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合集下载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以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中央银行的存在,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是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标准主要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恰极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而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则是遵循货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尽管现代中央银行衍生了一系列其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但稳定币值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把稳定币值作为中央银行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

通过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的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制约政府过热的经济决策行为,起到经济稳定器、制动器的作用。

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以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作为前提。

简言之,中央银行的性质、稳定币值与制衡政府过热经济政策的职能,是中央银行需要具备独立性的基本原因三.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表现在《人行法》确立了央行的地位、权限和职责,并明确规定央行独立于财政,独立于地方政府,并且不允许对财政透支,不允许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不允许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得以专门履行货币政策职能,决定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央行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我国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导致了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很不充分。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作为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职责的过程中,面临着独立性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人民银行不同于其他的商业银行,它是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承担着维护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政治因素干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将会给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包括政策独立性、行政独立性和财政独立性。

政策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方面的决策不受政治和行政机关的干扰。

行政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人事管理不受外部势力的影响。

财政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的财务决策和资金支配不受任何政治或行政因素的影响。

在现实中,中国人民银行面临着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政治考虑常常会成为参考因素。

在执行金融监管时,一些政府部门也会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立场产生影响。

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因此,为了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其一,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制度建设。

要求政治领导人不直接介入货币政策和金融管理的具体操作,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和约束力度,确保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财务等方面的独立性,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

其二,中国人民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机制。

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层及全体员工保持政治中立,严守职业操守,避免私人利益和政治干预等问题的发生,维护中国人民银行政策、行政和财务独立性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其三,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外部监管。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不断完善对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和规章,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等的配合和联动式监管,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以及执行的政策能够切实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大学生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大学生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不论是由某家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比如英国;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比如美联储,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特性。

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具体地说包括四点:一是目标独立性与工具独立性;二是对内与对外独立性;三是中央银行相对于金融市场独立性的问题。

四是中央银行的独立行是相对的。

而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应该同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制度等基本国情相适应。

一、目标独立性与工具独立性目标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可以自由制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如果法规对央行的目标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具体,那么央行就有较大的权利自由裁量,从而具有较大的目标独立性。

工具独立性是指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确定后,中央银行有权利自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自己认为合适的操作,以实现其目标。

一些人认为我国中央银行的目标独立性需要加强。

但是,世界各国一般都对本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做出了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将保持物价稳定置于核心位置。

而且,我国央行要在国务院领导下,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实现宏观的经济调节。

所以,我认为,我国央行没必要加强货币政策目标的独立性。

具有工具独立性的央行应该具有一个基本权利,就是调节利率。

而在我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与财政部、建设部等部委的经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

中国人民银行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定权,对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重大政策事项只有制定权和执行权,但是最终决策权属于国务院。

央行不具备这个权利,需要国务院的批准。

从这点可以判断,我国央行工具的独立性也不存在。

我认为,我国央行应该增强工具独立性。

二、对内独立与对外独立对内、对外独立性是指央行能不能独立地制定对内、对外的货币政策。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王玮摘要: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探讨由来已久,而在中国这个大背景之下又该如何看待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它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到底有何区别,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本文将对其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法律中央银行是一个由政府组建的机构(在美国是联邦储备体系),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作为金融主管当局,代表政府管理金融机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特殊金融机构。

它是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主要是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

1一、中央银行产生发展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叶,其雏型是瑞典银行,1833年英国议会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为无限法偿币,标志着第一家中央银行的诞生。

19世纪初形成较完善的中央银行制度。

1920年在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上提出的发行银行应脱离各国政府控制的观点,成为各国建立中央银行最重要的理论根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央银行国有化成为当时改组和设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原则。

同时,在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国家加强了控制。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加强了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在此基础上,1945年12月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推动了各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的中央银行萌芽于20世纪初,清政府光绪年间因整理币制而成立大清银行,经理国库、发行纸币。

而后历经了北京军阀及民国间的不断调整改变。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的权力机构和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大的国家多设单一的监管机构,中央银行就是金融业的主管部门。

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如德国和美国,或在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小的国家,如意大利、法国、日本、加拿大和瑞士等,对金融业的监管机构是多头的。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表现在制定政策方面。

除美国、德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大、有权制定货币政策外,其他中央银行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

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

2.从中央银行与财政部资金关系上看,很多国家严格限制中央银行直接向政府提供长期贷款,但又要通过某些方式对政府融资予以支持。

中央银行与财政的资金往来关系,是衡量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

3.从中央银行的利润分配与税收管理上看,中央银行有着保持相对独立性的财务基础。

中央银行不是企业,但它有盈利,不但能够维持自己的营业支出和股票分红,还有一部分剩余上交财政。

中央银行不需要财政拨款,因此减少了政府的制约,这是中央银行不同于其它政府部门的地方。

但是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标,它的收入扣除必要分配外,全部要上交。

这又是它作为政府部门性质的体现。

二、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这次金融改革比以往更强调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并指出要组建货币政策委员会。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深化金融改革,首要的任务是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这是因为,各国市场紧急发展的实际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的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从法律角度看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几种模式从立法角度规定中央银行在政治体制中的法律地位,是决定中银行独立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中银行在法律地位上独立于政府,直接向最高权力(立法)机构(如果会、议会、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

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

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我国央行独立性分析一)独立性的表现我国央行在法律和组织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立性在不断加强。

1983 年国务院授予了央行履行其职责所必须的权利和相对独立性。

1995 年在法律上确立了央行的地位、权限和职责,明确规定了央行独立于财政和地方政府,并且不允许对财政透支,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和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1998 年国务院对央行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撤销省级分行,改按经济区设置九大分行,以上措施从法律及组织上逐步加强了我国央行的独立性。

2003 年4 月,十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成立银监会的决议。

银监会的职责是分担了原来由央行承担的金从与政府的关系上看,它既不像美国、德国的中央银行完全独立于政府,也不像法国,韩国等完全受政府领导。

其总行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发挥职能,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拥有“独立而又不独立”的法律地位,从而导致了我国的中央银行在职能、组织、人事、经济等方面欠缺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独立性不足。

央行的法律地位低,在组织上隶属于国务院,仅“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相对独立”。

所以在很多时期,央行仍需服从国务院的指导,不能完全随经济形势而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2.人事独立性不足。

政府部门、金融机关在央行政策机构的人事渗透过多,使其产生行政的依赖性和缺少广泛的代表性。

人事的渗透问题导致了中央银行在许多方面的决定带有了强烈的主观色彩。

3.职能独立性不足。

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于国务院,央行缺乏应有的决策自主权,所以只有执行权。

这些原因产生了央行维护币值稳定和政府的刺激有效需求而导致的通货膨胀之间的问题。

4.经济独立性不足。

人行法规定央行的财务和资金是独立分开的,不对财政,政府部门进行融资,不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但却没有具体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不可能切断央行与政府部门的资金关系,所以其独立性经常受到来自财政、地方政府甚至商业银行的干涉和影响,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央行的独立性。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浅谈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摘要】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一种共识和历史发展的共同趋势。

银行是金融业务的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的关系已不是直接的隶属关系,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关系。

本文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衡量标准、特点和不足展开来写,并根据以上论点做出了对我国中央银行的改善建议。

【关键字】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经济发展一、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一级金融机构,依法具有排除外界的干扰,自主行使法定的职权,履行法定义务的本质的属性。

这是由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职能特征所决定的。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现状1.在组织独立性上,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在国务院领导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其职责。

2.在政策独立性上,人民银行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定权,但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于国务院。

3.在人事独立性上,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4.在财务独立性上,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

1.职能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如何解决货币政策与政府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能否抵御财政透支及其他不合理的融资要求,能否独立进行金融监管。

2.组织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或政府的有关部门,其内外组织机构与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联程度。

3.人事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的主要领导人的任期、任命、组成及罢免是否由政府批准和决定,有无政府人员的兼职和渗透。

4.经济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是否依赖于财政拨款,有没有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摘要】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独立性不仅在法律上受到保障,而且对于金融系统的稳定、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仍面临挑战,需要加强。

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必要的,通过提升其独立性,可以更好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实施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可以加强监督机制、明确法定地位,并加强人民银行的独立决策权。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仍然需要不断提升,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确保国家经济稳健发展。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法定地位、现状、金融系统稳定、货币政策、经济发展、强化、提升、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性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核心机构,承担着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作为负责发行人民币、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和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监管等职能的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货币稳定;作为金融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监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运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中国人民银行还承担着跨境支付结算和金融市场发展等重要职责,对于促进国际金融合作和提升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国家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地位不可替代,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1.2 独立性的意义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意味着它能够独立地行使货币政策和监管职能,不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干扰。

这种独立性对于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靠至关重要。

独立性可以让中国人民银行更加客观和专业地制定货币政策,而不受政治干预的影响。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承担着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等重要职责,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和观察家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民银行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转型,其独立性逐渐受到重视和保障,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进行思考和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其能够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管理外汇储备、监管金融机构等职能,而不受政府部门和其他利益集团的干预和影响。

这种独立性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保障中央银行的权威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发展健康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受到了一些因素的限制和影响。

中国政府打破国内金融机构垄断地位的力度,提升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对于金融改革是非常大的,破坏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不再是一个完全的独立机构,这也使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纠纷、权力角逐等问题时常会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构成威胁,影响其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和管理外汇储备等领域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因为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一些新的金融问题和挑战,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有些过于棘手。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又得到了保障和加强。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强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的保护,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中国人民银行行使职能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增强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通货管理职能,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时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是指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即监管者在操作上的独立性即贯彻其决定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衡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从组织上衡量,央行是否隶属于政府,其领导人的任免程序和任期;从决策上衡量,能否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从经济上,是否依赖与财政拨款,有无可独立支配的财源。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48年2月。

以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衡量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组织机构上,《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条第2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这就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与财政部平级,不受财政部节制。

在组织机构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二、职能决策上,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才能实施。

其他的有关货币政策事项做出决定后,即予执行,需报国务院备案。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法》将货币政策委员会这一在国外习惯的决策机构定性为咨询议事机构,其成员除金融专家外,其余代表主要是政府官员,货币政策委员会通过货币政策议案时采取一人一票主义,经出席会议的2/3以上的委员表决通过。

这样的政策议案显然体现了极强的政府意志。

三、经济财务上,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发行的货币,同时也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不代表任何私人利益,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预算制度,依法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国家,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

另外,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时不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干涉,能够独立地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那么,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究竟有多重要?它的独立性受到了多少保障?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独立的中央银行能够更加客观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果中央银行受到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的干涉,很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的过度宽松或过度紧缩,最终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对于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只有在独立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才能更加主动地与市场沟通,向市场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使市场能够更好地预期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

这样一来,市场主体就能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

而当中央银行受到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干预时,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就会受到影响,市场可能会产生不确定性和波动,最终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受到的保障程度和实际情况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上,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机构,受到国务院的领导。

这意味着在某些重大问题上,中国人民银行的决策可能受到国务院的直接干预。

中国人民银行的财政状况也不够独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国债等财政工具。

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到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呢?可以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地位和独立性保障机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务院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银行,这一规定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与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要求并不相符。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整个金融运行的中心和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之一,其制定的政策以及银行自身的体制都对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所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

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人事任命、政策决策、财务预算管理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是有所加强的,这样更好的发挥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分析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极为突出,它不但是全社会货币、信用的调节者,也已成为经济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保证着。

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的运行,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是为了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发挥得更加完美,其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独立性的强弱会影响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作用。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讨论,发现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所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所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学术界多年的争论和研究,目前对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已逐步达成了共识,即: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二)独立性双层含义的分析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职责,要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必须是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首先,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符合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和自身业务的特点,从这一点来看,中央银行只有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可以更好的实行其业务活动;其次,中央银行制定和实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虽然中央银行需要按照政府的确定的目标和意图行事,但是由于其作用的对象是货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调控的手段是经济手段,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而政府人员并是不很了解,所以应该给予中央银行一定的独立性;再者,中央银行与政府两者所处的地位、行为目的、利益需求及制约因素都有所不同,如果中央银行完全按照政府的指示行事而缺少独立性,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不良的情况出现,如:用货币发行弥补财政赤字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从而导致金融运行的波动。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1.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立法与惯例不同,西方主要国家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有:独立性较强的如德国、美国;独立性居中的有英国;独立性较弱的有意大利。

2.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发展历程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到1983年以前这段时间内中央银行是严格地按照财政部门的指示来进行金融活动,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央银行几乎是没有独立性的。

但是在这一期间有关中央银行的职能以及独立性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也就是1952年,在这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在政府的领导下对我国的金融次序进行整顿,接管旧的官僚银行金融机构,逐步建立新中国的银行体系。

这一期间我国中央银行主要侧重于金融体系的完善。

1953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银行的工作重点也转变到支持经济建设上面来,此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财政部门的资金配臵部门将所获得的资金统一分配到各个经济发展项目上去。

央行的这一职能基本上延续到改革开放前期,在此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中央银行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到1983年我国逐渐成立了专业性的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的职能并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十项职能,中央银行的职能也就逐渐体现出来。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才从法律上确立了我国中央银行的地位,其独立性也得到了很大部分的加强。

我国央行在独立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我国央行在独立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中央银行学作业经济学院论述:我国央行在独立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自1983年开始,我国就建立了中央银行。

经过31年实践,我国依然未能有效的解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难题。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常常受到政府的干涉或影响,因而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我国央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央行存在的问题:(一)多方因素干扰央行目标独立性我国央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政策目标不仅受政府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限制,还受到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各界的间接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降低央行的目标独立性。

我国货币政策实质上受到多目标约束,包括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化解金融风险,甚至还包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

央行一边在分、支行的建设上存在放权不够的问题,而一边地方政府、地方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的目标通常都是繁荣当地经济,因而存在着地方势力结盟,共同影响人民银行的目标达成,央行在不得不考虑地方势力要求的同时也就丧失了自身目标的独立性,支农再贷款造成的反作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二)政府干预央行货币发行政府为了加速经济发展,总是把中央银行作为资金供应机构。

希望中央银行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增加货币发行的办法扩大投资。

这就说明了中央银行难以摆脱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干预,没有足够的权力和能力来制约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

导致中央银行掌握的货币、信贷杠杆始终是作为应急措施。

随时被用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定问题。

这样就使中央银行在平衡信贷收支,实现宏观金融调节方面遇到很大的压力和困难。

(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可操作性低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金融市场规模不大、制度不完善,这直接降低了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力度;人行虽控制着政策工具,但是却难以使其效用最大化,这也是对央行实际独立性的削弱。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尚不能在宏观调控中发挥很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金融094覃泓锟0826210420 众所周知,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最高管理机构,管理一国的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

而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时,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以免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行政干预。

所谓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中央的自主权受制于其他部门的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保持其相对独立性上做得如何呢?以下将根据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是否垄断货币发行权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自其成立之日起就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发行的银行。

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大八届三次全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从法律上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即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唯一的中央银行,也是唯一的合法货币发行机构。

在垄断货币发行权上,中国人民银行拥有绝对的独立性。

二.是否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1984年以后,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后,中国人民银行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在《中国人民银行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中不受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享有法律赋予的履行职责的独立性。

在中国银监会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性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职能被分离出来,人民银行可不用受制于商业银行的利益,从而能独立地从整个金融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全局出发来制定货币政策,从而强化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独立行使货币政策这一职能。

三.独立监督、检测金融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同属国务院组成部门,均担任宏观经济调控,监督市场,但互不隶属。

也就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在履行监督、检测金融市场职能时是不受其他部门的干预的。

从以上三点看出,中国人民银行在改革开放后其独立性得到不断的加强,但是在中国并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显得更弱一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组织独立性不足。

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刘舒宁11232007经济1102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央行的独立性,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职能独立性欠缺中国人民银行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的决定权,对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重大货币政策只有制定和执行权,却无最终决策权。

从法律地位方面看,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只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而从世界范围看,凡是把稳定币值作为中央银行首要的或唯一的目标并取得较佳绩效的国家,其央行的法律地位都比较高,独立性都很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直接对政府总理负责,中国人民银行的重大决策必须经总理批准,即在决策上没有完全独立性。

这种状况的负面效应在中央银行的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尚不明显,但在央行和政府的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问题。

因为央行的制衡作用无法通过合法的程序发挥,原本已割断的中央银行受制于财政、地方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联系都有可能通过中央政府再变相地联结起来,最终造成货币的超量供应。

还有,由于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决定货币政策取向,因此,货币政策从谋划到出台往往时滞过长,容易错过最佳时机。

(二)组织独立性欠缺《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时,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国家的中银行”。

由此可见,中央银行是被立法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行列的,是我国中央政府的组成部门。

在《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12月25日)中提出的金融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的预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中央预算接受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监督。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论中央银行独立性所在学院:商学院年级专业: 2012级会计学系姓名:**学号: **********一、央行独立性概念中央银行独立性(CBI ,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意味着给予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而实现经济目标的权利。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二、保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依据现代中央银行是否应该保持制度上的独立性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分歧的问题, 肯定者否定有之。

我们认为, 中央银行是否应该独立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不能从其本身来考虑, 而必须结合是否有利于央行有效地实现其货币政策的调节职能, 特别是是否有利于货币稳定来分析。

基于这样的认识角度, 我们认为中央银行至少在理论上应当保持充分的独立性, 理由如下:首先, 从制度分析的角度看, 中央银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为实现货币稳定和政策调节目标, 改进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 从而给人们带来收益或福利的制度安排。

中央银行在性质上是一种代表全社会利益的制度形式, 无论从它的基点即稳定货币还是从它的政策调节职能即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来看, 中央银行的行为均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 是对全社会负责, 而不能偏向或依附于某种利益集团的利益和行为。

所以, 中央银行作为稳定货币关系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 在原则上应当保持制度上的中立立场和独立性, 即既不能有自身作为一个利益主体的经营目标, 又需要对于各种利益主体和集团保持平等距离。

其次,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而言的, 如果政府能够从稳定货币的要求出发公正而科学地安排货币政策, 那么中央银行是否具有独立性就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问题在于, 现代经济学已越来越将政府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利益和目标的利益集团来对待, 而不是单纯作为一个政治团体。

特别是在政府机构及其经济职能不断膨胀的现实情况下, 政府既承担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发展职能, 又作为一个创造收益性的投资主体和消费主体来参与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过程, 再加之它的收支方式有着强大的国家政权力量, 所以, 如果将中央银行完全置于政府的领导和掌握之下, 不仅会失去对货币供应的制衡机制, 而且在政府目标与货币稳定目标相矛盾的情况下, 常常会引起对货币关系稳定的反向作用。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一、央行的独立性内涵1、央行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2、中央银行独立性具体表现几个方面(1)货币发也属货币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也分享了一部分货币发行权。

因此,确切地说,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上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基础货币的独立性。

(2)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目标、自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3)人事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决策者的任免程序、任职期限等不受政府干预。

(4)经济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不必依赖财政拨款。

二、为什么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1、央行要有一定的独立性①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其业务必须符合金融规律。

②央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③央行相对于政府的地位、目标、利益诉求及制约因素不同。

④央行与政府形成制约和互补关系,有利于减少全局性失误。

⑤保证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减少地方政府对其分支机构的行政干预,提高央行的调控效率。

2、央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a.金融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使然b.央行的宏观调控仅为国家对经济调控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总调控目标相一致c.央行履行职责时除采用经济手段外,也需要一些行政手手段,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的配合,需要政府来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d.在战争和特大灾害等特殊情况下,央行则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因此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力是现实存在的,中央银行根本不可能彻底摆脱政府的影响。

毕竟是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政府当然也可以剥夺其独立性。

所以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摘要:本文对独立性的定义主要是基于埃吉芬格的央行独立性理论,首先本文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现状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上进行分析,并就其独立性水平做出判断,然后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央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质,是指作为货币行政当局的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权。

埃吉芬格(Eijffinger,1997)从内容上说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他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人事上的独立性;二是赤字融资上的独立性;三是政策的独立性。

而政府在这三方面的影响应当尽量排除或弱化。

埃吉芬格认为对于像中央银行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公共机构,其人事任免上要完全排除政府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央银行人事上的独立性是指政府对中央银行任命程序的影响程度。

它具体表现在任命程度、任期长短和解除职务的程序等方面。

而在赤字融资的独立性方面,如果政府能通过中央银行信用直接或间接地为政府支出融资,对中央银行施加影响,那么中央银行在赤字融资上无独立性可言。

直接涉及的中央银行信用是指货币政策从属于财政政策。

间接涉及的中央银行信用可能产生两种情形:一是中央银行成为政府的出纳;二是中央银行负责政府债务的管理。

政策上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权。

而这个可分为政策目标的独立性和政策工具的独立性。

即,央行自己选择政策目标的自由度和是否选择保值货币稳定为作为其目标。

【1】接下来需要以此为理论基础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做一分析判断,从而得出客观结论。

一、中国人民银行独立程度:所谓中央银行独立性就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制定和实施货币职能时的自主程度。

1984 年我国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职能的完全分离标志着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建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银行的建设不断地完善,从条文上看,《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5、11、12、29、30及38条是目前人民银行独立性的主要法律规范。

现从横向和纵向两种角度对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做一个分析判断。

从横向来看,从数据上看,有工业化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四种测度方法,包括:格里利、马辛达罗和泰伯利尼的GMT分析方法、库克曼的CK分析方法、阿莱西纳和萨默斯的L-AS 分析方法以及德贝勒和费雪的DF分析方法。

其次,有经济转轨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测度方法:朗格尼和希茨的LS模型分析方法,该模型包含了DF和SIB两种加权方法。

最后还有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两种测度指标:中央银行官员换任频率TOR和政治变动指数POL。

按GMT方式, 我国央行的独立性指数为6,在LS分析中DF, 我国的指数为O.75,SIM 指数为0.675;采用库克曼的发展中国家独立性分析思路, 我国央行的TOR指数为0.20将上述指标值在三种测度方式中与不同类型国家央行相对照,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2】从和其他国家的横向对比上看,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享有像最高法院那样的独立性,完全不受政府干扰,也不直接向议会负责。

如美国,德国,瑞典,这些国家通货膨胀率通常较低且平稳;第二种是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机构甚至财政部,独立性较差,中央银行既无法律或制度上的独立性,也没有独立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其行为基本上听命于政府的安排,如日本、意大利;第三种是独立性居中的中央银行,在名义上隶属于政府机构或财政部,但实际上拥有较大的独立性。

我国在这种分类中属于最后一种。

【3】2、从历史纵向分析。

1993 底《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的稳定,这就明确了中央银行的目标独立性。

接着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 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律上的独立性。

而199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启动外汇公开市场操作, 1996 年4 月正式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 这些都增强了中央银行的工具独立性。

之后1997年货币政策委员会成立和2003年金融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剥离到新成立的银监会等等, 都说明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增强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4】并且很好地起到了反通货膨胀的关键作用。

可以看到,在经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后,中国政府于1995年前后颁布许多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相关法规条例, 从而使得1996年通货膨胀率从1995年的14. 8% 降到6. 1%,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提高对当时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起了很大的作用。

具体的对比1995年银行法。

原《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主要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和提供金融服务三个方面。

而2003年修改后,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调整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三个方面。

修改后的法律强化了中国人民银行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责,由过去主要通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审批、业务审批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以及日常监督管理等直接监管的职能转换为履行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风险的职能,即维护金融稳定职能;同时增加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两项职能。

成立银监会,将实施金融监管从央行职能中分离出来,有利于央行的独立性发展,因为监管职能的分离能够提高央行的规模效率,能够集中精力将重心放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工作上。

3、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中,央行拥有很高的技术垄断性,基本上央行提供的货币政策都具有不可置换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制定权的缺陷。

通过对比得出,我国央行的独立性虽然在不断的提高中,但是对比世界一些主要经济体,我国央行独立性处在中等的水平,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周边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力日益加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而更有力的发展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经济。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存在的问题根据埃吉芬格的理论和北京国际中央银行研讨会和威廉•麦克多诺提出的标准,本文总结出我国中央银行的一些问题。

第一、货币的发行权在国务院手中,意味着央行没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由此可见,货币政策中的核心问题依然受制于政府,而央行只能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执行货币政策。

然而,政治领导在决定货币政策的时候是否具有高瞻远瞩的姿态是需要被考虑的,毕竟,当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时,人们失业率上升,对政府的失望和抵触情绪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政治领导人很可能为了稳定这种情绪而做出不利于长远发展的短视货币政策。

所以,央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显得异常重要。

第二、货币政策的执行和其他职能的履行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中国人民银行法》也确立了政府对央行各项工作的全面干预。

第三、虽然法律明确禁止了财政发行,但是从事实上,其他行政主体对央行独立性依然存在削弱和干扰。

1、财政部门。

由于法律没有对央行独立性的明确规定,这使得在实际执行中,财政部门可能会间接地影响央行,因为央行的预算并没有独立与财政部,而在北京国际中央银行研讨会和威廉•麦克多诺提出的标准中都有关于央行资金来源是否独立于财政部作为其独立性强弱的衡量标准之一。

2、经济发展计划部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紧密的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国经济发展有五年计划这样的明晰轨道,而对于计划制定部门,在制定经济发展蓝图的时候,必然因为专业原因的限制导致无法充分考虑央行资金来源的问题,从而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货币可能会成为弥补计划出现的资金缺口的工具,这主要是因为央行没有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从而影响和削弱其执行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坚定性和权威性和不可动摇性,是央行成为为政府政策收拾烂摊子的工具。

3、地方政府和地方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没有对其分支机构的职能做出具体的规定,分支机构权职不明,容易影响央行在地方的权威。

同时,联系最近的新闻报道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巨大是不争的事实,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和地方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迫使地方银行超额放贷,出现巨额缺口时只能由发行货币的央行收拾烂摊子。

4、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亏损严重, 为了社会稳定, 靠银行贷款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需要, 造成国有银行信贷资产大量流失, 而后依赖于中央银行发行更多货币弥补这一缺口。

第四、我国央行是行长负责制。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条”中国人民银行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第十一条“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

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前任美联储副主席阿兰# 布兰德总结委员会制在制定货币政策方面优于单个行长的理由: 委员会制定的政策波动可能性较少; 委员会采取极端政策比个人少; 委员会能集中所有成员的智慧, 在一个不确定性很大的世界中, 这一点非常有用; 委员会成员将有关不同决策的直观推断提交给会议讨论, 这种做法有助于那些定义不清或高难问题的解决。

【5】三、对独立性问题的建议:1、增加货币政策委员会中学者、专家的比例。

现任货币委员会委员中只有三位是专职教授,金融界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员较多,一定程度上,这种情况对于中央银行独立性不利,因为专家意见往往更加理性,不会过于犹豫于国家财政政策等,所以,提高专家比例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

2、宏观经济运行目标有四个: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但是,实践证明这四个目标是很难同时执行的,所以需要又实现先后的顺序,而这个顺序的排列是由一系列原因和国情来具体操纵的,比如经济运行态势、来自民间的压力、执政党的战略等等,所以,财政政策是多变的,不稳定的。

但是,货币政策需要稳定,独立于这些影响财政政策指定方向的因素,也即独立于政府,服从于法律。

因此,中央银行应当具有独立的目标,而不是让自己的目标围绕国家短期经济发展的脉络随意被改变或者弱化。

3、行长负责制表明央行行长对上和对下的绝对的权力,虽然有利于提高银行独立性,但是,同时也增加了政策中个人判断失误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在政策执行上确立一种合议制度,可以在保证政策执行独立的前提下减少风险。

4、制定法律,从法律层面上杜绝其他部门和国有企业对央行的影响;政府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成立相关监督机构,保证这些部门和企业自己对自己负责,坚决抵制为了短暂的利益或者漏洞而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