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献琴的寓言故事
工之侨献琴的寓言故事今天给您讲个超有趣的故事,叫“工之侨献琴”。
从前呐,有个叫工之侨的人,他是个做琴的高手。
有一回啊,他精心制作了一张琴,那琴做得可真是漂亮极了,从选材到工艺,每一个环节都是精益求精。
这琴弹起来呢,声音美妙得就像仙乐一样。
工之侨心里想啊,这么好的琴,一定得让朝廷里那些懂音乐的行家们看看,说不定还能成为传世之宝呢。
于是啊,他就满心欢喜地把这琴献给了官府。
可那些官府里负责鉴定琴的人呢,都是些古板又愚蠢的家伙。
他们拿过琴来,左看看右看看,嘴里还嘟囔着:“这琴看着虽然不错,可这造型不够古朴啊,没有那种历经岁月的感觉。
”然后就把这张琴当成普通的琴给退了回来。
工之侨心里可不服气了,他想:“哼,你们这些人,根本就不懂琴的好坏,只看外表和年头。
”于是呢,他就想了个主意。
他找了个工匠,在琴上做了一些假的断纹,就像那种经历了几百年的琴才会有的断纹一样。
然后又把琴拿到土里埋了一段时间,让琴看起来脏兮兮、旧旧的,就像是从古代传下来的老古董。
最后啊,他还在琴上刻了一些古代的文字,看起来就像是某个古代名人用过的琴。
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工之侨就带着这张伪装过的琴去了集市,找了个中间人,假装是从一个偏远的地方偶然得到的这张古琴。
结果呢,那些达官贵人、那些所谓的琴师们听说有这么一张神秘的古琴,都纷纷跑来观看。
他们看到这琴的时候,眼睛都放光了。
这个说:“看这断纹,这肯定是几百年前的宝贝啊!”那个说:“看这古文字,肯定是某个大琴师用过的。
”大家都对这琴赞不绝口,都觉得这是一张绝世好琴。
最后呢,这琴被一个大官用高价买走了,还在各种重要的场合演奏,被当成了稀世珍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啊,那些人只看外表和虚名,不懂得真正的价值。
就像那些官府的人,一开始因为琴看起来不够老就拒绝了真正的好琴,后来又因为琴被伪装成了古物就当成宝贝。
这世间啊,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真正的好东西可能会被忽视,而那些徒有其表的东西却能被捧上天呢!。
《工之侨献琴》语文教案
《工之侨献琴》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工之侨献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能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工之侨献琴》的作者和背景。
概括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2.2 课文解读: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和冲突。
解读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2.3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探讨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意义。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评价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4.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时的表现。
评价学生在表达和沟通中的能力和技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工之侨献琴》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相关背景知识:提供关于作者和背景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5.3 辅助工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学生通过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6.2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创作自己的故事续写或改编。
工之侨献琴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把握寓意,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可以貌取人,以形取物,而
要认识了解事物的本质这一道理。
2.认识事物要把握其本质,作者巧妙构思的艺术美。
二、学法引导
自读疏通全文内容,联系寓言的特点把握寓意,体会作者构思的艺术匠
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2、学习重难点:
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
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学习课时:一节课。
4、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人生有太多的第一次了,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学会叫爸爸妈妈,第一
次学会写字画画,第一次上网,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参加
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
四、简洁的语言
这篇寓言情节生动,人物也有好几个,但全文仅一百二十字,这跟作者语
言的高度简洁是分不开时。例如写琴的音质优美,仅用金声而玉应五字,既
概括又形象;写国工和乐宫对琴的评价,只用弗古和希世之珍也两个短句来表
现他们的无知,其余与故事主旨无关的后一概不提。
三、说教法、学法
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法学法设计如
下:
1、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详略得当的写法。
⑵过程与方法:
养成独立质疑和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②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的主旨。
《工之侨献琴》语文教案
《工之侨献琴》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工之侨献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学生能够解读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社会背景,培养同理心和人文素养。
学生能够领悟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工之侨献琴》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简要概述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2 课文解读: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解读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3 人物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特点和动机。
引导学生从人物行为和对话中感受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琴文化和社会背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3.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道德观念。
3.4 展示与交流: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
学生通过交流和提问,深入讨论故事的内涵和启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4.3 文学鉴赏:评估学生对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的识别和解读能力。
《工之侨献琴》原文及译文
《工之侨献琴》原文及译文《工之侨献琴》原文及译文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
是虚构的人物斫(zhuó):砍削使:让弦而鼓:装上弦弹奏。
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鼓,打鼓;这里指弹奏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贵人:大官稀世:世上少有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匣:装在匣子里谋:谋划莫:没有什么期(ji)年:第二年易:换,交易诸:兼词,之于传视:大家传地看着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独:只图:打算,计谋美:好适:到……去弗:不莫不然矣:然:如此【译文】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
”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29工之侨献琴-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29工之侨献琴-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29工之侨献琴教学目的1、学习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寓言内容及寓意。
3、教育学生要看重真才实学,而不能只重虚名。
教学重点:(l)学习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而""以""之"字的用法。
(2)理解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预习查字典、看注释翻译课文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篇寓言,工之侨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工之侨两次献琴而结果不同,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师简介作家作品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题目是编者加的。
作者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末明初人,辅佐朱元漳平定天下,是明朝的开国元勋。
官至官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土,封诚意伯。
三、正课1.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读,轮读。
)2.请学生翻译课文。
(一人一句)3.补充课文注释:(目标1)焉:语气词,这处可不译。
"所而为琴"而: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表承接。
"弦而鼓之"而: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表承接。
"金声而玉应"而:连词,表并列。
鼓:动词,弹。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
""以为":认为。
"也"表判断的语气词。
"工之桥以归""以"后省略介词的宾语,以琴归,带着琴回家。
诸:之于的合音。
"匣而埋请上"匣:名词用为动词,装在匣子里。
而:连词,表承接。
诸:之于的合音。
"抱以适市"以:连词,可不译。
市:集市。
"贵人过而见之"而:连词,表承接。
"易之以百金"以:介词,用。
"悲哉世也"倒装句,谓语用在主语前面,强调谓语"悲哉"。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工之侨献琴》作业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②作断纹.焉()③易.之以百金()④莫不然.矣()2. 完成表格结论: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寓意: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装上琴弦,弹奏)②作断纹.焉(花纹)③易.之以百金(交换,买)④莫不然.矣(这样)2. 完成表格结论:乐官、国工判断琴的好坏不重内在,只重外表。
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可悲啊,这个世道!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寓意: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
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当朝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
初一下学期《工之侨献琴》教案
初一下学期《工之侨献琴》教案1. 教学目标1.1. 了解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与历史背景,并掌握《工之侨献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1.2. 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知作者的心灵与感情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1.3. 掌握有关修辞运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音韵、形象、节奏、抒情等。
1.4. 通过课堂讲授、鉴赏阅读、讨论等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审美品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与历史背景。
•掌握《工之侨献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并感知作者的心灵与感情。
2.2. 难点•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并能将其运用到文学作品的阐释中。
•掌握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深层解释。
3. 教学策略3.1. 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进行思想交流和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合作意识。
3.2. 问答式教学通过问答式教学,促进学生思考,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
3.3. TBL教学法采用TBL教学法(任务型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实践,启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 教学过程设计4.1. 活动1:了解古代音乐文化学生将通过阅读有关古代音乐文化的资料,了解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4.2. 活动2: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将阅读文学作品《工之侨献琴》,注意文中人物的特点和修辞手法,了解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和情感。
4.3. 活动3: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通过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大家的意见不断碰撞,实现知识和情感的共享,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4.4. 活动4:课堂展示学生成为自己的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和展示,把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成果展示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评价方式及标准5.1. 作业评价通过对课后作业的批阅和评价,考察学生对古代音乐文化和文学作品的掌握程度。
20180703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文章翻译有一个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
”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作者介绍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郁离子》,刘基写作《郁离子》时,是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16 工之侨献琴
〖美文赏读〗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文章翻译〗有一个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
”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作者介绍〗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郁离子》,刘基写作《郁离子》时,是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
【寓言故事】工之侨献琴
【寓言故事】工之侨献琴从前有一只工之侨,它是一只勤劳的小猫,生活在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里。
工之侨非常喜欢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
它常常在小村子里四处寻找能弹奏古琴的人,然后静静地坐在他们的旁边,聆听着美妙的音乐。
有一天,工之侨听说了一个马上要举办古琴大赛的消息。
这个消息让它兴奋异常,因为它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大赛上展示自己的琴艺。
于是,工之侨开始努力学习古琴,希望能够在大赛上获得好成绩。
工之侨并不知道自己并没有一把真正的古琴,它只是在旧货市场上找了一把看起来像古琴的木制器具,然后在家里用自己的爪子尽力地练习着弹奏。
它认为只要自己有足够的毅力和努力,一定能在大赛上获得好成绩。
大赛的日子终于到了,工之侨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比赛现场。
在那里,它看到了来自各个地方的猫咪们都拿着锃亮的古琴,准备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琴艺。
工之侨感到有些沮丧,因为它的木制琴看起来十分古旧,和其他猫咪们的琴相比简直太不起眼了。
比赛开始了,一只只猫咪们纷纷上台,弹奏出美妙动听的古琴曲。
观众们都为他们的表演鼓掌,而工之侨则在一旁默默地观看着,心里充满了无奈和遗憾。
终于轮到了工之侨上台表演,它走上舞台,紧紧地握着自己的木制琴,然后开始弹奏起来。
木制琴的音色十分沉闷,传出来的声音也十分单调,与其他猫咪们的表演相比简直是相形见绌。
观众们开始嘲笑工之侨,有的甚至不耐烦地离开了现场。
工之侨感到十分沮丧,它原本以为自己的努力会得到认可,却没有想到会遭到如此的冷待。
就在工之侨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在场下响起:“等一下!”观众们纷纷转头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老猫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华丽的古琴。
“这是我的琴,你用着它来弹吧。
”老猫把琴递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接过琴,感到万分意外,它不知道老猫为什么要借给自己这把华丽的古琴,但还是感到十分感激。
它紧紧握住琴弦,开始弹奏起来。
这时,观众们的目光又聚集到了工之侨的身上。
这一次,他们没有再嘲笑,而是被工之侨的琴音所吸引。
工之乔献琴PPT课件
字词小结
• 词类活用:弦 名词→动词,装上弦 匣 名词→状语,用匣子 • 通 假 字:窽通款,标识 希通稀,少有 • 特殊句式:公之侨以归 省略句 易之以百金 状语后置 悲哉世也 主谓倒装
• 一词多意 而 斫而为琴 弦而鼓之 金声而玉应 匣而埋诸土 贵人过而见之 之 弦而鼓之 天下之美 还之 公之侨闻之
中心思想 这篇寓言以公之侨两次献琴而结果 不同的故事,辛辣的讽刺世人只重外表 不重实质,以优为劣,好假恶真的世风。
拓展练习
阅读短文,理解寓意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 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 其价之贱贵,唯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 一人不取良,唯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 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易。岁余而大富。其 兼取者趋稍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 ,旦食而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曰:“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
第一次金声而玉应天下之美不重实质只重外表希世之珍中心思想这篇寓言以公之侨两次献琴而结果不同的故事辛辣的讽刺世人只重外表不重实质以优为劣好假恶真的世风
文学常识
•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末明初 青田人。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任御史 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 • 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表顺承 表顺承 表并列 表修饰 表顺承 代词,指琴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公之侨 代词,指这件事
本文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一段:公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 遭到贬抑。 第二段:公之侨第二次献琴,琴经过伪 装,并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 高的评价。 第三段:公之侨对此发出感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良桐 第一次 金声而玉应 自献 弗古还之 天下之美 不重实质 →只重外表 作断纹 第二次 作古款 贵人献 希世之珍 埋诸土
(七年级语文教案)《工之侨献琴》教案1
《工之侨献琴》教案1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的]德育点: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得有真才实学。
能力点: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体会本文简洁的语言特点;训练复述与翻译。
知识点:掌握“期”“美”“斫”“适”等词的意义和“而”字的用法。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体会本文简洁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而”字的用法。
[教法设计]采用“阅读——讨论——拓展”式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让学生在认真读注释的基础上自己疏通文章,然后对课文进行复述。
复述之后引导学生提炼观点,先弄清作者本意,再进行发挥。
最后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当堂把读后感说(写)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先讲个故事。
有个同学到古董市场上卖花瓶,他只卖二百块钱一个,可是卖了一个星期,一个也没有卖出去,后来他灵机一动,去到丝绸店里买了一幅上好的丝绸,又买了几个几百块钱一个的红木的盒子,然后,他整天就坐在市场里擦,也不理会别人,别人要看一下,他都装出一幅很不舍得的样子,别人问价钱,他就一口价,五千,别人要还价,他理都不理,不到一个星期,他带来的几个花瓶全卖了出去。
你看这事儿!其实这事一点都不新鲜,明朝的一代名臣刘基早就写过一个寓言。
读过这则寓言后,大家想想,看看能从这两件事中感悟出什么?●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l.对照注释或查字典,读准下列字音。
斫弦篆(古)窾期(年)2.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时期)青田人。
3.指名朗读,如有错误要指出、纠正;然后抽查:①是否掌握了“期”“美”“斫”“适”等词的意义。
②是否理解了“弦而鼓之”“匣而埋诸土”“抱以适市”“莫不然也”等重点语句。
4.全班齐读;共同归纳本文3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1段,写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
第2段,写工之侨第二次献琴,琴经过伪装并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
第3段,写工之侨的慨叹,说明献琴之事反映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琴装在匣子里埋起来。过了一年(才)将它 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去卖)。(恰好) 有一个大官从集市上路过,看见了这架琴, 用一百金买了下来,并把它献给朝庭。乐官 们传递着看了(以后),都说:“着是世上 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说这件事后,慨叹地说:“这 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只是这架琴(有这 样的遭遇)吗?(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一 件不是这样的啊!”
四、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 贬 抑,被退了回来。 第二段:写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 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 评价。
第三段:写工之侨的慨叹。
五、工之侨是怎样把琴伪装成古琴的?
1、先请漆工绘制了“断纹”。 2、再请刻字工匠刻了“古窾”。 3、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 4、过了一年才拿出来,琴就"变"成了古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工之桥两次献琴的不同结果表明 了什么?
表明太常、国工、贵人、乐官这 班人并不看重琴质量的好坏, 也不 懂得它的好坏, 而只看它表面上古 不古,真是盲目到了极点。
七、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通过工之侨两次献琴而 结果不同的故事,讽刺了那 种不看重真才实学,而只重 虚名的社会现象。
八、堂上练习
(l)词性活用 弦:名词用为动词,装上琴弦。 鼓:名词用为动词,弹。 匣:名词用为动词,装在匣子里。
(2)“而”字用法。
金声而玉应
斫而为琴 默而识之
表并列,并且、而且。 表顺接,不译。 表修饰,地。
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却、但是
(3)“之”字的用法:
弦而鼓之
还之 工之侨闻之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
代词,指琴。
代词,指工之侨。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工之侨献琴
——刘 基
一、作者简介:
刘基(1311-1375),字伯温, 元末明初青田(现浙江文成)人。 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任御史中 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
二、给下列字注音
斫 窾 篆 zhuó kuǎn zhuà n 弦 xiá n 期年 jī
三、译文
工之侨得到了很好的桐木,经过砍削后 做成了一架琴,装上弦,弹奏一下,它的发 声和共鸣好极了,像金玉的声音一样清亮动 听。工之侨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 它呈献给太常寺。(太常寺的官员)让最优 秀的乐师来看看,大家都说:“这不是古 琴。”(于是)把琴退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带着琴回家,先请漆匠帮着出主 意,在琴上绘制断裂的纹理,又请刻字工帮 忙, 在琴上刻上古代的款识, (然后)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