解质平衡的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给药计划。

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通过补液、静脉营养等方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护士还要提供心理支持和疼痛管理。

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护士要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护士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合理选择和调整疼痛控制方案,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护士协助医生制定出院计划。

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制定出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和健康教育措施。

教育患者注意饮食调理、药物的正确使用以及定期随访的重要性,避免并发症和复发。

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针对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护士能够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提供急救、手术的协助,管理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提供疼痛和心理支持,并协助医生制定出院计划,促进患者的康复。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护理过程。

该患者在就诊时神志不清、血压低、心率加快、血糖偏高、呼吸急促等的多种症状表现,怀疑为感染性休克,经过多项检查诊断为肠梗阻,最终进入ICU治疗。

本文从监测、协调医疗、营养支持、皮肤护理等方面介绍了该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

关键词:患者基本情况:患者,男性,65岁,体重60kg,身高170cm。

因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于某医院就诊,经CT检查显示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加手术治疗后转入本院ICU治疗,入院时神志不清、血压低、心率加快、血糖偏高、呼吸急促等症状表现,疑诊感染性休克。

护理过程:1. 监测: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及时处理。

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评估患者的心脏、肺、肝、肾等多脏器功能。

2. 协调医疗:与医生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确定治疗方案。

对于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密切协作医生,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3. 营养支持:因患者存在肠梗阻和感染性休克等病情,无法口服饮食,需通过胃肠外营养支持。

对患者按时按量给予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液的成分,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维持正常代谢。

4. 皮肤护理: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并存在尿液、汗液等分泌物刺激,易发生压疮等皮肤损伤。

对患者按时翻身,在接触部位垫上软垫,避免皮肤受到摩擦和挤压,每次更换导尿管及静脉置管时进行皮肤消毒和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

5. 心理护理:因患者病情严重,需长时间留置在ICU病房,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治愈。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时与家属沟通病情,给予温暖关怀,增强患者信心,促进康复。

结论: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是ICU中常见的危重症,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需要进行综合护理,加强观察和对护理干预方案的调整。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肠梗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容易导致肠绞窄、肠坏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如果应用得当,多数可以不采用手术方法。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情观察要点①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变化,做好记录。

②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

③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呕吐次数。

④肠蠕动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

⑤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2保守治疗的护理对于不能判定梗阻的部位和性质的患者,一般给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等。

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吸出吞咽下去的空气和肠空内产生的气体及消化液、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

有少数结肠、直肠癌的患者可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变急诊手术为限期手术,使术前准备更加充分。

在给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操作时护士要有耐心,有同情心做好解释指导工作,使患者心理接受,操作轻、稳、准减轻患者痛苦,置好胃管后,在胃管末端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接管前排尽吸引器内的空气,防空气挤入胃内),并妥善固定,打开开关时要缓慢,以免负压突然增大吸住胃黏膜而导致胃黏膜损伤;严密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和量并记录,一开始胃肠减压引流物一般是吃入的食物,以后逐渐变为墨绿色的胃肠液;在胃肠减压期间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保持胃管通畅,并做好口腔护理。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许多患者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可形成绞窄性肠梗阻,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早期出现休克,抗感染治疗后改善不明显,体温上升、脉搏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腹胀不对称,可触及孤立胀大的肠袢;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位置,或肠间隙增宽提示有腹腔积液,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门静脉内存在有气体。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肠道被梗阻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从而引起
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一例肠梗阻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经验,希望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患者李某,男,65岁,农民。

因突发剧烈腹痛、腹胀、呕吐伴便秘7天入院。

体格检查:患者脉搏120次/分,血压70/40mmHg,体温38.9℃,意识模糊。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15×10^9/L,中性粒细胞85%。

腹部平片示:小肠内充气扩张,肠腔内充满液气平。

尿常规:蛋白+,白细胞+,亚硝酸盐-。

CT示:小肠梗阻伴多发病灶。

诊断:肠梗阻、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治疗过程:立即抢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力。

应用复方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甲强龙、利巴韦林等治疗,以及抗感染、促黑素细胞素、扩血管药物,抢救性血液净化。

经积极的抢救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

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患者在经历了如此严重的病情后,心理可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需要护士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及对治疗的信心。

总结:此次肠梗阻并发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在抢救治
疗的基础上,做好观察、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在未来的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对护
理工作的认识,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例肠梗阻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一例肠梗阻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一例肠梗阻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8-12-20T11:45:20.3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3期作者:赵佳美周亚岚[导读]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常由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等多种原因引起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而导致患者出现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症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关键词:肠梗阻;感染性休克;护理;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常由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等多种原因引起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而导致患者出现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症状。

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易引起肠绞窄、肠坏死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1]。

2018年1月,我科收治一例肠梗阻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历简介患者,男,79岁,因“反复性肠梗阻19年”入院。

既往有1型糖尿病史10余年,有股骨颈骨折史。

入科查体:神志清,恶心呕吐明显,腹平软,右下腹稍感压痛,双下肢及上肢轻中度水肿。

腹部CT示:小肠低位性不全肠梗阻,梗阻点位于右下腹回肠部。

胸部CT提示:两肺散在炎性渗出;两侧胸腔积液伴邻近肺组织膨胀不全。

1月11日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回病房。

2月17日突发寒战高热伴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2%,血压下降,予紧急气管插管后转入ICU。

诊断为:肠梗阻,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

入科后予对症治疗。

2月22日再次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肠减压+肠排列+回肠造瘘术”,术后入ICU 继续治疗。

2月30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至普通病房。

2 护理2.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腹部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气分析,做好呼吸功能监测。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肠梗阻是指肠道某一部分完全或部分被机械性阻塞,引起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造成胃肠扩张和肠内容物的激素和细菌聚集,导致局部缺血、黏膜糜烂和溃疡形成。

肠梗阻严重时,可能发生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巨大威胁。

本文通过对一例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和护理要点进行介绍。

患者,男性,62岁,因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入院。

入院后,经胃肠道造影检查,确诊为小肠梗阻。

患者腹痛加重、腹胀明显,恶心、呕吐、持续高热等症状加剧,体温39.5℃,心率120次/分,血压80/50mmHg。

经检查发现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在护理方面,首先应立即采取措施稳定患者病情。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一般伴有呕吐,应及时清除呕吐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降低患者的痛苦。

2. 维持循环稳定:监测患者心率、血压、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补液、输血等治疗。

3.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感染性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需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并根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提高警惕性。

1. 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2. 监测患者意识状态、尿量、皮肤黏膜颜色等,及时发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表现;3. 严密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医生。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康复护理。

1. 与患者进行交流,关心患者的感受和需求,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如辅助转床、深呼吸、早期下床等措施,促进康复;3. 定期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如焦虑、恐惧等,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通过对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例胃癌术后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1例胃癌术后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1例胃癌术后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

术后患者回家修养,在此期间一旦发生肠梗阻,容易发生电解质、水平衡失调、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时导致患者感染性休克或低血容量性休克,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2014年4月2日我科收治1例胃癌术后肠梗阻伴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对症治疗及术后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5岁,2010年2月因患胃癌在我院行全胃切除术。

2014.03.10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伴排气排便停止。

检查腹部CT、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均提示:胃癌术后改变,食管中下段扩张,空肠输入袢及周围肠道粘连。

于2014.4.2患者以”胃癌术后肠梗阻”收住我院肿瘤外科。

入院后给予留置胃肠减压,及输液治疗3d。

入院后第四天,在全麻下行肠粘连松解术,复发肿瘤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空肠侧侧吻合术。

术后第1~4d,检测生命体征平稳,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其他特殊不适,各项引流量及色均正常。

由于患者肠梗阻,全身营养状况差,术后主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并给予抗炎、抑酸、祛痰、对症治疗。

术后第5d时,患者出现嗜睡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瞳孔直径为3mm。

全身寒颤,四肢冰凉,脉搏细速,心率135次/min左右,血压78/50㎜Hg,体温38.2°C,呼吸28次/min,血氧饱和度88%。

立即给予面罩吸氧6L/ml,急查血氣,给予升温毯保暖,5min 监测生命体征一次。

查体:全身营养状况差,衰弱;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无心包摩擦音,心率快,律齐,腹部凹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正中轻度压痛,伤口敷料无渗液,伤口皮肤愈合良好。

结合病史、症状,考虑为感染性休克。

结合各科会诊治疗:①给予泰能抗感染;②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③加强补液、营养支持、改善循环(血浆、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胸腺肽、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④完善相关检查(监测血常规、血培养、DIC全套、引流液涂片及培养、PCT、内毒素、CRP).1.2结果该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及护理后,各项指标均正常,于术后2w治愈出院。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肠梗阻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腔完全或不完全的阻塞,使得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造成肠道内的压力升高,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最终导致组织细胞缺氧、坏死和功能损害。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常见的原因有肿瘤、粘连、扭转、炎症等。

肠梗阻的症状严重,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尤其是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本文将结合一例临床案例,就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

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为一男性,72岁,农民。

因腹痛、腹胀1周入院,入院时患者出现剧烈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查体腹部明显胀大,全腹压痛,肠鸣音减弱,即予输液利尿解积、保守治疗,但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出现高热、心率120次/分,血压下降至70/40mmHg,查体血压不升、休克,部分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心、肺、肝、肾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即予入ICU抢救治疗。

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均失常,血尿素氮56.0mmol/L,血肌酐659umol/L,白细胞21.47×10^9/L、中性粒细胞84.7%。

腹部平片显示空腹及小肠内充盈物积聚,腹腔积水阳性,腹腔内无游离气体,即予抗感染,置导管引流,并予支持、调养。

二、护理工作1.观察与监测患者病情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是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

2.建立静脉通道在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于进行输液、抗感染药物、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休克患者,往往伴随着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低血钠等情况。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情况,随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协助医生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

4.抗感染治疗感染性休克是肠梗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感染病情的观察,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予以抗感染治疗。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肠梗阻是指肠腔内有机物或功能性逼迫在一定段肠道内前进受阻,导致肠腔内内容物不能或难以通过的一种疾病。

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和便秘等。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对身体的严重损害。

近日,我们科收治了一位肠梗阻合并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科学护理,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并最终康复出院。

以下对该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详细介绍,以供临床参考。

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男,45岁,因腹痛、恶心、呕吐、腹胀7天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T 38.5℃,P 130次/分,R 30次/分,BP 80/50mmHg,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腹壁紧张,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

辅助检查:LEUCO 20.3×109/L,中性粒细胞92.6%,血气分析PH 7.23、PaCO2 45mmHg、PaO2 68mmHg、HCO3- 18mmol/L、BE -4.2mmol/L、Lac 6.2mmol/L。

腹部CT示:小肠系膜上血管影模糊,多发小结节状影,腹水明显。

入院诊断:急性弥漫型腹膜炎,感染性休克,高乳酸血症,肠梗阻。

经肠减压、全面抗感染等抢救措施后,患者病情稍见缓解。

二、护理实施1. 做好危重病人的观察及监护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意识状态。

2. 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半侧卧位,鼻导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脏和肺部负担。

3. 维持循环稳定,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避免过度输液和快速输入大量液体,防止血容量过度扩张导致心力衰竭。

4. 严格控制输入的液体种类和量,每日辨别尿量,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保持患者的体液平衡。

5. 为患者静脉输液提供适当的药物支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选择易于肾排泄和代谢的药物,避免对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腹胀、腹痛、呕吐等。

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肠梗阻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以一例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为例,介绍患者的护理过程及护理要点。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3岁,因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入院。

患者既往有胆囊切除史,无其他重大疾病史。

入院时患者腹部CT提示小肠梗阻,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流感染指标阳性。

经过详细检查和综合评估,确诊为感染性肠梗阻。

入院后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抗休克治疗,但患者仍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需要进行密切的护理及观察。

护理过程1. 重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患者因患有感染性休克,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

护理人员应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2. 严格执行抗感染治疗在肠梗阻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情况下,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医生开具的抗生素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抗感染药物,及时清除感染灶,控制感染扩散,避免感染性休克进一步恶化。

3. 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护理因患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血氧饱和度下降,需进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的监护和护理,确保气道通畅,氧供足够,避免气道异物引起的意外情况。

4. 腹部引流护理患者肠梗阻引起肠道穿孔,腹腔积液严重。

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进行腹部引流,定期清理引流管,避免腹腔积液引起腹水感染,导致全身性感染,继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5. 心理护理患者因疼痛、恐惧、焦虑而产生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心理护理,积极开展言语疏导,安慰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促进患者心理康复。

6. 口腔护理因患者处于重病状态,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口腔粘膜干燥、口臭、龋齿等情况。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患者简介患者,男性,62岁,农民,因腹痛、恶心、呕吐入院。

入院时病情较重,查体:腹部明显膨胀,压痛明显,肠鸣音消失,CT显示小肠扭曲、扩张,胃部充气。

诊断为肠梗阻。

治疗经过入院后,医生及时进行了抢救性手术,发现小肠扭曲、梗阻,直接肠吻合。

术后患者病情较为平稳,但由于手术后肠管功能未能及时恢复,患者大量的消化液滞留于肠道内,引起肠道胀气、腹胀、腹泻等症状。

因此,医生及时给予了抗感染治疗、积极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并开展肠道道路营养支持。

然而,在住院第8天晚上,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经全面检查发现患者已经出现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当晚迅速进行了抢救,包括使用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支持循环,吸氧、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支持呼吸,调整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抗感染治疗等,并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观察。

护理过程1. 监测体征针对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重点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发展,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 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对于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及时采取复苏措施,给予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进行支持循环。

同时,在机械通气的同时,注意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进一步发展。

3. 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在治疗感染性休克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水、电解质的紊乱。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保证患者的电解质、酸碱平衡。

4. 道路营养支持患者手术后肠管功能未能及时恢复,需要进行肠道道路营养支持。

我们通过使用肠内营养液进行补充,帮助患者恢复肠道功能。

5. 加强感染控制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我们需要加强感染控制,及时对病原体进行敏感性测试,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长期治疗,因此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增强治疗信心。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因肠梗阻而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护理。

该患者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机械通气支持和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措施,最终成功从病危状态中恢复过来。

护理措施包括对感染控制的加强、液体管理的优化、呼吸道管理的规范、营养支持的进行、皮肤护理的加强等。

Abstract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nursing care of a patient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ho developed septic shock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The patient underwent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asures including active anti-infective therapy, fluid resuscit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upport, and blood dialysis, and eventually successfully recovered from a critical condition. Nursing measures included 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f infection, optimizing fluid management, regulating respiratory tract management, conducting nutritional support, and enhancing skin care.Keyword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eptic shock;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nursing引言肠梗阻是一种较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老年人和术后患者中更为常见。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肠梗阻致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例护理

Organ Failure Due to Intestinal Obstruction
ZHIntensive Care Uni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angzhou 310003,Zhejiang,China)
作者简介:朱丽(1987.9-),女,浙江杭州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重
症监护室护理工作
通讯作者:高春华(1975.7-),女,浙江杭州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
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肠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大量浑浊草绿色积液,距回 盲部 1 m 处,近 60 cm 小肠坏死伴局部穿孔。手术 切除坏死小肠并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转回 ICU,予 泰能、舒普深、利奈唑胺、可乐必妥、科赛斯抗感染, 留置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导管行血流动 力学监测,行 24 h 不间断 CRRT 支持肾脏并调整容 量。血肌酐从入科 359 滋mmol/L 降至 88 滋mmol/L, 尿量恢复至 1050 ml/d,调整 CRRT 治疗时间为隔日 12 h/d。胃肠减压引流量从入科时 2000~3950 ml/d, 予红霉素静滴,足三里新斯的明注射 4 d 后,引流量 逐渐减少至 160~300 ml/d,静脉高营养继续支持。入 科 9 d 后经 PSV 模式呼吸锻炼后拔除口插管,改用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因排痰能力欠佳,3 d 后患者出 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降至 80%,再次插管,行呼吸 机辅助通气,第 2 天行气管切开术。期间逐步开始肠 内营养支持,从米汤过渡至瑞代,从滋养型到全量喂 养,患者在脱机前已达到喂养目标,2000 kcal/d。血 肌酐维持 84 ~92 滋mmol/L,尿量 2000~2640 ml/d,停 用 CRRT 治疗。气管切开 18 d 后脱机,改气切处接 高流量面罩,氧饱和度 97%,脱机 3 d 后停高流量氧 疗并更换一次性气切套管为金属套管,4 d 后拔除 金属套管,改为双鼻导管 2 L/min 吸氧,氧饱和度 95%,呼吸平稳,咳嗽有力,转回病房继续治疗。 2 护理措施 2.1 器官功能支持期的监护 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 感染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情进 展迅速,往往序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当前危重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此类患者前期的护理 目的主要为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协助医生改善器官 灌注,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该患者转入 ICU,要 求 去 甲 肾 上 腺 素 10 mg/50 ml 维 持 平 均 动 脉 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肠梗阻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常由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
病变或肠管痉挛、肠麻痹等多种原因引起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而导致患
者出现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症状。

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
迅速,易引起肠绞窄、肠坏死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感
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1]。

2018年1月,我科收治一例肠梗阻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历简介
患者,男,79岁,因“反复性肠梗阻19年”入院。

既往有1型糖尿病史10余年,有股骨颈骨折史。

入科查体:神志清,恶心呕吐明显,腹平软,右下腹稍感压痛,双下肢及上肢轻中度
水肿。

腹部CT示:小肠低位性不全肠梗阻,梗阻点位于右下腹回肠部。

胸部CT提示:两肺
散在炎性渗出;两侧胸腔积液伴邻近肺组织膨胀不全。

1月11日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回病房。

2月17日突发寒战高热伴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2%,血压下降,予紧急气管插管后转入ICU。

诊断为:肠梗阻,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

入科后予对症治疗。

2月22日再次行“剖腹
探查+肠粘连松解+肠减压+肠排列+回肠造瘘术”,术后入ICU 继续治疗。

2月30日,患者生
命体征平稳,转至普通病房。

2 护理
2.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腹部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监测
血气分析,做好呼吸功能监测。

加强叩背,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抬高床头,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腹部体征变化,注意有无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有无缩小或消失,有无移动性浊音等。

2.2管道的护理
2.2.1 胃肠减压的护理患者因肠梗阻,医嘱给予绝对禁食,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每2 h 抽吸1次,保持通畅。

因为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的减压,能排出梗阻近端的积液、积气,减轻
腹胀,降低对肠壁的压力和肠管的膨胀程度,减轻管壁水肿及充血程度[2]。

对胃肠道手术者,术前有利胃肠道手术,术后可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愈合。

在日常护理中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防止胃管扭曲、受压、阻塞等现象,做好置管标识;定时挤压,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量
和性质。

腹痛、腹胀及胃肠道出血可能是急性肠系膜缺血唯一早期表现。

2.2.2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正确固定管道,确保有效引流,定时挤捏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性
质与量。

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换药,保持敷料干燥。

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
痛等炎症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留取培养。

2.2.3 回肠造瘘口的护理对于行回肠造瘘的病人,术后要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观察造瘘口肠粘膜的色泽,造口肠段有无回缩、出血或坏死等。

造口周围皮肤可用氧化锌软膏
或护肤剂涂抹,以减少局部皮肤刺激,并观察周围皮肤有无炎症、糜烂、湿疹、充血、水泡、破溃等,当造口袋内粪便及气体较多时通过打开造口袋下方的夹子及时排出,并用生理盐水
进行冲洗,造口袋每天根据情况随时更换,可以采用无菌透明敷贴协助固定,或请造口专科
护士协助更换,更换时清洗造口并观察造口的颜色、性状等,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外伤。

2.3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
2.3.1动态的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意识,患者血压下降是其休克的一个
重要表现,每隔5分钟测量并记录。

另外,还需要观察肢端皮肤与色泽情况、肾功能及动脉
血乳酸的监测。

2.3.2 液体复苏的护理迅速扩容、纠酸是抗休克的关键。

取中凹位,增加其回心血量、改善
脑部血流量,改善组织缺氧的状况。

尽早建立中心静脉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系统,准确的进
行监测。

遵医嘱给予各种急救药物,选择对肠道细菌感染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
补充血容量,输液过程中根据血压、脉率、红细胞容积、中心静脉压、尿量及周围循环等情
况随时调节滴速,肠梗阻患者因禁食、纠正脱水或休克等原因,术后3~6天都需要静脉补液,补液速度一般40~60滴/分为宜。

先晶体后胶体,以有效的疏通微循环,达到迅速扩容,维持血容量,及时的用碱性液体改善酸中毒的情况[3],预防酸碱失调。

2.3.3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之前需要充分补液与抗容,遵照医嘱,给
予该患者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以升压,并根据患者体重与病情,选择适合该患者的用药量,掌握常用血管活性药的种类,使用指征,常用剂量和作用及常见副作用。

监测心率,血压和
心电图变化。

在使用时要严格防止药物外渗。

2.3.4控制感染正确留取各培养标本,加强液体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注意体温变化,血象波动,注意血、痰培养的报告,严格按医嘱应用有效抗生素,加强营养
支持治疗。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肠梗阻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MOD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常发生DIC,ARDS,肝肾功能障碍等一系列改变。

因此,术后应加强心、肝、肺、肾功
能的检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加强营养支持及静脉联合应用有效抗生素,积
极防治术后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2.5 做好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生活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定时翻身按摩,防止并
发症发生。

3 小结
肠梗阻术后合并感染性休克,术后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加强补
液改善循环对症治疗;体位与人工气道的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各项引流管的护理。

因此要
求日常工作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熟知其注意事项与护理要点,做好感染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晓杰.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07):195-196.
[2] 莫立荣,易石坚.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23).
[3] 李前俊.感染性休克的补液问题[J].中国急救医学,2003(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