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教学案例分析
正弦定理代入法的应用教案
正弦定理代入法的应用教案正弦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三角形中的各种问题。
而正弦定理的代入法则是在使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时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代入法,我们可以将已知的条件代入到正弦定理中,从而求解未知的变量。
本文将以正弦定理代入法的应用教案为主题,介绍如何通过代入法解决三角形中的问题。
一、知识准备。
在学习正弦定理代入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正弦定理的表达式和求解方法。
正弦定理的表达式为,在三角形ABC中,有。
a/sinA = b/sinB = c/sinC。
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边长,A、B、C分别为对应的角度。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求解三角形中的各种未知变量。
二、案例分析。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演示正弦定理代入法的应用。
假设我们有一个三角形ABC,已知边长a=5,b=8,角度A=30°,我们需要求解角度B和边长c。
1.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的表达式进行代入:a/sinA = b/sinB = c/sinC。
将已知的条件代入,得到:5/sin30° = 8/sinB。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sinB=8sin30°/5=0.8。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反正弦函数求解角度B:B = arcsin(0.8) ≈ 53.13°。
2.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角度B,再次代入正弦定理的表达式,求解边长c:5/sin30° = c/sinC。
将已知的条件代入,得到:5/sin30° = c/sin53.13°。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c≈8.66。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正弦定理代入法,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求解三角形中的未知变量。
这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设计正弦定理代入法的应用教案:1. 知识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入正弦定理代入法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这种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实际运用举例》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实际运用举例》教学设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实际运用举例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教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实际运用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几何定理的应用场景。
教学目标- 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进一步发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正弦定理- 介绍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a/sinA = b/sinB = c/sinC)- 解释正弦定理的几何意义和运用场景- 演示实际问题中如何利用正弦定理求解未知变量余弦定理- 介绍余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c² = a² + b² - 2abcosC)- 解释余弦定理的几何意义和运用场景- 演示实际问题中如何利用余弦定理求解未知变量实际运用举例- 提供几个实际问题的案例,涉及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分步引导学生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这些问题- 给予学生充足的练机会,以加深对定理应用的理解和熟练度教学步骤1. 引入: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 正弦定理:- 介绍正弦定理的公式和使用方法- 演示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利用正弦定理求解未知变量- 学生模仿演示并完成相关练题3. 余弦定理:- 介绍余弦定理的公式和使用方法- 演示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利用余弦定理求解未知变量- 学生模仿演示并完成相关练题4. 实际运用举例:- 提供几个实际问题的案例,涉及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分组或个人完成案例分析和解决过程- 学生通过小组或个人报告展示解决思路和结果5. 总结与讨论:- 综合讨论学生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的优劣- 引导学生总结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问题解答能力2. 练成绩评估:通过练题的完成情况和准确度,进行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评估3.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思考能力和解决方法的合理性参考资源1. 《高中数学教材》2. 互动教学软件和课件3. 个人和小组练习题。
正弦定理含义
正弦定理含义
摘要:
1.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
2.正弦定理的应用场景
3.如何使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4.实际案例分析
正文: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正弦定理的含义是: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它们所对的边长之比。
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
sinA/sinB = a/b
其中,A、B是三角形的两个角,a和b是与这两个角对应的边长。
正弦定理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在解决三角形的角度、边长问题时,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求解。
此外,正弦定理还可以应用于物理、工程等领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要使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对应的边长。
2.根据正弦定理公式,计算第三个角或边长。
3.利用计算结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如何使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为30度和45度,其中一个角对应的边长为
3。
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求解另一个角对应的边长。
首先,根据正弦定理公式,我们有:
sinA/sinB = a/b
已知sin30°/sin45° = a/3
接下来,我们可以求解sin45°:
sin45° = √2/2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得到:
sin30°/√2/2 = a/3
解方程,得到:
a = 3√2/2
所以,另一个角对应的边长为3√2/2。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正弦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
高中数学正玄定理教案
高中数学正玄定理教案
教学内容:高中数学正弦定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应用。
2.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解决相关题目。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1. 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正弦定理与其他三角函数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原理,并说明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3. 练习: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练习应用正弦定理。
4. 拓展: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问题,引导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正弦定理。
5. 归纳总结:总结正弦定理的应用条件和解题方法。
6. 练习检测: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正弦定理的掌握情况。
7. 课堂小结:对正弦定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正弦定理展开,通过引入、讲解、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正弦定理的
概念和应用。
同时,通过拓展和练习检测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
技巧。
正弦定理的引入与证明的教学案例
正弦定理的证明与使用的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数学的过程。
“正弦定理”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也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次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正弦定理.一、教学设计1、创设一个现实问题情境作为提出问题的背景;2、启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关心的现实问题,逐步将现实问题转化、抽象成过渡性数学问题,解决过渡性问题时需要使用正弦定理,借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揭示解斜三角形的必要性,并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动机。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数学实质,将过渡性问题引伸成一般的数学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及第三边。
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先回答目标问题:在三角形中,两边与它们的对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为了解决提出的目标问题,引导学生回到他们所熟悉的直角三角形中,得出目标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解,从而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
二、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如图1,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宽d=1km,因上游突发洪水,在洪峰到来之前,急需将码头A处囤积的重要物资及人员用船转运到正对岸的码头B处或其下游1 km的码头C处。
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 l∣= 5 km∕h,水流速度∣v2∣=3 km∕h。
B CA图12、提出问题师:为了确定转运方案,请同学们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有关的问题,将各自的问题经整理后交给我。
待各小组将题纸交给老师后,老师筛选几张有代表性的题纸全班展示,经大家归纳整理后得到如下的5个问题:(l)船应开往B处还是C处?(2)船从A开到B、C分别需要多少时间?(3)船从A到B、C的距离分别是多少?(4)船从A到B、C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5)船应向什么方向开,才能保证沿直线到达B、C?师: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解决上述问题?大家经过讨论达成如下共识:要回答问题(l),需要解决问题(2),要解决问题(2),需要先解决问题(3)和(4),问题(3)用直角三角形知识可解,所以重点是解决问题(4),问题(4)与问题(5)是两个相关问题,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解决问题(4)和(5)。
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学教案1-1-1正弦定理(2)_1
正弦定理一、教学内容的分析“正弦定理”是人教A版必修五第一章第一节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正弦定理.做好正弦定理的教学,不仅能复习巩固旧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识,体会联系、发展等辩证观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任意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本节内容是处理任意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也就是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用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坚实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三、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知识。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将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发现正弦定理,初步学会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发现数学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实例的探究引出正弦定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基本运用.难点:(1)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a cb O B C A 数.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如图,河流两岸有A 、B 两村庄,有人说利用测角器与直尺,不过河也可以得到A 、B 两地的距离(假设现在的位置是A 点),请同学们讨论设计一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最新5篇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最新5篇正弦定理教学设计篇一《正弦定理》教学设计茂名市实验中学张卫兵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初中学习过的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采取从特殊到一般以及合情推理的方法发现并证明正弦定理;让学生在应用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定理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过程体验数学的探索性与创造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发现、证明正弦定理并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难点:正弦定理的发现并证明过程以及已知两边以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解的个数的判断。
三、教学基本流程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以及一边,如何求出另外一边;2、结合初中学习过的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采取从特殊到一般以及合情推理的方法发现并证明正弦定理;3、分析正弦定理的特征及利用正弦定理可解的三角形的类型;4、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四、教学情境设计五、教学研究1、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本设计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创设了一系列数学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质疑、思考,让学生在“疑问”、“好奇”、“解难”中探究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了的数学创新思维。
2、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过程”,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再创造”过程。
本设计展示了一个先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中正弦的定义出发探索A的正弦与B的正弦的关系从而发现正弦定理,再将一般的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联系起来(在一般的三角形中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而在一般的三角形发现正弦定理的过程,使学生不但体会到探索新知的方法而且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必修5《1.1.1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5《1.1.1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1000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正弦定理的概念,掌握求解三角形边长的方法。
2. 学会运用正弦定理求解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数学必修5》第1章第1节,“正弦定理”(1.1.1)。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2. 让学生回忆一下高中数学所学的定理,比如勾股定理和角平分线定理。
3. 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让学生对正弦定理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知识讲授1. 讲解正弦定理的概念及其公式。
2. 分别对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它们的定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通过图示让学生知道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使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4. 给学生提供几个具体例子,让他们练习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1. 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比赛项目为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复习与总结1. 以课堂小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性总结,让学生对正弦定理的应用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1. 正确掌握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熟练掌握正弦定理的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正弦定理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运用。
2. 正确判断在不同情况下使用正弦定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案例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3. 组织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是从基础数学知识逐步深入的,正弦定理是高中数学重点内容之一,更为复杂的三角函数内容的基础。
学习正弦定理需要有良好的基础数学知识,同时也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渐进进行教学。
【教学建议】1. 为了保证课堂效果,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法,如讲解法、案例法、练习法等。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课件理ppt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正弦定 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课
件理ppt
目 录
• 引言 • 基础知识复习 • 应用举例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 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课件理应掌握正 弦定理、余弦定理 及其应用举例
三角函数在解三角 形、测量学、振动 分析等领域有着广 泛的应用
公式
(1)已知a、b、A和B,其中C=180-A-B;(2)利用正弦定理求出sinC,进而求出C的度数; (3)利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c的长度。
应用举例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ABC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其中角A为30度,角B为60度,求该三 角形的第三边长c和角C的度数。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角C的度数为75度;根据公式(3) ,可计算出第三边长c为5。
三角形解法及分类
01
三角形解法
对于一个已知三边长度的三角形,求解其角度的过程叫做三角形解法
。
02
三角形分类
根据角度大小的不同,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
直角三角形。
03
直角三角形解法
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已知其中两个边的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
理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
02
基础知识复习
三角函数的定义
三角函数是研究三角形性质的重要工具,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等函数 。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且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
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即对于任意的角度x,都有sin(x+2kπ)=sin(x)、 cos(x+2kπ)=cos(x)和tan(x+kπ)=tan(x),其中k为整数。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高中趣味数学正弦定理教案
高中趣味数学正弦定理教案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正弦定理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该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个三角形模型,以及量角器和直尺等工具。
2. 准备一些相关题目,让学生练习运用正弦定理。
教学步骤:
1. 导入
教师用三角形模型向学生展示三角形的三条边以及三个内角,并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在一个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与对应的三个边之间存在一种比例关系,即正弦定理。
2. 讲解
通过示范和解释,向学生介绍正弦定理的公式和用法。
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的原理,并能够灵活应用到解题中。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弦定理求解。
4.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并互相交流解法。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弦定理的重要性和灵活运用。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结束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测他们对正弦定理的理解程度,并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练习。
正弦定理10分钟教案
正弦定理10分钟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正弦定理(10分钟教案)课程名称:数学年级水平:适用于高中数学,适于11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和用途;2. 能够应用正弦定理解决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以及相关教学软件;2. 纸和笔供学生使用;3. 正弦定理的定义和相关示例。
教学过程:1. 引入(2分钟):- 引发学生对正弦定理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计算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的问题。
而正弦定理就是帮助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
-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正弦定理,是否知道其定义和应用范围。
2. 知识讲解(5分钟):- 将正弦定理的定义投影到教室屏幕上,或在白板上书写。
解释该定理表达的是三角形中边与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 通过具体的图示,讲解正弦定理的表达方式: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A、B、C为对应的内角。
3. 案例分析(2分钟):- 展示一个有关正弦定理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该定理解决问题。
- 让学生讨论并试图提供解决方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
4. 小结与巩固(1分钟):- 请学生总结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应用范围,并进行简要概括。
-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将正弦定理应用于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5. 拓展练习(推荐作业):- 布置几个正弦定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在下一堂课开始时,可以让学生共享答案并讨论解题方法。
教学手段:1. 讲授与演示:通过课堂互动,使用投影仪或白板来解释和演示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应用。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互相交流想法。
3. 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方式:1. 学生解决案例分析中的问题的能力;2. 学生对正弦定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课堂小结和讨论中的参与度。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3-33.3球面上的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3-33.3球面上的正弦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 掌握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及其在求解三角形时的应用; - 能够理解球面上三角形中各元素的关系,并能够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加以应用求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的掌握及其在求解应用中的应用。
难点球面上三角形各元素的关系及其在题目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引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想起正弦定理在平面三角形中的应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球面上的正弦定理。
2. 讲解球面上的正弦定理通过相关的课件、板书、模型等手段,向学生介绍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的概念及其公式,并且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其应用。
3. 案例分析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球面上三角形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所给的条件加以应用求解。
4. 练习布置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解答。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案例分析、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及其应用。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中的提问、板书、演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的掌握情况。
同时,通过学生的练习做题情况以及下节课的讲解和解答的表现,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给出初步评估。
六、教学建议•引导学生了解球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及公式,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加强实际案例的剖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配合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温故知新,并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
《正弦定理》教案(含答案)第一章:正弦定理的引入1.1 实物的直观引入利用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模型,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正弦定理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正弦定理在几何图形中的普遍性。
1.2 数学定义与公式给出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式: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 b, c分别为三角形的边长,A, B, C分别为对应的角度。
解释正弦定理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1.3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正弦定理的应用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正弦定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二章:正弦定理的应用2.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利用正弦定理推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 B + C = 180°。
解释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间的关系。
2.2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引导学生通过正弦定理判断给定三角形的形状。
2.3 实际问题应用选择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正弦定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正弦定理的应用意识。
第三章:正弦定理在测量中的运用3.1 角度测量讲解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角度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正弦定理进行角度测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距离测量讲解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距离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正弦定理进行距离测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实际测量案例提供实际测量案例,让学生利用正弦定理进行测量。
培养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提高学生对正弦定理在测量中应用的理解。
第四章:正弦定理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4.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关系讲解正弦定理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4.2 三角函数图像的绘制利用正弦定理绘制三角函数图像。
培养学生的图像绘制能力,提高学生对正弦定理在三角函数中应用的理解。
4.3 三角函数问题的解决利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函数问题。
微格教学案例-正弦定理汇编
学校: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主讲教师:
科目:数学课题:正弦定理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2.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时间分配
授课行为
授课技能
学习行为
媒体
1分钟
刚才我们探讨了 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 C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那么,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将继续讨论
教师和同学一起分析图像,总结 C与其对边AB变化的关系
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一起分析、齐声回答
2分钟
请大家来看黑板上的两个探究问题。”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直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式?哪位同学来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丹同学。
“回答得很好,请坐。”
孙静同学:
“ ,a=4,
b=8,∠A=30°
所以,∠B=90°”
3分钟
“现在我们来看黑板上的2题 b和B、C。”大家一起来做一下这道题。“很好,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正弦定理。请同学们在笔记上整理一下这两道题。”
教师提示,使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
同学们自己整理“正弦定理一定是三角形的一边与其对应角的比值,要注意所给的已知条件。”
1分钟
“好的,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1.正弦定理:
2.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①三角函数的定义,②等积法,
3.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①已知两角和一边;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及时对新知识的系统巩固
正余弦定理完美教案
正余弦定理完美教案第一章:正弦定理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学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的定义及公式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的规律1.4 教学步骤1. 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2.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章:余弦定理简介2.1 学习目标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学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余弦定理的定义及公式余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余弦定理的规律2.4 教学步骤1. 引入余弦定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2. 通过示例,讲解余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三章: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3.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综合问题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4 教学步骤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决综合问题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能力第四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4.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几何问题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性4.4 教学步骤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性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能力第五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5.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5.4 教学步骤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六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练习6.1 学习目标巩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提高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6.2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题,涵盖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6.3 教学方法提供综合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分析解题思路,讨论解题方法6.4 教学步骤1. 提供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2. 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问题3. 讨论解题方法,总结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技巧第七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7.1 学习目标深入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的灵活运用7.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案例三角形特殊角度时的定理特殊性质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具体三角形问题讲解定理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图工具直观理解定理的应用7.4 教学步骤1. 通过具体三角形问题,展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2. 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图工具,直观理解定理的应用过程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定理在三角形中应用的理解第八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复杂三角形中的应用8.1 学习目标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复杂三角形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三角形问题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复杂三角形问题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运用练习题及解题策略8.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8.4 教学步骤1. 引入复杂三角形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定理2.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3. 讨论解题策略,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技巧第九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9.1 学习目标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工程测量、建筑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实际工程问题中的解题方法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定理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定理在工程中的应用9.4 教学步骤1.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展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2. 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理解定理在工程中的应用过程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定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理解第十章:总结与复习10.1 学习目标总结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复习本门课程的知识点,为考试做好准备10.2 教学内容复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10.3 教学方法通过复习讲义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组织复习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10.4 教学步骤1. 发放复习讲义,让学生提前预习2. 组织复习课堂,引导学生复习重点知识点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练习环节: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此环节需要重点关注解题思路的培养和方法的多样性。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教案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正余弦定理的概念及公式。
2. 学会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2. 余弦定理:a^2 = b^2 + c^2 2bccosA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练习、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通过图形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正余弦定理。
3. 引导学生运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正余弦定理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含义。
3. 示例:给出三角形ABC的边长和角度,运用正余弦定理求解未知量。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正余弦定理应用题。
5. 讨论:分组讨论一些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正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正余弦定理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拓展1. 研究正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2. 了解正余弦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3. 探索正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正余弦定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拓展:了解学生在课后对正余弦定理的学习和研究情况,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正余弦定理的相关内容。
正弦定理
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案例描述:《解三角形》课堂教学记录一、激情导课:教师:(出示幻灯片)有一位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勘测A、B两座山峰的距离,如图,两山峰之间有一条大河,同学们运用自己学过的数学建模知识,想想他会怎样做?学生1:他会在A山上再选一点C,构成三角形。
学生2:如果c角是直角就好了。
只要测出A角的度数,用cosA=就能求出AB的长度。
学生3:也可以用sinB=教师点拔:cosA=sinB 对吗?学生感悟:在Rt△ABC中角A与角B互余。
学生4:还可以让A角成为900,测得C角的度数,用tanC=求得A、B两山峰的距离。
教师因势利导:看来同学们对直角三角形很熟悉,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在山顶之上不一定能找到符合我们要求的C点。
我们必须研究一般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才能解决我们的野外测量问题。
在数学上我们把“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三条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它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三角形的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民主导学:(一)出示任务一:教师:我们首先从熟悉的直角三角形中探索边角的关系。
我们先回顾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如图,教师板书:=sinA,=sinB等。
2.教师:引导学生寻求联系,发现规律,深化学生对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理解:教师板书:==c sinC=sin900=1教师:同学们又发现什么了?学生:c==,即在Rt△ABC中==。
教师:这样的边角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成立,在一般的三角形中也成立吗?(二)出示任务二:教师:对于一般的三角形,==是否仍然能成立?教师提示:大家必须认清“一般三角形”的含义,包括: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那么,我们的研究方向应该是什么呢?1.学生:明确下一步的探究方向:(1)在锐角三角形中,等式是否成立?(2)在钝角三角形中,等式是否成立?2.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探究如何在锐角或钝角三角形中给出一般性证明。
正玄定理
一、案例分析从新课程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楚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探究学习,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到有所领悟时,不告诉他答案,使学生的思考‚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本案例的教学特点是:第一、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循序渐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从直角三角形引入探究正弦定理,顺应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得自然。
第三,采用指导发现法,教师在关键时指导,学生探究、讨论、发现,形成数学理论.如要求学生从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推导正弦定理,从学生板演三个练习讨论发现三角形解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课改理念;体现了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体现了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独表演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
第四,本案例的教学,还体现了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是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2、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应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正弦定理,理解证明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艰辛的创新品质,增强学习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例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责任心。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五、教学设想: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深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弦定理》教学案例分析
山东省莱芜市第十七中学/田才林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构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实验猜想发现正弦定理,并从理论上加以证明,最后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A版)第一章中,是在高二学生学习了三角等知识之后安排的,显然是对三角知识的应用;同时,作为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而定理本身的应用(定理应用放在下一节专门研究)又十分广泛,因此做好该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探索、发现和证明,感受“类比--猜想--证明”的科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会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这种数学地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想,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难点是三角形外接圆法证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正弦定理,理解证明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不畏艰辛的创新品质,增强学习的成功心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例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责任心。
四、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深入探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设计思路如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课前放映一些有关军事题材的图片,并在课首给出引例:一天,我核潜艇A正在某海域执行巡逻任务,突然发现其正东处有一敌艇B正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朝北偏西40°方向航行。
经研究,决定向其发射鱼雷给以威慑性打击。
已知鱼雷的速度为60海里/小时,问怎样确定发射角度可击中敌舰?
[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立刻进入到研究者的角色中来!]
(二)启发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用几何画板模拟演示鱼雷及敌舰行踪,在探讨鱼雷发射角度的过程中,抽象出一个解三角形问题:
1、考察角A的范围,回忆“大边对大角”的性质
2、让学生猜测角A的准确角度,由AC=2BC,从而B=2A
从而抽象出一个雏形:
3、测量角A的实际角度,与猜测有误差,从而产生矛盾:
定性研究如何转化为定量研究?
4、进一步修正雏形中的公式,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以及
等
[直觉先行,思辨引路,在矛盾冲突中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用“特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猜想数学规律。
提出问题:
1、如何对以上等式进行检验呢?激发学生思维,从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进行研究,筛选出能成立的等式()。
2、那这一结论对任意三角形都适用吗?指导学生用刻度尺、圆规、计算器等工具对一般三角形进行验证。
3、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与所对的边满足关系
[“特例→类比→猜想”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的研究思路!]
(四)让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探寻理论证明的方法。
提出问题:
1、如何把猜想变成定理呢?使学生注意到猜想和定理的区别,强化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怎样进行理论证明呢?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通过作高转化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
3、你能找出它们的比值吗?借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以上的研究思路。
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找到比值,突破难点。
4、将猜想变为定理,并用以解决课首提出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学生成为发现者,成为创造者!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正弦定理具有对称和谐美
2、“类比→实验→猜想→证明”是一种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下思考:三角形中还有其它的边角定量关系吗?
六、板书设计:
正弦定理
问题:大边对大角→边角准确的量化关系?
研究思路:特例→类比→实验→猜想→证明
结论:在△ABC中,边与所对角满足关系: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
同时,考虑到这是一节探究课,授课前并没有告诉学生授课内容。
学生在未经预习不知正弦定理内容和证明方法的前提下,在教师预设的思路中,一步步发现了定理并证明了定理,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思维。
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视为一种信息载体,一种知识产生的背景。
本节课数学情境的创设突出了以下两点:
1.从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设计数学情境。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有一种好奇的心态、探究的心理。
因此,本教案紧紧地抓住高二学生的这一特征,利用“正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这一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2.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节课数学情境的设计处处以问题为导向:“怎样调整发射角度呢?”、“我们的工作该怎样进行呢?”、“我们的‘根据地’是什么?”、“对任意三角形都成立吗?”……促使学生去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
(二)、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新课标提倡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节课从问题情境的创造到数学实验的操作,再到证明方法的发现,都对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和拓展,使其更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数学实验走进了课堂,这一朴实无华而又意义重大的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给了学生成功的快乐;这一思维模式的养成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武器。
一些遗憾:由于这种探究课型在平时的教学中还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往往以一种观赏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主动探究意识不强,思维水平没有达到足够的提升。
但相信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这种状况会逐步改善。
一些感悟:轻松愉快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天地,是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主阵地,是思想教育的好场所。
新课标下的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