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立法问题研究
宪法学视野下的社会保障权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宪法学视野下的社会保障权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在大幅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社会问题。
如老龄化、医疗、就业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所形成的,也成为国家、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国家基本政治体制和组织形式的宪法,也需要关注这些社会问题并借助法律手段进行解决。
因此,深入研究宪法视野下的社会保障权问题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障权的要求越来越高。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合适的法律法规,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社会保障权利。
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在研究社会保障权问题中都有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
但是,在宪法学的视野下,对社会保障权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从宪法学的视角探讨社会保障权问题,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法律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从宪法学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如宪法、社会保障法等规定的社会保障权利,以及相关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社会保障制度在宪法视野下应如何建设和完善。
具体来讲,本研究将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社会保障权相关法律法规的探讨和分析;2. 宪法视野下的社会保障权利的界定和内容;3. 以宪法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思考;4. 相关案例和实践经验的分析和解读。
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以确保研究所得结论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1. 分析和总结宪法视野下的社会保障权问题,尤其是社会保障权的内涵和界定;2. 提出以宪法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方案;3. 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权保障体系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研究主题确定(10天)2. 文献资料搜集和分析(30天)3. 宪法视野下社会保障权的界定和分析(20天)4.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方案的提出(20天)5. 研究总结和写作(30天)总计:110天六、参考文献1. 汪涛:《宪法视角下的社会保障权利问题探析》,《现代法学》2014年第2期;2. 邵立新:《浅谈社会保障权利的概念、内涵和保障》,《当代法学》2017年第2期;3. 胡卫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宪法解释问题》,《法学研究》2016年第2期;4. “十三五”国家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纲要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使得农村劳动力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
同时,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的生活和健康安全得不到
保障。
因此,研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具
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涉及众多方面,包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在农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
保障问题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
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背景分析和相关理论阐述
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3.现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估
4.针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和措施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历史发展进程、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梳理。
2.采访法,对居住在农村的居民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了解他们的需求。
3.数据分析法,通过对各种统计数据的分析,揭示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瓶颈。
四、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有利于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并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助资金 6 7 2 亿元 ,占新农合筹资总额的 7 . 6 %。 4
弃投保 。农村社 会保障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无 法为农村社 会保障事业提供 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财政支持 ,大 大削弱了农
力变得薄弱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的经济基础也受到影响 。现 国范 围内推 广。再次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 然解决了部分群
在 ,虽然几经改革 ,但保障水平很低 。2 0 年 ,农村五保供 众 “ 07 病有所 医”的问题 ,但是没有从根木上 解决农村人 口在 养 人员 19 7 4 . 万人 ,五保 供养单位 4 6 4 ( 来源 :2 O 医疗保健上 对集体的依附关系 ,实现 的是社 区化 而不是社会 2 3 8 个 数据 O8 年 《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
出健全农村社会保 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立法保 障 资金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 我国经济 水平的快 速发展 ,社会保障 因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无法推进 ,几乎停滞不前。截至 2 0 08 的作用和地 位 日益重要 。然而 ,在广大农村地 区 ,社会 保障 年 ,农村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 59 万人 , 55 农村全 年养老基 金 水平严重滞后于农村 整体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 的需要 ,制约 支出达 7 亿元。20 年 ,我国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 4 09 并且阻碍农村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我 国是一个 以农 民为主体 点工作 ,农村养老保险有所新发展。…
的发展 中国家 ,农村的经济发展是我 国社会经 济发 展的根本 问题 。没有农村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就不能说我国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内容摘要]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担负着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公平与效率的使命。
文章简要阐述了当前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制;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对策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因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是,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及特点(一)、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多种就业形式的出现,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在逐步扩大,不仅覆盖到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还将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的职工覆盖进来。
2005年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5亿人、1.38亿人、1.06亿人、0.85亿人和0.54亿人。
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使老年、失业、患病、工伤等低收入社会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促进了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
(二)、建立了多方共担的筹资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资金来源主要由企业、职工个人和政府共同负担,其中,企业和职工各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
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的提高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弥补地方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养老金支付缺口。
2000年,国务院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减持国有股及其他方式筹集社会保障的战略性储备资金。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以便融入社会,享受平等的社会权利。
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政策不完善、保障水平不高等方面的不足。
我们需要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善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1.政策不完善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尚不完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性。
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主要包括残疾人补贴、康复服务、教育卫生等方面,但各地区之间的政策水平存在差异,且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
2.保障水平不高我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很多残疾人面临生活困难,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和救助措施。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残疾人,由于经济条件较为贫困,其社会保障水平更是低下,长期以来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3.社会融合困难残疾人由于身体上的残缺,常常面临着就业困难、社会融合困难等问题。
在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率较低,离退休金待遇也不尽如人意,这使得许多残疾人难以融入社会,缺乏获得感和自尊心。
1. 完善政策法规要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大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 提高保障水平应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确保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为残疾人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解决残疾人的生活困难。
3. 促进社会融合要加强残疾人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建立健全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环境,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和关爱。
4. 加强宣传教育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宣传教育工作,倡导社会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的理念,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帮助。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视越来越高。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国家来为其公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服务的一种制度。
其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权益、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然而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基于国家法律、规范和经济扶持,提供公民全面的社会保障,同时要求充分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相配合、互相补充的方式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提高公民生活水平的一种制度。
2.1 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其公民在社会保障领域的需求,提供基本保障和设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安排,包括卫生、教育、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社会性、全民性、公共性、可持续性和公平性等方面。
2.2 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发展历程社会保障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早期已有类似的制度实践,如《周礼》提出“颐养母婴”制度等。
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保障在中国古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20世纪,国际社会对保障公民权益的呼声愈加强烈,各国开始积极探索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也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保障体系,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迈出了第一步。
第三章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和社会救助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体系。
但在实践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问题。
3.1 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1)保障范围的不完全:我国目前仍存在大量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未参与社会保障体系;(2)制度分散、重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完备,但保障标准和管理经验不同,容易造成制度重复和资源浪费;(3)管理水平和资金监管存在问题: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不到位,管理水平不够、注意风险的能力不强,也容易导致财务危机。
《社会保险法》实施问题研究
《社会保险法》实施问题研究摘要: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至今二十余年,已逐步形成一个以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与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以及社会救助制度等为骨架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雏形。
《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成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架式法律。
探讨《社会保险法》其存在问题将对今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其他制度的立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在“行政并非仅系国家实践法律与权力目的之手段,而是应作为国家福利目的之工具,来满足社会之需求”的背景下,为改善民生提供各类行政保障将成为现代行政的任务之一。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心骨,其内容及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对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其他法律法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拟从分析《社会保险法》条文解读,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其存在问题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一、《社会保险法》框架立法特点突出,实际操作性不强《社会保险法》作为社会保险领域的基本法,明确了社会保险的制度框架和适用范围,明确了监督机制、责任分担机制以及各主体的法律责任,但在重要制度中授权性条款较多,现实中的可操作性却明显不足。
《社会保险法》中有近十个授权性条款,内容涉及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公职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办法、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主体、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的时间及步骤和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等方面。
立法者在一种明确的实际目的支配之下,找寻对各种交错利益和冲突的实际调整和协调方法,以及对现实的妥协,使得一些部门利益冲突较严重的问题全交由授权性条款来解决。
在社会保险领域的根本性问题都依靠授权立法,不仅在效力上不足以达到法律效力层级的要求,而且致使该法更类似一个宣言和总纲似的法律文件,其直接后果加大了执法的难度和不确定性,降低了实施中的可操作性和法律效力,提高了执行成本。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论文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考籍号:姓名:电话:专业:公共事业管理通讯地址:湖南省益阳市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邮编:邮箱:指导老师:目录摘要 (2)1、我国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3)2、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存在的问题 (4)2.2原因的分析 (6)3、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对策 (7)3.1 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 (7)3.2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8)3.3 立足现状,走社会化管理模式 (9)3.4 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与管理 (10)4、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思考 (12)4.1 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12)4.2 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15)4.3 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 (15)4.4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6)参考文献 (1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目前,我国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虽已经基本形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处在远未成熟的改革过程当中,存在诸多问题,需在今后的改革中逐步发展和完善,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文总结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对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如何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并针对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制,问题,对策,完善,制度社会保障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民的权利,是国家的义务。
作为“安全网”和“减震器”,它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改革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论文3篇
第一篇:中国人口老龄化及社会保障问题探讨提要:在我国计划生育逐渐取得成效的背景下,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
而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其正常运行逐渐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小康社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但是,在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人们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焦点,城镇的养老保障制度因此而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文针对我国社会保障实际运行情况,在分析人口老龄化现状基础上,探讨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保障和养老方式。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一〕我国经济转型期间劳动力减少。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的情况下,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人口的数量因此不断减少。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XX 年的时候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在9.7亿左右,但是这个数据将会在2050年的时候变成8.7亿。
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的拐点在20XX年,因为相关数据显示20XX年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为9.98亿左右。
但是在20XX年之后,这一数据将会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将在2055年的时候降低至7.1亿。
而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30年的时候,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锐减,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会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这样就会因用工短缺而导致工资水平不断上升,企业的经营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较多首先,我国将逐渐进入“人口冬天〞。
我国对老年人的划分以60岁为界限,而随着我国60岁老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龄化现象将会不断加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XX年的时候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为1.85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3.7%,并且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而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在2050年的时候我国的老年人数量将会达到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而在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老年人的赡养和医疗等都将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张献政1 边 恕1,2 摘 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过不断变迁发展,目前虽已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相对健全完善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仍存在相对贫困和脱贫后易返贫,人口老龄化与医疗卫生、养老供给服务矛盾突出,法定养老金制度不统一,地区政策与待遇差异大等问题。
对此,本文提出了关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农村扶贫;农村养老服务;养老金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变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制度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
(一)以集体经济积累为主的低成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从新中国成立到1980年代中期,国家财政对农村农业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对农村社会保障(如社会救助、养老金和医疗卫生)的投入却较少。
该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是建立在集体经济积累基础上的低成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核心是动员群众,依靠集体积累为社区成员提供低成本、基础、广泛的社会保障。
该阶段初期,农村贫困群体主要依靠“生产自救,节俭渡荒,群众互助,必要的政府救济为辅”的社会救济方式。
农业合作逐步完成后,农村集体组织承担了提供社会救助、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部分责任,是政府实施社会救济的有益补充。
从农业合作后期开始,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逐步形成,保证了老年人、孤儿和残障人士的日常必需品,对儿童进行了教育,并且老人可以在死后被安葬。
在医疗卫生方面,在促进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农民筹集资金经营医疗站和互助医疗费用。
此后,我国大力推广农村合作医疗,采取以村为单位的形式,由集体经济投资或群众筹集资金,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卫生所或医疗站,为农民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二)较低国家财政投入的农村社会保障与城乡二元差异格局从1980年中期到21世纪初,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主要依靠集体经济模式过渡到了国家财政投入低,集体经济的作用低的保障模式。
由于当时国家财政承受能力有限,对五保户的扶持主要依靠农民的集体分担,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口较大。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咱们这个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像那根断了的绳子,虽然拼凑着,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说到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大妈们在广场舞中扭来扭去,动作幅度大,但就是不知如何收尾。
农村的社会保障,哦,真是让人感到心酸。
很多人一提起这事儿,脸上就露出那种“哎呀,真是烦”的表情。
可不,这事儿真得好好聊聊。
咱们得说说这农村的医疗保障。
真是个大问题。
大多数老百姓一到看病,心里就开始打鼓:这钱得花多少?医保报销能不能到位?有些人看病前得先掏空钱包,等着医保的“福利”,这心情就像买了一张不灵的刮刮乐。
虽说国家越来越好,但村里那点儿医保报销,顶多就是杯水车薪,根本挡不住那飞涨的医疗费用。
说白了,农村老百姓还是觉得,看病就像是个赌徒,心里忐忑,结果往往还得自掏腰包。
再说说养老保障。
这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农村的养老保险水平低,很多老人到头来就指着儿女过日子。
这可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谁不想在老了以后,能靠自己,安享晚年。
可现实是,很多老年人的养老金就像那过期的酸奶,喝了让人心里别扭。
想想看,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后居然只能靠着微薄的养老金过日子,心里能不凉吗?农村的失业保障。
这一块儿简直是空白。
随着年轻人都往城市跑,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大伙儿都想着,哎,我去城里打工,挣点钱多好。
可一旦出事,失业了,回到农村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感觉。
根本没有什么能让他们安心的保障,失业之后怎么办,谁来接着喂这口饭?让人心里不禁一阵发凉。
解决这些问题,咱可得好好想想对策。
得加大对农村医疗的投入。
不是光说空话,得真金白银地砸进去。
建立健全的医保体系,别让大伙儿看病都得捂着钱包。
增加对农村老人的关爱,不光是养老金的提高,还得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别让他们觉得自己像被遗忘的角落里的植物。
咱得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
农村的土地多得很,资源也不少。
给年轻人提供优惠,让他们带着新思想、新技术回来,能搞点事业,既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把村里的经济搞上去。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残疾人是我国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残疾人群体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和尊重仍存在偏见和歧视,导致他们在就业、教育等方面面临不公平对待。
现行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并不完善,无法有效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和生活需求。
残疾人群体中贫困率较高,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和保障,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福利。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加强政策支持、促进社会参与,才能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和提升其生活质量。
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议题。
残疾人群体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往往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包括就业机会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健康保障不完善、生活条件恶化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残疾人个体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人道关怀的体现。
研究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意义在于从多个角度全面探讨和分析目前我国残疾人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有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不完善不仅影响着残疾人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程度,也与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深入研究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推动政策落实和促进社会参与,最终达到促进残疾人群体全面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
这不仅是对残疾人群体的尊重和关爱,也是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进步的社会的重要举措。
2. 正文2.1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已广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立起步比较晚,且面临着理论落后于实践、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指导思想前瞻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
本文结合实际生活,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个制度存在的不足,对我国今后深化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出一些个人意见和对策。
【关键字】社会保障体制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
其作用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
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优化制度。
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各项社保制度改革至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相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则明显落后,仍存在着诸多缺陷。
现在从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弱势群体住房消费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㈠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消费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问题主要保障机制的建立是通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三条主要途径,并辅助住房补贴的发放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低息贷款的支持等。
但是,解决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问题的这三条主要途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适用住房推向市场进程缓慢,供应总量偏小,其最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1政府过于强调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住房问题,对经济适用住房的重视程度不够。
按照规定社会保障的对象主要是住宅困难的低收入住户。
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研究一、引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权益而实施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剧,社会保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障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二、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现状1.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设计和实施社会保障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2. 社会保障与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之一。
国外学者认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解老年人口所面临的财务压力,并提高他们生活质量。
3. 社会保障与性别平等在许多国家,女性在社会保障领域面临着不平等的待遇。
国外学者认为,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女性的社会保障权利,以实现性别平等。
4. 社会保障与移民移民人口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劳动力资源。
国外学者认为,应该制定针对移民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以确保他们享有同样的保障权利。
三、国外学者提出的社会保障改革建议1.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财务困境和可持续性问题。
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包括延长退休年龄、增加税收收入、降低养老金水平等。
2. 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社会保障体系也需要进行创新。
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创新建议,包括推广数字化服务、开发智能医疗技术、建立个人账户制度等。
3. 实现全球社会保障合作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人口流动性增加,各国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国外学者认为,应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和合作。
四、结论社会保障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等趋势下,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包括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实现全球社会保障合作等。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在逐步完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网络覆盖不足: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导致农民难以享受网络社保服务;
2. 缺乏保障力度:农村社保的保障力度仍然不够,特别是对于
低收入和贫困家庭的保障程度有限;
3. 信息不对称:许多农民对于社保政策和制度存在认知不足,
造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4. 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农村社保机制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
导致保障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网络覆盖:政府应该加强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网
络覆盖率,让农民能够更加便利地享受社保服务;
2. 增加保障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低收入和贫困家庭的社保保
障力度,提高其生活水平;
3. 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社保政策和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
4. 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政府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社保管理
机制,提高保障效率和管理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
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在展望了未来发展,总结了结论,并提出了研究启示。
通过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原因、对策、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展望、研究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
在这庞大的人口群体中,残疾人群体所占比例不容忽视。
据统计,我国残疾人口数量众多,长期以来面临诸多社会保障问题。
残疾人身体功能障碍造成的生活困难、就业歧视、医疗保障缺失等困境困扰着他们,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愈发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根源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残疾人群体的生活改善提供参考和倡导。
1.2 研究目的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挑战,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帮助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改进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保障残疾人群体的权益和福祉。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提高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促进残疾人群体融入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贡献我们的力量。
1.3 研究意义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生活困难和需求更加突出。
研究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关注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公平和社会加强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2)(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科学含义 (2)(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意义 (2)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3)(一)不同群体类型间的社会差距加大 (3)(二)不同区域间的社会保障差距不均衡 (4)(三)城镇化进程给社会保障带来了新的课题 (4)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4)结论 (5)参考文献 (6)摘要:社会保障体制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课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社会保障体制的研究和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建设科学的社会保障体制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的和谐,才能真正社会保障体制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在推进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障广大群众生活的幸福福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均衡等问题也日趋凸显,这些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科学发展,因此,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针对社会保障制度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科学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实行的一种给予广大居民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制度,它是社会和国家对于资源进行集中进行再分配和分配的一种政策,它包含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等,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的核心是政府通过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对群众基本生存权利的保障,其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科学含义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一项制度,各国根据自我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际特点,制定了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而言,各有特色,有的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体系较为庞大复杂,有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单一简单。
我国农村失地人员社会保障立法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失地人员社会保障立法问题研究刘玉平(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传统家庭和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许多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去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存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以及农民的贫困问题都日趋严重。
所以在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
本文针对学者前期研究成果,根据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农村医疗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就业保障等,而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立法是关键。
作者通过对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进行研究,以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为例,农民土地征用补偿缺乏法律规制,提出在我国建立农村失地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得出了应加强我国农村失地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立法的结论。
〔关键词〕农村失地人员;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医疗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1)06⁃0087⁃05 发展农村经济问题,始终是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及农民工工作的核心;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基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解决失地农民的根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消除农村贫困,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国家农村失地人员的社会保障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系统考察中国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探讨失地农民贫困根源,分析可能导致和即将带来的严重社会危害。
笔者看到,若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必须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出发,改革征用农地安置补偿方式,构筑以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底线的社会救助方法,细化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落实农民工伤保险待遇,努力改善其失地农民收入结构。
同时,要加强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着力提高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增强其就业能力,尤其是自主创业能力,变“输血式”扶持为“造血式”扶持,以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与探讨
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与探讨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意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解决社会成员在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提供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保障措施。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公民的基本生活,增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
二、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1、老龄化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愈发重要,但当前部分地区的养老金发放已面临困境,同时,社会养老保险缺乏全国性统一的制度和标准,不同地区的养老制度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都需要继续推进养老保障制度的整合和升级。
2、医疗保障问题在医疗保障方面,当前医改工作的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医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医疗费用不断攀升等,这需要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升级。
3、失业保障问题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导致了大量的失业人口。
而因为失业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失业人员生活陷入困境,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影响。
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失业保障问题,应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提高失业保障水平,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三、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1、建立对应激励机制要想解决社会保障问题,需要不断创新机制,尤其是引入激励机制。
通过合理调节各种社会保障基金与保险金的比例,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激发公民参加社保的积极性。
2、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公共财产,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出现异常操作,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健康性和责任性。
针对当前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问题,在经费来源、资金规模、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加强基金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更好地满足国民各项保障需求,必须建立适应不同层次人民群众需求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具体来讲,除了普通老年人和失业人员的基本保障之外,还需要针对性的对特殊困难群体展开产业帮扶和救助的援助行动。
四、结论社会保障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参与,以达到更好的保障效果。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其社会保障问题关乎社会公平和公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残疾人社会保障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当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如保障水平不高、保障范围不广等,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深入研究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探讨对策建议,对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对策,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并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详细内容请见下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找出现行政策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依据和建议。
通过对现有政策的评估和对策的研究,旨在为提高残疾人的福利水平,促进残疾人的全面融入社会生活,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保障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研究将针对现阶段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和现行政策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探讨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路径,旨在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通过对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残疾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现实困境,还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提供了重要参考。
1.3 研究意义残疾人社会保障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和人权保障的重要议题,对于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仍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保障政策的不完善、实施效果的不尽如人意、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不足等。
对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群体的融合度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意义重大,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残疾人群体的发展和融合,实现社会的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立法问题研究一、社会保障立法现状的基本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1984年开始,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工作也紧跟其围绕展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规是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暂行规定》,该法规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制度。
与此同时,国务院还发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初步确立了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另外,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保护规定》提高了生育保险待遇。
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扩大了失业保险的范围。
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组织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试点。
1998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也都在相关行政法规指导下启动改革试点工作。
1997 年国务院还发布了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1999年1月22 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同时出台。
此外,《劳动法》专章对社会保险和福利作了原则性和纲领性的规定。
上述立法概览表明,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社会保障立法也相应地出台了一些行政法规,初步形成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新格局。
但从整体来看,社会保障立法的规模不大,规格不高,法制化程度太低,尚不能给国家解决社会保障面临的复杂问题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依据,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求。
立法的落后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工作严重滞后。
纵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无一例不是立法在先。
比如开创社会保障先河的德国,就是在1883年由政府颁布《劳工疾病保险法》,堪称世界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
尔后又于1884年和1889年分别颁布《劳工伤害保险法》和《残废和老年保险法》,奠定了社会保险立法的基础,一时间成为各国效仿立法的楷模(注:参见史探径著《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和发展》,载《外国法译评》(京),1999年第2期第45页。
)。
然而中国直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综合性社会保障法律。
作为社会保障的核心社会保险制度,理应在社会保障法群中首先面世,但《社会保险法》至今仍未出台。
早在1994年初,全国人大就把《社会保险法》列入当届人大必须制定的115部法律规划中,其中排列第41号的《劳动法》已颁布施行4年有余,而列位第39号的《社会保险法》却仍处于千呼万唤之中。
1999年元月22日国务院颁布的两个条例并不能解决社会保险的诸多问题。
仅从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方面看,社会保险费拖欠、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现象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企业欠缴养老费用高达300多亿元。
一些效益好、有缴费能力的企业也大量拖欠养老保险费,既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又削弱了养老金的支付能力。
对这些问题如何处罚,现行立法尚未明确规定,明显缺乏可操作性。
现行的社会保障法规,很多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问题时的应急产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国企改革,面临破产、职工安置等现实问题使资产重组、企业改制、破产兼并举步艰难时,才开始考虑到是失业保险立法的时机;抗洪救灾时遇到救灾无秩序问题时,才感到缺少救灾立法等等,立法行动总是落在经济发展的后面,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由于社会保障立法滞后,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对社会保障争仪案件的处理,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2、立法体系不健全。
作为社会保障法的核心部分《社会保险法》尚未出台,其余组成部分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几乎是处于立法的空白地带,现有的零散颁布的各种条例、决定、通知和规定,相互之间缺少必要衔接,不能形成配套法律体系,实践中的许多问题无法可依。
由于中央集中立法严重欠缺,地方立法畸形繁荣发展,仅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国务院统一发布了通知,确定了两个试点方案,允许地、市级以上的政府根据本地情况自主选择。
结果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作不同方案选择,各省也有不同实施方案之规定。
造成这一项本该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并不统一的混乱局面。
其他的社会保障甚至县一级政府也可以制定规章。
这些地方制定的规章制度,立法者是多种主体参与,如劳动、卫生、财政、民政、银行保险公司乃至工会等,“法出多门,各行其是”,各部门的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不尽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矛盾,使一些本来已有的地方社会保障立法也陷入“有法难依”困境。
这种现状充分反映建立统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迫切需要。
3、立法层次不高。
社会保障法是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同其他各部门法一样,其效力应该仅仅低于宪法,在立法层次上按理应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但现实是人大立法少,行政法规多,立法层次低。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涉及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仅有7部是全国人大通过的,而且是与其他内容混和,并非全部适用于社会保障领域,其规定还不是主要的社会保障子系统。
而由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颁布的各种行政法规至少在100件以上。
这些行政法规大多数以“规定”、“试行”、“暂行”、“决定”、“意见”、“通知”的形式出现,它们是解决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
这种现状显然与社会保障法的地位是不相符合的,它带来的结果是社会保障立法严重缺乏权威性和稳定性。
4、立法适用范围窄,权利不对等。
从各种行政法规的适用范围来看,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主要为城市城镇的各种企业,占中国总人口80%的农民一直不在社会保障范围内。
虽然新出台的两个条例扩大了享受社会保险成员的范围,但仍显不够宽阔(注:参见1999年1月22 日国务院发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
享受社会保障对象的有限性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实施对象均是全体公民”的标准相比,适用范围显得过窄和不合理。
社会保障实施范围的有限性,带来的后果是劳动力盲目流动,不利于市场经济多层次竞争主体的培育。
另外,按照《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新模式,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由于法定比例欠合理,其中国家只有少量补助,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不高,社会保险费用主要由企业负担,造成企业不堪重负,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之成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困难之一。
5、法律效力低及实施机制弱化。
社会保障的实施机制包括行政执法、司法、争议解决的仲裁活动及法律监督程序等。
实施机制较弱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法律中缺乏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的规定。
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的责任是有其自身特点的,比如工伤保险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原则”,发生了工伤事故,无论雇主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赔偿责任,实际上是推定雇主责任原则(注:参见贾俊玲著《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载《中外法学》(京),1999年第1期第28页。
)。
又如,现行社会保险法规中缺乏对欠缴、拖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制裁措施,目前最为突出的是对挪用、挤占、截留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治。
我国刑法第273条对挪用社会救灾、社会救济等救济款物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制裁制定。
但并未将社会保险基金列于特定款物的保护范围之内,使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处于极其不安全状态。
二、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的选择比较社会保障立法内容是与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内容紧密相联的。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实施经验,选择适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确定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用法律的形式尽快将我国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固定下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超前地制定社会保险法律。
纵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目前一般将其归纳为四种模式:(1)“福利型”模式。
西欧、北欧一些国家实行这种高消费高福利的政策,强调全民性原则,统一缴费统一给付,基金主要由国家负担。
典型代表是英国。
(2 )“传统型”模式。
政府通过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实行强制性保险。
该模式在社会保险项目中,强调个人责任。
保险费的支付标准与个人收入、缴费相联系。
费用根据不同项目由两方或三方负担。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该模式。
(3)“国家保障型”模式。
前苏联及其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均采用该种模式。
国家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无偿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其社会保险制度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
现在这些国家都在进行改革。
(4 )“储蓄型”模式。
强制性地由劳动者一方和用工一方缴纳费用作为公积金,以职工个人名义进行储蓄。
新加坡等少数国家采用该种模式。
上述四种模式,经过各国多年的实践经验,每种模式都有其利弊,根据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国情特点,目前都在进行改革。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适合于世界各国的统一模式,各国的模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都在作不同模式的选择。
因此,我们不可能照搬或“移植”这四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模式。
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在我国社会保障立法中必须注意下列事项:1、农村社会保险宜采用单独立法。
鉴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险的特殊情况如养老保险就不应与城镇养老保险立法相一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自我储蓄型”、“家庭养老型”为主的模式仍会存在,所以只宜采用先行单独立法。
农村的社会保险立法主要应将重点放在养老保险和继续完善“五保户”的保险制度方面。
2、商业保险是否被涵盖在社会保障制度之中,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存在本质差别。
分属不同法律范畴。
仅从当事人意思表示来看,商业保险属于自愿投保,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
而社会保险等保障形式,是国家保障人民生活的强制性分配形式,基金来源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二者不可能统一规定在社会保障制度中。
3、从立法形式、层次和社会保障法所处地位的关系看,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有必要强调中央集中统一立法,减少地方分散立法;在立法层次上应提高社会保障法的立法规格,由行政立法向人大立法发展,人大立法是整个社会保障法制系统建设的最高保证。
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保障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4、强调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中的法律责任的承担,除在社会保障法律中规定法律责任外,还应在刑法中规定相应的处罚条款。
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法律责任制度,强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
对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贪污、挪用、挤占、截留等非法侵占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人,应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
借鉴外国专门设立劳动法院和劳动法庭的经验,建立我国专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庭或法院,专门从事审理社会保障争议案件,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及时惩处各种违法及犯罪行为。
5、在社会保障立法中还应注意与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的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