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压迫缝合术_过去现在和将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压迫缝合术:过去、现在和将来
作者单位: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发表于:国际妇产科
学杂志,2011,38(10):375-377子宫压迫缝合术(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UCS)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系列新方法,其大大提高了产后出血治疗
的成功率,在减少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和降低子宫切除率,保持器官完整性发面发挥重要作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具有
操作简单、迅速、有效、安全等特点,并易于在基层医院
推广[1]。对传统产科来说,子宫压迫缝合术是一个里程碑
式的进展。
子宫压迫缝合技术的变迁
1996年德国Schnarwyler等[2]首先提出宫底部压迫缝合术
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但1997年英国B-Lynch等[3]报道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以后,子宫压迫缝合术才真正开始流行。据B-Lynch个人网站报道,截至2009年底,
全世界共做了近2900例B-Lynch缝合术,成功率约为
92%[4]。由于行经典B-Lynch缝合术时缝线经过宫腔,可能会增加产褥感染及缝线从宫底滑脱的风险,为降低以上风险,许多学者在B-Lynch缝合术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良:2000年Cho等[5]提出的Cho方形缝合术(多个方形压迫缝
合术)、2002年Hayman等[6]提出的Hayman缝合术(宫体
部的纵形压迫缝合术)、2005年Bhal等[7]和Pereira等[8]分别提出的Bhal缝合术(宫体部双重U形缝合术)和Pereira缝合术(围绕子宫四周的多重纵形和横行压迫缝合术,缝线并不穿透宫腔)、2007年Ouahba等[9]提出的Ouahba缝合术(近宫角部和子宫切口上下两侧的压迫缝合术)、2008年Hackethal等[10]提出的Hackethal缝合术(从宫底部-宫颈6~16个间断的水平缝合术)、2011年Zheng等[11]提出Zheng缝合术(缝线并不穿透宫腔),以上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的原理与B-Lynch缝合术是一样的,只是进针部位和次数的变化以及缝线没有穿透宫腔,但以上研究的病例数太少,很难判断这些改良是否确实有利于改善结局。除了对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改良以外,还有很多关于B-Lynch缝合术结合血管结扎、血管栓塞或宫腔放置球囊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报道。经典B-Lynch缝合术和绝大多数改良B-Lynch缝合术的主要适应证为子宫收缩乏力或宫体部胎盘粘连引起的产后出血[12],而对于前置胎盘特别是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引起的产后出血,通常以B-Lynch缝合术结合其他止血方法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2010年意大利Arduini等[13]报道B-Lynch缝合术结合Bakri气囊治疗1例前置胎盘;2011年英国Yoong等[4]报道B-Lynch缝合术或Hayman缝合术结合Bakri气囊治疗10例前置胎盘,成功率100%,以上方法的原理为对子宫壁内外两侧进行压迫而止血,故被称为“子
宫三明治缝合术(uterine sandwich)”。其实对于前置胎盘,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是长期困扰产科医生的难题,目前有很多关于压迫缝合术治疗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的报道。2000年Cho等[5]提出在子宫下段进行单个或多个方形缝合法(haemostatic multiple square sutures),2002年Hayman等[6]提出水平峡部-宫颈压迫缝合法(two isthmic-cervical compression suture),2005年Hwu等[15]提出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法(two parallel vertical compression sutures)和2008年Dedes等[16]提出峡部–宫颈环状压迫缝合法(circular isthmic-cervical compression sutures)分别治疗6例、1例、14例和6例前置胎盘病例的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均取得了成功。2010年Ying等[17]提出子宫下段横行环状压迫缝合法(transverse annular compression sutures in the lower segment of uterine,TACS)治疗17例前置胎盘病例的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成功率94.1%(目前已经积累了36例,成功率达到97.2%)。但与B-Lynch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相比,针对前置胎盘病例的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出血的各种压迫缝合法,目前报道的病例数还太少,需要进一步积累以评估效果。
其实,不管是针对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还是胎盘粘连或前置胎盘引起的产后出血进行的子宫压迫缝合技术
的改良,核心之处是“在需要之处进行缝合(suture where need)”。
子宫压迫缝合术的适应症扩展
子宫压迫缝合术除了治疗产后出血以外,很多学者把这些方法应用于晚期产后出血、妊娠早期或妊娠中期流产或引产后的出血、预防子宫内翻的再发。2004年Hillaby等[18]报道1例妊娠13周流产后出血,开腹行B-Lynch缝合术后出血停止,成功保留子宫。2006年Price等[19]]报道1例妊娠19周难免流产时出血,运用各种方法无效,出血达到4000mL,最后开腹行B-Lynch缝合术+宫颈峡部放置Foley 导尿管后出血停止。2009年Matsubara等[20]提出Matsubara–Yano缝合术预防子宫内翻复发(进行五次穿透缝合:3次纵向、2次横向缝合)。但是以上研究仅仅局限于很少的单个病例报道,还需要更长时间、更多研究、更多病例的积累。
子宫压迫缝合术的安全性问题
除了要考虑成功率以外,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必须重视的因素。①近期安全性主要考虑:缝线滑脱及滑脱引起的肠管套叠、子宫坏死(全部或部分肌层)、宫腔粘连等。目前还没有缝线滑脱和肠管套叠的文献报道;而宫腔粘连主要出现在Cho缝合术后。自1997–2010年已经有6例子宫压迫缝合术后子宫坏死的报道[21-26]:4例发生在B-Lynch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