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2(苏教版九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于选材,工于构思
2、探究本文和其他桂林山水的文章在角度上有什么不 同?作者是从怎样的思路来写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
作者把写自然山水之美与船家所讲述的传说故事有机融合,边 赏景,边听故事,融情于景,情景相生,有情趣,有哲理。
品味语言
试从课文中找出优美的语言,评析杨 朔散文的语言风格。
提示:从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句式工整、笔墨凝练等方面 探究,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凭着我一支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 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 这段话是从上一段话桂林山水的美难以用语言或色彩描绘出来这点 生发出来的,作者说自己别开蹊径,以别样的手法来表现,写山最 为感动自己的一点,也就是后面所提到的有关山水名称来历的种种 传说。“没见过一座山……没见过一条水……”这两句是“互文”, 意思是说,山和水都深蕴着劳动人民的想像和感情。“只有桂林山 水”单独成为一句,用了句号,是表示强调。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 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 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
学习杨朔的写景方法,请你为家乡的一处 优美景致写一篇写景散文,字数600字左右。
画山绣水
杨朔
作者简介: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 东蓬莱人。青年时代从事过翻译和古典文学的 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一面跟 随部队转战南北,一面从事文学创作。著有中 篇小说《红石山》,全国解放后,著有短篇小 说集《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50年代中期以后,专力进行散文写作,在当时 有相当大的影响。 他的散文艺术成就非常高,主要表现在: 一、追求意境美,作者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 首诗;二、深寓哲理,哲理从形象的描绘中表 达出来,从所描述的事或人的整体中表达出来; 三、巧施艺术技巧……
预习检查
i 怠慢( dà ) n 嶙峋(xú ) 黑黝黝( yŏu ) n 最醇(chú ) 贮藏( zhù ) n 攒聚(cuá ) 圩子( wé ) i
n 恬静(tiá )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 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3、品味杨朔散文诗化的语言。
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一部分(1-3):总写桂林山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分层。
清奇峭拔,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第二部分(4-15):写桂林到阳朔江上景色和船家 口述的关于景点的各种传说。
第一层(4-5)、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 第二层(6-15)、了解江上的山岩的名称和传说。
第三部分(16-17):启示人们,面对美景,牢记过 去畅想未来。
阅读探究
1、课文以“画山绣水”为题,妙在何处?
“画山绣水”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水。
2、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 (第2段) 漓江水色图(第4段) 鱼鹰捕鱼图(第5段)
3、本段写了桂林山水的什么?有什么特点?
水和峰石。水绿,而峰石瘦骨嶙峋、玲珑剔透、千奇百怪。 作者以两幅画面来表现:一幅静态的,漓江水色图;另一幅是动态 的,鱼鹰捕鱼图。
4、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江山景色的?
小组合作探究
1、本文运用了不少从船家口中得来的间接材料来写 景,作者是怎样运用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本文在写景中融入船家讲的关于山岩来历的种种传说、故事。这种间接 材料的运用可以丰富作品内容。在本文中运用传说,让我们想见到山岩 的神态,留有较大的想像空间,比具体描述要好。间接材料要作者的直 接见闻统一起来运用,本文讲述一点传说,再写一点江上景色,两者相 互穿插,组合得比较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