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配套导学案练习二十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教案doc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教案doc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教案doc一. 教材分析《练习二十》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之前学习的100以内加减法的巩固和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加减法运算,如进位、退位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加减法运算,如进位、退位等,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设计趣味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练习题、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购物、计算奖励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如:“已知一个水果篮子里有7个苹果,又加入了7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遇到问题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和提示。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明白正确答案的原因。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例2
1.投票选举。
(1)老师让每位同学把自己心目中的人选写在纸条上,然后让收集好纸条,并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用他们各自的方法记录下王明明和陈小菲的得票数。(明确投票规则及要求.)
(2)投影展示班上同学记录的结果,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3)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说说理由。(讨论后交流:喜欢画“正”字的统计方法,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快捷,一个“正”字代表5票。)
时间
主备
个备
共备
导学准备
导学
步骤
导学环节
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





1.结合具体的情况,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2.将平均分活动与除法算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会。











1、巩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完成第1题。
8÷4=2 15÷5=3
18÷3=6 16÷8=2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12页第5、6、7、8、9题。
四、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探究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获。





二年级班学科:数学
学习内容
除法1(例4)
时间
主备
个备
共备
导学准备
导学
步骤
导学环节
导学流程和内容
个性化设计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第4单元 第5课时 练习课(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4单元 第5课时 练习课(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4单元第5课时练习课(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表内乘法口诀的掌握,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复习表内乘法口诀。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3. 练习课中的习题讲解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表内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复习表内乘法口诀(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表内乘法口诀,强调记忆方法和计算技巧。

(2)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呈现实际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指导。

(3)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练习课中的习题讲解与讨论(1)教师挑选典型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其他习题,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3)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中相关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六、附录本导学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适用于第4单元第5课时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处理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旳基础上编排旳。

本单元旳重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处理问题, 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处理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如下几种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处理问题。

2.例题旳展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规定: 1.结合现实生活中旳详细情境,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旳基本含义, 学生用两步计算旳措施处理问题, 懂得小括号旳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测、独立思索等良好旳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旳使用。

2、综合算式旳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第一课时处理问题教学内容: 书本第4页例1 讲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旳:1.使学生能从详细旳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 掌握处理问题旳环节和措施, 懂得可以用不一样旳措施处理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测等良好旳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3.通过处理详细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旳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旳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旳含义,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过程, 会用所学旳数学知识处理简朴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旳亲密联络。

懂得小括号旳作用, 会在处理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激发爱好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问: “我们看看图中旳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旳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测画面, 提出问题。

教师合适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课(1-3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课(1-3课时)导学案

练习课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学习目标1.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商。

2.正确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并会写单位名称。

3.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正确解答平均分的除法应用题。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8题每个热气球上有3人,6个热气球共有()人。

□○□=□18人坐6个热气球,平均每个热气球上有()人。

□○□=□18人,每3人坐一个热气球,需要()个热气球。

□○□=□分析:“每个热气球上有3人,6个热气球共有多少人”就是求6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运用的口诀是“三六十八”。

“18人坐6个热气球,求平均每个热气球上的人数”,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运用口诀“三六十八”。

“18人,每3人坐一个热气球,需几个热气球”,即求18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运用口诀“三六十八”。

1.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12○÷ 4=3 18○÷ 6=316○÷ 4=4 24○-6=1825○+ 5=30 6○× 4=2420○÷ 5=4 3○× 3=915○÷ 3=5 15○+ 3=182.答案:15 6 5 5 66 5答案:18 3×6=183 18÷6=36 18÷3=63.盖住的数是几?答案:4 18 4 4 65知识点2:解决与“平均分”有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3题有24本练习本。

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人?分析:求每人分几本,就是用总本数除以人数;求可以分给几人,就是用总本数除以每人分得的本数。

人教版2020年春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20(002)

人教版2020年春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20(002)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第2课时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例,与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再通过说一说、做一做突破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

二()一十八三九()()九三十六五()四十五六()五十四七九()2.用下列乘法口诀,说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四九三十六3.计算下面各题。

18÷2 54÷6(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4.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用9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37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布置教室的装饰品,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自己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作适当提示或引导。

)今天我们就来帮助第三组的同学们来布置教室吧。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2.出示例2.(1)出示问题三,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学生自行提问并列式,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

师: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求什么?(能摆多少行?)列式是:27÷9=3 口诀:三九二十七追问:根据三九二十七,你还能想到和它有关的另一道除法算式吗?(27÷3=9)(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是:27÷9.(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

人教版2020年春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46(002)

人教版2020年春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46(002)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10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克和千克课型:复习课课时:第6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117页第7题,第119页第17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难点: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法:引导建构。

学法:独立练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7页第7题,第119页第17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在()内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小明的体重是35()。

一个鸡蛋重50()。

一袋盐重500()。

一头猪大约重130()。

一个苹果重150()。

小明的妈妈的体重是50()。

一支铅笔长约16(),重约()。

2、判断。

(1)10千克铁比10千克棉花重。

()(2)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3)小明今年7岁约重2千克。

()(三)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跟物体的重量有关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一)复习克和千克1、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2、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引出:1千克=1000克3、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1克或1千克?1块口香糖重1克,一小袋洗衣粉重1千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4、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说课稿doc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说课稿doc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说课稿doc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主要内容是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通过练习不同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字认识,对于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于运算规则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不同的加减法题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规则,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加减法题目能够迅速找到计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入加减法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加减法运算规则,并通过示范题目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讨论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共同解决问题。

4.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运算的规律,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不足。

人教版2020年春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25(002)

人教版2020年春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导学案25(002)
比较: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问:有括号的式子应先算什么?
3、揭示课题: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4、、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3。(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例题。)
① 、7×(7-5)
这个算式里有什么运算?(乘法和减法)怎么计算呢?(学生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是先算乘法吗?告诉学生:有括号的算式题,应先算括号里面的。你会用脱式计算吗?(学生练习。)
②、(77-42)÷7
小组讨论:说说运算顺序,为什么不先算除法?
汇报讨论结果。
2、思考:例3与之前学的两步运算算式有什么不同?又是怎么计算的?(学生思考并回答。)
3、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做一做”第1题.
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2、“做一做”第2题.
算式里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5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课 型 :新授探究课课 时:第3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49页例3和“做一做”,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自学解决问题和积极参加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养成良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练习二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练习二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练习二十
〔第八单元 克与千克〕
课题;练习二十课型 ;复习课课时;第3时课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05页练习二十;.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2〕7千克 7000千克 700克 70千克
> > >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一支圆珠笔重9克,3支这样的圆珠笔重多少克?
2、一筐苹果重48千克,分装在6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苹果?
3、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你从上面的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学生独立找,并写下来.集体订正
③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5〕练习二十第10题.
①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6〕练习二十第11题.学生看图回答.
〔7〕练习二十第12题.填写合适的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05页练习二十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
2、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000个2分硬币约重〔 〕.
3、1袋精盐重500克,〔 〕袋精盐正好是1千克.
〔7〕2千克○2000克 〔8〕950克○1千克 〔9〕6千克○5999
〔三〕引入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课(1-4课时)导学案精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课(1-4课时)导学案精品

练习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李坑学校李忠华学习目标1.训练掌握试商的方法,并能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学习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数的口算和笔算。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17个山楂,平均分给3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分()个,还剩()个。

17÷3=□(个)……□(个)分析:把17个山楂平均分给了3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分(5)个,剩下的2个就是余数,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1.把19朵花插进5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3)朵,还剩(4)朵。

答案: 17÷3= 5(个)…… 2 (个)知识点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在()里面“√”。

(1)46÷5=8……6()(2)63÷8=7……7()(3)6×4+8=32()分析: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即余数<除数。

在46÷5=8 (6)中,余数6大于除数5,所以是错误的。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8教材66页练习十四第11题答案:(1)46÷5=8……6(×)(2)63÷8=7……7(√)(3)6×4+8=32(√)改正:49÷6=8 (1)36÷7=4 (8)改正:36÷7=5 (1)知识点3: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教材65页练习十四第8题。

列竖式计算。

9÷2= 25÷4=27÷5= 38÷6=19÷3= 42÷5=39÷4= 47÷5=分析:利用和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教版⼩学⼆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教版⼆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内容:第⼀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括号;运⽤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个特点:1.结合⽣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两步计算的⽅法解决问题,知道⼩括号的作⽤。

2、培养学⽣认真观察、独⽴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在实际⽣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单元教学重、难点:1、⼩括号的使⽤。

2、综合算式的应⽤。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李玲玲审定⼈:肖咸清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第1题)导学⽬标1、能从具体的⽣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不同的⽅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多⾓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

3、在多种⽅法中选择⾃⼰⽐较喜欢的⽅法去解决⽣活中的问题,从⽽提⾼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法导学难点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导学⽅法⾃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问题:现在看戏的有⼏⼈?⽅法⼀:⽅法⼆22+13=35(⼈)22-6=16(⼈)35-6=29(⼈)16+13=29(⼈)22+13-6=29(⼈)22-6+13=29(⼈)教学反思:《解决问题⼀》导学案学习⽬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法。

合作探究⼀: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法(选择⼀种填上并汇报)1、原来有()⼈,⾛了()⼈,就先减去()⼈,算式是;后来⼜来了()⼈,就再加上()⼈,算式是;2、原来有()⼈,来了()⼈,就先加上()⼈,算式是;后来⼜⾛了()⼈,就再减去()⼈,算式是;合作探究⼆: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我观察到22+13=35(⼈)35-6=29(⼈)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相同的数有:;不同的数有:;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当堂检测:1.完成教材练习⼀第1题2、将下⾯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50+20=70 70—15=55 86—26=60 60+13=73综合算式是:综合算式是:3、变式练习(1)男⽣有22⼈,⼥⽣有27⼈,有16⼈参加接⼒赛,有多少⼈没参加接⼒赛?(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2⼈,到站后下车18⼈,⼜上来14⼈,车上现有多少⼈?4、扩展提⾼⽣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请你⼝头编⼀道加减混合的解决问题,并解答出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练习二十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练习二十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3课时练习二十一课题;练习二十一课型;练习课课时;第3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学习目标;巩固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经验.教学重、难点;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1、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小东拿的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3,确定A 是2,进而确定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3.由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和第四格分别填1、4.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4、3,再确定B是2,第二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1、3.【三】1、引入课题;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简单推理.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简单推理的相关练习.【板书课题;练习二十一】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1. 下面三位同学每人拿着一张动物卡片,分别是兔、狗、猫,他们拿的各是什么动物卡片?答案;小林拿的是狗;小青拿的是猫;小风拿的是兔解析;由图意可知,小风拿的是兔,则狗和猫被小林和小青分别拿着.因为小林拿的不是猫,所以他拿的是狗,剩下的猫由小青拿着.2. 下面三位同学拍球,分别拍了 32 下、31 下、30 下,他们各拍了多少下?答案;小娟拍了 31 下;小龙拍了 32 下;小云拍了 30 下.解析;由图意可知,小云拍了 30 下,则小娟和小龙分别拍了 31下、32 下.因为小娟拍的不是最多的,也就是说拍的不是 32 下【在三人拍的成绩里面,32 下最多】,所以她拍了 31 下,剩下的 32下是小龙拍的.3. 小雨、小东、小松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小松说;“我不是最后一名. ”小东说;“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是小松比我的成绩好. ”他们各得了第几名?答案;小松得了第一名;小东得了第二名;小雨得了第三名.解析;因为小松不是最后一名,所以他要么是第一名,要么是第二名,又因为小东也不是最后一名【他要么是第一名,要么是第二名】,但是小松比小东的成绩好,所以小松得了第一名,小东得了第二名,小雨得了第三名.4. 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4 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 应该是几?【答案;B 应该是 2.】解析;由题意可知,第一行的两个方格中应该填 1 和 4,因为第二列有 4,所以第一行、第二列的方格中填 1,第一行、第三列填 4.第四列的两个方格中应该填 1、4,因为第三行已经有 4,所以第二行、第四列填 4,A 是 1.第四行已经有一个 2,所以第四行、第二列的方格中填 3,第一列、第四行的方格中填 4.第一列的两个方格中应该填 1、3,因为第三行已经有 1,所以 B 是 3.5. 【书本第112页第5题】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 1~4 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 各是几?答案;B 是 2,C 是 1.解析;由题意可知,第二列的两个方格中应该是 1、4,因为第一行已经有 1,所以 C 是 1,第一行、第二列是 4.第一行的两个方格中应该是 2、3,因为第四列已经有 3,所以第一行、第一列是 3,第一行、第四列是 2.第四行的三个方格中应该是 1、2、4,因为第四列已经有 2、3,所以第四行、第四列是 1 或者 4.第三行的三个方格中应该是 2、3、4,由第一列和第三列可知,第三行、第四列是 4,所以第四行、第四列是 1.由第一列、第三列和第三行可知,第三行、第三列是 3.这样,B 就是 2.6. 【书本第112页第6题】从 1~9 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中【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 .答案;前两个竖式的答案不唯一.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1、游戏──猜图形.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露出一部分,你能猜猜它们是谁吗?红色的是【】,绿色的是【】,黄色的是【】.考查目的;根据已认识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推理得出结论.答案;红色是三角形,绿色是圆,黄色是长方形.解析;猜信封里的图形,红色和黄色图形都露出一个直角,它们可能是三角形或长方形,绿色图形没有角,肯定是圆.由黄色图形不是三角形,可以推断红色图形是三角形,黄色图形就是长方形.2、连一连.考查目的;学生体验推理过程,掌握用连线法进行推理.答案;解析;先由“第1台电脑最便宜”,确定第1台电脑是3498元;再由“第2台电脑不是最贵的”的条件,推断第3台电脑最贵,是6900元;因此第2台电脑是5412元.当然还有不同的推断方法,只要合理即可.1、小兰、小亮、小林三人踢毽子,分别踢了12下、8下、9下,他们各踢了多少下?2、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答案;小兰踢了8下.小亮踢了9下.小林踢了12下.解析;由“小亮不是踢得最少的”,可以推断小亮踢得可能是12下或9下.又根据“小林比小亮踢得多”,可以肯定小林踢得最多,是12下;小亮踢了9下;小兰踢得最少,是8下.3、二【1】班举行“中国梦·我的梦”朗诵比赛.王晨、李响、程琳取得了前三名.王晨说;“我不是第一名.”李响说;“我不是第二名,又没有程琳成绩好.”他们各得了第几名?考查目的;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答案;王晨得了第二名.李响得了第三名.程琳得了第一名.解析;可先根据第二个条件“李响不是第二名,又没程琳成绩好”,可肯定李响是第三名,程琳可能是第一名或第二名.再根据已知条件“王晨不是第一名”,可以确定程琳是第一名,王晨是第二名,5、李老师、张老师和杨老师比身高.李老师说;“我比杨老师高.”杨老师说;“我比张老师矮.”张老师说;“李老师比我矮.”他们当中,谁最高?谁最矮?考查目的;学生体验推理过程,培养分析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答案;张老师最高,杨老师最矮.解析;由第一个条件得出,李老师比杨老师高.再由第二个条件得出,张老师比杨老师高.因此确定杨老师最矮.由第三个条件得出,张老师又比李老师高,因此确定张老师最高.6、考查目的;学生根据方格中行与列的数据进行推理,从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2、3,所以A 是1.进而确定A所在的列的空方格应填4.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4、1、2,所以B是3.7、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3,确定A 是2,进而确定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3.由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和第四格分别填1、4.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4、3,再确定B是2,第二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1、3.8、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应该是几?考查目的;在较为复杂的方格中【即有一行和一列均没有数据】,让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培养他们有序推理的能力.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2,确定A 是3.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3、4,所以B是2,B的上面的方格只能填4.C所在的列有2和4,若C填3,那么C的这一列最上方只能是1,这时与左边的1重复,不合题意,所以确定C应该是1.9、从1~9中选合适的数字填入下面的中【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考查目的;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推理,以有效地解决问题.答案;【1】【2】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要求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重复,个位可以排除0和1,5和6,2和9等组合,只能填3与8,4与7的搭配;第【2】题,根据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13减5等于8,减数的个位填8.然后根据题意,要求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重复,被减数的十位只能选择4、6或9;此时对应差的十位应是2、4和7.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1、思考题;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已知;1、每个老师只教一门课.2、甲上课全用普通话.3、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4、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年轻.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2、帮小动物找家.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3、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4、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5、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6、有音乐、美术和数学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音乐,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2.1.1 数据收集整理(一)班级: 姓名:【课堂达标】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个课外小组。

课外小组 计算机 篮球 舞蹈 乒乓球 人数(1)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什么小组的人数最少。

(2)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3)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2.班里举行联欢会,要买下面的几种水果,统计我们班同学最爱吃的哪种水果。

填入下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水果 苹果 香蕉 梨 橙子 人数(1)能看出我们班有多少人吗?(2)如果你去买水果,( )要多买些,( )要少买一些。

别的班开联欢会,也这样买行不行?为什么?【学习评价】2.1.2 数据收集整理(二)班级: 姓名:【课堂达标】自评 师评比一比看谁能拿到3颗1.2.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1)把他们统计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辆数这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2)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学习评价】自评师评2.1.3 数据收集整理的练习班级:姓名:【课堂达标】1. 下面是某班同学出生的季节的统计表。

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哪个季节出生的人最多?(2)冬天出生的比夏天出生的少()人。

(3)这个班一共有()人。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2. 这是二年级一班参加运动会项目的情况。

(1)参加( )的人最多。

(2)参加( )的人最少。

(3)你能看出每个小格表示几人吗?(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学习评价】2.2.1 平均分的认识班级: 姓名:【课堂达标】1.把6个草莓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谁分得对在括号里画☆ 。

自评 师评认真做,比一比看谁能拿到3颗3.想一想,填一填。

一共有( )个萝卜,每( )个萝卜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学习评价】2.2.2 平均分----分配班级: 姓名:【课堂达标】 1.把15个萝卜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一》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一》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练习二十一》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加法口诀表
2.能够用加法口诀表计算简单的加法运算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口诀表解决问题
二、导入情境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加法口诀表,学生们围绕着课桌团成一个小团队,依次背诵加法口诀表并用手指对应添加,以帮助记忆加法口诀表。

三、学习重点
1.掌握加法口诀表中的计算方法
2.灵活运用加法口诀表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用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口诀表的重要性
四、学习过程
1. 认识加法口诀表
加法口诀表是一个用来帮助学生快速计算加法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背诵加法口诀表来提高计算速度。

加法口诀表示例:
1+1=2
1+2=3
1+3=4
...
2. 练习加法口诀表
老师出示具体的加法算式,要求学生快速用加法口诀表计算,并在白纸上写下结果。

示例题目:1+2=?
解答过程:
1+2=3
3. 拓展应用
老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加法问题,并要求学生用加法口诀表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加法口诀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示例问题:小明手里有2块钱,妈妈再给了他3块钱,他一共有多少钱?
解答过程:
2+3=5
小明一共有5块钱
五、总结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掌握了加法口诀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要多加练习,巩固加法口诀表的记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希望本节课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耐心和勤奋,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课(1-5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课(1-5课时)导学案

练习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铁山学校何逸春知识点2:除法的含义教材第15页练习三第2题与第4题。

1.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每只分()个。

□÷□=□2.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

□÷□=□分析:由“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可知是“平均分”,即为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小熊,每只分()个。

可以先动手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算式写出结果。

2.答案:10÷2=59÷3=33.24里面有( )个4□÷□=□□÷□=□20里面有( )个5.□÷□=□答案:624÷4=6420÷5=4答案:36÷2=3分析:先让学生圈一圈,数一数,找到平均分的结果及除法算式的结果,再列出除法算式,即求12里面有()个2。

答案:612÷2=6教师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16页第6、7、8题。

2.完成教材第17页第9、10、11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课的收获。

自评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除法知识系统复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通过让学生分一分、圈一圈、数一数、连一连、写一写等具体操作活动后写出除法算式,再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即加深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会,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素材积累】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2、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

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黄色。

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一跳上去,那些晶莹的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

人教版2019年二年级下册数学配套导学案第十单元第6课时 克和千克

人教版2019年二年级下册数学配套导学案第十单元第6课时  克和千克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10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克和千克课型:复习课课时:第6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117页第7题,第119页第17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难点: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法:引导建构。

学法:独立练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7页第7题,第119页第17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在()内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小明的体重是35()。

一个鸡蛋重50()。

一袋盐重500()。

一头猪大约重130()。

一个苹果重150()。

小明的妈妈的体重是50()。

一支铅笔长约16(),重约()。

2、判断。

(1)10千克铁比10千克棉花重。

()(2)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3)小明今年7岁约重2千克。

()(三)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跟物体的重量有关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一)复习克和千克1、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2、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引出:1千克=1000克3、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1克或1千克?1块口香糖重1克,一小袋洗衣粉重1千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4、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8单元克与千克)
课题:练习二十课型:复习课课时:第3时课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05页练习二十;。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重点:掌握所学知识。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05页练习二十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

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

2、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000个2分硬币约重()。

3、1袋精盐重500克,()袋精盐正好是1千克。

4、1000克=()千克,1千克又叫1000()。

5、5000克=()千克6千克=()克
200克+800克=()克=()千克
二、在○里填上>、<或= 。

(1)4千克○400克 (2)6000克○6千克 (3)700克○1千克
(4)3千克○2900克 (5)9克○11克 (6)9千克○5千克(7)2千克○2000克(8)950克○1千克(9)6千克○5999 (三)引入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组交流,在小组汇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口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千克=()克 3000克=()千克
4千克=()克 5000克=()千克
2、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5题。

①先说这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②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第7题。

①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②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4)练习二十第8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你从上面的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学生独立找,并写下来。

集体订正
③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5)练习二十第10题。

①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

集体交流。

(6)练习二十第11题。

学生看图回答。

(7)练习二十第12题。

填写合适的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8)练习二十第13题。

学生调查并做好记录。

3、拓展练习
(1)练习二十第14题。

①学生自己思考。

②小组交流讨论。

③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方法。

小结:一只鹅重6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3千克。

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2千克。

(2)练习二十思考题。

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3)练习二十“你知道吗?”。

读一读。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练习二十剩下的题。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会判。

(1)、爸爸的体重是80克。

()
( 2)2千克铁比2000克棉花重。

()
(3)小刚的身高是120克。

()
(4)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

()
3、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一列货车,其中一节车厢装的煤大约重6000()。

A.克
B.千克
C.米
(2)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作单位。

A.克或千克
B.米或厘米
C.元或角
(3)一桶色拉油重4千克,5桶色拉油重()。

A.9千克
B.2千克
C.20千克
4、按顺序排一排。

(1)9千克 90克 990克 28克
>>>
(2)7千克 7000千克 700克 70千克
>>>
*四、拓展作业。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一支圆珠笔重9克,3支这样的圆珠笔重多少克?
2、一筐苹果重48千克,分装在6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苹果?
3、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4、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5、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千克?
6、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7、一筐梨重48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千克,每人应付多少钱?
五、全课小结:
这个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