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星变奏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星星变奏曲》导学案一、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 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 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 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二)预习要点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三)达标练习1、诗中的星星彖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二、探究案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Z—,请找出诗中其他的生动意彖,并简要分析内涵。

答:【精读精练】7、本诗的作者江河是80年代 _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个诗派其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还有(二至三个)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來彖征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表达的主题是9、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在寒冷屮寂寞地燃烧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从一、二节诗句的语气、内容、意境三个方面说说诗歌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主题阅读】11诗屮Z象,即作者笔下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人、物、景,这些是诗的根本,因为作者必须借形象来说活,请分析《帆》的意象。

人教版 9上导学案精品:3星星变奏曲

人教版  9上导学案精品:3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1.理解“星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2.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助对“星星”等意象的把握,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3.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追求,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学习课时】一课时【知识链接】朦胧诗及其产生背景:朦胧诗古来有之。

李商隐可以称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朦胧诗人”了,他的不少诗如《锦瑟》、《如有》及一些无题诗,历来难以确解,可是仍为读者喜爱。

探讨这些诗的创作方法,它们也是用一些片断的意象,以象征、隐喻手法,表现朦胧惝恍的情思和朦胧惝恍的意境。

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杨炼等为代表。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是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表达对前景的迷茫和困惑。

因受政治影响,诗人不能将自己的心情袒露出来,只能用一种不确定的隐喻与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十年浩劫给整个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江河与其他“朦胧诗人”都是在“文革”中长大的,心灵的成熟包含着对苦难的承担。

他们都是在不断的受伤害中成长起来的。

应该怎样面对黑暗的时代留给他们的创伤,怎样才能改变个人和民族的命运,这是笼罩着所有诗人的疑问。

因此,他们时时企图透过时代的阴暗寻找光明,时时企图在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中战胜苦难。

这首诗就是诗人刚刚经历了十年动乱之后对即将过去的一个黑暗时代的回答。

了解变奏曲:变奏曲,是音乐术语。

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

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

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

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导学过程】一、教师导引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也不同程度地会遭受心灵的劫难,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站在现实的苦难中,遥望幸福的彼岸,痴心不改。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有关朦胧诗朦胧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发起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

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

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

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

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文化大革命对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信仰有着沉重的打击,尤其是知识分子,所以在文化大革命后的八十年代,文学作品几乎不可避免的带上那种创伤。

阅读这首诗,要体会经历了心灵劫难的人,对诗意人生和精神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诵读法。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理解文中“星星”的特殊含义。

一、阅读准备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静谧(mì)闪烁(shuò)朦胧(méng lóng)憧憬(chōng jǐng)劫(jié)难凝(níng)望颤(chàn)动覆(fù)盖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弥足珍贵:更加觉得珍贵。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静谧:安静。

憧憬:向往。

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劫难:灾难,灾祸。

朦胧:不清楚,模糊。

二、研读诗歌,深入理解1、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星星变奏曲》,了解并掌握变奏曲的形式和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星星变奏曲》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曲,以十二星座为题材,运用变奏曲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感。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民族器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变奏曲的形式及音乐鉴赏能力尚需提高。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变奏曲的形式和特点,分析《星星变奏曲》的音乐元素。

3.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星座知识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星星变奏曲》的兴趣。

4.2 聆听:播放《星星变奏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的情感变化。

4.3 分析:讨论音乐作品中的主题、变奏和尾声等部分,分析变奏曲的形式特点。

4.4 实践: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运用变奏曲的形式创作短篇作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估自己在音乐鉴赏和创作方面的进步。

5.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相互鼓励。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出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作品欣赏:推荐学生欣赏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变奏曲作品,如《四季》、《帕格尼尼变奏曲》等,拓宽音乐视野。

6.2 主题活动:组织“音乐鉴赏沙龙”,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变奏曲的形式和发展历程。

第七章:课后作业7.1 音乐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或合作完成一首短篇的变奏曲作品。

7.2 音乐论文: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学习程序
方法导航
【回顾反馈】
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下面句子。
你听,春天里的雨声总是淅淅沥沥、缠缠绵绵,那是春姑娘款款走来的脚步声。你听,夏日里的雨声总是、,那是。你听,秋天里的雨声总是朗朗明快,叮叮咚咚,那是粒粒珍珠落入玉盘。你听,冬日里的雨声总是、
识库
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980年,是诗人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故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朴质的愿望,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
走进作者江河,原名于友泽。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发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二、朗读训练营
1.自由朗读诗歌。
2.有感情地个别朗读。
3.全班齐读诗歌。
三、基础知识园
1.我来注拼音
凝望()静谧()憧憬()()弥足()
朦胧()颤动()覆盖()僵硬()闪烁()
2.我来释词义
凝望:寂寞:
颤抖:疲倦:
【合作探究】
1.细细品读这首诗并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2.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题目解读《星星变奏曲》是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则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这首诗在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星星变奏曲课题 3、星星变奏曲学习目标1.理解“星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2.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助对“星星”等意象的把握,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3.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追求,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重点难点星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诗歌丰富的内涵教具准备流程学习内容补充自主学习【链接材料】1——朦胧诗及其产生背景:朦胧诗古来有之。

李商隐可以称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朦胧诗人”了,他的不少诗如《锦瑟》、《如有》及一些无题诗,历来难以确解,可是仍为读者喜爱。

探讨这些诗的创作方法,它们也是用一些片断的意象,以象征、隐喻手法,表现朦胧惝恍的情思和朦胧惝恍的意境。

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杨炼等为代表。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是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表达对前景的迷茫和困惑。

因受政治影响,诗人不能将自己的心情袒露出来,只能用一种不确定的隐喻与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十年浩劫给整个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江河与其他“朦胧诗人”都是在“文革”中长大的,心灵的成熟包含着对苦难的承担。

他们都是在不断的受伤害中成长起来的。

应该怎样面对黑暗的时代留给他们的创伤,怎样才能改变个人和民族的命运,这是笼罩着所有诗人的疑问。

因此,他们时时企图透过时代的阴暗寻找光明,时时企图在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中战胜苦难。

这首诗就是诗人探究展示【链接材料】2——了解变奏曲:变奏曲,是音乐术语。

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

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

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

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1、给下列字词注音:凝望颤抖闪烁朦胧蔚蓝寂寞2、你发现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星星变奏曲”该作怎样的理解?(一)诵读感知:1、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2、找出第一二两小节中诗人借助的意象并思考这些意象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二)理解揣摩:1.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九年级上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九年级上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星星变奏曲》导学稿设计者:徐丽明审订者:九年级语文老师年月【教学目标】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教学重点】暗喻句子的含义【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学法指导】朗读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走进诗歌课前,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

也可多媒体放映:诗人这个菊花在阳台上呼唤东篱的季节我瞧见我们的诗人比黄花还瘦这些活在人群中的五百罗汉为什么落到这般地步他们一定是把子瞻的明月当成烧饼充饥了他们一定是把摩诘的清泉当成美酒畅饮了他们在唐诗宋词的美味馆里只一碟五绝小令就能消受半个黄昏剩下的半个黄昏他们摸着不长胡须的下巴想吟出一句绝唱可家人把灯光抢了去说,写诗干啥劳神,又费电从这首诗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总结,接着导入课文:从诗中认识了一群诗人,现实生活中,他们是那样无奈那样困惑,可精神追求是他们生命不息的理由。

诗人顾城有一句经典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让我们带上一双诗人的眼睛,走近诗人江河,聆听他弹拨的一首“光明的心曲”——《星星变奏曲》,一起感受诗人的情思与追求。

这是一首朦胧诗。

何谓“朦胧诗”?课件展示: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江河等为代表的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诗人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思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二、一唱三叹,诵读诗歌诗歌是情感的音乐。

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拍,完成一次情感之旅,看谁与作者、与诗歌走得更近。

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3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3 星星变奏曲设计人:常巧玲【学习目标】1、了解朦胧诗。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歌的丰富内涵。

5、激发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学习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分析,品味诗歌的丰富内涵。

【学习方法】诵读法想象法【学习时数】一课时自学一、朦胧诗简说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

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

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

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二、自己出声诵读,根据自己的理解,标示出诗歌的重音,节奏,语速,语调等,小组内快速商榷后展示,其他组质疑点评。

三、初读诗歌,你认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研学小组内品读,讨论完成下面的研学案。

一、朦胧诗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述心志。

试找出这两节诗中诗人运用的意象,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面。

二、结合背景谈谈诗人倾诉了怎样的愿望?资料链接:《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

诗人经历了噩梦一样的十年文革,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

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了自己质朴的愿望,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三、这两节诗在结构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题目“星星变奏曲“应作怎样的理解?知识链接—变奏曲:是音乐术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精品导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精品导学案新人教版
关系?诗人什么缘故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这两句诗别离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述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纳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楚,—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足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约约约的真切感觉。
B.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校大部份同窗都参加了烈士陵寝省墓活动。
C.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强的重要标志之一。
D.伤风退热冲剂的要紧成份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东配制成的。
5.以下句子排序,最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D )
①襄阳建制于汉初,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刺史刘表徙治所于襄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襄阳郡,襄阳从来为州、郡、路、府、道、县治所。
⑫八十六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⑬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在想,那口袋里的石头,冰凉坚硬的棱角,定然是无数次碰疼了洛宁的后背、压痛洛宁羸弱的肩膀了吧。我的眼前恍如看到如此一幕画面:在刺骨的寒风中,在崎岖的山路上,单薄的洛宁背着一袋硬梆梆的石头在艰巨地行走。顶着风雪,洛宁不怕酷寒;踏着山路,洛宁不畏艰险。
②早在6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 ③襄樊有着悠长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④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封仲山甫于樊,樊城由此建城得名。
⑤襄樊市是古城襄阳、古埠樊城的合称,建城史可追溯到2800连年以前的西周时期。
A.③①④②⑤ B.②⑤①④③ C.④①⑤③② D.③②⑤④①
阅读《石头里的春暖花开》,完成6--题。(14分)
自学检测:

第3课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第3课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第3课星星变奏曲执笔人:赵俊芳审核人:马立薇编辑使用人:马立薇使用时间:2011.9.6【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反复诵读,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4.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知识储备1.朦胧诗简说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

它—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2.词语卡片,注音或写字。

颤()动萤()火闪烁()méng()胧覆()盖jì()寞jiāng()硬疲倦()二.诵读感知反复诵读,思考:1.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2.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3.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三.研读揣摩1.自由诵读诗歌第二节,思考:①“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②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③“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2.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①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②“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③“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3.认真地体验这首诗,请从文中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3.星星变奏曲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1.江河与舒婷、顾城、北岛、杨炼一起被称为新时期“______”的五位主将。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静谧.()寂寞.()颤.抖()劫.难()憧憬..()闪shuò( ) 疲juàn()瓦lì()家juàn()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一)整体感知(二)问题研究1.多层意象的叠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一,说说两节诗分别描绘了那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2.“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的“颤抖”怎样理解?3.怎样理解“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这句诗的内涵?三、自学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脆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着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中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和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3.诗的最后四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巩固练习(课外链接,直击中考)既然徐敬亚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身恋着波澜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1.诗中“前也无岸,后也无岸”的大海象征着________,“岸”指的是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上册 3 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3 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新人教版

《星星变奏曲》
一.预习准备
1、本诗的作者是,原名,是80年代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诗集、等。

2.给加点字注音
凝.()望闪烁.()朦胧
..()()疲倦.()
僵.硬()颤.动()
二.合作探究
3.本诗能体现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主旨,譬如,用星星、、、、、、、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表达的主题是。

4.诗的第一节“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句式,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5.诗的第二节“谁还愿意……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与第一节在句式和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
6.请从一、二节诗句的语气、内容、意境三个方面说说诗歌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7.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三.当堂检测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写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2.(1)“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

(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渴盼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的极寻常的夜景?
四.延伸拓展
1.在你的课外积累中,还有哪些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请写出两句。

2.请为下面一首题为“门”的小诗补足诗句。

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
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导学案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导学案学生版

姓名班级小组编号评价学习目标:(预习之前,先认真识记勾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展开预习吧!)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江河及朦胧诗的有关知识。

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品味诗歌语言,借助对“星星”等意象的把握,理解诗歌的主旨。

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反复吟诵,在反复吟诵中整体感知本诗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语言美。

【预习课导学】预习课自读自悟:《星星变奏曲》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什么叫变奏曲什么叫朦胧诗。

自主积累:将这首诗的重点词语及诗句摘抄至摘抄本上。

自我感悟:找出诗中的意象,并能说出两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预习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大声诵读把握诵读的节奏尝试读出诗人的感情。

第二步:再读文本,体会情感:1、边读边结合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理解诗歌的内容。

2、再次默读课文,在诗歌中划出令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语句和词语,并试着从字面义和语境义、主旨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

上有什么异同点,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中意象的对比,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预习自测(见课件)【新授课导学】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二、了解背景本诗写于1980年。

诗人经历了噩梦一样的十年"文革",目睹了“文革”的黑暗和伤痛。

回想风雨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了自己质朴的愿望,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变奏曲,是音乐术语。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3星星变奏曲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3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2、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3、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4、珍惜美好幸福生活。

【重点】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难点】物象的象征意义。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与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比较阅读。

Ⅰ.教材助读1、介绍朦胧诗: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

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

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

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 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

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2、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Ⅱ. 自主检测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诗歌中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提示:这些反复的诗句就是结构标志。

)2、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注意这些物象的不同。

Ⅲ. 我的疑问【提示】请同学们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星星变奏曲》的主题和寓意。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培养对文学和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星星变奏曲》的作者和背景。

简要概述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2.2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形象。

解读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3 课文讨论: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星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星星的象征意义。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做笔记,记录key points 和感受。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深入思考。

3.4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创作自己的星星变奏曲。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评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参与度。

创意写作作品的质量和创意性。

阅读理解测试的成绩。

4.2 评估标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原文。

5.2 相关背景资料。

5.3 星星图片和视频资料。

5.4 创意写作模板和参考示例。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星星的图片、故事或诗歌。

教师准备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6.2 课内活动: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星星相关资料,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主题的讨论和分析。

6.3 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个星星形象,写下自己的联想和感悟。

《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导学案一、导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

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谁写的什么诗?——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齐背这首诗:“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

从而表达了作者憧憬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也是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

而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怎样的思想呢?二、整体感知:1、导入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提示: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寒冷残酷的现实的厌弃和憎恶。

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光明与美好的意境对比寒冷和残酷的意境追求和憧憬厌弃和憎恶注: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

这种结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

(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

)所以,标题中的“星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而“变奏曲”揭示了诗歌的结构。

三、局部品味探讨:1、分组: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绘的意象是哪些并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从其特点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提示:星星、湖、萤火虫、春天、诗、蜜蜂、睡莲、鸟、白丁香、火、旗子弹——温情浪漫自由——光明的象征。

夜、寒冷、冰雪、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可怕残酷——黑暗残酷的象征。

2、重点品味以下诗句的含义:(1)、为什么说“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提示: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学习难点】
“星星”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1.朦胧诗简说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

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

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内容含蓄隽永。

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2.作者简介
江河。

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

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自主学习】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合作探究】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6、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请找出诗中其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

【精读精练】
7、本诗的作者江河是80年代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个诗派其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还有(二至三个)
8、这首诗歌用等来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表达的主题是。

9、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10、请从一、二节诗句的语气、内容、意境三个方面说说诗歌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拓展提升】
14、默写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