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奇偶性
2023新插图版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奇偶性【教案】
第2课时奇偶性▷教学内容教科书P15例2,完成教科书P16~17“练习四”中第4~7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掌握两个自然数相加之和的奇偶性的规律。
2.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推理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应用价值,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的确定。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喝水用的一次性杯子1个。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感知规律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翻杯子”的游戏,猜一猜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教师演示活动:拿出1个一次性杯子,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翻动杯子:开始杯口朝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3次,杯口又朝下;翻动4次,杯口又朝上……师:翻动8次后,杯口朝上还是朝下?11次呢?【学情预设】学生猜测后,教师翻动杯子,验证学生的猜测。
师:如果我翻动100次后,杯口朝哪里?119次呢?【学情预设】学生会判断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师:老师没有翻,你们就能确定杯口朝上还是朝下,为什么呢?【学情预设】学生能发现翻动是有规律的,“翻动奇数次,杯口朝下;翻动偶数次,杯口朝上”。
师:杯子在翻动中,杯口的朝向确实是有规律的,跟杯子翻动的次数有关。
奇数次,杯口朝下;偶数次,杯口朝上。
同学们就是运用了奇偶性的规律对杯口的朝向作出了判断。
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涉及数的奇偶性。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奇偶性问题。
(板书课题:奇偶性)【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阅读与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5例2。
(2)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将题目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遍;有的学生说,题目让我们去探索奇数、偶数的和。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可以反问学生:需要探究“偶数与奇数的和”吗?让学生明白“奇数+偶数”与“偶数+奇数”是同一类型。
2024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6课时 奇偶性》教学课件
答:积是偶数。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 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可以这样表示: 奇数+偶数=? 奇数
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 偶数
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探究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提示:可以用举例的方法得出结论,也可
以用小正方形拼一拼、想一想,为什么是 这个结论。
(可以独立完成,或者同桌合作)
分析与解答
奇数+偶数=? 奇数
奇数+奇数=?
我先用几个奇数、 偶数+偶数=? 偶数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0也 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偶数; 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奇数。
探究新知
2 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 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
阅读与理解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题目让我们探究“奇数、偶数的和”的问题。
奇数: 偶数:
奇数+奇数:
…… ……
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
奇数 偶数
+
=
奇数加奇数的和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 奇数=偶数。
奇数: 偶数:
…… ……
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
奇数 偶数
偶数+偶数: + =
偶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偶数+ 偶数=偶数。
回顾与反思
得出的结论正确吗? 可以再找一些大数试一试。
319+534=853 277+485=762 322+674=996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觉 得哪种方法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课时 奇偶性
分析与解答
你怎么想?
奇数除以2余1
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
奇数:
……
偶数:
……
二、新课讲解
(1)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 奇数+偶数=奇数。
(2)奇数加奇数的和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 奇数+奇=偶数。
(3)偶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 偶数+偶数=偶数。
二、新课讲解
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 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
1.两个相同性质的数(都是偶数或都是奇数)相 加,结果是偶数。
2.两个不同性质的数(一个是奇数,另一个是偶 数)相加,结果是奇数。
五、课后练习
1. 奇数与奇数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 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积呢?
5×7=35
7×9=63 ……
5×8=40
7×8=56 ……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 ►Bad times make a good man. 艰难困苦出能人。 ►Life is a path winding in the mountain, bumpy and zigzagging. 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
二、新课讲解
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 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
阅读与理解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我把问题表示成这 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奇偶性》人教新课标(2023秋)
-难点三:识别和创造生活中的奇偶性实例。学生可能难以自己发现或创造这样的例子,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难点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能难以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5.解决涉及奇偶性的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组合问题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奇偶性》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奇偶数的性质,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2.增强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奇偶数的规律;
3.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关奇偶性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我发现大家在交流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引导讨论时,我意识到有些问题可能提得不够明确,导致同学们思考的方向有所偏差。下次我会注意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好地展开讨论。
实践活动的设计,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同学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不仅加深了对奇偶性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动手能力。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导致成果展示略显仓促。今后,我需要在活动设计时更加注意时间的把控,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直观教具和具体实例,如硬币、棋子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奇偶性的性质。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奇偶性。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和探索奇偶性的应用。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奇偶性》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含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以及能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奇偶性的含义。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究兴趣较高,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含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发现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含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奇偶性。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发现奇偶性的规律。
3.激励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材、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奇偶性的概念。
例如,讲述一个国王要奖励一位忠诚的士兵,决定给他一些金币,士兵拿到金币后发现金币的数目是奇数还是偶数,会有不同的奖励。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币的数目会影响奖励呢?从而引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奇数和偶数的定义,以及一些具体的例子。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数的奇偶性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数的奇偶性9篇数的奇偶性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问题。
所以在上《数的奇偶性》一课时,我觉得,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成了这节课关键。
在这一点上我下了很大功夫。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学生能够感觉得到的情景——旅游,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一定去过笔架山吧!今年夏天,老师也去了一次笔架山,可不巧,海水淹没了天桥,我只好坐船上山了,这些船从北岸到笔架山,在从笔架山回到北岸,不断往返,老师选了一条船,买了往返船票(边说边在黑板上画简图),老师在回来时,想正好到达山下时,船也正好到山下,船摆渡10次后,还是11次后,我赶到山下,能正好坐上船啊?这个问题情境,不仅展现了本节课知识,而且接近学生的生活。
同时让学生感到提出的问题也是生活的需要,这个情境中的事物,学生也很熟悉,觉得很有意思,很亲近,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兴致盎然的主动投入到思考当中来。
这个情境的创设,也正是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到数学,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这个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可以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升华——引导学生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去发现规律。
在这部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翻硬币练习。
另一个是教室关灯问题,这些练习,很有生活性,不是枯燥的,而是很有情趣的,学生很用以接受,乐于思考。
在这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数的奇偶变化规律中,我设计了一个有奖游戏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去探讨问题,从而发现规律。
游戏是这样的:师:同学们玩过有奖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奖游戏,游戏规则是:掷色子,掷到几,就从转盘上的数下一格向前走几,走到有奖的格子奖品就归你了。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奇偶性与数的大小比较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奇偶性与数的大小比较一、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它可以运用于不同领域中,如排列组合、统计概率、图形推理等方面,甚至在地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运用。
本次教案所涉及的内容便是的奇偶性和数的大小比较,希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数的奇偶性的概念,并运用到数的大小比较中。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数的奇偶性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2.能够正确运用数的奇偶性,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灵活运用奇偶性进行大小比较。
三、教学步骤1.教师引子教师可以将以下数学问题展示给学生们:-10个球分成两堆,每堆的球数相等,请问一共有几个球?-11个球分成两堆,每堆的球数相等,请问能否分成两堆?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上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奇偶性的概念。
2.学习奇偶性(1)奇数和偶数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组数字,如1、2、3、4、5、6、7、8等,引导学生们讨论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
接着,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这些数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奇数,一类是偶数。
当数字为奇数时,就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字,如1、3、5、7、9等;当数字为偶数时,就是能够被2整除的数字,如2、4、6、8、10等。
(2)奇偶性的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奇偶性的判断,如判断以下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7、12、15、20学生可以根据数字是否能够被2整除来进行判断,如7除以2得到的余数是1,因此7是奇数;12除以2得到的余数是0,因此12是偶数。
学生可以一一判断出15是奇数,20是偶数。
(3)性质总结学生可以总结出以下奇偶性的性质:-偶数能够被2整除,因此它的末尾数字一定是0、2、4、6、8;-奇数不能被2整除,因此它的末尾数字一定是1、3、5、7、9;-任何数加上或者减去另一个偶数都是偶数,任何数加上或者减去另一个奇数都是奇数;-偶数加偶数是偶数,偶数加奇数是奇数,奇数加奇数是偶数;-偶数乘以任何数都是偶数,奇数乘以奇数是奇数,奇数乘以偶数是偶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意义,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奇偶性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奇偶性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意义,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意义,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奇偶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奇偶性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奇偶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奇偶性。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奇偶性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游戏活动。
2.学具:准备一些小棒,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奇偶性。
3.课件:制作一些关于奇偶性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奇偶性的概念。
故事中,小猴子捡了一些石头,要求学生判断这些石头是奇数还是偶数。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奇数和偶数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奇偶性的理解。
例如,分组进行奇偶数接龙游戏,每组学生轮流报数,要求下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关于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12~17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杯子。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活动一:示图(右图)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1、(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回答在南岸还是北岸?3、请学生画示意图和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岸。
试一试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
翻动10次后,杯口朝,反动19次后杯口朝。
1、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2、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活动二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圆中的数都是偶数,正方形中的数都是奇数试一试:(投影)三、巩固练习(投影出示习题)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1、课本第17页试一试的题目。
2、优化作业。
五年级《奇偶性分析》奥数教案
在位置相邻的座位上去,同学们的想法能实现吗?如果能,请你排出来。
如果不能,请你说明理由。
分析:为便于理解,我们可借助于下图,用黑白两色帮助分析。
我们把每一个黑、白格看作是一个单位,从图中可知,已在黑格“座位”上的同学要换到邻座,必须坐到白格上;已在白格“座位”上的同学要换到邻座,又必须全坐到黑格“座位”上。
因此,要使每人换为邻座位,必须黑、白格数相等。
板书:答:黑色座位有5个,白色座位有4个,5≠4,因此,不可能使每个座位的人换为邻座位。
(二)太空遨游2(10分钟)芭啦啦综合教育学校举办了一次智力竞赛,共有39名选手参加,共有20道试题。
评分方法是:基础分15分,答对1题加5分,不答加1分,答错1题扣1分,请问所有参赛同学得分的总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请说明理由。
师:总共39名选手,具体他们答题的结果怎么样我们也不知道,只能假设最特殊的一种,那就是所有人的所有题目都答对,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能计算出总得分?(展示课件)生:是。
师:当然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很低,所以我们要考虑其他会发生的情况,假设一个学生一题没答的这种情况,所损失的分数5-1=4(分),4是偶数,无论学生多少题没答,损失的都是偶数,奇数减偶数,差是奇数;师:还有就是答错的学生是不是也会有?生:是。
师:那么有1题答错,不但不得分,而且要倒扣1分,所以有1题答错就会损失5+1=6(分),6是偶数,不管有几题答错,损失的分数都是偶数,奇数减偶数的差是奇数。
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是不是?生:是。
板书:假设39名选手把20道题都答对,所得总分为:15×39+39×5×20=4485(分)为奇数;有1题不答,只加1分,损失5-1=4(分),4是偶数,不管有几题不答,损失的分都是偶数,奇数减偶数,差是奇数;有1题答错,不但不得分,而且要倒扣1分,所以有1题答错就会损失5+1=6(分),6是偶数,不管有几题答错,损失的分数都是偶数,奇数减偶数的差是奇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奇偶性》(课件)
基本概念
• 0是一个特殊的偶数,它既能被2整除 ,也是整数序列的起点。
学习目标: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关键点和技能
01
02
03
04
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和基本 性质。
能够通过观察和计算判断一个 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掌握奇偶性在简单数学运算中 的应用规则。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奇偶性的应用来解决一些
引入
通过观察和思考常见的数字属性 ,我们可以发现有些数字能被2整 除,有些则不能。这种特性就是 我们所说的奇偶性。
概述:奇偶性定义和基本概念
定义:能被2整除的整数称为偶数,不能 被2整除的整数称为奇数。
• 奇数和偶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总是奇 数,而两个奇数或两个偶数相乘的结 果总是偶数。
• 奇数和偶数在整数中是交替出现的, 即一个奇数后面跟着一个偶数,然后 又是奇数,以此类推。
在下一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 性质,重点是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我们将学会如何分解一个数为其质因数的乘 积,并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预习相关内容,为下一堂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计算和验证这些例子,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这些规律。同时, 也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尝试用数学推理来证明这些规律的正确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和逻辑推理能力。
04
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时间中的奇偶性
小时计数
在24小时制中,小时数是从0到23的整数。其中,0、2、4、6、8、10、12、14、16、18、20、22是偶数小时 ,而1、3、5、7、9、11、13、15、17、19、21、23是奇数小时。这种奇偶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 如我们经常会说“现在是偶数小时,再过一个小时就是奇数小时了。”
灵活使用数的奇偶性规律——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灵活使用数的奇偶性规律——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奇偶性规律,并能够快速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
2、在解题中合理使用数的奇偶性规律,提高解题效率。
二、教学重点:1、数的奇偶性规律的掌握。
2、在解题中灵活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
三、教学难点:1、对于奇偶数的概念理解。
2、在解题中如何灵活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
2、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1)引入新课,先通过听一首关于奇偶数的歌曲:“偶数因子就是2 奇数就是除2余1”的方式,简单明了地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奇偶数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运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奇偶数。
运用卡片或纸片制作名片/标签牌,学生写下自己的姓名,班级以及一个数字。
老师提供「奇数」、「偶数」等名片让学生根据自己写下的数字选择。
经过一轮活动,让学生找出规律:偶数与偶数相加等于偶数,奇数与奇数相加等于偶数,奇数与偶数相加等于奇数。
2、讲授奇偶性规律的概念(1)直观的解释奇偶数的概念,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偶数是可以被2整除的整数。
(2)列举一些奇偶数的例子,让学生明确奇偶数的特征。
3、讲授奇偶性规律的特征学生不仅要明确奇偶数的概念,也需要通过实例学习如何判断奇偶性。
(1)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如何判断奇偶数的方法。
(2)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1~9的数字,判断数字的奇偶性,并将奇数和偶数分类。
4、运用奇偶性规律提高解题效率(1)讲解如何利用奇偶性规律来计算。
(2)请学生运用奇偶性规律来解决一个算式:43+32+56+369。
经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43+32=75,56+369=425,而75+425=500,可知结果是一个偶数。
(3)请学生再解决另一个算式:67+9+25+125+877。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67+9=76,125+877=1002,而76+25+1002=1103,即结果是一个奇数。
5、小结总结奇偶性规律的个特征以及运用。
苏教版五年级下和的奇偶性
苏教版五年级下和的奇偶性在我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和的奇偶性”是一个有趣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密码,等待着我们去破解,去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
让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被2 整除的数叫做偶数,比如 0、2、4、6、8 等等;不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奇数,像 1、3、5、7、9 这类的数。
那“和的奇偶性”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研究两个或多个数相加所得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比如说,1 + 2 = 3,其中 1 是奇数,2 是偶数,它们的和 3 是奇数。
再看 2 + 4 = 6,2 和 4 都是偶数,它们的和 6 也是偶数。
那是不是随便两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都没有规律可循呢?当然不是!经过我们的探索和总结,会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
当我们研究两个奇数相加时,比如 3 + 5 = 8,5 + 7 = 12。
可以发现,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一定是偶数。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奇数可以表示为 2n + 1 的形式(其中 n 是整数),假设两个奇数分别是 2m +1 和 2k + 1(m 和 k 都是整数),它们相加得到:(2m + 1) +(2k+ 1) = 2m + 2k + 2 = 2(m + k + 1),显然,这个结果是 2 的倍数,所以一定是偶数。
再看两个偶数相加,比如 4 + 6 = 10,8 + 10 = 18。
两个偶数相加的和也一定是偶数。
因为偶数都可以表示为2n 的形式(n 是整数),假设两个偶数分别是 2m 和 2k(m 和 k 都是整数),它们相加得到:2m + 2k = 2(m + k),这也是 2 的倍数,所以是偶数。
那么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呢?比如 3 + 4 = 7,5 + 6 = 11。
可以得出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的和一定是奇数。
接下来,我们再把范围扩大,研究多个数相加时和的奇偶性。
如果相加的数中有偶数个奇数,其余是偶数,那么它们的和一定是偶数。
比如说 1 + 3 + 2 + 4 = 10,这里有两个奇数 1 和 3,两个偶数 2 和 4,它们的和是偶数。
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的奇偶性》课件
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 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 朝 上,翻动19次后杯口朝 下。尝试说明理由。
昨天老师也在这间教室里给其他班的同学
上课,灯本来是亮着的,突然停电了,我按 了一下电灯的开关,这个班有36名学生,如 果每人也都按了一下开关,猜猜看,来电的 时候这盏灯是亮的还是不亮的?
小船摆渡了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 在北岸?
我来列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摆渡次数
1 2 3 4
…
船所在的位置
北岸 南岸 北岸 南岸
…
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 为什么?
1
3
5 北岸
2
4
南岸
摆渡奇数次后,船在_北_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_南_岸。
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x ) 摆渡179次后小船在北岸。( √ ) 摆渡2008次后小船在南岸。( √ )
一本数学书放在课桌上,翻动20 次后,书的哪一面朝上?为什么?
1、 请同学们用三个同样的硬币,开始 时写着1元的面朝上,每次翻动两个硬币, 至少翻几次,1元的面又全部朝上?
2、再用4个同样的硬币按刚才的方法做 游戏,至少翻几次,1元的面又全部朝上?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数的奇偶性
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偶数的个位上 是:0、2、4、6、8。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的个位 上是:1、3、5、7、9。
摆渡
小船最初停在南岸,从 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 驶向南岸,不断往返。
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 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它们都是偶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 数的奇偶性-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 数的奇偶性-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1.7节,主题为“数的奇偶性”。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进行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 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基本性质,如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等。
3. 能够运用奇数和偶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解决与奇偶性相关的问题等。
教学难点1. 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及其性质的掌握。
2. 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例题。
2. 学生准备草稿纸、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奇数和偶数的定义,讲解奇数和偶数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应用,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小结:教师通过PPT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 数的奇偶性-北师大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数的奇偶性:11、20、27、36、45、50。
2. 小明有10个苹果,他要把这些苹果分成两份,每份苹果的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3. 小红有15个糖果,她要把这些糖果分成两份,每份糖果的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模板三篇《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习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一次性纸杯、硬币、课件等。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有一位家住在河南岸,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我代他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帮这位船夫解决一下呢?(愿意)课件出示情境图和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新知探究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组活动,动手操作,感受奇偶性,建构数学模型。
1、活动一:讨论:船夫将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探究。
小组汇报时,展示表格或示意图,全班交流。
2、活动二:一个纸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呢?翻动19次呢?100次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如果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并用硬币操作验证自己的结论。
3、活动三:讨论:加法中数的奇偶性与结果的奇偶性。
课件出示填有偶数的图形,奇数的正方形。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先猜一猜结果,再举例验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奇偶性》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的一节课程。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性质和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定义,了解奇数和偶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奇数和偶数的经验,如衣服的号码、人数的计算等。
但是,学生对于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规律,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互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奇数和偶数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3.性质探索: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规律。
4.练习巩固: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和掌握。
5.应用拓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规律。
6.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奇数和偶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和掌握。
数奇偶性说课稿_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数奇偶性说课稿_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精品范文一、说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4-15页《数的奇偶性》。
《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安排了几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变化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规律,会利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
(我将教材改为学生翻手掌,得出规律)对学生进行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主要是运用上面的奇偶规律探索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
通过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二、说学生分析五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
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
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
通过前侧,我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所学知识,我通过下面的教学,可以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形成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三、说学习目标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计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在学习“数的奇偶性”的活动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发现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了吗?其实在翻手掌中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你留心了吗?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翻手掌中获得数学规律,大家有信心吗?二、探索新知(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活动一:师生互动,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规律(翻手掌)1、让全体学生做游戏(翻手掌)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所有学生手心向下,然后依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再把手心向下,这样来回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6课时奇偶性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
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
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二、新课讲授
1.探索规律
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是余0。
所以:偶数+偶数=偶数)
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2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
所以:奇数+奇数=偶数)
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
(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
(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偶数+奇数=奇数)
2.验证规律
这些卡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数,我们就下定论似乎还早了些。
我们还需要什么呀?对,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那么就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三种情况吧。
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学生齐读一遍。
练一练:不计算你能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3721+2007 22280+102 38800-345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的第4~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
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
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
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
【板书设计】
奇偶性
数的奇偶性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数的奇偶性的内容,通过教学,在知识方面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加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数学方法的提升方面,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测—方法验证—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过程,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
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示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