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外部性的内部化

132外部性的内部化
132外部性的内部化

13.2外部性的内部化

一般认为,运输外部性的内部化是指将运输的外部影响纳入市场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并减少市场失灵。通过外部性的内部化,人们就会从价格上获得更多有关成本和效益的正确信息,就会便于在各种替代方案中做出正确的判断,特别是运输设施的使用者会更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全部成本,结果是那些外部成本的不利影响会减少,经济与环境资源总的利用也将更为有效率。有西方学者认为,外部性的产生并不是由于存在着对其他人的影响,而是人们没有积极性去充分考虑这一影响。任何经济行为都可能影响到其他人,因此外部影响是相当普遍存在的,但在一个良好运作的系统中,其价格机制本身就可以激发出正确处理这些影响的积极性。内部化并不意味着由运输而引起的负外部性,包括环境成本和拥挤成本会完全消除,内部化只不过是有利于降低外部成本,内部化导致的正确价格可以提供一种导向,促进外部成本最小化。

根据多数西方学者的意见,运输的外部效益,即交通运输在正方面的外部性从长远来看是很有限的,其原因是人类具有一种趋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们会主动地将原来存在的外部效益逐步自发地实现内部化。由于人们趋利的积极性,因此经营者往往会主动地想方设法去把消费者剩余变成自己的经营收益,因而运输外部效益较容易被人们主动地内部化。例如有人提到,假如有足够多的人喜欢观看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只要技术上许可,机场就可以开辟出一块专门收费让人观看飞机起降的地方,这样,一种显然是正的运输外部性就被内部化了。又如,由于交通条件改善引起会港站相邻地段的土地价值上升,一些国家为支持运输业发展,允许运输商同时进行房地产开发,于是一部分由运输带来的外部效益被转化成了运输商的收入。此外,运输条件改善对地区开发的促进作用在一开始可能非常明显,因为某一边远地区的可达性由于运输费用明显下降而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引起经济活动增加,然而这种可达性的提高很快就会在人们的意识中变得习以为常,人们会依据新的供求关系不断重新确定价格,运费也不被认为仍旧是廉价的,于是运输的外部效益也似乎逐渐消散了。可以认为,在经济发达程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原来的运输条件比较差,因此运输改进所带来的运输外部效益,例如对闲置土地的利用和对落后地区开发的作用等,相对比较明显。但在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运输条件改善的过程已经比较充分,过去的运输外部效益大多已经完成了自发或自动的内部化,剩余的运输外部效益就相对较少了。而运输的外部成本,即交通运输在负的方面的外部性,却很难发生这种自动的内部化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交通工具的使用者并没有承担那些非市场成本的义务和激励,因此那些影响往往就被认作是“外部成本”而留给别人去承受。

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学者们对正的运输外部性(即外部效益)关注较少,有人甚至认为交通运输不存在正的外部性,而对负的运输外部性(即外部成本)却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从经济学来说,完全或纯粹的内部化只有在有关资源和环境的产权得到完全明确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例如在空气污染问题上对大气确定产权、在拥挤问题上对道路空间确定产权等。产权确定之后,各产生影响和被影响的集团之间才可能或者通过产权交易以使资源达到最优利用,或者减少或合并其经济活动,以迫使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在纯粹内部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

是,对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和使用监测存在着巨大困难,这样就会在有关的管理上形成大量交易成本。例如,由于运输设施在空间分布上的广阔和载运工具的移动性质,因此有关交通运输的环境资源的产权划定比其他环境资源的产权划定只会更加困难。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追踪并测量每一部机动车船、飞机等在每一个时刻的污染排放量或产生的噪声,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测量这些污染或噪声对每一个被影响对象的实际损害程度,特别是这些外部影响的施加者和被损害者可能都处于移动的状态之中。产权界定和监测难度的增加,必然导致在所设计的产权交易中交易成本急剧增加。

因此,运输外部性问题的解决在实际上很少采用纯粹内部化的方法。例如,实行像庇古(Pigou)税以及行政命令等手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内部化方式降低运输的外部成本,因为运输业者或使用者由于成本增加而减少了运输量,但这些也还不是严格的纯粹内部化措施,而只是“准内部化”的过程。这些措施并没有为运输的外部性营造出一个市场,因为只有一方面的利益人或集团在承受措施实行所带来的影响,它们代表的是政府采取的诱导人们行为的措施。又如美国政府减少铅排放量的例子:添加铅可以提高燃油的燃烧性能,但含铅燃油污染环境,因此各国总的趋势是要减少燃油中铅的添加,美国使用了可交易的铅排放许可证以减少汽车尾气中的铅排放问题,就是先由联邦政府将预先确定的铅使用量用许可证的方式分配给个炼油厂,并允许炼油厂之间进行许可证的交易,以便使铅的使用量达到最优。许可证的交易价格由炼油厂之间自行商定,这确实使汽车的铅排放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内部化方式实现了。这应该是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成功案例之一了,但仍旧有人这还没有做到纯粹的内部化,因为进入交易的铅总量是由政府人为确定而不是由市场过程自发确定的。尽管这些准内部化的措施也有利于减少外部成本,甚至目前在现实中被采用得还更多,但提出通过明确产权将外部性严格内部化的理论分析方法仍旧得到高度评价和充分的重视,也许这至少代表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未来趋势。

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比较纯粹的内部化与政府部门习惯使用的行政命令之间的区别。公路上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会对邻近居民区的生活安宁有破坏作用,如果采取比较纯粹的内部化方法,就可以将居民区宁静的权利赋予居民,汽车驾驶者要想通过该地区,就必须向居民区的居民购买一定的噪声“制造权”。这样,一个有关噪声的市场就形成了,汽车噪声的外部影响也会降到一个较优的水平。因为制造噪声是要付费的,因此汽车驾驶者就会尽量将噪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以免支付过高的费用;而另一方面,居民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隔离噪声,例如为房屋安装双层隔音玻璃等。要让汽车完全消除噪声,在技术上也许可以做到,但在经济上肯定是不合理的,因此只需要确保实施一定的技术标准就可以了,而且该标准可以通过谈判加以确定。于是,市场就会通过动员双方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把噪声保持在一个人们都能接受,同时治理成本也比较低的水平上。经济学家认为,在这种财产权的交易市场上,居民通过出售部分宁静产权保护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强迫驾车人不出声或绕道行驶,驾车人则通过购买一定的噪声制造权也实现了自己的利益,因此是得到各有关利益集团的响应而获得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果采用政府强行规定噪声标准或噪声罚款的办法,就不可能得到这种最优化的响应,因为政府措施只以管制一方对象为目标,也就丧失了受噪声影响的一方发挥作用的诱因。

应该进一步指出的是,内部化主要关心的是资源如何得到更有效利用,而在市场中谁最初拥有相关产权却并不特别重要。例如在上例中,也可以一开始把“噪声制造权”赋予汽车驾驶者,而由居民区的居民向驾车人购买减少一定噪声的权利。只要有关产权可以明确界定,而且不存在交易成本,那么最后的结果也将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实现那个最优的噪声水平。还有分析指出,在引入污染税或者补贴等机制时情况也是类似的,人们既可以通过对污染制造者征税,也可以通过对他们减少污染排放实施补贴而达到同样的减轻污染的目标。这些都是著名的“科斯定理”所表述的内容,当然我们知道在实际中环境产权的界定往往很难,这类交易所引起的成本也不能忽视。

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的含义及如何解决负外部效应

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的含义及如何解决负外部效应外部效应(Externality)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祗,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它可能是好事,叫作“正面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是产生有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得到有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支付成本的情形。比如修缮一个鸟语花香的花园,可以直接让邻居心旷神怡;但很多情况下它是坏事,叫作“负面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产生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支付成本,遭受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比如放高分贝的音乐会吵着邻居的休息,再比如化工厂的污染会直接使周围的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当然,外部效应不包括间接影响,比如某人“割肉”卖股票,使得该股票跌了 0.00001%,进而影响其他持有该股的股民。所有只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他人的行为都没有外部效应。 按照外部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外部效应有可耗尽(Depletable)和不可耗尽(Nondepletable)之分。对于不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人的享用不影响其他人可享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人的享用使得另一个人可享用的数量或质量下降。可耗尽外部效应的例子有公共交通,不可耗尽外部效应的例子有国防,污染,等等。

外部效应直接影响供给。一般“好”的外部效应供应得“少”,而“坏”的供应得“多”。如果我只考虑我的快乐,我只会把花园修缮到我的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和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相当的程度,但是如果我也考虑邻居的快乐,并“快乐着他的快乐”,我和邻居合起来的边际快乐就会大于我一个人的,于是我就愿意把花园修得更好。同样的,如果考虑到邻居的痛苦,并“痛苦着他的痛苦”,我就会少放高分贝音乐;如果化工厂考虑周围居民的健康损失,并且“损失着他们的损失”,它们也会少排污。总之,供应的“多”和“少”都是相对于社会最优供应量而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使得“坏”的供应得多,“好”的供应得少。 政府的一个作用就是纠正这种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把供应量增加或减少到最优。当政府对化工厂的排污收税,然后用之于周围居民,化工厂立即会“损失着他们的损失”,减少排污量。另一个常见的政府的纠正行为是拍卖“排污牌照(pollution licence)”,它能达到和排污税收(pollution taxation)同样的效果,而且一般认为更容易实行。 交互的外部性的一个特例就是双向外部性。双向外部性是指两个经济主体彼此都存在外部性,主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甲方和乙方相互之间的外部经济;二是甲方和乙方相互之间的外部不经济;三是甲方对乙方有外部经济效应而乙方对甲方有外部不经济效应,或者反之。例如,养蜂人与荔枝园园主之间的关系,蜜蜂要酿蜜,离不开花粉,也就是说荔枝园园主对养蜂人具有外部经济效果;相反,荔枝花

外部性课后答案

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 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生产中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最优数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5.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 我可以通过对她进行吸烟有害的教育,同时给她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6.为什么经济学家对庇古税作为一种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的偏好大于管制? 答:经济学家偏爱庇古税,首先是因为它减少污染更有效率。庇古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用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庇古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控制激励企业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问题与应用 1.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庇古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庇古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庇古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负生产外部性要求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而负消费外部性要求对消费者征收庇古税。” 答:不完全同意。负生产外部性要求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这是正确的,这样可以使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负外部性。而负消费外部性要求对消费者征收庇古税,这种说法我不太同意。不仅可以对消费者,也可以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这都能够使有负消费外部性的物

R_D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机制研究

文章编号:1000-2995(2001)05-0056-08 R&D 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机制研究 ① 骆品亮,向盛斌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摘要:与一般的产品竞争不一样,R&D 竞争存在外部性。首先分析了R&D 外部性(溢出 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其对R&D 激励的损害;接着考察了外部性的内部化机制,着重探讨 如何通过专利保护、合作R&D 、政府补贴及特许权经营等方法将R&D 的溢出效应内部 化。最后,讨论对我国企业R&D 激励的启示。 关键词:技术创新;外部性;内部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1,2]。随着竞争的日益全球化,R&D 对于现代企业培养核心能力、提高竞争优势之重要性不言而喻。WT O 在即,R&D 的激励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深远。 市场结构(准确地讲,是市场竞争度)是影响企业R&D 动力的首要因素。尽管Schum pter 于1942年在其经典名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指出,垄断性大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是技术变革的发动机[3]。但这一论断更多的是基于直觉的判断,尽管有为数不少的追随者为其寻找论据[4]。半世纪以来,更多的研究表明,竞争比垄断更有利于激励企业的R&D 活动[5-7]。直观地,垄断企业的创新动机最多是为了巩固其对市场的垄断地位,提高垄断地位,尖刻点讲,垄断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在“自我替代”;而竞争性企业“白手起家”,从事新技术的开发活动则是以囊括整个市场利润为目标。 然而,R&D 的外部性使得竞争性市场结构对R&D 的激励效能大打折扣。由于技术知识具有公共品(Public G ood )的部分特性,当缺乏严格的制度保护时,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尤其是工艺R&D 的成果,很容易被其竞争对手所模仿,此即溢出效应(S pill Over E ffect )。事实上,Mans field 等人发现60%的专利在四年内被模仿[8];而Levin 有同样的感叹:三年时间内过半的创新产品被模仿[9]。R&D 的溢出效应产生了信息经济学所讲的(正)外部性问题,即一个企业 收稿日期:2001-04. 基金项目:①本文受复旦大学“三年行动计划”文科科研基金项目(00QNY B031)资助. 作者简介:骆品亮(1969-10),男(汉),福建泉洲人,复旦大学创业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培训咨询部主管,博士,副教授,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向盛斌(1967-05),男(汉),湖南长沙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第22卷 第5期 科 研 管 理 V ol.22,N o.5 2001年 9月 Science Research M anagement Sep., 2001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资源配置效率。 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污染者所承担的成本远小于社会承担的成本,仅受自身成本约束的污染者终将会使环境污染超过环境的耐受值。而环境保护则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保护者所获得的利益小于社会的收益,仪受自身利益激励的保护者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环境保护。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影响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所以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机制,把环境的价值体现出来,加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去,从而实现环境的外部性有效内部化。所谓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受的“污染负担”或“污染者付费”的方式。 环境污染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命令控制方法。命令控制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管理调整方法,主要通过政府的强制命令迫使污染者将污染的费用(成本)内部化来减少污染,例如设立环境标准以及推广某一种低污染环境技术的应用。具体表现为污染者在排污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迫使污染者将原转嫁给社会承担的污染治理费用转化为污染者自身的生产成本,从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外部不经济性。 (二)经济刺激方法经济刺激方法是指利用经济手段,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把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经济刺激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于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题,可称之为庇古手段,其具体手段有排污费和排污税等。另一类侧重于通过市场本身来解决环境问题,可称之为科斯手段,也叫产权管理。其具体手段是明晰产权和建立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解决环境经济问题的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 境污染及其治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显着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资源配置效率。 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污染者所承担的成本远小于社会承担的成本,仅受自身成本约束的污染者终将会使环境污染超过环境的耐受值。而环境保护则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保护者所获得的利益小于社会的收益,仪受自身利益激励的保护者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环境保护。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影响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所以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机制,把环境的价值体现出来,加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去,从而实现环境的外部性有效内部化。所谓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受的“污染负担”或“污染者付费”的方式。 环境污染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命令控制方法。命令控制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管理调整方法,主要通过政府的强制命令迫使污染者将污染的费用(成本)内部化来减少污染,例如设立环境标准以及推广某一种低污染环境技术的应用。具体表现为污染者在排污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迫使污染者将原转嫁给社会承担的污染治理费用转化为污染者自身的生产成本,从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外部不经济性。 (二)经济刺激方法经济刺激方法是指利用经济手段,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把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经济刺激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于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题,可称之为庇古手段,其具体手段有排污费和排污税等。另一类侧重于通过市场本身来解

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摘要: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一方面揭示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提供了思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外部性内部化是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所在。从环境的外部性理论入手,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利用外部性理论,提出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外部性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保护 1、外部性含义 a)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 F i=f(X i1,X i2,X i3,···,X i m,X j n,) i≠j 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存在外部影响。其中F i是生产者i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i的效用函数;X i m是生产者(或消费者)i的内部影响因素; X j n是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i施加的影响。 b)外部性是指当某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或某人的消费行为),经过非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或其他人的效用),并且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情况时,对前者来说就存在外部性问题。实际上,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外部性的产生,实质上是社会边际收益或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收益或私人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差异。当存在外部性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收益也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成本,由于价格信号失真,据此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会使社会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就不是有效的。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环境资源的无产权和零价格制度,致使其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以及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了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和环境质量的不断降低,产生了环境外部性问题。当存在环境外部性问题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性对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比较,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性和

对外部性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研究

对外部性问题解决方案的 比较研究

【摘要】外部性问题是一个长久引人关注的问题,对于此问题,庇古和科斯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庇古主要依靠政府干预,提出了“庇古税”,而科斯则主要依靠市场运作,提出了“科斯定理”。然而他们的理论也不是完全的对立,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需要政府和市场的配合。本文通过对二者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评价。 【关键字】外部性庇古科斯 一、外部性的含义 1 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Externalities)一词,在经济学文献中有时又被称为“外部效应(ExternalEffects)”或“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国内有的学者将其翻译为“外在经济”或“外在性”。关于外部性概念的内涵,自从其产生以来就存在诸多争议。但是,由于外部性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一个世纪以来,许多经济学家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外部性概念的内涵进行过探讨。 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在 1890 年出版的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并论述了外部经济概念,其学生庇古则在 1920 年发表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外部性理论。在庇古之后,鲍默尔、萨缪尔森、史普博、布坎南、斯蒂格利茨等著名经济学家都对外部性问题做出了精辟的分析。当前,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较为流行的关于外部性概念的定义,均来自布坎南等人的论述。1962 年,布坎南(Buchanan)和斯塔布尔宾(Stubblebine)给外部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只要某人的效用函数或某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某些变量在另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就表明该经济中存在外部性。该定义用数学语言较为准确地描述了外部性行为的基本特征,因此成为后继经济学家研究外部性问题的基本工具之一。

3交通拥挤负外部性内部化的经济手段

关于交通拥挤的环境经济学分析 3交通拥挤负外部性内部化的经济手段 如何解决私人决策与社会决策、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是负外部性问题研究的核心内容,行为主体的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私人边际收益大于边际社会收益致使负外部性的产生。为了消除负外部性存在导致的市场失灵,需要设法将外部成本引入到私人成本之中,激励市场中的买卖双方理性选择,生产或购买更接近社会最优的量,纠正外部性的效率偏差。 3.1税费手段 当存在外部性时,社会资源都无法完全通过市场自发调节 到最优配置状态,要想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就必须通过 政府干预。[4]现将税费手段应用于交通领域中,交通市 场中税收与补贴示意见图3。 图3 中,P0,Q0 分别代表社会利益最大化时道路使用的 价格成本和车流量,P1,Q1 分别代表私人利益最大化时 道路使用的价格成本和车流量。 图3a 中,存在负外部性时,由于边际外部成本的存在, 边际社会成本曲线位于边际私人成本曲线之上,此时,实 际车流量大于社会最优车流量,存在着拥挤现象。为了减 少车流量,引进税收,单位车流量的税收是图中线段AB 所 示数量。 图3b 中,存在正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收益曲线位于边际 私人收益曲线之上,实际车流量小于社会最优车流量,道 路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此时,为了鼓励出行,需要给予 补贴,单位车流量的补贴大小为图中线段CE 所示数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通过引入适当的税收与补贴,消除了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使社会资源达到了帕累托最优配置,并使外部性内部化。 政府在得到税费后可以为社会谋取福利,对整个社会而言,总成本没有增加,但在政府直接控制下的条件下,公共资源使用者增加的成本均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且税费手段具有一定的社会边际损害。 3.2政府直接控制 城市道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产权难于得到明确的界定,这 就为政府在对资源的管制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通过政府 对共享资源利用的管制,尽量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保持一 致。 尾号限行是通过政府直接干预,迫使车流量减小的强制性措 施,交通市场中政府管制手段示意见图5。 图5 中,私人效用最大化时,车流量为Q1,如果政府认为需

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将心圆周率09-03-24 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经济收藏分享回答回答(3) jiaying1025 2009-03-24 10:01:22 外部性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换种说法:外部性就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 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两种,所谓外部经济就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者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所谓外部不经济就是: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关注经济的外部性 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

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萨氏定义:“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产生了;也就是说,成本或收益附加于他人身上,而产生这种影响的人并没有因此而付出代价或报酬;更为确切的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从定义中可以得到以下理解: 1.外部性是一种人为的活动 2.外部性应该是在某项活动的主要目的以外派生出来的影响 3.外部性包括对生态环境等与社会福利有关的一切生物或非生物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造成社会脱离最有效的成产状态,使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很好的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 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思路: 让外部性内部化,即通过制度安排经济主体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转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是技术上的外部性转为金钱上的外部性,在某种程度上强制实现原来并不存在的货币转让。

外部性习题及答案

第10章外部性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部性 2、正外部性 3、负外部性 4、社会成本 5、外部性内在化 6、科斯定理 7、交易成本 二、正误题(请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正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买者的外部利益,而负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卖者的外部成本。 2.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 3.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 4.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 5.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 6.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 7.税收总使市场更无效率。 8.如果Bob对在餐馆吸烟的评价是10美元,而Sue对她吃饭时清洁空气的评价是15美元,根据科斯定理,只有Sue拥有清洁空气的权利.Bob才会不在餐馆吸烟。 9.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10.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 11. 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污染需求曲线下,管制者可以用矫正税或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达到同样的污染水平。 12. 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 13. 科斯主张用产权明晰化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三、单项选择题 1. 外部性是: a. 归市场上买者的利益 b. 归市场上卖者的成本 c.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d. 对企业顾问支付的报酬

2. 负外部性引起 a. 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b. 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低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c. 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3.正外部性引起 a. 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b. 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c. 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低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4. (没有内在化的)负外部性引起 a. 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 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最。 c. 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 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5. (没有内在化的)正外部性引起 a. 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 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最。 c. 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 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6.为了使负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将是 a.禁止所有引起负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 b.政府控制引起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 c.补贴这种物品。 d.对这种物品征税。 7.当一个人在一个拥挤的城区买了一辆汽车时,这就引起了 a.有效率的市场结果。 b.技术溢出效应。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8.根据科斯定理,在以下哪种情况下私人双方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a.受影响的各方在谈判中有相等的权利。 b.受外部性影响的一方有不受影响的初始产权。 c.没有交易成本。

论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5313482.html, 论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 作者:王建国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8期 [提要] 本文针对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分析和归纳政府在外部效应内部化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所要进行调控的具体措施,体现出政府在市场经济自身调节失灵的情况下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外部性;政府调控;内部化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14日 一、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所谓外部性,指的是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于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大效率,即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由于这种影响是某一经济主体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第三人产生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又是处于市场体系之外,故称之为外部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根据不同的特性可以将外部性划分为许多种类。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政府对外部效应的调控和治理,所以现在主要从外部性的实际影响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对外部性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负的外部性和正的外部性。所谓负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负面的经济影响,而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给予补偿;所谓正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正面的经济影响,却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而得到报酬。 二、外部性的内涵 从外部性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概念包含三个基本要点: 第一,经济主体之间的外部性影响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也就是说,这种影响不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而是以市场交易的方式施加的。如果没有这个限定,那么外部性概念就过于宽泛。 第二,外部性有正也有负。从外部性的发生主体来看,其行为可能对他人带来未获补偿的效用或产量的损失,也可能带来未付报酬的效用或产量的增加。前者即为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后者则为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答案-第10章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

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只要交易成本不阻止协议的达成,结果就是有效的。我和室友协商达成解决办法:我们中的一个补偿另一个吸烟或者不吸烟的损失。如我给室友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问题与应用 1.有两种方法保护你的汽车不被偷窃:防盗杠杆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你的汽车;报警器使得在你的车被偷以后,警察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得小偷。以上哪一种类型的保护会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哪一种带来正外部性?你认为你的分析有什么政策含义吗? 答:(1)防盗杠杆的保护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因为防盗杠杆的使用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我的汽车,但偷车者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汽车,多偷那些没有安装防盗杠杆的汽车。(2)报警器给其他车主带来正外部性,因为偷汽车者并不知道哪些汽车装了报警器,为避免被抓,他们会减少偷任何一辆车的概率。 (3)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对使用防盗杠杆的汽车所有者征税,对装报警器的汽车所有者给予补贴。 2.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矫正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矫正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当决定是否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收矫正税时,政府应该把税加载引起外部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答:不同意。无论向谁征税,税收的影响是相同的。因此无论外部性是由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造成的,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税会导致同样的数量下降以及消费者支付和生产者收入的价

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分析

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分析 提要外部性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而产生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往往是相关行为者非自愿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某小区用电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的分析,主要分析了“庇古税”和“科斯手段”,并对两种方法做了简要的对比,提出了认为较为合理的方法。 一、外部性基本内涵 人们的经济活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联之中,相互之间的外部经济干扰是必然存在的,形成经济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据考证,最早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是剑桥学派的两位奠基者亨利·西奇威克和阿弗里德·马歇尔。尤其是马歇尔,他在1890年问世的巨著《经济学原理》中首创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这一对概念。自马歇尔之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庇古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补充了“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这一对概念。对外部性的认识有许多种: 1、“个人收益或成本与社会收益或成本之间的差异,意味着有第三方或者更多方在没有他们许可的情况下获得或者承受一些收益或者成本,这就是外部性。” 2、”当一个或者一些人没有全部承担他的行动引起的成本或者收益时,反过来说,只要有人承担了他人的行为引起的成本或者收益时,就存在着外部性。” 总的来说,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附带影响”,“这种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使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就是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负外部性就是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 在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看来,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因为,在正外部性的条件下,经济主体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但社会从私人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额外利益,并未通过一定的手段或途径转移到该经济主体手中,这使该经济主体不会增加生产或消费。在此情况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该经济主体对资源的使用不足。同样,在负外部性的条件下,经济主体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该经济主体也并不承担超过私人成本的那部分成本,因而该经济主体的生产量或消费量就超过了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佳数量。此时,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该企业对该社会资源的使用就过量了。总之,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社会资源使用不当;正外部性时,资源使用不足;负外部性时,资源使用过量,这就使资源的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影响了社会的福利水平。即当

外部性和环境保护

外部性及环境保护 环境外部性及政府职责:古人观赏大自然的时候,喜欢凭吊历史,感慨当今。在李白、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诗词中,我们不难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古人的眼里,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青山绿水长在。然而,当面对现在祖国不断减少的青山、污染日甚的绿水时,心头难免有几分沉重。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情景,难道只能在古诗赋中才可寻找吗?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策略(张嫚)财经问题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当,导致两者的相克,通过对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进行改革,并进行环境制度的创新,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相关联,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 1.环境内涵及现状 随着全球及我国经济的发展,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大气、水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的过度砍伐与矿产资源的过渡开采都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现实的与更严峻的潜在威胁。然而排污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负面的外部性,因为这给附近居民和其他企业带来损害,即产生了社会成本;但该排污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只计算自己的生产成本,没有为社会成本足额埋单。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现出来,环境问题正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治理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技术与制度谁更重要 环境问题宽泛而复杂,涉及到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制度层面。我国治理污染的政策制度比较单一,以收取排污费为主要形式。但由于收费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企业治理污染缺乏激励及监管不力,所以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低效率。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从相克到相生

应用文-外部性理论及其内部化研究综述

外部性理论及其内部化研究综述 '摘要:外部性是一种经常出现的 现象,其特征表现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存在意味着资源的非帕累托最优配置,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本文详细阐述了外部性概念产生、发展及完善的过程,根据外部性表现形式将其分为九类,并归纳 了四种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 关键词:外部性、内部化、庇古税、交易费用、产权 虽然人们发现外部性的历史非常短,但外部性在经济学中却十分重要,特别是在 问题越来越被大家关注的今天,研究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法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新古典经济学提出进行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倡的产权理论或合约理论的理论基础都是外部性理论。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认真探索一下外部性理论。 一.外部性理论演进 外部性的概念是剑桥学派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最先提出的,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写道:“对于经济中出现的生产规模扩大,我们是否可以把它区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即生产的扩大依赖于产业的普遍发展;第二类,即生产的扩大来源于单个企业自身资源 和 的效率。我们把前一类称作‘外部经济’,将后一类称作‘内部经济’”[1]。 1924年,马歇尔的学生庇古在其名著《福利经济学》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了外部性问题。他提出了“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概念,并从 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出发, 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边际社会净产值和边际私人净产值,最终形成了外部性理论。庇古认为,在经济活动中,如果某企业给其它企业或整个社会造成不须付出代价的损失,那就是外部不经济,这时,企业的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4]。 奈特于1924年对庇古上述意见进行了反驳,他认为产生“外部不经济”的原因是对稀缺资源缺乏产权界定,若将稀缺资源划定为私人所有,那么“外部不经济”将得以克服[2]。到1943年,埃利斯和费尔纳提出了与奈特近似的看法,也认为“外部不经济”与产权有关,但是,他们比前人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外部不经济”,将污染等问题与“外部不经济” 起来。[5] 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学家对“外部性”概念的表述发生了宽泛化的趋势,有的学者甚至将“外部性”等同于市场失灵来看待。下面3位学者的表述,也许能够透视这一趋势。1952年米德给出了这样一个表述:“一种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这样一种事件:它使得一个(或一些)在做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这一事件的决定时根本没有参与的人,得到可察觉的利益(或蒙受可察觉的损失)。”[5] 1958年贝特提出了更加宽泛的概念:“我认为将外部经济这一概念扩展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有用的,这远比限制要好,最好让‘外部性’指示这样一种状况,即在用价格划分成本与收入时,出现非帕雷托的成本与收益关系。”[5] 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在1962年用一个函数关系式表达了对“外部性”的认识,“外部性可以表达为:UA=UA ( X1 . X2... Xn,Y1 ) UA表示A的个人效用,它依赖于一系列的活动(X1.X2.Xn),这些活动是A自身控制范围内的,但是Yi是由另外一个人B所控制的行为,B被假定为社会成员之一。”

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练习题+答案

第10章外部性 一、为每个关键术语选择一个定义 关键术语定义 -------------外部性1、认为如果私人各方面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达 成协议,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 命题 -------------正外部性2、在谈判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负外部性3、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不利影响时的情况-------------社会成本4、为引导私人决策考虑由负外部性造成的社会成本 而征收的一种税 -------------外部性内在化5、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矫正税6、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科斯定理7、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之和 -------------交易成本8、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有利影响时的情况 二、判断正误 -------------1、正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买者的外部利益,而负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卖者的外部成本 -------------2、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3、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4、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 -------------5、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 -------------6、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 -------------7、为了使污染减少到某个目标量,如果每个污染企业都等量的减少其污染,这就是最有效率的 -------------8、当斯莫基熊说“只有你能防止森林火灾”时,社会是在努力用道德规范与社会惩罚把野营时用火相关的外部性内在化 -------------9、税收总使市场更无效率 -------------10、如果Bob对在餐馆吸烟的评价是10美元,而Sue对她吃饭时情节空气的评价是15美元,根据科斯定理,只有Sue拥有清洁空气的权利,Bob才不会在餐 馆吸烟 -------------11、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12、矫正税确定了污染的价格,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了污染的量 -------------13、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 -------------14、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喜欢给污染环境定价这个想法 -------------15、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污染需求曲线下,管制者可以用矫正税或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达到同样的污染水平 三、单项选择 1、外部性是() A、归市场上买者的利益 B、归市场上卖者的利益 C、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132外部性的内部化

13.2外部性的内部化 一般认为,运输外部性的内部化是指将运输的外部影响纳入市场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并减少市场失灵。通过外部性的内部化,人们就会从价格上获得更多有关成本和效益的正确信息,就会便于在各种替代方案中做出正确的判断,特别是运输设施的使用者会更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全部成本,结果是那些外部成本的不利影响会减少,经济与环境资源总的利用也将更为有效率。有西方学者认为,外部性的产生并不是由于存在着对其他人的影响,而是人们没有积极性去充分考虑这一影响。任何经济行为都可能影响到其他人,因此外部影响是相当普遍存在的,但在一个良好运作的系统中,其价格机制本身就可以激发出正确处理这些影响的积极性。内部化并不意味着由运输而引起的负外部性,包括环境成本和拥挤成本会完全消除,内部化只不过是有利于降低外部成本,内部化导致的正确价格可以提供一种导向,促进外部成本最小化。 根据多数西方学者的意见,运输的外部效益,即交通运输在正方面的外部性从长远来看是很有限的,其原因是人类具有一种趋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们会主动地将原来存在的外部效益逐步自发地实现内部化。由于人们趋利的积极性,因此经营者往往会主动地想方设法去把消费者剩余变成自己的经营收益,因而运输外部效益较容易被人们主动地内部化。例如有人提到,假如有足够多的人喜欢观看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只要技术上许可,机场就可以开辟出一块专门收费让人观看飞机起降的地方,这样,一种显然是正的运输外部性就被内部化了。又如,由于交通条件改善引起会港站相邻地段的土地价值上升,一些国家为支持运输业发展,允许运输商同时进行房地产开发,于是一部分由运输带来的外部效益被转化成了运输商的收入。此外,运输条件改善对地区开发的促进作用在一开始可能非常明显,因为某一边远地区的可达性由于运输费用明显下降而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引起经济活动增加,然而这种可达性的提高很快就会在人们的意识中变得习以为常,人们会依据新的供求关系不断重新确定价格,运费也不被认为仍旧是廉价的,于是运输的外部效益也似乎逐渐消散了。可以认为,在经济发达程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原来的运输条件比较差,因此运输改进所带来的运输外部效益,例如对闲置土地的利用和对落后地区开发的作用等,相对比较明显。但在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运输条件改善的过程已经比较充分,过去的运输外部效益大多已经完成了自发或自动的内部化,剩余的运输外部效益就相对较少了。而运输的外部成本,即交通运输在负的方面的外部性,却很难发生这种自动的内部化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交通工具的使用者并没有承担那些非市场成本的义务和激励,因此那些影响往往就被认作是“外部成本”而留给别人去承受。 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学者们对正的运输外部性(即外部效益)关注较少,有人甚至认为交通运输不存在正的外部性,而对负的运输外部性(即外部成本)却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从经济学来说,完全或纯粹的内部化只有在有关资源和环境的产权得到完全明确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例如在空气污染问题上对大气确定产权、在拥挤问题上对道路空间确定产权等。产权确定之后,各产生影响和被影响的集团之间才可能或者通过产权交易以使资源达到最优利用,或者减少或合并其经济活动,以迫使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在纯粹内部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